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民企江湖2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11 05:1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民企江湖2的读后感10篇

  《民企江湖2》是一本由阿耐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90元,页数:28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民企江湖2》读后感(一):这世界并非非黑即白,但一定有输赢

  民企江湖

  摘抄:

  柳钧:猜忌的人永远猜忌,不管沟通不沟通,因为他的内心真实,他连自己都未必相信,他怎么可能相信别人?我选择真实的生活,给自己给别人一份尊重

  柳钧:在零和游戏里,必须有人退出,局面才会有所改观。我们这样僵持不是办法,在所有措施都已采取,我已黔驴技穷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分开一段时间冷静思考

  梁思申一本正经地道:“我们都是十足的奸商,不过偶尔得给自己粉刚一层信念理想啊之类形而上东西,显得我们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人民的人。”

  心得

  托了新年的福,一天就看完了上下两部六百多页的《民企江湖》,这本算作是《大江东去》的下一部吧,讲述了2000-2010之间的民企经济发展,采用的是柳钧外籍身份制造业与钱宏明纯民企外贸融资两条发展线共进的方式。再上一部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杨巡,在这本做了个配角,当然依旧是奸商的角色。

  我的内心里一直是期盼着杨巡栽一个大跟头,然而到这本书书结束时候,杨巡依旧只是受到了冲击损伤了一部分元气真心失望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阿耐不写死杨巡,她都可以写死相对于杨巡来说完全算是个大好人的钱,也许阿耐还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世界上未必真的有黑白非明,但一定有输赢,而不是每个人都接受得了失败

  被你鄙视的那些奸商们,他们的内心之强大,是所谓的大好人们远远不可比拟的。

  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所谓的规则法律道德无外乎是为了维持运转的人类给予自身的枷锁契约。在一个平行世界里,也许有另一个地球运行着完全相反的经济发展方式。

  《民企江湖2》读后感(二):《大江东去》、《民企江湖》二书和《激荡三十年》一书的对比阅读感受

  最近花了两个多礼拜读完了阿耐的《大江东去》和《民企江湖》,以及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

  阿耐和吴写的都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因此我是对比照应着来看的。

  阿耐写的是小说作者本身是浙江某民企的高管,因此书中里面不乏自传色彩。颇像亲历者写自己的观察体会还有从父辈那里听到的故事文笔虽然一般,但胜在那种感同身受感觉,还有大量类似亲历者的心理描写,极有切入感,让人读之动容。不过阿耐《民企》一书写得显然不如《大江》,读起来感觉有点浮躁,而且小说家技巧比较明显,太多"无巧不成书"了。

  而吴这本书出发点是写企业史,作者在翔实的数据基础、一览众山小的制高点上,用史诗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副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画面,让人唏嘘感慨,这三十年来真是一场大变革和大转折。作者的写作手法是以某个典型人物写其所在历史时代,具有相当的故事性,读起来颇不厌倦。且阿耐书中故事情节很多都可以在吴书中找到事实依据,让人边读边感慨,原来还真发生过这样的事。

  至于故事/历史本身的价值观,则不评价,免不了的时代色彩。

  《民企江湖2》读后感(三):价值观的另外一种形式

  和上一部大江东去相比,这次的民企江湖可以说是多多少少有自己亲生经历。07、08年的股市奔溃、雷曼倒闭,房地产经济的逐渐抬头。作为普通的80后,08年读书时代有入过股市,毕业后有感受到买房的压力

  书中描述着10年的经济发展,多多少少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于上一部《大江东去》给出的集体经营的失败给出答案后,这次国企和私企也同样未有答案,只是描述到其畸形的发展趋势笔者应该也很希望中国企业家脚踏实地地做实业,发展技术吧。

  可惜,从2008年至今2013年,房地产还是居高不下,实业经济也不太乐观。大批大批的毕业生失业~我是做电子商务行业的,不知道笔者是怎么看电商行业的,这个一个可以拉动内需的一大平台。作为经济学者是不能忽略的哦~

  还是大多数老牌经济学者都觉得电商行业上不了台面,因为看吴晓波的书及一些经济学说都是工厂、实业什么的~

  据我所知,美国那里,NIKE ADDAIS 都是无工厂,中国制造,贴牌生产飞机航母军事零件都是中国出口。人家已经在运用货币金融领域领导国际市场,而中国还是在第二产业中劳心劳力,做世界工厂。。。囧~当然话题扯远了。

