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Bob来敲门》是一本由[英]詹姆斯·波文(James Bowen)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72+8(彩插),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Bob来敲门》读后感(一):当天使来敲门
在微博第一次看到Bob陪主人James卖艺的照片,我就沦陷在它的魅力中:它戴围巾像商界成功人士戴领带那么有型;它系着牵引绳在大街走得昂首阔步,把一堆系上牵引绳就东倒西歪满地爬的王喵呜之流远远甩在身后;它沉着冷静陪主人卖艺挣钱,让我这种养着一头不中看更不中用猫的猫奴羡慕到心死 ; 它还会跟路人high five,让人口水流一地。
《当Bob来敲门》遵循猫咪征服人类的传统套路——人类遇到猫咪……被征服……成猫奴。流浪人James 遇到流浪猫Bob,倾其所有带Bob去宠物医院看病,诊疗和药费花了21英磅,买猫粮用了9英磅。他身上一共只有30英磅。 Bob恢复健康后, James考虑到自己的处境,害怕无力承担另一个生命想让 Bob重归自然。Bob害怕 James不要它了,独自流浪,亦步亦趋地跟着James甚至走进大街上车水马龙之中。它太渴望有个家了。
ob卖艺的成功是我意料之中的事。猫咪向来是求GG勾搭的必胜利器。梁文道也曾抱猫求勾搭而得到MM的青睐。 Bob像根线,串连起陌生人之间善良、欢乐和爱。 Bob 走红是 Bob的力量、猫的诱惑,还有人心对沟通和交流的渴求。
James的文字简单直白,仍挡不住人猫之间的汹涌起伏的深情。懂猫的人,瞬间能读懂很多,品出更多。
ob主人写的书我喜欢读,但我更渴望Bob写的书,哪怕通篇不是人话!
《 当Bob来敲门 》英文版书名是《A Street Cat Named Bob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中文版的名字。其实,我觉得书名应该是 《 当天使来敲门 》,每只猫咪都是天使,当你投之以爱、耐心和宽容,它们一定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就像天使来敲门。
《当Bob来敲门》读后感(二):好朋友不仅仅只是人类的称呼,互相依靠也能改变彼此的所有。
一本很温暖温馨的故事书籍,适合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读完这段故事。拿到这本书在午餐前,在食堂边看边吃用了近半个小时... 后来发现饭菜凉了才回到寝室,换了件衣服到篮球场附近找了一张长椅慢慢的阅读。
从文字的角度来说,细腻的描写温暖的问候和拟向话的对话,可以让人感觉很舒服,单单指所描述的文字上面,也可以说bob真的很萌,让人不禁生出怜悯之心。
在伦敦街头有很多的流浪的动物,每一只小动物都是不同的,而bob却是最特别的一只,因为它选择了相信James,而James也没有让bob失望,彼此的信任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彼此的相遇注定了有不一样的生活,互相的帮助换来了伦敦人民的注视。
James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对,很善良,愿意用自己的微薄的收入去救一只病入膏肓的猫,也许这将会用自己一天的收入。bob遇见了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它的幸运,如果当初bob遇见的是一位喝酒的混混,那也许也不能有今天的bob。
从第一次James带bob去卖艺的地点,因为不合常理的搭配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路途中也因此耽误了很长的时间,但最终的结果是那一天的收入是平常的几倍,这是因为有bob。有一个愿意陪着他卖艺的朋友,愿意和他一起饿肚子的朋友。从这一天开始,bob加入James的生活,给自己也带来了不一样的猫人生。
《当Bob来敲门》读后感(三):我决定不将这本书归类为励志,而是小传
在我最近一次买书的清单上
这本书名列第一
因为之前看过英文版的宣传
这一次偶然间看到了中文版
而且是两个中文版本中的一个
便决定立刻买下来
原因有二
一是为什么这个故事如此流行,是因为网络的炒作吗
果然这本书非常好读
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能读完
没有太多浮夸的描述
或者故作玄虚的情节
继续是家里有宠物的人所能感受到的
我只有养一只狗
没有养一只猫
所以不知道猫咪是不是可以带出去溜达
这点让我非常好奇
但是这个故事更让人感动的是
这个男生可以相信一只猫
这让这个男生非常迷人
所以这似乎是一个男生的生活小传记
而其中是围绕一只叫做BOB的猫咪展开的
只是我们没有感受到
或者没有这么特殊罢了
看再励志的书籍也不会沸腾
会吸引我
尽情地读下去
《当Bob来敲门》读后感(四):有Bob的幸福生活
喜欢猫,没有缘由。看着《当Bob来敲门》就是感动。一只猫,他不嫌弃生活的艰难,跟随作者卖杂志,接头卖艺。不离不弃。看着怎么能不让人感动?
