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银行账户》是一本由[美] 凯瑟琳•福布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很好的题目,关注中。这个封面就让人爱不释手,看过以后发现真的好温馨,每天晚上看几页放在枕边都觉得温暖。其他不说,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好,硬壳外面套着清新淡雅的护封,内文的纸张也很考究。
到手还没看,但不少人都极力推荐过,应该不会差。
《妈妈的银行账户》读后感(二):母亲之所以为母亲
做了这行久了,我了解什么能让孩子关注,什么能让孩子难忘。这是一本让人“难忘”的书,难忘的重点在于:母亲之所以为母亲,是因为她是重要的心灵导师。
目前这样心灵导师的小说很多,日本人的阿麻一书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书无时无刻不提醒我们,作为母亲来说,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教育都是见缝插针通过生活细节来慢慢渗透的,说教是教条,起不到最好的作用。
我害怕贫穷,也害怕不够坚强,但是看了这本书我就不再害怕了。因为书中直至绝境的妈妈总有能够弹起的勇气,有一些我们看起来从来没有作用的东西,比如说信念,是最能给人以坚定的力量的。
《妈妈的银行账户》读后感(三):很棒的书
记得一本小说的开头是这样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家庭的幸福不是你的存款有多少位数 也不是你能够买多少奢侈品 也不是你能够开上限量版跑车 而是来自家人之间的爱 互相的包容与理解 这本书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家庭 什么是亲情 什么是正能量 看完也许你会感慨要去珍惜自己拥有的家庭 也许你会遗憾曾经没有在意的亲情
书里面的妈妈是一个超人 会做好吃的菜 能好好照顾好每一个孩子 能在孩子犯错误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爸爸是一棵大树 不会主动说我爱你 却用自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 平时可能感觉不到存在 但是在危急时刻 却会对爸爸满满的信赖和依靠 看完 相信我 你会满满正能量
《妈妈的银行账户》读后感(四):好妈妈,好家庭,好孩子
当爸爸投资农场失败的时候,妈妈没有打击和抱怨,而是积极地寻找办法。当“我”偷了药店老板糖吃的时候,妈妈没有大吼大叫,而是宽慰我并引导我去面对。当“我”特别想要拥有一个化妆盒作为毕业礼物时,妈妈也没有严厉拒绝,而是用她心爱的银胸针去给我换,换来的是孩子的顿悟。
对待交不起房租的房客,妈妈表现出来的慈悲;面对医生太太的刁难,妈妈能应对过招;面对姨婆和姨妈的矛盾,妈妈能调和并安置好晚年的姨婆……
这个妈妈不仅有智慧,而且性格温和、心地善良。真正的教育不是讲道理、也不是大吼大叫,而是身体力行。你说的,孩子这边耳朵听进去,那边耳朵又漏掉了。你做的,孩子双眼都能看到。你的态度、你的三观都会像春雨一样润入孩子的心灵。
好妈妈都能安顿好自己,然后用正能量感染和鼓励一家人。好的妈妈,好的家庭文化,是培养优秀孩子的沃土。
本文转载自 京华网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11/11/content_728571.htm
《妈妈的银行账户》是一本捧在手里就觉得温暖的小书。
“明快简单”可以说是对全书风格最贴切的评价——明晰的人物线索:父母和五个孩子,以及四个姨妈、一个舅公、一个姨婆,构成了书中故事全部的人物关系;明朗的主题命脉:十七个家庭故事记述了上世纪初一个挪威移民家庭在美国旧金山的生活历程——尽管收入微薄,但在妈妈的影响下,一家人以平静而宽厚的心态面对生活中不可预计的天灾人祸,活出了尊严,而生活也变得温暖而明亮。
