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是一本由莱行乐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读后感(一):更坚强的面对下一个星期一喽
听说是作者的部落格文章整理的,很真切。很对我们年轻人的胃口。作者一定是一个很好玩的人,很爱打游戏,看漫画,程序也做得不错。
刚毕业那会,很想找这样的一本书来看。
现在不知道是不是有点迟到。
我想,要进入职场的毕业生,可以提前看看,学学,别一上班,就是职场小白痴,到处出丑,搞得自己没有信心。
已经工作的,有点苦闷的,也可以看看。没准和你周围的那些人真能对上号呢!
尤其像我这种,曾经在办公室受过伤的,更是心有戚戚焉。
所以经验很重要,如果从别人的经验里学到东西,自己就少走弯路,少跌倒了。
送给弟弟一本,他今年毕业,工作不错,可是里面同事都不像省油的灯。别太占了下风。
总之了,要保护好自己,多长点脑子,办公室里有人不地道,我们也不要一味地太好惹。
你硬气一点,老板反而重视你哦!
不说太多,大家自己看书吧。反正,还是挺有营养的,能让你有思考。不是那些胡编乱造脱离实际的书。
《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读后感(二):这样的书会教坏小朋友的
最近读了一本职场书,里面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写了职场一些尔虞我诈的事情,我觉得写的很真实,至少比以前看过的《人生要淡定,生活要从容》要靠谱多,在没车没房没女人没刚爹的情况下你让别人如何一个淡定?如何一个从容?
刚出校园的时候,大家都还是挺天真,这自然是件好事情,因为天真很多时候成了被黑锅的最佳人选,后来经历两年多的工作,我知道事情多做一些没关系,黑锅千万背不得,这也让我做事情之前都会先将责任划清,以免到时候事情办砸了,让自己顶在风头浪尖上,所以事情在毫无转机的情况下,聪明的人就在考虑如何把责任合理的分摊掉,不要到时候真的成为了赚白菜的钱、顶卖白粉罪的无证电工什么了,那就太悲催了。
曾经有句话讲的很好,天真对女人来说是一种可爱,对男人来说则是罪恶,事实就是如此,当今社会,在竞争达到白热化的情况下,前有某女生喊出永远不放弃我的北大梦跳楼香消玉损,现有某人喊出死也要死在编制上,这样的社会才是真实的社会,这样的残酷非我们这些人所能承受的,所以,对于那些没有物质依靠女人来说希望男人有钱也变得情有可原,也才会出现男的收入低于四千不配谈恋爱的情况。
话说回来,还是读大学好,前天在砂锅店吃砂锅旁边一桌一群是刚读大学的女生在讨论大学生活比较寝室环境、学校周围环境,而我这边跟店老板讨论温州两会情况,也让我觉得自己对于她们说不似大叔、胜似大叔。
《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读后感(三):转轴拨弦三两声
找工作的人不会知道就业的辛苦,就业的人不会知道老板的辛苦,而做老板的也不会太过顾及员工的辛苦。于是就业、工作、创收总纠缠在一起。差不多所有人都在抱怨工作累,工资少,同事难相处,主管不好对付。但这就是职场,这就是生活。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正如由享受父母的宠爱变为承受社会的磨练。我们不能改变职场本身,那我们就改变自身吧。
看这本书时,脑海中浮现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职场就是如此,你需要揣摩主管的心思,猜测老板的动态,小心同事的言行。所谓察言观色,听锣听声,听话听音。这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世故,而是在职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如果一味闷头干,谁也不知道功劳是你的,而且还有可能被别人抢去。如果一味的承受,你有可能是最先被开除的那个,因为你已经替别人扛下来所有的错误。如果一味的邀功而不注意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容易遭嫉妒,被穿小鞋。我想大家对于职场大抵都知道一些,但当真正面对的时候,究竟该如何处理,怎样做,就不是那么清楚明了。于是我们需要《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这本书。
《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从初生之犊、办公室锦囊、贵人有交待、主管行不行、同事帮帮忙、办公室夜未眠、官场现形记、这就是江湖、重起炉灶七个方面出发,提出了职场求生101守则,结合具体例子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应付职场中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书中介绍的内容不是一股脑儿地倒出来,说你一定要怎么样,为什么要这样做。作者是起点拨作用,告诉我们要注意什么,要小心什么。而且很多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书的背面写了可口可乐前总裁的一句话,我很有感触。他说:我们每个人都像小丑,玩着五个球,分别是你的工作、健康、家庭、朋友、灵魂。这五个球只有一个是用橡胶做的,掉下去会弹起来,那就是工作。 工作是可以改变的,不喜欢可以换一个。但工作环境,工作心态呢?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工作时自己的心境,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换再多的工作也是徒然。
或许,一本书不能改变什么,但它至少能让你更适应这个职场,这种状态,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所需要的,不也就是这个吗?
