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脱定律》是一部由尉迟琳嘉执导,脱口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欢脱定律》影评(一):把欧美喜剧搬来走综艺模式,尚欠火候
谈起喜剧,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周星驰,因为很无厘头,可以让人真正开怀大笑,而且,他的一些恶趣味动作也抓住了当时那个年代下年轻男女们的荷尔蒙,让成人之间难以开口的两性话题,由幽默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除此之外,国产情景剧《我爱我家》也在很多国人心中有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因为它能让观众宣泄情绪。现在,国产喜剧除了有电视电影,还有了综艺节目,只是,纵观当下的喜剧综艺节目,很难出现一个威风凛凛、无可披靡的“带头大哥”带大家走向鼎盛,为什么?因为我们只是一窝蜂的跟风做节目,在制造吵吵闹闹的搞笑,制造单一的情节对话模式,而不是制造幽默,制造以小见大的智慧。相比之下,很多年轻人喜欢欧美喜剧,觉得欧美喜剧能够走进人们的心中,撇开文化差异等不说,单从表演层面说,欧美喜剧一来演的是他们自己真真切切的生活,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标签属性,二来,故事、台词、动作、场景、幽默、智慧,让观众宣泄情绪,也是他们取胜的地方。
时下,喜剧综艺做得如火如荼,令人目不暇接,但很容易让观众审美疲劳,因为这些喜剧综艺表达的东西都大同小异,都是扎堆的爆笑、恶趣味、说话动作、演员、笑点等等如出一辙。当然了,一个事物的发展,扎堆出现必然说明这件事有蓬勃生命力,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随波逐流去做同一件事时,就缺少了原创精神,缺少了个人风格。《欢脱定律》想跳出“跟风”模式,引用欧美喜剧的风格打造自己的喜剧综艺,仍旧为时过早,因为“换汤不换药”。
最近一直都在看《欢脱定律》,然而给我的感受是每一期主持人尉迟暖场以及请嘉宾出场的方式都一样,生硬且缺乏创新,像大多数综艺节目一样没有新颖的地方,容易审美疲劳,就像每天穿一件衣服,看厌烦了。而且,除了将广告以表演形式说出来新颖,其他提广告的时候,还是很突兀。节目中,虽然有吐槽、毒舌,也会把民族元素以年轻人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如跳秧歌和蒙古舞,然而,大胆尝试欧美喜剧的方法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有一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单纯的喜剧是相声小品,然而《欢脱定律》节目加入了歌曲、舞蹈、场景元素,试图给自己贴上“欧美喜剧”标签,其实还是太心急了,毕竟观众也需要一个过程接受。很多观众看喜剧综艺,不是为了图吵吵闹闹的效果,而是让演员、观众发自内心的笑。一部精良的喜剧作品,既是让人放松一笑,也是通过笑点沉思泪点,让人笑中带泪去反思。欧美喜剧的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的不可复制性。既然不能复制,那么,喜剧综艺节目从中学习精华模仿时,就要保留自己的独一性。《欢脱定律》这部网综由擅长以情怀讲故事,犀利、智慧、幽默为特色的开心麻花团队保驾护航,也未能给这部网综锦上添花。
虽然《欢脱定律》贴上了“欧美喜剧”的标签,但表达的内容和时下喜剧综艺表达内容里的形式一样,get到的笑点一样,尤其是在广告植入上,剧组虽然推陈出新用“表演”的形式打广告,但仍旧逃不过其他综艺节目打广告的老套路,让人觉得生涩、尴尬,这样很难让观众记住这部剧不同于其他剧的地方。想要脱颖而出,就得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第一反应是这部剧很有欧美喜剧style。
当然了,除了试图用欧美喜剧给自己增加效果外,其实《欢脱定律》也有自己独树一帜运用成熟的地方,毕竟将国外的东西运用进国内,也需要不断的尝试、磨合,然后塑造出自己的品牌特色。
《欢脱定律》以“情景秀+脱口秀+歌舞表演”的模式传递笑点,请的嘉宾都是年轻人喜欢的面孔,比如白举纲、唐艺昕、孙艺洲,用时下年轻人喜欢的形式展现幽默,把雾霾、广场舞大妈、周一见等热点表达了进去,以此抓住年轻人的胃口。同时,场景喜剧秀的大胆运用,把单个情景喜剧形成系列化,如“最囧银行抢劫案”系列、“超能部落”系列、“音效事故”系列等,能够吊住观众的胃口,留有悬念,让观众看完后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接下来的剧情发展。