简单,不意味着平淡。人物和主题被作者融进朴素而温情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波澜不惊,却让人动容。作者特别选取了家中次女“我”的眼睛去感知这一切,于是,读者仿佛跟随着书中的主角成长,也随着这个家庭成长——房客欠下租金跑了,妈妈却教会大家宽容面对;面对妹妹的病,妈妈难掩惶恐,但一家人在互相依靠和取暖中更明白真情可贵;在所谓的“淑女”学校,“我们”几个女孩子受到不公对待,但依然昂首有自尊;妈妈永远有一个神秘的账户,可以让大家在面对危机时不慌不忙,尽管最后“我”发现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没有宏大的时代背景,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冲突,只有再平凡不过的磕磕碰碰和生活琐事。在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有着一种勃发的生命力,积极向上,自信坚强。这些故事虽然温馨,却没有那种“甜腻”的柔软,也没有明确的教育主旨,其中透着真诚和真实,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无论困顿还是顺利,无论幸福还是苦难,只要彼此有着坚定的信念,就一定可以支撑下去,看到最美的人世风景。
因此,读完这本书,我们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简单,也可以这样美好。(来颖燕)
《妈妈的银行账户》读后感(六):生活原来可以这样
《妈妈的银行账户》是一本捧在手里就觉得温暖的小书。“明快简单”可以说是对全书风格最贴切的形容——明晰的人物线索:父母和五个孩子,以及四个姨妈、一个舅公、一个姨婆,构成了书中故事全部的人物关系;明朗的主题命脉:书中十七个家庭故事记述了上世纪初一个挪威家庭移居美国旧金山的生活历程——尽管收入微薄,但在妈妈的影响下,一家人以平静而宽厚的心态面对生活中不可预计的天灾人祸,活出了尊严,而生活也变得温暖而明亮。
但简单,不意味着平淡。这些人物和主题化在了作者笔下这十七个朴素而温情的小故事中,娓娓道来,波澜不惊,却让人动容。而作者特别选取了作为家中次子的“我”的眼睛去感知这一切,于是,读者仿佛跟随着书中的主角成长着,也随着这个家庭成长着——房客欠下租金落跑了,妈妈却教会大家要能够宽容面对;面对妹妹的病,妈妈难掩惶恐,但一家人在互相依靠和取暖中更明白真情可贵;在所谓的“淑女”学校,“我们”几个女孩子受到不公的对待,但依然昂首有自尊;而妈妈永远有一个神秘的帐户,可以让大家在面对危机时不慌不忙,尽管最后“我”发现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没有宏大的时代背景,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冲突,只有再平凡不过的磕磕碰碰和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平静流淌,却静水流深。因为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却有着种勃发的生命力,积极向上,自信坚强。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心灵鸡汤”,这些故事虽然温馨,却没有那种“甜腻”的柔软,也没有明确的教育主旨,但其中透着真诚和真实,让人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无论困顿还是顺利,无论幸福还是苦难,只要彼此有着坚定的信念,就一定可以支撑下去,看到最美的人世风景。
这就是典型的美国文学风格。也许是因为“清教立国”的传统,在美国这片土地上的无数个移民家庭都经历着艰辛和奋斗,却依然充满着爱与信仰,直到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和繁衍。由是形成的文学风格简朴而充满希冀,流淌进心灵,润物无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道德的力量。难怪,这本看似不起眼的小书却能够风靡全球50个国家,成为畅销65年的经典。正如一位读完此书的教师所说:“十七年来,我一直介绍我的学生读这本书。今天的学生仍然对上世纪之交发生在旧金山的一家挪威移民身上的事感兴趣,这让我很惊讶。这本书给了孩子和大人一个理由停下来去看看生活可能的样子。”
是的,读完这本书,我们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简单,也这样美好。
《妈妈的银行账户》读后感(七):最温情的赞歌
《爸爸去哪儿》综艺节目已经走到了第三季,人们看萌娃,看帅爸,看奇景,也思考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妈妈的银行账户》里,妈妈成了绝对的主角,她温柔、智慧、沉静、勇敢,也为我们上了一堂教子课。