《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读后感(四):《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职场守则攻略
在职场上打拼,我们都知道有着很多的规矩和原则。有些也许是我们哪怕到退休也无法明白的事情;有些也许是我们在逐步的磕磕碰碰中归纳总结;有些也许是我们需要得到其他高人指点的心得分享。这就是一个职场的学问。也是我们这些职场打拼人员需要深入研究和体会的宝贵知识。
《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一如书名一样向我们这些职场员工,尤其是职场菜鸟或者是职场新人们学习和参考的工具用书。给老板打工,我们注定了要随时关注老板的动态。假如我们可以成为他们肚子里的蛔虫,对领导的话语拿捏得当,那么我们注定可以逐步成为他眼中的红人。于是升官加爵势必只是迟早的事情。反之,我们注定了永不翻生的潜规则下浑浑噩噩地混迹一生。
认识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我们当然更是刻不容缓地去找寻自己无需领导点拨便能聪明无比地领先一步自我总结。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少的宝贵经验和总结。本书的作者作为同样的打工者,向我们分享着上百篇的职场故事及寓言。过来人的独到眼光,真是无比的实际案例,经典剖析的独到见解,这就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所在。总所周知,老板很忙。老板不可能事无巨细,一一管教属下。但是忙归忙的同时,老板也并非闲着。不要以为老板不管不说,职场打工者就可以自由发挥。很多时候,哪怕老板不说,他们却已经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了。一旦哪天的秋后算帐,吃好果子还是坏果子的自然就是以是否做对事情为评判的标准。于其那是的幡然顿悟,不如我们现今的提前领悟。于是乎,书中的每个章节便是事无巨细地向我们一一讲述着需要遵守的职场守则。内容包罗了万向,类似于工作的原因;试用期的注意事项;消灾解难的方式方法;绝对细小的细节关注;为人处世的原则等等。看似平淡无奇,里面却是话里有话,深奥无比。
对于尚未踏入工作的人们而言,此书可以开拓你的眼界,让你可以提前感悟职场的真谛;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而言,此书可以有助于你提高警惕,让你可以随时排雷扫弹地安顿职位,步步高升;对于职场老人而言,此书可以有助于你取长补短,综合总结,提升自我的职业技巧和能力。
总而言之,《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一书用最简洁的方式讲究着其实最为深奥的职场守则攻略。如果你想在自己的职场生涯上一展宏图,那么就来读一读吧!
