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接吻简史》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19 21: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接吻简史》的读后感10篇

  《接吻简史》是一本由[丹]克里斯托弗•尼罗普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接吻简史》读后感(一):了解激情柔情的吻史

  看到书名《接吻》,就在想这应该是介绍接吻的方法以及吻的来源吧,像“法式湿吻”、“深入式”、“深喉式”等等,你看封面上不也印着这些文字信息么?曾经网络上看到过这样的图解。

  待翻开图书,仔细端详,原来并没有“接吻的方法”等等这些内容,有些小失望。吻的来源,也只是放在了图书的最后,告知读者,接吻或许来源于古老的鼻吻。直到现在,有些原始部落保留着这些原始的风俗。像大人孩子间的鼻子接触,应该也是加深与孩子间的亲情

  图书主要通过分析接吻的意义,来阐述吻史。其中穿插着大量的古代诗篇探索接吻的内涵发展和意义。像深情、柔情、敬重、友谊等等,体现着接吻的含义所在

  此书的特色,应该就在于有着大量的古诗,对于读者很少有机会有时间去读阅这些大量的、深奥的古诗篇,而作者就是在这些众多的古诗中找到着精华所在,并引用到此书之中。

  嘿,新娘,你的怀抱天堂珍贵

  啊 ,再吻我一次送我上天堂。

  美丽心上人呀,亲吻我吧,

  亲吻我,亲吻我。

  ------

  看着这些优美诗句柔情似水,让读者感受着接吻的美妙

  书中还穿插在大量的世界名画,有个小小的建议,如果将这些名画配上中英文的文字信息,是不是能增加图书的信息量。让读者在阅读此书时,在对美丽的画面萌生幻想时,能自行去进一步探索名画的历史故事。要不然,只是草草的略过,因信息不全,查询资料无从下手,而留下小小的遗憾

  《接吻简史》读后感(二):只恨此生太短,惟愿爱与吻常在

  究竟吻为何物?在读到这本《接吻简史》之前还真没有仔细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像亲吻这般美妙幸福事情,我们只管好好享受便是,实在必要对其追根溯源,做一番历史性探究。不过,关于接吻的历史和与之相关的轶闻趣事还是可以多了解一些的,毕竟,每个人一生中都离不开爱与吻。

  在无数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爱与吻总是占据了相当重的份量,他们以优美精致有时甚至略显浮夸的文字来描述接吻时的欢娱以及给吻做出某些定义。比如,法国诗人保尔·魏尔伦就这样给吻下定义:“当燃烧的心开始吟唱美妙的爱情诗篇时,在牙齿键盘上所弹出的激烈伴奏。”这种爱情之吻带给双方感觉实在美妙,但除了表达爱情,吻还能表达许多其他情感,而正是由于这形形色色的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才使我们这短暂易逝的青春不再苍白焦灼

  对于爱与吻的渴望,乃是深深根植于人性之中的对于美好生命力渴求,也是对生命动力唯美表现。没有哪个妙龄的女子期盼情人的深情一吻,也没有哪个壮硕的男子不渴望着以心上人自双唇间滴落的香露来滋润自己心田。在这本小书里,我们看到情人们在拥吻对方,表达心底翻涌着的浓浓爱意;圣徒们在亲吻圣像、圣物,表达自己那圣洁的崇敬之情;父母在亲吻孩子的脸颊嘴唇,表达化不开的骨肉亲情以及对子女祝福和庇佑;亲朋好友之间在接吻,表达亲情和友情,还有对彼此的真挚问候

  只恨此生太短,但惟愿爱与吻常在。尤其是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么多将吻与纯爱、与真情、与祝福、与尊崇、与友善等美好品质可贵情感联系起来的故事后,更是觉得吻是一种多么有爱的存在,如果世界上没有了吻,恐怕人生中乐趣也要减少一半了吧。

  作为一种在对方的身体上施加压力肢体语言,吻并不都充满了美好的能量。如果有谁对其他人施以强吻,不仅自己感受不到丝毫美妙,恐怕还要遭受责罚。在那不勒斯,有个男子公然在街上强行亲吻一名女子,为此他被罚不准出现在事发现场的30英里以内。可见,使用暴力获取亲吻的行为不分古今中外,都是招人憎恨的,而这还只是书中众多爆料接吻趣事中的一则。

  书中还有一则关于亲吻的故事颇为有趣:说是在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内,矗立着一座公元5世纪的彼得青铜雕像信徒们不管男女老少,为了对这尊雕像表示自己最为崇高敬意——以至于雕像右脚的很大一部分被吻掉了!