面对家庭的贫穷,妈妈谎称家里有一个秘密的银行账户,来确保孩子们生活无忧,给他们温暖和安全感。孩子学会了用自己的努力挣钱,学会承担家里的经济负担。妈妈和爸爸将害怕隔绝在孩子的世界之外。
被房客海德先生欺骗了,妈妈将空头支票扔进了火堆。妈妈像是故事里把不良情绪写在沙上的人,把不可改变却影响心情的事情消灭。她让孩子们不用听到父母的抱怨,然后在“给我们书、让我们爱上阅读”的海德先生和“欺骗了大家”的混蛋海德间做出取舍。妈妈的言传身教告诉他们,不要因为别人的过错让自己难受。
妹妹住院,一个人孤独的呆着白深深的病房中,母亲妙计连连,与护士斗智斗勇,最后装扮成清洁工,只为了去和妹妹说一句话。她明白自己违反了医院的规定,但她却必须去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妈妈一直都在。
女儿偷吃药店里的巧克力,被老板娘骂“贼”。在女儿的自我厌弃中,妈妈为孩子讲述了自己偷吃的故事,告诉孩子这是小孩子都会犯的过错,并不代表那样就是坏孩子。犯了错,要继续前行,并承担责任。
孩子不愿上学,妈妈不逼迫,不指责,只是用课本,用女孩子喜欢的校服来引导。
十七个温情的小故事,带着淡淡的乡愁,讲了一个家庭里的磕磕碰碰、相互扶持。孩子们有魔法师一样无所不能的妈妈,有温柔、爽朗的爸爸,有性格迥异的姨妈,有脾气怪异的舅公,他们学会如何走,学会面对生活的艰辛,学会面对挫折,学会坚定的奋斗,学会追寻梦想,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
书中的克里斯舅公让人尊敬。他的性格不讨喜,不懂得如何表达爱,不会温言细语,不会解释,对亲人总是专横无理,但他用自己的积蓄让一个个孩子能够重新站起来,他小心翼翼地对待孩子,照顾他们,为他们唱歌。
《妈妈和爸爸》这一篇只用短短六页文字,却让我差点哭了出来。妈妈害怕飞行,爸爸向往飞行,妈妈为了看看是否安全,一个人悄悄跑去坐飞机,然后告诉爸爸飞行时安全的,他可以去飞了。这让我想起我的爸爸有晕血症,曾经自己去看感冒,结果看到别人磕破的膝盖就直挺挺地倒了下去,感冒没看却带回有洞的脑袋。但我有一次骑自行车下坡摔倒了,飞弹起来的刹车打破了我的头,雨水让血流了满身,爸爸背我去医院,他的身体好像就忘记了他其实晕血似的。
《妈妈的银行账户》是凯瑟琳·福布斯给她的妈妈最温情的赞歌。只要有妈妈在,家人就充满了战胜困难,共渡难关的勇气。只要有妈妈在!
《妈妈的银行账户》读后感(八):小故事里藏大爱
让人手不释卷读完的书多半优秀,可让人不忍心读完的书恐怕就更好了,这样的书今年只遇到过两本,巧的是都来自于译林。其一是《这些人,那些事》,另外则是本书:《妈妈的银行账户》了。看了其中的三篇小故事后我便打算暂缓阅读进度,计划今后每晚睡前读上一篇好细细品味。可又一想与其如此折磨自己两个星期,到不如所幸一次读完所有的内容,花几天时间来磨一篇阅读体验。
近来深深感觉到,书读得越多遇到真心喜爱书的几率却越小。不用举例子,试想一下历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代表作就大致能够体会,很多文学性、思想性强的伟大作品都是没多少亲和力及趣味性的。即使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遇见那些能把“阅读”变成“悦读”的作品,更多的时候看得还是缘分或者运气了。上文提到的两本书都源于朋友的推荐,在阅读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喜欢上这么一本颇为清新、温情、忧伤的书。
写母爱的故事,写亲情的故事,无论是谁都能讲出几个来,毕竟这类题材太过普遍了。写得再好无非也只是锦上添花,但是写得平庸那绝对就显得一无是处了。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内被创作了千年的题材,想要去写得与众不同、别开生面自然是千难万难,因此艾瑟琳-福布斯选择了返璞归真的行文方式,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书中的十七个故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到,对于这些故事我们也许并不陌生但难免感动。凯瑟琳-福布斯显然做了生活中的有心人,她用细腻的笔法将那些我们经历过、感动过的细节编织在了一起,因此在她笔下的母爱及成长平淡、温馨却又伟大、隽永。
