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杀戮》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7-12-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杀戮》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杀戮》是一部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朱迪·福斯特 / 凯特·温丝莱特 / 克里斯托弗·沃尔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杀戮》影评(一):孩子们好好的,仓鼠也活生生

  孩子们好好的,仓鼠活生生的,两对成人却遭遇人生最糟糕的一天。

  原著文本好到爆!

  关于观点

  人的观点很易变,他人冒犯、不顺自己意思发展下去,就会轻易颠覆之前的观点。比如,前一阵两对夫妇聊着派的食谱,Michal夫妇称赞Alan夫妇nice,但是再回归会话发生的起因,气氛就变得僵硬,Penelope很快就改变之前的观点,认为他们不好,认为Nancy假。

  Man to man,woman to woman,couple to couple,mix couple to the other couple,majority to minority……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立场随着自己的认同变化,战火随时因为观点的一致达成共识而暂停,取得暂时的和平甚至默契。之间的潜文本有性别政治、世界人权、西方文明优越观、职业优等论、人种优等论、社会医疗事故、魔鬼代言人、道德制高点、公平问题、对待动物的方式……在有限的对话中,延伸的潜文本和讨论对象却是越过四面墙进入到广泛的现实世界。矛盾的触发有时只是小如对待仓鼠的无心之言,却引起派别重组、矛头重新调整方向。而威士忌所起的作用,就是脱掉所有自言或勉强、极力维持自己体面文明形象的外衣。真话、本性在酒精的诱发下连珠发炮。

  但不要忘了,这个层次渐增、愈发丰富的类社会学实验文本,只是从孩子间的“伤人”事故开始。

  关于张力

  张力,即刻爆破。两对成人维系着表面的和平,其实杀戮之神一直在他们之间盘旋,一触即发,在电影单一的客厅或延伸到厨房、浴室内有限的空间,张力十足。Alan一直说非洲管炸弹叫thump,四人也一再反复回味thump一词,此情此境余音袅袅。一旦爆破,就蔓延到玄关、楼道——这些临界结界。

  正如海报设计,波普风格,四个主角的表情从左到右,从善意哪怕是伪善的微笑,冷漠、僵直的脸面表示失去耐性、但依然掩饰内心的烦躁,到最后终于被酒精和话语的挑衅扇出了面具下的狰狞扭曲。

  关于个性

  朱迪福斯特扮演的Penelope一角,完全贴合她的天蝎座本性,基本上从她的处事方式也看到了同是天蝎的自己的影子。较真,自认为对的事情一定要别人也信服,在平静、和平的时候把问题重新摆上台,搞糟周围人的心情容易歇斯底里,别人没哭自己先哭;有很强的控制欲,幻想事情理应如此,在自己的理所当然下进行下去,一旦偏离轨道就变得急躁;时常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事情;富有攻击性,失控、做出不计后果的行为(比如扔了Nancy的手袋)或讲出伤人的话;没有幽默感(如她的老好人Michael所言,BTW,从Michael身上我又看到了我家双鱼男的影子,汗)……

  Anyway,朱迪的演技实在正爆了!

  关于手机

  两个男人较之女人都更为理智(酒后的女人更是疯了,都做出非理性举动),但Alan是四人中自始至终没有发过飙的。作为出入五角大楼的律师,他必须、理应如此,在没完没了的口角、纠纷中,他早就预测到问题根本没可能解决,于是他几乎状况外,直到手机被毁。他终于显得不淡定手忙脚乱的挽救手机,之后像被缴械一样,跌坐在角落,久久未回过神。崇尚枪支多于身边发生的事情的男人,手机等于他的枪支和指挥棒,让他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的医药纠纷,在嘈杂、混乱的家庭纠纷环境下依然能保持清晰理智的头脑。在《杀戮之神》没有出现真实枪支的文本中,手机就是枪、威权,保护他免受非理性的侵蚀,得以从中清醒自如,几乎事不关己

  电影中,手机、电话不断不合时宜的打断谈话,或好的谈话因打断而让人反感搞坏气氛,或坏的谈话因打断而得以中止、冷静。在文本中非重点表达却成为影响大局线索的通信工具,无疑作者想申明其扰——侵入到个人生活,但人依赖于它生活。

  不长的《杀戮》值得在平静下来后再找时间拉片,可供反复咀嚼的内容实在太多。波兰斯基在他惯有的室内空间得心应手,演员调度、单一空间内的丰富层次、镜头运用等,两大奥斯卡影后飚戏,男主角选角的精确。79分钟内蕴含庞大的信息量、可发掘的潜文本。天啊!!!Amazing!Bravo!Awesome!

