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07 04:5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的读后感10篇

  《孩子钢琴父母先上课》是一本由茅为蕙著作,广西科技出版的212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1-1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读后感(一):学好归纳能力再写书

  骗钱之作,先学好归纳能力再写书吧。书名改为读者来信选登比较好,还要是一封封罗罗嗦嗦长信占据版面作者就不能提练一下人家来信的内容吗?难到出版社没人吗?问题雷同重复回答答不到点子上,为了让书再厚点,还抄了一些音乐家生平传记上去,钢琴水平不知道,但是文字水平就摆在这儿了。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读后感(二):学乐器的孩子家长都可以一看

  首先我看这本书是在当当限免电子书时下载的,有的家长说这本书骗钱:)这本书主要是阐述一些家长应有的心态,和回答常见的家长疑问,不涉及钢琴教学本身,性价比的问题见仁见智

  我家小孩只学了一学期的钢琴,然后就开始学习其他乐器。但是关于学习乐器的疑问是共通的,比如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又绝不可能专业道路,那接下来怎么办?如何面对老师推荐的各种比赛?我觉得作者说得都挺在情在理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读后感(三):没学过钢琴的父母在出发前看一下不算浪费时间

  这本书,怎么说呢,很快读完了,略失望,但回过头来,觉得还是推荐各位父母阅读

  不过这个推荐,首先应该建立在父母没学过钢琴的基础上。学过钢琴的真的可以无视了。这基本是一本父母的钢琴伴读tips大集合

  本人其实没学过,只是对键盘乐器有一米米的了解,所以看起来很快,作者写得很通俗易懂,很多观点我也非常赞同。

  盖上书,其实很难说明我学到了什么,不过,相信下次遇到问题时,我会想到茅老师的一些看法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读后感(四):一本家有琴童父母必读的好书

  一本家有琴童父母必读的好书!琴童的家长们想了解的不是非高深学术理论,也不是只有最顶尖的那一小批钢琴家才会遇到的境况,而是每一个初学钢琴的孩子都会碰到的共同问题:孩子为什么要学习钢琴?怎样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钢琴老师?学习几年之后需要换老师吗?家长如何督促孩子练琴?钢琴考级究竟有什么意义?弹钢琴,当不了职业钢琴家怎么办,孩子不肯练琴,我们就打,是否不该打手?这些话题看来简单,却能引来不简单的对话!作者在本书中为家长一一解答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读后感(五):懂音乐幸福

  在宝贝学琴前读到这本书还是很有必要的。

  之前只是盲目的觉得应该学个乐器,读完之后,让我对宝贝学琴这条路大概有了一个直观认识,这条路有多长,路边有哪些鲜花,有哪些阻碍,路的终点有什么。大概了解了之后,陪宝贝再走这条路,对遇到的各种情况都有了预备,心态也会较为平和健康

  还有一些细节上的准备,比如怎样选老师?选择那种方式学琴?考级又是什么?对待考级的态度等等,这些在书中都有介绍。现在了解了,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对于准备让宝贝学琴的家长而言,读读很有帮助。也祝愿自家宝贝通过未来的钢琴音教育,成为一个懂音乐的幸福的人。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读后感(六):不仅仅是学习钢琴的孩子,也是所有学习乐器孩子父母必读的一本好书!

  集东方灵性与西方浪漫一身的茅为蕙小姐,用她的琴声将自己的爱恋伤感激情一并带给听众之余,更用自己从4岁习琴始便让钢琴陪伴至今的亲身经历,与东西方钢琴教学的实践借鉴,对万千琴童家长答疑解惑,以拳拳之心提出正解:正如胎教音乐的选择,胡乱听还不如不听,钢琴学习也一样,一切都有方法:从Step到Skip,可以把音符想象成一个活泼小朋友在玩跳格子游戏;如果把上课比喻补品,那平时的练习就是一日三餐;所有身体上的紧张,都是思想心理上的紧张造成的;要想让孩子今后做一个台上的人,就必须先教会他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台下的人……几乎所有琴童家长不同时期遇到了学琴问题,都在本书得到了列举与解答。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读后感(七):个人评分:75.挺不错的一本书,对于有想法让孩子学乐器,不仅仅是钢琴的,都可以看下,类似经验之谈的一本书。