这部小说集最大的特质就是以小故事来说大道理。作家用这些简单的小故事表达了她对美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理解,把一个挪威移民家庭在美国生活的辛酸、甘苦、憧憬、成长表现得淋漓尽致。十七个故事中蕴藏着坚强、宽容、执着、理解、奋斗、荣誉、理想、支持、智慧、付出、诚实、合作、责任、引导、奉献、沟通、信任等很多智慧和道理,书中每一个故事都有自己的主题,而在短小的篇幅内却又将情节表现的精彩完满,独立来看已经非常优秀。可集子中的十几个故事有时间上的跨度,有情节的连贯,这比纯粹平行结构的故事集又高明了几分。
本书的成功颇具偶然性,毕竟凯瑟琳-福布斯并非是一个职业作家,而她除了这部小说集外亦没有出版过什么文学作品。福布斯本人也许从没想过自己创作的两个短篇故事《妈妈的银行账户》、《妈妈的房客》在《读者文摘》上发表后会广受好评,而此后陆续发表的十几篇故事能够集结成书畅销至今。这本朴实无华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也许是因为一种“契合”——亲情是人类来到世间接触到的第一种情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需要在亲情中获得慰藉。在如今这个纷繁芜杂、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样一本书如同清泉一般,泽润着无数人的内心,让人们找到最初的感动和力量。
读完全书我很自然的想到了也许是我接触的第一部美剧《成长的烦恼》。两个作品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情节,平淡却真实的生活场景,并不刻意却有深刻的道理。一个伟大母亲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帮助,一个成功家庭的生活和成长,就过作家几笔简单的勾勒,展现在读者眼前。小小的一本书,短短的几个故事,作家似乎只是刻画了自己的母亲,其实却浓缩千万份相同的母爱,再次捧读手中似乎沉了许多。
《妈妈的银行账户》读后感(九):妈妈的生活智慧
摘自《网易博客》 作者:巴西木
这样一本朴素的小书,在当今的社会可不多见了。里面写了与妈妈有关的17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以“妈妈”二字打头,“妈妈和……”“妈妈的……”。作者是美国人凯瑟琳•福布斯,挪威后裔,1966年中年去世,但留下此书,多年来不断再版。
17个故事都很质朴,没有复杂的情节,都是贫苦小家庭里发生的不可避免的故事。但是,读完这些故事,你会心中感动,佩服一位妈妈的生活智慧。
妈妈爱孩子,像老母鸡护着小鸡仔一般。这种母爱,深沉质朴,无需更多言语表达。你看她:
为了孩子们能生活在安全感中,她一直对他们说,我们的钱刚好够用,就不用去动用银行存款了。那个虚无的银行存款,成为孩子们最感踏实的支柱。
为了能见到住院的女儿,她连连闯关,碰壁后,竟然想出装扮成医院清洁工的办法,来到病房,不过是为了跟女儿说一句话而已。
面对孩子无心的过失,妈妈是宽宏大量的。女儿为药店打工,和小伙伴偷吃了不少店里的巧克力,被老板娘骂做“贼”。但妈妈认为,小孩子抵挡不过甜食的诱惑,过错并不大。应该坚信自己不是贼,是个好女孩。她害怕孩子一旦在内心里肯定了自己是个贼,从此就要甘于堕落了。她不责怪自己的孩子,反要去找骂她贼的人说说道理……
儿子的女朋友不如自己的心意,她并不武断地反对,而是按照挪威的方式,带领全家去拜访女方父母。儿子亲眼看到女孩的傲慢无礼,主动断绝了来往。而妈妈提出的建议不过是“他们的家庭背景——不是那么好”。提出建议,让孩子来决定,是最高明的父母。
包括面对孩子不愿读书的问题,母亲的手段都是很高明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初中毕业坚持去打工不再念高中,并把挣来的工资放在桌上。妈妈劝说无效就一直不去碰那些钱。钱越堆越多,所有人都不去碰它,它成为家庭矛盾的象征。妈妈把爸爸给自己买大衣的钱买来了全套高中课本,希望女儿能自学。克里斯蒂娜终于接受了母亲的深情,改变主意继续上高中。有的时候,面对固执的孩子,因势利导,不抱过高的期望,反倒有意外的收获。这也是我们今天父母应该学习的。
妈妈虽然贫穷,品性却是无比高贵。钱虽然是这个家庭一直最缺的,却不是妈妈最看重的。面对给孩子们带来阅读习惯和书籍的骗子房客,母亲当着邻居的面,把空头支票扔进壁炉,说:“他什么也没欠我们。”在母亲看来,使孩子们热爱上读书,远远胜过金钱的损失。