  .S.不完全观影纪录,太鸡冻太稀饭,先写这些,日后补充。

  《杀戮》影评(二):《杀戮》:我们离文明还有多远

  两名11岁小男孩在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时,由于加入帮派的意见不合大打出手,一名把另一名的门牙打掉两颗。事后双方家长为了平息事态,打人的家长来到被打家长家中赔礼道歉有意示好。从开始装模作样含蓄几句,吃过点心,相互表示谅解之后,本已经走出门外的家长,在等待电梯时由于打人父亲接个公务电话错过电梯。挨打父亲邀请喝杯咖啡再走,双方家长又重新回到房间继续含蓄。一回生两回熟,话题从含蓄到各种生活看法和人生意见相谈甚欢不亦乐乎

  当打人父亲总是在谈话的关键时刻接打公务电话,制造尴尬气氛,打人母亲忍无可忍致使肠胃不适呕吐不止。当打人父亲一时嘴欠秃噜出挨打男孩的不是之后,从而让事态越发不可收拾,一直强颜欢笑的挨打父母终于强悍爆发,为了自家孩子的尊严双方据理力争,从和善对待到相互攻击,从孩子打人事件牵引出一连串愤愤不平。从夫妻关系、社会现象、个人嗜好到人生哲学无所不包的冲突情绪顷刻间熊熊燃烧,文明友好的气氛也在瞬息间滑向野蛮失控的局面。而另一边,两名打架小男孩早已经和好如初交头接耳探讨游戏话题。

  本片根据法国剧作家雅思米娅·雷泽的舞台剧《上帝的杀戮》改编,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并且汇集四位著名演员朱迪·福斯特、凯特·温丝莱特、克里斯托弗·沃尔兹和约翰·C·赖利彪悍演绎。整部电影一小时十九分钟的桥段场景差不多都是在会客厅中完成,类似于《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和《极限空间》一样在狭小空间中对各种事物进行思考辩论的群戏效果。尽管空间有限人物稀少,剧情可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让人目不暇接,属于小事件蕴藏大哲理的上品佳作。

  快速的思考,残酷的现实,各种讽刺加调侃,集娱乐与严肃为一身,让观众来的不得半点喘息之机。当各种出糗怒骂欢笑事件过后,又会在观众脑中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文明与野蛮的区别之处究竟为何?不论有多么高深的道德修养翩翩风度,都会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而转化为歇斯底里的横加指责。那什么又是文明,我们离文明还有多远?是否住上高楼大厦衣冠楚楚,满嘴的仁义道德文化艺术,使用着各种高科技现代化设备,就能证明我们是个文明人?其实不尽然,或许,我们离真正文明世界,还有很远很远。

  《杀戮》影评(三):咖啡和派也许是最凶残的武器

  许多悲观主义者认为,我们生来孤独。面对孤独这个话题,每个人都用不同方法来应对。大多数的我们总在试图让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平衡我们生命中本就难以平衡的两侧。正如Michael一家试图用美味的派和咖啡解决掉生活中空虚和孤独,而让人难过的是这两样惹人喜爱的东西终究只是糖衣炮弹,不抵几 支雪茄和一瓶威士忌来得给劲。

  看到电影名《杀戮》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部平常又琐碎的影片。影片中没有想象的刀枪武器,也没有傲然挺立的盔甲战士,有的仅仅是两对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夫妻和一间装修过时的客厅。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如此简陋的情境设置,却充满了出人意料的戏剧张力,不禁让人想到了经典的《十二怒汉》和《The Man from Earth》。然而不同的是,《杀戮》让我感觉影片和我们的生活更加贴近,接连而至的矛盾个个直击人心。影片中一次次的冲突就像一次又一次的拉扯,让局面越来越遭,矛盾如同一个炙手的火球,在四个个体间不停传递。

