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是一部由韩延执导,杨颖 / 赵又廷 / 江珊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一次》观后感(一):【第一次】-纯爱小清新
积了很久才看了这部 起初是冲着赵和杨去的想看着消遣的 但看着看着就把其他东西全关掉投入进去了
很惊喜会有这有这样的感受 淡淡的小
幸福 最后的
结局有点虐 但看到最后才明白 改编自韩剧 这就
不足为奇了
完全是一部关于“爱”的影片,宋诗乔
失去了宫宁却一直把他作为
精神寄托但他却感化了吕夏;吕夏
失去了
母亲却在宋诗乔的帮助下感化了
父亲;父亲失去了
爱人但最后还是拿着收音机站在那个路口给爱人放着儿子的歌让
生活充满了希望;宫宁为了救吕
妈妈一起丧生在车轮下,暂且能追究为
故事的起因;再有了宋妈妈为了让
女儿走出她认为的
幻想找了吕夏帮忙从而让女儿的生活变得绚烂。这些个事件其实可以连接而形成一个圈,也能否归为万事万物皆有因果呢?
很好 很
温馨 挺
喜欢的!
惊艳于杨颖的演技,对她花瓶的印象有所改观呢!
《第一次》观后感(二):回味的青春,疯狂的闪耀
电影
且不说演员的演技,就是赵有廷帅气
阳光的脸庞和angelbaby
纯真甜美的笑容,再加上厦门鼓浪屿
优美的
风景,就足以让人
一见倾心。
青春
生活本来就已经有足够多的
无奈,繁琐,无趣,鸭梨,头大,所以为什么不放下心中的防备,腾出一点点
时间,和青春的
自己对话。让
肆无忌惮,疯狂绚丽的青春来冲击我们的
灵魂,给生活添加一些色彩呢。
生命只有一次,值得我们用尽全身力气将它点亮。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跟随自己的直觉。
爱情
青春的爱情,像火,燃烧的那么旺盛,绚烂无比,却也带着满满的
遗憾,灼伤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
迷失方向。
美丽梦幻的爱情总是
令人神往,可是在
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几个人愿意为了爱人的
一颦一笑而花费时间,金钱,精力,最重要的是
心思去做令对方
开心的事情呢。
爱自己 人们总是爱
走极端,要不然就是太爱对方,太在乎,而殷切地关注对方的
一举一动,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而忘记了,我们首先爱的应该是自己,为了自己的
人生,有绚丽的机会而
努力,为了自己的
梦想。也许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当我们学会爱自己,听从自己的
内心,
尊重自己的感受,也许我们就会在不经意间遇到那个对的人。
男人和
女人 有人说,男人和女人来自不同的星球。因为不同,所以又分歧;也因为有不同,所以充满神秘感。也许我们总是无法
理解对方,是因为要求太多,将自己对于所有
美好事物,比如:美好,
奉献,
坚持,热爱,纯真,专一等等都放在了一个人身上。而我们都太会关注自己所关注的东西。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
身体固有的东西就会
根深蒂固,让我们无法为对方做,哪怕一点点的
改变。
付出
我们总是渴望“收获”,却常常忘记果实只会生长在
曾经播种的地方。
ps:第一次写评论,刚看完电影,有点小
激动,思绪太乱,请大家包涵~~
《第一次》观后感(三):淡淡回忆 淡淡感伤
第一次 鼓浪屿的建筑设计风格 给影片增添了梦幻色彩 像一个童话
世界 在很多情节中增加了 手绘及后期动画 显然这就是一部爱情童话 尽是感受它的纯粹 美 像所有青春里我们所想象的唯美情节 纯粹爱情 如果仅仅是如此 那就是影片带我们进行了一次
感情的回归 顺便回忆了一下往事 感叹了一下青春
可是故事并不仅仅如此 在中后期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也正是这些亮点 深深地吸引住你 并且
