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外天楼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10-05 04:4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外天楼读后感精选10篇

  《外天楼》是一本由石黒正数著作,講談社出版的B6判图书,本书定价:735円(税込),页数:23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外天楼》读后感(一):一部和我电波完全吻合的漫画作品《外天楼》

  黑石正数的作品早先我只是知道《女仆咖啡厅》这部,当时我就很喜欢里面夸张却又不失清新治愈的感觉

  当我看了《外天楼》之后,我就觉得黑石正数其讲故事功底已近被发挥极致都不敢说。几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线穿来穿去,没有混乱和违和感反而又不失逻辑感,其强大的逻辑性也正是这部作品亮点所在。就是这样,一个逐步渐进的感觉从几个男孩找黄书到杀人事件再到SF的机器人世界,然后再回归普通警察推理到最后的触及人内心道德底线的大阴谋

  所有的故事相互连接一气串通毫无破绽,直到最后打动我内心的时候,我甚至还觉得这个故事仿佛还没有讲完……

  我喜欢这个故事或者说是这些故事,正如我喜欢黑石正数本人一样

  同时我要推荐黑石正数的另外一部生活系搞笑短片漫画,一种甜中又带有一点点苦味点滴生活菜《响子和爸爸》,黑石正数一样能用这样的菜打动你的内心。

  《外天楼》读后感(二):为了逆转而逆转,为了煽情而煽情……

  最近在友邻中很流行,一度以为会是《爱的成人式》那种级别的神作。结果看完后颇所望,感觉就是一部为了逆转而逆转,为了煽情而煽情的另类漫画。不是我的茶。随便写下感想吧。

  第一话,很日常之谜,很西泽。

  第二话,SF推理+叙诡,有点意思

  第三话,开始确定了整本书的基调,也开始走乙一的向阳之诗的路线了。

  第四话,坑爹流本格推理,穷人版斜屋犯罪。

  第五话,东野超杀守则流吐槽推理,死亡留言躺着中枪。

  第六话,动机流本格推理。

  第七话~最终话,开始无限逆转,无限煽情。

  总体来说,算是带有推理元素的另类漫画,或则带有另类元素的推理漫画,没有让我欣喜的亮点,也没有震撼到我的地方三星半推荐。

  听了深津的分析,感觉确实有点意思,虽然感觉最后的逆转和煽情还是有些做作,但是伏线和结构确实可以拉分了。四星推荐。

  《外天楼》读后感(三):探讨恐怖理论的非严谨专业推理剧

  《外天楼》,是一个充满机器人的世界,而这种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推理剧呢?

  如同新房监制的《魔法少女小圆》中前两集走治愈系魔法少女路线,第三集突然黑化一样,石黒正数的《外天楼》里,青涩少年找H书的开头以及正式进入推理前段里各种让人忍俊不禁的恶搞,会让人完全想不到后面的超展开,难怪新房会对这部作品大赞不止。

  无论是恶搞还是推理还是探讨,整本书的剧情几乎找不到冷场之处,而无论是哪一处都能和其他各处互相呼应环环相扣,又让人硬是猜不透下面剧情的走向阅读感觉非常不错

  而正式进入主线剧情的抽丝剥茧阶段,本书就有讨论到关于恐怖谷理论的影响。恐怖谷理论是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1970年提出的,大致意思是机器人与人类越想像,细小差别就越让人恐怖,见图http://www.eetrend.com/files-eetrend/robot-curve.jpg。

  当科技发展到恐怖谷理论描述情况实现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本书描绘的世界就给出了可能的一种,并对其有精彩的讨论,如果对此种理论感兴趣也不可错过本书。

  总的来说,《外天楼》是一本机器人题材爱好者侦探推理题材爱好者恶搞题材爱好者都可以看得很爽的漫画,如果你像我一样三者皆备,就会被它折服,像《食神》中女评委一样感叹:“这么好看的漫画,以后看不到怎么办?”。

  《外天楼》读后感(四):快意人生代价

  一个正在奋战高考的高三狗某天兴冲冲的截屏了快意人生的life style那一页,诚意推荐,我真的从《麻烦的馆》开始翻阅。樱场冴子的脑洞并不合群,却浑然觉得自得其乐。高三狗无法理解周边女孩子的小九九,好想快点考上大学,再换一批人和事。我这个月要写的演讲稿依然空白,我却只想用这篇文章来拖延另一篇文章

