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赞速读术》是一本由[英] 东尼·博赞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赞速读术》读后感(一):对《博赞速读术》前一小部分内容的读书笔记
我不喜欢这本书给出的速读方法,所以我只对前半部分易于接受的部分进行了整理。
当看到感兴趣东西时,瞳孔会自动放大。在用眼睛看书过程中,真正的状态是“浏览——凝视(吸收浏览到的知识)”的重复循环过程。快速阅读更有利于理解,有利于大脑工作。
方法论
不要回读、复读。减少凝视时长,增加每一次浏览的词数。最适合于学习的光线是日光。如果不能把阅读平台放在窗户旁边或日光太弱,就应使照明光线从肩部上方,对着写字手的方向射入,以避免炫目的光和阴影。
光线的亮度应该既能合适地照亮正在阅读的材料,又不至于与室内亮度形成巨大的反差。换句话说,不应该让明亮的灯光直接照在书上。
有一把好椅子
眼睛和阅读材料的距离
保持大约50厘米的自然距离。
坐姿
双脚平放,背部直立。把书拿在手里更舒服。如果喜欢身子倾斜,就把书放在某个东西上以形成角度,而仍旧保持身子的直立。坐得牢靠,不要柔软的垫子之类会使人坠入梦乡的东西。
环境
你阅读的地方应该明亮、宽敞、令人愉悦,布置装饰得特别适宜阅读,甚至在你不阅读的时候都想进去坐会儿。
做实验去寻找一天中最佳的阅读和学习时间。
干扰
减少干扰源。
《博赞速读术》读后感(二):托尼·博赞的不传之秘——读《博赞速读术》
我一直以来认为速读并不是一个好东西,就和肯德基快餐、方便面一样,可能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快捷,但是有着营养不良的缺点。
所以,在几年以前,我一直认为阅读是一件让自己心情舒缓的好东西,需要慢慢的体会反复的回味。过于求快,则会使得自己会心情变得浮躁,更难以把握书籍本身给我们带来的其中真味。
这几年以来,我读书却越来越快。去年一年读了四百本,平均一天一本还多。有的时候,几十分钟就能看完一本书。后来我才发现,原因是不久的以前曾经阅读过一本书,书名叫《快速阅读》。今天我读这本《博赞速读术》,事实上,是《快速阅读》的修订后版本。如果说快速阅读有方法,有技巧,也有价值的话,这本书应该是托尼·博赞快速阅读方法技巧的集大成者。
快速阅读的意义
这本书最根本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给出了充分利用用这本书的六个目的
增进对眼睛和大脑功能的理解,帮助自己在阅读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更加有效地利用它们,
节约时间,
增强信心
由此可见,在作者眼中看来快速阅读本身并不是快餐式阅读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在保证阅读质量,增强理解能力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点不仅对书籍阅读来说,非常的重要,在当今社会信息不断爆炸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快速阅读这种方法能够把信息转化成知识,提炼出能力,这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技巧。
发现并培养速读技巧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阅读用英文来说就是“read”,我们俗称为“看书”或“念书”。如果说阅读还需要定义,会让我们感觉到不可思议。然而真正理解什么是阅读的定义,的确有利于下一步提高自己阅读能力。作者把阅读定义成一个由七个阶段组成的过程,他具体包括:
领会,把以前获取的知识和所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适当的连接,分析,批判,鉴赏,选择和屏弃,也叫做外部融合。
保留,信息的基本存储
从这个阅读的定义中看出来,只要是人们学会认字、学会吸收、理解、领会、保留、回忆以及交流,那么,阅读的常见问题可以很轻松地得到解决。
而之所以把阅读重新定义并区分了七个步骤,目的就是为了在快速阅读的时候,逐个步骤的进行分析提高。
作者非常重视使用跳读的方式进行阅读,他的理论是根据大脑的构成和功能进行的。 很多人阅读速度提高不了,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一些视觉阅读方面的不良习惯,比如说回跳,复读或凝视时吸收字太少。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教给我们一种指读法。在自己想阅读的材料上,用一只手指按住自己正在读的文字,然后让自己手指用超出自己以前阅读速度的速度进行移动,强迫眼睛跟着这个手指进行阅读,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自己阅读速度。其实这就是利用了眼球控制能力,来尝试进行快速阅读。
只要不是青光眼,白内障,以正常人的视觉能力,用聚集看关注的问题,却可以用余光去扫视其他的内容。在香港电影《无间道》中,曾经有这么一个片段,校长叫过来一个优秀的学警进来,问他:
十分钟前你曾进来过,我桌子上有几份档案?