  除了与亲吻有关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书中还汇集了百多首民歌民谣诗歌等,皆是与吻有关,而书中关于亲吻的精美插图则为世界名画,粗算起来也有200余幅。图文相得益彰,语言优美流畅,而其中引用的诗歌更是扩展了读者的眼界。在这华丽优美的词藻中,真是不难感受到亲吻是一种何其热烈而充满激情的肢体行为,——但如果你没有好好地与爱人接过吻,那么这本书还是不要读了,因为我怕你在读过它之后会对接吻这事儿上了瘾。

  ——这真是一本性妖娆、魅惑人心的两性文化简史。

  《接吻简史》读后感(三):关于 吻

  第一次读两性的书籍,刚拿到书时周围的小伙伴都被封面上的文字所惊讶。书中,被作者的知识面所惊讶,作者运用了各个国家、各种文化、各个时期各种关于吻的诗词篇幅,来详细的阐述了“吻”的简史。读这本书时,感觉进入一个美好的画面中,这个画面是关于爱情、亲情、友情的,吻把关于这些的感情清楚具体的表达了出来,给人一种时刻温暖的感觉!吻,在自己心中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想这一定是一种很高尚纯粹的美好,就像刚从天堂降临的婴儿,就连哭泣都是那么圣洁、高贵

  在心中,对吻自然想到的就是爱情吧!吻或许就是对心爱的人最真挚、最温柔、最纯粹的爱意表达。那甜美的笑容,早已融化了你的内心,那如奶油蛋糕脸庞,轻轻的在额头上吻上一口,就会满满的把爱情的甜蜜全部吸收。真正的爱上一个人是不想让她受到任何的伤害,想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保护她,不管是感情上,还是身体上,而吻,或许就是一种最温柔的方式吧。曾经在心中也幻想过这样的一个画面: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那一刻,带着心爱的她,花半个小时爬上家后边的小山顶,在万家灯火中,在万籁俱静中,在璀璨烟火的环绕中,静静的与她想拥,轻轻的把对她的爱意,吻在她的脸庞。或者,在冬日安静的海边,互挽这双手,用弯弯曲曲的脚印,在赤裸沙滩上,留下永恒爱恋

  “她能许你一吻,便能许你一世;他能夺你一吻,也能夺你一身!”女人本身就是脆弱的,更多时候为了不想麻烦别人而更多的选择委屈牺牲自己,而或许就是这种迁就,也更惹人怜惜,当然有些低平的男性是不会去保护这种女性天生的美好的。

  对于吻第二想到的就是关于亲情,特别是大人对于小孩长辈对于子辈,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像西方文化那样直接。就像我的小外甥,粉嘟嘟的脸庞,水汪汪的大眼睛,有种天然的吸引力。记得有一次,小外甥拿这一瓶矿泉水跑进我的房间说“舅舅,帮我拧下瓶盖”,记得那短时间“拧瓶盖”这茬很受那些“弱女子”的青睐,而万万没想到,从小孩子的嘴里说出来感觉是那么的纯真。忍不住摸了摸了他的脑袋,亲吻了下他的脸庞。对于他们的吻,是最纯净的,不带现实世界的任何污秽,而就在吻的那一刻,感觉自己也有被净化的感觉。

  吻,是高贵的美好的,愿每颗冷暖自知的内心,都能得到吻的眷恋

  《接吻简史》读后感(四):轻轻的一个吻~~~

  在人类最古老的记录中,就有对接吻的描绘——

  就像浪花拍击沙滩上鹅卵石声音

  仿佛有人在拿着苍蝇拍四处转悠;[1]

  就像奶牛在奋力地将后腿沼泽地里往外拖;

