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对风说爱你》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7-10-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对风说爱你》的观后感10篇

  《对风说爱你》是一部由王童执导,杨祐宁 / 郭采洁 / 郭碧婷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风说爱你》观后感(一):想给爱的你一个家

就说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
1、尸横遍野的战场,盛连长选择的是坚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见其高贵的节操与品格;
2、逃亡路上,炸弹几乎就要落在身后了,看到一个与家人失散的小孩,尽管有丧命的风险,他选择收留下这可怜的小孩;
我有设身处地的想过,面对同样的情境,我的选择会是怎样。可能真的太老实和实诚了吧,我也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救那个小孩子。不这么做,我会良心不安。小时候听过太多大道理,背过太多政治课文,做不到为保全自己见死不救
3、面对两位无理取闹急躁爱发火的下属,他没有嫌弃。甚至在吵架掀翻饭桌之后,当掉了唯一的念想,为他们办理了“身份证”。
喜静的我,怕是早就炸毛远远走开了,哪管他们的死活。两个下属分明是成人了,这点事都忍不了,枉为军人了。
4、小奉成年后,游手好闲,工作丢了不少,颇让人恨铁不成钢。又是一个晚上,小奉先回家吃晚饭,盛连长看着不争气的儿子,说“你以为生活那么容易啊,这么大的人了,连碗面钱都付不起。”
就这么一句话我的眼泪刷就掉了。
生活不易。
出乎意料的是,说完这句话,儿子呆在餐桌的时候,他又新盛了一碗面条端到儿子面前,说”快吃吧。“
有如此正义有担当责任感强烈的父亲以身作则,儿子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每天每天的耳濡目染,没有大的变故,儿子会成为下一个父亲般优秀的大人。
我掉眼泪,只为那四个字”生活不易“。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爱自己爱所爱的物爱所爱的人,管它沧海桑田,浮华绚烂,我只要好好经营我的小世界我的小生活。
说点自己的心事,去年此时还会排斥领养小孩,到现在,越来越觉得血脉这个事儿也挺没意义的。就像我的父亲与母亲,我并不觉得因为血缘,我与他们的关系会比有话聊的老朋友更亲近,与有相似灵魂伴侣更是没得比。
我们之间的牵绊,不过是靠着法律以及那一点点的义务感维系着。
动物本能的基因传承意识,我的骨子里应该还是有的,虽然我现在已经很难觉察到它的存在,但肯定是有的。
时间内还不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继续好好走自己的路,带着一点美好回忆带着一些自己热爱的物件带着一些自己喜欢的人们的陪伴,给自己的心灵一个温暖的归处。

