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生一次的假期》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16 04:0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生一次的假期》读后感10篇

  《一生一次的假期》是一本由李玲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7页,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生一次的假期》读后感(一):有时候,我们真的应该去看看另外一个世界

  有时候,我们真的应该去看看另外一个世界。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旅游的看法一直是一种叫度假,一种叫旅行,去欧美去日韩去香港台湾,这些现代文明高度发达地区,我觉得叫度假,漫步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感受得更多的是一种都市文明;还有一种则是去非洲去泰国缅甸或者在南极洲与企鹅大眼瞪小眼,旅途可能更加艰苦,但是更能触摸到大自然灵魂,我觉得,这样的,叫旅行。

  而后在这本书里,我发现了一个词能够很好地概括我这一感受:Safari.

  afari这个词,在东非当地语言斯瓦西里语中的本意是“远行”,100多年前殖民者来到非洲狩猎时,Safari被特指为“非洲野生动物狩猎”,而如今随着野生动保护观念建立,Safari则专指非洲观赏野生动物了。

  而我想,如果范围再大一点,也许Safari应该是远离都市文明,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以涤荡我们的灵魂,去看看这个世界的不一样,去寻回我们迷失摩登世界的情感

  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坦桑尼亚Safari游记实用Safari攻略作者顺便还告诉你,Safari其实并不苦,还能与honeymoon同时进行

  我原本对非洲的印象大致来源于动物世界还有一些电影小说,像《走出非洲》啦《乞力马扎罗的雪》啦,说到非洲脑海里的第一印象是这片大地原始荒凉,但这里的人民民族性格热烈、奔放、充满希望的,北非是沙漠寂寥,中非是部落的聚合,西非东非则是热带岛屿摇曳风情。我原来以为,我脑海中的非洲已经够丰沛也够分裂的了,但看了《一生一次的假期》,我才知道非洲原来还可以是奢华的、浪漫的充满着贵族气息地方

  坦桑尼亚的帐篷酒店,并不是想象中的简陋粗糙,它也可以很奢华,你可否想象你在那些帐篷的房间里,会有靠窗的浴缸,让你一边泡澡一边看草原上漫步的动物,也许还会有一名私人管家为你送上冰爽的啤酒

  关于坦桑尼亚的这些不一样,作者在旅途行纪之中断断续续地记录了很多,比如:

  *《泰坦尼克号》中Rose戴着的海洋之心是坦桑蓝,产地是坦桑尼亚的北部小城阿鲁沙;

  *坦桑尼亚的鸡蛋黄是白色的;

  *长颈鹿是用脖子打架的;

  *蹄兔和大象是近亲;

  *坐的小飞机中途可以降落乘客,犹如空中小巴士

  每每看到这样的情节,我就会想“原来”“居然”“竟然”,而后会心一笑,我暂时还去不了这片美丽神奇土地,但是我可以在书里先看到。

  而这本书,也不仅仅是游记,更是一本实用攻略,每一章节都配备了详细贴心的旅游小贴士,书最后还特别赠送了坦桑尼亚国家公园植物图鉴,方便参考,(部分酒店的价格实在太……特么惊人了……)。

  其实本书最喜欢的是一种态度,一本书说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有一个态度,在纸张后面阅读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作者的精神状态,别的不说,看了会觉得,这是个看了就想认识姑娘有趣、有能力、有梦想,有时候真希望中国多一点这样的姑娘,我们中国姑娘也可以是独立的、热情的、充满灵气和梦想的,中国姑娘或者说中国人给西方世界的印象再也不是死板的、保守的、旅游只去巴黎抢LV的。

  不过,本书我个人也有一个不喜之处,就是编排得略有些松散,更像是姑娘的长篇博客合集,遣词造句比较口语化(虽然……总署的规定很多有些坑爹,但是有时候看特别口语化的书会有点觉得像在看blog.),如果能够在一些非洲景点上再有一些人文深度上的拓展,感觉就更完美了。

  但无论如何,能让人有收获的有感触的书都可以拾起来读读,书里会有另外一个世界在向我们挥手。

  :

  看到有书友评论说这会容易沦为一本廉价图片书,可能不太叫座,私以为其实不应该这么理解,电影有分级图书也应该有分级,图书的功能作用既可以有教育学术用,也可以有娱乐休闲用,游记&旅游攻略这样的书本来就应是娱乐休闲用的。地铁读物也有地铁读物的存在必要

