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一本由赫尔曼·黑塞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后感(一):没有一开始就是正确的方向
毋庸置疑《纳尔齐斯与歌尔得蒙》黑塞的经典作品,黑塞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虽然我并没有了解过这个作者,也没有看过其他他的作品,但是《纳尔齐斯与歌尔得蒙》让我认识了他,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年获得歌德奖。黑塞热爱大自然,文章、诗歌写作深受浪漫主义的影响,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黑塞运用自己细腻的情感和笔触,描述出了两种人性的成长、两种不同世界的地狱与乐园。
翻开书,仔细阅读,你真的能感受到黑塞的用心,他用细腻的情感和笔触,写出了两位少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不同的生活。纳尔齐斯是生活在玛利亚布隆修道院里的,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由于才华出众被任命为教师,他和其他同龄人不同,他过于早熟,对 院长的任何命令、任何建议、任何称赞都竭诚领受,不过他唯一的缺点是高傲的话那他也很善于藏而不露。他很少有真正的朋友,他只是孤芳自赏,感觉周围的人都是很冷冰冰的。
科学不会成为我唯一献身的事业;决定一个人命运和使命的。并不总是他的愿望,而还有一些别的东西,前定的东西。歌尔德蒙是他父亲送他来修道院上学的,这个少年从一开始就确定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上帝。纳尔弃斯和歌而德蒙成为了好友,歌尔德蒙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这也是他后来成为一位艺术家的要素之一。受到同学的影响,歌尔德蒙第一次和一个少女接触,这也引起了他心中一直压抑着的欲望,当他离开修道院之后,便和许多女人有了接触。
纳尔齐斯引导着歌尔德蒙,歌尔德蒙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他的父亲因为他的母亲而羞耻,把歌尔德蒙送到修道院,但歌尔德蒙像极了他母亲,他体内蕴含着母性的敏感与感性,使他成为了 一位艺术家,而纳尔齐斯继承了父性的严谨与理性,成为修道院的院长。
没有人会放弃你,只有你自己会放弃自己
两种人性的成长、两种不同世界的地狱与乐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追求和生活方向。
我之所以爱你,正因为你是你自己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后感(二):草稿
看着纳尔奇斯和歌尔德蒙两人之间的关系,两人间的年龄差别别不很大,然而各自所拥有的地位却完全不同。纳尔奇斯是要成为修士的角色,可能会成为修道院院长的人物,是为他人服务的人物。
而歌尔德蒙不过刚刚来到修道院学校的学生,是准备全身心的前来服务的,刚刚入校就接受到纳尔奇斯的教诲。两人间如此的互补,成为了相爱中的人,被周围人议论纷纷。慢慢地想起了王尔德和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的同性恋关系,莫非此书也讲述了两人间的同性恋关系。
歌尔德蒙偶然被学校的同学所诱导,深夜伙同他人一起,来到了乡村的女孩家,几位学生和两位女孩之间相互交流着,而歌尔德蒙显得是那么的无助,当离去时女孩的吻别又让他内心诚惶诚恐,回到修道院后,竟然最终会因此而病倒。
纳尔奇斯爱着歌尔德蒙,关心着歌尔德蒙,为歌尔德蒙驱走内心的恐惧,让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言及其并适合在修道院里的供奉,让歌尔德蒙彻底放松了心态。偶然的机遇,在独自外出采药时,被热情的女人所诱惑,而陷入女人的柔情之中,为此偷偷地离开修道院,想和这位女人相聚在一起。
不过,偷情的女人给了自己和歌尔德蒙的温情之后,就离开了他的身边,不愿意和他一起四处奔波。而歌尔德蒙也并没有因此回到修道院,开始了流浪者的生活。虽然漂泊不定,却女人缘不断,四处留情,只是只能过着***的生活,没有哪位女人放弃自己原有的,而愿意和他一起生活。
即便是未结婚的女孩,沉迷在歌尔德蒙潇洒的性格,甚至兄妹俩都主动愿意欢聚在床上,最终也了却这段不可能的感情,继续让歌尔德蒙游走在外,居无定所。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后感(三):性格决定命运 向着理想进军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一本代表作。作者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文学写作和诗歌都是作者最擅长的,由于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风格特点也是极具浪漫色彩,因此被称为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和平,于是远离硝烟战争,迁居瑞士这个和平国度,并且加入瑞士国籍。