  《对风说爱你》观后感(二):爱情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

看完《对风说爱你》,脑海渐渐浮现起一首歌,就是由陈百潭首唱的闽南语歌曲《爱情一阵风》,同样是感叹爱情被命运的捉弄:“爱情亲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乎我笑容乎我悲伤,乎我怨叹在心中……”这种感觉很像影片中的亲情感情,一道深深的海峡,不仅分离了骨肉,连那一缕缕的思念,也都无法再跨越这鸿沟,但人生无奈竟然如斯,即使被流放到天边,也要心存执念度过一生,只是那些生之遗憾,却令主人公盛鹏至死都难合眼。
  《对风说爱你》由台湾著名导演王童执导,他曾经用《稻草人》、《香蕉天堂》、《无言的山丘》三部电影,共同构构筑台湾近代史三部曲,而今次在《对风说爱你》中,带来的依然是四九年之后的台湾本岛生态,国民党败兵船渡来台之后,逐渐落地生根的故事。虽然片中的盛鹏、顺子、小范三兄弟穿越了炮火的生死线,却从来没有摆脱思乡的苦楚,即使根扎了下来,枝叶依然遥望着大陆的方向,那是一抹不时能狂暴起来的呐喊,那是一种会浓到化不开的离愁。
  但是很明显,导演无意贩卖苦难,而是将三兄弟从废墟中救出的小男孩奉先,物化成为了全新的希望,让他在台湾岛落地、生根、发芽、成长,这不仅仅是三兄弟沉淀下来的牵绊,也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动力,其实从故事开始我们就可以感觉得到,如果没有救护这个小孩子的一片赤诚之心,他们恐怕没有动力跑出战场,这是一场成就与被成就的互助。当然,最后,海峡两岸互通来往之后,确实也是已成老人的奉先,带着三兄弟的眷恋与思念,踏上了大陆的土地,这不是简单的互访,而是具有深层意义的两岸统一的前兆。
  片名《对风说爱你》理解起来,更像一阵风,杨佑宁扮演的盛鹏,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的要义,一边,他逃来前,在大陆已经结婚成家,妻子巧玲,是他最惦念的女人,他保留她的截至,他给她写一封封根本寄不出去的信……但是这种希望,却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变成了绝望,这是任谁也无力摆脱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从登船时就相遇的富家小姐邱香,又成了他一生难以摆脱却情深缘浅的存在,无论是一年、三年、十年、二十年,总能相遇,却总是擦肩,一边有大陆的原配巧玲在盛鹏内心根深蒂固,一边也有盛鹏的无财无权无力的无奈,特别是在邱香的父亲被抓走以后,只能束手无策,放任分离。
  影片的另一条线,莫过于面摊女阿玉。如果说邱香是一股清新的微风,那么阿玉则是一股火辣的旋风,她的爱情,从来都是炽热的,她与阿顺结婚,却被小范暗恋,多年之后,又表达了对盛鹏的爱意,她没有邱香的隐忍含蓄,虽然成为了三兄弟间的不稳定因素,但是却代表了一种燃烧的力量,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带来了太多的生气,也给了成长中的奉先带来了如母爱般的关怀。
  其实,整个故事,大致是由奉先串起,从他的童年流浪、被救,以至于到台湾后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漫长的岁月,给了他太多的洗礼,无论是街头打架的,还是课堂罚站的,如同收养他的盛鹏一样,他与邱香的妹妹邱梅,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而这对缘分,最终拜堂成亲,相携白首。虽然在那个婚礼之后,盛鹏与邱香,一个是新郎的父亲,一个是新娘的姐姐,已经差了辈份,但当邱香问起那句:“你过得好吗?”的时候,还是会让人垂泪唏嘘时间的无情与命运的捉弄。
  但终究,老一辈没有完成的事情,小一辈帮着他们完成了,盛鹏与邱香有缘无份,但奉先却能随时抓住机会,不停追求勇敢示爱,终于将邱香“泡”到手,“泡”成了相知相爱的妻子,这其实代表了两代人的爱情观,以及两代人在生活上的不同境遇,伤痛总要慢慢平复,伤口总要慢慢愈合,即使盛鹏会带着遗憾与后悔告别人世,但奉先无疑已经忘却了那些曾经的苦难,开启了全新的生活印记,有时候,爱情就像一阵风,虽然来无影去无踪,但风走过的地方,总是“春风吹又生”的野草滋生之地,那里有顽强的人们在发芽、开花,即使终将老去,也会留下新一代的希望。

