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是一部由张镇执导,车胜元 / 金智英 / 柳德焕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子》观后感(一):我怎么哭了
我还是忍不住落泪了。为什么,会为杀人犯落泪呢?
张镇导演2007年的作品《儿子》,已经服刑15年的父亲,终于得到了一天假期,对于判无期徒刑的杀人犯父亲来说,这是一份从天而降的美丽礼物。
“等待了15年的美丽一天,终于可以去见儿子了。“
D-7“现在只剩一星期了。”
犯罪的代价让我余生都要在监狱里度过。
老天似乎给了我人生的最后一个礼物,监狱里允许我一天的休假。
现在在无限期的等待中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我可以去见我的儿子了。
路上他晕车了,也难怪,15年都没有坐过车了,他第一次在外面看到了自己呆了15年的地方,因为他是夜里被送进来服刑的,啊,原来是这样啊。
在回家的列车上,他为自己不小心睡着而深深自责,怎么可以睡着呢,多宝贵的一天啊,应该看外面的景色才对。
到家了,门没有锁,但是儿子并不在家中,15年了,其实真的忘记了儿子长什么样子,妈妈已经认不出来自己的儿子了。她得了老年痴呆。教导员突然明白为什么门虚掩着了,因为奶奶开门不方便啊,所以儿子上学前特意把门虚掩。父亲看着儿子的房间、熟悉而又陌生。一本本看儿子书架上的书《德里安》、《对不起》哦,都没看过,没关系,等回去要像读圣经一样的读三遍。要读一下儿子看过的书。在儿子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张照片,每个人都有很灿烂的笑容。是啊,是张集体照,到底哪一个才是我的儿子呢?
但是我的时间多么宝贵,不行,我要向指导员申请,我要去他的学校去等他,多么宝贵的一天,指导员提醒我们可能认不出来彼此,于是我临时写了张纸板“儿子,我是爸爸”
D-5“听说爸爸要来。”
今天收到了一封预料之外的信。
他要来了。
我的爸爸,一个杀人犯。
“爸爸”对我来说只是日常生活里的一个词汇。
韩国的监狱中还是很有人情味的,指导员给即将放假的犯人进行特别指导,学会这些词吧,毕竟你都在这里呆了15年了,现在外面的年轻人都是这样说话的。
朴教导官教了我新一代的流行用语。
譬如像“好久不见啦,完全高兴中!”
虽然这样的话让我感到陌生和尴尬,但是要和儿子对话还是把流行语学会好。
世界上最特别的我的儿子。
想要对他说的话太多,一整天都在想,要跟儿子说什么呢?
学校门口,所有的学生都走光了,朴指导员很心急又很搞笑地一遍遍跑到大门口去看,真的没有人了吗? 你的儿子难道还在上自习吗?学校不会有后门吧。我也有些疑虑了,问指导员,他收到了我的信吧,知道我今天要来吧。突然间一个围巾几乎包裹了全脸,只露出一双眼睛的少年走出来,虽然他只露出一双眼睛,但是我知道,那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只是,为什么不能再靠近一些呢,这样远远地彼此站着,好多话都不知怎样说,有点尴尬啊。
影片加入了大段大段的旁白,因为15年没有见面的父子俩无法直接的表达对彼此的心,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很需要用旁白来释放出来。就是这些旁白更细腻的表达了父子之间的那种深藏心中的、间隔15年却不能磨灭、见面又无从表达的父子之情,父子之爱。
起初,作为观众的我对儿子是有不满的,明知道和父亲只有一天的相聚,他还是正常去上学,让父亲在校门口一直等到放学,甚至他还想去补课,只是在指导员的劝说下才放弃了这个想法。好容易坐在一起吃的晚饭。父亲渴望地问,你刚才叫我“爸爸”了不是吗?他竟然可以冷静的说,不,我没叫,你听错了。
沉默、长久的沉默,打破沉默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儿子对父亲说,你——还记得被你杀死的那个人的脸吗?我在网上看到报道了,你的眼神真是凶恶,怎么有这么凶恶的眼睛呢?
