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依旧》是一部由胡安执导,邬君梅 / 周迅 / 王志文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人依旧》观后感(一):一塌胡涂的绮靡
此片看得我有点浑浑噩噩。
王志文一贯的儒雅风度,然而如果要表现旧社会的风流,似乎还差得远些。我只能一边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在屏幕上把两朵姐妹花迷得神魂颠倒,一边对着他不太合体的粗制西装心中长叹。
导演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一个昏暗而绮靡的背景下的爱情故事?似乎又想与革命与时代有所关联,可是关联得又好像并不是很明显,于是我的心情被夹在中间十分尴尬。
戴在女人们鬓角上的花朵,是一瓣没有说出口的台词。只可惜我认不全那些品类,所以这些“潜旁白”也只好被我眼睁睁地忽略过去。
迅哥儿的妆有一种自成体系的渐变。由最开始,乱蓬蓬的一头短碎发,怯生生的一件校服,到初领风情的眼角眉稍,再到颊上自信甚至张扬的一片绯云,直至最后那绝望的,脏的,堕落的阴影。
她像一只未长成的孔雀,却努力拔下姐姐的羽毛来装点自己的屏尾。
除了她,我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了。
《美人依旧》观后感(二):美人依旧
一个男人可以同时爱几个女人,而一个女人内心深处只会爱一个男人,不管这个女人表面看起来身边有多少男人。
她怎么会甘心与他人分享一个男人的爱,又怎么会甘心她心爱的男人忘记她?
个性顽强的女人宁愿孤独一生,也不要一个可耻的与每个女人都说着相同的话的男人,即使她是那么那么地爱过他,甚至仍旧爱着。
始终坚守自己的阵地,做屹立不倒的顽强的女人!
两部电影讲述的都是女人的爱情悲剧
女人不应该依靠男人。
女人应该独立
如果爱是可以被控制的……
《美人依旧》观后感(三):美人依旧
关注这部电影,是因为胡安导演的前一部作品《西洋镜》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虽然感觉《西洋镜》缺乏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是不可否认无论从叙事、表演,还是美工、剪辑,在华语电影中都可以算是一部上乘之作。所以这次胡安再度出山,自然要好好关注,更何况是和周迅合作。
从《大明宫词》开始一直都喜欢周迅,这个女人身上有着中国演员身上少有的灵气,天生就是个演员,更何况大家都是浙江人,所以基本上有周迅的影视剧是一个都不会拉下。周迅在很大程度上和我喜欢的张柏芝很相像,都属于天才型演员,但是不够努力,很多时候都是凭着小聪明在演戏,缺乏对自己所演角色的整体控制力,所以如果碰上了好的导演、剧本和角色,她们就会绽放出夺目的光芒,但是如果剧本对角色的塑造不够完整,她们的表演也必将是残缺的。这个真理已经一次又一次被证实。
很不幸,周迅在《美人依旧》中再一次残废。这是一部充满了颓废气息的电影,颓废来自于形式上绝望的艳丽,来自于各个角色每天都好像生活在世界末日的情绪。作为一个男性来看这部电影,总觉得很多地方让人不可理喻,特别不明白电影中女性的瞬息万变是本性使然,还是编剧剪辑的问题。整部电影有着散文的气质,但是没有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导演说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成长史,对不起,我没有看到,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导演把一个小女生生拉硬拽地拉扯大。
剧本的残废必然造成角色的残废,周迅在每场戏的表演都无可挑剔,但是仅仅这样是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角色的,只能让人特别惋惜周迅的认真,换来的是这种结果。都说周迅是破嗓子,但发现电影里邬君梅的声音还要破。王志文的存在只是起到了一个花瓶的作用,奇怪王志文怎么会接这么一个角色。
《美人依旧》观后感(四):如果。
看完这部片子。越发喜欢周迅了。
姐妹纠结的爱情。阴谋遍布。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黄老板。这么讲来,剧情老套又俗气。可是,因为有周迅和美国的编剧。就不一样。描绘的场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一种边缘的感觉。