《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读后感(五):职场生存故事
职场生存故事
评《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老大、有规矩还有各色各样的英雄、小人。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职场也是江湖,要在职场中行走,不但要有“害人之心不可有”的善良,还要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警觉。因为老板很忙,他懒得管、没时间管甚至是想让你从江湖中吸取教训,但有些事你必须知道:在职场中,要谨慎小心,要灵活乖巧,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掌握一定的技巧,在职场中勇敢地工作,生活。这本《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不像是一本职场生存手册,更像一本作者经历职场多年,把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故事集结成册,让我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体会职场的不容易以及做个成功职场人士的小技巧。
近年来,有关职场生存攻略、办公室哲学方面的书籍充斥书市。其中不乏有很多知识教导我们怎么去伺候上司,怎么去完成工作,而这本《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想教会我们的是怎么去面对职场中的“小人”。他们或者会挑拨你和同事的关系,或者会窃取你的工作成果,或者在领导面前诋毁你的过失,等等。“心机同事”做的事情老板不管(虽然有可能他知道,甚至有些事他还参与其中),需要你自己小心谨慎,保护好自己;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工作中,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上(本书中说的是“为自己优化”)。
作者是一位台湾人,书中的故事也多为作者经历或见识过的“台湾职场故事”。从初入职场的菜鸟经常替人扛枪、背黑锅,到融入公司熬夜加班赶企划,却成了为他人做嫁;和同事外出开会备材料,往往陷入设计好的陷阱;到离职重新开始工作与原来老板的相处,这些翔实的职场资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参考(主要从反面上说)。在职场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上司,也没有永远的下属。除了职场,我们的人生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组建我们的家庭,赡养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的孩子,等等。职场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里不仅可以得到生活的经济来源,也可以从中获取价值实现的成就。在许多的黑色幽默中,在领略了职场的辛酸以后,如果能逐渐培养一颗勇敢的心和机灵的脑筋,这本书就不算白看了。
2011-11-9
《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读后感(六):不管与不知道
这真是一本不错的关于职场谋生的书,相比于听很多自认为职场达人的讨厌鬼在你耳朵旁边唧唧歪歪仿佛诉说不传之秘和看丫们的恶心嘴脸,不如好好的读一读这本书。不仅告诉你怎样实用得到一个能令人满意的结果,还能学习如何成长,过程与结果毕竟同样重要,没有什么能一蹴而就。
作者在书中描述自己早年时的一段经历,一位被大伙看好有也颇有潜力和资历的同事宣称要出国镀金而辞职了,作者当时真心实意的向同事道喜并祝愿他前程远大,谁知没过多久,他竟然在大楼内又碰上了这位同事,当他惊讶的问:你不是去留学了么?前同事用一种很无语的口气答道:没想到还真的有人会信啊?!作者瞬间石化,讪讪的自诘难道是自己的错吗?当时作者还只是一只职场菜鸟,如今在书中叙述这件事的时候却是风淡云轻,似乎前尘往事只是笑料一桩,如今的作者自是不会再犯此类的错误了,确实,瞬间万变的职场,尔虞我诈的职场,别人的话千万别当真。同样不能当真的,还有离职的时候,千万不要被部门领导或总头头的“春风化雨孜孜不倦的求知”弄昏了头,人毕竟还是好大喜功的,不存在先天性的对被揭伤疤欣喜若狂,作者用自己年轻的时候服义务兵役为例,告诫每只在职场中尚属菜鸟的新人把持住自己的大脑,管住自己那张臭嘴,在没有彻底的把别人手中操控你的按钮弄出来之前,不要轻信任何和颜悦色。