六份,四份米色的在左边,一份红色和白色的在右边。而长官你上班时是不是特别匆忙?因为你的袜子穿错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经过训练 ,提高自己在几秒钟的时间里,眼睛余光捕捉信息的能力。在快速阅读中,这种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在用清晰的焦点阅读自己专注的那一行、两行或三行内容时候,我们的“大脑阅读器”正在利用它的外围视觉(余光),复习自己已阅读的内容,并预习自己将要阅读的下文。用这种方式阅读,可以极大地改善自己对阅读过的材料的记忆能力,也为下一步阅读进行准备。而且这种软聚焦的阅读方法,可以极大的减少眼睛的疲劳,让自己阅读更长的时间。
超级略读和跳读
我特别喜欢郝明义在《越读者》那本书上的对四位古人阅读方式的总结:诸葛亮——观其大略、陶渊明——不求甚解、朱熹——熟读精思、苏轼——八方受敌。。。
略读是寻找书籍大意的过程(观其大略,搭建框架),跳读是寻找特定信息的过程(不求甚解,只抓关键)。快速阅读这就是同时使用这两种技能,通过技术提高和练习获得增强,从而大幅度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段落间架结构进行分析。在阅读书籍的某个段落是应该自己在大脑中有个清晰的概念:它属于哪一种段落?
说明性段落,作者解释某一特定概念和观念的段落比较容易识别,也比较容易理解
描述性段落,通常为下文做铺垫或为上文作不同的段落用于渲染,装饰主题。
连接性段落,总结前面或叙述后面的内容,通常比较重要,因为它总包含一些关键的信息。
想要略读的时候,掌握段落结构有两个窍门:
第一就是在阅读时,为每一段的主题和次要主题设一个关键词。第二个窍门是当通读一个段落时,把第一句话其他部分联系起来,问问自己这一段到底是介绍,还是过渡或终结。
在现代人中,高效的从报纸、杂志、电脑网络上获取相关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他是我们观察世界,甚至整个宇宙的窗口,通过理解它们的性质,或使用新的方法去掌控他们,我们的效率可以得到飞速的提高。
对于我来说,我并不喜欢读报纸,但是自己作为机关公务人员,适当的阅读必要的报纸,掌握当前政治形势是非常必要的。作者恰好在书中给出了如何读好报纸的方法技巧:
有一个系统的方法去阅读报纸
事先确定自己想要读哪些内容
拿不同报纸进行对比,比较报纸不同政治倾向,报答方法以及报道范围
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报道内容
用批判的眼光,把报纸和其他信息的同里报道进行比对
吸收和内化自己报纸中需要的东西
这种方法自己做了尝试,的确非常有效,而至于从网络上阅读提炼信息,方法在阅读报纸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设置屏幕亮度、浏览器模式的方法,给自己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然后我认为还需要有好的阅读工具或插件去帮助自己全面提高掌控信息的能力。
书中随后介绍了九种强悍的阅读引导术,并对通常人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进行了分析和矫正。并针对大多数人常有的问题,提供了大量的专项练习。这些内容比较详细,但需要读者认真的按照书中介绍的内容进行,通过有步骤,分阶段循序渐进的练习,才可以实现阅读速度的大幅度提高,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托尼博赞速读术。很多人阅读完这本书,也是反映总是各不相同:
有的认为阅读这本书是很棒,需要认真实践才能掌握,有的人则认为这本书毫无建树,坚持自己的阅读方法是最好的,其他的都是骗子的手段。而还有的人认为这本书说的不错,但自己总是缺乏行动的动力。。。。。。
这让我想起了《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里面的那段话: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诚哉斯言!