作者的生活是艰辛的,尤其是刚步入青春期的作者,吸毒,对生活没有丝毫热情,但当一只猫闯入他的生活,他不一样了,尤其是当他开始写书的时候,写Bob如何改变他的生活的时候,他融入了这个社会。
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温情的,所以感动了所有读者,所以他的书成为畅销书。读着平时、普通的故事,就是为作者的不容易,更为那只猫的灵性所染,人与动物之间的缘分就是说不清的。曾经养过一只小猫,儿子说,只要听到我的开门声,它无论在做什么,都会跳到门口等我。它会和我捉迷藏玩,它找我,我找它,我不和它玩时,它会自娱自乐。每一种动物,它都有着丰富的感情,只不过我们不懂罢了。
一只猫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可以挽救一个失去生活热情人,我们怎么能不感谢这只猫?
本书很真实,作者没有什么高深的写作技巧,就是把自己和猫咪的故事讲述下来,但真实的,就能打动读者。现在,他的生活好了,不用在街头卖艺、卖杂志了,他和猫的生活也稳定了,但他知道,动物的生命总会比人短。没有Bob的日子里,作者该会多么想它,我们也会。
看着书中作者和猫的照片,带红领巾的照片,和作者击掌的照片,蹲坐在作者前面的垫子上,和作者一起在街头的照片,蹲坐在作者肩头上的照片,好喜欢啊。猫从来不把人当做自己的主人的,可这只猫为什么对作者不离不弃?这其中的渊源谁又说得清呢?我们暂且叫他缘分。
是啊,人与人是缘分,人与动物同样也有缘分。缘联系着我们,善待身边一切有缘人。
《当Bob来敲门》读后感(五):人和猫的友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人和猫的友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新月沃地那第一只跳进人类谷仓的猫,究竟凭什么得到另一个物种的好感,以至于子孙们登堂入室,成为这星球上奇妙的共生典范呢?
《当Bob来敲门》让我想起很多跟猫有关的书,其一是薇奇·麦伦的《小猫杜威》。杜威也是橘黄条纹的可爱猫猫,也温顺聪慧,与主人相依为命,也帮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街猫Bob是詹姆斯的人间伴侣,图书馆猫杜威是一个小镇的骄傲,作为猫猫是多么不可思议。
还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曾被抛弃。流浪过的猫总好似特别懂得食宿无忧的珍贵,更容易听话驯服,更善于领会人的意图,也许它知道,一旦得罪了主人就得再度回大街上去。
街上是怎样的呢?我们只谈城市,翻垃圾桶渐渐变成难以维生的活计,流浪狗的数量不比流浪猫少,可见的水源到冬天趋近于零,下雨下雪意味着挨饿受冻,受伤和疾病是高风险死亡标签,比受伤和疾病更危险的还有熊孩子和变态。
所以你要是愿意给它一点点好的话,它会期待更多,贪心地不断试探你的边界,你退它进。以前常去的一家火锅店里有只花猫,大概一岁吧,突然有一天就出现在店里,我们进门时,店主冲它喊:“快进去。”猫嗖地跳进柜台边的纸箱,无声无息装作从不存在。大家都奇怪猫怎么听话得跟狗似的,店主说它本来是偶然到店门口要东西吃,火锅店当然不缺吃的,鱼肉骨头都给,时间长了它终于不肯走,店主也就收留。可有的客人讨厌猫,所以只要有客人就一定让猫躲起来。
吃到半途,转头看见箱子里露出两只小耳朵,小半个条纹额头,猫在好奇地窥探,浑不知己方已然暴露。我们就叫它出来,三鲜汤煮鱼肉给它吃,人猫各得其所,不是比光自己吃更有乐趣嘛。然而春天时那家店不开了,我很挂念他家美味的鸭汤底和超美味的炒饭,也挂念那猫得到安置了吗?会有新主人愿意收留它吗?