看到这里不由感叹,一方面作者说的是真理,一方面郁闷如果死领导们能把心思放在业绩上而不是整人上,我们可以少分多少心啊,可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说道这本书的题目“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不知道其他读者有没有在考虑,所谓老板不管的事究竟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呢,还是根本不想知道,或者知道了压根就不想理?我觉得这是作者其实核心想探讨甚至想定论的一个问题,除了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官二代富二代们能够仗着父辈的淫威能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我们大部分凡人最好还是要一招鲜到哪里都有饭吃,于是,事业单位与我们无缘,而白手起家的小企业也好,树大根深的巨型公司也好,你必须得面对里面盘根错节的关系,饶是谁,当没当过老板都知道安插一些乱七八糟到哪去都会明显被证明是垃圾的亲戚朋友式没办法的事,而自己无能,于是羡慕嫉妒恨其他有能力办事的人兴风作浪就是丫,叫人咬牙切齿愤恨不已,偏偏丫还是你的上司,所以,作者并没有用哪一个篇幅明确的与读者探讨老板究竟知不知道这些小人,显然他是知道的,而是用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实例告诉你,你跟了一个聪明的老板,做好你自己的事,不含糊的维护大头的利益,头脑不好的老板肯定是不会放纵自己的蠢货亲友太混账的,否则,你就直接拍拍屁股走好了,因为这样敢让亲戚肆意胡闹的公司离关门也不会太远了,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读后感(七):血淋淋的现实
很多职场菜鸟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初入职场,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新奇,怀着一腔热情面对工作,希望能够凭藉自己的努力有所成就,令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然而职场却远非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明枪,暗剑,表面一派和气的办公室却常常危机四伏,一句话没说对就不了心得罪了重要人物。会议上原本属于自己的提案却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别人的功劳,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工作开始变成一项永远完不成的任务:加不完的班,做不完的方案,没完没了的修改、汇报、再修改、再汇报……曾几何时,那些我们曾经拥有的热情,在工作中渐渐地消失殆尽了呢?当我们为了工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牺牲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时,我们是否静下心来思考过,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
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封底上那简简单单却又极难实现的三句话:一、愿所有上班的好人更勇敢;二、愿老板知道你鞠躬尽瘁;三、愿办公室小人远离你。然而,在看完这本书,内心却是五味杂陈。很难形容那种感觉,是对作者一针见血之文字的佩服,还是对职场血腥残酷之现实的悲哀。
看完书后,却并没有原本想象中的茅塞顿开,反而是被一种更深的无力感所占据。书中所提及的101个职场求生法则,事实上并非只是职场上游刃有余的至胜法宝,更是在混乱不堪的社会中血淋淋的职场恶状及现实。很多时候,我们只想在职场求得简单的生存,我们单纯地认为,只要认真做事,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可是我们忽略了那些隐藏在职场深处的明枪暗箭,以及那些被莫须有的罪名扣得不见天日的黑帽子。如果你没有背景,没有后台,也没有乖乖地归在某位知名管理者麾下的决心,或是见风使舵的眼色,那么做为职场菜鸟级的你可得做好准备,迎接你的将会是比狂风暴雨更加冷酷的现实,不管是被心机同事所欺负,还是被心机主管所打压,你都会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助所包围,而等待着你的,远远不是奖励或提升,而是在别人手下艰难度日的煎熬。