周迅的表情和台词都很到位。清瘦的她面无表情地念出一句句冷艳的台词。
她倔。黄老板带她去一个老房子,里面有很多漂亮女人的照片。是黄老板在她姐姐之前认识的。她倔强的说:我比她们都漂亮。她不要接受既定的命运。她说我绝对不要和她们一样。她说我不要做你的情妇。
影片第一分零七秒的时候,她回到老宅。浓重的紫色眼影,还有唇膏。她迅速苍老。
姐姐教她跳舞。两个人一直旋转旋转。一瞬的美好。
而后她背着姐姐和黄老板来往。不再是那么寡淡的单衣,而是开始万紫千红地妖娆。
这就开始了姐妹之间的暗暗较劲。关于爱情。关于金钱。关于名誉。
影片倒数十分钟的时候,她和黄老板的临别私会被姐姐撞见。黄老板躲闪着姐姐的眼睛,她轻飘飘地走下去,然后开始飞奔。姐姐站在那儿。看着她像无助的小鸟一样离开。
姐姐最后还是没有和黄老板一起出国。单身的她看起来很难过也很疲惫。
虽然最后和好。她也明白了她姐姐,这个和她一样息息相亲的同路人。最后的合影也很圆满。
纵使快乐。却也不会太快乐了。
《美人依旧》观后感(五):浅评《美人依旧》
几何世景,似水年华,一点情愫,两行离泪,繁花过尽宛如昨。
——题记
生的悖论和不能承受之轻
她的母亲,是李府的女佣,而她就是李老爷和她的母亲爱情(姑且以爱之名吧)的证明。然而,爱情的开始是两个人的事,可爱情的结果却不免落入世俗。或是源于始乱终弃,或是碍于难言之隐,或是感于人言可畏,或是缚于伦理纲常,总之,小菲在李府无名无分的生活了几年之后,终究还是和她的母亲被一齐赶出了李府。这种发展结果,似乎是司空见惯到麻木的事情。
像这样李府大老爷把女佣人追到手的经典案例,真是博古通今,源远流长,现今我们其中的一些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的弄潮儿就很好的传承了这一优秀文化传统。而且无论是从地域范围,掌控数量,操作手段,保密程度等等各方面都远远胜于前辈。真是后生可畏,可喜可贺,祖宗的手艺不仅丢不了,还推旧陈新、与时俱进了,所以老一辈也大可放心长眠了。在那个时代,身为李府大老爷,若是想对府中的某个比较有发展潜力的佣人有“破格录取”创意的话,十有八九的结果都会是你情我愿,放手去爱的。因为,领导者实在是在充分的分析了目标客户需求等各个因素而做出的英明决策。存在即为合理,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在时代的大潮流下,个体除了局限性以外,别的什么都无法表现。
所以,在这里,并不想谈太多关于“上一代”感情的问题,因为在爱情的世界里,聪明的第三个人知道最好的做法就是闭上嘴巴,何况是我们区区后生?可是,似乎我们又究竟无法回避。我们每个人都是上一辈的历史遗留问题,当然,小菲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是毫无商量可言的被扔到这个世界,有的被扔在了软绵绵的云朵上,有的被扔在暖融融的牛粪里,总之,各有各得幸福。这也是生的悖论,但悖论与幸福无关。然而,这两种幸福小菲都无法获得,她天生就注定将在失重的世界里处于悬浮状态,既够不着幸福的云端,也触不到踏实的地面。她的生活充满了一种漂泊感,遗弃感,而这种归属感的缺失,也必然使她走向大众群体的边缘地带,她的身上必然游离着一种脱俗的气息和品质——当然是充满一种忧伤,凄绝,冷艳的味道。
沉在最底下的,总是很稳定的维持着常态,因为重量。生命也是如此。真正承受着许多故事的人,总是沉默的,幽远深邃却喜欢轻描淡写。曾经沧海,气沉巫山云雨,一笑了之,不过淡然如此。生命需要重量,生活需要压迫,悬浮的状态使人失去安全感,方向感,令人焦虑不安,无所适从。在这种状态下,很多事情的发生将是非常规性的,充满情感上的冲突与叛逆和思想上的斗争与纠结,而这就是莫大的痛苦的始源。这种折磨足以吞噬一个人健康的精神和理性的安静,百爪千挠,痛苦不已。正如那撕心裂肺的歌声“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没说完温柔只剩离歌”。
因为以上的种种,我开始怀疑小菲对黄朝的感情是否纯粹,如果是的话,那么黄朝家中那一束橙黄色的暖光,一定融化过小菲心中的冷漠……
男人·女人·爱情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边;
美人那,你是一路的错,
那英雄他们,是错了一路……”
“问世间情为何物?孔子曰:废物!”
