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27 04:5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读后感10篇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是一本由威廉•津瑟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0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读后感(一):写吧,写吧

  我最近有一件可喜事儿,就是我恢复中断了十多年的记日记习惯。到底什么原因促使我重新拿起笔开始每天写一点呢?就是这本书,《写作法宝》这本书使我重新开始写。

  我想无需怀疑,但凡阅读这本书的每个人内心里都一定抱着一个寻求提升写作能力的美好心愿而掀动每一页书页。我阅读这本书,正是怀了这样一个美好心愿

  我知道自己现在写得不好,所以我细细地阅读《写作法宝》这本书,期望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帮助。当我读到作者那一句“要写好的唯一办法就是强迫自己保证每天都写。”实践真知!我是愚钝到连这个道理都忘了!这句话颇具震撼力——它惊醒了一颗混沌的心,让自我的目标清晰明朗化,生出一种不再拖延的行动力。就这样我重新拿起笔,笃定地每天写一点,或许只需静待时日,在某一个时刻,我蓦然发现自己文字有了看得见的进步。因为我是这样深信作者这句话背后隐藏的真理,亦深信自己。

  《写作法宝》是一本教我们写好自己身边一切的写作技法指导书,囊括了虚构故事以外的众多写作类型以及其写作技巧的指导。作者向我们指出,我们进行非虚构写作,应当尽力写好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写自己知道、发现观察到的事。同时要记住,非虚构写作这个行当,最需要的是做自己,为自己写,为取悦自己而努力写。以一颗纯粹之心,写出一些真挚文字。做到这样,我们才具备写好非虚构作文条件。而在写作过程运用娴熟的技巧编排文字,使其具有一种吸引读者不断读下去的魅力,这就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创造出最大限度的清晰度和力度问题。作者给了我们很多这样的指导——

  总体而言。文章行文要简洁,再简洁。赘语是写作的疾患。好文章秘诀是剥离每一句话中的杂物,只留存其最洁净部分。这个观点让我对自己的文字进行了一番检视,无可否认,我发现自己在平时作文中有制造花哨之嫌,以为这样会起到为文字增色作用,殊不知,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无用的修饰是赘语,是窒息写作的杂草,要想使所写的文字紧凑有力精确,就必须剔除所有无用的部分——那些虚夸、做作,或是赶时髦漂亮词语

  写作学自模仿。要想写出好文章,我们是否有找出自己最感兴趣,写得最好的作者文章,反复研读,竭力琢磨别人的好文章如何实现,然后按照最佳样板来培训自己。带着自己的思考去模仿、练习,慢慢地,一些自己独特的文字风格出来了,火候足够时,模仿就转化成为了自己的东西

  学习写好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注意每一段最后一句话的过渡,以最自然和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处理题材,首尾呼应,结尾引语的有效性。

  具体而论呢。写人使用引语有玄机;写游记注意使用鲜活的词语和意象以及描述细节的有效性;写评论文章尤其注意情节透露不能过多以及学会运用特别的细节描写商务写作注重主动性和充满人情味……等等。

  以上写作法宝,我读后深以为然。

  带着自己的写作经验阅读《写作法宝》这本书,让我深深认为写作的最大法宝就是不断地写。而我们都想写出好文章,那就来写吧,写吧,坚持每天写吧……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读后感(二):这本书的确是法宝

  作者坚持高质量的写作,一般不让编辑改动自己的文章,甚至到了让编辑感到难以相处程度。正是因为作者付出艰苦的努力,才不愿意别人随意修改自己的文字。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些改动绝大多数需要依靠作者自己。

  “写作宗旨:简化语言,寻找真情

  “我对造就好的写作的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因素更感兴趣——自信享受意图人格等”

  “写作的本质就是改写。能流利地写作并不意味着能写得好”

  “专业作家孤独劳动者,他们很少见其他作家”

  “并没有任何一种“正确”的方法来做这种个性化的工作。有各式各样的作家和各式各样的方法,任何能帮助你表达的方法,对你就是正确的”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读后感(三):写作法宝,精髓在此——On Writing Well读书笔记

  在美国生活的十余年时间,已逐渐将我退化成了一个不会使用语言的人。我的英文没有进步太多,中文更是退步不少。常常在各种情况下,感觉词不达意,像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今年决定养成读书写字的习惯,不求太多,至少能让我学会清晰表达。

  费了一番功夫,却没有找到讲中文写作的书,倒是这本On Writing Well 吸引了我,中文翻译《写作法宝》。它在Amazon上几乎是五星评价。作者William Zinsser是资深作家和编辑,并在耶鲁和哥伦比亚大学教写作。我决定买下英文原典拜读 。

  读完以后发现,这本书更像是工具书。非虚构类写作(nonfiction)的要领,几乎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虽然像工具书,却文辞优美,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我将本书的内容作了一番归纳总结重点整理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写作原则和方法。剩下的部分,我只总结了一些重点,也没有给出具体实例。因为本书给出了充足例子,值得读者们自行去翻阅。

原则

  第一部分介绍了写作的原则。

  首先,写作不易,不能视作轻松容易之事。写作是一种手艺,而不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作品都是精心打造的,不是随便就能文思泉涌。 如果想随便写一写,再去跑个步游个泳,这种态度是不被接纳的。

  写作的秘诀就是,将每一句话,打磨到最精练简洁的程度。 如果读者没能明白我的意思,那一定是我表达得不够简明扼要。作者指出美国社会普遍充斥着复杂化表达的现象。比如乘机的时候听到乘务员说:“接下来我们将有可能经历相当大的降水”,其实只消说“一会儿将会下雨”,不就好了。

