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張撲克牌》是一本由泡坂妻夫著作,獨步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360元,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1張撲克牌》读后感(一):迄今为止最佳的魔术推理
魔术与推理的完美结合。正如小说当中某人的自述那样,这本书的魔术与推理带有一种单纯的美,没有红鲱鱼没有逆转没有崩坏,真相就是如此简单直白却意想不到地呈现出来,尤其与如今很多流于卖弄技巧的新本格相比,愈发显得40年前本作的难能可贵。更不要说泡坂妻夫本身的文笔流畅,既不枯燥生硬,又不会流于卖弄炫学,笔下人物鲜活、故事有趣、结构新奇,即便撇除推理部分,单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来看都是十分值得一读的杰作。在我迄今为止见过的魔术推理小说中,本作毫无疑问是最优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没有之一。
这是1976年的作品,风格已经脱离了松本清张的社会派,即在书中已经给出了线索,让读者与作者拥有平等的机会一起来探案。书中三个章节的编排使读者有充分的时间体验和消化故事的过程和内容,同时授予读者相关的魔术知识,让大家了解了魔术。
在最精彩的部分,凶手推翻了的一切推理,与被害人一起讲述了事实真相。当然被害人已经不可能再次出现,凶手饰演了两个人的角色,一瞬间攻守之势相异。这,才是真正的魔术。
最后的结局是开放式的,这与克里斯托弗 诺兰的《盗梦空间》不同,它不会让你选择或猜测结局,无论凶手与推理者之间的对话是什么,结局一定是你想要的。
从2011年10月到我看完这本书期待了10个月,买到后用了1个月阅读这本书,作者巧妙的章节安排恰好适合我这样的懒人,没有快速阅读囫囵吞枣的状况。我想,这是让人心满意足的阅读体验!
《11張撲克牌》读后感(三):年代久遠但歷久不衰《11張撲克牌》
《11張撲克牌》一貫泡坂的輕鬆幽默風格﹐故事圍繞一業餘魔術團的公演當天發生在一女團員身上的殺人事件。被殺時她的身邊圍著魔術小說《11張撲克牌》裡面出現過的魔術小道具﹐這本《11張撲克牌》的作者為業餘魔術團的團長--這是我最喜歡看的『作中作』的設定啊﹗雖然早前讀的同樣是作中作的《三月的紅色深淵》令我非常失望﹐但這次完全是喜出望外﹗
書的第二部就是這本魔術《11張撲克牌》的全文﹐都是關於魔術團團員的點滴﹐當中也包含著破案的關鍵喔﹗第三部描述事件後舉行的「世界國際魔術師會議東京大會」﹐魔術團的各位亦有參加﹐當中事件的眉目漸漸地浮現...
首先以魔術作為題材已經非常吸引了﹐那些源源不絕的魔術技巧和表現看得我目眩。難得的是本書沒有過份泄露魔術的手法﹐並不會出現『出賣同行』(泡坂妻夫也是魔術師呢)的感覺(其實很多的技巧純粹是找同黨合謀吧)。 泡坂妻夫的講故事技巧非常高﹐在講述魔術表演以至作中作的魔術技巧﹐均娛樂性豐富﹐完全沒有悶場。
在殺人事件方面﹐主要的問題是『如何殺人』﹐因為女團員是在公演時間內於離會場七分鐘腳程的家裡遇害的﹐某程度上各團員都有不在場證明﹐不過在第三部分各項的提示均指向某一個人-我竟然嗅到那個人是誰啊﹗哈哈﹗那個解說也是很精彩﹐尤其之後有個出人意表的轉折....
