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骑士》是一本由[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存在的骑士》读后感(一):最后一篇,有待他日阅读
上周末,逛先锋书店,看到了。很多年前,买了三本卡尔维诺,有两本的定价飘在背脊上,极为恶俗!但新版这次也并没买,是因为那段不可替换的时光。
《我们的祖先》前两篇几年前都看了,《不存在的骑士》至今未看,留待他日!
《不存在的骑士》读后感(二):卡尔维诺
真是不枉卡尔维诺主治医生的那句话,没见过大脑构造这么繁琐的,接触过他的一些文章,我称他为一个调皮的作家,他总是可以在另一个角度来写文章,一套接一套。有种戏弄读者的感觉,却让人这么觉得不同。不存在的骑士是我最近读过最喜欢的一部小说。里面不失一些浪漫的成分,每个主人公的刻画得很鲜明。就像卡尔维诺说的,你可以在里头的角色找到一个和你相似的,故事情节精彩,又不失哲理。
《不存在的骑士》读后感(三):存在的故事
故事里的人描述着故事
故事里的人不存在
故事的故事却一定存在
活着而不知道自己存在
该如何学会活着
自以为活着而不存在的人
该如何光荣死去
故事的结尾拐弯的时候
露出故事的开头
难以驾驭
一个故事是一座
要去征服的王国
一本书的价值只存在于它被翻到的时候
《不存在的骑士》读后感(四):充满自由之歌
读完卡尔维诺《不存在的骑士》。最好的文字无法被归纳,亦难以被比附。然而任何的读者都无法拒绝自己粗陋的想象力:在我看来,“不存在的骑士”不就是文学本身吗?它可以所向披靡,亦可以温柔备至。它时常喋喋不休,也与某些人格格不入。我们在其身边一天天长大,直到有一天,某种文字的灵魂如木叶般凋谢,我们便披上其遗赠的铠甲,从少年成长为骑士,在密林与城堡间纵马驰骋,像其往日的灵魂一样,时而作战,自由之歌。
一个不存在的骑士,严格遵守道德、纪律标准的,甚至有些古板得讨人厌的楷模。最后因为误会失去了被称为骑士的理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别人基本都皆大欢喜的时候,他这个一股意志没有形体的骑士就真真切切的消失了,连旁人的遗憾都没留下一点。相对对自己认知有疑问的那个有着众多名字的仆人,究竟是形体更重要还是精神更重要?卡翁在我们的祖先这最后一部曲中,以置身事外的第三人称讲了这样的故事,最后又把叙述者放进故事中。发人深思。
知道卡尔维诺是从意大利童话开始的,那个时候,正碰巧有人和我说这本书,我跑了昆明几个书店,才找到,觉得得来不易,好好收藏,这一藏便是四五年。
今天下着雨,用了一晚上的时间通篇读完,想到的居然是那句,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阿季卢尔福是活着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与之相对的马夫,有肉体而无意识,像行尸走肉,让人觉醒,正如他所说,在其中的每一张脸上有我们身边的人们的某些特征,你们的,我自己的。
《不存在的骑士》读后感(七):初读感受
制度是脆弱的,无论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秩序是多么的完美。正是这种完美性,造就了它根基的脆弱性。堪称完美的不存在的骑士仅因为一场误会就烟消云散了,上帝(超我、制度)死了,剩余的人无法再从外部的制度塑造的"榜样"中确认自己的存在,只好自己继续自己的人生。奇怪的是,书中的人物在脱离了各自的超我、榜样之后,都得到了好的归宿。这里作者的意图就好明显了,我们仅仅是存在于那个内在我们。好像有点佛在性中作,勿向身外寻的味道了。第一次看的感想就这么多。
《不存在的骑士》读后感(八):20121219
1.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对战争的审视,《不存在的骑士》的描述让我想到的两个字是“荒诞”。
2.一个过于认真、执着却又保守、死板的人,多带有悲剧性色彩。
3.无论小说中还是现实里,有多少人以理性、正义或是信仰的名义,不断满足个人的私欲和野心。
4.所以,战胜了圣杯骑士团的人们,最终是走向了无政府主义吗。
5.我读卡尔维诺,怎么总是有在读童话的感觉呢。
6.我只是害怕忘记读过一本书后最即时的直观的感觉,才这样记下的。
《不存在的骑士》读后感(九):存在与虚无
意识存在而身体不存在的人 与 身体存在但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人 似乎卡尔维诺有点辩证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与差异、前者视乎无论多么的风光但都是虚无的,徽章战绩,一些都随着身体的消逝而让人遗忘,而现在的人们追求的恰恰都是些虚无的名利,殊不知他们其实就像烟雾一样虚幻,就想骑士最后留下的盔甲,骑士的离去是因为他从来不曾来到。
为何人们不断的追逐一些物质与精神上的东西,我认为无非是人类渴望找到一种存在感而证明自己的存在。如果没有了躯体 将剩下什么?
《不存在的骑士》读后感(十):卡尔维诺的骑士
阿季卢尔福真的好像谢耳朵,我更喜欢和他对立的没有意识的存在模式同客观世界浑然一体的古尔杜鲁。卡尔维诺说这两个人一个没有生理个性一个没有意识个性,前者的原型随处可见,而后者的原型仅在人类学家的著作里存在。 讲故事的人也是故事里的人。 “我们过去也不懂得应当怎样生活在世界上……也是边生活边学会”
后记里写“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