  故事是由两对夫妻的儿子引发的。Penelope和Michael的儿子被Nancy和Alan的儿子打碎了两颗门牙。双方在客厅里就这件事寻找解决办法。两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都试图小心翼翼地处理整个事件,避免过激的语言和行为。然而,Penelope写在调解协议上一个动词 “持械”(armed)惹得Alan不开心了,作为一名律师,Alan避免不了咬文嚼字,他认为儿子不过是“拿着木棍”(carry a stick),Penelope的用词似乎显得过激了一点。Michael和Penelope很配合地改掉了这个错误地用词。尽管这样,矛盾还是连二连三的发生。并且四个人的阵营不断变化。随着矛盾不断的变化,从原本是夫妻的阵营转变为男女对抗的性别阵营,最后甚至转变为了文明与野蛮的信仰阵营。

  阵营的不断变化是影片中很有意思一个部分。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断地寻找自己的位置。许多人习惯家人有矛盾的时候,在工作中寻找安慰;和同事有矛盾的时候,从爱人身上寻求安慰;和爱人有矛盾的时候从各种交友Apps和娱乐场所寻求安慰。而逃避这些矛盾的后果就是最终会发现自己成为了世界上最孤独的人。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鸡汤文告诉那些多愁善感的男人女人们要独立,要有自己的想法,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然而,影片中Penelope看似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独立女性,她有坚定的信仰。但是,她依然避免不了来自生活不同方面的矛盾。

  enelope对非洲历史非常有研究,她了解非洲的原始人类和野蛮文化,并且专门写了一本关于非洲的书,但她坚信在纽约应该坚持西方的价值观。因此她认为在布鲁克林公园发生的事情就应该用“西方的那一套”来解决,Alan的儿子必须要用文明人的方式向自己的儿子道歉。丈夫Michael本是Penelope坚强的后盾。然而,当谈及到兄弟会的时候,两位男人又结成联盟,把酒言欢自己曾经的光辉事迹,Michael也全然忘记自己的儿子挨了一拳,觉得打架是男子汉解决事情的方式。而当Alan用非洲的某个野蛮历史事件反驳Penelope的时候,触及到了Penelope紧张的神经。一直能很好克制自己情绪的Penelope终于忍不住发脾气,表达出对Alan和Nancy夫妇的不满。

  enelope如同她做的派和咖啡一样,看起来惹人喜爱,至少,美国人都无法拒绝这两样东西。但是随着忍耐程度一次次达到极限,他们也不得不承认用派和咖啡实在是招架不住生活中源源不断层出不穷的荒谬。正如他们也意识到伪善的西方文明实在是无法解决矛盾。最尴尬的时候Michael终于拿出了威士忌和雪茄,很明显,这两个东西更受欢迎,让两家人更加放松。在喝得有些上头的时候,两家人终于有勇气大声争吵,发出“夫妻这两个字是上帝最大的错误”这种感概。

  影片最后,喝醉的Nancy发着酒疯,揉拧着茶几上的郁金香,嘶叫着这是她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老公的手机又开始震动。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生活好似又陷入一片混沌。

  若要我猜想为什么影片叫做《杀戮》,大概是因为琐碎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杀戮,它杀掉了至死不渝爱情,杀掉了充满激情年轻,杀掉了那些好不容易让人相信的信仰。不要去试图做什么和平主义者,藏在平和后面的,也许是更大的灾难。派、咖啡与威士忌和雪茄没有本质区别,它们一样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只是人们通常喜欢自己欺骗自己,糖霜和巧克力只是看起来比烟和酒看起来无害一些。

  《杀戮》影评(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乱糟糟的地方

  今天看了《carnage》这部电影。这是继《the sunset limited》、《man from earth》后的又一部神作,先膜拜了。除了大吵一气的两对夫妇之外,简芳达表示老娘真是躺着都中枪啊,温丝莱特和福斯特这俩女的真是太损了---呕吐、扔手机、扔包、撒花无恶不作。our world, as Bertrand Russel said,is a place of chaos. provided that you want to make some achievements with heart and soul, you only end up with something screwed up by the "universal manager". so far as i think and behold, the world is a complicated place with endless shifting and changing, and it sometimes looks reasonable, as we heard from the propaganda, but can't stand our close observation. to sum up, be it imaginary or practical, we live in a world made up and arranged by a hysterical guy whose mind and logic are massive, but not so clear.

