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传》是一本由丹尼尔.伊克比亚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乔布斯传》读后感(一):一本性价比较高的乔布斯传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作者丹尼尔.伊克比亚,他擅长此类题材,曾写过风靡一时的畅销书《微软的崛起》和《Google是如何控制世界的》,功底扎实,读来朗朗上口、栩栩如生。另外,书中彩色和黑白插图较多,排版很舒服,纸张也不错。在多如牛毛的乔布斯传中,它确实是性价比较高的一个版本。
《乔布斯传》读后感(二):IT教父
苹果教父乔布斯不只是IT时代的神话与缔造者,同时也是个人创新精神的传承者。千禧年后的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步入不惑之年的乔布斯被赋予了更多的传奇经历与人格魅力。本书给予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乔布斯的完美主义与自信力。和他本身就伴随着的极强说服力与征服欲。此外,值得赞赏文章的客观与事实,个人认为不足之处便是后半部节奏趋于紧凑,偶有几处的细枝末节乃有删减的空间,且作者的心路历程应加大表述。
《乔布斯传》读后感(三):转载:路金波
若选一个词去说乔布斯,我会选“产品”。他对产品的热情、天赋、偏执,就是他对世界的态度。他通过自己的产品改变世界。“消费者不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摆在他的面前”、“禅”的极简风格对APPLE设计的影响、而《乔布斯的魔力演讲》研究的是他推销产品的秘诀:像戏剧那样创作故事包括大坏蛋和常胜英雄、简化句子、使用数字、使用酷句子、分享舞台、使用道具、开放的肢体语言,尤其是长时间的精心排练。
《乔布斯传》读后感(四):[有聲書評]《乔布斯传(1955-2011)》凱宇專訪聯經出版主編鄒恆月小姐
http://www.tudou.com/v/gj0IOJhA2fE/&rpid=74781936/v.swf
二十五歲的賈伯斯,成為美國最年輕的百萬富翁,然而這時腳下的紅毯卻被一把扯掉,灰頭土臉地被逐出蘋果。在臨危之際,他偶然接觸的第二嗜好──3D動畫拯救了他的命運,皮克斯的勝利使他重新成為鋒頭人物。本書以感性的筆觸,忠實記錄賈伯斯的四段人生歷程,述及影響他生命的重要人事物,如同閱讀一本精采動人的小說。透過這本傳記,將可對於賈伯斯如何締造「蘋果神話」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他的人生观念、创业经历、管理方法,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特别是对于年轻人。
乔布斯的生平事迹,喜欢他的人多少都知道一些,看他的传记就是要从客观的事实中让读者自己品味乔布斯的个人性格魅力。
2011年8月25日,乔布斯因健康原因,辞去苹果公司CEO职务。“一个时代结束了。”科技博客TechCrunch感叹道。
以中国人“人生沉浮”的角度看,乔布斯的职业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得志—跌入深谷—王者归来。从隐喻的角度,这三个阶段之间的两个转折点,可以说是两部电视广告片——1984年的“为何1984不像1984”,和1997年的“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
对比这两部反响巨大的广告片是一件有趣的事。它们都出自乔布斯的手笔,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当时的风格和思想。在第一则广告面世之后的12年里,他经历炼狱;第二则广告之后14年,他导演了苹果王国的完美复兴。
1984年1月22日,全美橄榄球大赛间歇,一部广告片与9600万观众见面:阴森的礼堂内,一群呆呆的光头男人正端坐观看大屏幕上喋喋不休的“独裁者”。突然,一位身材健美、身着白色Mac圆领衫的金发女子冲过来,奋力将一把大锤掷向屏幕,独裁者的影像瞬间烟消云散。
此广告片差点因苹果董事会的否定而胎死腹中,但乔布斯不屈不挠地促成了它的面世。结果电视台疯狂转播,开创“事件营销”的先河。但这则取材自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意识形态小说《1984》的广告争议不断,人们指责它带有明显的攻击性。
