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喜》是一本由雪小禅著作,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22.90元,页数:201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收音机里传来优美好听的歌曲,让人暂时忘却这冬日的寒冷,一下似乎进入温暖的春天……在这样一个深夜,手中拿着同学送的离别礼物--《小喜》,这个近两年十分痴迷的作家的新书,之前只是在小禅姐的微博上看到只言片语,这下可以好好拜读了,真的无比喜悦,不是小欢喜。看到杜鹃花的那篇,最后说“最美只有一季,何不尽情开?”真的十分赞同。就好比我喜爱的樱花,开得是那样绚烂,那样无与伦比的美。我以为爱情也一样,灿烂,热烈,妖娆,无与伦比,最重要的就是那颗爱着的心,是世上最最动人和美丽的。尽管目前还未找到这样一个人,相信不久的明天一定会遇到的…百转千回,百看不厌…期待小禅姐更多的人生感悟,从中真的受益菲浅,对艺术多了一分认知与好奇,文化的传承由此开始……
《小喜》读后感(二):雪下禅语
雪小禅还是初中接触的,最早在《东方》杂志的雪下禅语专栏,读了她的《风动桂花香》,一时只觉得世间最美好的季节就是桂子花开的金秋时节了。那时候我住在老城的小巷子里,从二楼能看到隔壁破旧的老房子,凌乱的瓦砾和暗沉的雕花木梁。我穿着蓝色格子的棉布衫裙,拧着细长的两条麻花辫,穿着凉鞋走在阴暗潮湿的青石板街上。那是算是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了。
然而几本书下来,说实话我也不记得到底是几本了,她的书总是记不得书名。。。里面有我喜欢的民国传奇女子,昆曲,茶道等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通篇读下来太多的“泪水涟涟”有点烦。。。不过闲来无事,阳光明媚的午后,泡上一杯茶,翻翻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体验
《小喜》读后感(三):转:一袭白,妩媚了春天
一袭白,妩媚了春天
作者·:李丹崖
拿到雪小禅的最新随笔《小喜》时,一袭白,如一匹白马飞驰如眼。
在深冬的阳光下,就着窗前的雪景,摊开来读,其间的文字恰如疏朗的马鬃,一根根刷着人从容恬淡的心境。
雪小禅的书总给我这样的感觉,封面很简约,内文很清丽,同时,又不尽是清丽,还透着些旧时光的妖媚和绮丽在里面,读她的随笔,我常常想起大西北的黄土高原,金黄的窑洞,外面贴着大红的喜字,内屋端坐着一个新娘,红盖头还没有掀开,红烛初上的时候,他的情郎从外面进来,用食指挑起盖头一角,亲切地喊着她的名字,或许,她就叫“小喜”。
有什么不能呢?
小喜,这个名字多好,放在国画里,也是“白描”吧。大悲大喜,起起落落,哪里算得上惬意的浮生呢?惬意的日子,多半都是用细碎的美好串接起来的,挂在时光的脖颈间,隐约闪着银色的光。用雪小禅的话说,这种幸福是“低温”的,隐忍中又透着豪放。
没错,在雪小禅的文字里,一切欢喜都是“小”的,都是晶露,这样莹润的一滴,折射出的是大千世界的无尽光华。其实,好的文章终归到底,还都是“以小见大”,以细节体现温情。雪小禅随笔里所写的植物,所记的戏曲,所描摹的城市,所低语的心之絮语,都有着清绝峭拔的气质,也有着独特妖娆的气质。
雪小禅在自恋的,透过《小喜》这本书里的图片我们可以一一摩挲到她特有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的生活载体。自恋,我一直觉得它应该是一个褒义词,自恋是建立在极其热爱生活的基础上,是一种小情调,一种小格调。
那些缠枝莲的棉布,妖娆得像一团团火苗;那些古色古香的角柜,浸润着怀旧的气息;那样凭海而坐的静思,传达着无尽的幻想和潮湿的心路;甚至那样一双白球鞋、一块瓷砖里都透着文艺的气息。有一些小小的孤寂,有一些小小的清欢,还有一些不为人道的秘密。
我一直相信,大凡文艺青年都是孤独的,又何况是一位作家,更甭提是一位女作家了。古来圣贤皆寂寞,即便不是圣贤,有了几分寂寞,人的魅力也就多了几分,至少多了几分神秘。引得人们猜呀猜,于是,一头跌入她的文字里,想要自拔,却早已泥足深陷。
这也是阅读《小喜》传达给我的感觉,连日来,我一直被其间的文字拽住了脚,拉住了裤腿,最后是攫取了心。我想,一个读者对一位作家的景仰,莫过于做他文字的囚徒吧。在好的文字情景里,我深信每一个沉浸其中的人都是些没有骨气的人。
而一个冥顽不灵的人,即便是再好的心路,再感人的文字扑面而来,你也会怀抱着自己的成见,早已躲得远远的,哪里相信世间还有这样的温情,还有诸般美好,如此琐细却柔和的小小浪漫。
在《小喜》成书的时候,雪小禅发了一篇微博,其中,她写了这样两句:“感谢文学,搭救了我。”个中滋味,不言自明。同为写字的人,也作为一个读者,在繁重的俗世里生活得久了,华灯初上或晨阳初升的时候,我会时不时瞄几眼这样蕴含着小小欢喜的文字,我想,这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却有需要适时走一遭的“桃源”。
《小喜》读后感(四):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作为一个典型的文科生,在初高中时代几乎每一个语文课都被我变成了课外阅读课。也就是在这些个偷偷摸摸的课外阅读课上,我接触到了雪小禅。
第一次看她的文章如果我没记错,是在一本叫《南风》的月刊上。对于从小读琼瑶的我来说,在大家都在看《青年文摘》和《读者》的时候,我就已经沉迷在《南风》中不可收拾了,是不是特别文艺高端小资。
想呵呵吗。
好了我停止自黑。
继续正题。
在南风一众小言作家中,雪小禅跟榛生,是当时的我心里不可撼动的两个神。
文科生更甚。
深受小言影响,我当然也不可幸免,浸透在明媚忧伤中,顾影自怜孤芳自赏了很多年。
不过那个时候,大家都玛丽苏的很。那样的我其实是走在时尚尖端的! (LZ又自黑了- -
但是玛丽苏这个词,还是成为了现在的我对这本书的最好诠释。
初在书店看到雪小禅的名字的时候,我是非常欣喜的,以至于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它。
但是事实证明,无奈也好伤感也罢,我就是过了那个被她感动的时候了。就像我再也说不出口请大家称呼我为奕小姐一样。(LZ自黑上瘾了请勿打扰
再也没有一丝中学时期的共鸣感,有的只是无法抑制住的皱眉,和差点脱口而出的:矫情。
我会永远记得我曾经很喜欢雪小禅,就像我曾经很喜欢饶雪漫一样。
因为有些人注定是属于特定时期的。 变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读后感上我应该是给这样的内容2星,最后给了3星。
再见,回不去的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