  书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基本这数十年间典型的人物都囊括了。海归、工厂老板、技术型出生老板、国企领导、山西煤老板、股市投机者、炒房地产、包二奶的老板等等。。。可以说那个圈里面就只这样,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有利益

  故事情节,并没有领我有太大的惊喜。看完之后,也只是觉得:“:哦,原来那里是这么一回事。”

  若论及书中引起我兴趣的就是 杨巡老婆移民到美国后,明白生活的意义享受,最后和杨巡离婚了。改革开发那个年代的人,就像上了发条一样,每天不知疲倦工作危机感四伏,不停地赚钱、赚钱。杨巡一样,宋运辉也一样。有钱后嘛~就是包二奶,开豪车,享受名利权力。最后也只是落入俗套,和国外的部分富豪阶层相比,中国的富豪还是差几截。

  其实像我们一般人,平平淡淡生活。也是很不错

  《民企江湖2》读后感(四):制造与金融

  作为一个金融专业学生,从欢乐开始一部一部读完阿耐的小说,在感叹精彩和写实性之余,不禁开始揣测阿耐的身份。一开始以为耐大是投行人士,但这部小说则很明显透露出金融误国的意思,看完后估计耐大应该是理工出身做实业的。当然,这些细枝末节只是个人娱乐,哈哈

  民企江湖第一部讲了柳钧的艰难的从无到有的起步,初创阶段经历了专利被剽窃,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等等,在这样的困厄之下柳钧依旧白手起家坚持住了自己对制造业精益求精态度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壁垒,同时也结交了许多好友。第一部会比较积极,而且阅读起来会很爽,看着主人公一步步把父亲的破落厂子改造,同时绝地反击,这种故事也是读者最爱看的故事。

  下半部则出现了许多不一样的色彩,毕竟时间临近2008年,柳钧一步步的把厂子做大做强,再对比钱宏明在资金作用方面长袖善舞,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那钱肯定是完爆柳了。但是接下来,从金融危机开始,柳钧还没有靠着自己的技术壁垒过上几天好日子,制造业的寒冬就来了。而且作者对危机一步步降临的描写也特别细致。那样一个疯狂的市场,即便是柳钧用数学模型常识觉得这样的繁荣是有问题的,最后也架不住周围人的怂恿,博傻嘛,大家都不想当最后接棒的那波人,但又都忍不住捞一笔,并且相信自己在拐点之前可以全身而退。最后可想而知,炒煤炒期货的杨巡败走麦城,钱宏明更是被自己亲手营造培养温馨港湾嘉丽的拎不清害死,搞得没有熬到四万亿到来的那一天,而最后活下来的,要么就是大而不能倒的申家,要么就是柳钧这样踏实的。可是结尾讽刺的一幕出现了,一帮有理想做实业的人竟然最后都要靠四万亿救起来的楼市来养自己的研发,真是唏嘘。

  相比第一部,第二部即使加入了崔冰冰和淡淡温馨的亲情部分,也依旧显得压抑。有的读者说第二部看着不好看,敷衍,但我深深理解主角们无论曾经多么叱诧商场,依旧敌不过寒冬的来临。金融危机之下,没有谁能翻云覆雨,只能夹起尾巴做人,而没有太多的反手力量。不禁为耐大的真实性击节称赞

  最后,书的结尾时间定格在2008年,而现在是2016年,我相信这故事有原型,所以,结果我们都看到了,四万亿让原本可以好好洗牌重获新生的制造业雪上加霜,反而救起来了一个楼市大泡沫加上股市大牛市,决策层印钱不过是为了多收税解决温饱,助长了全民的浮躁投机。特别好奇,柳钧的原型现在何方,还在坚持着自己制造业的梦想么?还是靠着楼市发家致富?不敢想。。。

  书中关于融资和政策写的非常赤裸裸,提前获得风向就是新生,内幕也算是企业的壁垒了。而许多毕业的师兄师姐在金融行业拿着高年薪,而本校优势学科出来的理工科学生却要苦哈哈的做毕设,最后工资也不如金融学生高。所以聪明的脑瓜都来搞金融了,想想大概行业的衰落从毕业生的流向就注定了。

  总之,启发很大,希望作为风向标的政策制定者别再杀鸡取卵,实业才能兴邦。然而,政策易改,人心难变,自主创新只靠柳钧的小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搞技术的干一辈子才能勉勉强强还上房贷,而国外一两年的工资就足够买独栋,这就是生存压力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而只有环境好了,结合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才有可能吸引更多不为名利的人安心搞技术。总之希望国家核心技术越来越多,制造业越来越好。