此外,一些剧情板块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第二期的“超能力”比谁吃包子厉害,台词也够给力,演员说自己包子吃多了以为怀孕,说去照B超,简直笑喷。胶带粘腿毛这个部分,演员不仅真的粘腿毛,更让我感同身受,谁TM学生时候没有做过几件蠢事啊,用胶带粘自己腿毛。除了这件蠢事,第五期“水耳光”板块够狠,演员真的拿水“扇耳光”,这板块也勾勒起了我的回忆,学生时代大家一起玩游戏,输的就用杯子里的水“扇耳光”。学生时代的游戏都只是闹着好玩,现在,把有怀念意义的游戏搬到了节目里,演员真的够敬业,为了达到“笑果”,牺牲自己逗大家开怀一笑,这也看得出演员们的专业与认真。
但是,我有一个小小建议,如果多融合年轻人喜欢的直播、网游、喊麦、追星等等现在95后爱的娱乐方式,也许更受95后00后观众喜爱。
总之,想要打破常规老套路,就要沉得住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断的打磨、锤炼,让观众知道,看这部喜剧综艺让我得到了三观的收获,而不是笑一笑而已。
《欢脱定律》影评(二):国人对新笑法的尝试
因为开心麻花知道了《欢脱定律》,看了几集,有点小感触。《欢脱定律》影评(三):喜剧,除了中国式的家长里短,还可以有一些不一样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只想吃着美食躺在床上看综艺虚度。不用动脑,也不走心。
现在线上的综艺,三教九流,说实话有几个能看的?抄袭借鉴不说,真人秀竟然有剧本?大概也只能靠着明星效应吸引眼球了吧。唱歌的,评委们,行行好,别逼逼了好吗,能让人家唱歌吗;相亲类节目我个人是完全不看的,相亲节目就像一根尿布杆子,把家长里短那点破事的遮羞布挑起。嗨嗨嗨,知道了,现在中国女多男少,男尊女卑,面子第一;美食类节目,我只服之前央视那套,明星做饭?尝不到味儿,who knows?到头来,果然只有无厘头的情景喜剧综艺拯救了我。
《欢脱定律》影评(四):看节目要看是否走心?
竟然又追着看完了一整季综艺。
好久没看带喜感的舞台剧了,平时看这种咖啡综艺也非常少。但是生活那么累,看着点让人能捧腹大笑的节目,我觉得能“续命”……
上次看《欢脱定律》的时候正好和朋友一起,主持人尉迟琳嘉开场就开始开车“男人的手动一动就几个亿没有了”然后自己滴滴滴模仿了一下开车。
朋友还感慨了一句 “现在综艺尺度挺大啊”,我说你再看看XX情报局,全场都是开车梗。
现在喜剧类综艺越来越多,各路喜剧大咖今天在这个台出现明天那个台出现,也许没有之前那么多的时间去打磨一次表演吧,总觉得有些喜剧大碗的演出笑点不如以前。但是这也是个非常好的 现象,正因为此,越来越多我们以前忽视了的喜剧演员开始出现在视线里面,剧本、段子、包袱、演技,欠点儿火候,但是往往让人眼前一亮。
上上星期看xx总动员某个已走红的喜剧演员演着让人觉得有点尴尬挠咯吱窝的梗,后面又强行煽情像倪萍阿姨一样让你哭;对比一下应该是《欢脱定律》张大大那期,哈利波特的魔法课真是让我笑得眼泪儿飙,那个斯外普叫兽和哈里波波真的是对着空气演出了各种滑稽的段子。就是有点儿可惜,斯外普在有个包袱的时候,稍微表情管理不足有点笑场,看得出来舞台经验也许不那么充分;但是就剧本来说,我觉得就赢了。
后来我百度了一下,《欢脱定律》常见的演员是开心麻花功勋级演员魏翔、高海宝,剧本果然是开心麻花的强项啊。
可能对于有些观众来说,演员熟不熟悉,就是能不能留住观众的地方;或者有人说喜剧后面接个哭点,这就是感人的喜剧。
那我就觉得没意思了,看喜剧,创新其实也很重要。
《欢脱定律》这个咖啡综艺节目挺走心,嘉宾不是光来露脸走个通告,而是适当地结合嘉宾的表演展示,比如说白举纲的音乐,唐艺昕本身少女感十足演出变泼辣女,也为这节目加了分。拿朋友那天看的那期来说吧,他本人(直男)本来不怎么喜欢张大大,看了那期居然被圈粉了,特别是看开场那段儿,张大大一脸认真的说:今天是淘宝双十一啊,粉丝都是半价买来的,你看那儿坐着的那些人都是我特价买来的!接着又聊黑粉,说黑粉的梗;还有后面表演的犀利哥,真是丝毫没有形象的搞笑,朋友笑了老半天,说这种不计形象演出、用生命搞笑的人,黑不起来啊。
马可那集也逗,杀姐姐的魅劲儿变成卧底了,致敬《无间道》那段经典,还动不动惊恐下跪,还有踢踏舞?看的时候立刻变身哈哈哈哈党了我。
形式上来说,它开场会有热场环节,然后再是开场,再接着就会小品舞台剧。 简单、节奏快,一个接一个,没有尿点,一期就结束了。
挺欢乐,唯一的一点遗憾,我比较看好尉迟琳嘉的才华,觉得他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所以期待《欢脱定律》下一季。
《欢脱定律》影评(五):编剧烧脑,观众脑洞大开
冲着开心麻花,去看了《欢脱定律》,连续追了几集,一直到节目收官,感觉还有点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