父亲在洗手间里开着水龙头哭泣,在镜子里他看着自己的双眼,15年来,原来儿子心目中的自己一直是15年前的杀人凶犯。他恨自己的眼睛。他忍不住哭了,又用水揉了又揉,可是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的眼睛太凶恶了。
但是亲情是无法泯灭的,所以睡下后也不舍得关灯,这一段儿子的独白说“爸爸是笨蛋,关上灯我就看不到爸爸的脸了”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爸爸突然提议,要不我们出去吧,这可是在深夜里。儿子觉得在一天中父亲所有对他讲的话里面这句最让人满意。
两个人在深夜偷偷穿好衣服出了家门,父亲不仅看见了儿子灿烂的笑脸、也似乎在黑暗中看见了教导员嘉许的手势。父亲和儿子在深夜无人的街道上奋力的奔跑、第二次无言,镜头带领观众尽情的感受着父子之情在奔跑中的释放。
雨夜的电话亭中,小虫飞舞使父子俩开始有了语言的交流。澡塘的浴池里,小鱼游来游去让父子俩有了开心的一刻。临别时的铁道旁,父亲语无伦次的讲述着儿子小时的事情,指导员的旁白使我们有和他一样的感受,分手在即,为什么还说这么多有的没的呢?把心底的话说出来吧。
很突兀,在父子去火车站的路上,镜头转到空房间,老年痴呆症的奶奶一个人抱着那张集体照痛哭不已,一边喃喃叫着我可怜的孩子啊。。。发生了什么?奶奶清醒了吗?可怜的孩子又是指谁?
又回到火车站,教导员刻意放缓了脚步,给父子俩更多的时间,父亲和儿子的步伐出奇的一致,从来没发现父亲这么能说,他述说着小时候带儿子来火车站的种种。
在父亲的无序的絮叨中,儿子慢慢地拉住了父亲的手,并且清晰地叫出“没事的,爸爸”父亲感受着、突然他站住了,开始嚎啕大哭,一个男人的嚎哭声居然盖过了火车的声音,发生了什么?
你,你不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一定出事了,电影在这时突然峰回路转,一个又一个解释了之前我们觉得不合常理的地方和青春期叛逆的儿子给观者带来的疑惑。
原来,亲情真的无敌,15年前对儿子抚摸的感觉还能丝毫不差地封存、分辨出来。
我们的第一个疑惑,为什么15年来,儿子都没有去看过父亲?原来儿子同样的思念着自己的父亲,十分的想念他,但不幸在去看父亲的路上病逝了,是同学们负担起照顾痴呆奶奶的任务。得知父亲要来看儿子,儿子最要好的同学就扮演了他的儿子。这个情节的安排让人意想不到,也更催人泪下。
曾经有人质疑,为什么杀人犯的儿子还能谈一手好钢琴,他负担的起吗?峰回路转的安排也回答了我们的这个疑问(是儿子的朋友,有幸福而富裕的家庭,自然有弹琴的资本)。
一直有点怨恨儿子的冷漠和寡言,但是知道结果后却深深地感动,这并不是他的爸爸啊,他也是要经历内心激烈的交战,才能喊出那一声爸爸吧。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不停地用背公式来缓解自己的紧张了
D-2“三次方,根的公式,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开始用背公式来缓解心情了。”
我很害怕。
我该怎样面对他呢?
奶奶以前总是习惯性的对我说“你幸亏没有像你爸爸。”
不过奶奶现在患了老年痴呆病,听到他的儿子要来的消息后只是在眨眨眼。
现在还有两天他就要来了。
结尾依然是韩国式的温暖,继续服刑的父亲回到了监狱,开始阅读曾经在儿子书架上看到的书,面对指导员的询问,他发自内心高兴地说出,是的,我见到我的儿子了,我真开心,他很高也很帅。
然后有一天,他听到了指导员的呼唤,收拾一下,有人来看你,你儿子来看你了。
不是儿子的儿子、不是父亲的父亲。父爱永远都是可以依靠的山,即使他是犯错误的父亲。
静水深流、杀人犯同时也是儿子的父亲,15年来只为等待这一天。
大爱无言,学生时代的友谊纯净如水晶,不掺杂任何一丝一毫的杂质。晶莹而剔透,影片用回忆穿插着儿子的同学们轮番照料痴呆奶奶的片段。
原来,我是为此而感动。
所以,我感动的哭了。
几句题外话,我觉得韩国电影之所以在细节上处理的很独到,以及情节流畅自然,和导演和编剧是同一人有很大关系。韩国的导演多是自己编剧、企划和导演,所以在情节的设定、镜头语言的运用和演员的演绎知道方面非常给力。
关于影片
韩国电影史上最幸福的相遇!