  尝起来像放置了太久的肉;

  没有胡须的亲吻就像是没有放盐的炒蛋;[1]

  ……

  创世之初,吻和残酷的爱情便已存在。[1]

  丹麦学者克里斯托弗·尼罗普教授围绕“接吻的历史”这一主题,详细考察了西方世界的接吻历史,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关于“吻”的历史发展和文学演变之路,将“吻”分成爱情之吻、友谊之吻、敬重之吻、和平之吻、柔情之吻等形形色色的类型,用大量的引经据典和诗歌故事,将接吻的整部历史写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书中配以大量世界名画及精美插图,与吻的罗曼文学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本美轮美奂的接吻之书。[1]

  《接吻简史》读后感(五):我们应巧妙地去吻

  籼莉编辑给我寄来《接吻简史》的时候,附带了一个便利贴,上面写道,在第七杯拿铁的时候,对你有用。明明是卡布奇诺嘛,差评,我赶紧去纠正她。她在微信里发来哈哈大笑表情三秒之后,我笑不出来了。她说看完帮我写篇书评呀。

  尼玛,又被坑了。

  一直以来不知道怎么写书评,生怕一不小心就把作者得罪了或者把读者欺骗了。索性我就讲几个故事吧。

  我宿舍的一个哥们前几天去东北女友那,回来的时候很是激动地告诉我们他初吻没了。在一旁经验老道的P先生问他伸舌头了吗,他一脸茫然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个吻盲。不伸舌头怎么能叫做接吻呢。我在一旁举双手赞同P先生的观点

  不瞒大家说,我的初吻在我高中毕业那年被双鱼座前n任夺走了。那时候我对吻基本上没有任何概念,她比我大三岁多。我当时也只是有三秒钟的全身僵硬,然后配合无懈可击。从这点来看,我的悟性很高,但我对吻的理解很浅,直到看完这本书才有所长进。

  《接吻简史》一书中对吻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譬如“就像浪花拍击沙滩上鹅软石的声音”、“仿佛有人在拿着苍蝇拍四处转悠”、“就像奶牛在奋力地将后退从沼泽地里往外拖”、“听起来就像是一个人砍了牛角”、“尝起来像放置了太久的肉”以及“没有胡须的亲吻就像是没有放盐的炒蛋”。这些非常古老的记录中,无一不透露出对接吻这门艺术最高的至高青睐。

  书中说创世之初,吻和残酷的爱情便已存在。鲁纳伯格作诗言,我从不明白/吻有什么好/但是如果有一天我远离了她们那红色的双唇/我想我便会无法活下去。爱情之吻传递着一些让人欢欣鼓舞的信息,憧憬永恒的爱情,燃烧火热的欲望,并且如查尔斯·福斯特所说,“从绿野直上蓝天”。

  身边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侣,当男生女生无理取闹争吵不休万般无奈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到她面前,拥抱她、亲吻她。只要对方回应,争吵立马烟消云散,吻后一片欣欣向荣完全忘了吻之前的倒戈相见兵荒马乱

  这样的爱情之吻,充满了海誓山盟,贮藏着令人陶醉的无限幸福、勇气和青春,它使得爱情凌驾于所有崇高的尘世快乐之上。有个故事不妨提一下,一对丹麦情侣决定取消婚约时男方提议,我们最好把信还给对方吧。女方回应,我赞成,但是,我们是不是也该把所有的吻也还给对方?他们确实还了,然后又恢复了婚约。

  无法否认的,意大利的一句谚语,吻一旦送出,就将永远存在。

  除爱情之吻外,书中还提到了“满怀柔情的吻”、“平安之吻”、“敬重之吻”、“友谊之吻”等等,每一种吻都代表不同的意义。形形色色的吻,不管是哪个其中之一,但似乎没有人会拒绝发自内心的吻。

  任何一件物品,其用途不管在未来变得多么奇特,一开始都是非简单的。我不相信人类之间的嘴唇触碰,在一开始就是用来表达“我爱你”的。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不爱你绝对不会去吻你的。

  微博上有个段子研究表明牵手不利身体健康,相反接吻却有利于人们延年益寿。说的如此有理有据,我竟无法反驳,所以只能接应一句,接吻吧。

  有人会说,接吻就接吻嘛,说这么多干嘛。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也类似想法,但很快就化为乌有了。

  他说,我想告诉世间每个人,亲吻吧,因为你也知道吻的美妙,会吻,应吻,能吻。但我和我的至爱都深知——我们应巧妙地去吻。

  《接吻简史》读后感(六):接吻的历史

  接吻的历史

  读《接吻简史》/by烟波浩渺1980

  “什么东西蜂蜜酒更甜?”

