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声入人心》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11 04:2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声入人心》读后感10篇

  《声入人心》是一本由周震宇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23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1-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声入人心》读后感(一):典型畅销书

  对于一本指导声音入门的书籍,这本书让我很失望

  文字存在太多专业术语,却没有给予详细发音说明和指导,全书包含有大段大段的练习话语,却没有一张发音和练声的指导图示

  配带的一张光盘,只有廖廖12个音频文件,在这12个音频文件中,除了一个主持人作者的访谈有十几分钟外,其它的音频都只是只有1分多钟。而且也只是简单的朗读,根本没有发音和练声的教学

  看得出来作者并不诚心书名说教读者如何说话动听,只是为了赚钱而已,很失望!

  《声入人心》读后感(二):【干货普通人如何变声,让说话动听

  -普通人变声的四把钥匙

  1 音质:全身有五大共鸣腔,共鸣腔的使用决定了说话的音质。

  颅腔共鸣,类似吃到芥末时那股直冲脑门的呛劲儿,声音瞬间往头顶上冲,同时气流从口、鼻窜出所发出来的声音,使用于特殊情境,如大会司仪

  鼻腔共鸣,大多数人变声的第一选择容易模仿情人型的柔美感,有助于拉近距离,促进情感交流

  口腔共鸣,给人理智感觉,用于需要清晰表达的情境。

  喉腔共鸣,照顾者型的诚恳感,需要感性诉求时可用,比如安慰劝告、求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把肩膀放松向后躺,想象自己正在巴厘岛的海滩度假,然后轻轻地送气发声来说话,声带要非常放松,说话的速度不能太快。

  胸腔共鸣,表现沉稳专业的感觉,能量较强,通常只用于正式场合。站姿,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肩膀后移下压,胸口自然挺出,说话时气从腹部往胸腔送,同时把声音放出来。

  2 音长:即说话的速度。说话时注意速度和节奏语速不要太快。

  3 音阶:拉大说话的音域,运用不同音调变化塑造情境。

  4 音量:包括声音大小轻重音。

  -说话动听的四大要诀:

  1 底气:大丹田发声,沉稳厚实,让你的话更有分量

  练习给自己“撑腰”:站姿,两脚张开与肩同宽、抬头挺胸,肩膀后移、下压,双手四指并拢、虎口打开,手放在后腰两侧,虎口扣住腰部,想象整个上半身变成一个音箱,且小腹之中有一股蓄势待发的能量,然后开始讲话。讲话时,继续观想小腹中的能量往上冲,很自然地跟着话语从嘴巴里送出来。

  2 颤音:小舌颤音,流露性情

  3 气音:感动人心的杀手。气要足,控制呼吸肌,练习吸气、呼气、换气。

  4 残心:剑道专用语,余音绕梁的表达美学用心观照起承转合,把尊重善意投射给对方

  -关于如何一开口就让人喜欢上你,作者说法与NLP一致,从同理心到情绪同步,呼吸、语速、音阶同步,有意识地模仿对方即可,有几分道理,但也不是万能大法

  《声入人心》读后感(三):BOOK MARK

  1、声音里的信息=性格+情绪+情境

  2、D-DIRECTOR:

  正面特质;理性、果断、大气、沉稳、勇敢积极目标导向、有上进行;号召力、经理旺盛乐观动作快;

  负面:凶狠霸道、有侵略性、急躁、控制性强、缺耐性狂傲、过于主观

  外貌特征眼神游离,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简洁有力

  表达风格:直接了当、习惯主导谈话,基于下结论,有魄力

  3、I-INTEREACT:

  正面:热情活泼、有渲染力、感性、幽默、会搞气氛

  负面:情绪化、健忘、缺乏逻辑条理轻浮

  外貌特征:表情多、碎动作多

  表达风格:兴奋活力态度友善开放、有感染力

  说话风格:音调起伏大、颤音多、语速快,音量较大;

  4、S-SUPPORTER;

  正面:温和亲切体贴仁慈善解人意、感性、有耐心稳健内敛包容力强、随和敏感知足常乐

  负面:闷、消极、动作慢、被动固执犹豫、拖延或逃避

  外貌特征:眼神柔和、表情想和、肢体动作缓慢

  表达风格:温和,听得比说的说,要较长的思考时间害怕承诺

  说话方式;气音较多、话少、语速较慢,音量较小;