  书评

  挺不错的一本书,对于有想法让孩子学乐器,不仅仅是钢琴的,都可以看下,类似经验之谈的一本书。

  让孩子学钢琴,对整个家庭影响很大,包括每天的陪练和每周的陪上课以及物力投入,需要慎重

  4-6岁开始学琴比较合适

  本书结构

  这本书讲了什么:

  第一章 概述普及孩子学琴可能会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比如合适开始学钢琴,天赋,陪着上课,钢琴老师的作用

  第二章 孩子上钢琴课时,家长要做的事,不仅仅是简单的陪着,还要在前面一两年辅助学习。

  不要批评孩子,鼓励更有力量

  第三章 开始练琴后可能遇到的瓶颈兴趣等问题的阐述

  第四章 学琴一段时间后可能会遇到的换老师,熏陶,参加比赛等事宜

  第五章 关于考级和比赛的看法,考级意义其实不是很大,不过对于考验你的进度参考价值

  第六章 成为业余钢琴家并不是很难,贵在坚持

  读这本书的动机

  有想法让女儿学钢琴

  读这本书的目的:

  想看看讲述了哪些关于学钢琴的内容

  作者:

  茅为蕙

  书中的感兴趣点: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2-3小时通读

  对我的影响:

  评分:

  75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读后感(八):读者来信选登

  茅为蕙的《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一书在当当网有一千多条评论,我就是冲着这一千多条评论买下了这本书。翻开一看大失所望,有种上当受骗感觉。书名很有吸引力,每个章节概括性的标题也很有吸引力,就是那个馅令我觉得文不对题。

  这本读者来信选登,水份极大,每一个家长的信都罗罗嗦嗦几百字,这是我见过的最没水平的书之一。茅博士,你就不能找写手概括一下家长的观点,提练一个家长的问题?整本书欠缺归纳性,思路混乱全书唯一清晰的就是她的简介。茅为蕙这头在书后面写完她的自传策划人又随后附上她的简历真有点狗尾续貂的感觉。

  茅为蕙既然在美国生活了这么多年,这是她的最大卖点奇怪的是在书中适当提及她在美国的教学经验的篇幅却很少。

  我认为这种以案例提问为主要内容的布局,通常都是没水平的作者才会这样做。一个有归纳概括水平的专家,应该有能力从众多案例中提取一些原理性、基本性的东西出来展开论述,让读者触类旁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为什么有永远做不完的习题原因,因为有这么差劲的老师,他们没有能力让你从题海中解救出来。

  那个什么育儿专家李跃儿的写作风格也是跟茅为蕙差不多,除了举例,没什么其他招数了。所以这类人就有永远编不完的书的,因为案例是无穷的。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读后感(九):记录一些想法

  读这本书之前只是抱着了解学习一下的态度,因为我们除了见过钢琴听过琴音之外,关于技巧音律、音乐理论一概不知。面对让孩子学钢琴这样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决定,我们更要慎重一些。

  读完全文,我对让孩子学琴的目的以及如何走下去越来越迷茫,所谓“无知无畏”,在渐渐开始了解后,才知道未来的困难有多少!我当初只是想让孩子将来具有音乐修养,在困难、迷茫、低落时候有个宣泄,在开心、幸福的时候用音乐分享发现音乐的魅力,在音乐世界里徜徉。而孩子的爸爸则认为无论在气质培养,还是左右手协调,或者大脑开发方面,学钢琴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幸好,我们的意图虽然有些许不同,但大方向还是一致的,我们并没有指望孩子能成家成名,也没有给予太多的压力和太大的期许,只希望孩子能快乐学琴、享受音乐。但通篇下来,我发现,原本打算的考级、比赛、表演还是绕不过的圈,如果绕过这些,孩子的进步可能就不会那么明显,没有明显的进步和外界肯定自信就来的少,花那么多精力、时间和金钱去做一件不了了之事情,便会变得不值得。更重要的是如果舍弃这些外在的评判标准和压力的驱使,孩子不能长久地坚持、认真的对待,这样我们从学琴中得到的收获也会大大减少,比如她会认为这是一件可坚持可不坚持的事情而养成无所谓习惯。书里有句话很认同“可以业余,但不可以随便”,只要做了就要认真,既然认真了那么考级、比赛这些能证明孩子认真的标准为什么不能做呢?!只是在相同的目的和外表下,我们要坚持内在的本源——不是为了级别而考级,而是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对她努力的肯定和鼓励。