  另外一个写作的减分项叫clutter, 翻译是赘语。也就是同一个意思被写成冗长句子,比如“我私人朋友”,既然是朋友,必然是私人的,所以没有必要重复表达。作者认为赘语是一种官方掩盖真相过失的使用的一种惯用工具。比如公司在裁员时不直接说lay off, 而是用involuntary methodologies这种冠冕堂皇的文字游戏来唬人。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有一种被打脸的感觉。因为在研究生期间的写作训练课上,教授给我们发了整整一页纸,上面写满了词汇。每一个词汇的后面紧跟一个括弧,括弧里是一个可以替代它的更复杂的词汇,如help(assistance), many(numerous)。我们被告知,在所有论文中,需要将括弧里的词代替我们口语管用的词。然而书中却让我们把括弧里的词统统换成括号外的词。于是,我们当时的论文写作充斥着各种严肃学术性词汇和表达,有时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在写些什么。更多的时候,我像机器人一样地写一些不感兴趣的文章,仅仅为了交差,已经全然忘记了写作的乐趣,更不要谈什么自己的风格了。

  当作者谈到写作风格,它认为我们应该先扎扎实实打好写作的地基,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像危楼一样倒塌。有了扎实的写作基础,然后再来谈风格。另外,我们需要向读者们吐露心声,表达诚意。一句话:做自己。这是写作致胜的关键

  其次,好文章应具备人性温暖这两种品质。应该多用第一人称写作,因为这是最自然,最流畅的一种表达。但本能的不安全感常常让我们隐去了第一人称,因为在这个时代人们习惯于隐藏自己的内心,生怕被人看透。然而想要写出好文章,必须要将一个真实的自我剖析在读者面前。

  我有好几次想要写点什么,却迟迟不能下笔。因为还没有开始写,就想谁会去读,最后还是无从下笔。这本书就这点给了我启发,在写作的过程中,唯一的读者就是自己,应该为了自己而写,而不是为了迎合那些外面的读者。因为每一个读者都是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喜好,那么我应该迎合谁呢?谁都不是,只为自己而写。写着写着,突然有一天自己的风格就会练就出来。

  好的文章也讲究韵律,这样的文章读起来非常悦耳。读者在读文章时,眼睛里也有一双耳朵。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妨将文章读出来,听一听是否有韵律。对文章韵律的要求,用词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我们需要选择有品位的词汇,避免廉价词汇。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发表的文章都是好文章,其实报章杂志上有很多粗制滥造的文章。初学者在没有形成自己风格以前,最好选择好模仿的对象。所以,养成阅读的习惯,读古今中外的著作可以帮助初学者识别文章的优劣。另外,作者还告诫最好避免使用口语和流行语写作,因为用这些词汇构成的文章不会有好的品质。 作者认为文章是工艺品,好的文章,要字字珠玑。好的工艺品,要精打细磨 。

方法

  第二部分介绍写作方法和技巧。

  首先是如何开头和结尾。与含蓄的中文写作不同,英文写作要求开门见山,所以第一句话尤其重要。作者认为第一句话必须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他有兴趣继续往下读。接下来开始盖房子添砖加瓦,加入更多细节和例子。当然,吸引读者最有效,最古老的方式就是讲故事了。因为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

  结尾的原则就是——当我准备好要结尾了,就马上结尾 。跟文章的第一句话一样,最后一句话也尤为重要。这句话最好能带给读者一个升华,品位起来意犹未尽。用一句引用来结尾,效果也会比较好。“惊喜是非虚构类写作中最令人耳目一新元素,如果能在结尾给读者带来惊喜,读者会回味无穷

  写文章段落分明,并且短小精干。因为这是给读者导航路线图。

  反复修改,是文章致胜的关键。如果一句话让我反复修改,耗时太多,那就不妨删掉这句话。

形式

  这一部分介绍了七种形式的文章写法。 其中我没有整理科技类和运动类,因为不感兴趣,就直接跳过那两章。

  一,如何写人。访谈。

  访谈对象得是一个重要人物,或者是有趣的,甚至可以是不平常的人。因为读者会对这样的人感兴趣。

  采访时要知道如何让被访者放松,什么时候要追问,什么时候打住,虽然这很难,但是经验会慢慢积累起来。访谈前做好功课了解被访者的资料。采访时带上笔和纸,不推荐录音机,除非是在被访者与我有较强的文化隔膜的情况下。

  我的任务是要将被被访者的立场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不是我自己的立场,在写作过程中要学会平衡被采访者的观点和我的观点。在介绍被访者时,要让读者知道为什么这个人值得他们去了解,要提起读者的胃口

  二,如何写地。游记类文章。

  游记类文章不需要像流水账一样记下一通。因为读者不需要知道全部的事情,他们只想听其中的一部分。只需要写那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并且生动描写细节。因为细节是记叙文的关键。这些细节可以是不寻常的,色彩斑斓的,滑稽的,或是有趣的。

  观察当地人,描写他们。像画画一样勾勒出他们的轮廓,他们在做什么,跟我居住的地方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跟他们聊天,让他们告诉我当地的故事。这里的人和事,将是游记类文章出彩的地方,因为够特别,够人文,够温情

  三,如何写我自己。回忆录

  告诉读者,我是谁。回忆录不是我人生的总结,它是一扇窗,透过它读者能看到我部分的人生,那些我想告诉他们的事。这时的我就是自己人生故事的编辑。

  回忆录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人物。那些印在我记忆中的人和事,我需要去搜寻出来,细节再一次尤为重要。

  四,商务写作。工作中的写作。

  写这一类文章最需要克服人心中的焦虑

  面向公众的商务文章,态度一定要严肃谨慎。然而,即便是代表某公司或某产品,也不是不可以把文章写得人性化,让消费者感觉到这个公司或产品的温度

  面相公司内部的文章,目的是为了告诉公司内部人员公司的现状,并且让他们有归属感

  不管是哪一类的商务写作,都要避免将文章写得太死板,没有人性的温度。

  五,写艺术:评论家专栏作家。

  作为评论家,要客观报告事实,而非加入过多的个人偏好,也不能剧透太多。因为观众有自己的品位和喜好,也需要自己去欣赏这个艺术作品从而作出判断

  在评论的同时,一定要给出具体的细节。不能只是说这场电影好看!到底有多好看?每个人对好看的定义标准都不同。所以,必须具体化。若是写书评,则多引用,让读者自己去品位。

  好的评论家会生动得表达自己观察到的关于某种艺术的思考。引用一段读者的原文:“Criticism is a serious intellectual act. It tries to evaluate serious works of art and place them in the context of what has been done before in that medium or by that artist.”