  《民企江湖2》读后感(五):开始还是结束

  看完了上半本书,急吼吼的等着看这本,可惜网上都没有,于是上京东、当当、亚马逊网购,链接进去麻烦一塌糊涂,关键是支付的时候还没买成。

  下午出门去医院公交车上无意识的在手机上支付了5元,竟然可以看这本书了。

  那天下午,当个宝一样一直捧着手机。

  可能我是个情节控,看书才能看这么快。

  这本书里,交代了钱宏明的结局,柳俊的艰难发展,东海一号遇到的困难,梁思申的魅力和数学天赋,以及杨巡和柳俊聊天的认知

  我很惊讶这个结尾。

  世间人情往来,统统可以归结为“化繁为简”。

  就拿我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或者是开始有自我认知的成长岁月中,我无数次非常羡慕身边那些善于言谈精明油滑,八面玲珑的人,虽然这样的人让我不舒服,也常常让我吃点哑巴亏,可是,我依然羡慕,并期待成为这样的人,这个算不算封建主义遗民的劣根性。

  我的想法是,如果成为这样的人, 就没有人可以欺负我了,游刃有余始终是我追求境界。欺负别人,我从来没想过,但是在欺负过自己的人面前,耀武扬威不可避免,我做过这样的白日梦。

  看完这本书,我无限的感谢我的父母,将我置于温室保护得这么好,让我一直或者说很少,接触那些黑暗肮脏

  我处事单纯得一塌糊涂,因为我一直在被温柔对待。而社会阴暗的种种,除了觉得悲惨匪夷所思,它们从未曾主宰过我的思维和行事。

  书中杨巡说,他吃过很多苦,不希望他的小孩吃苦,他有能力让小孩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长,可以“傻傻的”,成为真真正正有识之士

  有点感触这句话,可能“让小孩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长”这样的想法,是我父母的理想,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完成了理想。

  可是我,竟然敬佩那些善于心计、工于城府的人,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那样的人是我的理想。

  好在我足够呆笨,未能自学成材,人也够懒够怕事儿,最终一事无成

  羞愧难当,夸夸自己:至少保持了一颗赤忱的心,有健康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书中的嘉丽注定是个悲剧,无论钱宏明是否失败,因为性格决定命运

  如果当时她出来做会计,对这个社会有认识,会不会不是这样的结局;如果她没有回国,在加拿大找一份工作谋生,3个月之后,她会有很好的未来;如果她在认识到丈夫花心后,有颗自立自强的心,多多接触社会,会不会不是这样?

  可惜 人生没有可是,我想的是,有福的人在于无论上苍给你什么考验,你都能稳稳接住;要是你在上苍给你考验前,高瞻远瞩提前做了力所能及准备,你更是大大赢家

  生活对每一个人无比公平,无比残酷,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你,可以帮你分担。

  就像之前看到的一个笑话失恋了怎么样才会好一点?答案只有一个:死撑。

  死撑完了,回头看的时候,不过如此,谈不上云淡风轻,至少,l'm all with here.

  最近两个重磅消息炸得我外焦里嫩,第一个是W买了BMW,第二个是G明天结婚

  好的地方是,第一个虽然动心过,却不用再见面,所以虽然心里不爽,靠,居然过得这么好,却可以眼不见为净;第二个虽然明天得去参加婚礼,却从来未曾动心过,只是曾经觉得彼此条件合适,而且我生病住院,他帮了很大的忙,也算是我的贵人

  生活可能就是如此,无论你曾经怎样的憎恨、不甘、躲避,圈子就这么大,生活还要继续,只能昂首挺胸努力做自己。“傻傻的”又如何?

  况且,我并没有杨巡和柳俊哪样,有一根手指的“血海深仇”,他们都可以一笑泯恩仇,我这点小情小爱,何惧之有?

  《民企江湖2》读后感(六):岁月流逝,谁是新的英雄?

  喜欢阿耐的文,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气磅礴,由《大江东去》一路追到《民企江湖》,看三十年改革风起云涌,造就了多少英雄好汉,前二十年改革重头戏是土地承包、个体经营、国企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世造英雄,那个时候的雷东宝、杨巡、水书记和宋运辉有胆识,靠国家的政策,长袖善舞,抓住机遇,引领潮流,舞台是他们的舞台……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舞台转换,谁是新的英雄?阿耐为什么会将做为《大江东去》续集《民企江湖》的背景换到东南部沿海地区?

