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累,学冥想》是一本由(日)宝彩有菜著作,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1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得累,学冥想》读后感(一):我一直以为冥想是大师们才做的事
这本书拿下的时候,我还在快读上班,当时领导把我们召到一起,让我们挑自己喜欢的书做责编,我一眼扫到这本冥想:“想,千万别把冥想分给我。”
因为,我一直觉得冥想是很高深的事,是一种修行,是大师们才做的,要很有心灵力,很有悟性,远非我这种热衷低级趣味的人能hold住的。
后来离开快读,再后来这本书出了,以前的同事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我。
作为一个虚伪的人,我带着很灿烂的笑容说:“哇,好漂亮呀。真谢谢你,我很喜欢!”心理默念“不如送我不达猪咯,冥想什么的完全和我无关嘛”。
直到和前同事聊天时,听她提起这本书里的晨醒冥想,
我一惊,原来是这样!!我赶忙翻开这本书,才发现,书里的冥想并不是我以为”闭目打坐老和尚念经“型。
比如用自己不习惯用的那只手刷牙、开门、接东西,坚持一个星期,让大脑均衡发展。(我对书里描述的效果存疑,但我很有兴趣这么做下玩玩)
比如在外出就餐的时候,看着身边的人,想象他们忧伤、欢喜的表情。这非常有趣,而且会让你发现自己其实还很有”人味“。我见过很多人抱怨大家如何如何冷漠如何如何麻木,可实际上,我们何尝在意过我们身边的人?尤其是在公车上、地铁上、商场超市的收银台前,那么多的人在我们眼里就和楼道里堆放的纸箱子没什么区别。
想象一开始,就收不住,想象他们的情绪,会让你忍不住想象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经历,不知不觉眼前这些密密麻麻的人就从”楼道里的纸箱子“重新变成”人“。他们虽然还在各自的轨道上过各自的生活,但你却觉得,和他们的距离拉近了。
另外,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刚好看了ted的一个演讲,是关于积极的动作如何塑造自信,帮助人应对压力的。
演讲的大意是,当你感觉压力很大、低落、自卑时,你可以先躲到卫生间,对着镜子,像胜利者那样,伸开手臂,保持一小会儿。
这个动作会让你不知不觉地拥有一个比较好的心理状态。如果你在面试或谈判前做这个动作,它会提升你成功的几率。
我有这样做过哦,当我感到紧张或压力大时,我就会跑到厕所里给自己打气。
这本书里也有类似的内容,比如晨醒冥想、淋浴冥想、晚安冥想……如果不是ted的演讲,我会觉得这些内容很扯,随便翻下就可以了,但ted的演讲提供了理论解释,我现在是跃跃欲试了。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ted演讲的生活版、多方位版,我不求它把我土肥圆的生活颠覆成白富美,但我相信它能把我的生活变有趣。
最后,建议快读的领导们定个制度——下班前,先冥想,不冥想,不许回家。
哦吼吼吼吼,我相信我的前同事们会一直爱我的。
《活得累,学冥想》读后感(二):冥想没那么玄
说几个我觉得好玩的,其实冥想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玄
1刷牙时,用不经常用的那只手刷。
你是右撇子就用右手,左撇子就用左手。我不知道天天这么刷是不是能像书里说的那样有效,但感觉挺奇妙的。
上班时要经过一个5分钟的大红灯!多少次迟到都因为它,每次被它卡到我都会在心里默念***,但今天早上,我突然想起书里的这个游戏,就试着把***变成猜对面人的左右脚。。。
3洗澡冥想那个,做完确实神清气爽,如果是泡浴缸的人,建议做之前上个闹钟。上次我做着做着就睡着了( ⊙ o ⊙ )
家务冥想不太感冒,其余的待试
《活得累,学冥想》读后感(三):减压手册
首先特别喜欢这种薄薄的但是有内容的册子,记得刚学写稿的时候,带我的老师说,不在于你能写多长,而重点在于你把事说清楚了,用十个字说清楚一件事和用100个字说清楚一件事是不一样的。学习写作的那段时间正值艳照门事件铺天盖地,记得是去吃午饭的路上,老师说“写东西,从写题目开始最难,越短越难,短还得把意思都说出来。”这时,过街天桥的拐角处,卖盗版的大姐正在招揽生意,她拿出一张碟给一个男人看,然后简短的说“先生,这个!大明星。”男人迅速的拿出钱包,付钱,把碟塞进包里。老师看着我说,“你看,至少得这个水平。”
跑题了,回到这本书上,书很不错,适合正在迷茫或者说一直迷茫从来没明白过的人好好看看,没夸张啊!我看完反正就推荐给了几个没事老问我问题的伸手党。
让我有实际收益的,是关于《提升大脑效率》的章节,真心的都想把加深理解力这章打出来给你们看看,看了好几遍,甚至我想打出来以后,以后谁在我文章下面回复“没看懂,没看明白”这类的词,我就把这段帖出来。
当然关于冥想的很多技巧也很有用,比如地铁冥想、洗澡冥想、睡前冥想、办公室冥想、做家务冥想什么的,我试过之后都很受益。
《活得累,学冥想》读后感(四):冥想的本质是什么?
有关冥想的概念和操作方法有很多种类,有的强调放松、有的强调正念等。这里所教的冥想法认为冥想的本质是“无思虑的觉醒thoughtless awareness”或者“心智宁静mental silence”的状态,是人类意识的一种最佳状态。这一概念虽与众不同,却拥有扎实可靠的科研实证基础(包括随机对照实验,后续的文章中我们会介绍更多科研信息),证明其效果卓著。
这一概念认为,在冥想中,我们保持清晰、觉醒,时时处在当下,完全成为自己头脑的主人,不受任何杂念的干扰。将冥想的状态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帮助我们减压和促进身心健康,乃至进一步发挥最佳水平。
冥想的状态是与生俱来的,是内在真我(SELF)的特质。所以,我们无法刻意去冥想,而是要通过跟真我的联结,让内在静心冥想的力量自然的、逐渐的得到唤醒和生长。例如,我们可以将右手放在心脏的位置,默默的、诚心诚意的跟自己说,我的本质是这个纯洁的真我等(详见下述冥想导入确定语句)。然后静静的体验,或许一开始还是会有很多杂念,但是慢慢配合相关技巧的练习,就可达到“无思虑的觉醒”状态。这个微信平台将循序渐进的教授一些简单的冥想技巧。
做完冥想导入后,可以尝试安静的坐一会,同样放松身体,并且放松你的头脑。轻轻的将注意力放在头顶囟门或更高的地方。
或许有人对此有疑义,因为有些禅修是意守丹田,有些冥想法聚焦前额或烛光等。但是冥想相关的脑科学研究揭示,当我们达到无思虑觉醒状态时,脑型地图显现,大脑的激活区域更多集中在头顶囟门。而且很多长期练习者说,你会感觉内在有一股力量,自然而然的把你的注意力提升到头顶或者更高的地方,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毫不费力的进入了真正的冥想境界,即头脑觉醒清晰但没有思虑的状态。如果依然有一些思虑,只需要觉察到它们,然后提醒自己“不是这个,不是这个”就可以。有一部分人,在初期就能达到比较好的状态。但是大部分人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每天10分钟,坚持1-3个月,慢慢就会进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