  后面的回答是这样的:天堂的露珠

  那有什么比露珠更甜美呢?——蜂巢中的蜂蜜。

  比蜂蜜更甜的呢?——琼浆玉液。

  还有更甚者吗?——吻。”

  这是一本国外的关于“吻的历史”的科普类书籍。图文并茂,文学类和历史类的共同融合产物,在1901年便已出版。精美的配图,细腻的文字,印刷精美,书面排版布局适宜当今读图时代的阅读。

  书中包含众多诗人的诗作、国外名画、逸闻趣事,读起来轻松惬意,增广见闻。以前我头脑中固有的对于“接吻”的认识狭隘的,犹如坐井观天一般,还洋洋自得,殊不知自己关于吻的认识来源不过是国外的电影电视剧、某些小说,从未想过原来这也是一门细致学问。 读了此书后发现“吻”有千百种,它的历史渊源、发展趋势发挥作用皆是有来历讲究说法。数不清的诗人用诗歌表达出来他们对吻的赞美、对吻的尊重、对吻厌恶。作者将这些历史资料、文学作品、精美名画分门别类,编写成此书。

  这是一本浪漫风流正经的接吻历史,亦可以当做是国外风情故事小集合,配以精美插画,浪漫多情风俗故事阅读起来十分美好,除去良好的阅读享受,作者讲述方法也是充满了浪漫的味道,尤其是在讲述爱情之吻时。当讲述“敬重之吻”时娓娓道来,丰富的史料整合,从历史故事讲起、从文学作品摘选,为科普此类型文化作出努力,认真的态度从书中可见。

  作者克里斯托弗•尼罗普,丹麦学者,博士,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在1901年初版时因此书享誉一时。他详细考察了西方世界的接吻历史,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关于“吻”的历史发展和文学演变之路,将“吻”分成爱情之吻、友谊之吻、敬重之吻、和平之吻、柔情之吻等形形色色的类型。这些吻的划分让我大开眼界,从前对于接吻的狭隘认知,从今后了解的更久透彻。也渐渐明白了西方影视剧中对于吻的展示,从批判的眼光、从面红耳赤的羞涩转变成理解。

  作者开篇讲吻为何物时:先精选诗人眼中美妙的语句,又在语言学家文章中找寻答案,最后从吻的基本动作原理中释义。从三个方面来演说吻作为人们最日常的动作、表达感情的方式,延伸出历史、文化、交际直接相互共同的学问。初读此书以为是新书,心里就在纳闷如今畅销书的市场,常理来说这类型的书应该很少,应该是极少人会去写作和深入研究,通读过一遍之后,看到介绍原来这本书是前人之作,原来如此,用心之作细读之后便可体会得到。

  当接吻礼盛行的时候,接吻就是礼貌的代名词,无论是你在忙什么?在做家务、做手工还是做礼拜祷告时,只有有客人上门来访,必须起身用双唇迎接,以示欢迎之礼。相当于我们的作揖、万福,这种亲热的表示礼貌的方法,人们从开始的遵照执行、到后来提出疑问、最后表示反对也是慢慢发展转变的。比如甚至法国作家蒙田也表达了他对这种事情的不满。他说:“我们应该强烈谴责这样的传统,女士不应被迫向任何一个 跟前有侍从的人提供她们的双唇,而我们男人并非获利之方, 因为我们需要吻遍五十个丑女人,才能遇到三个漂亮的。”哈哈,作者苦于接吻礼的牢笼,苦不堪言。