  从这点上说,我觉得不论是封面设计还是图片、文字的编排,出版方都是把握得比较精准的,有其自己营销定位群体——对旅游有兴趣年轻小资群体,在纸质书现在有点萎靡情况下,这类人是比较愿意也比较有经济能力去买书的群体,因此不管是“一生一次的假期”这个比较迎合年轻人内心冲出城市樊笼渴望主题,还是书中两对主人公令人欣羡的婚姻状态(其实建议很多大龄女青年看看这书,有个兴趣爱好是多么的重要。),抑或是封面上那句实在很牛逼很引人好奇心广告语“他们的故事有幸被***主席关注!”,包装营销都很精准,剩下的就留给市场检验了。

  《一生一次的假期》读后感(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以往的书评里,我大多都以示好、褒奖为主,因为深谙书评之道,为了更多人能够加入买书读书的行列,吹捧得有点“毁三观”,点评的有点无底线,所以对于这本书我决定进行彻头彻尾的批判,以示我的决心

  关于旅行,中国人总有一些无法述说的无奈,让我不免想起很久以前的一首歌《我想去桂林》里面唱的“我想去桂林啊,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归根结底是受工作牵绊,很难达成出行的计划,唯独结婚蜜月是个例外,在绝大多数夫妻纷纷搭上旅行社国内“走马观花”游的时候,一对受到习总书记关注的小夫妻决定去非洲的坦桑尼亚自助游度蜜月。就在大家将其此行定义天方夜谭的时候,他们已经踏上了非洲原始的草原上,在荒芜中寻找最原始的冲动,在纯净里埋下最隐秘眷恋。这次非洲之行其实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旅行,是一次没有预兆的体验,是一次用生命追逐青春年华里最闪光的礼赞。当你发现在这里的字典里没有了猜疑欺骗,你会把这里臆想成为开天辟地时候遗漏的圣地。这里因为贫穷,多了越来越多的期盼的大眼睛;这里因为炎热,当你眺望地平线的时候总会看见升腾的虚无。这里就是非洲,这里很需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里也很需要一次奋不顾身爱情

  《一生一次的假期:走,去坦桑尼亚度蜜月》很像一本旅游指南丛书,但少了这类书的程式化,多了些人性化的温情,少了些繁冗,多了些空灵,少了些指定,多了些未知。当你将幸福置于其中之时,感动瞬时翩然而至,你有大把时间端详思考中的非洲狮子闲情逸致中的斑马沉重敦厚的非洲大象,它们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它们也习惯了偶尔出现陌生面孔。这本书其实算是一本游记,但没有《老残游记》的传奇和怪诞,没有《徐霞客游记》的系统沉淀,像是对青春、对爱情的致敬,或者出版该书仅仅是为了报销非洲之行的费用,当然这也仅仅是我的戏谑的揣测罢了。

  该书里面充斥大量的照片,几乎都是些人物风景篇幅占用之大,大有充数之嫌。我不大愿意猜测这本书的销量,在如今百度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最寻常的查询工具的时候,书中附带的旅游小贴士就有点显得捉襟见肘了,信息量无时无刻不在更新,如今早就不是书本是精神食粮论断的时代了,所以寥寥无几的读者在选择书籍阅读时,一定会在心里与网络功能下意识做比较,通常是图书完败,所以目前猜测书的销量,完全取决于想去非洲旅行人的冲动指数。也许,销量不能说明书的质量,但是正如谢晋导演曾说过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很显然,读者喜欢看就是好。

  当我即将昏昏欲睡还未完成本篇书评之时,书中的黑人闯进了我的世界,在他们的大眼睛里,写满了对这个世界的不满期待。在降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种族歧视”不可幸免地伴随其一生,虽然在一些领域里,布满了出色的黑种人,他们健谈,他们善舞,他们好客,但他们始终得不到认同,常年的饥饿和炎热,让人充满了戒备。在连年的战事里,死亡成为了永恒的主题。

  美好的爱情降落在非洲的土地上,总会显得有些悲怆,那些无以复制的欣赏和欲盖弥彰的想象,对于那些即将度蜜月的小夫妻并没有预期向往,毕竟这个举动像是一部实验话剧,通常是不卖座的,内部消化又嫌“跌份儿”,只得变卖成廉价的图片书。《一生一次的假期:走,去坦桑尼亚度蜜月》当作夏季停电时候,随手扇风的器具再适合不过了。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始终在酝酿中。

