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姐妹》是一部由杰森·摩尔执导,蒂娜·菲 / 艾米·波勒 / 玛娅·鲁道夫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姐妹》影评(一):像姐妹的閨蜜,不是姐妹
姐妹線,兩個閨蜜演姐妹,完全是閨蜜啊;尷尬的愛情線,砲友級的火花都沒擦出來;彆扭的親情線,一家人站在一起像是東拼西湊的熟人。
直到電影最後半小時(Amy的男砲友和八音盒產生了靈與肉的碰撞),兩位主演帶領著喜劇屆的能人們,一路不如戲,加上角色之間乾癟的對白,硬拗的笑料,前大半部電影一直瀰漫出一股股尷尬的氣息。
如果從電影人的角度去考慮製作這部作品所需要克服的困難,拍攝團隊的資質和需要獲得的資源。導演明顯是拍美劇勉強合格的水準,照著電視劇拖拖拉拉的節奏講著一個可以用90分鐘就能說完的
故事,卻偏偏從90分鐘開始才找准節奏。 編劇是頭腦特攻隊和30 Rock第六季的編劇,明明寫得出好玩意。從投資和製作上,應該是屬於標準工業化的產物,所以不能說。可是這麼一堆有經驗有才氣的電影人湊到一起, 拍出來的東西差強人意。
就像燉一鍋麻辣燙,水都沒開,辣子沒放,就把葷的素的一股腦兒扣在了鍋裡,然後也不管生的熟的,就撈出來大半鍋,鍋裡剩下的開大火總算煮熟了,不過端上來的時候,食客的興致已然被掃了一大半。鍋是好鍋,食材和調料也精挑細選,可惜搭配起來卻有負眾望。
作為一個SNL,30 Rock 以及兩位主演的資深粉絲,不得不說有些恨鐵不成鋼的
失望。Amy Poehler 和 Tina Fey ,在SNL可以藉助化妝和誇張的表演演繹各種形象和模仿不同人物,在電影裡卻連個普通人都讓人捉急,果然平常人是最難演的。
《姐妹》影评(二):就是个喜剧
笑成狗,纯粹的喜剧,但是也有恶俗的部分,比如她们的奇葩同学……可是其它部分还不错。剧情有点单薄,属于爆米花系列。
本来开头觉得姐妹花实在是青春不在,就看如何作妖了,结果真的整个作妖的过程。结果到了最后一幕,她俩穿着红色衣服出现,又觉得心态年轻就是青春无限了。 其实在派对上出现的各色人物,都是有自己的独立人物形象的。比如老是爱讲冷笑话的小胖同学,一辈子作对的“美版金星大姐”。消极人生的老姑娘。
《姐妹》影评(三):Sisters
1.我们什么时候这么老了?至少
女人还装装样子,但
男人呢?他们看起来像是慢性中毒。
2.Morah:I‘m just afraid the talking gets quiet.
Kate:Good things are hidden in the quiet.
3.James:我怕减肥不能
改变一切。
Morah:我怕变得
无聊又有包袱。
4.Zuzu:我的安全词是keep going.
5.海媛:We're going to dance floor to dance out the rest poison.