作者的作品获奖无数,尤其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世界最重要的大奖,由此可见作者的作品是具有相当的高度和深度,也是被世界人们所喜欢的,作品也是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流传。本书是由著名的德语翻译家杨武能编译,译者也是大家都比较熟悉喜欢的,曾翻译多部著名的作品,被读者喜欢。本书是由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是一本经典外国文学,主要讲述了两位少年从小一起长大,在相同的环境之下,却由于遗传父母不同的性格,出现了分歧,各自遵循内心的感受,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本书书写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现实,人的性格遗传对于生存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两个生长环境一样的少年,他们的起点是相同的,而且他们还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这样的两个人是比较默契的,想法也会渐渐的融合,可是每个人又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性格大多数来自于生理遗传,有的是遗传来自父亲,有的是来自母亲,能够兼具父母双重性格的人是很少的。而性格一般来说以感性和理性划分为主,这两种不同的性格表现在处理事物上的态度观点截然不同,出发点就不一样,具备理性性格的人,做事情比较严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遵循一定规律。而感性的人则是比较敏感的,做事情更多的是依靠感觉,跳跃性比较强烈,和理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每个人性格中都会兼备理性和感性,只是那一种性格占据主导地位,表现的就更突出一些。
书中培养少年的环境是一所修道院,在很多西方国家都存在这样的场所,是一种专门培养和研究神职人员的场所,这是一种宗教信仰。 修道院对于东方人来说比较陌生,因为信仰的宗教不同,所以很少接触这样的场所。而修道院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场所,会通过一些教义改造人的意志,净化人的心灵,引导人们向善。在这样环境下生活的两个少年,本应该具有相同的思想观念,可是却因为性格的因素,具有理性思维的人能够遵循规则,按部就班的生活,最终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执着,成为了新的院长继承并且发扬光大。而另一位却遵循内心的感受,离开了修道院开始自己喜欢的生活,感性的人一般都具有比较强的艺术细胞,因此他成为了一位艺术家。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所著的一本经典小说,通过讲述两个生活在同一环境,性格截然不同,命运也截然不同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很多。这其实是两种人性的较量,理性是克制的代表,而感性则是享乐的典型,通过相互的碰撞,激发出生活的色彩,两种不同的性格,两个不同的世界,内心的真实反应。不论怎样的性格,都必须树立理想,向着理想奋斗。作者在小说中思路清晰,笔触细腻生动的描写打动了读者,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作品,很喜欢。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后感(四):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
哲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高深的内容。大部分人对于哲学的了解,估计还都是初高中政治课堂上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还是精神为第一性为依据,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这本《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用生动细致的描绘方式,以现实人物为代表,为读者展示了感性与理性的辩证与统一。称得上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哲学启示录。