这本书存在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让不谙世事的我们学到一些可能永远无法从同事身上学到的职场求生法则。比如如何对付讨厌的同事?如何才能不给别人中伤自己的机会?凡事多问一下,多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会更有利;在商场上如何辩别合作伙伴的诚意?除开这些实用的法则以外,书中所例举的反面例子则是令人时时脊背发冷:防不胜防的暗箭,忍无可忍的中伤,被盗窃的方案,被抢走的功劳……作者用辛辣嘲讽的文字和幽默风趣的文风,将那潜伏在职场之中的血雨腥风一一道尽,尽管获益匪浅,读完后却感觉到巨大的失落和无奈。诚然,在职场,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但这些真的是做好工作所必需的吗?什么时候办公室小人和心机同事才能消失?什么时候努力才能换回应有的尊重?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不必顾及身份关系而公平地竞争个人能力?什么时候职场硝烟才能得到真正的平息?太多太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而我唯一的愿望,是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生活在一个不用看这种书也能在职场轻松生存的世界。
《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读后感(八):职场现形录
不论你今后是做什么工作的,所有的工作表面是做事情,实际上,都是做人。《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讲述了职场求生的成功之处与失败的经验,让我们了解和人相处的一些基本技巧,对职场有了一番新的见解,基本学得如何展现Professional的一面。
初入职场,首先要做的事情都是管理好自己,所以,你必须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行为模式。你需要成功的先做一个让人不讨厌的人,因为最初作为职场新人的你很难让别人,也就是同事,一下子就喜欢你,能做到不讨厌你的程度就算不错了。也不要表现得太怯弱,以免以后被人挤兑或者欺负。做一个不卑不亢的人,别人才瞧得起你。你才有机会做一个让人喜欢的人。
为什么要进入办公室?这一段其实是在讲明我们为了什么而工作,我们进入办公室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目的,如果你只是限于盲目的工作,而忘记考虑工作的意义,每天只是打两次卡,慢慢的被这种重复麻木了自己的意志与斗志,那么只是walk dead。所以你要有自己的目标与理想,才能充满激情的工作。
新人的你,最开始是比较艰难,因为很多东西要学,很多东西要做,所以要保持一个学徒的形象,忘记自己的学历和以前的光荣,在这里,你就是一个普通的菜鸟,慢慢的学,踏实的做事情,你所做的,一定都会有回报。由于人际交往的稚嫩,与初来的陌生,我们都想迅速的融入这个圈子,于是会有一些对同事的讨好与殷勤,程度适宜即可。但是不要面对外界过于天真透明,关于职场隐藏的竞争一直都在延续着,每个人都在私底下较劲,就你一个人在旁边傻笑,是很容易被淘汰的。保持一种淡如水的交往,这样你不会太孤单。
另外一个人很难让另一个人推心置腹,你也不要企图去试探,职场的新人最忌卷入派系的斗争,因为赢了固然是好,输了就意味着你需要换工作了。也不要一味的谄媚上司,太明显易让人反感,也会让同事孤立,即使你混得顺风顺水,可没人服你,甚至还有人在有意无意的阻碍你,那样会让你内伤的。
关于加班的问题,其实,哪里不加班呢?加班渐渐默许成了自愿的事情,其实没有老板在你背后指着说,你,给我留下来加班!这一切不见得为了老板,只是为了自己,这个理由已经很充分了。因为自己有妻有儿,还有沉重的房贷……就像富士康的员工,很少在网上叙说自己的生存现状,不是不愿意,而是没有时间,不上班就没有钱,可是即使离开了,到其他地方赚的钱,还不如这里的多呢。作为职场求生的你,不得不真实地面对生存的压力之后,我想你也会变平和的。
要记住实习生哪里都有,到处有人排队抢着做。他没有必要招成正式员工。有的等你试用期一过,就会委婉的让你另谋出路,然后有继续其他人的试用期。对于管理者来说,他不需要天才,他只需要一些肯干,踏实的人。你不必真的很强,重要的是对工作的足够用心,极力避免偷工减料,一个萝卜一个坑。
但是没有游戏规则适用于所有人的,当规则不适合于自己的时候,你当然可以坚持自己的理想,也可以屈服,关键是你的底线能够做到多少分。
我想作者的“职场求生的101守则”如同台北的101楼,希望可以将你带入职场新世界。
《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读后感(九):“江湖”险恶
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以后,很多事情都是一个人面对,一个人解决,没有人会帮你。甚至从你离开家门开始寄宿学校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走向社会了。