  好的评论吸引我们去重新审视这个艺术作品,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去探求其艺术作品的神秘感。

心态

  这一部分作者写得较纷乱,有一些与前几章重复的内容。

  再次强调了直面自己的内心。不管写什么,都要坚持自我。不要因为写作不同的题材而改变自己写作的风格。

  再次强调韵律。读好的作品就像听到作者在念给你听一样,文字优美,富有韵律。然而,不能因此就将文章写得过于口语化,这样的文章太廉价,也太没有品位。

  再次提到模仿的重要性。在成为写作大家之前,虚心研读有品位的作品,并认真模仿,这将有助于写作技术的提高和飞跃。

  提高写作的信心的一种途径就是写我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因为这样我才能写出愉悦和真诚。不要过多担心我对某些东西的了解不够资深,害怕写出来会被人笑话,我最宝贵的资历就是真诚。还有,我永远不知道也许哪一天我的背景和经历会发挥出来,这将为我正在写的东西赋予广度。

  不要害怕在采访资深人士的时候被对方笑话,害怕自己提的问题太过菜鸟,如果他真的这样轻看我,这就是他的问题。我的任务是将这个资深人士的采访内容想办法写出来让广大群众看得懂,仅此而已。

  终稿一定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和磨合,每一句都需要斟酌再三。如果我觉得自己的文章已经完美到不能再修改的地步,那就是我的问题。

  不要为任何人写。不是为老师,也不是为编辑,而是为自己。

  切记,永远忠于自己写作的灵魂。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读后感(四):好作家是练出来的

  一位朋友学PPT,用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菜鸟到达人的蜕变,问他进步如此神速的秘籍。“只一条”他说,“模仿”。每天,他临摹一张经典PPT,日积月累,慢慢地积累了PPT制作的经验。一位网友把他学画的经历贴出来,从开始画的第一张到最近的一张,从青涩到运笔成熟直至成为漫画师,他的经验是——每天必须画一张,风雨无阻。

  模仿和练习,成就了一个PPT达人和一位漫画家。我以为只有在熟能生巧的艺术和技能中,这样的坚持才能受用。其实不然,威廉.津瑟在《写作法宝》反复强调,朗读喜欢作家的作品,尽情地模仿他,坚持练习下去,不知不觉中脱胎换骨成了另一个自己。写作需要灵感,但更需要坚持和练习。

  关于写作的书籍看了几本,这本着重对非虚构写作进行了介绍。作者在88岁高龄坚持每周撰写博客,也曾在耶鲁大学任教,毫无疑问,作者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这些经验和感悟形成文字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常有人把写作当成天分,似乎是来自上天的眷顾,其实不然。上天眷顾是因为他在黑暗中徘徊了很久,紧握手中的笔,一直执着地写,上天才让黎明在他埋头苦写时来临。当我们苦苦追寻、勇于探索时,如果掌握恰当的方法,可以更快地迎来黎明。就像书名所说,作者确实介绍一些了法宝,这些宝贝散落在书中,需要有心人发现。

  作者强调往“小”里写,他建议着重写小而不要刻意写大。就算一部《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也并没有真正从宏观论述战争和和平,而是截取了一段地点和时间发生的个别人物的故事。当一个题材从高度上无法驾驭时,不防换一个角度从小处着手,更多地关注细节,关注与别人不同的感受,更能写出贴近读者的文章。

  开头和结尾同样重要——这在初中作文课语文老师多次讲过,那时没有更深的体会。现在看一篇文章,如果开头能让人看下去,则多了读下去的兴趣,开头寡淡无味,则弃之不读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可见,一个好的开头有多重要!我现在正在努力,一个好的开头如神来之笔可遇而不可求。结尾是一篇文章的结束,一个让人惊奇的意味深长的有回味的结尾,会给人更多的期许和希望。

  要写得与众不同。作者说,同样写海摊,你和大家一样都写白色的沙滩和飞过的海鸥,这是大众的体验,不是来自于你内心真正的感受。要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就要带着心和眼睛细致观察世界。就算每天回家的路,因了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人,也多了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感受——这一切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不同。

  语言的精炼与练达。语言是需要雕刻的,现在网络语言泛滥,在大量的网络文章中,更倾向于口语化,一句话中充斥着大量的修饰司、副词,把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写得罗嗦无比,但是这样的口语化文章,因读起来轻松,在网络上也较受追捧。但是从长远发展,作者建议对语言多多进行雕琢和磨练,就如玉,抚摸得多了,才能见到玉的圆润与光泽。

  好的文章要做到——清晰、朴实、简明、人文,这是作者贯彻始终的观点。

  好的作品不仅能学到知识和得到审美享受,还会得到阅读其他作品的线索。作者在本书中多次对两本书进行了分析和讲解,一本是《风格的要素》,一本是《瓦尔登湖》,都有中文版,我已把它们放到了阅读清单中。

  作者强调说,“一部非虚构作品都应该留给读者一个他们自己从前没有过的发人深省的想法”,这是写作的目的地。我的这篇书评的目的地快到了,不知读到它的人发现了我预设的目的地没有。

  “写的句子像子弹一样撒得满地都是”——当读完一篇长文无法抓住其重点时,作者给出了最真实自然的感受。紧紧抓住那条要叙述的主线,紧紧地,就写这篇文章而言,虽然我盯得很紧,但我不知它是否在我不留意时溜出了跑道。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读后感(五):写好非虚构作品,这30条够用了

  1、写作首先要取悦自己

  如果你写起来感到享受,你也会给值得为之写作的读者带来快乐。

  2、技能与态度

  技能是指写作技巧,态度是指表达的个性和观点。

  简而言之,用技能吸引读者读完你写的大部分内容,即便他是跟你持相反意见的。

  3、不要用被动语态

  4、尽量少用副词,即“XX地”

  5、慎用形容词

  尤其是名词中已经带有此属性时。“黄色的水仙”“褐色的泥土”乏味极了。

  同时慎用散文式的形容词:“威严的榆树”“老道的侦探”,世界上没有两棵一样的树,也没有两个一样的侦探,非虚构作者的职业本能就是找出事物的独特之处,并且用细节体现,而非想当然的形容词。