  《对风说爱你》观后感(三):那个踽踽独行的人——《对风说爱你》

我第一次认识“踽踽独行”这个词语,是初中的一篇课文——《金盒子》,即使当时的年纪并不懂得人生的悲欢和落寞,可朗读到这个词语的时候,内心竟也有些许感触,那是一种莫名的悲伤,不仅为作者先后失去家人,最终一人孤立于世感到伤怀,同时第一次意识到人生的无奈。所以,“踽踽独行”这个词,我一度以为悲凉不已,甚至有些抵触说到这个词。
       直到我看到《对风说爱你》这片子里的盛鹏,脑子里突然自动冒出了这个词语,那个从淮北,逃到台湾的山东人,最终也没能回家的人,在他参加完奉先的婚礼,一个人走在那条四下无人的巷道上,佝偻的背影竟让人忍不住想流泪;在他一个人坐在空空荡荡的房间里,孤独地回想那些流金的时光,流露的微微落寞神色竟让我忍不住叹气;在他突然病发倒地抽搐,孙子在一旁不知情地继续玩杀人游戏竟让人心生悲凉。
       我们总说“我一个人孤独地来到世上,终将一个人孤独地离开”,可如果在历经了所有的纷繁吵闹之后,最终剩下自己一个人继续面对所有的世事,那份孤独是加倍的煎熬的。
      盛鹏一开始的别离,是从与妻书开始,书信里的那扇没有修好的窗到了影片结束时依然没有修好,随着巧玲孤独的守望一起破碎至死。随着那个死守的战场,盛连长送走了自己的大舅子,兵散人离;随即他开始了逃亡之路,一路向台湾,那个只说闽南话,没有冬天的地方,而在他无法想象的日子里,遇到一些人,如邱香,那个错过爱人;同时别过一些人,如顺子,那个同生共死的兄弟。而他守着牛肉面店,数着生活,编成一场从1949年到1987年的剧目。
      我以前看过另一部电影,里面有一句话:留下和离开都一样可怕。后来看《小王子》电影时,小王子一个人站在自己的星球上跟离去的小女孩挥手道别,身后是凋落的心爱的玫瑰,那一幕,我突然就满目含泪,为的是被留下来的小王子,总以为那是一种残忍,一个人却要继续看日出日落,没了一丝温暖。
       而《对风说爱你》,我以为除了战争的残忍,思念的残忍,更有孤独的残忍,就是你明明都来过我的身边,而为何最后我身边没了你的陪伴呢?盛鹏用一颗饱含愧疚,饱含思念的心,孤独地消失在异乡,身边终究没有曾经念念不忘的人,形单影只地离开这个世界。
      “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人一生好似孤独,又好似寂寞,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看尽繁华浮世,走过沧桑凌乱,却依然孑然一人,最后一次离开这个陌生的世界。
      《金盒子》最后一段话说“暗淡的人间,茫茫的世路,就只丢下我踽踽独行”, 我依稀记得初一的某一个早晨,我朗读这句话时,潮湿的眼眶,和模糊的视线,似乎见过那个孤独的背影,像你,也像我。

  《对风说爱你》观后感(四):待你长发及腰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 你可知那句“待我长发及腰”原诗有多美! 【原诗】: 待我长发及腰,   将军归来可好?   此身君子意逍遥,   怎料山河萧萧。   天光乍破遇,   暮雪白头老。   寒剑默听奔雷,   长枪独守空壕。   醉卧沙场君莫笑,   一夜吹彻画角。   江南晚来客,   红绳结发梢。   【回信】:   待卿长发及腰,   我必凯旋回朝。   昔日纵马任逍遥,   俱是少年英豪。   东都霞色好,   西湖烟波渺。   执枪血战八方,   誓守山河多娇。   应有得胜归来日,   与卿共度良宵。   盼携手终老,   愿与子同袍。 唉,待你长发及腰,就怕少年已老。

  《对风说爱你》观后感(五):对台湾电影还是没有抵抗力啊

豆瓣的电影评价分数不高,可是看的人数还真的不少啊。大家众口难调,看完后说完自己的感受吧。
对台湾片一直都很喜欢,不管好片烂片,我似乎都会觉得不错。我喜欢台湾女孩说话的那种嗲嗲的腔调,我喜欢台湾的街道:繁体字的招牌,朴实的装修,温良的阿嬷和阿公;感觉好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内心滚动的真情实意,让人觉得安心舒服
盛鹏打下那一枪,他再也不敢回家,只能在心底默默的思念巧玲和还未出生的孩子。跟着部队仅剩下的三个人逃去了台湾,认识了邱香一家人。因为受伤的原因,退了役带着逃出来的顺子和小范走去一个贫民窟开始过起自己的日子。这辈子的盛鹏,因为战争和国共关系,没法享受家庭的温暖;一辈子只是在过着日子,带着领养的奉先生活;他不敢奢求重新遇到的爱情,同样因为政治的原因,自己的喜欢的人无法如愿和自己在一起;
这个时候,我真的理解那么一些,人真的只是为活着而活着。很多想要拥有的东西和很多失去的珍重的东西,这些似乎都是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可是有一些,天灾人祸失去了一切。不还是要站起来,重新习惯,重新开始过日子吗?顺子的老婆不也如此?盛鹏不也如此?
失去纵然痛苦,可是还是要接受。
台湾以前对它的了解真的很少,从没有听老师讲过那段历史。后来,阅读到点滴。一大批GMD的军人跟着蒋介石逃去了那边生活,因为政治的原因很多的人再也没有回国家乡,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的最后一面。在内陆人的心中,他们不过时或者得死人而已;只能像怀念一个死人一样想念他们!