  起初我认为我的孩子并不具备音乐天赋,当然现在也如此认为,但从孩子的聪明劲来看,我又低估了孩子,我对自己在孩子音乐方面的判断有了怀疑。我不知道孩子将来能发展到哪一步?我不知道孩子的音乐路会让她以后的人生路越走越宽,还是越走越窄?我不知道现在的付出不够,判断准不准,方向对不对?坦白说,如果哪天某个老师告诉我孩子真有点天赋,我会如何引导她的人生路?可是越这样想给自己留的空间也越小,思考的思路也越狭窄,还是告诫自己应该打开自己,放低期待,坚持本源——享受音乐,快乐弹琴!

  看到后来的部分突然有了读《童年秘密》一样的感觉。《童年的秘密》引我进入了孩子神秘的世界,让我开始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一些从不了解的育儿理念。而《孩子学钢琴 父母先上课》是不是也会成为把我引入更深了解钢琴世界的书籍呢? 我想会的,至少我会找更多的书来学习,继续了解,坚持耐心陪伴孩子的学琴生涯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读后感(十):《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比钢琴更贵重的图书礼物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比钢琴更贵重的图书礼物

  文/天好

  也许在许多父母的心中,总有那么一幅画面穿着如同小王子或是小公主的小宝贝,在舞台流畅地弹奏着一首动听乐曲,台上行云流水,台下神情专注,一曲完毕,宝贝优雅地起身鞠躬,台下掌声四起,小宝贝不得不回来再次鞠躬谢幕

  这幅美好的画面便是钢琴的魅力,即便不做为专业,也是舒闲生活的点缀,是无上典雅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会弹琴便意味与众不同的气质!

  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台上流畅的演奏背后,是无数枯燥的练琴积累,是孩子对钢琴和音乐由爱到恨、又由恨到爱的心路历程。在黑白琴键的世界里,八十八个琴键,十根弱小手指,最终是半途而废,还是成为朗朗第二,亦或给孩子带来伴随一生明媚灿烂的音乐人生?一切多米诺式骨牌都从一个个细小正确选择开始。所以,孩子学钢琴,爸妈先上课。如果说选一架好钢琴是培养一个好琴童必须的硬件的话,那么这本《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则可谓比钢琴本身更为贵重的教育礼物,它是洗脑式的软件,是学钢琴可以为之一生秉持的钢琴信仰

  放眼望去,从大城市到小县城,从博士教授到蓝领工人,中国的琴童家长对孩子学习音乐的无私奉献,对孩子成功未来的迫切期待,和对孩子“该如何学琴”的迷茫、困惑、不解,甚至于挣扎比比皆是,家长们想了解的不是非常高深的学术理论,也不是只有最顶尖的那一小批钢琴家才会遇到的境况,而是每一个初学钢琴的孩子都会碰到的共同问题:孩子为什么要学习钢琴?怎样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钢琴老师?学习几年之后需要换老师吗?家长如何督促孩子练琴?钢琴考级究竟有什么意义?弹钢琴,当不了职业钢琴家怎么办,孩子不肯练琴,我们就打,是否不该打手?⋯⋯这些话题看来简单,却能引来不简单的对话!

  集东方灵性与西方浪漫于一身的茅为蕙小姐,用她的琴声将自己的爱恋、伤感和激情一并带给听众之余,更用自己从4岁习琴始便让钢琴陪伴至今的亲身经历,与东西方钢琴教学的实践借鉴,对万千琴童家长答疑解惑,以拳拳之心提出正解:正如胎教音乐的选择,胡乱听还不如不听,钢琴学习也一样,一切都有方法:从Step到Skip,可以把音符想象成一个活泼的小朋友在玩跳格子游戏;如果把上课比喻成补品,那平时的练习就是一日三餐;所有身体上的紧张,都是思想和心理上的紧张造成的;要想让孩子今后做一个台上的人,就必须先教会他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台下的人……几乎所有琴童家长不同时期遇到了学琴问题,都在本书得到了列举与解答。