可奇怪的是,这个世界让人们魂牵梦绕,欲罢不能的就是这些废物,真正最有用的东西往往遭受漠视和遗忘。就如同日复一日、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柴米油盐让人感到毫无生气、庸俗无味,而超脱凡尘、不食人间烟火的罗曼蒂克总是绕梁三日,余音犹存。在爱情的世界里,实用主义属于客场作战,当然无立足之地,可若在现实的生活中,实用主义就可以表现一下待客之道了。
或许爱情是一场施虐与受虐的游戏。游戏双方在本着愿打愿挨,无怨无悔,越挫越勇,前仆后继精神作风下开展活动,以“受虐第一,施虐第二,伸着脖子等刀砍”为宗旨,在游戏过程中高喊“没有忍受,只有享受”的口号,凡真正能够体会“痛并快乐着”的真正内涵者游戏过关,并在此郑重声明本游戏无胜出者和失败者。凡同意以上规则者获得游戏准入资格。
或曰偏执,或曰忠诚的爱,总是出于痛苦。有人疯狂的喜欢着吃辣椒,因为它可以让人体会到火辣麻木到毫无感觉的享受地步,在痛苦的浑身大汗,满嘴流涎,气喘吁吁,语言不能的时候还想脱光了衣服像狗一样旺旺两声“真他妈爽!”。有人没有理由的喜欢臭豆腐,因为平常都是吃香的,偶尔吃一下臭的,这“不走寻常路”的做法真是“非一般的感觉”,臭在嘴里,香在心里,张一张嘴,十里飘臭,口臭不怕巷子深,反正就是“狗改不了吃…”的喜欢,管得着吗你!有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的钟爱于饮酒,因为它辛辣刺激,引人发吐,还有人飘飘然然,神仙性情的对吸烟独爱有加,因为它呛喉冲鼻,让人神游物外……似乎这就是马哲的辨证主义:痛苦等于爱,爱等于享受,享受就是幸福,所以痛苦就是幸福?生活中的悖论往往如此。
“爱你没道理”。人们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似乎已经恨透了现实中的功利性,所以在如梦如幻的爱情世界总是企图强调爱情动机不掺杂任何缘由的纯粹性。或许这正是一种情感的诉求,每个人都有一些“装纯”的情怀,这无可厚非。影视正好就是这样一个天空,让人们贮存的情感,或是梦幻,或是邪恶,或是暴力,或是愤怒,都统统得以忘乎所以的宣泄。对于爱情,电影似乎也根本回答不了爱情的定义,所以在电影中“爱,不需要理由”便是最好的幌子,当然,也成为了男人们回答女人的一个千古深邃的问题“你为什么爱我?”,所以,女人们,不要怪那些狡猾的男人们,是电影把我们教坏了。你如果聪明,也是不会问这个问题的。
不知道为什么,小菲第二次走进黄朝的住所的时候,似乎就碰撞出了燃烧的火花,或许这只是电影为了赚取观者的兴奋,就像是《奋斗》中夏琳第一次走进陆涛的住所。但对于一个艺术品的理解,如果总是用现实的眼光去看待的话,是无论如何也发现不了其中美妙的。那么只有假设这种艺术是存在的,是可以发生的,是可以“勾引”观者去追求的,而且愿意闭上眼睛心甘情愿跳进这个泥潭的骗局,去感受越陷越深,不能自已的意境,或许这样才能有审美的享受。
小菲第一次走进黄朝的房间,看到一堆女人的画像摆在黄朝的桌子上的时候,作为一个女人的本能,她一定感受到了一种羞辱,女人对于黄朝来说似乎显得如此轻贱。所以她强调着“我比她们都漂亮”“我不是那些女人”。我不明白黄朝将一个个前任女友或只是情人的照片如纪念品似的摆在桌子上的意义何在,难道真是为了纪念那逝去的一段感情?可是竟有那么多段“都爱”的感情,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即便都爱,那么感情逝去了,记在心里就可以了,都这样一堆堆的摆在桌子上显得如此可笑和滑稽,难道为了在酒足饭饱或是闲暇之际拿在手上如数家珍的把玩把玩?总之,费解,如此做法,境界真的不怎么高。电影中黄朝的房间光线很暗,这样也突出了小菲喜欢的音乐响起后的那束橙黄色的暖光,似乎寓意着一束温暖正在融化着小菲心中的冰冷,“我很喜欢这光”小菲这样说道。这光似乎也燃烧了他们。毫无道理的开始,在这部电影中却顺理成章了,但电影中小菲的内心独白解释了“一种无名的东西在吸引……”这样的解释也符合中国传统观念,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如“道可道,非常道”,如“言有尽而意无穷”等等,不过都是些含糊不清,了了之的解释,真是狡猾。
一拍即合的开始,往往是一拍即散的结局,一见钟情对应的往往是一刀两断。这样没有缘由的爱情之火这么迅速的点燃之后,呼呼而过,去的也如此之快。小菲以为自己不会像姐姐那样,不会是摆在黄朝桌子上的那些女人,可是黄朝的回答让她感觉自己是如此的可笑至极,让她笑的遍体鳞伤,百孔千疮。“其实,我也是爱你姐姐的,她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那朵盛放的蔷薇,素面朝天,以为得到是一场春雨的滋润和温暖,然而却是一场“花落知多少”的萧杀风雨。接着电影的便定在了“无论如何,爱都是不能随便的”这样的基调。
小结
整个电影中大部分为冷色调的画面,这样的色彩似乎就是为了传递观者一种灰色,失落,孤独,寒冷的感觉。这也似乎也预先就告诉了观者,看完了这部电影,心里就不怎么舒服。不过正如审美,可以典雅,可以崇高,可以怪异,也可以悲情。显然,这是一种悲情的审美享受。正如“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又何尝不让人沉醉?