  《一生一次的假期》读后感(三):是游记也是攻略

  因为之前一直做一本坦桑尼亚动物保护的书,我还真动过去坦桑的念头,后来因为要打的预防针太多,而我又打算孩子而没有成行。近年来去坦桑拍婚纱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之前看朋友在桑给巴尔的(桑岛)的婚纱照,着实艳羡了一阵。

  书里的九章,第一章是个可以当做攻略的准备篇,里面有需要准备的情况,以及行程的概述。列举了,车费门票住宿费的情况。剩下八章详述了他们去坦桑尼亚8个地方的游记,写了很多有趣的事,每一章后面也有一个旅游小贴士,详细的列举个单个地方的攻略的,不光是住宿、观光推荐,甚至包括了好吃的中餐馆相信这些可能会成为想去坦桑尼亚的读者选择这本书的原因

  我喜欢注释多的书,这些小注释包括了人文、地理历史文化,也是阅读时接受知识途径

  第一章里写了他们选择旅行时间的原因,为了多看一些美丽的动物,而书里的那些照片也从侧面展示了这些动物有多吸引人,多麽的让人疯狂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是主席提到的那对中国夫妇。“重点不是主席,而是夫妇啊!他们两个的确感情很好,不是有个说法,说想跟谁结婚就跟他一起去旅行,回来还没事,就可以结婚吗?!他们俩去过了这么美,又这么残酷(两千元一晚的酒店,热水坏了)。这么奢侈(与鲸共舞),这么艰苦(睡保护区的帐篷)。而他们相处技巧模式处理问题的态度也是他们能够一直在一起的原因吧!经历了这么多,还能在一起,能动摇他们的事也不多了吧!

  《一生一次的假期》读后感(四):Safari——接近自然,更是接近心灵的远行

  【题记:一切总是与远行有关,是为了找寻迷失的自我,还是放任自己跟随牵引走向莫测命运,也许只因迁徙的本能,在某个夜色熹微的时刻出发,看见自己的发丝飘拂过蓝色夜幕,还是要为这未曾消泯的远行的激情热泪盈眶。你听远处有歌声传来:“我要走得很远很远,比山丘更远,比大海更远。走近遥远群星,恳求我的上帝,给我送回一个孩子的远古的灵魂……”。】

  第一次知道坦桑尼亚是幼儿园的时候拨弄家里的地球仪,当时颇为喜爱非洲大陆版图形状,经常点着上边的每个国家的名字家人那些字怎么读,坦桑尼亚这个国家就这样印入了我童年模糊记忆。渐渐长大,在地理课本上知道了坦桑尼亚更多的细节,比如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动物,辽阔无垠的热带草原,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中国人都知道的坦赞铁路。那个时候对国人来说,去非洲旅行还挺不可思议的,对于我们来说是又穷又落后政局又不稳定的地方,而对于欧美贵族来说,东非早就是旅游休闲圣地啦。

  前些年有个考古观点这样讲,人类起源于非洲,并且圣经中提到的伊甸园很可能就是位于非洲。就这样,一直格格不入势不两立进化论和神造论居然在非洲这样一片热土达成了和谐统一,真的是微妙和神奇,令人惊叹。

  这几年非洲旅游火热了起来,微博上看见名人们纷纷晒出去东非草原看动物大迁徙的照片,政要们也频频出访非洲,我的小心脏瞬间就沸腾起来,那是多么令人震撼场面有生之年必须要去看呀!天知道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多么渴望接近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迹的大自然。同时我也酷爱动物,曾经在动物保护组织志愿者,那个组织的员工每年都去非洲看大象看斑马看豹子看狮子,每次回来跟我讲旅行见闻的时候我都馋的直流口水!就这样慢慢的,非洲尤其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就赫然盘踞在我旅行计划List top10的地位熟悉的我人都知道我虽然有乖巧外表,恋家的性格,但其实内心却非常向往万水千山走遍,总想把说走就走的旅行变成职业,我那颗期待远行的心啊,总是被各种俗世琐事牵绊,总是这样骚动不安