  读过了这本书,作父母的心突然便坦然了。因为学琴也许本就是件有始无终的教育礼物,当孩子的琴声,从招致邻居怨言,变成每周末都有人敲门来要求欣赏他的演奏时,也许,孩子一路以优异成绩走过来后,却只能选择当名普通的钢琴教师;或是激情澎湃的弹奏,只能当做家庭聚会时的背景音乐。遗憾吗?有点。但后悔吗?绝不。不管是钢琴家、钢琴老师或是只当一个普通的钢琴爱好者,如果人的这一生能够品尝音乐之美,能够体会音乐带来的无限酸甜苦辣,终身都有美妙的琴音相伴,琴声能够点缀最重要最美好的人生瞬间,那么,儿时的音乐学习就绝对不是浪费时间,你已经让你的孩子走在了一条更容易发现美、更容易触手幸福的路上。

  没错,钢琴,人生应该有这一章华彩。

  文/天好

  也许在许多父母的心中,总有那么一幅画面:穿着如同小王子或是小公主的小宝贝,在舞台上流畅地弹奏着一首动听的乐曲,台上行云流水,台下神情专注,一曲完毕,宝贝优雅地起身鞠躬,台下掌声四起,小宝贝不得不回来再次鞠躬谢幕。

  这幅美好的画面便是钢琴的魅力,即便不做为专业,也是舒闲生活的点缀,是无上典雅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会弹琴便意味着与众不同的气质!

  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台上流畅的演奏背后,是无数枯燥的练琴积累,是孩子对钢琴和音乐由爱到恨、又由恨到爱的心路历程。在黑白琴键的世界里,八十八个琴键,十根弱小的手指,最终是半途而废,还是成为朗朗第二,亦或给孩子带来伴随一生明媚灿烂的音乐人生?一切多米诺式骨牌都从一个个细小的正确选择开始。所以,孩子学钢琴,爸妈先上课。如果说选一架好钢琴是培养一个好琴童必须的硬件的话,那么这本《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则可谓比钢琴本身更为贵重的教育礼物,它是洗脑式的软件,是学钢琴可以为之一生秉持的钢琴信仰。

  放眼望去,从大城市到小县城,从博士教授到蓝领工人,中国的琴童家长对孩子学习音乐的无私奉献,对孩子成功未来的迫切期待,和对孩子“该如何学琴”的迷茫、困惑、不解,甚至于挣扎比比皆是,家长们想了解的不是非常高深的学术理论,也不是只有最顶尖的那一小批钢琴家才会遇到的境况,而是每一个初学钢琴的孩子都会碰到的共同问题:孩子为什么要学习钢琴?怎样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钢琴老师?学习几年之后需要换老师吗?家长如何督促孩子练琴?钢琴考级究竟有什么意义?弹钢琴,当不了职业钢琴家怎么办,孩子不肯练琴,我们就打,是否不该打手?⋯⋯这些话题看来简单,却能引来不简单的对话!

  集东方灵性与西方浪漫于一身的茅为蕙小姐,用她的琴声将自己的爱恋、伤感和激情一并带给听众之余,更用自己从4岁习琴始便让钢琴陪伴至今的亲身经历,与东西方钢琴教学的实践借鉴,对万千琴童家长答疑解惑,以拳拳之心提出正解:正如胎教音乐的选择,胡乱听还不如不听,钢琴学习也一样,一切都有方法:从Step到Skip,可以把音符想象成一个活泼的小朋友在玩跳格子游戏;如果把上课比喻成补品,那平时的练习就是一日三餐;所有身体上的紧张,都是思想和心理上的紧张造成的;要想让孩子今后做一个台上的人,就必须先教会他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台下的人……几乎所有琴童家长不同时期遇到了学琴问题,都在本书得到了列举与解答。

  读过了这本书,作父母的心突然便坦然了。因为学琴也许本就是件有始无终的教育礼物,当孩子的琴声,从招致邻居的怨言,变成每周末都有人敲门来要求欣赏他的演奏时,也许,孩子一路以优异成绩走过来后,却只能选择当名普通的钢琴教师;或是激情澎湃的弹奏,只能当做家庭聚会时的背景音乐。遗憾吗?有点。但后悔吗?绝不。不管是钢琴家、钢琴老师或是只当一个普通的钢琴爱好者,如果人的这一生能够品尝音乐之美,能够体会音乐带来的无限酸甜苦辣,终身都有美妙的琴音相伴,琴声能够点缀最重要最美好的人生瞬间,那么,儿时的音乐学习就绝对不是浪费时间,你已经让你的孩子走在了一条更容易发现美、更容易触手幸福的路上。

  没错,钢琴,人生应该有这一章华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