办公室政治历来为职场人所热议,很多阴谋手段、成败得失、喜怒哀乐皆源于此。不谙此道的新人往往是那些职场老手职位晋升的垫脚石,往往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做成了事功劳是他的,失败了责任全是你的,这就是所谓的炮灰。但我们从校门进入职场的第一课往往就是要学会忍辱负重和背黑锅,这背黑锅可真不是什么体力活儿,那是个技术活儿,所以,人说社会是口大染缸,这话一点不假,纵是再单纯的学生如你我,在社会上,尤其是在职场办公室这样的场所摸爬滚打一年半载,人都立马成熟了很多。所以人说在社会上一年比在学校三年学的都多,这是因为社会复杂多变,人心险恶。你看着他笑,并不代表他不杀你。更不代表他对你友好,那不过是职业化的笑容罢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既然没有选择环境的自由,我们只有努力去适应环境,去改变自己,隐藏真我,因为你不隐藏,受的伤害就多。作者说的很多东西,身为职场人,我深以为是。太多我们需要提防的小人,太多我们需要谨慎的言行,太多我们需要装傻的本事。职场最忌讳的就是聪明人觉得自己很聪明,傻瓜觉得自己很傻。每个人都有一个铁打的面具。我们的真实无需写在脸上,大家不过是一起共事的同事。我说过,同事就是大家共同完成一件事。我们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有交集,下了班各有各的生活,即使偶有交集,也都是场面的上的应酬,交不得心。但话说回来,很多时候,如果你是新人,一开始的待遇会很惨。工资低,没有加班费,要拖地烧水,要帮同事带饭,很多本不是你的活儿你都要干。其实这还不算完,往往是干了事也没人会说你好,甚至还在背后落井下石,说你做事没条理,效率低,是个闷葫芦等等。很多人往往试用期还没过就忍受不了这样不仁的待遇愤而辞职。其实,这也是一个陷阱,很多老手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干不下去,把你撵走,结果你果然中了圈套。其实,进入社会,在哪工作都会面临类似的处境,我们总要迈过这个坎,不然你永无抬头之日。我们应该学会的就是无论你怎么折磨我,我就是赖着不走,我就是不知趣。只有保定一颗必死的决心,才能换来忍辱负重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本人很赞同作者的一个观点,就是你只有一个上司,就是你的顶头上司。只有他说你好了,只有他认可你了,你才能逐步在职场站稳脚跟。上司认可你,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你的能力得到了认可,以后会有事可做,不会被无缘无故辞退,工作有了保障;第二,因为有了上司的认可,其他人自然对你会刮目相看,虽然他们平日对你使绊子的事儿没少干,但那是在你没有得到任何“官方”认可的时候,那时你不过就是一个小卒子,菜鸟一个,不过现在不同,你已经过了楚河汉界了,你可以按自己的套路出牌了。这些人工作久了,都有了自己为人处事和工作的一套,很能见风使舵。第三,你可以试着把自己与那些老同事放在同一条线上了,而不要总觉得自己是新人,低人一等,大家都是同事,除了平日里该有的礼貌和尊重外,并无高低之分,我们没有做错事的时候,无需向任何人低头。第四,就是你的顶头上司往往属于管理上的中层,是沟通上下的一个重要桥梁,只有他说你好了,你的光辉事迹才可能传到更高一层的领导耳朵里,这样你的前途才会真正亮起灯,当然,不是红灯,是一路绿灯。
工作久了,你会发现,哎,我怎么也变得这么世俗,这么面目可憎了?其实,这就是环境所迫,你不这样的话你就融入不了这个社会,这个群体。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同流合污”。这时候,即使只有你一人是对的,也便成了错的了。所以,人有时候要学会装傻,而且要装的很像。要一个傻子装聪明很难,但要一个聪明人装傻子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当然,内心深处,思想深处,我们依然可以抱持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灵魂,只不过每天都要有8个小时灵魂出窍罢了,晚上再灵魂附体,回归真我。这没有什么不好,我们白天变成一个世俗的人去赚取一天的生活费用,晚上才有能力躲在租住的小屋中放飞自己的灵魂和梦想。毕竟,什么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职场打拼,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谁都不想让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这样,有人对他构成威胁的时候,他会很自然地疏远你,打压你,不让你靠近他的那一亩三分地,因为那是自留地。所以,我们就要打着面具生存,内心又一个明确的目标但又不至于被人看出来。这样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自然相安无事。当然,很多事不是别人三言两语的职场感言就能把我们教会,这世间很多事情是要亲身经历才能有真实感受的。所谓“事非亲历不知难”,邓爷爷也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别人说的再好那都是别人的经验积累和职场收获,我们终究要自己走入社会,走进职场去体会去感知,才能真正明白工作中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