《12莲花》是一部由陈子谦执导,戚玉武 / 王欣 / 刘玲玲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2莲花》观后感(一):只有痛的爱你还想要么?
没有爱,怎么会有痛。没有痛,怎么会有爱。
一开始爸爸就这么告诉莲花。她也因此默默坚持了一生。即使很痛也要爱。没有妈妈的莲花求观音娘娘能给她爱。即使疯了也还是执着念。
过于执念的人都容易出事情。被情郎出卖抛弃,心知一切却不肯接受真相。几十年等候一同吃宵夜。几次再被卖。即使疯疯傻傻也还是坚持。如果某个片刻可以放过自己,从那个小黑屋里面出来,那么大概能好很多。只可惜,如果出来了那就不是莲花了,也就么有十二莲花这一说了。
十二莲花过于苦。用人的一生唱完十二层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
爱的那么辛苦,也就莲花能够坚持。如是你我这般常人早就弃之了。换一个角度想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如果能即使放手放开。
毕竟从头到尾痛的只有你一个。那个你深深爱的人并不爱你。他不过是无心的衰人。
歌词附上: 《十二莲花》
第一可怜罗莲花 出生风场昧快活
凄惨落泊就是我 做牛做马也得拖
第二可怜莲花酸 苦命莲花心头酸
后母不为仔打算 想要嫁人也久长
可怜呀莲花呀 实在可怜代
第三可怜莲花姐 坏命做工到半暝
头烧目晕那是病 破病也得去赚钱
第四可怜莲花代 好坏人客阮招待
十分招待嫌阮坏 要打要骂又要塞
可怜呀莲花呀 实在可怜代
第五可怜莲花种 有人实在无同情
也无外多钱阮用 要打要骂又要种
第六可怜莲花城 流落欢场歹名声
后母爱钱无爱仔 迫到阮呀无路行
可怜呀莲花呀 实在可怜代
第七可怜莲花红 阮是可怜歹命人
第八可怜莲花头 流落欢场昧出头
后母顾前无顾后 害阮暝日目屎流
可怜呀莲花呀 实在可怜代
第九可怜莲花时 做了这行已几年
可怜家人无相见 阮嘛不知企叨位
第十可怜莲花光 归暝做工到天光
想到有厝唔汤返 终身再也难见光
可怜呀莲花呀 实在可怜代
十一可怜莲花怨 想到身世真哀怨
后母迫我做这款 越想心内越超烦
十二莲花无了时 堕落黑暗难见天
《12莲花》观后感(二):因为我是,你的家后
婚姻,真的这么不堪了吗?不再让人信任,不再让人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
自从喜欢听闽南歌以来,《家后》就一直打动我,每次听到都忍不住想一直听下去,每次唱到都有点揪心想落泪。对于婚姻,除了理解勉强没幸福之外,还是相信:有的人是值得一直爱下去,有的手是值得一直牵下去的。
看《十二莲花》是冲着片名和孙燕姿的,可那位小天后在影片的开幕客串了歌台上的观音娘娘唱了几句后就再也不见。还好这是一个值得一看的故事,悲情,又于心不忍。
苦命女歌手“莲花”遇人不淑,惨被她心爱的薄情郎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和糟蹋,当她被迫害变得疯疯癫癫的时候,仍不忘那个在她耳边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男人。被迫害的莲花一直不知道是她最爱的男人将她出卖,她的记忆一直停留在被害的那个晚上,她仍然记得她答应过要陪他一起吃宵夜。然而她等了二十年,歌坛事业早已荒废,身材容貌走样了,神智也不正常,唯一不变的是那餐宵夜,她要陪他一起吃。
直到莲花对薄情郎唱起“我将青春交给了你,我从少年就跟你跟到老,人情世事也已经看透了,还有谁比你更重要”,才懂得《家后》这首歌除了可以唱出一生的情感外,还可以唱出一世的悲凉。
爱情是多么伟大,承诺是多么刻骨铭心。不要轻易地牵手,不要轻易地许诺,女人是会记住一辈子的。
《12莲花》观后感(三):想像外的新加坡製作
新加坡電影,我只看過兩輯的<小孩不笨>。另外知道<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感覺都是幽默諷刺地講當地的社會制度。這次因為孫燕姿,欣賞到一部想像外的新加坡電影。
這次電影是歌舞片,跟外國改自音樂劇的電影有很大的分別,更像是歌仔戲。戲中的年代背景應該是70年代,不論色彩、造型還是情節,都有點土的感覺。開前段會想笑,但後段故事真的會讓觀眾覺得頗可憐的。劇中的女主角因為一段只有欺騙的愛情,而變瘋了,誤了一生。
客串的燕姿只是演了開場的場次,時間很短,亮點算是唱福建話歌。不過,還是不太習慣電影中的她。至於主演的演員,我一個都不認識。可是他們的演出確實不錯,就像男主角戚玉武要分析兩角,有段哭戲頗動容。
這部電影讓我認識紮實的新加坡演員,及一位特別的導演。雖然没看過<881>,但只看這部也足見他個人風格很重。即使那種中式懷舊的感覺不是我口味,也摸不清戲中想表達的東西,但還是不能否認他的才華。
《12莲花》观后感(四):《12莲花》《881》
写文空窗期,于是搜罗一群电视电影,人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换换空间,因为脑容量不大,所以必须从不同的角度置入新的信息。
仍然提不起兴趣看西片,又碰巧新萌了一位演员,于是,补剧。新加坡的电视剧有不少能看到一些港台片的影子,但也有其独特之处,比如它的华语对白英文字幕、比如它始终贯穿全剧的无论如何都难以令人忽略掉的家族与家庭观念。他们拥有很多相当不错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有不少片子很值得一看。