  5、C-CORRECTOR:

  正面:优雅、有气质、有深度、逻辑思考强、沉稳冷静、理性、小心谨慎、善于规划按部就班、力求公平精确、专注、学习力强、忠诚度高;

  负面;不随和、国语严肃冷漠、多以、刻薄、爱挑剔、不值变通、缺乏弹性

  外貌特征:眼神犀利、肢体优雅准确;

  表达风格;语调平淡、注重说话技巧精准、语速较慢,音量适中

  6、与C沟通:蒋大方向务实讨论做法;耐心;

  《声入人心》读后感(四):声音是为自己服务

  第一章 言为心声-声音表情泄露你的心

  1.声音隐藏了许多信息,包括一个人的性格、情绪与当时的情境。

  2.声音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表象,在具有内容前提下,良好的声音可以加分

  3.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所处情境、该说什么话、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情来说较为恰当,这不只是演员或配音员的功课,更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修的学分。

  4.信息通过口语面对面传递是,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是同时存在的,听者分数依据有55%是从外表穿着仪态、肢体、语言、表情等“非语言”而来的;其次的38%是从说话的语调、声音的表现方式、咬字发音等“声音”而来的,而说话的内容,也就是“语言”本身只占7%。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说话的内容不重要。而是说,如果配上良好的肢体语言及声音,说话内容的影响力可以由7%升到100%。

  5.学习声音,不是为了掩饰性格,而是为了更好的展现自己的真实性格,为自己的性格服务。

  6.学习声音,也可以营造出我们想要的情境。任何一场对话,只要成功的把听者引入我们所营造的情境中,自然会让对方卸下心防,不论对话目的是说明、说服,还是娱乐,都比较容易让对方认同

  7.声音经过修炼,是应该为生活加分的。

  8.给自己的一些建议:说话时提醒自己把嘴型做完全、把字音发完整、有意识的把声音送出去、略微放慢说话速度,声音就不会糊成一团了。

  第二章 听声辨人-从声音透视人的个性

  1.学习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去跟不同类型的人沟通,其实是一种体贴的表现,也是经营人际关系必备技巧。

  2.修炼声音的目的与境界:任何想法感情都能自在的表达,同时也不失去自我变成好好先生

  3.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是声音才会有效

  4.给自己的建议:说话是抬头挺胸,用胸腔共鸣。

  第三章 步步高声-让声音更动听的秘密

  1.解放自己的情绪,不畏畏缩缩,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2.声音表情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和自己的状态有所不同

  3.多看话剧演员的戏。

  4.胸腔共鸣的练习方法:站姿,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肩膀后移下压,胸口自然挺出,说话时气从腹部往胸腔送,同时把声音放出来。

  5.大部分人对说话稍慢的接受度比较高,有高达70%的人不喜欢别人讲话太快。

  6.说话音调过于平淡的人,通常比较没有安全感,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无法在环境里感到自在,没有勇气放开来说话,表达内心真实感受

  7.讲话:30厘米之外能听到。

  8.声音不死板,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第四章 声财有道-声音是能增加收入的专业

  1.声音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做好长期训练准备

  《声入人心》读后感(五):声音好听的人说话一定动听吗?

  声音好听和说话动听真的是两码事

  曾经多次给一些客服电话致电的经验,让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正确。记得给京东商城曾经打电话,咨询一些事情。接线员声音甜美的告知,我解决不了你的问题。然后将电话转接到另一个接线员那里。那个接线员也声音甜美的告知,无法解决问题。他们声音都很好听,而且不管你是何种脾气,她都保持声调不变,维系着不论赞扬或是投诉都一致的状态。即便最后你对电话大发脾气,对方依旧不挂电话,耐心用同一声调解答问题。就好像你在跟一张相片说话。把你气死也解决不了问题。最后我要投诉,对方也微笑着把电话转接到投诉线路

  另一次致电给电信询问电话安装时间问题。好像他们是同样的话务服务中心员工,接完京东接电信一样,保持着不变的说话语调。最后在我盛怒之下,接线员把电话转给值班经理。我对那个经理是满意的,因为她至少没有给我面对“笑脸机器”说话的感觉,至少让我感觉我对话的是一个人。当然,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但是至少给我多少一个时间保障。比那些接线员强很多,不论我说什么他们只会说,“抱歉,对于安装时间,我无法帮助您”。你当然能感到他们的笑容,但有时候你巴不得他们跟你在电话里对骂一下。即便如此,我依然要在接线员挂电话前听他们说,“请您为我的服务打分。”没有解决问题,但是声音甜美,我是该对结果打分,还是该对声音打分呢?