  6、尽量不用程度副词

  诸如“一点儿、颇为、相当、很、非常……”这类词汇会冲淡你的风格和说服力,会消减读者对你的信任。好的写作精炼而自信,不要“有点胆量”,要“有胆量”。

  7、不要用感叹号

  这个符号仿佛在敲击读者的脑袋,令人不适。

  8、慎用分号

  要依靠句号和破折号。

  9、善用连词

  提醒读者前一句后发生的任何语气变化。诸如“但、不过、然而、仍然、还、反而、因而、所以、同时、现在、之后……”

  10、少用概念性名词,把“人”放到句子里

  反例:茫然的冷嘲热讽并不是对这个旧体制的唯一反应。

  正例:一些人对旧体制报以冷嘲热讽,另一些人则……

  11、不要堆叠名词,用一个名词或者动词替代

  “有资金领域问题”改为“破产”

  12、不要夸大其词

  珍惜读者的信任,但凡有一次言过其实,你所写的一切就会遭到怀疑。

  13、使用引语的时候,把它放在句子的开始

  反例:史密斯先生说,他喜欢“每周进城一次,同自己的几位朋友吃午饭。”

  正例:“我一般喜欢每周进城一次,”史密斯先生说,“同自己的几位朋友吃午饭。”

  但要注意在最自然的时候断开引语。

  反例:“我通常喜欢进城,”史密斯先生说,“每周一次同我的几位朋友吃午饭。”

  14、不要费力找“他说”的同义词

  千万不要写“他微笑道”“他咧嘴笑道”。

  选择能抓住对话变化实质的词,如“他指出”“他解释说”“他回答道”“他补充说”,这些词语都带有特定的含义。

  15、句子的韵律和节奏非常重要

  大部分读者是用耳朵在阅读,在他们没有察觉的时候,会在心里默念看到的文字。

  16、每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是迈向下一段的关键跳板

  17、删掉制造麻烦的句子

  如果卡在一个句子上很久,试着删掉它。

  18、字词句原则

  动词比名词更有力,主动动词比被动动词更好,短词语和短句子比长的更好读,具体细节比模糊抽象的内容更容易理解。

  19、保持段落简短

  写作具有视觉性,它首先要抓住眼球,然后才有机会抓住大脑。短的段落四周留有空气,看起来对读者具有吸引力。

  不过,段落首先是一个完整的逻辑单元,不能过分追求简短,打乱这种逻辑。

  20、写地点的要点

  去掉每一个家喻户晓的事实,不要描写大海有波浪,沙滩是白色的。

  区分出那里别具一格的特色,给地点带来生机的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赋予地点性格。优秀的细节来源于熟知当地情况的人。

  21、倒金字塔写作法

  大部分非虚构作品都适用,先从读者知道或者感兴趣的一个细节开始,然后逐步拓宽上一句或者上一段的内容。

  22、序列性写作原则

  非虚构写作是线性和连续性的,逻辑是将其合在一起的粘合剂,从一句到另一句、一段到另一段、一节到另一节,必须保持张力,而且叙事性——精湛的老套的讲故事方式——是牵引读者前行、但不被他们发现这条绳索的要素。如若不然,你所有的清晰、悦人的句子都会七零八落。

  在艰深的专业知识与读者之间,找到共通的人性线索。

  23、评论家应该喜欢所评的媒介

  如果你认为电影愚蠢,就别写它了。

  24、评论的开头

  让读者做好阅读后文的准备,你不能把他们扔下水里然后立刻跟你游起来,他们需要热身,好的评论开头就是引导读者热身的过程。

  25、不要透露太多细节

  告诉一部分,由他们自己决定是否是他喜欢的故事,但别告诉太多,否则会扼杀读者的兴致。

  26、运用特别的细节

  如果说这部电影“令人着迷”,那就举几个着迷的例子,让读者自己判断是否真的让他着迷。

  在书评中,要善于引用作者的原文来支撑评论者的观点,同样由读者自行判断。

  27、避免虚夸性的形容词占太多比例

  好的评论需要用精炼而生动的风格来表达你的观察和思考。花俏的形容词带有散文的风味。

  28、没有任何争议性的评论几乎不值得一写

  评论就应该令我们不安,因为它触动了一套原有的信仰,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29、在该结束的时候结束

  完美的结尾应该稍微给读者一点儿惊奇,而且要恰到好处。读者不希望文章结束得太快,或者太突然,或者是重复说过的。

  当你准备好停止时,就停止。如果你已经陈述完所有事实而且强调了你要强调的要点,赶紧找最近的出口。

  在结尾敲响回音,同开头曾响起的音符呼应。

  避免用“总而言之”“最后的结论是……”令读者感到乏味。

  30、捍卫自己的写作风格,是你仍活着的标志。

  《像斯蒂芬·金那样写作,这30条够用了》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读后感(六):塑造自我的写作生活

  写作这种事情用下面这句话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法宝》这本书读后,我的感觉是,一定要有一定的写作体验的人,才更能深刻地领会作者的种种建议。若是毫无写作经验的人读过此书后,恐怕再好的指导都会成过眼烟云,反而是经历过一些写作磨炼的人,会从内心深处真正地认同作者的许多观点。

  这本关于非虚构写作的指南书,非常实用,但它又是一本真正深入作者内心深处的书籍,它的宗旨并不是给你指导一些方便实用的方法,而是自始至终都提醒着我们,要做我们自己,写出有自我特性的文字,不要轻易流入俗套,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自我。在这一点上,我敬佩作者。

  时下当一名写作者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各种文化渠道的畅通让各种号称写作的人都纷纷上场,于是鱼龙混杂的人现象比比皆是。有坚持自己内心写作的,也有单纯为稿费而放弃自我的,有苦心耕耘的,也有急功近利的,甚至一些所谓的“速成写作”大行其道。似乎写作只需要一个个框子,随意往里安放一些常用的文字就足够了。