6.Kate:别再管别人需要什么了,而你需要帮助。
7.Greta Lee:有锅就有盖。
《姐妹》影评(四):姐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作为资深喜剧片爱好者,蒂娜·菲和艾米·波勒栽个大跟头并不是什么不可预料的事情。自两人
离开SNL之后,还从未以主角的身份在电影市场
奉献出与其
能力和名气相应的作品。同期的“高潮姐”克里斯汀·维格已经《火星救援》去了,摆脱不了
知识分子段子手的形象的姐妹花,还在延续8年前的《代孕
妈妈》的老路子。
至于是没赶上好时候,还是真真放不下架子,就不好说了。但是回首那一代的SNL演员们,赛金花和肥伦有自己的talk show,蒂娜·菲和艾米·波勒分别也有拿了好几个奖的电视喜剧(虽然都完结了),威尔·福特《百战天虫》之后退守《最后
一个男人》,三表哥《
爸爸的好儿子》之后主攻《神烦警探》拿了金球。或许这代SNLer并不都如威尔·法瑞尔和亚当·桑德勒一样,在大荧幕上也有着很好地观众缘。
在超级大师比尔哈德尔还没爆发之前,暂且,就先看着贱兮兮的杰森·苏戴奇斯和高潮姐吧。
<图片1>
从前些年的金球奖颁奖礼上看,两人的喜剧才能,很可能更多地体现在Stand-Up Comedy上面。但和没啥节操的艾米·舒默相比,就显得有点
水土不服。
追求个人形象的classy,与
满足大众化娱乐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是两人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这也限制了两姐妹在电影界的定位和发挥。蒂娜·菲多年前和准影帝史蒂夫·卡瑞尔主演的《约会之夜》有肖恩·利维掌舵,喜剧部分尚没跑偏,但同时,大量肖恩·利维招牌式的追车和
动作戏却已然达到了一般的动作犯罪电影的水准,致使本片成为了一部不纯粹的中等成本喜剧电影。
而这样的电影太多了。
更何况主角之一的特色就是没有个人特色。
两姐妹目前的情况,就和《孤胆蚁侠》之前的保罗·路德非常相似:
中产阶级代言人,中年危机典型,自我纠结的高级知识分子。大家进电影院是要看没
有价值的角色
摧枯拉朽和被摧枯拉朽,谁要看自己的影子故作扭捏。
没有了贾德·阿帕图和SNL娘家人的帮衬(其实还是有)之后,《姐妹》
成功成为了最糟糕的派对/
女性电影。这不仅仅是因为年内先后出现了《邻居大战》、《女间谍》和《
生活残骸》这样既
优秀和
各具特色的同类型电影,也是因为《姐妹》
作茧自缚的糟糕质素。
从基本设定来看,两姐妹本来以为能迎来既有形象的互换,蒂娜·菲是不着调的那个,而艾米波勒是老实的那个,但随着影片的推进,这个设定完全表现不出应有的
价值,两名主角之间定位混乱,无法拉开差距,这对熟悉二人的观众来说是失望的,而对不熟悉二人的观众来说是致命的。大量低质和重复率极高的笑点让人倍感
尴尬,现役SNLer鲍比·莫尼汉和凯特·迈克金农的银幕
魅力仍待考验(尤其是前者)。剩下的配角都是很稳妥和保守的选择,来自《每日秀》的蜜蜂姐还算不错,但说得上突出的唯有同期生玛娅·鲁道夫和大块头约翰·塞纳。
水准一般的杰森·摩尔并没有施展出《
完美音调》的水准,侧面印证了伊丽莎白·班克斯 重要性。宝拉·佩尔的剧本活脱是SNL短剧的直接拉长,远不及《百战天虫》那样用心——后者也已经够糟心了。整部电影就是一个过于刻意雕琢和修饰过的蹩脚笑话:一群四十岁老男人老女人跟荷尔蒙过剩的小青年一样轰趴,会是啥样呢?——就是这么尴尬,惊人地尴尬。
要命的是,两位主角似乎还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并不是她们想要的那种电影,但也做不了什么弥补措施,显得非常无力和失控——不是指剧情,而是指表演。
种种的结果,导致全片唯一一个称得上有趣的段落,就是男主被八音盒爆菊了。
<图片2>
以两姐妹的水平和名声来看,《姐妹》显然有着与质量不相称的野心。毕竟也是在金球奖上肆虐了这么多年,怎么着也该是时候了。但一转身发现,这个
世界已然是高潮姐和大胖妞(们)的天下了。
又能怪谁呢?又该怪谁呢?
<图片3>
《姐妹》影评(五):喜剧迷的美好时代
2016年开年的第一部喜剧,看了《姐妹》,
欢乐爆笑之余,还觉得特别
感恩。记得在今年的艾美奖上,VEEP《副总统》的女主角Julia在领奖时说:I love funny women, I love powerful funny women.还不忘呼唤在台下装睡的艾米·波勒“wake up”。我一直没忘记Julia说的这句话,因为这也是我的心声,我也好爱好爱好莱坞这群搞笑的女神经们——Tina, Amy以及和她们同时代的SNL女笑星们,还有《伴娘》的高潮姐Kristen Wiig,《女间谍》的梅丽萨·麦卡锡,喜剧中心的艾米·舒默等等。如今,连很多主攻好莱坞剧情电影的明星,如大表姐Jennier Lawrence,《地心引力》的桑德拉·布洛克等,都纷纷投身演出喜剧电影的行列中。喜剧女星们的名字渐渐
不胜枚举了,这真是喜剧迷的美好时代!