  我们都挣脱了一个茧,又掉入另一个蛹。居然都这么环环相扣的严丝合缝,就好像WOWOW台出品的电视剧,伏线千丝万缕,最后全然引爆,即使跌宕十余年,最后炸的渣都不剩,真是快意人生。

  如果三个人当年没有回收H漫画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邪念、偏执狂热,那就不是人人入魔的起点,只是三个中二少年的热血过往的偶然而已。

  有雄是回收链的最底层实际上也是被制造出来的最底层

  桐江有如富江,贯穿到底,在外天楼的所有外景中,但又犹如鬼魅般虚妄的凄凉

  本来应该喜剧收场的冴子,就那样死亡了。

  我很不容易被机器人、克隆人、变异人在21世纪伦理问题感到困惑和引发深思。我被一个一同脑洞、一同捧腹的带来逗逼幽默感生生的人的肉体思想然间烟消云散袭击的呆若木鸡。

  所谓的热血和所谓的正义,在暴力政治面前,苍白不值一提

  哀悼被踩在脚下的于右任题字的匾额

  3.18,愚人不值得同情,隐藏在争取程序正义背后的私欲还有没有遮羞布,有时候代价会等不及下一代就会出现。

  《外天楼》读后感(五):无限接近完美的短

  以前看欧亨利和新星一的时候,常常想这些故事如果不是这么短,大概就完全不好看了。看完《外天楼》,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这种感触,而比欧亨利和新星一尤胜一筹的是,《外天楼》中的前四个小短篇即使看做独立短篇也依然有模有样,而和后五个连贯小短篇共同组成的这个短篇集更是具备了“精巧情节,意外的结局,无尽的感触”这三大短篇佳作要素。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还在此基础上凭借“充实人物,基调的逆转"超水准发挥,可谓惊喜连连。

  这里尤其要赞扬最后一点”基调的逆转“。基调的逆转和意外的结局看似接近,其实很不一样。尽管结局抛出读者不能预料但又在故事的情理之中事态已经需要一定技巧了,但作为读者来说,看这类短篇对意外的结局其实是有心理准备的。因为这就好像看言情小说最后不是大喜就是大悲、推理小说最后总是会解开谜团、恐怖小说最后总是后背发凉一样,读者对”肯定是没想到的事“这种事已经想到了。但是能够把叙事的基调极其自然地从轻喜剧过渡到正剧,这一点作为读者如果不事先做足功课确实无法预料。(仔细想想看第三话明明已经是正剧了,但作者狡猾地用第四话把基调又带回到废柴推理轻喜剧的道路上去了,这样即使第五话显然和后面几话有一望即知的关联,读者也很难对基调逆转产生警惕。)

  如果实在要挑刺的话,大概就是芹泽这个人物如此热衷于充当解说员的角色,还在最差劲的谈话氛围中提出让人反感至极的要求,是不是太有主动找死的嫌疑了啊?不过由于本书(前半部)略显夸张的搞笑推理氛围,有这样一个人物存在好像也不算过分,毕竟连山上先生这样冒死做推理活体试验(而且还存活了)的警官都存在嘛……但是不管怎么说,本书作为短篇来说,已经无限接近完美了。

  能够看到如此深知短篇故事的精髓,却更上一层楼地描绘出自有的特色以及不算新鲜但依然深沉的伦理困境,让我作为读者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短篇阅读体验都被本书拓宽了。因为以往我对短篇的看法是:好的长篇各有各的好处,好的短篇却总是相似的。好的短篇总是具备开头提过的短篇佳作三要素,而我也一直认为如果还要提出这之外的要求也未免太难为这样短小的篇幅了。《外天楼》让我看到了新的可能,真是相见恨晚啊,我很期待今后的短篇阅读中还会遇到更多的惊喜。

  《外天楼》读后感(六):挺好的漫画,可惜结局出现了败笔

  在这部漫画中,不论是脑洞颇大的小黄书推理和宇宙侦探,还是关于机器人和人工生命的探讨,以及鳄沼一家的展开,都十分引人入胜。但是这个结局,却让人像吞了只苍蝇,非常不愉快