  于是乎,我特别能够理解本书作者以及她老公和玉仿的远行情结,特别能理解他们放弃马代、尼泊尔而将坦桑尼亚作为蜜月旅行地。对于拥有这种情结的人来说,“Me, on the way.”简直就是一种信仰生活态度,不是正在远行,就是在准备去远行。上班是副业,旅行才是真正想过的生活哇~

  整个非洲,最吸引我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动物;整本书,最吸引我的也是从阿鲁沙、纳特龙湖、马尼亚拉湖、再到恩戈罗恩戈罗以及最高潮的塞伦盖蒂这一部分啦,因为这段旅程以寻找动物和欣赏动物为主线。作者一行四人非常有幸地看全了“非洲五大”(即非洲象、狮子、花豹、犀牛和非洲水牛),当然也少不了斑马、河马、长颈鹿、草原猴、狒狒、火烈鸟以及各种可能叫不出来名字的鸟类。光是想象在那广阔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着无数种类的动物,各有各的习性,各有各的生活,也许毫不相干的物种却能互相扶持,比如在大迁徙中,记忆力强又嗅觉灵敏的斑马总是充当前锋,他们同时也喜欢吃草的上半部分,而紧随其后的喜欢吃草的下半部分。这两位所过之处,那是寸草不生啊,而再过段时间,瞪羚出场,他们最喜欢吃刚出来的嫩草!无法解释大自然是如何达成这种精准的分工的,很多动物,看似各不相关,却完整的形成了一个严密到滴水不漏的生态圈,我不禁为大自然的奇妙而喝彩!作者隔年又再次造访塞伦盖蒂,可见这片草原富有无限魅力引人驻足!我想,最好的旅行地点就是这样的令人流连忘返,不断想要回去重温的地方!

  当然除了safari,本书也然我第一次知道坦桑尼亚也有美丽海岛——桑给巴尔岛,以前孤陋寡闻的我只知道非洲最有名的塞舌尔是人间天堂,想不到桑给巴尔岛也充满惊喜呢!因为有我最爱的海豚啊!能与他们比肩徜徉在薄荷绿的大海里,那真是值得我骄傲一生缅怀一生的美好时光!

  除了美丽图片和丰富的旅行tips,作者在书中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怜悯之情。这片富饶之地必然不断引来觊觎者的破坏和虐行,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地球上最后一片自然残存在这里并进行相应的保护,但是巨大的利益仍然招来偷猎者的肆虐和暴行,多么令人痛恨和惋惜。而作者在这次旅行之后,决定今后拒看动物表演,也要说服周围的人拒绝象牙制品,我想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和心灵的洗礼——爱这个世界以及其中的所有生灵,才是旅行最深远的意义。

  《一生一次的假期》读后感(五):住在心里的旅行

  看这本书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姑娘才有把蜜月选择在非洲,还是没人去的坦桑尼亚。大伙不是都选择马尔代夫,巴厘岛或者欧洲么?但正是这样的姑娘,正是坦桑尼亚,正是这样别样的旅行,才有了我们今天捧在手心温暖的故事,才有习主席提到的“那对夫妇”。

  拿到书那天下午,我坐在办公室里看了几十页后就被老大夺去了,他随手一翻,说:“我最讨厌这样记流水账的书了。”“你知道个屁。你看都没看,凭什么这样下结论。”这话一出,老大和我都愣住了,说实话我被自己吓着了,竟然脱口而出“你知道个屁”。但我不后悔(哈哈哈哈),老大武断的评判一本书,那作为读者,我也要勇敢的辩护。

  《一生一次的假期》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拿着这本书去坦桑,完全没有问题。攻略十分具体,吃的住的喝的玩的购物的应有尽有,分外清晰。书中的那些图片也特别诱人,恨不得马上去坦桑,去那里过新年,看着小伙手足舞蹈,体验异乡另外一个家。

  虽说在别处,我们也得尊重规则,保护自然。因为每个人的爱惜,才有了那样特别的风景,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对得起造物主的光荣。非洲勤劳勇敢的人民用他们一生一世的守候只为动物们日夜迁徙,繁衍生息;植物们茁壮成长,耀眼家园。我想李玲夫妇选择去坦桑,并非经过深思熟虑,而是冥冥中听见天地的呼唤,要去那里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那里的风景和那只有在动物世界里才能看得到动人。那里人们和我们不同肤色,却有完全相同的灵魂。不去的话可能一辈子都心有不甘吧。去了,就真的成了李玲夫妇心中一生的停留,也成了我们读者一生的期待。感谢李玲,让我们看到这么壮丽的风景和这么动人的故事。