看完整部《姐妹》,不由得感叹好莱坞的喜剧电影之功力,
幽默和爆笑的元素仿佛
浑然天成,不是靠捏着方言腔吐槽或者耍出段子。国产喜剧电影现在欠缺的,是一套标准化的编剧流水线,故事主线、喜剧包袱、情节冲突……这些所有的任务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喜剧往往就会流于烂俗的笑话,而不是一个
可圈可点一气呵成的故事。高级的喜剧,笑点应该糅合在故事的发展进程中,而不是浮在角色嘴里吐出的台词表面。
当然,一部优质的喜剧,除了本子过硬外,演员也是一个要点。Tina和Amy两姐妹坐镇,还带上了SNL同期及后辈,一众新老面孔,让我这个忠实的SNL粉丝感到
温暖,就像能够和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聚,言笑晏晏。能够生活在一个
拥有Tina和Amy的时代,真好!她们
聪明、优雅、演技爆表,既可以
肆无忌惮地扮丑搞笑,又可以
风情万种地主持金球奖。两姐妹再度聚首,想必演戏也是一次美妙而
难忘的欢乐
享受。
在剧中,有一句台词让人难忘:House is a building, home is a feeling。房屋只是一栋建筑,而家则是心中的
感觉。有家人,有爱的地方,就是家,那不是局限在某一个建筑物屋檐之下的。这句话,算是欢笑之余给观众的一碗
心灵鸡汤吧。
《姐妹》影评(六):烂片其实也有卖场和观众,主要看看客的心情和需要
嗯。。这绝对是一部奇妙的电影。我其实是冲着tina fey 来的, 以前看过她的自传,很好笑。而且tina fey 大部分的
时间都扮演着幕后才女的角色,所以我还真就好奇, 她演的喜剧是怎样的感觉。。。
看了一会儿两个完全没长大不负
责任的中年老妇在那里试着
时光倒流的我,和这里的大多数正常人一样, 想大喊烂片。但我
坚持着看下去了,因为我想看看这两个loser 的后果, 看爸妈回来打屁股,哈哈说笑。 在他们开始破环房子的时候, 我更是停不下来了。为什么?我想了一下, 可能是以前在哪里看过的票房秘诀,说一, 人们不会
喜欢看到电影里的人物生活完全美好完美, 人们花钱买票自己去电影院还连着坐两小时绝不是去看别人是怎么比自己过的好的, 所以过的很惨很
失败的电影角色其实也是一种奇特的卖点吧,,,
二,生活在这样的
社会里,人心里其实都有破坏欲和反社会的
心理,
简单地说就是大家其实都没有表面上看着的那么人模人样。我们要人模人样
压抑野性只是因为我们住在一个群居的社会,所以需要法律,规矩,礼仪,教养。。。。但
内心深处,人还是有着动物的原始性。这部电影把很多人想做不敢做的事情都细节的演了出来,从
某种意义上像能让你
身临其境的will一样。这可能是另外一个让人有一点移不开眼的原因.
最近忙少写点好了。。。。就酱样了哈哈。
《姐妹》影评(七):《姐妹》:不深刻的中年危机,假装疯狂的喜剧
《姐妹》:不深刻的中年危机,假装疯狂的喜剧 BY bentilundexiao
《姐妹》,这个电影:
一对姐妹,中年,离异,生活糟糕。
看起来很像中年危机,但只是混乱。
得知
父母要将原来的房子卖掉,这对姐妹决定在旧房子里疯狂一把。
其实就是开个派对,召集一群不着调的中年人,
还有不知是不是不着调的陌生人,
然后去表现这对姐妹如何不着调。
当然,关于生殖器的笑料,
少不了,但也不失无聊。
喜剧的派对,总是要疯狂,
然后失控,
然后清醒,
然后领悟,
然后接受人生真谛。
如果有的话,
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