  不愉快的根源,就是脑洞刑警樱场的这份便当。其他便当都在情理之中,对樱场之死的处理,却完全是个败笔。

  在刑警们出场的“麻烦的馆”这一章里,石黑正数使用了这种情节:老刑警连续两次被樱场从四楼推下去,只是包扎了一下,就继续跑到楼上听“推理”去了。这种夸张喜剧的桥段充满全章,以为自己在阅读单元剧的读者于是开始用对应的观剧模式来看待刑警部分也就是说行为再夸张也不会悲剧,因为是单元喜剧嘛。虽然后来出现了杀人事件,但樱场的戏份也完全没有严肃感,这种观剧模式还在继续。

  到了结局处樱场和有雄对峙场景,虽然有些严肃了,可樱场基本还是在搞笑,甚至被桐江刺了之后,还大喊“好痛”。到此为止,樱场那里依旧不是完全严肃的,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以为樱场顶多也就是受伤不起而已。

  但没想到,下一页里,作者就毫不留情的描绘了樱场痛苦惨烈的死状,还特意用老刑警的悲痛突出了悲剧气氛!……WTF?!

  看到有人评论说“突如其来的死亡”“带来冲击”云云。这份便当的确是带来了冲击,但在我看来,这是因为编剧失败。从出场以来一直就带着夸张喜剧元素的刑警们,本来就和其它故事中的人物属于不同类型,而且在鳄沼一家的剧情已经急转直下的情况下,刑警方面的并没有真正跟着转变,依然保持这喜剧元素。

  可以说,作者是用樱场的死来强行完成了这一转变。目的大概是完全去除喜剧元素,让有雄和桐江的结局更引人深思。但我觉得,这个设计并不成功。至少在我这里,结果是:看到意料之中的有雄桐江的死亡结局时,脑袋里还在想着樱场之死,完全没体会到该有的悲剧气氛。

  而单独看刑警这条线,它的客观效果是:先用喜剧模式让读者对人物培养感情,然后突然用悲剧敲读者一闷棍,强行让读者难受,如果读者能在恍惚间想出个启示来,作者就更高兴了——所以这份便当的水准,简直和《斩·赤红之瞳》差不多

  这部漫画真的很好看,到处都是闪光点,所以这份便当的败笔显得尤其刺眼。石黑正数并不是不会讲故事的人,这部《外天楼》中其它人的结局也都很合适,樱场这份便当其实只要处理的再严肃一些,就可以完美的突出鳄沼姐弟的悲剧了,可惜作者不知由于什么原因没有处理好,令人扼腕。

  漫画的最后,所有出场人物面带微笑站在一起,仿佛是剧终谢幕,又像剧组杀青的合影。也许石黑正数也觉得自己有点儿玩儿过头了,所以用这种方式来解毒,算是给读者的一点儿安慰吧。

  《外天楼》读后感(七):我开心地笑着笑着,最后却哭了。

  如果不是因为《女仆咖啡厅》,我大概不会注意到石黒正数老师,这样的话,我就会错过了《外天楼》这部优秀的作品!

  我很喜欢萌系的《女仆咖啡厅》,圆面大眼简洁的人物很适合清新系作品,而在看到《外天楼》前6话时我都一直以为这是同一类型的喜剧漫画,至多是一部讽刺喜剧漫画。

  所以可以想象,我看完最后全本时是受到了多大的震撼。

  通篇漫画出场人物不多,前两话是笑点漫漫喜剧,还蕴含有一些很有趣的推理,不论是H书大作战和特摄片系的剧中剧,都令人忍俊不禁,至于两话之间的十年大跳跃,看似是违和感十足,倒也不会令人太过在意,正是因为前两话的毫无关联性,令到我毫不犹豫将其视为单元剧,每一话独立成事,事实上,作者将一切都隐藏的很好,故事的关联成为暗线,故事的本质人意料不到。

  从第三话开始,故事中出现几个了主线剧情关键词——机器人,关于机器人的作品实在太多,在无数领域机器人拥有太多的故事,其中最为注目的依旧是机器与情感的关联,拥有智慧的机器人,拥有感情的机器人,而个人认为,日本人是感情最细腻民族之一,高效、高压的生活方式,令到生活变成一个放大镜,愈发地注重情感,内心却极其脆弱,容易孕育出扭曲的情感,这一点在多数日本电影表现比较明显,情感传递极其优秀,却一味专注精致巧妙这一部分,总是缺乏滂湃大气的感觉,因此表现“善”的作品总是易于打动人心,同样,展示“恶”的那一部分,则更加能撼动心灵

