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地日记》是一本由闾丘露薇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296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1-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利比亚战地日记》读后感(一):原来卡扎菲是这么赚钱的
书里有个被采访的利比亚人告诉作者卡扎菲是怎么赚钱的,他说,比如政府要买一块地皮,原本只需要四百元,但是政府会付出一万元,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家公司就是卡扎菲家族的,国家的钱,就是这样去了卡扎菲家族的腰包。希望这种赚钱的方法不要让中国的某些人看到。
中國人是否和中國政府的立場一樣?我只能告訴他,如果只看中國官方報道,那麽對於利比亞的這場變革知道得不會太多,人們只是知道反對派上街,然後打仗了,但是爲什麽上街,民衆爲何又這樣的訴求,卻沒有太多的渠道知道.........如何頑強地找尋著一種公平。P61摘錄于閭丘露薇《利比亞戰地日記》
1.眼见不一定为实。
3.消极抗命要良心和技巧,“你不能够选择不开枪,但是你可以选择打不准”
最后想吐槽一句,这凤凰卫视的女记者牌打得真好啊,真好~
《利比亚战地日记》读后感(四):没有标题
认识闾丘是因为伊拉克战争时勇闯战地的事。佩服她的勇气和坚毅。时隔多年,利比亚再一次见证她战地玫瑰的本质,很兴奋的买下这本书,想看看远在千里之外的利比亚局势在闾丘的笔下又会有何不同。花了一天时间拜读,内容很朴实,不偏不倚,平淡叙述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很喜欢也很赞同这种方式,对于记者这个行业也本应如此,还原真相,让大众去判断去评论。
《利比亚战地日记》读后感(五):闾丘露薇两星,利比亚一星
书一般般。买这本书,只是因为闾丘露薇在广州购书中心搞首发签名售书活动。
目的:1见到闾丘露薇本人;2在活动中提问反动话题;3拿到闾丘露薇的亲笔签名;4读完书后希望能够高价转手。
结果书没卖掉,瞎了狗眼送给一个女孩。但是这本书我一个字还没看,而且那个女孩RP太差,现在已经和她绝交。
《利比亚战地日记》读后感(六):就冲这句话,我决定坚决抵制此书。
“透过这些记叙,作者希望向读者呈现,在纷繁的国际事务中,不同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如何在利比亚以及中东的变革中,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也希望让读者看到,稳定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是如何的重要,战乱,冲突,人民总是最大的受害者。”
就冲这句话,我决定坚决抵制此书。
仿佛挑起战乱的是百姓一样,不愿做奴才的利比亚人个个都比中国人有种!自由是他们赢得的,是真主给他们的恩赐。
《利比亚战地日记》读后感(七):想申领
为什么这样的国家会成为我们的老朋友?
为什么成为我们的老朋友的国家越来越少?
为什么朋友越来越少的我们总是交这样的朋友?
为什么作为我们老朋友的国家在战争中会有中文的标语?
为什么战争中的中文标语会被这个国家的朋友隐而不报?
太多的为什么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所以,想申领!
对待任何信息都保持谨慎的怀疑态度,尽量的不要让自己的主观立场影响了对事物的认识与描述。
印象比较深的是写道的黎波里5岁小女孩作为卡扎菲支持者,举着卡扎菲头像游行时,如果她身处班加西,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这些本不是应该出现在小孩世界里的东西。
同样书中也时刻闪现着,不要让自己变成自己曾经反对的人,这样的自我暗示与疑问。
学会一种科学的思考方式,这个很重要。
《利比亚战地日记》读后感(九):读前读后 很不一样
对于利比亚 最初是在红色警报里认识的,在游戏里被设成邪恶轴心国,之后知道它的领导是为独裁者卡扎菲,但除此之外,无它了解。在卡扎菲死后,我都一直以为利比亚像其阿富汗、伊拉克一样 贫困混乱 人民宗教狂热,生活在水人火热中 ;而且对这战争我一直抱着和中国政府一样的态度,觉得美国又在利用自己的优越 权力干涉践踏别国的主权 ,看了这本书才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思维惯性。最深的启发是:对事物 不要先入为主 应该带着疑问 寻找真相
《利比亚战地日记》读后感(十):好久没读过这么好的书
内容实在太丰富了,以至于我很仔细地看完也很难归纳出一个主题思想,不过正如书名,它是日记,是rose每天了解到的故事,这些真实的零碎体也比虚假的完整报道要闪亮。
书中很大程度介绍了一个和我们从官方渠道了解不到的利比亚,确切地说是了解了反对卡扎菲统治追求自由的利比亚。利比亚人对独裁者的反抗,对自由的向往,而这一切即将实现,读起来真振奋人心。
书中的好句很多,"这个时代不正是不需要英雄的时代吗?每人的一举一动,汇聚成一个广义的英雄,推动社会进行变革,让社会能够真正向前",文笔如此优美,思考是如此有深度。
这本书我以后我会再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