  《对风说爱你》观后感(六):离开你的日子,每一天,我都那么想你----《对风说爱你》

离开你的日子,每一天,我都那么想你----《对风说爱你》
    三个从战场上撤退下来的男人和一个躲在水缸的孩子,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已经成了父子。前路漫漫还没想好往哪里走,此身已经在台湾基隆港上了岸。明明说好“去去就回”,家人爱人却已再见无期。大环境下小人物的无奈,你根本来不及唏嘘感叹,命运已经把你带到下个路口,而路口是要左转还是右转,又根本由不得你选,路嘛递到脚下就往前走,“日子嘛,就过呗。”盛鹏和邱香再次相遇,问一声你过得好吗,“日子嘛,就过呗”。
    故事以原国民党某军队连长盛鹏的遭遇为主线,讲诉了1949年国民党士兵撤退台湾,离乡背井开始艰辛生活的故事。而故事里的盛鹏离开爱妻和还未出世的孩子,把思念刻在每一天的起落里,又在他乡遇到红颜知己,哪知缘分不够终于不得携手。日子从来不跟你多一句废话,所以即使是万般不舍的放手,镜头里还是看不到多余的心如刀割。你走后,我只是记挂你,每一天都记挂着你,安安静静记挂你。
    也不尽是沧桑和感怀,譬如小时候随大人来到台湾的盛奉先和邱梅。对于他们来说,台湾不是心事重重,小心翼翼,就要在这里调皮,在这里打架,在这里一步一步踩出回忆,存着回忆的地方就是家。年轻人扭着迪斯科,带出生活的活力和乐趣,还有真正的自在。
    最后,奉天带着养父盛鹏一辈子的思念来到内地寻找盛鹏的家人,而重聚,只是当年分开的一对结婚金戒,盏盏齐终于摆成了一起。电影想说什么,要传达大陆和台湾的什么,导演王童寄托了多少自己的相似经历在里面,我说不清楚,也不是那么在意。大时代小人物,动荡的时代下总会有潸然的故事,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
    整个影片,情节流畅清晰不华丽,画面干净清楚很舒服。可是还是有几个小细节我觉得很多余。比如小奉天帮盛鹏擦背问起战场的事,抬头流泪洗澡水一冲,本来理所当然,可是主演杨佑宁就是要那么用力抹一抹眼皮,好像生怕观众没看到铁汉神伤。比如邱梅出嫁时墙上母亲的遗像,本来轻轻掠过观众必定秒懂,偏偏多放两秒,总显刻意。还有比如,可是我忘记了。另外人高马大的郭碧婷从出场就在念书,时间轴走了好几遍,她还要换个地方去美国继续念书,实在让我有点出戏。在这部电影里她过于漂亮精致的脸是硬伤,常常把我带出去,感觉应该开瓶香槟看看月亮。
    人人都有自以为是的轰轰烈烈,在别人眼里也不过是各自过活。在那些日子里,只有用想念才能看见你的脸,那些我活着的日子里,但愿你也一样活着,就是最大的信仰和希望。真的只有风知道,离开你的日子里,每一天都很想你,每一天,都想说爱你。

  《对风说爱你》观后感(七):郭顾里绝对是用两种标准挑选台湾和大陆的本子~

除了片尾曲略出戏外,整个电影还是把控在一个平淡克制的节奏上。
大时代里,每个人都好像是一朵朵浮萍,被风吹到哪就在哪扎了根,你可以看见那些迥异的乡音是怎么一点点一代代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比较有趣的是小时代里的两位在这里变成了“真姐妹”,虽然郭采洁一傲娇我还是马上穿越到德芙广告-_-||杨佑宁作为主线人物完成度很高,李安公子的成年处女作比较出彩~只能说演员在合适的语境和角色里会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ps我也觉得风中家族这个名字更加切题ω
推荐和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一起食用,都是讲台湾早些时候的故事(并不都是同一个时期的)我看完书看的电影,感触良多。
前几天刚看好前任2,被里面的神剧情神演技雷的是外焦里嫩,明明能够正常拍戏的郭采洁同学为什么一穿越到国产片中画风都不对了?