张镇&车承元&柳德焕
忠武路代表性导演张镇和韩国电影的魅力男车承元,还有2006年的最佳新人柳德焕,他们聚集在了同一部影片《儿子》中。张镇在这部影片中担当的是导演和编剧一职,车承元和柳德焕在影片中分别担任爸爸和儿子的角色。
演员车承元和导演张镇曾在影片《请在鼓掌时离开》中有过默契的合作,《儿子》是他们第二次合作的作品。在《欢迎来到东莫村》等影片中有过精彩表现的演员柳德焕这次通过影片《儿子》第一次与导演张镇合作,2006年席卷各大新人奖项的柳德焕将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他们的相遇将为2007年的韩国影坛注入一份活力,而对于这三位男人来说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意义。
张镇导演第一次以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一段特殊的父子关系。影片《儿子》中张镇的爸爸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友情出演了一个角色。
演员车承元则通过影片《儿子》第一次挑战父亲的角色。片中面对青春期的“儿子”他把对“儿子”的那份爱演绎的淋漓尽致。
演员柳德焕出演影片《儿子》的时候已经表态这部影片要送给已故的父亲。通过演“儿子”这个角色柳德焕要送给已故的父亲一个特别的礼物。
《MY SON 》导演张镇献上的最特别的父子故事!
《儿子》观后感(二):老爸 我爱你 却总敌不过你爱我
我看电影 就像看画展一样 很自私很没品 只在乎自己的感受 往往会忽略了作品它们本身
不管别人怎么说 我从头泪奔到尾 就算俗套 就算结尾尴尬 我 不在乎 它有触动到我 我哭爽了 我就舒服了
我想起了爸 他也是这么一个帅气的大男人 帅到每个见过他的我的朋友 都会跟我感慨 你爹真帅!
片子里 爸爸面对孩子 局促 不知所措 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人 在孩子面前 如此脆弱 如此卑微
泪止不住开始流
想起初中时 本来就青春逆反的我 遇上变态学校的巨大压力 异常叛逆 这辈子都不会忘 也不会原谅自己 那一次 把老爸气到哽咽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看到那么大男人的老爸红了眼眶 听到老爸用颤抖的声音朝我吼,我是你爸!
爸 你为什么可以那么轻易就原谅了我,还继续宠我
这世界上 只有你这么一个男人 可以原谅我的一切,甘心愿意为我付出一切
虽然来美国之后,每次视频 你都说 哎呀妈呀 这脸怎么越来越大。可是 我知道 我在你心里 无论怎样都是全世界最美的姑娘
还记得 临回美国时的最后一次家庭聚餐 你深深看我的样子 唱完K之后 嚷着要我陪你喝一杯的样子 我总想爱你更多一点 可是我发现 在这一点上 我总是 被你远远的比下去
我的老爸 总是那么可爱 他是大男人 是顶天立地的爷们儿 给我和妈撑起一片晴好的天空 在我和娘的眼里 他也是一个顽皮的家伙 我想念
我在跑步机上跑步,老爸在旁边颠儿;
我说要练练酒量,老爸和妈给我买了上好的二锅头,我没喝几口却都被老爸消灭了;
很介意我有没有张口闭口称呼他为老爸;
动不动就叫我大宝儿让我加油;
初中的时候为了不让我看电视剪断了天线,又要自己默默粘回去;
帮我分析感情问题,动不动就说,我站在男同志的立场上给你分析分析。。。
还叫我不能太强势,要学着小鸟依人,命令我无论如何不能单独跟男生过夜。。。
爱臭美,试完衣服一定要掳一把自己的小寸头耍帅;
极度介意老妈有没有在我面前说他坏话;
老爸 我好爱你 好想你 虽然 我对你从来没有像我跟妈表达感激和爱那么直接过 但是我真的 同样好爱好爱你
真的是因为有了这个家,有了你跟妈,我才什么都不怕
好后悔 这次回国 没有好好的抱抱你们 不争气的我 离开时 在机场都不敢回头看一眼你们 泪奔着过了安检。。。我那时候多想紧紧拥抱一下你们 亲亲你们 却就这样伴着其他人惊恐的眼神离开了家。 离开了。。。可是心却跟你们贴的更紧了
如果有一天 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TA甚至都或许不能像我一样幸运,遇到你们这么好的父母了,因为全世界最好的父母 已经被我占了