  但是对于真正爱好写作的人来说,写作绝对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写作,如果不能表达真正的自我,写作如果只是为了名与利,就与文学彻底背道而驰了。这本书在阅读时,让我从内心敬佩,因为这是一个真正写作的人带给我们的写作经验,他提醒着我们,你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在塑造自我,你必须谨慎对待。

  这本书从细节着手,要学会去掉文章中毫无意义的累赘词语,简洁是最好的。写作中要保持自己的风格,要记住,你是在为自己写作。作者说:如果你连自己都取悦不了,你就更取悦不了你的读者。难道不是吗?我们在写作中如果不能顺利进行,那一定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在为自己写作的事实。

  每天都坚持写,写最靠近自己内心的东西。这是作者提供给我们最简单却最实用的方法。

  书中提供了种种非虚构文学的写作方法。访谈、游记、回忆录,甚至科学与技术,商务写作,体育、评议、幽默,这些都包含在非虚构写作的形式中,虽然有的形式一听起来就会让人有很枯燥的感觉,但是通过此书你会发现,任何一种文体都可以写出自己的风格,如果你总是按照别人用过的格式,用别人说过的话,那你的文章无疑将会成为读者一扫而过的文字,只有去寻找更好的途径,时刻保持自我,你才能发现,每一种非虚构文体原来都可以写得很有趣。

  本书最后一章提到写作心态问题。读这章时让我有知音的感觉。在写作的路上,我想谁都会经历迷茫,尤其是当你发现不坚持比坚持更容易看得到结果时,但是你内心又始终有一种声音警醒着你,要做你自己,要写你自己时,你总是需要一些支持。但是你没的他路,只有坚持,只有坚持。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读后感(七):非虚构写作的心态与技巧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是一本被喻为非虚构写作“圣经”的著作。概而言之,它的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作者应有的心态;二,写作技巧上的原则。心态上要为自己写作;技巧上要为读者写作。

  关于心态,概括如下:

  - 作者是在用写作真挚地表达自我。或是用写作来探寻自我,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传统。甚至用它来疗愈心灵。

  - 所谓写作风格,正是在表达自我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而不应该是刻意装饰出来的。

  - 按照自己的标准尽力写好,而不要因为迁就读者而改变自己的风格。

  - 提高自己的品位。可以通过模仿喜欢的作家、深入民族传统等方法来提高。

  - 强迫自己每天都要写。

  - 文章是改出来的。

  - 非虚构作品需要「可靠」,也就是可信度。

  - 要比别人写得好,首先要有「想比别人写得好」的愿望。

  - 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写作类型——虚构或非虚构。文体没有高下,只有是否适合自己。

  -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写作的题材。

  - 写作是孤独的,要尽量保持愉悦。

  - 因为面对陌生领域而感到恐惧时,要树立起信心,认清自己的资历在于你自己,以及你自己的真诚。当你深入这一陌生领域时,你会发现题材并非如你想像的那样狭窄,你会找到新的兴趣点,完成更富个性化的写作。

  - 不要企图穷尽所有细节,写作计划过于宏大时必须予以缩减,使选材集中针对某时、某地、某人。

  - 文章的要点是要留给读者一个他们之前没有问过的发人深省的想法。只要一个,而非四、五个。

  - 写作要有计划,但素材会将作者引向未知的方向。这个时候,要相信素材,并修订原先的计划。

  - 文章的救星不是作者的风格,而是素材中令人惊奇的事实。

  - 收集的素材总是比用到的多。可以多收集素材,但在某一时点,必须停止调研,开始写作。

  - 关注文章的形式、语气和内容,而不是能否发表。

  - 用直觉来处理素材,注意素材组织的紧凑。

  - “想清楚你想做什么,想如何做,以人性与人格来寻找自己的方法,完成文章的写作。”(p232)

  - 与编辑合作,但在写作风格、内容、观点上,要坚持立场,不准许随意的篡改。

  技巧上:

  - 每一句、每一个词都要做到简洁。

  - 语法规范。

  - 词句要有韵律,想象读者阅读时是在心中默念的。写完后,朗读自己的作品。

  - 利用辞典(尤其是同义词词典)学习词语的用法。

  - 同一篇文章中的敘述人称、语气要保持统一。

  - 文章开头必须言之有物,用坚实的细节抓住读者,激发好奇心。或者,讲一个故事。

  - 每一段的最后一句(过渡句)尽量多一点幽默或惊奇。

  - 当你已陈述完所有事实,并强调了自己的要点时,立刻结尾。

  - 结尾既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又要给予读者一定的惊奇。与开头呼应,达到共鸣。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某些有结束感、或滑稽、或提供意想不到的细节的引语。

  - 把长句分拆成两、三个短句。

  - 用比喻把沉闷的细节处理得更形象。

  - 可以尝试用幽默的手法来表达严肃主题。幽默也可以单纯为了传递乐题。当然不能离开最基本的事实。

  此外,作者针对不同的文章形式,如访谈、游记、回忆录、科普、公文、体育报道、艺术评论等,也给出了实用而中肯的建议。尤其精彩的是关于回忆录的写作建议:

  - 以老年的睿智,描写年轻的岁月。

  - 先忠实记录心情,然后在公布的时候才考虑隐私和对他人批评的问题。

  - 你才是回忆录的主人。按照自己的记忆去写,别人不认同就让他自己去写他的回忆录。

  - 关注那些影响你的小事。以重要性来取舍,而非题材的限制。

  - 把对家庭历史的写作,当作是自己对过去的一种探索。

  这些都十分值得借鉴。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读后感(八):写作指南从来都是想要进行写作人的心理医生