  《对风说爱你》观后感(八):爷爷的那个年代

昨晚看了《对风说我爱你》这部影片,好几个瞬间仿佛被带回爷爷那个年代。很诧异多年以后我会如此牵挂一个从未谋面的亲人。而他在这个地方所留下的画面,也只有那张挂在厅堂的黑白遗像,我却想象出了那个拥有浅浅笑容的年轻男人的某个走路动作,某个思虑,某种心情。他在某个夜晚,是否也思念着台湾那边的亲人而辗转反侧;他在吃某个食物的瞬间,是否迸发出“啊,台湾那边也有”的雀跃心情;他在娶奶奶之前,是否也曾对初恋的情人念念不忘。
我会想。他在拥有第一个儿子之时是怎样的心情?他何时决定就此留在大陆里的这个艰苦村庄?还是他从未放弃落叶归根的期盼?在他弥留之际,是遗憾的心情多一些还是释然的心情多一些,亦或是疾病所带来的苦痛使他无法思考?爷爷离去时,我爸爸才三个多月。爷爷是否遗憾未多宠爱些他尚在襁褓的小儿子?他在离去之前,又对奶奶说了些什么呢?我曾问过奶奶,是否还记得爷爷。奶奶说四十多年了,早忘了,但记得他曾说:”苏家代代都有大学生。“
那个拥有些浅浅笑容的年轻人,在浅浅微笑时被时间定格的那个青俊男人,谢谢你给我们带来了生命。

  《对风说爱你》观后感(九):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人们对《太平轮》(上集)多线叙事的力所不逮记忆犹新,王童导演的《对风说爱你》(原名《风中家族》)再次以国共内战为切入点,来展示不同人等的命运抉择,昭示着这位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一路走来的资深导演(事实上王童的职业生涯远超三十五年,金马奖或金爵奖加身已成老生常谈)依旧丰沛的经历与再战江湖的雄心。曾几何时,由《假如我是真的》、《无言的山丘》及《红柿子》等作品序列构成的关于作为导演的王童的形象,总是关乎政治、时代与命运扯不开关系,此次时隔十年(上一部剧情长片是2005年的动画片《红孩儿大话火焰山》)后推出的《对风说爱你》,题材上很难不令人想起王导演的代表作品《香蕉天堂》及《红柿子》,同样是聚焦因战争被迫流落台湾的人群,却加入了更多的友情与爱情的直接表现,将时代化为情感脚下走过的路径,静默地窥视着人心。
三名退守台湾的败兵,一个在战场上被救下的孤儿,一家昔日上流之家的两姊妹以及在台北土生土长的面家女,构成了一幅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家庭风情画。事实上我觉得《风中家族》更贴合影片的意涵:全无血缘关系的这群人,在乱世里结成爱恨交缠、难舍难离的纽带,造物弄人,团长盛鹏与大小姐邱香由昔日恋人最终变成亲家,盛鹏自身由当年英武的士兵最后成了苍老的出租车司机,在四季轮回里,这些人各自沉浮着自己飘零异乡的运命,也成就着彼此的希望与执守。这其中的理智与情感,岂是一句“说爱你”而能道尽的?
这大约是看完全片最令人感触的情怀了,事实上,影片在剧作结构层面,并不是很合理,时间线在前半段,往前推进比较缓慢,花较大力气介绍个人性格背景,似乎预示着后面错综复杂的关系有一个撼人心魄的爆发。然而影片过半之后,各种关键事件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发生,时间节点也从数个月、一两年的跨越发展到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大跃进,致令本来拥有极大张力的矛盾冲突,都付诸光阴的消磨,这也许是《对风说爱你》作为一部有龙标的陆台合拍片所必经的取舍,最后的段落时间跨度之长、收尾之仓促简直令人觉得是另一部电影,两个小时的片长里,导演试图兼收并蓄离乱中的军人情感、欲说还休的少女情怀、基于战时收养基础上的父子关系、猫王降临的叛逆少年时代等等话题,而显然,面面俱到的结果是处处不讨好。被收养的孤儿小奉先长大后流连弹子房与唱片店,是典型的六零年代台北叛逆青年,但他的叛逆面向并未同之前影片展现的五十年代人物风貌有有机契合,由于时间跳跃太厉害,小奉先直接从中学生跳成了社会青年,时代症候的变化并未给这个“风中家族”带来碰撞性的东西,反而是说教性的父子对话(当然这场由牛肉面引起的对话中动作细节相当丰富)替代了所有冲突;失去了丈夫的面馆女儿面对朝夕相处的“大哥”盛鹏,亦有情欲动作,被拒绝后离开,两人再见面,弟妹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职业女性模样,这些本来可以发挥成世事苍茫意味的段落,越到后来越像流水账,到最后节奏凌乱到令人不忍卒睹,彻底破坏了前一个小时丰满的人物塑造。
影片的表演可圈可点,如导演所言,偶像剧演员居然也能演好这样高难度的时代剧,令他有些吃惊,观众大约也会觉得惊喜。杨祐宁、郭采洁、郭碧婷、李晓川等来自两岸的演员比较忠实地还原了六十年前人物的气质,不妥的地方大约是盛鹏从年轻到年老,头发变得花白,脸上却依旧没有半点皱纹。邱香在1949年去台湾的船上,固然看上去年方十八,而到了1964年左右,居然才念完书,准备赴美结婚,但名义依旧是读书,此时大小姐戴着眼镜,显然不年轻了。这些时间上的错位,也是影片在前半段一方面情感线充沛令人信服,另一方面也令观众思维混乱的原因所在。当然,若有一套详尽的人物与时间线分析,或亦可将这些bug说圆满,但最后为何在2010年的浙江的幸存者长得跟盛鹏一模一样?答案估计跟往事一样,被编导留在了茫茫的风里。