其实,这部电影并不足以用来引导观众完整的理解爱情,因为这种电影中的感情充满了太多了的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而且,电影中的爱情观也是一种边缘爱情观,并不是主流爱情轨线,所以也不足以很好的给大众一种很好的解释。不过,这样反而也给了观者更多的想象和自己理解的空间,这样反而能够引起观者的自我思考和批判,这却是这种意识流电影的意义所在。
《美人依旧》观后感(六):沧桑的不只是声音
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听周迅的声音。我非常喜欢周迅的声音,让人心静,特别是从那种古老的画面安静的缓缓进入你的耳朵里再流进心里的感觉,更让人喜欢。
瘦弱的身子不禁想让人搂在怀里,那种民国时期上海女人穿旗袍的独有的气质与美在她身上像熏香一样萦绕。
周迅站在镜子之前,渴望亲情,渴望爱情,感觉自己得到的时候发现原来最终还是要被抛弃。她缓缓拿起那朵红色的花别在头上,对自己说:我姓李。所以当她和黄先生见面的那一瞬间我就仿佛看见了她后来向他靠近的脚步。
周迅的旁白贯穿电影的始终,音乐缓缓从心上淌过,不知不觉间,电影就结束了
我不喜欢多情的男人,尤其是有魅力的多情的男人,这种人最伤女人心
我周围就有这样的男人,他们会对你好,像爱上你了一样,可是当你觉得已经爱上他的时候又发现自己可笑的是一厢情愿。让你不知到底是他多情还是你自己多情。
这好像与电影中的黄先生不太一样了,因为他对这两个女人好,徘徊其中是因为他爱,爱她们之中的每一个。
一个美丽多情,一个年轻善良,一个红玫瑰,一个白玫瑰。幸亏谁也没有和他在一起,如同一句话说的: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久而久之,白玫瑰就成了衬衣上的一颗纽扣,而红玫瑰却是心头的一颗朱砂。
可能她们都没有成为黄先生身边女人中的最后一个,可是却最深刻,我喜欢这个结局,美人依旧
《美人依旧》观后感(七):交错纠结的情感
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负面的,认为过于简单的情节和晦涩难懂的独白,像是导演要可刻意拼凑一出美学与爱结合的摄影作品,事与愿违的是,观众认为妖娆的妆容和粗糙的布景并不能给这部电影的艺术性加分多少。
我总是习惯在每部电影中寻找美好的光点,而并不是一味的批判,因为批判对于电影的创作者来说是过于残忍与苛刻的,就好比人家努力做了一件事,也许没有做好,但是我们应该宽容并且鼓励。
美人依旧里对感情的诠释我觉得是值得肯定的,小菲与姐姐的感情,姐姐与黄先生的感情,小菲与黄先生的感情,丫鬟与黄先生的感情,还有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的父亲与小菲的感情···剪不断理还乱,我明明应该恨你,却难以自拔的爱你;我明明对你牵肠挂肚,却缠绵在他人怀里,我一直以为我是理智的,为什么遇见了你后变的如此恍惚不定,自己都不记得自己原来的模样··
我知道我比别人漂亮,我和别的女人不一样,我以为你会和我执子之手,我以为你有一天会离开她的怀抱。怎么我的“以为”通通成了一厢情愿,留下的只有你的渐渐远离的背影,在光与影的交界处燃烧成一束光。
很喜欢拍摄旧上海的电影,即使有些故事情节显得冗长乏味,但是那个年代的人总有一种桀骜的表情,眼神里透露着忧伤与坚定,像是对爱情最向往最忠诚的一代人,可能与爱谁并无关系,这份执着是现代人已经渐渐遗失的本性。我不知道这样的形容是否恰当,是否能被人理解。很多时候,我自己是不相信爱情的。
美人啊,你一路错;英雄啊,你错了一路。
很诡异的歌唱,绕梁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