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梭鱼人生》是一部由罗伯特·康诺利执导,Elias Anton / Ben Kindon / Imran Adams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梭鱼人生》观后感(一):Nothing in life is sure
这部剧给我最深刻的
启示,借用英国人非常
喜欢的一句感叹,人生无常。
梭鱼人生这部剧,坦白说没有什么跌宕的剧情和
引人入胜的对白,四集都是很吃力的用翻片儿似的节奏讲完的
故事,在内涵和制作上都跟英剧相差甚远,更谈不及艺术格调和
文化感染力,单说这个看似
现实的故事,也经不起推敲。很单薄,也有些乏味。
家庭关系和某些刻板印象都来自很过时的
社会思想,其中
莫名其妙的一些家族优越感,种族观念,冠军
理想等,也已经是
陈词滥调,由此所要传达出的人生启示自然也
可想而知,不会让人
耳目一新。说到优越感,不得不又提到英剧里那种
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等级差异,上层社会的英国人某些
高贵的姿态和
待人接物方式是很自然的流露,有些身份标志是
世界之所共识,比如皇室,贵族,
从古至今不同年代的显赫家族等,而且每部英剧表现出的,随着口音对白和年代定位不同,都是给人以
赏心悦目的盛大庄严之感以及不同的艺术
享受,这种艺术享受有画面和文字,包括演员三重美感在里面。有时候英剧的一个镜头,一段音乐就能让你领教什么叫格调高雅,气势逼人。相较之下,澳剧应该选择更适合
自己的表现范围,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澳大利亚从来不乏世界级的影坛巨星,像凯特布兰切特,盖皮尔斯,澳洲
永恒的
经典电影在我心目中就是盖皮尔斯的《沙漠妖姬》,完全摆脱了欧洲和美国电影的模式,以一种
与众不同的
自由狂野的
态度像我们展示了一种
大气磅礴的美,画面的每一帧都充斥着十足的澳洲风情。
离开了一些民族风情,一味地去仿效英剧美剧里的某些元素和套路,
乐此不疲地重复大众化的西方世界主流意识思想,只能让作品
失去观众的欣赏,也会显得
千篇一律,让人生厌。这部剧的演员也没有特别惊艳的表现,
气质都偏
平淡,只是演的还算
真实。
能把一个
简单的故事发挥到极致的,把家族故事推向一个又一个不落俗套,
惊世骇俗的高潮的,除了莎翁的戏剧在我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就是The Perfect Stranger(形同陌路),写了那么多批评,从艺术的神坛上走下来,评价这部我每周都会
期待更新的澳剧,吸引我的也许就是两位男主间的
爱情纠葛吧,Danny是这部剧里最敢于面对自我,真实自然的Gay,他身上确实有我,也有很多我们这类人的影子,只是我没Danny那么甘于
沉默而已,至于他的最爱Martin,混蛋一个,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到第三集danny吻了他我才恍悟dan喜欢这个Tylor,之前两人并没有很深情或者明显的表示,但是吻了以后,danny的那种
内心的期待和渴望,我就完全领会,包括后来danny的
失败和甘于
平凡,我也不觉得
遗憾,因为比起faster,stronger,better这种冠军梦的刺激来说,爱情显然对danny更重要,已经有了看上的人,已经爱上了他,
近在咫尺又
遥不可及,却不能得到,没有他,已经定下的
目标也无力实现了,前途一片渺茫,在水里没有加速的动力。所以martin这个窝囊废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danny,如果他也敢于面对爱情,敢于追逐
梦想,跟danny一起