心甘情愿为它挥泪到剧终
本来纯爱电影 就有别于纪实性电影 纯爱莫 有
一种感觉就是梦幻的
浪漫的
感动的 没有世俗的 高度精神
自由以及
情感高尚的
且把它当做一场梦 或许是一部漫画 在这里你得像个
孩子一样的纯真 才能为所动 为所感
如果你们纠结于 “ 跳一支舞就会挂了 妈妈这么有钱为什么不出国去看病 还找个男的来泡自己闺女 ”我只能说 您去看科考片比较合适 喝不惯咖啡的人 你再告诉他香醇 他还是会觉得一毛钱一袋的汽水比较好喝。
不论你们相
不相信纯爱 感动 但这个故事至少告诉了我们几点,暂且听我说完
1。
“如果现实我们
永远也无法改变 那不妨改变一下对待现实的
态度抱怨生活不
完美的人 永远也看不到生活的完美 ”
这是故事的最后 宋诗乔去看望吕宁的父亲说的话 一个失去挚爱
妻子的男人 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妻子悼念。她又同样的说服了吕宁 披上那件雨衣 父亲的
执着正是他走出深渊颓废的巨大动力。像这样的故事情节,以及
意义是一般纯爱电视里很难看到的。
2。
‘宫宁,你看到了吗 就在这一刻我的生命仿佛被照亮了’
这是生命最后的绽放 在最美的时刻
每
一个生命都应该至少有一次绽放 然后照亮整个生命。
那场舞蹈 有很多人 在纠结
真实性 本来纯爱电影就是让大家感动的 太纠结真实是否就失了情趣 在生命的尽头 一次美丽的绽放 不好莫 又去探寻其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3.
勇敢的 执着的去爱
我
爱你吕夏或宫宁,whatever
不论是哪个 爱是真的 感受是真的
对于一个83年的新锐导演 拍出这样质地 质量的影片 美其画面光感 摄影 丰富于故事情感。这并不是他最大的特点 或许纯爱电影所
追求的效果都是如此吧 画面美仅仅是视觉冲击 影响不了
记忆 影响不了精神 只有饱满的故事情节及精神刺激才能 达到一定的影响。不过 韩延这两点都做到了。 否则谁也不会无缘无故的陪着电影哭到最后的。
正是这样一部电影,关键并不在于 它讲了什么 说了什么 我们看到了什么 关键在于 我们想到了什么
不论是一些曾经的人 还是已逝的故事 或是一直怀念的曾经
淡淡的想起 淡淡的怀念
青春很美 青春的故事也很美 谢谢你帮我们回忆青春
谢谢你 韩延
《第一次》观后感(四):只是想让生命完整
从小就患有这样罕见的病,从小就靠着药长大,这样的生命真的是
很辛苦的。
而她的母亲,却一直以
乐观的态度在努力,两个人互相讲笑话,互相作为对方生命的支柱的。
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谈
一场恋爱,不去尝试没试过的生活,你的生活还
有意义吗?
每个人的
终点站都是死亡的,只是这个过程而已,而且既然已经很早就知道结局的,所以肯定希望
自己的生命是完整的。
她的妈妈真的很
伟大,或许方法有问题的,可是初衷却是为了爱的。
或许最终没有想过让女儿登台表演,但是当明白一切的时候,知道最坏的结果,还是选择了让女儿去绽放生命的精彩。
只是为了让生命完整而已,很多事情,其实不必太认真的。
《第一次》观后感(五):我必须站出来说句真话——真尼玛烂片一部!
2012-6-2上海国金百丽宫首映会,拿的是VIP票,在我被雷了个虎躯震了又震菊花紧了又紧之后,除了Angelababy之外的男猪赵又廷、女猪妈江珊活人出现在我的面前,让不太能见着小明星的我小小激动了一把。
***故事简介***
妈妈为了让生病(绝不能剧烈运动)的女儿活的
开心点,出钱让赵又廷扮演女儿曾
暗恋过但死去的高中同学。但没想到男方
假戏真做,和姑娘搞了第一次后,姑娘跳了个舞(算具体运动)然后就挂了。
***剧本***
这是哪个生活在纯氧温室的花骨朵倒霉孩子写出的本子喂?
1)女猪的妈有这点钱找人和她生病的闺女
谈恋爱,为撒不把咖啡馆卖了
砸锅卖铁去欧美治病,厦门的医疗条件很好吗?难道是存心要留着钱等她闺女over了自己出去环游世界?这不是亲妈吧!