时年28岁的乔布斯本人也像这部广告一样,激进、叛逆,锋芒毕露,火药味十足,登上过《时代》杂志封面的年轻人对于他将马上迎来的一次生命中的“拐点”,毫无察觉。
《乔布斯传》读后感(六):性格,命运,成功
他的人生观念、创业经历、管理方法,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特别是对于年轻人。
乔布斯的生平事迹,喜欢他的人多少都知道一些,看他的传记就是要从客观的事实中让读者自己品味乔布斯的个人性格魅力。
2011年8月25日,乔布斯因健康原因,辞去苹果公司CEO职务。“一个时代结束了。”科技博客TechCrunch感叹道。
以中国人“人生沉浮”的角度看,乔布斯的职业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得志—跌入深谷—王者归来。从隐喻的角度,这三个阶段之间的两个转折点,可以说是两部电视广告片——1984年的“为何1984不像1984”,和1997年的“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
对比这两部反响巨大的广告片是一件有趣的事。它们都出自乔布斯的手笔,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当时的风格和思想。在第一则广告面世之后的12年里,他经历炼狱;第二则广告之后14年,他导演了苹果王国的完美复兴。
1984年1月22日,全美橄榄球大赛间歇,一部广告片与9600万观众见面:阴森的礼堂内,一群呆呆的光头男人正端坐观看大屏幕上喋喋不休的“独裁者”。突然,一位身材健美、身着白色Mac圆领衫的金发女子冲过来,奋力将一把大锤掷向屏幕,独裁者的影像瞬间烟消云散。
此广告片差点因苹果董事会的否定而胎死腹中,但乔布斯不屈不挠地促成了它的面世。结果电视台疯狂转播,开创“事件营销”的先河。但这则取材自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意识形态小说《1984》的广告争议不断,人们指责它带有明显的攻击性。
时年28岁的乔布斯本人也像这部广告一样,激进、叛逆,锋芒毕露,火药味十足,登上过《时代》杂志封面的年轻人对于他将马上迎来的一次生命中的“拐点”,毫无察觉。
《乔布斯传》读后感(七):关于4本乔布斯传的比较
市面上这么多乔布斯传记,有正版的有山寨的,让人眼光缭乱,作为骨灰级乔布斯兼苹果迷,俺来说说看过的几本乔布斯传记的比较。
1出的比较早的,也卖得不错的是中信的那本《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封面很传统,写法也严谨,作者据传跟许多苹果元老都是朋友。但是书的观点,个人感觉对乔布斯是持一种质疑甚至批判的态度,写得也很罗嗦,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也事无巨细地唠叨来唠叨去。最重要的,没有乔布斯生命辞职,以及逝世这样的重大事件,一句话,老套又过世,里面也没有图片。而且价格不便宜,不过这本书据说不销售了,免得跟中信接下来的官方授权传记打架。
2 《神一样的传奇》。官方传记上市前,沸沸扬扬的算是磨铁做的那本《神一样的传奇:乔布斯传》,封面走怪诞、夸张、时尚的路线,确实打破了传记传统的风格。内容是两个人中国人写的,得了李开复的帮助,接触了几个苹果公司的员工,但是具体到底有没有严谨的采访不得而知。反正噱头就是李开复推荐,因为李曾在苹果工作过,但是他在苹果的时候乔布斯不在,所以算不上有啥直接的联系。内容的语言很适合中国人阅读,称乔布斯为乔帮主,洋洋洒洒,像武侠小说,加了很多作者个人的观点。觉得不够严谨。很多结论明显是臆测出来的。现在又出了个精装版,赶在官方版之前再捞一笔。
3 官方授权版。预售宣传得很到位,最大的噱头是“乔布斯本人授权的唯一传记”,作者很牛,是《时代》的前总编,确实得到的乔布斯第一手采访资料。据说,老乔2004年就有此意给自己写传记,但是一拖再拖,直到现在。他写传记的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意思是,他本人如何不需要别人、外界来评价,他自己能给自己定义,包括好的坏的。乔帮主强烈的控制欲到死都没改变。本书资料翔实,披露了很多从未公开的内容。唯一的疑点是,在传主指导下写的传记,客观和公正性就得不到保证了。乔布斯的生平事迹,喜欢他的人多少都知道一些,看他的传记就是要从客观的事实中让读者自己品味乔布斯的个人性格魅力。我倒是很想看看这本正房传记,但是太贵了啊,白菜啥价,68块很吓人!