电视剧太长,不想多说,于是说回电影。
《12莲花》、《881》。
两部同样以歌台为背景创作的片子,同样的班底,同样极具地域特色的闽南语歌曲,同样地讲述命运。相比之下,《12莲花》带有一种悲剧的刻画,以《12莲花》的歌曲为主轴,讲述一个女性一生的境遇。她的辛苦、她的美丽、她的爱情、她的坚强、她的脆弱、她的善良…她的刻骨铭心的伤痛。
导演的拍摄手法很奇特,我本来奇怪她为什么喜欢从一系列类似窗口门洞之类的小框框中去运用镜头,后来一想,或许是有某种隐喻,类似于“市井一角”、“人生缩影”的感觉。不可否认镜头有些压抑,但又很奇特地平静。而每当这种压抑达到一个顶峰的时候,她又运用一些夸张甚至滑稽的歌舞表演来带动镜头的转换,有时候令人啼笑皆非。但转而一想,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苦中作乐”?若我凑巧没有理解错,那我则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用心。
相比之下,《881》的气氛要显得轻快得多,尤其是关音妈那把泼辣的嗓音,与除了旁白外一句台词都没有的关音形成鲜明的对比。贯穿全剧的多首闽南语歌曲歌词大多耐人寻味,而配合华丽的舞台装束与轻快的曲调,不得不令人对当地人的生活态度产生一种向往和憧憬。而我之所以非常想把这部电影记录下来,有很大的原因是我已经很久没有被这种纯粹的姐妹情感动了。两个女人之间的友情或者姐妹情谊,在很多时候都表现得极端容易被撕裂——被男人、被金钱、被声望、被地位等等。而大小木瓜之间呢?她们怎么保有这么纯粹和不变的感情?或许因为她们懂得一人一口,感情不散,一人一点,感情才会久。
最后回过头来说说这两部片子中的男主角,同一个人,戚玉武。他在《12莲花》里分饰了两角,不客气点说,一个人渣一个渣人,而《881》之中的关音则作为故事的讲述人。我很难从什么专业啊表演风格啊之类的方面去描述他的表演,只能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演技派。我喜欢眼睛和肢体有戏的演员,《881》中除了旁白之外没有台词的表演将演技这种东西展现得淋漓尽致,而《12莲花》中的人渣与渣人,我虽然实在萌不起来这种角色,但是那种细节上所展现出来的东西,却不得不让观众折服。
顺一句:华人导演很多都是细节控,而控的方式多有不同。
再一句:我喜欢华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虽然各地都有不同,但一脉相承,同根同宗,更容易深入人心、令人感动。
就说这么多。
2010年9月10日
南京
附《881》主题曲《一人一半》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Y1NTY4NA==.html
《12莲花》观后感(五):花落风流
[12莲花]可称是陈子谦上部作品[881]的姊妹篇,同样的新加坡歌台文化,同样的刘玲玲、戚玉武、王欣,同样的闽南语载歌载舞,只是陈子谦这次把人世悲欢推到台前,让歌舞升平退居幕后,留下了豪不逊色于[881]的观赏性,又唱出了出远胜[881]的女性悲歌。
每到农历七月,新加坡华人就会用“歌台”这种歌舞晚会来祭奠亡灵,由此就有了专门跑歌台为生的歌手。[12莲花]讲述的就是歌台艺人刘莲花自幼如何被父亲逼迫登上歌台,走红后如何为情人算计,成疯后如何失去至亲之人,最后又如何遭人恩将仇报。嗜赌如命的父亲、一见钟情的情人阿龙、如弟弟般守护的小飞侠、好心收留的男子龙二,四个男子轮番在刘莲花本就纤弱的身体上割出鲜血淋漓的伤口,直至掐灭了她人生仅有的亮光,一朵莲花就这样被吞没在了污泥之中。[881]中也有悲情,如小木瓜与生俱来的绝症、大木瓜与母亲的裂痕,但均是点到为止,主旨仍是歌台之上的声色,[12莲花]却彻底摒弃了喜剧的元素,悲怆情绪从头至尾连绵不绝,而且导演更加深入[881]中只是浮光掠影的现实,直指歌台艺人艳丽歌舞背后的黯淡人生,虽力度尚不及同题材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却也足以让人唏嘘不已。
有了[881]的尝试,陈子谦对[12莲花]叙事掌控更加圆熟。一首讲述欢场女子悲戚人生的闽南语经典歌曲《12莲花》串联起女主角刘莲花的起伏人生,十二章唱词勾勒出十二段悲欢,而且每段曲调均进行了变奏,从起初的强说愁,到随后的不知恨,从初尝人世的哀婉凄楚,到历经伤痛的字字血泪,直至最后绝望的声嘶力竭。结构完整精巧,情绪流畅延绵,一步一叹,一咏一悲,甚是动人。影片结尾,故事回复到开场时年幼刘莲花与年长刘莲花相遇的场景,让人不禁神思恍惚,不知方才的一切,是年长刘莲花于弥留际追忆自己的过往,抑或年幼刘莲花从万花筒中看到的命定人生,如此首尾相扣却又没有答案的结局,使影片具备了更加宽广的解读空间,也有了更加值得把玩的人生况味。
[881]中的音乐让人惊艳不已,一首首或苦情、或欢快、或香艳的经典歌曲,经音乐人黄韵仁的妙手拨弄,让人深觉闽南语歌曲之动听。因为主题的变更,[12莲花]的音乐不复前作那般花团锦簇,但整体编排上更加完整流畅,选用的歌曲同样动听之外,更加恰如其分地传达出彼时的人物心境。即便不看剧情,仅听音乐即已足够美妙,如听一朵莲花于雨打风吹中的风流。
原文刊于《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