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23 03:1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的读后感10篇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是一本由王紫绫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36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读后感(一):给孩子

  因为刚刚有了孩子,一直萦绕在脑里,我能给予孩子的除了生命还有什么?在这一复杂而又浮躁利益驱动社会里,作者给予孩子的是亲生体验生命的本质感受多样的自然,用实际教育孩子生活价值,使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萌生出自己本性种植向上价值观

  难道这不就是最好的教育吗?我已逐渐意识到教育的本质与力量,在路上,有我,有你,有传承。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读后感(二):让旅行是心行在路上

  读完这本书,第一感慨便是:旅行,是有钱人的专属。

  当初买这本书的理由是,封面书名的吸引,随后看到标榜的“女子独自一人拿到第一份工资毅然辞职上路”。没有想象中的好,起码能够毅然如此的她有很好的经济基础,一个能够自驾丰田越野车上路的女人,其背景可想而知;而一个可以常常随时随地背上行囊高原,还偶尔携先生同往,曾经带着女儿一家三口自驾游的女人,我不知道我还能说什么。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名字好听可惜内容有点失望记录方式似乎没有顺序,总觉的那一趟趟的上路是纯粹的观赏,仅仅是身体在路上,眼睛在旅行。

  一直执着地认为,最好的旅行是身心都在路上。如果内心没有融入路过的风景,如果不能从出行中获得一次次的心灵洗涤,那么,旅行仅仅停留在一层肤浅层面

  旅行,该是心生和新生合二为一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读后感(三):最好的人生在路上----MHC0725

  评价

  阅读指数:60 精读部分:50%、泛读部分:50%、略过部分:0%

  这只是一本记录旅游的书,甚至不能称之为游记流水账一般记录了很多次出行的情形,却没有心灵的共鸣。 好在这本书的题材不错。是很多人向往的西藏。书中的照片真心好看。也许到了雪域高原,只要按下快门就是一张神的作品

  说走就走的旅行属于有产阶级,对于工薪阶层只能是羡慕嫉妒恨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读后感(四):不如去登山

  中国普遍讲求安稳,安顿下来才可以开始生活,这一点,对于中国传统女性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但最近,一个名叫王紫绫的女子吸引了人们的眼睛,她选择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并用笔和相机记录下来,其实,最好的生活在路上。

  王紫绫出生于70年代的成都,外表典型贤妻良母型,略显秀气。让人想不到的是,她在12年里,出入川藏12次,她的生活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在路上”,现在,她将旅途中所见所感,集结成书,《最好的人生,在路上》已由江苏文艺出版发行。

  汪紫绫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众多网友关注,有网友称她是“当代的三毛”,她自己却说:“三毛选择的是诗意流浪,我选择的是惬意的生活。”确实,比起诗人悲天悯人和多愁善感,在汪紫绫的书里,我们看到的是愉悦洒脱和近乎天真感恩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在小的时候都有过周游世界梦想,当我们长大,离开学校的时候,便被告知梦想是梦想,生活是生活。少有怀疑过这个结论,也很少有人尝试去把生活与梦想对接。当大多数都市年轻人还在忧心忡忡地观望房价,或是不顾一切地倾己所有去换取一间蜗居的时候,汪紫绫正怀揣二锅头,扛着脚架,背上行囊,行走在西藏明净天空下。

  当她拿到人生中的第一份薪水后,即便辞职,开始了旅行。在她的游记和摄影作品中,看不到十分奢华装备或是舒适条件。12年里,她将足迹印遍了川藏高原,5次探入西藏密地,探访神秘的天葬;她拜访13位活佛出生地,并有幸面对面聆听现世活佛的教诲;她在旅行中找到了爱情建立家庭,从此路途不再孤单;就这样行走在路上,她迎来上天最隆重恩赐——女儿小媛,从此,旅途中有小天使相伴。同龄女子该有的,汪紫绫都有了,选择生活在路上,她同样生活的很完满,而且更完美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已经发行就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中国摄影学会会长亲为作序,莫文蔚强烈推荐。现在喜欢户外的人越来越多,这本书里记叙了丰富的旅行户外常识,并且提供了4条最具魅力的川藏旅行线路,不再复制别人眼里的西藏。最有趣的是,随书附赠的小册子,手把手教读者摄影手法,并贡献精美摄影作品,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读后感(五):如其压力山大,不如去登山

  文: 燕毛

  前不久,政府全力调控房价的同时号召人们选择租房的生活方式。引起了公众热议。如果对城市现状中产阶级消费结构进行科学分析,租房无疑是一种理智的选择,但这些并不能撼动人们对房屋的强烈渴求——比理智更具有影响力的是传统。中国人普遍讲求安稳,安顿下来才可以开始生活,这一点,对于中国传统女性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但最近,一个名叫王紫绫的女子吸引了记者的眼睛,她选择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并用笔和相机记录下来,其实,最好的生活在路上。

  王紫绫出生于70年代的成都,外表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型,略显秀气。让人想不到的是,她在12年里,出入川藏12次,她的生活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在路上”,现在,她将旅途中所见所感,集结成书,《最好的人生,在路上》已由江苏文艺出版发行。

  汪紫绫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有网友称她是“当代的三毛”,她自己却说:“三毛选择的是诗意的流浪,我选择的是惬意的生活。”确实,比起诗人的悲天悯人和多愁善感,在汪紫绫的书里,我们看到的是愉悦洒脱和近乎天真的感恩。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在小的时候都有过周游世界的梦想,当我们长大,离开学校的时候,便被告知梦想是梦想,生活是生活。少有人怀疑过这个结论,也很少有人尝试去把生活与梦想对接。当大多数都市年轻人还在忧心忡忡地观望房价,或是不顾一切地倾己所有去换取一间蜗居的时候,汪紫绫正怀揣二锅头,扛着脚架,背上行囊,行走在西藏明净的天空下。

  当她拿到人生中的第一份薪水后,即便辞职,开始了旅行。在她的游记和摄影作品中,看不到十分奢华的装备或是舒适的条件。12年里,她将足迹印遍了川藏高原,5次探入西藏密地,探访神秘的天葬;她拜访13位活佛出生地,并有幸面对面聆听现世活佛的教诲;她在旅行中找到了爱情,建立了家庭,从此路途不再孤单;就这样行走在路上,她迎来上天最隆重的恩赐——女儿小媛,从此,旅途中有小天使相伴。同龄女子该有的,汪紫绫都有了,选择生活在路上,她同样生活的很完满,而且更完美。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已经发行就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中国摄影学会会长亲为作序,莫文蔚强烈推荐。现在喜欢户外的人越来越多,这本书里记叙了丰富的旅行户外常识,并且提供了4条最具魅力的川藏旅行线路,不再复制别人眼里的西藏。最有趣的是,随书附赠的小册子,手把手教读者摄影手法,并贡献精美摄影作品,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