作者黑塞描写了两位截然不同的少年,把宗教艺术的产生,刻画得十分激动人心,富有现代精神。小说围绕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两位少年的成长与友谊展开。故事发生在玛利亚布隆修道院,两人的起点都在这,通过互相感知与启发,之后两人根据各自的天性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纳尔齐斯继承了父性的严谨与理性,最终他成为一位思想家并继承了老院长的衣钵,成为修道院的新院长;而歌尔德蒙体内蕴含着母性的敏感与感性,他听从内心的召唤离开了修道院,细腻的感知与在外流浪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位艺术家,最终他回归原点,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小说中,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分别代表了人的两种天性——理性和感性。纳尔齐斯的人生是象征理性的人生,而歌尔德蒙的人生则是象征感性的人生。对于两种人生,对于他们两人的区别,纳尔齐斯启发歌尔德蒙的时候有一段精彩的论述。纳尔齐斯对歌尔德蒙说:“象你这一类的人,天生有强烈而敏锐的感官,天生该成为灵感充沛的人,成为幻想家、诗人和爱慕者。比起我们另外的人来,比起我们崇尚灵性的人来,几乎总要优越一些。你们的出身是母系的。你们生活在充实之中,富于爱和感受的能力。我们这些崇尚灵性的人,看来尽管常常在指导和支配你们其他的人,但生活却不充实,而是很贫乏的。充实的生活,甜蜜的果汁,爱情的乐园,艺术的美丽国土,统统都属于你们。你们的故乡是大地,我们的故乡是思维。你们的危险是沉溺在感官世界中,我们的危险是窒息在没有空气的太空里。你是艺术家,我是思想家。你酣眠在母亲的怀抱中,我清醒在沙漠里。照耀着我的是太阳,照耀着你的是月亮和星斗,你的梦中人是少女,我的梦中人是少年男子”。
对理性的和感性的两种人生,哪种更好一些?黑塞并没有得出结论,并且他也不能得出结论。或许所有人甚至卓越的哲学家都无法得出结论。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他们的人生各有其欢乐和痛苦,各有其优越和缺陷。“造孽并承担其可怕的后果”是歌尔德蒙的生活方式,也是最令纳尔齐斯向往的。歌尔德蒙的快乐在于他一生顺从了肉体和心灵的呼唤,纳尔齐斯的痛苦则在于他从初始就扼杀了它们,并对这种扼杀怀抱着惋惜之情。纳尔齐斯的快乐在于他对世界和自身有一双智慧的火眼金睛,他的存在方式是 “冷静旁观”的,对事物有一种深邃的洞察和预见与分析的能力;歌尔德蒙的痛苦则在于不具备这种预见能力,无法自觉地为生命找到方向,所以他在感到身心分裂的痛苦后,要历尽艰辛才能找到自己的艺术实现之路。 故事的结尾,两人也并未归于统一。或许这也是一种高明之处……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后感(五):人无完人
赫尔曼黑塞是上个世纪的著名文学家,他出生于德国,是作家又是诗人,生平获得过很多知名的奖项,其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文学界中至高的奖项了。从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我自己追求的生活,其实他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与我极其相似,在最初读他的《荒原狼》时就对这位作者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种共鸣是很难得的。这本《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讲述的是一个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是两个少年,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产生了很多疑问,最后都通过经历找到了解答。
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可以说是完全不同,但又不是对立,往往艺术家都是对人性有着全面的了解。纳尔齐斯较年长,他也是个自始至终十分正义的角色,而歌尔德蒙与纳尔齐斯的初见也很和谐,歌尔德蒙是被父亲送到纳尔齐斯所在的修道院之中,一开始两人很聊得来,可歌尔德蒙很快便厌倦了这样极其和谐的生活,于是他踏上了人生的探索之旅。在刚刚逃出修道院之后,他便立即开始了放荡的生活,打架斗殴甚至是性欲的放纵使他越来越忘乎所以,最后还杀死了一个人。看到这里其实这个人基本上也就废了,可他的人生不久便迎来了新的转折。
歌尔德蒙遇到了一个雕塑大师,并且他也有天赋,本来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他再一次选择出去流浪。这次的结果比之前要严重得多,他由于勾引伯爵的夫人,被判了死刑。就在绝望之时,纳尔齐斯终于出现了,如今的他已经是修道院的院长了,所以他才救了歌尔德蒙一命。纳尔齐斯救他这一命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被对方的作品深深打动,原来歌尔德蒙这些年并没有白白度过,而是把生活都呈现在作品之中,原来一直固守在一个地方也不是明智之选,由此更加证明了这两个人的两种极端。
最后两个人无疑是回到了一个原点,他们所追求的对方所拥有的原来一直在另一面,距离很近却方向相反,这种无法用思维来解决的东西只能够靠经历摸索。故事中的两个角色就是我们生活当中遇到互补的人事物时的感觉,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往往我们会因此而改变,过去一直想不通的难题也能够迎刃而解,另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很难接受,但带来的启发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