  《杀戮》影评(五):Bitch!撕X撕到这水准……

  最近“乐坛女总统”霉霉出现频率有点高。

  上周四刚跟ex卡受因制作名单的问题吵完。

  这周特么又上八卦头条了!

  这次,仅仅是因为一个词——

  itch!

  简单来讲就是:

  侃爷新歌中称霉霉是bitch,霉霉觉得被侮辱了。

  侃爷称霉霉事先同意了,霉霉给的回答是:不知道自己会被称为bitch,然后两人的亲戚朋友互喷的事件。

  虽说欧美明星撕X是常态。

  但这次却惊动半个欧美娱乐圈。

  砍金夫妇已决定,要与霉霉法庭见。

  作为一枚看客,姐想说:我真的累了。

  俩大话题王掐架,看多了真没劲!

  有这时间还不如去看一部好电影。

  干脆今儿就推荐一部撕X的电影。

  Carnage 杀戮

  罗曼·波兰斯基 Roman Polanski

  豆瓣评分8.2,好于91%的喜剧片和80%剧情片。

  IMDb评分7.2。

  它出自传奇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之手。

  该片由戏剧改编而成。

  所以台词较多且密集。

  该片没有华丽的布景和配乐。

  主题也只是记录一场在客厅对话。

  看似无聊的主题却毫无尿点。

  作为过来人,姐理智的劝你:

  在观影过程中不要喝水和饮食。

  因为笑点随时会来,呛到自己负责。

  电影开头,是一段看不清脸的远景。

  男孩扎卡里持木棍打伤了另一名男孩伊桑。

  这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镜头一转,画面中出现的便是伊桑的母亲。

  她在桌前撰写协议,气氛相当友好。

  只是扎卡里的父亲对“持械”一词提出异议。

  但她很快修正,双方都很满意。

  扎卡里的父亲似乎很忙碌。

  电话一直响个不停。

  这是后面爆发的契机。

  事情基本解决,扎卡里的父母准备离开。

  原本只是聊聊道歉问题。

  结果话匣子打开收不住了。

  于是伊桑的父亲请他们品尝馅饼。

  顺便再讨论一下其他问题。

  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

  俩人又蹭蹭蹭回来吃馅饼。

  期间我一直在等爆点的到来。

  但导演有意在将情节放松、拉紧、再放松。

  如同被反复拉扯的琴弦。

  你不知道它会何时断裂。

  你能做的,只有等待。

  终于,爆点来了!

  扎卡里的母亲因馅饼引发呕吐。

  双方原本客套的面具被摘下。

  双方父母开始尽可能的嘲讽对方。

  这时的语言,如同刀剑。

  直戳人心。

  跟娱乐圈的黑粉相比,该片道行深多了。

  首先,直呼其名。

  影评中多次出现彼此称呼的改变。

  一般公共场合礼貌用语就是某某先生/小姐。

  但在非正式场合,这恰巧就是羞辱、反讽。

  剧中扎卡里的父亲多次称呼伊桑的母亲Mrs. Longstreet。

  却都被打断,要求叫她Penelope。

  刚开始或许是职业习惯。

  但到双方撕破脸之后,他的意图更明显。

  将这种反讽手法放到国内就是——

  哟,某某先生/女士,你咋这么能呢?

  咋样,是不是想打人?

