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围城》是一部由陈德森执导,甄子丹 / 王学圻 / 梁家辉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月围城》观后感(一):我一点也不懂历史
李玉堂是个忽悠没错,他本身讲的也很简单——明天能不能请你来保护一个人。开头就有民主分子被当街爆头,最后戏班被灭门,都是因为跟革命沾了边——时局如此,只有跟革命沾边的人才需要被保护。
铁扇公子是江湖人,他自然知道再入江湖也就是再将生命交付。
报社的全是文人,他们是自己选择了危险,为的是自己的理想。
阿四叫来的脚夫是朋友,阿四和李玉堂平时为人不错的,出手大方还给大家米粮,脚夫们觉得自己被尊重,为朋友出力是义气。
和尚王复明说打完这一架,他就能回少林了,不知道有什么故事。但他执意在最后喊出自己的名字,大丈夫顶天立地,他也是江湖人,他来是为了自己的荣誉。看名字应该是反清复明的背景,三百年不忘初衷,替别人的江山流血,只为驱除鞑虏。我觉得他的死最令人唏嘘。
李重光是少年人,少年人不畏生死,他来理所应当。没有留住他,是他的那个老师的错。包括方红,阿四和里面的未成年人。都不该被拿来牺牲。但是没办法,往后日本人来了,还是大批大批的孩子要去死。
因为少年人太脆弱了,他们的生命力完全比不上三四十的老男人。
将近十年后,最让我喜欢的片子还是功夫片。中国功夫被人打假,被人耻笑,被人调侃。但是还是最好看的东西。因为这里面寄托了我们对人的最好的感情。
这就是侠义。
无关于任何的背景,革命也好民主也好,任何什么都好。只要有不平的事情,就会有人舍生持剑,力挽狂澜。
他们就是侠客。
比如一代宗师,说的是侠客们鸡零狗碎的日常生活。而十月围城,说的就是侠客们最终的归途。
《十月围城》观后感(二):这部豆瓣7.7分的动作片 甄子丹都是有演技的
这部电影里甄子丹真的有演技。
《十月围城》观后感(三):我们选择的是爱,不是革命
清末民初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面对腐朽的统治,祖国的备受欺凌,涌现了一大批捐躯赴国难的能人志士。革命难免要历经苦痛,流血牺牲更是不可避免的。林觉民写下的《与妻书》曾打动过很多人,“不幸而生今日中国”这样的诀别道出了壮士的无奈,他说死无余憾,只是放不下所爱之人。革命者志向高远,情怀而已,但一身的儿女情长,真是难能可贵。电影《十月围城》可算是两者兼而有之,剧烈的情感冲撞让人难以平静。
阴云密布的时代背景,百年前的香港街区风貌,影片用革命党的活动带出了故事的主题——刺杀与保护。任务说起来“很简单”:孙中山要来香港谋划革命,一帮人实施保护行动,为他的整个行程保驾护航。到了后来,每分每秒都牵动着人物的安危,每往前走一步都意味着有人要付出生命。
《十月围城》究竟好在哪?为何带给观众这样的震撼?不为别的,因为它站得很低很低。英雄毕竟遥远,《建国大业》是革命的宏伟史诗,普通如我们,只能是仰望一个个伟人在艰辛岁月里的拼搏。而《十月围城》,是老百姓自己的建国大业,像连环画般讲述着平头百姓书写的历史。我们为善良而感动,为爱而感动,不为革命。
中国在黑暗的满清末期寻找一条救亡之路,革命党人为理想献出所有。但是,寻常的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革命,不明白牺牲的壮烈情怀,只是简单地为人性中的各种善良,为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而努力。有的人就是尽忠,为了报答在茫茫人海中给自己立锥之地、帮自己成家立业的恩人;有的人就是尽孝,为了完成父辈没能实现的心愿;有的人就是守义,为了萍水相逢却肝胆相照的兄弟;有的人就是守节,让世人知道自己不是没有尊严、不是自甘堕落;还有的自然是跳脱不了一个“情”字,或是一见钟情,或是未了余情,或是血缘深情,或是一腔痴情……
这些小爱不仅微不足道,甚至略有瑕疵,他们不够聪明,不知变通。不是那么心甘情愿的革命,要谈条件,要讲情面,有的人骗了人,有的人伤了人。但正因为这样,这些最普通的情感才如此真实,微不足道的小爱加在一起,就是大爱无疆,就成了一部《十月围城》。导演很聪明的把人性中积极的因素汇聚到一起,形成了巨大的能量,让中国从满清腐朽的时代一直进化到今天的原因,不止是精英阶层的协商、疏导和运筹帷幄,最寻常、最普通的人,正在做的事和能够做的事,都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我们感谢乃至钦佩我们自己,原来一直是我们看轻了自己。
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革命,我恐惧它巨大的破坏力,厌恶它血腥的后果,我讨厌它可以随时成为攻击异己的工具,我更憎恶它不断变化的面目,吞噬自身儿女时比吞噬敌人更加凶狠。一直以来,我也不喜欢主义,尤其那些认为自身的道路才是人类终极目标的主义,被压迫的时候表现得那么纯洁无比,成为主流后,表现出的排外性与空前**往往比前任统治者更甚。所以,我看《十月围城》本不图它什么,却意外的被一句话触动“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革命。”应该说这是我见过的关于革命最好的解读,它让我在一瞬间和“革命”这个词握手言和。我可以厌恶革命,可以反对主义,但是对于革命者,对于为主义赴死的人,甚至被主义吞噬的人,我心怀尊重。在衰败、痛苦与危机重重的年代里,青年们“闭上眼就能看到中国的明天”,这种深刻的幸福与乐观,今天的我们从未体会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十月围城》展现给我们的,不是为革命而革命的志向,而是为爱,为幸福,为明天做出的努力。
的确,我们选择的不是革命,而是比革命单纯很多的东西——爱。
《十月围城》观后感(七):《十月围城》有感
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拍摄的电影《十月围城》,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首先,就电影本身来讲,剪辑配乐及演员的表演功力都相当不错。《十月围城》观后感(十):为什么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抱怨牛排太硬
陈可辛制作,陈德森导演,一大群明星参演,巨资以1:1比例重现当时香港中环环境。
可见,这是一部有态度的电影。至少不是一部粗制滥造的商业片。
所以我很认真地看完了整部影片。
革命就意味着牺牲。在这次行动中牺牲的各个武林高手,有为尽忠心的(谢霆锋饰演的阿四),有为报杀父之仇的(春哥饰演的方红),有为情的(甄子丹饰演的沈重阳),有为义的(巴特尔饰演的王复明),还有为自我了断的(黎明饰演的刘公子)。
让我们为他们默哀。
噢还有张学友,一出场就被爆头了……
影片以革命前期的社会动荡视角出发,确实能把人带到那个时代的人情冷暖里去。遗憾的是有些情节过于狗血,有些煽情手段过于用力,有些人物设定过于夸张(巴特尔在一次打斗中被一群人乱刺没死……还能把一整个脚手架掀倒)。
除此之外,还是能感觉到电影中传达的力量。我们今天可以心安理得地抱怨牛排太硬,都是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
作为年轻人,国家变得更好或者更坏,我们都是其中一份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以上,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