  《对风说爱你》观后感(十):风继续吹。

虽然在哥哥的忌日刚过的时候起这个标题好像并不太搭。
 
我以为故事到最后还会有很大的起伏,比如盛鹏回到家乡与日夜思念的妻子见面,可始终没有,故事就这样淡淡的淡淡的,随着时间线的延伸,画了句号。
在风里的,大概是对家乡的思念吧。看过很多关于这个时期的片子,无论是太平轮还是三城记,都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出走。离开了,家就只剩下怀念了。尤其是小范两次哭喊着要回家的时候最为揪心,不是不想回去,是回不去了。想家的不只是他一人,盛鹏挂念的妻子和孩子,顺子也念叨着爹娘,他们何尝不想家,只是说不出口罢了。那一封封寄不出去的信,只能任意风吹,盼望着能将思念吹到家乡的亲人那里。
 
邱梅婚礼那天,邱香询问盛鹏近况。
[日子嘛,就是过。]
家回不去了,但是日子还是照样要过。盛鹏几经波折终于与邱香互通心意,却只能看着她远走他乡嫁给别人。顺子娶了阿玉,也有了孩子,却葬在了一场火灾。小范尽管心存不甘,也只能上山耕田度过余生。只有邱梅和小奉先这对小冤家最后走到了一起。生活嘛,本来就是这样出其不意,而日子,也一天天的过着。
 
故事的唯一悬念终于在最后解开。盛鹏内疚了一辈子回不了家,却没想小舅子根本没死,妻子孩子也在走后没多久夭折。看来,一切都是天意吧,让他选择留在了台湾,和战友,和小奉先度过余生。曾经的信也随着风吹,被奉先带到了小舅子的手中。
这一生,总算是没白活阿。
 
P.S 作为郭采洁还在无敌珊宝妹时期就喜欢她的粉丝,看到她叫郭碧婷姐姐还好,只是小时代的既视感,但是看到她叫杨佑宁盛伯伯的时候真的是不太能忍阿。
P.P.S 郭碧婷和杨佑宁那场吻戏的表情实在是让我尴尬癌频犯阿,我只想问问郭采洁的心里阴影面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对风说爱你》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