  插句题外话,同样是个人感觉,目前国内,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同样陷入了这种高压的生活模式,人心的冷漠逐渐严重,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依赖,同时却对他人充满不信任感,无法平等交流,甚至无法对等地交谈,已经变成不可忽视的问题,每一次确认到自己长大,环顾四周,却空无一人,只能感觉到孤独无奈,似乎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思想,这也是《外天楼》带来的感觉之一。

  随后在故事中出现了更多关键词及各色人物,迷糊刑警、人工生命专家,继续走着轻喜路线一路而落的故事,紧凑而精彩,甚至巧妙地将越走越远的故事拉回到与第一话中,长大的几个小鬼头各有各的道路,久违地重逢但已是差距颇大,虽然讨论起年少的傻事算是对友谊的一种缅怀,但是变化总会清晰地体现在每个人的身上。

  之后出现了死亡事件,以推理剧的姿态现身的本剧必定免不了杀人与凶手这一环节,但是因为喜剧的基调太深,而且出现了迷糊女警这一角色之后,推理部分更多是用于引导笑点,死亡事件更是作为一种喜剧效果的点缀,看着女警各种推理耍宝将杀人这一“恶”的表现完全冲淡,令人毫不防备,却在这一个时间点上,狠狠地一锤拍下,来个180度的大转变。

  最后两话的故事很难描述,起码本人是在十分压抑的情况下看完的。

  原本是打算看看喜剧洗涤心灵寻求治愈的,却遭受到了毫不留情的精神攻击,这种感叹大概会从大多数读者的口中发出吧。

  很多动漫、影视作品很擅长在一个点上将之前构筑好的美好一击粉碎,而《外天楼》更加毫不留情,由于篇幅关系,对于人物的感情交待不算充分,但是在破坏这一环节上则更加果断,下手更狠,主要角色的崩坏,突如其来的死亡,都会为读者带来难以言喻的冲击,而因为铺垫得不够充足,反而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而对于仅有9话得故事来说,算是不错的架构,当然,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故事经不起推敲,不免令人感到为情节服务,超展开味道稍重。

  对机器人、人工生命的讨论已经太多,甚至于,现实中克隆技术,合成技术哪天出现,或者说已经出现,总之,就算突然出现在大众面前,相信对于这一切我们已经毫不震惊,然而,对于“生命”这一命题总可以令人陷入沉思,人类也只不过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物质,正是因为有了“思想”,才拥有了改变与创造的力量,同样地拥有了思想的桐江和有雄毫无疑问是有着灵魂的人类,然而,这一切的起端却太过残酷,造就了无可挽回的结局,在结尾,互相支持着的两位亲人被茫茫白雪覆盖,纯白而无垢,算是上天对他们的一点怜悯吧,然而,这样的结尾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能令人开心地发笑,能引人思考,能使人为了漫画中的角色而感叹,这不就是成功的漫画所拥有的魅力吗。

  我开心地笑着笑着,最后却哭了。

  无论如何,这毫无疑问是一本优秀的漫画,实在不宜错过,石黒老师,《女仆咖啡厅》继续加油,新房大大,有机会的话将本作映画化吧!

  《外天楼》读后感(八):《外天楼》:用恶搞桥段嘲讽本格推理,结局却总让人意想不到

  本格推理是一种常见的侦探小说流派,它以推理解密为主,注重逻辑而不注重现实。

  本格推理有几种常用的诡计类型:

  以横沟正史的《本阵杀人事件》为典型的密室杀人诡计。

  密室杀人本格推理意为通过设立一个看似无法逃离的密室,由侦探推理出凶手行凶,逃离到制造密室的全过程。

  以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为典型的孤岛杀人诡计。

  孤岛杀人是将受害人和凶手一起孤立在一个场景内,由侦探推理出凶手杀人的过程并最终指认凶手的本格推理类型。

  还有以《古佃任三郎》第一集为代表的《漫画家杀人事件》

  死前留言意为侦探通过破解被害者死前留下的晦涩信息,从而指出凶手的推理类型。

  日本是本格推理作品的出产大国,日本作者在本格推理方面玩出的花样已经远远超过常见的本格推理诡计。

  老子就是最正宗的本格推理名侦探!