  甜美的声音不能让我的问题得以解决,依旧让我生气,它确实没有打动我。所以,当我在《声入人生》中看到文章开头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非常认同。

  《声入人心》就是探讨声音甜美与动人关系的一本书。当然,这本书不是仅仅关注声音甜美,也不是只讲动听。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声音的分类、与性格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声音影响他人。其实打性格牌的书这几年着实不少,从“影响力”到“体态学”再到“色彩与性格”,层出不穷。但人们显得依旧缺乏对自身的了解或对别人的了解,因为这类书依旧卖的非常好。不过从声音辨识人性,却是不太常见的一个研究方向。

  这本书的作者周震宇是台湾知名的配音员。他平日也做音调训练师——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的职业说白了,他就是教人家怎样说话最打动人!他认为,从一个人的声音中可以洞悉一个人的性格,而声音也会直接影响人际之间的沟通,而洞悉声音的秘密进而掌握自己的声音就可以更有利于人际沟通,为自己加分。所以,这本书在理论之余确实是一本很有效地实操书。

  作者在书中就说,现代人太过重视外表的修饰(就像其它性格书所提倡的那样),而忽略了自己声音的修饰。而声音则在别人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占有很大比重。那么,现实中是否有人把控声音把控的比较好呢?作者回答是当然有。他以林志玲举例,他认为林志玲的娃娃音就是非常有特点。作者分析她的发音是“发声的部位是喉腔的上端加一点点鼻腔共鸣,单字音比较长,整句话的速度也慢,也有注意到气音的使用,所以呈现出柔和的感觉……她的尾音有时会往上挑,然后用气音收尾,所以听起来略带挑逗意味,常常搔得男性朋友心里痒痒的”。虽然她已经过了娃娃的年岁,但因为她的出色外形及高EQ,别人也对她声音非常包容。而双学位的林志玲又非常聪明,所以对声音的调整也是得心应手。在电影《刺陵》中,她的声音就是热情、独立而又个性,丝毫没有娃娃音的感觉。而林志玲自己也说,“进入电影电视发展后,曾调整自己的声音,因为调整后的声音会更适合自己的形象。” 所以难怪有网友会说,林出道前后的声音差别其实很大。作者也说,林志玲在私下场合一点都不“嗲”。娃娃音原来是工作需要!

  而作者对声音与性格关系的研究,则是通过威廉•马斯顿的DISC模型完成的。这四个字母分别对应四类不同性格的人。而不同性格的人都会有不同声音特点。说话,就是他们的一个名片。而这四类人交往当中,往往生意会左右他们交际关系的重心。一些温柔男声往往被硬汉性格挤压,而女孩如果有个破锣嗓往往会被人看扁……诸如此类。其实不同声音特点,都有优势劣势。比如,阳刚之声可能让人感到温柔不足,而柔美女声也有可能被人视为软弱。所以,作者也在书中对这些性格之后的声音逐一分析,提出补足的建议。

  作者特别在书中最后两章节写道,如何通过声音训练开拓新的事业,以及如何练习发声。也揭示了播音的几大技巧,将自己多年来的声音成功秘诀一一托出。所以,这本《声入人生》在台湾受到很大欢迎,而他开办的声音训练班也非常流行,许多人因为这本书都开始练声。我们常讲一个人会不会说话,总是感觉是会不会与人沟通。而声音往往被忽视。其实,声音更是表达情感的一个途径。即便再会说话,少了阴阳顿挫的节奏感,缺乏了因不同情境而高低起伏的音调,则说出的话仿佛也会像一份没有香味菜肴吧。而此项产业恐怕在内地还属空白,希望这本书也能让更多人了解说话声音的厉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声入人心》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