2)AB整的这么美到23岁都没初吻?她会没人追?好吧就算她貌比无盐但有个在鼓浪屿开咖啡店和
拥有连体别墅的妈,这绝对是会有人追的!
3)AB说那大大的挂毯是她自己绣的(全场倒吸一口冷气),再一句“绣的不好”就直接让大家(不包括编剧,肯定)喷了。这年头肯安
安静静坐下来绣花的有几个?还那么大幅?手工费几何?古时为了绣一副给皇上的衣服,多少织娘要绣瞎了眼睛。那AB为撒还能睁着那么大的眼睛说着那样琼瑶的台词?
4)台词连琼瑶
奶奶都要汗颜!“我就是你的双腿,让你感受风的速度”、“我拼命忍住
眼泪,是为了怕看不清你为我而笑的容颜”。
***演员演技***
除了白百合的小结巴还有点意思,赵
爸爸的北方话说的特地道,就别无其他了。
***拍摄地点***
在鼓浪屿清场需要多少时间?清一个鼓浪屿的沙滩需要多少时间?我是在淡季的工作日去过鼓浪屿几回的,每次拍的照片有多少不是自己的已经数不清了,反正导演是做到了。
***导演***
新生代的,叫韩延(啪叽姓韩的都哆嗦着户口本去改姓),听口音是北京人(北京爷们全体往自己脑门拍砖),我百度了下是83年的天蝎座(蝎子男赶紧扯蝎子腿放毒)。我差点以为是AB导演的呢。逆光、45度、美图滤镜、甜的牙酸牙烂的台词,就连纯种小清新都会自叹弗如吧?最
吃不消的就是导演在首映会说“我希望这部片能让90后有所启发”,尼玛是希望让
大学生全部退学搞音乐砸吉他???居心何在???当90后都和他一样是没有思维
能力的傻子吗?
*****适合观看人群*****
AB粉、赵又廷粉、没去过厦门这辈子也不会去厦门的清新粉(去了就会知道此片中的厦门是多假仙多骗人)
片尾中
感谢方还赫然有豆瓣电影,要是我这篇被大大攻击了,你懂的。
到底谁是五毛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451658/?start=100#comments
给1元不用找了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451658/?start=200#comments
《第一次》观后感(六):高考之后青春期无处安放的荷尔蒙
青春是什么?青春就是暴走的性欲!
当然,
绝大多数时候,ta都会隐晦的表现为少年懵懂的情事。
懵懂到……你想起来都会汗颜。
你知道他所有的事情,知道他会在一定的时间去打篮球,知道他的自行车总是在那个时间放在那个地方,甚至知道他钥匙乱放总是找不到的破
习惯。你一直想给他的钥匙穿个绳子让它妥帖的安放在口袋里,可是你不敢。
你只好每天在他打完篮球之后偷偷的放一瓶贴着笑脸的芬达,在他上课偷偷的听自己录的吉他的时候默默的捏把冷汗。你做的最勇敢的事情也就是在打扫
卫生的时候顺走
老师没收的他的录音机,然后悄悄的藏起来。
然后在心底默默的说——
“我一点都
不喜欢他!反正……他不会
喜欢我……”
是啊,像高中这么单调枯燥最重要是严苛的生活,感情都是隐秘的,如果他不
喜欢你,你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可是,在你还不知道他是不是喜欢你的时候,故事的轨迹就
戛然而止了!
看电影的时候,心里一直觉得,《第一次》就是放给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僧看的。
看到angelababy在意外知道宫宁死讯之后,一个人对着水盆失声痛哭,那种
绝望绝对
超越了同学之间的爱慕,更多的是尚未说出的爱情胎死腹中、尚未发生的故事失去下文的巨大痛楚,是对自己刚刚萌生的爱情爱情无所依傍的无奈和祭奠。
所以当她再遇到假的宫宁的时候,她才会这样的高兴,这样的乐意在一出写好的戏里演出,这样的明知是骗局也沉溺其中,为他作画为他劳作为他摆脱困境。
最起码,假的宫宁成全了她无疾而终的暗恋,又成了她梦幻般的初恋。
多少初恋因为繁重学习因为棒打鸳鸯因为年少不懂事无疾而终?
多少暗恋随着文理分科报考志愿家长阻挠学校管制这种无聊的事情埋在地下不见天日?