  这要从历史发展中找答案:1998年—2000年,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来扭转国有企业大幅亏损的局面,2000年底相当多的企业扭亏为盈,主要措施是:一.减息;二.冲帐;三.发股;四.剥离。这些措施是帮助企业解困了,但是在全社会耗费了巨大成本的条件下发生的。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企业来说,经济效率的低下决定着市场竞争力的高低。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决定了它难以担负起中国加入WTO以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1999年—2009年引领改革浪潮的是非国有企业制经济,资料显示:1999年非国有制经济已经达到51.18%,占了半壁江山,而且用10%左右的资金提供了50%的工业总产值。经济效率之高,是国有经济无法比拟的。所以,在这个历史时期,国有经济从竞争性产业中退出,民营经济顺势而为填补空位也就成了必然。

  做为区域经济来说,民营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是东南沿海地区,而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的设立和发展也是以民营方式为主。

  综上所述,阿耐选择东南沿海地区做为续集的主战场,以民营经济为主线是和真实的历史背景相吻合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上集中的雷东宝,在上电镀厂时,已经显出了劣势,没有人才和技术,注定要被市场淘汰。杨巡靠吃苦和磨练带来的机智,积累了一定资本,但他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为利益不择手段,靠剽窃和仿造,如果不改变,还会有明天吗……

  昨天的辉煌,留在了过去,今日谁领风骚?

  国内本土培养的宋运辉算一个,有知识,有技术,与时俱进,不断将企业往自主创新方向发展,将企业打造成业内标杆,还在继续昨日的辉煌……

  柳钧是本文浓墨重染的一个人物,海归博士,爱国爱家,有理想,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子承父业原本是他的权益之计,不料却变成了无奈之举。起步之初,困难重重,首先面对的就是克服水土不服问题,柳钧原以为,市场在哪儿,工厂就在哪儿,全世界都在觊觎中国的十亿消费人口,许多企业投资中国,国内的公司更应该得天时地利人和,没想到内贸比外贸难做,主要是大部分时间是接洽生意和追应收款,而这又恰恰是他所不愿意也不擅长的,所以他必须从纯技术人员的理想主义转变成为现实主义的管理者,去遵循适者生存这一市场最高法则。与此同时转变观念,有自己为适应国内市场进行的转变,也有要求父亲及其部下、还有市一机厂管理人员和工作为提高生产合格品率所进行的转变;还要防止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被人盗用,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尽管采取了防范措施,还是被合作伙伴----杨巡给盗用并批量生产,年轻气盛的柳钧借助国外法律给了杨巡重创,自己也付出了血的代价,被迫把父亲的老厂卖掉,注册一家新的公司,挂上了外企的羊头……

  另一个人物,申华东,也是海归,市一机的另一大股东,将代替杨巡和柳钧合作,做为富二代的典型人物,也喜欢玩车,但比只会玩车的飚车一族还是多了些追求……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金融海啸后,又有大批企业倒闭,大多是“三来一补”的加工企业,还有就是耗能高产值低的企业……有活力的,能够在大浪过去生存下来的,必将是自主创新企业……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自主创新企业的政策,新的商业银行不断诞生,成长性强的优质企业将成为其重点发展客户,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市场竞争也将越来越规范```````

  明天会怎样?期待柳钧的企业不再需要挂羊头,而是做为国内自主创新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日益强大!

  明天一定会更好!

  《民企江湖2》读后感(七):阿耐笔下的那些女性

  追过阿耐不少小说,从刚开始的《食荤者》、《不得往生》到最近的《欢乐颂》和《民企江湖》。

  和以前读梁凤仪的财经小说不同的是,梁凤仪笔下旖旎的是香港风光,说的是女子如何在香江岸边演绎自己的爱恨情仇,可能是被命运之手推着去开创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例如《洒金笺》里方心如,又如在政治婚姻和如诗如画自由恋爱抉择的高掌西,虽然打着财经小说的名头,可是更多的还是侧重于女性的感情历程。

  阿耐小说的女性主人公却更多活得像一个人精,林唯平、许半夏、安迪和崔冰冰等,不仅自己在有一番不错的事业,在职场的上摸爬滚打到高层,而且还都在感情上一往无前,当然最后的标配都是事业人品两兼得的男主角。

  有时候看这些女主角的故事,不由的想起舒婷的那首《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分割线-----------------------------------------------

  大概好的感情都是势均力敌并肩作战的,这样才能如木棉一样根深叶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民企江湖2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