《博赞速读术》读后感(三):博赞速读术 简录
这本书也将是我的工具书
常人阅读速度100-240字/分钟。这可能是指英文。我暂以中文字来说。
没有练习前,我的中文阅读速度在300左右。练习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可以达到490字左右。
1.从整句不太分重点的逐字读过,开始落眼在重要词汇、词组群。
减少默读
浏览
另外,对于资讯类书籍,我通过快速阅读,再次认识到,这类书籍无非是以观点为结论+以事实为论据。所以着重于结论。论据方面大多可以扫读。对于阅读,开始更深一层或者说回到基本层面的认识。
这个时候《如何阅读一本书》又被我惦记起来。
《博赞速读术》读后感(四):脑眼阅读
博赞的《快速阅读》是快速阅读领域比较好也比较早的一本入门书,不清楚它是否是最原始的一本书,但是在我阅读过的快速阅读类书籍中,这本书确实比较基础,被引用也比较多,很多其他书籍都能在《快速阅读》和《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找到相应知识点。
比如《高速阅读》这本书中作者自创的“共振阅读”,其实更像《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检视阅读。今天我们的重点在于分析《快速阅读》这本书中方法的优劣,提炼出一两点比较普适的方法。
这些入门的练习是必须要持之以恒练习的,以我个人经验,每天至少一小时的阅读时间算,练习两个月。眼睛的练习眼睛的练习是很多书籍中都会强调的,没办法,文字都是通过眼睛到达大脑,所以必须要练习。
视线快速移动
1.手指或者笔尖引导这种方法,不太提倡。我们都是成年人,半个小时的专注力是足够的,如果你实在很难专注读书,可以用这种方法,但是不要经常用,因为形成习惯后,还要去戒掉这个习惯。眼睛移动的练习,开始都是从左向右快速的移动,也许开始你能一次看并理解五个字,练习深入后就能达到每次覆盖十个字,慢慢越来越多。这就是眼睛的基础练习。
2.眼睛的进阶移动,就是视线垂直向下,真正意义上的垂直向下,效果并不理想。假如我们一次看三行,很多时候的垂直向下都会将这三行文字断成两节,前一半和后一半,阅读的同时理解很困难。垂直向下阅读方法也有它适用的书籍,比如故事性比较强不涉及太多心理学和哲学,读起来更注重情节的小说。不过在阅读这类小说时,并不是只有垂直阅读,还结合了其他方式,情景和生活经验。
3.对角线的扫视(重点)我讲一种,我经常用的方法,在能理解的范围内,视线从方块的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假如我能一次理解五行,我就会沿着对角线从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同时眼睛视角覆盖对角线偏右上和偏左下的区域。这种阅读,其实有点难度,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嘛,第一次也就是一行的练习,就回到了上面讲的基础,从左向右快速移动,慢慢的增加你的行数,就进阶到沿对角线的扫视。
4.书中提到,眼睛移动到最右边时,返回也进行阅读这回事,不太提倡。尝试过这种,效果并不好,并且读的时候并不能做到理解,顺读时又读了一遍,花了更多的时间,我相信那些专注于快速阅读的人,可以顺畅自如的顺读和倒读,并且都能很好理解,但是我们99%的人都是顺序阅读,我们的目的也不是成为速读大师,快速的顺序阅读足够了。如果还要去训练自己的大脑倒背如流,费很多功夫,得不偿失。
毕竟我们从小到大,都是从左向右阅读,或者从上到下阅读,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很难破除。不用遗憾那些高超的方法,看似不能倒流是劣势,其实换个角度想,顺读占据绝对的权威地位,大脑分散精力也少,利用好我们的优势,也能独领风骚。以上是第一部分内容中,我提炼出来的优劣势,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拓展了适用的方法。
脑眼阅读拓展
眼脑阅读我想专门讲讲第一部分最后有一个词“脑眼”。我觉得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博赞的大意是我们要用大脑去阅读,就是阅读的同时,大脑要快速的理解,以眼睛直视视线为圆心,向四周辐射覆盖。达到脑眼阅读是有一定练习量的,开始阅读时,我们大脑会落后视线很多,随着练习的越来越深入,大脑越来越和眼睛同步,阅读速度相应就提升起来了。
对于我,把脑眼阅读进行了另一层的拓展。前面的分享文章中,提到利用小说情节,不同小说的套路,实用类书籍的框架,进行阅读。眼睛只是读取文字的工具,真正在阅读的是你高速运转的大脑,快速调用大脑知识库进行预热,当文字被拍下来的瞬间,大脑就将它加工成句子和段落,进而形成情景。
至于这本书后面部分,关于环境,心智,阅读材料类型,还有跳读和略读部分,快速的读读有了解就行,不用太深入或者践行,明天我会分析为什么,还会分享手机App,kindle,纸质书三种阅读方式的优劣选择,及快速阅读在这块的适应性。
总结,今天所有总结一点,练习眼睛从左向右快速移动,从一行到两行,到三行,并有意识的从左上角到右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