  少看理论,多看技术。若无必要,离那些上升到哲学高度的作品远一点,除非你真有哲学问题要解决。写作指导书籍,我就最爱技术指导类型的。有人觉得那样会失掉自己的特色。我说,别逗了,你那瞎写,也算得上什么风格?现在写作流行一个说法,叫「非虚构」。我学习了半天,自己理解为,除了小说以外的文章,都能算是非虚构。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里面就提到了诸如写人、写景、写自己、写说明、写评论等等。为什么要读写作指导类的书?我可以模仿全书结尾的一句,这样说,「我总是在想,那呈现单数的阅读量中,至少有一个人认真看了我的文章,我不想让他失望。」写作指南从来都是想要进行写作人的心理医生。全书都在从技术、心态、选题各方面逐渐解决问题,给人以越来越强的信心。而最后一句却激发了我的欲望,这是最强的动力。这么说像是在弱化这本在技巧方面的指导能力。事实是,它让我时刻都保持着写点什么的冲动。因为看完知道,我迫就不及待想要把作品们晾上一段时间,然后尝试大刀阔斧修改一番。像是在帮助别人有所成就,而更大的乐趣延伸到了一种变态的心理满足。

  改稿可以释放出心中全部恶意 —— 挑剔、刻薄、上下其手、百般折磨。批判的自己与曾经全心创造的自己对决。如同《爆裂鼓手》中的一对师生一样,相爱相杀。哪怕出一两个好句子,自己也就心满意足。

  通过搜索微信公众号 neverbacktalks 即可关注同步发布内容。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读后感(九):让不会写的你学会写,让喜欢写的你写得更好

  从小到大,我一直喜欢写,用文字记录一直是我的爱好和习惯。

  小时候是写日记,写作文。大了以后,写信,写读后感,写人,写事,写生活。

  偶尔翻开大学毕业时的留言本,看到当时有同学的留言是:“将来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自由撰稿人?”,我不禁哑然失笑。

  好同学,也是我的好室友,当时之所以写下这样的提问式留言,是因为虽然我喜欢写,但是我的大学本科,以及之后的研究生专业都与写作没有半点关系。

  借好同学吉言,我从喜欢写到现在全身心投入写作,经历了一条“追随我心+不断学习+反复实践+自我实现”的过程。

  说到写作,真正的开始还是从互联网自媒体的兴起。

  在过去以纸媒为主的时代,我也曾经在学习和工作之余,给报刊杂志投稿发表,但那仅仅是个人爱好和闲暇生活的一种丰富形式,并未想象过有一天“专门写文”会成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当进入网络时代后,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过去体制外的普通人也有了用文字表达和传播的渠道与空间。

  自媒体的兴起,大大增加了让很多爱好写作,喜欢分享的人成为“自媒体人”的可能。

  而促使这种“可能”迅速转变为现实的最大推力,来自于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媒体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社会现象,而与此同时,自媒体更是一种新经济形式。

  自媒体的出现,让“内容变现”、“知识变现”、“写作变现”这些过去只是口里说说,脑子里想想的想法,真正的从空中落地,从想法变为现实。

  在大趋势面前,顺势而为,是智者所为。

  如果说互联网是一艘巨轮的话,那么自媒体人就是借船出海的人。

  只有掌握了最扎实的写作基础和技能的人,掌握了互联网思维和具备换位思考能力的人,才能抓住机会,登上这艘时代巨轮。否则,只能在沙滩上望洋兴叹,错失良机。因为,网络平台的红利期已经越来越短暂。

  一直以来,将“兴趣爱好和专业技能与收益相结合”,这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要将梦想的阳光照进现实,没有捷径,只有“学习+思考+实战+调整+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必须不断学习,并且终身学习。写作,也不例外。

  如果,只是把写作当作喜欢和业余爱好,那么,写什么和怎么写,都是你自己说了算。但是,如果你想除了喜欢写作以外,还想体验和收获“写作变现”的话,就必须学习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掌握更多的写作技能,如果在写作的过程中,你还能够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写作的类型中,有分“虚拟写作”和“非虚拟写作”。以写小说、诗歌、戏剧、影视剧本等为主的虚拟写作相对小众一些。而除了小说和诗歌之外的非虚拟写作,却更多的关系到我们每一个的生活。

  显然,学习非虚拟写作更适合大多数的人,而《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一书,就为所有想要学习非虚拟写作的人而写。

  《写作法宝》,是最经典的非虚构写作读本,被《纽约时报》评价为一代作家的“圣经”。全球销量超过百万册,畅销40年。

  不管你想写的是人、是地方、是科技、还是商务和体育,不论是运动还是艺术,不论你是写自己,写他人,还是写自然、写社会,只要你是想要学习写作,或者是想要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法宝》都会给你合理的建议、为你提供写作原则和实用方法。

  《写作法宝》的作者威廉•津瑟,是一位作家、编辑兼教师。

  他活到92岁的高龄,一辈子就专心致志地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自己写作,另一件就是教别人学习写作。

  威廉.津瑟,从《纽约先驱论坛报》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长久以来一直是美国领军杂志的撰稿人。

  他1970年在耶鲁大学任教,开始写作教师生涯。任布兰福德学院院长。后来,在自己家乡纽约市新学院以及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任教。被《华盛顿邮报》赞赏为50年来最具影响的写作教师之一。

  他一生撰写的17本书包括:《写而学》、《米切尔与拉夫》、《春训》、《美国地理名胜》、《耳熟能详:美国伟大的歌手与他们的歌曲》,以及新作《写自己的人生》等。

  在威廉.津瑟众多作品中,《写作法宝》是读者最多的一本,自从1976年诞生开始,到今天已经拥有了三代读者。不论是专业作家,还是写作新手,都从中获益。

  《写作法宝》全书遵循威廉.津瑟一贯坚持和倡导的写作宗旨:“简化语言,寻找真情”。倡导了四个写作理念:清晰、朴实、简明、人文。而这一宗旨和四个写作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重点方面。

  第一个重点:写作原则。

  有人说,写作是其乐无穷,很轻松,但是,威廉.津瑟告诉我们:写作是一件艰难而孤独的差事。

  那些伟大的作家,比如大家都熟知的著名美国作家E·B·怀特,也是威廉.津瑟教授的写作榜样,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那么喜欢怀特的《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与《吹小号的天鹅》。

  怀特那种看起来毫不费力的风格,其实都是付出极大努力的结果。

  写作不是艺术,而是技能。专业作家都必须定一个每日的写作计划,而且必须坚持完成计划。

  而作为普通人,要想写得好的唯一途径是保证自己每天都坚持写。并且遵循以下的写作原则。

  (一)写作语言原则:简洁,再简洁。

  威廉.津瑟教授强调:“赘语是写作的疾患。”,“赘语是公司官方语言,用以掩盖其错误”,“好的写作的秘诀就是剥离每一句话中的杂物,只存留其最洁净的部分。”

  威廉.津瑟教我们掌握一眼就能认出赘语的办法,那就是在一篇文章中用括号括上任何一个无用的成分。

  每次写完,都要重新审校你写的每一句话。当你从文章中找出赘语的时候,就要像对待杂草一样,去无情地修剪掉那些赘语。

  当你努力掌握好了简化、修剪的工具时,可以把“修剪赘语”想成一种机械行为,这样很快你就会发现:你造的句子变得更简洁了!更有利于你全力以赴地去写整篇文章了。

  所以,请你记住:简洁,再简洁!