奋斗努力,恐怕站在悉尼奥运会领奖台的就会是游泳天才danny,而不是那个在杂货店打工的他。一个人有时并不是没有
能力,而是缺少动力。教练说了一句不要浪费自己所
拥有的,最后又突然萌生了道家思想,劝诫我们的男主清静无为,让他享受水的
感觉就好,难道danny最后在水里托着癫痫病胖子,帮陌生人重获的所谓的自由,真的也是他人生实现彻悟或者
解脱的时刻吗?那前面所有的努力,
挣扎,
追求,
忍耐,自杀都是为了什么,为了谁,都是扯淡,开玩笑,说忘就忘么?这种
结局绝不是所谓的
安宁的
震撼,内心是有多少
无奈和
绝望,才能这么
心甘情愿,面带
笑容的接受自己并不
想要的生活。就像残障病人Dannis说的,我他妈恨死这个地方了,真想离开,这才是实话,这才是现实。我们也不清楚martin最后面对danny那一耸肩,是不是就彻底把这段深刻的
爱恋放下了,暗示他不要再抱有
幻想。这种若有似无的东西,不疼不痒的剧情,还不如二人来场悲剧
刻骨铭心,哪怕那晚dan喝醉了酒瓶子砸了他,他之后追出来,狠狠地干一晚,之后两人在一起好好过,这也算是个
男人,同样,
压抑的结束了,又是败笔。
虽说人生无常,但是我想,爱就应该
表白,想要
幸福就必须追求,哪怕结果是
粉身碎骨,
一败涂地,至少还有那份刻骨铭心的爱过和不悔奋斗的
青春。
《梭鱼人生》观后感(二):谈谈原作
由于太喜欢这部迷你剧,于是我把原作买来花了一个礼拜啃完了。
很多人都在问会不会有第二季,男主会不会翻身,看完原作答案很明了了:不可能。
谈谈原作和剧的区别
1. Danny 和 Martin
剧中明显是官配。然而原作中Danny和Martin在学校的几年真的只是
朋友。Danny没有吻Martin,那句有名的 "I did it for you" 还有 "I fucking loved you" 书中都没有出现。 Danny拿到国家比赛金牌那天Martin都没有在场。但是Danny确实爱过Martin, 或者是一直都还爱着。Martin在原作中的笔墨比电视剧少很多,出场次数还不及Danny的好拉友(Demet), 甚至不及剧中龙套的对Danny
友好的亚裔
男生(Luke).
Martin退队
一句话带过, 书里游泳对于Martin更像是一个爱好, 没有那么好争。不过结尾还是类似,
大学后由于社会地位Martin和Danny逐渐疏远, 真正闹翻也是Danny醉酒闹Taylor宅。醉酒原因大多源于悉尼奥运会,没有表白。原作中Martin最后一次出场也是教练的葬礼上。剧中Martin至少耸肩,原作中Martin完全没有理会Danny,当Danny上前与其道歉时, Martin看了Danny一眼立马转头继续跟Wilco聊天。
2. Danny
Danny在原作中要阴暗消极很多。以书中的描写, Danny个子不高,
身体多毛。所以他在游泳队时觉得自己跟那些高大光滑的白富帅
格格不入。大部分时候都很孤僻,远离人群,沉寂在
孤独中。
游泳期间一心想训练, 退队后就一心堕落。Danny的Sexuality也是退队以后才开始有描写,游泳期间Danny对身边的裸男没有任何想法,只认为他们是运动机器。而且不同剧中,Danny没有对自己的性取向怀疑过, 他是bi,
他喜欢女孩, 也喜欢男人。每次于别人有身体接触都会有下体反应。退队后Danny很强调自己的名字是Dan, 因为Danny已经跟他的梦一样死去了。他不守校规,不顾形象,整个学校的学生都很怕他。由于成绩太差被学校要求复读一年,但是付不起学费, Danny(or Dan)辍学开始在超市打工, 没有
未来规划。自己的
朋友们都进了大学 有了明确的目标, Danny依然自哀自怨,躯壳一般。
看书有时候真的会很生气又觉得Danny很可怜。我懂你中场阶级出生你需要证明自己, 但是输了就输了吧.. get over with it.
3.入狱
剧中Danny被判做community services而没有入狱,但原作中Danny是确实入狱了。
监狱一段完全刷新三观,因为刚看完剧觉得
美好的少年在监狱里变成了...