我爱你们 好爱好爱
却总敌不过 你们爱我。。。。。。
《儿子》观后感(三):先看电影再看评论
太习惯预习的方式其实不好
看电影前先看看简介
看书前先看看评价
偶像剧不用脑袋过滤也知道男女主人公最终会在一起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往下看
获得的也是预期的感动
如果台词写地更妙一点,当然也会有加分
瞬间的喜悦和感动
就像在夏天吃冰淇淋
在嘴里的时候最美味
吃完了再开始下一次遥想
在看完这部电影时真庆幸没有先看评论
真庆幸只知道这是一个在监狱服刑的父亲和多年未见的儿子的故事
开头的三十分钟就非常诡异
男主人公的独白和镜头的张力使人莫名其妙地就想要流泪
明明,故事才开始
大约是说着无期徒刑的人没有什么可以等待所弥漫开来的悲凉的感觉
是和神父谈论圣经,好似无所欲求的淡淡的笑让你看到他非常白净的一面
是想着“在火车上睡着了,多么珍贵的一天,你居然不看外面的景色就睡着了,真是没救了”时露出的似乎有点不匹配的可爱气息
故事就在他的种种无措中开始了
回到家,推开门,电视机的画面,母亲的影子,显得神志混乱的奇怪的话语;
儿子的房间,和伙伴们的合影,书橱中的书,柜子里的衣服;
学校门口最后一个走出的,把自己裹地很严实的儿子
很容易察觉的生分,似乎还有一点点怨气
他小心翼翼,踌躇而胆怯,为这异常珍贵的一天
在浴室里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眼睛
儿子说他有可怕的眼睛
他留下泪来
恨自己
儿子的独白是一个转折
这之后的剧情零零碎碎,但却让人可以自以为是地认定
无疑他们会从陌生到相熟
心结打开,父子相拥
温情的故事大约如是
铁轨边的送别,本是温情的高潮
在男人恸哭的画面里,教导员的独白开始了
没有人会意识到这才是所谓的转折
悲伤的人,你以为他没有什么好悲伤了
他却狠狠把你拽到谷底
所以那些画面都有所指
精神混乱的母亲的话语,儿子和伙伴们的合影,把自己裹地很严实的儿子,母亲的痛哭
影片的结尾
就像导演看到了每一个泪流满面的观众而递上的纸巾
而这没有被预期所引导的故事
就像一杯慢慢品味的咖啡
喝完了,让人止不住回味着余韵
《儿子》观后感(四):反转前后
《儿子》这部电影在事实上可以做成两部电影。一部是砍去反转后的一切,保留最后反转前的部分,相当于讲述一个无期徒刑的犯人等待十五年只有唯一一天能与儿子共度的感人故事。事实上电影也完成了这个部分,车胜元和柳德焕两人的演技支撑起了一对十五年不见的父子欲说还休的亲情。而另一部则可以将反转后的故事作为主体——十五年来唯一一次出狱见儿子却发现儿子已经逝去,儿子的朋友为了不让他知道,假扮成他儿子,他发现了,两个人回忆起心中连接的那个人,寻找他生命所留下的痕迹,最后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情同父子。
而令一部分人失望的是这部电影杂糅了以上两种情感,让一些人觉得反转得生硬,是刻意做出的凄惨。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部电影的情感仍是催人泪下的。于我而言,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达到电影的扩展,相当于看了两部催人泪下的电影——反转前足够感动,反转后又让我陷入另一种感动。这两种感动在我脑海里是剥离开的,但是又因为是同一部电影而形成了共鸣。
反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编剧在反转前后分别设置了什么才让我达到共鸣的感动,这是我接下来要粗略探寻的。
第一点就是那张照片。编剧有意识地没有用单人照而是用了群体照,很显然是有特殊用意的。首先是群体照代表着一种团队和朋友,暗示着自己的儿子因为缺少父亲的陪伴但是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悲惨的境遇,反而拥有了值得信赖的朋友。也充分说明他死后朋友来他家帮助他是有充分情感在的。其次这个群体照的情感也折射到父亲身上,十五年过去了,自己的儿子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子了,这种情感会随着父亲的主观视点在照片上移动寻找自己儿子而得到观众的情感回馈。其三则是因为不知道哪一个是儿子,所以之后的假扮也有充分理由成立,是反转前的一个伏笔。