但说到底,街猫和别人家的猫只是路遇,自己的猫才是最好的。多丽丝·莱辛在《特别的猫》里写她曾养过的猫,对风情万种的“女主人公”咪咪,用的全然是写女人写人情世态的笔触,只有养过猫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细节之妙。
只有养过猫的人知道猫的尾巴如何摆动,眼睛如何说话,知道它所有可爱之处,知道它毫无来由的精神病和人类很少了解的聪慧,知道每只猫有每只猫的长相、气质和性格,知道猫身体里居住那颗小小的灵魂,知道对这么一个小生物的爱多甜美,分离多凄楚。猫主人容易像熊孩子的父母般管不住嘴,抓住一切机会炫耀家里那位喵星人,实在是讨厌的习惯。
可即使别人的猫看着也教人百爪挠心呀,像Bob,围着小围巾跟路人抬爪击掌,换来全世界游客的零钱,这个画面想一想就萌出眼泪,别说零钱,一个心都融化了的人,是管不住手,什么都乐意给的。
《当Bob来敲门》读后感(六):你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光——当一个男人遇见一只猫
生性胆大勇敢的橘猫似乎比其他猫咪更爱探险和流浪,所以伦敦街猫鲍勃Bob就是这样的一只的橘猫。上帝就好像是在James Bowen的生命中安排了流浪猫Bob的出现,让Bob改变了James Bowen的人生,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伦敦街头流浪卖艺人James Bowen和他的橘猫Bob的故事早就通过互联网红遍了全球。后来James Bowen把他和他的橘猫Bob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该书更是被翻译成了十八种语言畅销全球,而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电影A Street Cat Named Bob就在今年刚刚上映了,由英伦男神Luke Treadaway饰演了James Bowen的角色,橘猫Bob本色出演(真的是一只聪明的橘猫啊!果真橘猫艺高猫胆大~)橘猫Bob而是在豆瓣电影有了自己的专属页面(果然一只猫都混的比我好啊啊啊……)还拥有了快一千个粉丝。电影改编的更加动人,昨晚看完的我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我们还是会被这样简单的故事而感动呢?
《当Bob来敲门》读后感(七):来自Bob猫主人James的致谢
写这本书是一个奇妙的经历。许多人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想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父母,是他们让我有决心能够度过生命中的黑暗时刻。我还想感谢我的教父教母,特里和玛丽莲•温特斯。他们一直是我的好朋友。
过去几年,在伦敦街头,许多人都对我很好,但是我想特别感谢《大志》杂志的销售协调员萨姆、汤姆、李和丽塔。他们对我都非常照顾。感谢推广人员凯文和克里斯的同情和谅解。我还要感谢蓝十字中心和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提供的诸多有价值的建议,还有天使地铁站的达维卡、利安娜以及地铁站的其他工作人员,他们给了我和Bob巨大的支持。
我还要感谢食与思餐厅以及尼尔街上的皮克斯。他们总是会给我和Bob提供一杯温暖的香茶和一杯牛奶。还要感谢索霍区钻石杰克文身馆的达里尔以及保罗和修鞋匠丹,他们一直都是我的好朋友。我还想感谢“腐败驾驶记录公司”的彼得•沃特金斯、马赛克之家酒吧的DJ凯维•尼克和罗恩•理查德森。