  可以说本格推理现在已经成为了日本推理小说的代名词。

  在日本本格推理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当下,却有一个日本漫画家,在自己的漫画里运用弱智的桥段,轻松诙谐地嘲讽了一次本格推理。

  这个漫画家叫石黑正数,这本漫画则叫做《外天楼》。

  《外天楼》是一本单元剧形式的科幻悬疑推理漫画,标题“外天楼”取自书中一栋公寓里居民的称谓。最早“外天楼”是一个暴走族组织的名字,暴走族把自己组织的名字写在公寓的墙上,于是公寓的居民就以“外天楼”自称了。

  虽然《外天楼》里有推理的桥段,但是这些推理桥段大多都是在恶搞。

  石黑正数正是通过这些恶搞的推理桥段,来嘲讽本格推理中常见诡计的。

搞笑有趣,用恶搞而牵强的推理桥段嘲讽本格推理

  《外天楼》第四话“麻烦的馆”中,石黑正数通过一个让人笑喷的密室推理嘲讽了密室杀人的惯用套路:密室套路一定要新奇,不落俗套,这样的密室推理看着才带劲。

  “麻烦的馆”讲述了一起发生在外天楼里的死亡事件。

  事件中的死者是现年54岁的下井。

  下井死亡的时候仰卧在床上,房间整理打扫得十分干净,只有墩布靠在窗边。现场没有打斗痕迹,门上了锁,钥匙在死者的口袋里,只有一扇钢化玻璃窗略微打开了一角。

  下井家住在高层,无法用来逃跑的钢化玻璃窗,无法从外面打开的正门。

  这果然是本格推理作品中常见的——密室杀人事件!

  遭遇密室杀人事件的年轻警官立即检查房间,并迅速结合现场的状态,对凶手如何制造密室进行了推理。

  推理的结果是:犯人正是掌握了井下怕麻烦的习性,利用井下的生活习惯,成功将尸体运送到密室里去的。

  井下的生活习惯又是什么呢?

  井下家楼下拉面店老板的证词可以说明:井下是个很怕麻烦的人。

  从本格推理的常识来看,长成这样的家伙不会是凶手,因此他的话是可信的。

  因为怕麻烦到一定地步,所以井下回家的方法都跟普通人不太一样。

  因为嫌弃自己居住的D栋每次都要绕远回去,井下每次回家都是先来到C栋的顶层,因为C栋的顶层正对着自己家的窗户。

  接下来是年轻警官的绝妙推理,请看示意图。

  通过年轻警官脑洞突破天际的推理,凶手是在杀死井下后,直接将井下通过C栋屋顶丢进自己家里的。

  为了证实自己的推理,年轻警官还让自己的前辈配合自己模拟现场的情况。

  老司机居然成功了!

  年轻警官正在为自己揭穿谜底而感到高兴的时候,验尸报告出来了。

  一份具有科学依据的验尸报告,轻易将年轻警官充满荒诞色彩的推理全部推翻。不光是尸体的运送方式,连井下回家的生活习惯都推理错了。

  在“麻烦的馆”这个单元里,石黑正数借由想象力丰富的本格密室推理得到的错误结论和科学手段还原的事件真相进行比对,借以嘲讽密室杀人推理的套路化和不真实性。

  如果说“麻烦的馆”里,对于密室的推理还有些依据可循的话,第5话“小精灵杀人事件”中的推理则更加无厘头,更显得牵强。

  这次的死者是著名的“人工生命学权威”鬼口狞牙。

  鬼口狞牙是在前往车库的路上被刺身亡的,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年轻警官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死者身前用血写成的“三十”字样的痕迹。