然而妈妈并不缺乏经营的头脑。贷款买了养鸡场,孩子们却住不惯这里,怀念着市区的生活。卖掉养鸡场,买家是一对老夫妇,他们城里有一套11间房子的住房。妈妈动心了,想买来出租。但是他们卖养鸡场的钱不够首付,这真是一道难题,妈妈却轻易解决了。经过协商,老夫妇同意让他们免费住4个月大房子。他们搬过去之后,所有家具只够填满4个房间。妈妈的智慧就在这里,她拿出3个房间全家住,第4间房出租。有了房租再买家具布置第5间房,再出租,然后……最后他们终于在这里安下家来,所有空房都租了出去。
就算是面对刁钻苛刻的医生太太,妈妈也终于战胜了她。妈妈急着要给爸爸请医生做手术,医生太太却不肯松口,坚持说差的钱必须凑齐才行,自己也等着钱装修房子。妈妈灵机一动,说我给你找人装修,不收费,就抵了这差额。医生太太在爸爸手术前不忘提醒妈妈,问那个装修的人什么时候来。妈妈指着爸爸说,等他康复了就来。医生太太尖叫着,叮嘱医生一定要小心做手术!真是像出讽刺喜剧,最终胜利的是充满智慧的人。妈妈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电视剧《渴望》的歌词放在这里,也不显突兀。它也是几十年前美国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因人物平凡而显人性的通达,因故事普通而显生活的智慧。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现在的生活,都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在迷乱的生活中,人们其实更需要清新的东西。也许,人们身上越来越缺少书中妈妈那样的生活智慧,才过得如此慌乱疲惫。
《妈妈的银行账户》读后感(十):理想母亲的类型
几年前读过一本挺有意思的书,毕淑敏的《心灵游戏》。这本书通过一组心理学小游戏来让我们发掘真正的自我,看清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这组游戏里,有一项是“再选你的父母”。如果你能重新选择你的父母,那么请你设想一下,你的理想父母的类型是什么样的,他们会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和你真实的父母有哪些不同。从这个游戏里,你会更了解你的父母,也可以看到自己内心深处有哪些需求尚未被满足。
也是在同一时刻,在天涯社区里读到一个热帖,帖子的主人是现在已经较为知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先生。他第一次惊世骇俗地打出了《谎言NO.1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标题。武志红先生发这个帖子的目的并不是违背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忠孝本性,让大家来声讨自己的父母,而是想让大家学会思考,看到人生的真相,家也会伤人。按心理学的分析,每个人性格中的缺陷,都来自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模式的千姿百态,也形成了我们性格的千姿百态,从而决定了我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历程。出人意料的是,在成千上万天涯网民的回帖里,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家庭里的种种伤害,忽视,冷漠,虐待,也第一次看到了如此多已经成年的人带着尚未痊愈的心,诉说着自己童年里所受的伤害,对自己父母的诸多失望和控诉。我们看到了所有人在童年时期,直至成年时期,对爱的渴望,对渴求父母的爱而不得的失落。在人的幼时,对父母的爱的渴望,尤其是对于母爱的渴望,是一个孩子的全部。我想,在所有对爱失望的人心里,都会有一个理想父母的类型吧。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期望有一个体贴入微的妈妈;被父亲蔑视的孩子,会期望有一个珍爱自己的爸爸。人总是这样,缺什么,就一生渴求什么。这是命运的诅咒。
在看毕淑敏的《心灵游戏》时,我也按照游戏的要求,在心中不断勾画着理想母亲的形象,她是温柔的,她是慈爱的,她是坚韧的,她是体贴入微的,她是充满智慧的。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暖意,有一种阳光普照的温暖感受。
而读到这本《妈妈的银行账户》,顿时间,一个理想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理想母亲的类型吗?