總的來說﹐非常好看﹗ 雖然書是寫在1976年(年紀還比我大﹗)﹐可是一點過氣感也沒有﹐不朽啊﹗
(http://olibe.blogspot.com/2011/09/11.html)
《11張撲克牌》读后感(四):Trick Master
很久以前,中央台一个叫《正大综艺》的节目播出了一系列揭密魔术手法的节目,据说当时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先撇开职业道德等等问题不说,单由这个节目引起的收视热,足以说明人类对于魔术这种东西的好奇心理。
这本书讲的就是有关魔术的故事了。其实这本小说的故事展开,相当的不本格、不推理。一开始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讲一个业余魔术俱乐部表演的故事,当然,当中发生了各种奇怪的小插曲,最后发现,大家表演魔术时,一个女俱乐部成员死掉了。然后又用三分之一的篇幅讲了一本书,书里有十一个小短篇,揭示了十一个小魔术的手法。最后作者又荡开一笔,开始描写什么世界魔术大会展开的盛况,让我再次回忆起那个倒霉的曾我佳城全集,好在写了一会之后终于开始了推理……
这本书最让我欣喜的地方就是,没有家访!没有家访!没有家访!知道我被《死者的轮舞》和《斜光》里的家访折磨的有多么痛不欲生吗……其它的书里,就算有家访,也有兰子时不时抚一下她美丽的秀发穿插其中,让人不至于太忧郁,但泡坂老师的家访,永远就是两个符号一样的乡下警察四处家访了。
当然还有书里十一个小短篇揭露了一些充满趣味性的魔术手法。不过关键当然不在此处啦。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当然就是之前所埋伏下的各种伏线。即使在现在来看,此书的伏线设置还是到达了“凶恶”的地步。而作者对于这些伏线的利用也很巧妙圆滑,丝毫没有某些现在大手那种干巴巴进行推理的毛病。
This is 大师。可是大师您的家访试推理我实在欣赏不来……
《11張撲克牌》读后感(五):磕磕巴巴走走停停
老实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有点名不副实了。还没有看过泡坂老师的其他作品,所以仅对此书中的一些不太喜欢的地方进行点评。
1 太多魔术太多魔术太多魔术太多魔术……还要更多么,我可以这四个字粘贴复制写几千。
大概魔术爱好者会相当倾心于此书完全买一增一似的内容包裹,可惜的是作为一个完全不喜欢魔术的读者,用书里的角色套入我就是another和久A他叔叔!我表示这些磅礴的狂热fan不烦赘述的魔术手法实在是打扰了我的阅读情趣!!!非常打扰!!以至于第二部份我是一目十行快进着斗看光的!
2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是一个完全不care魔术书法的人,你好,请你直接在看完第一部份之后看第三部份。因为第二部份,完全需要亲妈看儿子一样的感情去看待那些小说角色啊!!!!!它们的感情它们的相识它们对魔术如痴如幻地投入!!!老子不care啊不care!!!!所以我统统翻!篇!
3 案情最后的揭底还是较为爽快和细腻的。虽然最后来了个小小的反转也让我小小一惊,在这里我还是要对老师寥寥数语勾画的一些角色形象的精准典型进行佩服。的确按照最后的说明才是真正符合一开始老师对角色的诠释的。但遗憾的是即使是应该让人有一泻千里之感的揭底的精彩的第三部份,老师也像挑战我极限一般的花了一半口味去叙述大家在魔术大会上是如何enjoy themselves的,不但达到了艺术层面的升华,提高了技艺,部份角色还来了次劣质好莱坞爱情片一般的异国恋邂逅,看到最后我忍不住吐槽霓虹人对金发洋鬼子的意淫。什么小个字深发色的大家斗不喜欢,高个白脸的斗趋之若鹜……想起老师写此书的时候大不列颠的喜剧还没有风靡全球,所以我权当视而不见算了。
最后,我表示看这本书我看的不能算甚愉快。二阶堂老湿每次以脑残粉的手法对兰子的一头秀发进行pinky pinky的勾画的时候,我还能mark一大段“www”or“33333"or“去死吧XDD”。但这本书着实没有那种令人还能打趣的冷笑话。
魔术……kill me。
《11張撲克牌》读后感(六):泯灭了常态,只为了变态,撒下一堆伏笔,终是一堆败笔。
泡坂妻夫的名作……
作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场魔术表演,作者将线索隐藏在一种,第二部分是作中作,一本讲解魔术的坑爹小说,第三部分是解谜。
之前看了不少评论,都是无上赞誉,尤其是说它的伏线千里,最后都能聚拢在一起,甚至牛比。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首先,作者将这个事件切割成三个部分,颇显零碎杂乱,第一部分的魔术秀又写得甚是枯燥,直到最后出现尸体了才进入高潮。第二部分的作中作,对猜牌魔术提出了11种可能的解答,不过大部分都很囧。第三部分先是阐明了动机(这更无聊了),然后就开始将隐藏在前两个部分中的线索和伏线给整合起来,推演出了凶手。最后还来了一次逆转,不过可有可无吧,而且似乎这样的逆转很容易将之前的逻辑推演给搞乱甚至推翻(没仔细想,估计会对前面的逻辑产生影响),仅仅为了意外而意外,而且这个意外也不意外啊……至少我觉得毫无意义可言。
本作被人最称道的莫过于什么伏线了,还什么本格的良心。。。。而实际上既然已经设定了诡计,以及想好如何推演到凶手是谁,那么再重新设置各种线索,并且安排进作品的各个角落,这实际上是一件不吃力的事情。比如说作者设定凶手是个左撇子,那么就一一妥帖的插入其他嫌疑人的右撇子线索好了,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多数所谓的逻辑推理,并不是真正的逻辑推理,只不过是作者的自淫和陈述他自己早已知道并且安排好的事情罢了,千万不要有什么吃惊和崇拜的。而本作也不例外,既然设定了凶手那样的线索,那就一一给安排好罢了,怎么安排得让人觉得伏线千里呢?那就多安排几个嫌疑人好了,每个人身上都来一笔,那不就有十几个伏笔了?在最后一一点破,该有多霸气啊!