  围绕着“三十”字样的死前留言,年轻警官的本格推理能力再次发动。

  她先将鬼口留下的“三十”分解成为“十”“三”“川”这样的单独符号,再将这些符号任意拼接,成功将曾经和鬼口呆在一起的一行人全部拉进了嫌疑人的行列。

  当发现仅仅通过名字无法排查出凶手后,嫌疑人们提出“三十”极有可能是数字“30”的变体。

  于是在场的人不管年龄,生日,还是座位,只要跟“30”数字契合的都变成了嫌疑人。

  因为所有人都是嫌疑人,这样没有办法找到真凶,年轻警官想到了新的排查方式。

  那就是:打分。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死前留言的信息,不论从名称,年龄,生日还是座位来排查,符合一项就得1分。

  于是,这场关于死前留言的滑稽闹剧一直持续到独得5分的“最佳嫌疑人”出现。

  谁知道年轻警官准备宣告破案的关键时刻,警方接获一条消息:凶手投案自首了。

  从这起案件当中,年轻警官学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推理经验:死前留言,一定要写得通俗易懂。

  虽然石黑正数通过年轻警官的牵强推理再一次嘲讽了本格推理的既定套路。

  但是从“小精灵杀人事件”开始,《外天楼》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开始逐渐露出了真面目。

  《外天楼》本身就是的一本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的科幻推理漫画。

  这种“意想不到”来自于《外天楼》巧妙的结构和精湛的推进视角。

结构精妙,将主线反转深埋于恶搞桥段之中

  《外天楼》采用单元故事的形式来表现结构,再用一条主线将这些单元故事贯穿起来。

  运用这类结构的作品比比皆是,著名的推理漫画《名侦探柯南》使用的也是这种结构。

  但是《外天楼》将这个结构玩出了花。

  《外天楼》全书分为9个单元故事,作为埋藏在这9个单元故事里的主线,一直到第6话结束,作为读者仍然不知道主线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随着第7话之后对主线情节的推进,第1话到第6话和主线的联系才被全部揭开。

  再回头翻之前的单元,会出现“原来是这样”的感觉,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外天楼》是如何做到将主线剧情一直隐藏到全书结尾的呢?

  这得益于作者石黑正数对于单元故事和主线故事不同的叙事处理方式。

  《外天楼》里的每个单元故事结尾都有一个让人意外的反转,反转之后的故事趋于完整,可以完全当作一个小短篇来阅读。

  第3话“罪恶”有一个相当大的反转,和一个相当隐蔽的反转。

  这6个独立故事以线性叙事的方式发展,从开始经历一次反转直接到达结局,主次分明且情节完整。

  但是在这些线性叙事的独立故事之外,《外天楼》的主线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来推进,石黑正数将主线的线索和细节小心翼翼地藏进前6个线性叙事的独立故事当中。

  读者在阅读前6个独立故事的同时,潜意识里接收了主线的残片,但是没有情节的支持,这些残片不具备任何意义。直到第7话开始,主线推进,前面的残片才被联系起来。

  除了叙事方式的巧妙安排之外,《外天楼》情节推进的视角也是让人感到意外的重要因素。

智商压制,最终真相让人完全难以置信

  《外天楼》用单元故事里弱智的本格推理桥段来讽刺传统的本格推理作品,但是在漫画将这些单元故事进行串联的时候,使用的正是本格推理作品常见的解密手段:不断追求真相并最终揭露真相。

  作为漫画当中绝对的智商担当,小姐姐成功起到了掩人耳目的作用。

  在杂乱的线索和复杂的叙事手段之外,《外天楼》的真相并没有通过一个看透全局的人的视角去进行推理和分析。

  对于角色视角的限制让整本漫画的主要线索无法捉摸。

  有趣的是,漫画里的角色全都没有搞清真相的全部,反而读者在阅读到某个节点的时候,可以轻松自如地将主线的真相拼凑出来。

  如果把《外天楼》当作本格推理漫画阅读的话,这本漫画当中真正的名侦探正是读者自己。

  但是当你以为自己聪明绝顶,已经获得这本漫画最后的真相的时候,石黑正数嘿嘿一笑,用事实无情地抽打了你的脸。

  抽脸的事实不在这里剧透,请读者自行阅读原著去体会。

  最后还能说两句的,是《外天楼》的结尾。

  作为从开头欢乐到结尾的漫画,《外天楼》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悲伤结局。

  在揭开所有的谜底之后,承载真相的两个人最终倒在大雪中。

  至于最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大家去漫画里寻找答案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外天楼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