  我们前往另外一个国度,尝试过另外一种生活,一定或多或少给那里带去了些改变。“photo me”的故事和我们国度也没有差异。曾经在我准备去西藏的时候,朋友说那里有着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淳朴,小孩儿会主动找你要铅笔,糖果。是否,我们也该深思,我们的好意对他们来说是否合适,对于这种“拿来主义”的现象我们也是罪魁祸首,给他们原本的善良蒙上了灰尘。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思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但我相信,大多数人们都是善良的。

  当然这本书也有很多小情节让我感动,刘晨的爱情,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有浪漫的爱情,美好的家庭。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懂得陪伴也不失一种好的相处方式。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情侣都在磨合,不如学学他们吧。

  一生一次的假期,有爱人友人的陪伴,有美丽的风景,有对行走的思考和愿意改变的勇气,足矣。

  《一生一次的假期》读后感(六):让心远行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每每看到这句话,总是能有不同的体会,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不要做一个没有生命体征的静物,在青春年华里,让生命尽情绽放光彩。

  前两天跟朋友出去逛书店,被一本装订精美的书籍吸引,看看书名是《一生一次的假期:走,去坦桑尼亚度蜜月》,淡蓝色的封面,过目难忘的书名,封面上的一句话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我“坦桑尼亚,世界上最纯净的地方。在这里,激发人们对外最无限的向往。这一生一次的假期,和最爱的人一起,把藏在心底最美好的梦想都实现!”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召唤起藏在人们心中无限的遐想,即使身体在此处,心也可以自由飞翔!

  翻开此书,简直就是一本去坦桑尼亚的旅行宝典,包括吃饭、住宿、机票等等网站的介绍,而且也有不同景点的详细介绍,里面一个个温馨的旅游小贴士详细的介绍了各地的旅游攻略、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给人们的最切合实际的指导法则,读起来既亲切又不失实用效果。里面最吸引人的还要属一张张精心拍摄的照片,每一个人物、每一只动物、每一处景物都是坦桑尼亚的代表,诉说着坦桑尼亚特有的地理、风俗和文化,看到每一幅照片都有身临其境之感,“雨季的恩戈罗恩戈罗,姹紫嫣红的小花儿,一片片、一丛丛,肆无忌惮地在火山口底生长,它们与翠绿的草场交相呼应,构成了一片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我们看到花海中飞舞的冠鹤,花丛中回眸的斑马,在花间争斗的汤氏瞪羚……我无法拍摄出它的美丽和梦幻,就像第二天一早,我在火山口的Serena酒店想要拍摄火山口底的晨雾,却发现显示屏上的图像永远都不是我看到的景象。那样的雾气在滚动,那样的金盆一样的湖在中间时隐时现,梦幻般的的景象,只能留在记忆中。”

  这样动态的画面在书中尽出都是,搭配着精美的照片,一幅幅真实的场景即刻浮现眼前,仿佛自己也能看到这片美丽的风景图。

  也许我们毕生也没有机会来到书中的坦桑尼亚度蜜月,但是我们可以徜徉书中,用心去领悟作者的到之处,身体不能前行,但是心却可以无所不能。尤其实在当今社会,各种压力袭来,使你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打算一场远途的旅行,有时候身心的确需要释放,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书籍可以阅读,关键时刻,让心远行。有时候劳累和疲倦并不是源于身体,而是心灵失去了本该拥有的自由。犹如一只小兽紧困牢笼,时刻保持着挣扎状态,其实不然,越是挣扎心就会越急躁。倒不如静下心来去开始一段心的旅程,捧上一本书,在床头案边痴痴读来,静夜十分,合上书本,依然可以安然入眠。

  让心远行,还自己一片海阔天空……

  《一生一次的假期》读后感(七):《一生一次的假期》:有些时光,一次足矣

  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书,因为它适合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对于崇尚即刻出发的背包客,它是一本比lonely planet 更好用的坦桑尼亚自助游攻略,其中包含了去寻找你想要在坦桑尼亚看到的一切的最佳方法,以及如何应对那些你不想却可能遇到的一切的应对措施。而对于只想宅在家里饱览千里之外风光的“卧游族”,在这本书里同样可以遇见自己想要的远方。而我刚好属于后者。