  当然接吻礼不仅仅有礼貌之意,还包括了爱情的味道,火辣辣又妙不可言。还有友谊之意,用双唇表达情意接纳。敬重之意亦是百转千回,可以吻自己的双手、吻脸颊、吻对方的双手、问对方的衣褶。

  吻是有不同功效的不论是礼貌上的打招呼,还是心理上的抚慰,但是妈妈的吻是有特异功能的。

  看书中这么写<当小孩子磕着碰着,大人们总是用亲吻来驱走疼痛。他们必须“用吻把它们治好”,或者用英国人的说法“一吻解百痛” >。看了对于妈妈的吻的表达古今中午无一例外的都是如此认同。吻的最初应该是来自于内心的基本表达,后人不断地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于是吻的历史也因为“人情”变得悠长又富含故事情节。

  当看到书中粉衣佳人,身形修长皮肤白皙如玉,盛装装扮后亲吻镜中的自己,心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说道接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历史,充满了一切美好与不美好,写满了对人性的规则和舒展。确是一本关于吻的美妙的文学图书。

  2014年11月11日星期二

  《接吻简史》读后感(七):可不是每个女人都喜欢强吻的呀

  言情小说里很多霸道总裁征服傲娇女主角的伎俩就是强吻,也有攻略说让女生闭嘴的最好办法就是强吻。但是,真的并非所有女生都喜欢被强吻的呀。1837年,托马斯•赛文兰德先生将卡洛琳•牛顿小姐告上法庭,理由是他要亲她,而她一口咬掉了他的一块鼻子。结果法庭宣布牛顿小姐无罪释放,法官说:“如果一个男子在违背女子意愿的情况下吻这个女子,那只要她愿意,她便有权咬男士的鼻子。”牛顿小姐的辩护律师更是神补刀:“如果她有那种癖好,她可以把男士的鼻子吃掉。”

  这是《接吻简史》里众多好玩的故事之一。粗算了一下,这本小书汇集了120多首世界各地关于吻的民歌、民谣、诗歌,200余幅关于吻的世界名画。有图有真相,从古到今的人们如何用这种方式表达对重要人物的爱戴,一目了然。最有趣的,是书中爆料的各种关于亲吻的故事。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内,矗立着一座公元5世纪的彼得青铜雕像,信徒们不管男女老少,都对雕像表示崇高的敬意——以至于雕像右脚的很大一部分被吻掉了。

  悲伤缠绵的故事也是有的。杨纳克斯和他的未婚妻海伦娜在婚礼的前一天双双死去,他们死时还在亲吻,于是便葬在了一起。但是他们坟头长出了一棵柏树和一棵橘树,橘树不停地往高处伸展树枝,最终于柏树交织在一起。这很自然让人想到中国古典文学里的连理枝、梁祝、孔雀东南飞,可惜含蓄的中国人不怎么喜欢把接吻这回事儿记下来。

  除去故事,书里也讲了一些关于亲吻的民俗。16世纪,孩子们挨了揍之后还要亲吻揍他们的棍棒,并且还要在棍子上面跳过去——因为棍子让他们成长,他们要对棍子表示尊重。

  总之,这是一本妙趣横生的小科普书,把“亲吻”这件原本很感性、跟私人的事情变成了跟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人一起共享的美丽。记得电影《天堂电影》院里,老电影播放员留给TOTO的礼物就是一大卷胶片,那是把当年教会强行要求剪掉的吻戏都接在一起的一个接吻花絮。中年的TOTO看得涕泪横流,因为美好的事情终究不会被任何强权分子所左右。

  《接吻简史》读后感(八):接吻也是有历史的

  她能许你一吻,便能许你一世;他能夺你一吻,也能夺你一世。

  这是印在封面后的一句话,很是喜欢。很形象的描述了,吻虽然很轻,但是却有着无穷的力量。

  在中国,吻这次让我们更多的想到情侣间的亲吻,我们不会像西方把接吻当做一种礼仪,当做情感的一种交流。接吻简史详细的向我们介绍了西方的节目历史,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关于“吻”的历史发展和文学演变之路。将“吻”分成爱情之吻、友谊之吻、敬重之吻、和平之吻、柔情之吻等形形色色的类型,让我们很是感叹,原来接吻的世界也是如此的广阔。