4、说说这本《乔布斯传(1955-2011)》。也是一个正版的传记,老外写的,确实是一个专门写人物传记的作家,而且是写IT名人传记的,喜欢研究科技。给老乔盖棺定论写这本书,个人觉得资历是够了。封面有创意,起码比上面的3本都跳眼,一个ipad外框,乔布斯逝世很多报纸都用了这样的图片,被出版社拿来用了,还是花了点心思。也是精装纪念版,定价35元,是目前书中性价比最高的一本。如果它的内容也写得扎实,我觉得这本还是不错的选择。可惜啊,还没上市。时间就是金钱。不过乔帮主的书也不是打一炮就溜的那种,他的人生观念、创业经历、管理方法,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特别是对于年轻人。
《乔布斯传》读后感(八):被湖南人民出版社毁掉的一版
跟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官方授权版在豆瓣万多的评价相比,这个版连石头在内至今仅22人评价似乎太寒碜了些,虽然不确定实际销量如何。
其实读翻译类作品还是不得不考虑译者的水平。不知道是不是与文学作品相比传记的翻译显得不那么受重视,在这个版本石头有时忍不住要抱怨。
先买的这个版本,但先读的官方授权版。
沃尔特·艾萨克森的版本由于受了乔布斯本人授意,无论这位《时代》前总编功力如何深,即便其在文中也一再有“要违背乔布斯本愿而展示一个真实的乔布斯”的努力,但都摆脱不了类乎乔布斯自传的主观式阴影。
所以丹尼尔·伊克比亚恐怕更能客观地展现出一个真实的乔布斯。这位专职的IT名人传记作家此前关于微软关于谷歌的作品都颇为成功,基本可以确定这本乔布斯传是保证了其一贯的创作水准的。
但可能因为石头对中文会有一些字斟句酌的吹毛求疵,所以读没多久就开始抱怨起湖南人民出版社及该书译者与校对来了。文中时不时地出现错别字、语病,还有莫名其妙的文字重复。其中P223还出现了“ITunes”(估计是文字处理软件自动识别了首字母大写而没有人工把“I”校正为“i”)这种对校对来说不可原谅的低级失误。
同时石头相信译者周盛就是一纯粹“英语好”的翻译机器而已,自己的文笔估计糟糕透顶,这才使得该书读起来既没有本土化二次创作的适应感,又没有尊重原著的语感。很多句子读来生硬,且不管是不是破坏了原著的节奏,但即使译本本身从译者角度来说,全书也是缺乏整体性的,缺乏某种一以贯之的风格。
最好笑的失误当属一引文题目的翻译与校对失误了。《财富》杂志曾于1997年3月3日刊发了题为《Something's Rotten in Cupertino》的一篇报道。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里该题目的译文先后出现两次,分别是:
181脚注:《库比提诺有个地方腐朽了》(Sornething's Rotten in Cupertino)~~~~~石头真想砍了出版社的人,连照抄过来的英文题目都会把m写成rn,可以想象出版社该书的编排与校对人员是 多么地不负责任;
187:文章标题是《库比提诺的腐烂局面》。~~~~~石头已经无力砍人了,这是比较通用的翻译版本,在其他书中也有被引用过,当然我们也认为怎么翻译是译者的自由,但是同一本书里两次引用同一篇报道,报道的标题却有两个,太误导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啰嗦几句
石头无聊吐槽时看着“库比提诺有个地方腐朽了”的翻译时忍不住又笑了,这种直译只有石头这种连个英语四级都考了6次才勉强通过的外语障碍者才能翻译得出来。
于是猜译者不会是把那标题放到在线翻译去自动翻译了一下吧
反正闲着,就做了无聊的验证:
谷歌翻译:东西烂在库比提诺~~~~~艾玛跟译者水平半斤八两哇,但还是觉得比译者那脚注版本好;
度娘的在线翻译结果和金山爱词霸翻译结果一样:在苹果有烂~~~~~语句不通,不伦不类,不过居然识别出库比提诺借指苹果,蛮智能的,起码比译者智能多了~~~~~另外,石头记得是最近才听说的百度投资金山的呀,莫非老早就暧昧不清了;
有道:库比提诺的腐烂局面~~~~~这翻译不光智能,而且是人工智能哇,很乐于承认有道英语比石头好太多,很不想承认有道比译者英语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颗星给原著,之所以只给两颗,是因为这本书实在是被湖南人民出版社毁绝了,不推荐阅读(个人觉得对无原著阅读障碍的豆友来说,英文版还是值得一读的吧),更不推荐浪费钱购买。
《乔布斯传》读后感(九):读丹尼尔·伊克比亚的《乔布斯传》后感
在夜的悲伤中/在夏日梦的暴虐里,在冬日寒光的凛冽中/在寂寞渲染的苍穹下苦涩的舞步里/再被遗忘的,每一张破碎的纯真面容中/我从贫瘠走向富有 ——鲍勃·迪伦《一粒沙》