  《一生一次的假期》讲述的是一对夫妻在坦桑尼亚度蜜月的故事。这是个疯狂的想法,因为既然是度蜜月,自然要选择一个甜蜜的地方,而坦桑尼亚在大多数国人眼中,似乎只有贫瘠和动荡。

  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是“心里长草”的新娘李玲和她的新郎在无聊时找了一集BBC躺在床上看后萌生的想法,那集的主角便是坦桑尼亚。对于差不多是看着《动物世界》长大的八零后夫妇而言,当广袤的非洲草原在荧幕上出现时,他们似乎听到了“远方的召唤”。于是接下来,他们订机票,浏览攻略,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后,踏上了一生一次的非洲蜜月之旅。

  从达累斯萨拉姆到乞力马扎罗,从徒步阿鲁沙到真正的梦逸之所塞伦盖蒂,他们享受着无与伦比的蜜月之旅。与那些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每每都以拍照购物为主要活动项目的“旅游”相比,这对夫妇在非洲的旅行少了许多喧嚣,多了一份宁静。显然安静的旅途使得旅行者有更充裕的心绪去感受风光的旖旎,也便更有资格去诉说远方的美丽。

  李玲说,我知道,我们的假期,一定是一次不一样的旅行,一定是完全贴近大自然的旅行,一定是能让人回味一辈子的旅行。活在当下,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也因为忙着赶路而忘记了感受风光的美丽。或许做一个一辈子的旅者并不现实,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最起码的,你要有对远方的向往。如果你是你一个可以背起行囊便出发的人,请不要拒绝来自你自己心底的渴望;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果断,也别让自己的心灵被“圈养”,而是要时时,看看远方,那些似乎与自己无关,却总会在冥冥中与自己相恋的风景,让自己不只是活在当下,更活在对远方的渴望中。

  也许每个人都需要一次这样的旅行。他们的非洲之旅不枉此行,而因这样的远行,他们注定不枉此生。这样的时光,一次足矣。

  《一生一次的假期》读后感(八):印象之外的坦桑尼亚

  印象之外的坦桑尼亚

  2013年3月25日,习主席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做了名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演讲。主席说:“我听说了一个故事,有一对中国年轻人,他们从小就通过电视节目认识了非洲,对非洲充满了向往。后来他们结婚了,把蜜月旅行目的地选在了坦桑尼亚,在婚后的第一个情人节,他们背上行囊来到了坦桑尼亚,领略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塞伦盖蒂草原的壮美。回国后,他们把在坦桑尼亚的所见所闻发布在博客上,得到了数万次的点击和数百条回复……”《一生一次的假期》正是习主席提到的那对中国年轻人中的女主人公,亲自讲述了他们的坦桑尼亚蜜月旅行的故事。

  《一生一次的假期》是一本简单的书,述及的一切终也不过是作者李玲的蜜月之行,没有悬念,没有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信手所至的任一章节或任一段落都可以开读,迷人而壮丽的风光,美轮美奂的落日,浪漫的白沙滩,还有那远离都市的喧嚣,一切都能让人感受到纯粹的自然,一个不经意间就漾成了满纸的恬静与安宁。

  沈从文说过,“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即,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不论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这条金科玉律似乎总不过时。在李玲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个地方:每天清晨,一轮红日从苍茫大地升起,几株合欢零星散落在这片草原;晨曦中,呼吸着弥漫着清香的空气;面前,大象家族悠闲地散步;身旁,斑马们正在吃草;不远的树上,刚刚捕获了羚羊的花豹正守着猎物睡觉。阵阵狮吼从远方传来,斑马警觉地抬起头四处张望,树上的鸟儿展翅飞翔……

  文学不是自上而下的体制命令,而是人的心灵,也只有经典作品才能做到这一点。从白雪覆盖的乞力马扎罗山峰到塞伦盖蒂无边无际的草原,从阳光明媚的桑给巴尔阿奇佩拉勾岛至维多利亚湖温情的沙滩,在掌形的桑给巴尔岛,斯瓦希里商人接待了穿越印度洋而来的商船。这里的景致会让你感到时光逆转,回到了远古时代;这里的一切会让你看到了这个星球最初的样子。这,就是坦桑尼亚。这,就是李玲的《一生一次的假期》。