  其次,假装听不见。

  电影前十五分钟,扎卡里的父亲让人气炸。

  他常常在交谈中突然接起电话。

  前几次可以忍,但他在不断接入和拨出。

  甚至在发生争吵时,他都在讲电话。

  扎卡里的母亲在电影后半段终于爆发。

  抢过手机将它扔进水里。

  这招不少人应该深有体会。

  比如你在与别人争吵时,突然接起电话。

  忽视吵架方,煲着电话粥。

  相信我,即便对方不气炸也气伤。

  再来,毁掉对方心爱之物。

  该片完美诠释了如何当个坏女人。

  当扎里卡的母亲呕吐在茶几上时。

  伊桑母亲的绝版画集也不幸命中身亡。

  整个商谈进入崩溃状态。

  这也是全片第一次,两对夫妻被隔开。

  他们相互吐槽甚至说出更难听的话语。

  双方都进入临界点。

  这根弦,即将断裂!

  最后,诋毁对方的信仰。

  片中伊桑的母亲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她坚信人类应该和平共处。

  讽刺的是,当她喝过酒后却说道:

  我们生活在纽约,应该用西方价值观解决这个问题。

  ee!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圣母。

  扎里卡的父亲身为律师自然不放过这一点。

  数次攻击她世界和平的言论和出发点。

  让伊桑的母亲内心彻底崩溃。

  其实这部电影根本不该写影评。

  因为它的台词已经足够精彩。

  它几乎无孔不入的揭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虽然故事局限在客厅。

  但许多细节都透露出该片真正的含义。

  看似光鲜的背后其实并非真的光鲜。

  比如整洁的客厅与杂乱洗手间的对比。

  所以即使到今天。

  它也还是一把锋利的刀。

  带你揭开那群伪善者真正的面孔。

  如果你也看腻了霉霉的八卦花边。

  不妨选择看看这部电影。

  相信你的收获远比八卦记者多得多。

  --- end ---

  私信新浪微博@美否电影,回复“杀戮”获取资源。

  《杀戮》影评(六):我们活得是不是太累了

  两个小孩打架,拉起了两对老爸老妈吵个不停

  正当老爸老妈们吵得不可开交,结果两个小孩很快又和好如初,1个多小时的矛盾争吵,变得一文不值

  在我看来,老爸老妈们吵得不是架,是寂寞啊

  我们真是活得太累了,人系社会各种复杂,为了维系生活,我们不得不去附和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当然,也包括夫妻关系,许多不满在积聚,抱怨在累加,而正是借着酒精,其实只是借口,发泄需要借口,借着酒劲把所有不满发泄出去,于是闹出了这些笑话,喜剧

  其实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是我们活得太累了,总是怕伤害别人伤害了利益关系而不敢把一些话吐出来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压力,构成了社会一个重要的混乱因素

  不可避免,无法逃脱。

  《杀戮》影评(七):想多了

  沃尔兹确实是演越坏的人越有感觉啊 开始在电梯里的那段对决太精彩了 电梯开开合合3,4次 矛盾也在不断激化 感觉那作家母亲有点讨厌 强迫症嘛 看来美国的儿童教育和中国的真是差得远了 如果这事在中国发生也就没这么多事了

  两次夫妇的私底下对话得到的是相反的结论 矛盾在不断激化 然后是虚伪 变脸 还有他们的礼貌礼仪 对于打电话的在乎 在中国发生的话肯定完全是另一个样子的

  三进三出啊 这片就是让你看80分钟的吵架 精彩 先是礼貌协商 到两夫妇矛盾 沃尔兹夫妇矛盾 再到作家夫妇矛盾 然后两男对两女 战线不断变换 矛头指向也是 这编剧牛叉呀 把吵架写的这么精彩和引人入胜 四个人 一间房 就能拍出一部好电影 低投入 高回报呀

  作家女有强迫症 沃尔兹不管孩子 温丝莱特特别关心孩子 作家丈夫算是个老好人 还有男女的价值观 男女有别体现的淋漓尽致 吐是一次矛盾的激化和导火线 还有那些perfect 时机的电话 时不时把对话指向孩子

  就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几个人 几段对话就能吸引你把整部电影看下去 这些归功于编剧和演员的自我修养哈哈

  不得不说沃尔兹表现的太好了 抢光了其他人的锋芒 这种天赋不是说认识他才了解的 就算你完全不认识这4个演员 但是当你第一次看到他的表演时你就会被他吸引 就像我第一次看的沃尔兹电影 无耻混蛋 一样 手机被温丝莱特丢进水里时 那表现真是。。 女人喝酒真是可怕呀