第二点是奶奶这个角色。从一开始我们就能看出奶奶是个阿兹海默症患者了,她遗忘了许多事情。奶奶有许多举动令人费解,比如她不认识这个与她相依为命十五年的孙子,还问他你是谁。从整部影片来看,这是有隐喻的。之后奶奶还抱着那个群体相片哭,这也是在隐喻她孙子的逝去。而奶奶必须要看着电视才能生活才能睡觉这一点,我想能通过儿子那里“从电视上看到父亲”可以明白,奶奶其实是一直想见到自己儿子的。所以从奶奶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反转的是有迹可循的。
第三点是儿子的手。父亲和儿子吃晚饭的时候,看着儿子的手,唠叨着当初小时候怎么打都改不了的左撇子,现在都是用右手,果然是长大了。这个唠叨既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愧疚——缺失了十五年的父爱与陪伴,也包含着一个隐藏的秘密——左撇子真的能改过来吗。影片的最开始和最后都是一个婴儿的手抚摸着一个大人的手。而反转时候父亲是和儿子的手紧握着的,这样三重的共鸣与沟通实际上就证明了父亲那个“我心脏中呐喊着这不是我儿子的手”,不得不说,编剧的精心设计令人感到了诚意。
这部影片值得细细探寻反转前后的诸多细节。但我明白了,要达到情感的表现,必须要通过有联系的画面和细节来展现,重复细节的不同是关键。
【2015.12.6 笔记】
《儿子》观后感(五):儿子
影片很感人,讲述了一个因抢劫杀人被判无期徒刑的父亲李强植,申请出狱一天与18岁的儿子相见。他们父子间,已经15年没有见过面了,彼此的脑海中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对方的记忆。这一天终于到来,多年的牢狱生活让李强植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忐忑不安,与儿子相见更是让他紧张不已。他先是回家见到自己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母亲,再去学校把儿子接回来。分隔多年,父子俩显得十分生疏拘谨。回家后,他才得知儿子与奶奶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之后,他们一同吃饭,喝酒,渐渐地,儿子的心扉向父亲敞开。当夜,父子二人决定一起到外面去,在空旷的街道上,他们奋力地奔跑着。感人的故事,感人的表达,感人的父子情。
《儿子》观后感(六):我的❤ 你看见了么
晚上22点开始断断续续看《儿子》,在和你说完之后,他们跳跃式的奔跑让我觉得悲伤,也许是因为我本身的悲,所以心开始莫名的发疼。分明在哭,但是没有眼泪。这种情绪我了解。儿子说,分明是哭得很大声,脸上怎么可以很好呢?要知道,这比嚎啕大哭更难过。那种情绪因为了解,所以这简单的细节更显得近人化。
父亲是杀人的犯人,儿子是杀人的微笑,这也是父子遗传吗?
好没有预见性的台词,但却说进父亲的心底,15年未见面的父子,儿子的每一个动作都值得父亲揣摩。更别说一个笑容、一个手势。对父亲来说,那是弥补不了15年的缺憾,如果可以,他愿意重新活一次,选择好好和儿子相处。不过那样,故事也就失去了感人的基础了吧。
水底的微笑。好美。我也想去水底体验一把,不过我晓得我不敢。
看似疯癫的奶奶,心底却有最深最深的想念。那是一种本能。
某人说的对,我哭了。
为很多感觉感动 为父亲 为儿子 更为真儿子的思念。
韩国导演的手法细腻,这是大家都在说的。但是最感人的就是这样的特例,透着细节。还让人感觉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感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其实很微妙。走过必留痕迹,朋友间、家人间只要建立了关系,你愿意用心经营,这都是爱。
我爱你。你知道么?