如果你想问“为什么在大学里不谈
恋爱不分分合合就特么是怪胎”?那么我告诉你答案——
因为青春期无处安放的荷尔蒙终于在大学有了合理合法的出口。
没有老师管教你了,
老妈也忽然就不在耳边叨叨了,
你暗恋了热恋了失恋了大家都觉得很正常,
你为了追男生绣十字绣看球赛画漫画所有人都认为应该了,
你为了女生摆蜡烛弹吉他动员哥们和你一起去她们学校嚎叫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你喜欢了就说出来勇敢的去追也不会有学霸嘀咕“就这样怎么考得上大学啊”“早恋啊”巴拉巴拉……
自由来的突如其来,你被巨大的幸福感包围着,晕头晕脑的就开始恋爱了。
你用轰轰烈烈的恋爱弥补你高中时期压抑了许久的青春期荷尔蒙,你一边幸福的享受着关心别人与被关心的
感觉,一边遗憾高中暗恋的ta没有机会一起做过什么。
宋诗乔是幸运的,在恋爱合理化自由化的大学时代,她遇到的是伪“高中暗恋男生”,幸福恰到好处的弥补了遗憾。当然也是因为她身患绝症命不久矣,所以勇敢的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我们还有很多疯狂的事情没有做呢”。
我没有那样的运气,也没有那样的勇气,就算是有也已经过了初恋的年纪,发文一篇,聊表遗憾。
《第一次》观后感(七):小清新和韩剧
第一次
看到这个名字就觉得是部爱情故事啦
加上赵又廷和ANGLEBABY的演出,感觉就不错
典型的帅哥加靓女的电影
不要说演技什么的
就觉得这个地方就很不错了呢
漂亮的学校,美丽的街角,浪漫的咖啡屋
这个也算是一个爱情电影里面很典型的场景吧
青春和一个美丽的病症
好像又是一个很韩剧的东西
看完前面的就后面的结果就知道是什么啦
没有什么感动,也没有共鸣
就是看看一个个美丽的画面
这个就是我给行行的原因
如果内地的电影的场景都能做到这样的话
我觉得中国的爱情电影也不会那么吐槽了呢
《第一次》观后感(八):一部很唯美,让人感到幸福的片子。
这部片子让我感受到评分不能代表一部影片的优秀程度。 诗乔的死是幸福的,也许观众不希望她死去,但是她只有死才能幸福,对于生病的她,幸福的定义当然和常人不同。当看见她死后她家里墙上挂的她舞蹈时的照片,我的内心感到的并不是难过,而是为诗乔感到欣慰,我想这也是吕夏带她去跳舞的原因罢。 字幕后播出的一些片段更是让影片升华,譬如雨夜父子的对话,真实起来。 全片的人物很少,诗乔的妈妈,一个很有品质的女人,然而,我们也可以从她对女儿的爱中体会到她对诗乔父亲的那份爱,我
相信他们的身上的爱情故事肯定也很美很感人。吕夏,虽然他一直在扮演宫宁,但能在他身上感受出男儿的温情,特别是他给诗乔道歉的那一段,一开始可能觉得这像一部很拙劣的偶像剧,但是看到后面便会觉得理所当然,雨夜父子对话也是,整部电影真实而又温馨起来。宋诗乔,这个像花一样的女孩儿,她的美不仅仅只是她清纯的眼眸。森女的着装风格很适合anglebaby,当然更适合诗乔,她是个聪慧的女孩子,她知道妈妈对她的爱,她没有戳穿大家的谎言,她只是静静地享受着这谎言的美好,我想这也是她令人着迷的地方。 总之,这部片子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还有唯美的画面,撇开情节,单单画面也可以用来养眼,我觉得这是一部让人看了不会后悔的影片,我遗憾的是,我不是在电影院看完她的。
《第一次》观后感(九):firework
我想说把这部片子完整有耐心的看书 或者说只有心平气和 心够平静不浮躁的时候才看的下这种片子 很多感慨 超感动 原本以为宫宁这个男孩的冲天而建闯入 对诗乔的好是给诗乔这种安静平静的生命的一种礼遇一个天使 但原来宫宁早就死了 闯进来的是有目的性的吕夏 原来以为诗乔妈跟吕夏只是合约关系 但她却为了让这个年轻人振作起来而伴了rocker 原来以为诗乔知道后 一定会很生气很难过 但她却其实一开始就知道 而片子的吕夏爸为了悼念妻子每天酗酒每个下雨天都站在妻子出车祸的路口指挥交通就只为了避免同样的悲剧发生 他是消极的 而诗乔妈为了女儿能幸福能快乐 能完成女儿的心愿 一直一个人默默安排着一切忍受着一切 在女儿面前也一直是开朗的样子 她是积极乐观的 同样面对离去和消失 却可以有不同的面对方法 这都是个人的选择 可不代表选择乐观面对的那个就怀念的比较少是不是 ?