  结局很有意思呀 很讽刺

  修改:抱歉原来作家女是朱迪·福斯特 这。。还真认不出来 以前多好的一小美女呀 是今年在金球奖公布其les的取向么 岁月真是把杀猪刀 演的作家女真的挺让人讨厌的呀 说明演技牛叉呀 彪戏 有人想演的让人讨厌还真演不到呢

  《杀戮》影评(八):拍案叫绝

  波兰斯基一改黑暗超现实主义的电影风格拍话痨片也精彩的没话说 通过对如此狭小格局的场面调度挖掘四个人内心深处的虚伪来讽刺西方文明以及体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悲哀 也离不开四位主角强悍的演技 戏剧性是有一些的 毕竟是电影不是生活

  unlike the play i have seen last week,the movie has the beginning plot that one kid hit the other kid with a stick & the ending plot that the hamster is still alive and those two kids are reconciled.the ending sounds like ironic.what four parents argue and try hard to figure out are just so easy to recover.like its line,they're thinking too much.i think the beginning plot is unnecessary in the movie but this ending is crucial for the structure in the story.the play lacks it and i felt like a suddenly stop in orgasm. the way in this story is similar to 12 Angry Men.both of them don't change the set and all thespians just talk to each other.actually,i have also seen the play 12 Angry Men.in my opinion,dramatic conflicts in play are much more intense than in movie.the former one challenges directors and thespians a lot more,although movies have advantage that plays never have.

  《杀戮》影评(九):真正的暴力

  生活中随处是暴力,并且真正的暴力是无形的,去年我在和一群素未相识的人相处的时候非常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这样说是因为当你在一个野蛮的环境中和当你未进入成人世界时暴力的形式是相对比较直接的,而恰恰在一个文明、体面、和谐的环境中,这种暴力才浮出水面。

  近期一些身边人身边事让我感触颇多。

  每个人都很脆弱、自私并本能性的捍卫自尊,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说谎,都在忍耐、掩饰和攻击。一味地坚持己见和自我将中伤他人,击溃他人的虚伪、伪善。这部电影中的四个人,当每个人都在压抑愤怒、用理智束缚本能的时候,气氛尴尬、僵硬、几乎让人透不过气来,当每个人都撕破伪善的面具咆哮过后,气氛轻松很多,每个人也都可爱许多。

  从这部电影中可以得出,成年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未必适合孩子,也未必适合解决成年人自身的问题。人们若能学着像孩子一样处理问题,往往问题会简单很多,而每个人也都会轻松许多。

  这是部对人物心理和动作描写非常细腻的电影,映射出的伦理问题也很多,四个人展示了生活中矛盾的方方面面。值得观赏。

  《杀戮》影评(十):过简单的生活

  假笑——平静——愤怒 《CARNAGE》(杀戮) 语言杀戮,“威尼斯电影节” “剧情” “喜剧”... 朱迪福斯特的演技太好了,四个人一直在一个房间里面,可以演80多分钟,都是演技派啊,两个演技天王的表演更是令人不禁赞叹不已,太搞笑了哈哈,补充一点:那个女的呕吐出来的那东西特效怎么做的,太逼真了吧哈哈。他们一直在屋里争吵,有几次差点走了然后又回来了..为他们的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争吵,其中一个孩子打掉了另一个孩子的两颗牙齿,谁更要为此事负责,他们在给对方贴“标签”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控别人?越吵越离谱[em]e400824[/em],有个女的都吐了...还有那部一直响的手机[em]e120[/em],太节省成本了,一直在一个房间 被扔进水里的手机吹干后依然好的,被放走的仓鼠活的很好,之前发生矛盾的两个小孩一起嬉戏如初。我们原来越是上心的小事,他们越不把我们当回事,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概莫如此。不要为过去的事紧紧抓住不放,但相信只要心存正确的能量,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只要怀揣着正能量,所有矛盾都渐渐化解...与其争执到底,不如一笑了知。[em]e400350[/em][em]e400350[/em]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杀戮》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