如果没有我的经纪人玛丽•帕奇诺斯,这本书绝对不会成型。她是第一个让我写书的人。这在当时听起来相当疯狂,而且如果没有她和作家加里•詹金斯的帮助,我永远都不可能把这一切都写下来,并使之成为一个连贯的故事。因此,我要衷心感谢玛丽和加里。我还想感谢霍德斯托顿出版社的罗伊娜•韦伯、吉亚拉•福利、艾玛•奈特和其他优秀的团队成员。我还想感谢阿兰和沃特斯顿书店的员工,他们甚至允许我和加里在安静的楼上写书。我还要大大的感谢基蒂,如果没有她一直以来的支持,我们俩一定会迷路。
最后,我想感谢斯科特•哈特福德-戴维斯,近年来,他们给了我赖以生存的生活信念,还有莉•安,我一直都记得你。
当然最后, 但绝非无足轻重, 我还要感谢这个2007年闯入我生活的小伙伴,自从我们认识以后,他已经给我的生活中注入了积极的正能量。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像Bob这样的朋友。非常幸运,我已经找到了。
詹姆斯•波文
2012年1月
伦敦
《当Bob来敲门》读后感(八):一人一猫的励志故事
“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有第二次机会,但我们通常都没有把握住。”
如果是爱观察和思考的人,可以从很多地方有收获,不过不同的人看到同一只猫,经历同一件事的思考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个流浪汉遇到一只流浪猫,然后一起改变了生活,这在中国的文化里,可能被称为缘分。在西方文化里,可能被称为救赎。不过不论被称为什么,这都是一个美好而温暖的故事。一人一猫患难与共,共同努力奋斗的励志故事。
书是一个小本的带彩插的书,印刷很简单,底封是作者抱着这只猫坐在长椅上看这本书的英文版。说来很巧,这只猫和我们几个女生一起住的时候养的那只猫长的一模一样,包括书里写的走失情节,搬家的情节,出去玩的情节,生病的情节,分别的场景,我们也遇到过。不同的是,我们住在北京的四合院,作者带着他的猫在伦敦街头。当然我们的猫当然不会像他的猫一样蹲在座便器上上厕所,我们的猫用猫砂。
这是个流浪汉带着他的猫重新开始工作,找回自我的故事,拥有那么多美丽围巾的猫,遇到了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对就是负责任,一个男人有担当不是看他有多少钱,有多大的事业,而是他对身边所爱的态度。尽自己所能的不失去他,注意他的健康。这和找伴侣一样,爱他,尊重他,给他幸福。
书里记述了作者自己和猫的故事,如果养过猫的都会对这本书感兴趣,找到自己的影子。扣一星是因为猫的照片有点少,如果有更多的照片就好了。
《当Bob来敲门》读后感(九):小精灵与小心灵
听小N说了很多阿喵奇能趣事,看到James描写Bob使用马桶傲娇如厕那一段,小N家那两只圆包子脸在脑海里浮现,这不是小N跟我说过的吗?阿喵果然是个传奇啊。
目前经历人生中大半以上时间都有狗狗作伴,作半个狗痴,以前总是带着偏见看待阿喵,认为它们与主人缺少没有精神交流和互动,其实不然。一段好的亲密关系,通过对方,让我们和世界有了新的联系。爱的本质似乎就是和世界建立更深更广的联系。如果说狗是忠城依赖的,那么猫是独立对等的。这更像是两性关系中的男女。就像小N说的一样,可以从阿喵身上学到自尊和自爱。
在电影《怪兽电子公司》里,毛怪苏立文给小女孩起了名字叫阿布,开始建立关系。大眼仔说:不要给它起名字,起了名字就有感情。我想,从James 和Bob的缘份,应该是从他时第一次叫“Bob”开始。在James的字里行间,平实的语言描写一个个生活小片段,Bob就是一个叫做“治愈”小精灵。James是懂如何关尊重和关系他的好伙伴,尊重它是一只猫,尊重它只是一只猫。他们选择了彼此。如果没有Bob,James能抓住他的第二次机会,为颓废人生找到转折点吗?成功戒毒,与父母重修于好,交友重新就业,或许会有,至少不会是这几年。爱,让我们互相扶持。爱,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如果你不打开心门,不管多么柔软温暖的爱都无法进入。万物皆有灵,用心眼才能看到。庆幸,我的身边从来不缺少小伙伴,彼此发现的小伙伴,互相信任的小伙伴,还有我的阿花阿草阿狗们。有生之年养一只猫咪,与它建立亲密关系,一定是件幸福快乐的事。