第一个小故事《妈妈和她的银行账户》里,妈妈虚构出了一个有存款的银行账户,在贫困的日子里让家中每一个人有了精神上的寄托和依靠,这是作为一个母亲在逆境面前的坚强。
第二个小故事《妈妈和无所事事的访客》里,妈妈接待了一位生活困窘但知识丰富的读书人作为房客,最后房客离开,没能付得起租金,妈妈却认为互不相欠,这是作为人的最厚重的慈悲。
第三个小故事《妈妈和医院》里,妈妈惦记着住院的女儿,想尽各种办法去看望被医院拒绝探视的女儿,慈母的牵挂,那样让人心疼,这是为人母才会有的脆弱。
第四个小故事《妈妈的克里斯叔叔》里,妈妈对暴躁不被人理解的克里斯叔叔有着坚定的尊重和理解,这是家庭成员之间最深的信任和爱。
第五个小故事《妈妈和大都市》里,妈妈带着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努力在新的都市站稳脚跟,这是母亲作为一个异乡客在新生活面前的奋力拼搏。
第六个小故事《妈妈和她的小淑女们》里,妈妈的三个女儿即将成为学校里的小淑女,妈妈感到无比的喜悦,这是为人母的骄傲和自豪。
第七个小故事《妈妈和高雅文化》里,妈妈用心呵护着女儿想成为作家的梦想,通过严厉的教诲让女儿懂得守护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
第八个小故事《妈妈和重要时刻》里,妈妈的细致,体贴入微和精湛的厨艺为女儿赢得了学校里的朋友,这是一个让女儿无比骄傲的聪慧母亲。
第九个故事《妈妈和医生太太》里, 妈妈在爸爸重病的情形之下,沉着冷静地应对市井的医生太太,显示了这位母亲出色的智慧。
第十个故事《妈妈和毕业礼物》里,妈妈为了满足女儿拥有一个完美毕业礼物的愿望,用自己最心爱的饰物胸针换了女儿最爱的梳妆盒。女儿在得知妈妈得付出后,自觉换回了妈妈得胸针。这位母亲用爱教会了女儿成长。
第十一个小故事《妈妈和大事件》里,妈妈用温和生动的方式帮女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她勇气,教她勇敢面对,并重拾对自己的信心,这是作为母亲的爱和宽容。
第十二个小故事《妈妈的艾尔娜姨妈》里,妈妈用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化解了家庭成员内部的矛盾, 显示了一位女性的睿智和圆融。
第十三个小故事《妈妈和伊利莎白叔叔》里,妈妈试图帮女儿已病入膏肓的猫咪朋友安静离世,不料猫咪竟然复活过来,在女儿的欢欣里,妈妈看到了她承载的责任和女儿对自己沉甸甸的期望。
第十四个小故事《妈妈和克里斯婷》里,妈妈不断鼓励自己的孩子继续接受教育,这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母亲,懂得知识的力量。
第十五个小故事《妈妈和爸爸》里,妈妈对爸爸的飞行梦想很是担忧,在亲身试过之后才让爸爸大胆去飞,这位母亲在任何时候都用自己的羽翼撑起了一片天,守护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第十六个小故事《妈妈和奈尔斯》里,妈妈的教育影响了儿子选择未来伴侣的标准,在原则问题上,一家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无比和睦的家庭,让人心生羡慕。
第十七个小故事《妈妈和外孙》里,妈妈用她的镇定和信心对即将为人母的女儿树立了一个坚强的榜样。相信她的女儿也会以她为榜样,成为一位优秀的母亲。
到底什么样的母亲才是优秀的母亲?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对孩子最有益?今年上半年,“虎妈”横空出世,以严厉的教育风格引发了家庭教育模式的大讨论。随之而来,最近又出现了“狼爸”,靠棍棒送孩子进大学。在这股浪潮下,所有的家长们都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而很多人在思考之余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们的真实需求。虎妈和狼爸在教育中的“心狠手辣”,总感觉缺少了爱的温情成分,对孩子的一生,将会有怎样的影响?
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做了母亲,时常和她们一起探讨作为母亲的责任和辛劳,痛苦与欢乐。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所有伟大母亲的典型。她们或体贴,或乐观,或宽容,或智慧,或坚韧,或慈悲。已为人母的人不妨都来读读这本书,有这样一个的优秀母亲作为榜样,孩子们的人生路上就会得到一位优秀的心灵导师。
这是一本温暖而厚重的书,这本书里的每个故事其实就是千千万万伟大母亲的缩影,点点滴滴母爱的再现。读《妈妈的银行账户》,我喜欢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端把椅子坐在窗前,迎着秋日里和煦的阳光,感受着世间最深沉最伟大的母爱。
在感恩节来临之际,向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