开篇的这几句歌词让我沉浸在一种不可言状的特殊的意境中,我像是在沙漠的一角看见一个早已被世界以往的艰难前行的独行者。他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显得有些苍凉孤独。但不知为何,始终感觉到这是一个孤傲且内心强大的人物,他始终也不需要别人的可怜与同情,同情和怜悯对于他是一种嘲讽。这是我要读下去的理由,认识一下大人物,认识一下大人物的内心世界。像是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照理说,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可读完书后,脑海中闪现出乔布斯的伟大形象,始终不明白一个人为何会是这样......当然也不是书写的不全面的原因。其实书中的内容很详尽且吸引人。起初就是这样,感觉到这位大人物的性格的怪异以及一些方面的无法理解。可从头再想想,他的那种暴躁,以自我为中心,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在一定方面恰恰成就了他。
乔布斯的一生如好莱坞史诗电影般跌宕起伏,看他的一生比看一部小说还来得有趣。他是一个性格捉摸不定的人物。他有着睿智敏捷的思维,但做事却经常反复无常捉摸不定;他待人谦和富有亲和力,却又很多次指骂员工是他们尴尬异常······还有一点,乔布斯很喜欢狡辩,恩,或者说他很善于狡辩,这可能源于他那强大的自信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他都是那样的自信。可有时候他又自信的很盲目,毫无理由和根据,只是因为他异常的相信自己的感觉,尽管有时他的感觉使他付出惨重的代价。就如同他经常重复的一句话”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你必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乔布斯的人生更为曲折,甚至可以说成离奇。早年的乔布斯生活坎坷却感人至深。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年轻时乔布斯很迷茫,一直找不到人生目标。他渴望找到寄托,就像他相信因果,命运,没有信仰的人生是痛苦的。后来他回忆他颇为心酸的出生时却说过:要看清一件事有时需要漫长的等待。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就像是中国的一句古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只能期盼那些时间在我们的将来有一些作用。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信仰--命运、注定、因果报应,什么都可以。这种态度总让人所用,影响着一生。不知道成功的人是否总是这样,人生虽然曲折多舛,却处处充满了幸运。
他的人生充满了矛盾,这种现象在他的性格中更为明显。他冷漠暴躁却又简单谦逊,他挑剔苛刻却又智慧宽容,他傲慢自我却潜心向佛,他是商业奇才却也富有艺术气息。他做任何事总是富有激情,怀着无限的热爱和自信心。可能是生活阅历的增加,晚年乔布斯暴躁的性格收敛了很多,魅力更显,与年轻时相比,他激情不减,却更加睿智!!
如果说乔布斯与他人有区别,那么他身上有五个重要的个人品质:
1、对自己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自信心,并且用实际行动去证明
2、知道如何去选择有才能的人病根最合适的人合作
3、对他的团队传输实现美好理想的信念,并且让团队热情高涨的去完成每一件如同艺术品一样的产品
4、即便拥有如此财富和这样高的头衔,但他总像平常人一样朴素谦和
5、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近乎偏执的追求完美的态度
一切源于乔布斯岁自己智慧的无比的信心。他的个性充满无限的诱惑力,他拥有过人的智慧,并把这个禀赋发挥到极限。因此,他总是表现出强大的说服力。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不可复制的人,很难想象乔布斯的离开给我们这个世界怎样大的损失。
人无完人,乔布斯有很多让人厌恶的缺点,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他的喜爱和崇拜。对我而言,最深刻的莫过于这些品质了:富有激情、充满自信、找准人生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寄托和信仰、不断地需找自己发现自己、努力找到自己的‘团队’、最重要的就是要做自己。
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的离去。他生前说过:没有谁想死,甚至想去天堂的人也不是为了去天堂而死。但死亡是我们所有人的目的地,没有谁跑的掉,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把它浪费在走别人的的人生道路上面。不要受教条羁绊,那是在用别人的思考成果活着。不要让他人意见的噪音淹没你的内心深处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听从内心和自觉地召唤。"
向伟大的人致敬!!