  读了李玲的文字,不知有多少人会和我们一样,憧憬起非洲旅行之梦。一旦踏上那片幸存的荒原,地球上那块最后的净土,就再也无法真正地走出非洲,走出坦桑尼亚。纵然是离开了非洲,离开了坦桑尼亚,对非洲、对坦桑尼亚的热情还是一发不可收拾。因为非洲,非洲的坦桑尼亚并非只有传说中的荒蛮、战乱、贫穷和疾病,它更多的是绝美的自然风光,生机勃勃的大草原,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以及有些原始但淳朴可爱的人。

  结婚,是一生一次;蜜月,是一生一次的假期,“走,去坦桑尼亚度蜜月”。李玲的《一生一次的假期》,至少有N种读法:作为一部坦桑尼亚自然风光的百科全书,作为一部驴行天下的旅游指南,作为一部反思生态环境的研究力作,作为一部见证中非友谊的外交史册,作为一部旅游文学作品,作为一部综合性的地理读本。只要你翻开这本书,就会和李玲一样,爱上坦桑尼亚,爱上李玲的“一生一次的假期”。

  其中,《一生一次的假期》作为一本详细介绍坦桑尼亚旅游的书,用“温馨的闺蜜旅行故事+300张精美摄影作品+坦桑尼亚旅行衣食住行全方位贴士+坦桑尼亚国家公园常见动植物图鉴”为我们呈现出坦桑尼亚最为真切的一面。伴随着李玲灵动的笔触,我们和她一起,“身临其境”地看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体验狩猎之旅,在恩戈罗感受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坐小飞机鸟瞰塞伦盖蒂大草原,在桑给巴尔岛与豚共舞……

  (文/刘英团)

  发表于2014年1月25日《新商报》A18版

  http://szb.dlxww.com/xsb/html/2014-01/25/content_962780.htm

  《一生一次的假期》读后感(九):走进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

  Keywords: 坦桑尼亚,大自然,游历,图片

  翻开书一口气读完,然后做了一个美妙的梦,空气是新鲜的,一眼望去是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我爸爸带着我和一群动物玩耍。。。。。。闹钟响了,又回到了雾霾的现实中。

  《一生一次的假期---走,去坦桑尼亚度蜜月》给我这个美梦,而作者李玲和她的丈夫,朋友们真正的走进了那个美梦的地方,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部分低地属热带草原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属热带山地气候北与肯尼亚和乌干达交界,南与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接壤,西与卢旺达、布隆迪和刚果为邻,东濒印度洋。1996年首都由达累斯萨拉姆迁往多多马。

  一提到非洲,你会想到什么?我会想到几个词,热带,动物,大自然,人多,饥饿。这部书中因为没有提到后两词,所以作者把非洲的美好,大自然的魅力,动物的原始状态,写到、拍到了极致。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就在我的身边,它还存在着,它还是那么美丽动人,那么干净、纯洁,让我有一种冲动,有一天我也会带着爸爸一起在这里---坦桑尼亚。

  随着作者的脚步,我也游历了一次非洲,飞到了有诵经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累斯萨拉姆,去了乞力马扎罗山下的小镇莫西,真正开始Safari的地方阿鲁沙,让我有感伤的 “火热烈鸟幼儿园”著称的纳特龙湖,吃到了美食的马尼亚拉湖,给我震撼的恩戈罗恩戈罗,看到了花豹,羚羊种类很多的塞伦盖蒂,最后去了海边“丁香之园”桑给巴尔。虽然只是在书中看到,但是也有着不同自己的感受。很喜欢作者说的这样一句话:“东非是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大草原的每一天、每一处,都有不同的精彩,永远不会重复。你可以选择不同的公园,关上不同的风景;即便是同样的公园,不同的季节也有别样的风情;而哪怕是同样季节的同样公园,你也会看到不同的动物,经历不同的惊喜。”

  一张一张真实拍摄的图片让书有着特别地生动,我对那张纳特龙湖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图面很简单:纳特龙湖上的火热烈鸟们栖息,一位当地人站在湖岸中央。我的伤感,也许来自于那位当地人,非洲的经济使很多人饥饿,当地人也在为此发愁;也许来自这唯一的自然环境是否可以一直持续;也许来自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不是可以像那位当地人一样,守护着它们。。。。。。其实只有好好的保护这美好的大自然,才能让人类生活得更加长久。

  这本书与其他的旅行书不同,我除了在作者的旅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还能得到作者带来的旅游便利。作者用旅游小贴士的方式讲述了各个地方的常识信息,交通,门票,吃住,路线等。作者非常用心,可以看出,她真心想给去坦桑尼亚的人实际帮助,让没有去过那里的人能走进那里,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震撼!