  书中引用了典故和诗歌,还配上大量世界名画做插画,让我们更加形象的、有画面感的去理解接吻这件事。让我从狭隘的理解接吻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接吻的历史,也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内敛和西方文化的直白。

  《丹麦语言学会词典》或是《中国科学院科学词典》中,对吻的定义,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嘴唇在身体上施加的一种压力。”这个说法,有让我想起了高中学习的物理,描述准确却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有些无趣。

  有人说这本书是科普书籍,但是我更愿意把这本书归类于诗歌或是故事,科普书籍听着会觉得过于严肃,就像吻是“嘴唇在身体上施加的一种压力”的定义一样,但是这本书里有大量的很美诗歌和有趣故事,让人读的时候,很有趣。其中有个故事说的,两位贵族与波尔打赌,说如果你能得到那个女士一个吻,我们就会支付你出国上学的路费,帮你解决所有焦虑。于是,波尔真的上前与那位女士说了自己的情况,在两个贵族的眼下亲吻那个女士。一个吻成就了一个青年,他顺利出国读了书,当他归国的时候,他已经是洛文诺副官。是不是美丽又美好的故事。

  《接吻简史》读后感(九):爱的罗曼史

  “奉献你的亲吻,抓住他人的亲吻,让这忙碌的世界为你所用”,这是我阅读《接吻简史》第一句摘抄的话,在没有阅读者本书之前,我们对于吻这个词汇,更多的是见于商业化的影响和广告标识,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更是“讳莫如深”,在古代别说亲吻,看了手臂,肩膀,双脚都是会收到极大的社会排斥和言语的攻击、道德的谴责。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近代,亲吻才逐渐被大众接受认可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

  《接吻简史》一书,虽然短小但是处处见者作者的用心,欧洲到人类起源的各种文史典籍,人类各个种族关于接吻的趣事和谐语都摘录进了此书,并配以丰富精美的图画,佐证了人类历史对于接吻的记载,也可看出古今人们此事的兴趣和重视。从浩瀚的诗歌典籍史诗中分类的确是件繁琐并且细致的工作,吻在本书中被梳理出爱情之吻、满怀柔情的吻、平安之吻、敬重之吻、友谊之吻、形形色色的吻, 从“马来之吻”碰鼻是通过了嗅觉 体会到美好亲切的感觉而施礼,亲吻经推测是通过味觉进而升级为了文明程度高地区的问好方式。当然通过吻来表达心中的爱意和敬意也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原以为吻与亲情和爱情是同属关系,看过书后方才意识到生活中世界上处处有亲吻,礼仪社交、告别问候、敬重之意均可以用亲吻来表达。是我平日里的思维太过狭窄,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之所以用吻来表达我们如此之多的涵义,就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语言能比一个吻表达得更为深刻。

  苏格拉底觉得这“亲吻”比毒药锁拷更甚,不但“亲吻一张漂亮的脸蛋”会失去自由浪费钱财,甚至会“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我觉得这不是双唇相碰的结果,而是陷入爱河之后,人们难以自拔,迷失自我,甚至偏听偏信混淆视听 的一个预言。 在这里,苏格拉底提醒的不是要远离“亲吻”其实是要远离爱情,因为他内心清楚人类对于爱的渴求和需要,并且认为人性的自私会蒙蔽内心,不可控制。顿时觉得,苏格拉底不再是课本中那个胡子花白、远离人事喧嚣的哲学家、思想家,而是一个颇为有趣的怪老头。

  “她能许你一吻,便能许你一世;他能夺你一吻,也能夺你一世”,久读这句话,我陷入了空想中,或许正是因为这独特的魅力,即便如毒药般的危险,人们却从未望而却步过。包括我自己在内,青春时期更为深刻的是有着复杂纠结回忆的初吻,那时的我们因爱是天,所以极为珍视。但年岁长了一些,家中幼小孩童,在自己伤心难过时安慰的亲吻、表达感谢的吻,对于年迈父母一个深深的亲吻,较恋人的亲吻更为珍贵无价。时至今日,我脑海中浮现的亲吻场景就是美国时代广场上那个从战场上回来的士兵和护士的世纪之吻,不为爱不为情,只是人们表达欢愉的心情,为胜利为自由的庆祝,每每想及此处我都觉得人性温暖和世事开朗,一种神奇的力量哦。