当我合上书本,我就知道,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属于我的“Bob”。
《当Bob来敲门》读后感(十):因为我有一只猫,所以想知道全世界的“猫”字怎么说
有没有bob,james都有可能戒毒成功的,我看完书是这么觉得。从书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一旦决定了就非常坚韧的人,比如养bob这件事,他从来没有犹豫过一秒。Bob刚到他家时,他一天才挣二十来镑(具体数量有点不记得了,大概就是这个量级),bob的节育手术和项圈等,随便一个就近百镑,听到价格时他“心里一沉”,但立刻就毫不犹豫出了,如果当时出不起,就想办法一定能弄到。他也一直都知道吸毒对自己是百害无一利的,如果没有bob,可能在未来的某年,他因为别的什么事情下了决心,最后戒了毒。生活逐渐走上正轨。
如果bob不出现,这个正规可能还会晚很多年。这个很多年里,他可能因为疾病,贫穷等问题死于非命,至少还继续吸下去,健康必然是每况愈下的,而且戒毒肯定是越晚越难。不过人生没有如果,但是有很多但是。Bob就是出现了。
再笨的人也能看出bob不是他的宠物,而是他的伙伴。他们的关系其实很容易总结:彼此扶持,彼此需要。没有彼此,他们都活不下去。一旦他们分开,bob会在街上被狗追,被人踢,脏兮兮,一身病(就像james遇见它时那样),而不是脖子上围着别人送的圣诞围巾的神气小猫,他的主人没了。没有bob,james也会是一个晦暗的街头艺人,偶尔贩卖下《大志》杂志,路人喊“你不能找份正经工作么”,他的光消失了。现在bob有一块干干净净的毯子,它蹲在上面,james在旁边卖艺唱歌,全世界的人通过各种方式来到伦敦,然后坐地铁来看他们俩。他们俩很健康,还是没什么钱,未来的一天,bob可能死去,詹姆斯可能会换工作不卖艺了。但现在,一个人和一只猫就这么面对世界。
除了一人一猫的彼此相依,书里面有几个值得一说的点。比如james一直很清楚,bob是只猫。Bob对他的生活很重要,但bob是猫。我的意思是说,一个东西升上伴侣的地位时,我们通常都要把它拟人化很多,但james一直知道,他的好伙伴bob是一只猫,“一只没有节育的公猫会把家拆了”,所以他很自然地带它去做节育手术,他也知道bob会去翻垃圾桶,以猫的残忍方式杀死老鼠,受到惊吓后首先是想跑掉而不是躲在他背后等,他很爱bob,且尊重bob是一只猫的事实。从不给它肉麻兮兮的,过于拟人的,道德化的溢美之词。
还有一点印象很深刻的,就是james带着猫卖艺后,很多人来告诉他,自己所在的国家是怎么说猫这个词的,他就全学会了!恋爱的时候,你也恨不得学会全世界的爱怎么说,这两个例子类比可能有点夸大和肉麻,但我想说的是,这是亲密关系里最自然最动人的地方:通过对方,我们和世界有了新的联系。爱的本质似乎就是和世界建立更深更广的联系。因为bob,james和全世界的猫主人都成了同类。一对伙伴一定想知道,他们是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对这样的伙伴,世界上其他和他们相似的人,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之间彼此怎么称呼,怎么交流。所以他向所有来看他和bob的人求教,学会了全世界的猫怎么说。
对了,他最喜欢中文版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