  美丽的坦桑尼亚,希望你永远都在那里,没有污染,保持大自然的纯粹。。。。。。

  《一生一次的假期》读后感(十):最美的时光遇见你

  最美的时光遇见你,让我想到了仓央嘉措的《十诫诗》(尽管这出于不同的译本),但是翻译的人都是出于对他的喜爱和欣赏,那诗词中的点滴都是最美好的。可是在读到“世间如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又是怎样的无奈,可是作为平凡的一份子,我们则拥有追求自己快乐的权利。

  《一生一次的假期》看起来是一本蜜月旅行的小书,可同时也是一段神奇的自然之旅,在最原始的草原上,那些野生动物将如何上演自己的奇迹。相信看过《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作为80后应该是有独特记忆的,我记忆最深的应该是中央1套播放的,听着赵忠祥老师磁性声音长大,那真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了。

  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不仅是遇见了心中那个牵肠挂肚的人,更是同时遇见了自己最向往的地方,作者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写就了一段蜜月旅行,两个相爱的人,为了同一份向往,能够一起跨越时间和空间去实现自己的旅行,首先这种勇气令人敬佩的。

  刘晨原本是爱好旅行的,玉仿则是因为一次川藏旅行的经历,让他这原本不爱旅行的人,为了最爱的人愿意踏足千里来陪伴,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东非,我想这就是爱情的力量。这又让我想起了很多人抱怨时间不够,没办法去旅行,甚至连我们的习主席都在感慨“时间去哪儿了”,时间的流逝,只在不经意间,我们糊涂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着,失去了激情,这实在不见得是好事。

  旅行总是能唤醒记忆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好时尚,说了几百年了,现在还是如此的时兴。对于每一个爱旅行的人来说,旅行的见闻就是一种财富,你可以因别人赠送小礼物的举动而幸福,也可以因别人在你困境时给你的帮助而感恩,还可以因别人的陪伴而感到幸福,就旅行的收获。

  旅行有的人只是为了拍一些惊险或者动情的照片而已,可是有时候感动是用生硬的镜头记录不下来的,旅行途中的风景有些是你见证过就难以忘却的。正如作者在塞伦盖蒂公园看到那个野生动物的一个举动想要记录下来,可是又没有抓拍到,在略感遗憾的同时,又庆幸自己真的可以如此的接近自然。

  东非的草原是自然的馈赠,是人类最宝贵的礼物,她以广袤的胸怀接纳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们,她不掩饰自己的天性,只以最朴素的容颜迎接你的到来。对于你的到来,那里生灵也是同样的欢迎,只不过你只是他们旅途中的过客,请不要轻易打扰他们的生活。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它带给我太多的思考,当这些国家努力的保护生态,而我们的国家又做着怎样的举动呢?自2002年我们国家就一直在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指导思想,可是却实行一直不见成效。这不得不引起每个人的思考,重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污染的增加,都威胁着我们自身的利益,想来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而我们可以去借鉴坦桑尼亚的成功经验,这无疑是有好处的。

  当然这是比较沉重的话题了,这本旅行书竟然会引发这样的思考,其实也就是提升它的价值,书中拍摄的珍贵的野生动物照片,无疑给向往东非旅行的人一种震撼,更加催促他们行动的速度。

  书中详细的旅程介绍,还有各种旅行小贴士,都为去东非旅行的人提供了便利,从未见过如此细致的旅行建议,还有详细的各种网页地址,出于好奇我随便打了一个地址,竟然是真实的网址,不得不说作者的真诚与细致,是一本足见诚意的书。

  一生能有一次这样的旅行想来是终生难忘的,爱上一座城,只是因为城里住着一个人,也许爱就是爱,无关风月,只是因为一份向往,一份痴情,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难忘假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生一次的假期》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