我实在不知用什么词语形容,以下是原作书中的一些细节...
Danny和一个叫Carlo的狱友保持着长期性关系。
由于狱中发生性关系有一定的
时间地点难度,2人经常交换厕纸。厕纸上有各自前一晚的精液,尿液,汗水, 甚至shi.. 然后2人就把厕纸含在嘴里自慰(因为可以品尝对方)。
我看到这里有点瞎,而且Danny在书中是
不折不扣的0。每次有描写Dan对男人的渴望 都会提及Dan喜欢被插, 喜欢那种疼痛感。
Danny在狱中时唯一探望过
他的朋友是Luke(学校认识的亚裔朋友),此时的Luke以从当年的丑小鸭净化成型男, Danny看到Luke都开始拥有肮脏的幻想... Danny, WTF???
4. 爱情
我
相信大部分人看这部剧都是冲着同性
爱情故事。然后跟剧一样,爱情在原作中不是重点。
Danny和Martin完全连暧昧都没有。
除了监狱里的Carlo,原作中提到Danny唯一的lover是来自苏格兰的Clyde。出狱后,由于Luke的安排,Danny遇到Clyde。剧中Clyde也有出现,不过是作为疗养中心的工作人员(对 就是最后一集那个金发小哥)。Danny在原作中对Clyde的唯一需求就是性。他以为自己没有未来,所以Clyde是他唯一的未来。Clyde有点愤青潜质,指责澳大利亚的各种不足,认为苏格兰才是自己的归属。2人搬到苏格兰住了
一段时间后, Danny才意识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Clyde在原作中体毛很多,所以当Clyde全身剃毛后,Danny看到了Martin的身体。他意识到他只爱过一个人,Martin。他怀念Martin的声音, 他的脸。后面无数次提起Clyde, Danny都很
坦诚的说自己记不得他长什么样, 苏格兰的地图似乎是他对Clyde的唯一
记忆。与Clyde
分手后, Danny在伦敦独自住了半年,然后返回墨尔本。
5.未来
Danny出生于1980年,原作书中描写到Danny 30岁以后。Danny后来一直没有游泳, 没有比赛。只是在一个康复中心帮助那些失去自理能力的人。剧中danny很快的找到了新目标,原作中danny花了多过10多年。Danny最终的觉醒是得到了教练的遗产。教练把房子留给了3个非白裔的奖学金swimmer。Danny十五年内没有跟教练联系过,从报纸讣告偶然发现教练去世的信息。Danny分到了大概30万澳元,他想过用这笔钱重新开始。但是最后决定把钱给了
父母和弟妹。走在街头,看到自己的倒影映在2012伦敦奥运的海报上,Danny
微笑着,混入人海中,总算释然。
6.叙事
剧中是顺叙。原作是插叙。
原作主要分2个部分:吸气, 呼气。
其中每个章节都由Danny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叉描写(读起来有时候会有点不
习惯)
吸气章节第一人称从Danny在苏格兰夺金失败后第一次下水开始,为倒叙。可以
理解为现在式。
第三人称从Danny入学第一天开始,为顺叙,可以理解为过去式。
Danny
年轻的梦和现实的反差形成很强的对比。人生最高点和最低点像2条函数线,越走越远。
呼气章节第一人称由Danny年青在游泳队的故事开始,为倒叙,过去式。
第三人称从离开Clyde返回墨尔本开始,为顺序, 现在进行式。
呼气章节如同Danny的救赎,一步步从阴影走出,穿插在自己儿时刚开始游泳的兴奋。
最终章回到Danny人生儿时和
父亲第一次下水, 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水的热爱。与第一章多年后第一次下水呼应。Danny的重生。
总的来说, 迷你剧截取了精华。原作大概4/3都如同剧第四集, Danny fail以后的日子。原作和剧带来的震撼是相似的, 但是原作过于长以及太多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原作3星半,剧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