《儿子》观后感(七):多余的结尾逆转
就我看过的韩国电影而言,只要是情感类型的,大多数都无法做到收放自如,其中又以依赖情感泛滥的类型占据多数。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剧情片吸引观众的条件,无非就是故事出色或情感动人。杰作往往两者兼之,而干货不足的只能尽力做好其中之一。
其中,两者又以故事更为重要,毕竟靠故事可以撑起整部电影,观赏性也强;但剧情片无法靠情感撑起架构,这就决定了一般情况下,情感只能成为故事的附庸。当故事性不足的时候,电影往往寻求情感作为吸引力突破口,毕竟人都是感性动物,用感情打动人比用故事逻辑吸引人要容易太多。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说明《儿子》的定位。电影企图立足于故事,通过情感刻画打动观众。果不其然,在故事背景的设定下,闷骚的男人情感开始通过细节表现,经过循序渐进,“父子”间的感情有节制的释放,加上那个早已确定分离的结局,短暂的美好时刻显得尤为珍贵,也尤为动人。
到这里,其实电影就应该结束了,因为打动观众的目的已经达到。但电影并未停止,而是搞了个逆转,效果如何先不说,这其实说明了导演对电影缺乏自信,非要加点噱头来获取安全感,但做的不好只会适得其反。
电影最后的逆转其实是一种失败。拍电影的人和看电影的观众有一种共识:观众会主观忽略电影故事是假的情况,而会尽量把自我感情投射到电影,把观看电影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而电影工作者也会遵循这个规则,尽量做到电影没有逻辑错误,故事发展符合观众所能接受的真实尺度,因此一般来说,演员是不会盯着镜头看的,因为这会破坏观众与想象之间的共谋。
反过来看看《儿子》的逆转。前半段观众之所以被打动,是因为电影所刻画的短暂而温馨的闷骚父子情。而电影的逆转却彻底将打动观众的东西公然抛弃,这意味着当着观众的面提醒观众“你们所感动的东西都是假的”。于是观看电影的共识被打破,观众对电影的信任被利用被戏弄,而之前动人的情感和表现顿时显得虚假无意义。即使观众曾经感动过,但电影结束后不可能会对虚假的东西再次产生感动。无法产生余韵,只能靠过程的一时快感骗骗观众,只能说这编导也太没追求。
到了这个地步,电影前面精心所铺垫的所有都成为最后逆转的一个条件罢了,目前就是为了出乎意料的戏弄观众。将已做好的父子情情节毁掉,反而在逆转之后又重新突出父子情,这对于免疫的观众而言已没有了太多的新意。
电影的走向充分说明编导水平的不足,因此只能寄托于侥幸,以玩弄观众来衬托电影的高明。对于大多数智商片以及靠结尾逆转的电影而言,玩弄观众是可行的。但一旦超越了底线,打破了观众与电影之间共识,最后只会失去观众的支持,这显然是舍本逐末。当然,依然会有很多观众感动得稀里哗啦,但这不应该成为电影成功的论据,这最多可以说明大多数观众的感情奔放细腻,甚至到了忽略细节的地步。
《儿子》观后感(八):可能会泪水盈眶却会微笑着看完
很久很久没有看电影时流泪了,看多了貌似有些麻木。。
这部我的确是冲着车大叔去看的,唉,我还是大叔控呀,没办法!