  (二)写作风格原则:做你自己。

  “做你自己”,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尽管,没有什么原则比这一条更难遵循。

  威廉.津瑟在回答“我在为谁写作?”时,表明了一个有趣的,但也颇有争议的观点:

  “你是在为自己写作。......不要猜想编辑要出版什么样的东西,或者你认为国人有情绪读什么。编辑和读者并不知道想读什么,他们是读了之后才知道的。不过,他们一直在寻找新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作是一种自我行为,所以你要全力以赴使自己不断向前。但另一个方面,你也要面对读者,而每一位读者都与众不同。

  写作,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技能,一个是态度。这两个方面既矛盾又关联。

  技能,包括写作过程中用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态度,是指你怎么样运用技能去表达个性的问题。

  一方面,你需要掌握写作技能,全力以赴地去写,去让你的文章写得简洁而又有吸引力。如果你写作技艺糟糕,估计你的文章读者才读到一半就睡着了。

  另一方面,你还要运用写作技能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你需要坚持的原则是忠实于自己。你要学会如何表达你是谁。你可以放松,说你自己想说的。

  坚持下来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风格像威廉.津瑟教授说的那样“逐渐从日积月累的赘语和瓦砾下冒出来,每天变得更具特色”。

  所以,请你记住:不论在什么年龄,写作时都要做你自己。

  (三)写作词语原则:要花时间发掘,找到自己需要的词汇。

  要找到自己需要的词汇,需要养成以下3个好习惯:

  1、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学自模仿。

  不但要读今天作家写的,还要读前辈大师从前所写的。

  威廉.津瑟说:“如果有人问我是怎么学会写作的,我会说,我学写作,是通过阅读那些,在做我也想做之事的男男女女的作品,同时竭力琢磨出他们是如何实现的。但要按照最佳样板来培养自己。”

  2、养成使用词典的习惯。

  比如,当你对词义有疑问的时候,查一查词典,查清词源,可以注意到由这个词衍生出来的其它种种有趣的分支。可以看看这个词有没有你不知道的意思,了解和掌握词与词之间构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3、养成在你选词、串词的同时,要注意词语听起来如何的习惯。

  从表面来看,读者是在用眼睛阅读,但是,事实上,他们能够听见自己在阅读。

  如今的听书APP平台需要大量的有质量的讲书稿,最基本要求就是口语化写作。因此,写作时注意词语和句子听起来怎么样,养成这个习惯特别重要!

  所以,请你记住:词语,是你所拥有的唯一工具。学会有独创性地、谨慎地用词。同时要记住:有人在那儿倾听。

  《写作法宝》是一本写作技法之书,几十年来上面这些写作的原则并无改变。

  第二个重点:写作方法和形式。

  (一)保持统一性。

  统一性是好的写作的保障。包括人称代词的统一性、时态的统一性,语气的统一性。《写作法宝》这部分的内容更适合用于英文写作。

  威廉.津瑟教授提醒大家:无论你组合得好坏,每一个部件都必须统一到你最终所搭建的大厦之中,不然整座大厦都会坍塌。

  (二)写好开头与结尾。

  首先,文章的开头必须用引人入胜的想法立即抓住读者,迫使他继续阅读。什么都行,只要它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拽住他的袖子,让他继续读下去。

  其次,开头必须言之有物。每一段都要牢牢地保持读者的兴趣,逐渐增进信息量。

  最后,完美的结尾应该稍微给读者一点儿惊奇,而且要恰到好处。读者不希望文章结束得太快,或者太突然,或者是重复说过的。

  对于非虚构作者,威廉.津瑟教授将其归纳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你准备好停止之时,停止。

  结尾理想的状况是,这些句子应该概况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的结束句应该以其得体性和意料之外的效果震动人心。

  (三)注意那些零零碎碎的因素。

  比如:词语的词性准确用法,是用动词?形容词?还是副词?

  又比如:标点符合的正确用法,句号、感叹号、分号、破折号等等。

  再比如:关于你写作时所用的题材,是不是写的靠近你自己内心最近的?

  如果你遵循自己的所爱,如果你写的时候真诚地与其相连,你就会写好,就会吸引读者。

  (四)具体写作形式。

  威廉.津瑟教授说:“最终每一位作家都必须遵循自己感到最惬意的路径。”

  我们更愿意写有关自己生活的题材,或者自己有能力写的题材。动力是写作的核心。

  而非虚拟写作,使得人们能够写自己知道的事,或者自己能够观察或发现的事。这一点特别适合用于年轻人和学生。

  《写作法宝》教给大家很多具体的非虚拟写作形式。

  比如:

  1、写人:访谈;2、写地点:游记;3、写你自己:回忆录;4、科学与技术;5、商务写作:工作中的写作;6、体育;7、写艺术:评论家与专栏作家;8、幽默:是非虚构作者的秘密武器。等等。

  第三个重点:写作心态。

  (一)追求品位。

  写作的过程中,要找到读者喜欢的音调和风格,主要涉及品位的问题,所以首先我们要追求自己有品位的风格,并且拥抱它。

  威廉.津瑟教授在这一部分强调说:“对作家和其它艺术家来讲,知道不做什么是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品位的写作者会选择令人惊诧、有力而又精确的词语,耳朵对语言敏感的作家会寻求鲜明的意向,而避免陈腐的言辞;无品位的人则会使用套话和轻浮的俗语,而平庸的作者则恰恰在寻求那些陈词滥调。