  因为“吻一旦送出,将永远存在”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就是在未来的生命旅途中,用心经营生命,因着生命中我们遇到的人,遇到的事,珍惜我们的所有,以感恩报恩的心来经历,亲吻生命,经营好这巧妙的吻,会吻、应吻、能吻。

  《接吻简史》读后感(十):亲吻的味道

  每个女孩在情窦初开青涩懵懂时应该都幻想过自己初吻的场景,璀璨的星空下,海浪曼舞的沙滩,团团簇簇的花海,烛光星点的香槟酒旁,昏暗隐秘的小树林…….这些都是初吻发生的最理想的场所,当然,每个女孩都不愿设想初吻最大概率的发生地是在——床上!

  至今还记得大学时代的闺蜜向我描述她的初吻,就像两个人在吮吸一颗樱桃,甜丝丝的味道。当时的我坐在她旁边,看她陶醉在自己的描述中,啧啧的总觉得意犹未尽,可是我总疑心她话的真实性,亲吻估计是没有味道的,当然这里只是单纯味觉。只是四片嘴唇贴在一起会引起全身感觉器官的震鸣,包括心跳加速,大脑缺氧,呼吸急促,手脚发麻,脸颊发热,瞳孔放大……接吻让你周身感觉器官变得异常敏感,所有的感觉汇聚一处,于是便有了接吻独特的生理体验。这其中有试探、羞涩、尝试多样的情绪,所以我觉得初吻恐怕是个人生活体验中情绪最复杂的吻。

  谈到吻,首先想到的是爱情。吻是爱情的产出,吻是一切荷尔蒙分泌旺盛的衍生物,这是我对接吻对直观的定义。所以看到这本《接吻简史》时,我差点捶胸顿足,涕泪交流羞愧的感叹自己头发短,见识也短。

  在《接吻简史》中,作者打破了人们对吻的狭隘理解,而将吻细化为爱情之吻、合法之吻、满怀柔情的吻、平安之吻、敬重之吻、友谊之吻和其它形形色色的吻。分类如此之细,确实也让我对吻字有了更深入的见解。诚如书中所说,吻是一种爱情的表达方式,情到深处你侬我侬时,吻的发生符合一切客观主观规律。但是吻又绝非仅仅框囿于爱情,吻代表忠诚、感激、同情、意气相投、极度的喜悦和巨大的伤痛,所以吻又绝非仅仅发生于恋人之间,譬如世人皆知纽约时代广场的胜利之吻,如此经典的一刻,两个陌生人的亲吻,也可以是见证历史性的瞬间。

  吻,是感情的表达方式,通过《接吻简史》我们也能窥见人类更为隐秘的情感和情绪。一吻定终身,一吻抿恩仇,一吻惹出是非,将接吻当做一门专门的学问来考究,这恐怕也只会出现在国外。《接吻简史》没有史书的晦涩难懂,书中精美的名画插图让这本书妙趣横生。而书中描述接吻的诗歌也是如此之多,此刻我只能感叹西方人民表达感情的方式果然直接生猛。而我也迅速在脑中搜罗了中国古代有关吻的诗词,答案为零,我疑心自己见识浅薄,又咨询了一下度娘,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中国表达情感的方式大多含蓄,所以嘴对嘴的亲吻大多只会发生在情侣爱人之间,当然也有例外,在你尚没有男女性别的概念,只知道扒在妈妈胸前喝奶时会冷不防的被爱心爆棚的爸妈叔姨哥姐奶爷吧嗒吧嗒的猛亲,那时的你的性别自然也完全被他们忽视。

  毕竟是国外的接吻简史,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读后意犹未尽,倘若何时也能出一本《中国接吻简史》,配上古色古香的诗文插画,估计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接吻简史》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