剧情其实很平淡,没有感情上的大起大落。。。
一个永远无法获得自由之身的囚犯,申请到一天假期去看他15年未见的儿子。。。15年啊,记忆都已模糊,只有婴孩时期儿子小手的触感(话说婴儿的小手小脚的确很好摸,跑题了~)。
另一边却是假扮儿子的儿子好友,只因为真正的儿子得了重病最终也无法见上父亲一面,而当父亲真的要来看儿子的时候,好友们想出了假扮这个方法。。。所以才会一开始见面的尴尬不自在的相处,到深夜两人偷偷跑出云门,一路狂奔,看月亮,在狭小的电话亭里躲雨。。。一直都没有什么两人对视的正面戏,就好像明知道最想见的人在面前却不敢直视一般。。。特别是刚刚见面时儿子说爸爸的眼神很凶狠,强植在镜子前看着自己却无力改变时那种悲痛,车大叔你是演得太好了,连我这样麻木冷血之人看到这点都眼眶有点热来着。。。
一直到最后父子俩在月台上的牵手,让强植知道眼前的儿子并不是自己真正的儿子,那时从头到尾一直压抑的气氛才开始爆发,他的痛哭。。。。到这里我才知道为什么之前看着一直感觉两个人之间总像有层隔阂,我一直以为只是时间的问题,原来是血缘的问题啊。。。
身边很多结婚生子了的同事朋友都跟我说过,父子(女)的感情是在孩子出生之后才开始建立的,这点跟母子(女)之前有着10月怀胎的联系有着本质的不同。。
里面的那位陪同朴先生(是这个姓么?)很可爱,从强植出去前叫他到他办公室教他出去与人打招呼的方式说话的方式不要让他出去了无法与人沟通,到后来明知父子俩深夜偷跑出去违规也打手势让他放心去。。。
我是看到牵手那段开始有泪,到强植开哭泪才流下。。。之后的剧情反而让我很淡的感觉,毕竟绝症神马的在韩剧里已经是烂到一个极致的情节了,我真感动不起来。。。但车大叔的演技却能感动到我。。
唉~~我真是个无法写文的人,词穷啊!!就这样吧。
《儿子》观后感(九):子欲养而亲不待
严格的讲,这是一部旧片了,也许有很多人是冲着"车胜元"这三个字观影的,也许会有人觉得闷,觉得无聊,"车帅"少了以住的戏谑和帅气。可我非常喜欢这部片子。
我是一名执法工作者,十几年的职业生涯,真的看了很多这个社会的阴暗面,接触太多的违法者。很多都是在年轻的时侯因为冲动、无知、激奋等等原因犯下大错,却难以挽回。如本片中李强植在24岁的青春年华就锒铛入狱、永别亲人。待终见时白头母亲不认儿、稚子已成少年郎,只有自己的记忆被冻在十五年前,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苦?
大家在看片时,目光大多集中在李强植与俊植的父子情上,却怱视了他也是个儿子,当他在夜里捏捏妈妈的手,掖掖被角的心情又怀着多少酸楚?
所以,不管你是70、80还是90后,如果真的在看了片子有所触动的话,请你一定记住妈妈混沌的目光、记住
《儿子》观后感(十):Hi~반갑,반갑...
爸爸练习着去见儿子讲的话,流行的讲话方式,让儿子瞪大了眼睛。
“呆了十五年,第一次看见我呆的十五年的地方,原来长成这样啊。”
“十五年没看见过外面的风景,竟然睡着了,我真是没救了。”
“我看着那孩子的眼睛,因为没有别的看的,围巾围住了除了眼睛意外的地方。”
“爸爸是杀人犯,儿子是杀人微笑,这也是父子遗传吗?”
“酒味有点儿甜。”
至今为止,我最喜欢的一部感情剧就是《我们的幸福时光》,甚至哭到流鼻血,还是观看第三次的时候,因为他又几个哭点,让你停不下来的哭泣。《儿子》不一样,感情一直充斥在剧中,开头就是很揪心,满满的延伸到痛心,到中断没有会抵抗的了的爆发,啪的一下哭出来,一直都是留着看完,后段更是让你心痛欲绝。真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感情细腻到你找不到让你觉得无聊的画面或者一瞬间,为了缓解气氛出现的搞笑大特写和大雁也让人非常的感动。(怕剧透的朋友不要往下看了哦)
狱警教官最后也没有知道他们相处了一天的男孩并非俊锡,爸爸和男孩却这样的扮演了下去,在观众看来是这样的,可两人去不是,有他们的感情,他们的互动,让人觉得结尾很温馨很浪漫。我去被虐的快喘不上来气了,哭到最后已经是抽出状态了,不能说我是个爱哭的人,因为平时我从来不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