这个午后 这部片子带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思考和感动 一个失去了青梅竹马的女生遇见了同样在那场车祸中丧母的男生 生命的际遇真的太奇妙太精心安排 很多情节是不够现实 浪漫的有点傻 可现实已经教育了我们太多 为什么还要再去纠结是否够现实 按我说应该放轻松跟着这样的情节走一遭 就当做是做了个迷幻的梦
而这部片子的取景点和画面的色调也非常的契合这部电影的氛围 总是能看到暖暖的阳光和听到鸟语花香 总是有这个各种小清新的元素在
虽然不真实 但就当作是温暖一下日益渐凉的心灵 给它撒点阳光和露水
也许有的人的出现就只是上帝给你的一次烟花祭 只是为了照亮和安慰一下那颗已经越来越脆弱的心灵 只是一份暂时的礼物 而真正会永久停留的只有阳光 bye~~
《第一次》观后感(十):电影《第一次》的悲伤——编剧你在哪里?
凑巧,今天碰上了《第一次》,抱着支持国货的心理,买票走进影院,早上没几个人,我很想期待什么,但是,看片的过程没有期待,只有纠结。
看介绍,看片名顾名思义,都是清纯的味道,坐进影院你只能期待那纯纯的青春,等待被勾引的初恋,会淹没你的情绪,至少在那短短地两个小时里。
开始繁华似锦的画面,青春美少女的特写,梦幻般地呈现在眼前;少女的幻象,那种调皮的动画;母女纯情的互动;绝症少女的绝望和失而复得的朦胧初恋交织在一起,给人希望,母亲从阻挠到撮合,像煞了一个通情达理的母亲,这似乎在营造一个好莱坞式的唯美爱情故事。
很多小巧的道具和细节,磁带录音机的少女纯纯地独白、摇滚乐队的喧嚣和张扬,心灵相通的击掌……都显示了电影作者的小聪明,可是从一开始我就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位神秘的母亲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理解女儿的恋情,这不像是一个正常母亲的思维;哪个宫磊,竟然可以两次莫名其妙的长长时间的失约,而且,竟然没有交代理由,我当时实在不能理解,这是最好的铺陈情节的机会,竟然被导演用几个动画空洞唯美地掩盖了,我很愤怒地想,这是电影编剧不可饶恕的差错,在这种地方,电影的发展被人为的停滞了,而且等待之前,剧情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动静。
电影进行到一半,才发现,原来前面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少女妈妈用剧本的人为导演,我甚至发现,电影从这里才刚刚开始有点意思,但是,这后面的画面,用了太多前面的镜头,只是增加了一些补充性解释对话,有点像灌水的电视剧手法,我不敢想象这就是要求我在漆黑的电影院里观看的电影。
这部电影包含了一部好电影所应该拥有的绝大多数元素,比如绝症少女最后令人牵挂的岁月与草根少年不羁生活的交集;少女母亲的伟大母爱和不计后果的付出,只为了让女儿最后的岁月变得美好;而担负拯救绝症少女的草根少年,也在这扮演爱神的过程中,被爱所感动,被爱所影响,进而拯救自己的破碎生活;最后高潮是少女的第一次在舞台灿烂的聚光灯下,如灿烂的烟花燃放,迸发出精彩与辉煌。可惜的是一切都是那样支离破碎,前半部好像漂亮的房屋,房顶不停地被穿透了大洞;后半部好像是在不停地补漏,为了让破碎变得漂亮一些,但是有补丁的房屋会好看吗?
