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是一本由本尼迪克特 (Benedict.R.)著作,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由于孩子出生的缘故,断断续续花了两个月才看完这本200页的书。。。
同时用手机,kindle,纸书交叉着看,翻译的版本不同很多词语都不一致,看的人云里雾里。
日本的独特文化来自于其独立的地理位置和连续的未被外国势力破坏的文化传承,很像是澳大利亚的动物。
知识量有点大。
《菊与刀》读后感(二):精神战胜一切
每个国家都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形态
但是奇怪是不是就不应该存在呢
但又因国而异
所以呢
《菊与刀》读后感(三):标题不能为空~
首先是这个版本的翻译问题,在还没有熟悉译者语境的情况下,确实会存在不解其意的情形,但是影响不会太大;其次,尽管翻译有瑕疵,但没有影响本书作者对其观点的详叙和传达,不求甚解,只是略读意会都可有所得。特别是关于西方的罪与东方的耻,以及日本童年老年的松弛与青壮年的约束是日本人矛盾性格的深层次原因,都有切中要点的感觉;最后,看书还是要看原版,更能领会作者真意,所以二刷一定读原版。
《菊与刀》读后感(四):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天皇一句话就可以让远在几千公里以外的日本军人立刻放下屠刀
其实说实话,第一遍看完了,收获并不系统,而且还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一方面是翻译的问题,一方面还是我个人对日本和与日本人的接触都比较少的缘故。不过基本的疑问还是解决了不少的,还需要多看几遍。另外就是,可能因为是中国人,所以理解起日本人的一些行为并没有美国人那么难,相反有些是感同身受的,但那种情理引致的复仇确实让我印象深刻,或许看完这本书或者看的时候配一两部电影小说,更易于理解啦!
《菊与刀》读后感(五):菊与刀
该书目的就是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的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看完后会多多少少的知道日本人的性格如何,他们的举动如何,但是再进一步想要深入剖析为何,却不得解,也可能我知识浅显不明白。为什么从来就不是一种因素所能解开的,就像高中学历史分析原因至少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地理角度来分析,其中还有人为因素,这有些不可控。单单想从这本薄薄的书中找到埋藏很深的原因是不现实的。但无疑这本书还是让我长了知识,让我对日本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菊与刀》读后感(六):菊与刀
的确是一本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本书。十分详细讲述了日本人性格,行为处事原则的形成。一些文化和中国文化存在相似之处,但本版本的作者更侧重认可日本文化,对其抱有一种崇拜的态度。日本人的双重性格,关于“情理”、“忠诚“的道德修养以及对自身名誉的重视等等,很多地方存在矛盾。似乎他们都生活很大的压力之下,没有什么柔情。因为对日本人抱有的偏见,使我在看这本书之前先入为主了一些否定的想法。看完这本书,觉得他们活得很辛苦:无时不刻考虑”情理“、”忠诚“、”自身名誉“以及其感官世界的彼此矛盾,以死作为获得圆满名誉的方法。
不知道这个题目对不对,但是不重要,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矛盾,就是和菊与刀是一个意思,就是认定目标就坚定的走下去,但是发现走不通后会立刻改变方向。
早就说过,自己想了解一些日本的文化,当然仅仅通过一本书不可能说自己了解日本,也不可能说看几本书就了解一个人了解一个国家,了解一个民族。但是就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慢慢了解下去,慢慢学习下去,总会学到有用的东西的。
我知道自己为什么想了解日本,知道自己想学习什么。唉?我知道自己想学习什么吗?好像还真的不知道。但是我就是学的很多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菊与刀》读后感(八):菊与刀
关于日本的研究,本尼迪克特站在西方的立场下对东方文化的研究调查。日本的民族性用菊与刀概括是恰当的,日本人有与西方相异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即使在亚洲也是唯一的。这是一个讲求恩和情义的民族,这种与生俱来的带有自我强迫性的文化让这种民族有强烈的节气,而同时在日本的民族性里有具有矛盾的成分。虽然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仍然属于西方文化对东方的想象,可能存在对日本文化的误读,但是不得不说,菊与刀给了我们更好的角度理解日本,理解大和民族,理解那些我们看上去不可能的种种文化现象。
《菊与刀》读后感(九):【得到】每天听本书读书笔记
菊与刀 关于作者 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厄斯,专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从1936年起任该校人类学系代理主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
《菊与刀》(鲁斯·本尼迪克特)田伟华译。本尼迪克特是位女性人类学家,本书写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后,特殊的是作者本人并未到过日本本土,通过对日本的电影、文学作品和访谈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这种方法称为文化遥距研究法。本书的成果影响了当年美国战后日本的接管政策,比如保留日本天皇的建议。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征服和殖民就不是简单依赖武力,总是金融和文化并行的方式,本书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为当局施政提供参考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学术研究。
本书系统地解释了日本人好斗又温和、粗暴又有礼貌、刻板又懂变通、勇敢又怯懦、保守又热心于新事物、忠诚又热衷于报复等这些看起来是矛盾的性格成因。有些地方很容易看明白,有些地方就显得诘屈聱牙非常膈应。看完百度了一把,商务印书馆的版本较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