为了奇怪诡计和奇异逻辑所做的伏笔,永远做不到天然自然。永远都是作者自己刻意加进去的,甚至每个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其性格,其出身背景,都莫不是为了成全诡计和已经设计好的推理罢了。这样的小说,全成为了为作者自淫而刻意雕琢的人工产品,人物失去了应该有的性格,也不会做应该做的事情,时代失去了其因果,动机失去了其必然,泯灭了常态,只为了变态,撒下一堆伏笔,终是一堆败笔。
我倒是更喜欢亚爱一郎的短篇系列,至少有些想法更妙,而因为是短篇,甚至是谜题,才可以不顾其他。而本作的什么不在场证明,在我看来,充其量和什么录音机诡计差不多,毫无新意。或许因为时代的原因,作品的格局太小眼光太低,也没有表达什么重大的意义,不过论推演太刻意,论诡计无新意,论结构很散乱,实在难称什么杰作。不过泡坂妻夫若是能一直写出这样古怪的作品而不厌倦,我却很钦佩。
《11張撲克牌》读后感(七):《11张扑克牌》——一个行业只需一本小说
也许,一个行业只需一本小说,便能让外人了解这个行业最本质、最核心的独特性,而向别人推荐此书的时候,若是大多数人脑子里马上想到这本书的名字,那这本书便成功了。好比写自行车运动的《牺牲》,写医疗行业的《白色巨塔》,若是每个行业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不止一部,那不是因为行业多核心,便是因为作家的笔法不够深入。那么身为魔术师的推理作家泡坂妻夫,写出的处女作《11张扑克牌》,就把魔术行业的核心本质全展现在读者面前了。写魔术的小说很多,写魔术的推理小说也不少,比如森博嗣的那本《死亡幻术的门徒》,或是克莱顿·劳森的作品,但泡坂妻夫的《11张扑克牌》,却迥异地把故事分成了相对独立的三个部分,当然,按照通常的思路,最后总能串在一起。
可这本书却是泡坂妻夫厚积薄发的作品,虽然凶杀案串起了整本小说,但每部分都很有特色。第一部分是魔术现场表演及凶杀案的发生。这个部分主要向读者展示魔术的外在,即观众和魔术师互动的部分,是魔术这个行业的外表。当然,在这个部分中,泡坂妻夫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业余魔术师来完成这些魔术,在演出中反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差错。但是差错才能更好地反映魔术的奥秘,若泡坂妻夫选择从不失手的专业魔术师,读者便无从了解魔术的难处所在。
但在第一部分结束时,发生了凶杀案,凶杀案还牵涉到作中作《11张扑克牌》,这本书是鹿川舜平所著,记录了俱乐部里魔术师经历过的11种纸牌魔术,并附上解答。所以第二部分就是作中作《11张扑克牌》,11则魔术小说可以看作11则短篇推理小说,难能可贵的是里面涉及到纸牌魔术的方方面面,诸如心理诡计、道具技巧等各种纸牌手法。就是说,作中作可以看成魔术诡计大全的缩影。
那么小说第三部分讲的是在东京举办的世界魔术师的大会,这部分大约讲的是魔术师的规则和魔术的历史,当然这也是小说的解谜部分。泡坂妻夫设置的谜团不算宏大,但极为精巧。这起凶杀案中,死者是魔术师,而犯人很大程度上也可能是魔术师。那么,这件凶杀案涉及到哪些方面?
第一部分:魔术的外在。
第二部分:魔术的诡计。
第三部分:魔术的规则和历史。
能够把这三方面有机结合到一起,最终以推理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作品,也就这么一本书而已。很多作家在写魔术的时候,若是推理小说,往往只会写到魔术的诡计;若是一般小说,往往只会写到魔术的外在和历史。森博嗣的《死亡幻术的门徒》算是当中稍有异数的作品,森博嗣在里面写的是——
第四部分:魔术的哲学。
当然,关于这部分的哲学内容并非魔术这个行业所独有,所以《11张扑克牌》已经完成了魔术行业的所有入门介绍。若要了解魔术这个行业,看这本《11张扑克牌》足矣。也许一位作家对一个行业最好的构思只能写成一本书,对泡坂这位魔术师来说,毫无疑问就是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