《乔布斯传》读后感(十):不管时代是否伟大,我们都得平庸而活
曾经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最可悲的人,是空有野心,却没有与之相配的能力。
是有了野心才不断驱动自己提升能力,还是有了能力催生了野心。没有身临其中,无法做出评判。
《乔布斯传》看完了几天后,才开始写评论,让刚看完书的脑袋发热冷却下来,去发掘真正影响到我的信息。
评论一个人,不要用道德的标杆。圣人不死,盗贼不亡。至少不要把道德作为唯一的标杆。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思想和价值观多元的时期,我们在网络上高举道德的大旗,在生活中却一致地逐利,活着活着,就将自己活成了一个大写的套路。
纯粹
像激光一样专注,坚持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不因外界的评价动摇。乔布斯让我耳目一新的,是他完全不活在别人的观点中。这一生中,教育我们考虑他人,为他人的舒适而改变自己的声音此起彼伏。社会和谐,皆大欢喜是最高人生准则,因为一路被输入这种指令,它就成了真理。在不恶意伤害别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人生百态,世间万象,没有谁的生活能够做别人的教科书。我们可以多一些时间自省,内心想要的是什么,跟随它,追求自己版本的幸福。不要和别人比较,也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干扰。
很多时候,我们就在兢兢业业做到别人价值观中的成功人士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往往最终也并没有取得所谓成功,但这一路走来,真正感受到幸福的时刻又有多少,活在巨大的套路里,却从没有活在自己的生活里。
自我、他人、世界、本真、价值、追求。
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不应该是一种模板,每一步的得失都按标准评价算得清楚。你喜欢的,不要轻易放弃,过程即结果,与其在不被自己热爱的地方获得了人生赢家的称号,不如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成为一个幸福的平庸者。
当你钻进你的小世界,外界的声音都会消失。或许你不如这个领域的其他人有天分,永远不可能被写进历史,甚至成为意见领袖口中的shit。但是在幸福感面前人人平等。因为,这不是一锅鸡汤,残酷的现实是,如果连你热爱的事情你都做不好,其它事情你更不可能做好。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英雄,但是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一生,与其兢兢业业活在套路里,不如坦然地做平庸的自己。
质感
对质感的感知始于纯粹。物品有其生命,曼妙与芳华,懂的人才能体会到惊艳的震颤。在《乔布斯传》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质感的品味,也即是书中所说在艺术与科学交叉口的那个艺术。他的出身并不好,在蓝领阶级的父母抚养长大,没有三代出贵族的环境。但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却积累出了出众的品味。在成年之后的产品与物品的选择中,都对设计和细节要求极其严苛。
与之相对立的,是其个人行为的邋遢与粗鲁。他对质感的要求只体现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并没有全方位渗入自己的生活。这一点是我觉得比较奇特的地方,我的人生真是处处皆套路。
希望你的生活有美物与好物相伴。对质感的感知,是我在最近一年才察觉到的。勤俭节约的传统告诉我,物尽其用——物的功能只是用,用就要用到天荒地老。而在这本书里,我体悟到了,物是美,美源于质,质体现在设计与细节之中。你买的衣柜背面是用夹板还是实木,别人看不出,但是你知道。你的生活,你的态度,你的一切,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你心知肚明。
中国存在两种人——屌丝与土豪,他们共同的悲哀之处在于不知质感为何物。我并不鼓吹奢侈,对奢侈品最好的姿态是懂她。建立起对质感的感知,你明白她的价值在哪里,喜爱并从这里找到幸福与欢喜,这是知己的相逢、精神的共鸣、高手之间的过招。她的美,你感知到,并懂得。只有对质感有意识的人,才能体会个中真昧。
音乐、设计、文学、艺术……都是质感力的来源,而又是主观性很强的东西。减少消费文化和口水歌、大众文化对我们时间的消耗,让更有深度与生命力的事物进入到我们的生活。
我们会更加孤独,却更加深刻。
选择只在自己。
如题首所言,能力与野心,或者说纯粹与质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东西。将精力集中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汲取最为精华的精神营养,纯粹的关注,质感力的提升,会让你不断成长为更高层级的人。
这个时代不知道是否伟大,让我们活在自己的纯粹中,即使你的纯粹是主流价值观中的平庸。或许你不会成功,但愿你拥有一个幸福的小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