  (二)带着“愉悦感”去写作。

  威廉.津瑟教授把“愉悦感”当作作为作家和编辑的信条。

  因为写作是很孤独的工作,所以要尽力使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他说“我用写作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并提供给自己后续教育。”

  作家在写作之时,必须使自己充满活力,其程度不亚于演员、舞者、画家和音乐家。要以愉悦的感觉,以雄辩与个人见解中快乐的信心去写作。

  树立信心的一个办法是写自己感兴趣并且在乎的题材。

  对自己的写作任务思路要宽。要将你的题材的界限推广开来,看看能将你引向何处。

  所以,请你记住:要将你自己的生活带入其中。只有你写了,那个故事才能成为你自己的版本。

  (三)用“追求”和“意图”完成整篇非虚拟文章写作。

  追求,是讲故事的一种最古老的主题,一种我们从不厌倦听到的信念行为。

  每一次你用追求或朝圣的形式讲故事,你就会领先。读者在读你的作品时,会带着自己的联想为你做一部分你的工作。

  意图,是我们在写作中希望成就的,称为作者的灵魂。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肯定、来庆贺,或者来揭露、来诋毁;选择权是我们自己的。没人能迫使我们写我们不想写的东西。我们因此得以保持自己的意图。

  因此,写作与性格相关联。如果你的价值观可靠,你的文章也可靠。这都始于意图。

  所以,请你记住:想清楚你想做什么,想如何做,以人性与人格来寻找自己的方法,完成文章的写作。在这之后,你的文章才有卖点。

  (四)尽力写好,尽可能写得有意思。

  要想成功,你就必须使自己的作品比别人的更有趣,从而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

  如果你想要比别人写得好,就必须首先在主观上想比别人写得好。你必须对自己技巧上最微小的细节都拥有无比的自豪感。

  写得好意味着相信自己的写作,相信自己,勇于冒险,敢于与众不同,推动自己创造卓越。

  而你自己的“风格”,也就是把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审慎地表现在纸上,就是你的主要市场财富,这一资本可以把你同其他作家区别开来。

  好编辑最喜欢的就是他几乎无须触碰的作品

  所以,请你记住:只有你迫使自己写好,你才能写好。

  纵观全书,《写作法宝》是一本阐述写作技法的书。在写这本书之前,威廉.津瑟已经在耶鲁大学教授了5年“非虚拟写作课程”。

  但是,《写作法宝》并不是威廉.津瑟教授的大学写作课程的简单概述,而是威廉.津瑟把自己当作创作中的作家,来为读者们分享的他自己宝贵的写作经验。

《写作法宝》思维导图

  因此,对于想写,但是还不会写作的你来说,从《写作法宝》里可以学到非虚拟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这些原则和方法在具体的写作形式,比如写人访谈、写地方游记、写商务、写科学等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而对于已经有一定写作基础和写作实践的你来说,《写作法宝》为你提供改进和提高写作技巧,提升写作心态,从而形成你自己独特风格的实用而有效的学习路径。

  综上所述,《写作法宝》让想写却不会写的你学会写作,让喜欢写作的你更有写作兴趣和热忱,激励你去运用学习和掌握的写作原则、方法和技能,去写自己、写他人、写社会、写生活。在这个写作的过程中,你把自己的体验、感悟、思考以更简洁、更清晰、更朴实、更人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留给自己反省、回味;也传播分享给他人,影响他人,升华自己。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读后感(十):为自己写作

  铁杵磨针让我看到持之以恒的结果,愚公移山让我明白耕耘与收获并存,两则故事贯穿坚持不懈的思想,即是梦想的助推器,又是文学创作要求之一。理性的思考,客观的描述,让热爱写作的人们,掌握写人物、游记、科技等事物的写作技巧,或许是威廉•津瑟创作《写作法宝》的初衷吧!

  本书是30周年纪念版,由写作原则入手,到写作方法、形式,最后落笔于写作心态,四部分层层递进,对于政治、社会、文化、商务等诸多方面的非虚构写作,都有详实的事例,借鉴学习。

  初涉写作,在阅读过程中,找到钟爱的作家,听他浅吟低唱,亦如威廉•津瑟创作《写作法宝》时,一直将怀特视为自己的榜样。每次有创作计划时,都会先读怀特作品,在耳畔感觉其节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全身心的浸入,学会临摹,时间久了,就会褪去别人的影子,形成自我独特的风格,蛹化成蛾,华丽转身。

  “清晰、简明、朴实、人文”的写作理念深入我心。通读全文,我感觉清风拂面,喜欢听他娓娓道来,“读者要的是,与他们交谈之人听起来是真挚的,因此,写作的一个基本准则:做你自己。”“你在为自己写作。我谈的两个不同问题。一个是技能,另一个是态度。首先要掌握好工具。另一个问题看做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如何表达你是谁。放松,说你想说的。无论什么年龄,写作都要做你自己。”

  写作的过程,岂不是寻找自我,认识自我,顺应自我的心路之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哲学的终极问题困扰着我们,我们一生都在探讨这些问题,追寻自我成长之路。

  为自己写作,曹雪芹十年磨一剑,留下一座文学上的高峰,也使红学成为显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宝玉有曹雪芹的影子,遥想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经历抄家败落,一部家族血泪史,一幅社会众生相,不仅有残酷的现实,更有诗化的美感,正如荷尔德林所言“人类应当诗意的栖居在地球之上。”

  为自己写作,人生短短几十年,该用自己的一生做画卷,用自己的思想作画笔,洋洋洒洒画出一幅写意画,虽然我们不会像贝多芬、莫扎特、曹雪芹那样留下生命的痕迹,但是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后代,留下一种拼搏向上的品格,证明我们来过这个世界,留下休止符……

  为自己写作,将读者做为朋友,写自己,写他人,关注社会现状,反映社会现实,不仅需要作者“身体”在场,更需要“心灵”在场,针砭时弊,传递正向的能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