我一直看到最后结束,才发现这部电影之所以这样的答案,是没有编剧,导演兼了编剧,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最大问题,恰恰是没有编剧,只有镜头的堆砌,没有整体情节的布局。
这部电影的结尾也是经典中的经典,就像那个年代的英雄,老是牺牲不掉,老是有话要说,少女升天已经很久了,她还在娓娓道来,最让我瞬间晕倒的恰恰是最后一句话,少女的不说这段情节,也就罢了,这一说不仅是画蛇添足,而且让这部电影成为了没有编剧参与的经典,我想写这么长的影评,可能也是这个原因之一。她说我早知道,我的初恋在那个雨夜和你的母亲一起走了。
少女的这句话应该在开头的时候最早出现,这可能就是一部经典的爱情片,可惜在大家吃饱喝足了以后,你才上鱼翅燕窝,这不是好厨师的所为。
如果这部电影有一个合格的编剧,这段结束语应该是这部电影的序幕中。
序幕:一个青春的少女在学校里暗恋一个用录音机反复听摇滚乐的男同学;在一个雨夜,男同学为了救一个妇女,和她共同车祸死亡,少女偶然得到了真实的信息,而她的母亲欺骗了她,她默默接受了这个事实。
这样电影开始,少女被查出有先天性的疾病,可以让她获得双份的同情;母亲的出格之举,在这少女双重的重压环境下,显得非常合理,观众可以在一开始就接受母亲的荒唐剧本设计。
男孩的身份也应该在一开始就介绍给观众,他所有的行为都和母亲的死有关,这样在电影非常纯净的环境里,刺耳的摇滚就不再是一种吵杂,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这样少女面对惨痛回忆和病魔折磨的线索,母亲为了挽救女儿的超常规努力,草根青年差点被生活击垮的挣扎;三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已经足够支撑起这部电影所有所需的一切,每个人都善良地瞒着对方,每个人都在行动,而这些行动都是有冲突的,这是电影最好的构成元素,所有的线索都在向前推进,观众也在期待三人如何面对真相,这种悬念是无与伦比的,而真相最后在高潮部分被揭开了,有悬念也有期待,有惋惜也有感动。
最后的高潮,是少女的生命之舞,可惜现在太突兀了,一个连跑步都没有的少女,如何可以支撑起这样一段需要大量体力的领舞,这个不合理。如果是好的编剧,一定会在前面,让少女瞒着母亲偷偷地一直练习舞蹈锻炼,后来还获得了男孩的支持,这也可以成为他配合母亲,假装男孩是自己的初恋对象的一个特别的理由,这样在训练中少女找到了支撑一场舞蹈所需体力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是一条加速死亡的路,这样面临生死的舞蹈高潮,是一种生命的瞬间辉煌灿烂,这才可支撑起整部电影的最终高潮,才是可信的高潮;而少女的温柔和坚强感染了男孩,使男孩走出了自己的生活重压下的挣扎,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这部电影的内核原来充满了悬念,而现在电影的制作者故意的藏而不露,将观众弄得不知所云,每次突然出现的莫名其妙的情节,最后都再贴上一张详细解释的膏药,真可谓是一错再错。
希区柯克说过,把悬念当作一颗炸弹,如果在最后爆炸时候出现,那不是悬念,只有把炸弹事先放在桌子底下,让观众先看见,然后让不知情的人围着桌子说话,即使说得都是废话,这也有悬念,因为观众会害怕炸弹的爆炸。
现在的电影投资越来越大,即使普通的电影,动辄也是上千万,为什么就要省了那几十万,多一点就不行吗,术业有专攻,导演和编剧还是有距离的。除非有相当的功利,不然最好不要过于自信,编剧还真不好当。
好莱坞的电影为什么在全世界这么霸道,就因为他们对编剧原则的非常敬畏,对编剧原则的敬畏,是来自于对观众的了解,继而尊重观众的认知习惯。可惜中国的国产片对电影的结构和一些必须遵循的编剧原则,并不是很在乎编剧的作用。
《让子弹飞》、《非诚无扰》等电影将中国的编剧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但是,大多数电影还是不很重视编剧在成功电影中的作用,《第一天》画面拍得也很不错,细节也足够,就是结构不符合电影的模式,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