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是一本由南仁淑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些人能够精准无误地看到周围一切事物的弱点,特别是在抓别人的小辫子这件事上,他们真可谓是“才艺盖世”,如果让他们出演综艺节目中的“刁难之神”一角,一定会名声大噪。在这些人眼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灰色的地狱——在这个世上,如果你总认为一切无比美妙,那么就必定会在人生旅程中遭受重大挫折。
有时候,这种人或许也会极其罕见地夸奖一下他人,然而一听他们夸奖的缘由,则荒唐得让人啼笑皆非:“因为那个人非常积极乐观!”
这个世界真是奇怪。人们用悲观的态度对待世界,一面称那些乐观主义者是“不谙世事的初生牛犊”,对他们敬而远之;一面却又极力回避那些真正的悲观主义者。越是满腹牢骚的人就越是如此。这是因为悲观主义者们呼出的气息将欲望吞噬得一干二净——生活本身就不容易,这些悲观主义者则让它变得更加艰辛。
诚然,对于那些在社会上游刃有余的人来说,这只是小事一桩,但对于那些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却大不一样。
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为什么必须积极乐观呢?拥有一颗积极之心,是否意味着与新新人类妥协?我们所积极思考、期待的未来,是否又会成为我们“痛苦的希冀”?
产生这样的疑问很正常。这是我们每个人必然要经历的成长过程。但我们已经明确了我们要走的路,那就是:积极。积极的生活态度,无疑是拥有多样哲学观与价值观的精英男士的最大特征之一。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读后感(二):为什么很多人听了很多大道理,还是没能成功
- -这是读的第二本韩国的书。本来对这种题材的书,不知道如何抉择,内心是不太感冒,但是怀着对现在年纪的迷惑,也想看看前辈们,是如何走过这个阶段的。
看这种一般会有两种感觉,一,是不断的认同和书中相同做法的自己,二,是在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时候,看看别人怎么做。如果一本讲究成长和规划的书,能有这种两种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当然,此书,还是很不错。
作者,第一章,讲到了自我,要了解自己(降到了在本子上写下五件事,一件一件划掉,得出最重要的那件),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哲学(其实也就是自己处理一些事情的总体方法),类似这种:前段时间很火的,你的家规是什么。另外讲到思考的重要性,不要总是寻求他人的建议,要自己拿主意,请教的时候可以是“怎么做”,而不是“可不可以做”,也就是相当于给上司做选择题一样。做事情一定不能模棱两可,讲清楚,并且承担责任;远离经常中伤你的人,远离经常抱怨的人;另外压做到为人善良,放到自身来讲,每天为他人做一件事。
第二章,主要写的是职业,我自己总是陷入,应该做什么工作,很希望找到一个终身奋斗的事业,但是这个或许是很不靠谱的,从作者的采访来看,应该着眼于找到自己喜欢的理念。不断打造自己的职业能力,光鲜的履历,各种奖,各种旅行经历,对实际的工作帮助可能没有那么大,其实现实中,可以针对企业的招人要求,不断塑造自己,不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特指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现在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就是:老想追求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不过这个可能也是不太现实的,作者建议,在初入职场的时候把中心放到工作上;还有一种思维误区,做什么事情老想着,自己的资源不够,或许往往是你不太愿意舍弃那点资源,而限制了自己。
第三章讲的是习惯,我最赞同的是认真的作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处理事情认真负责,临时的工作也可以当做毕生的工作来做,人认真的时候眼里就像泛着光,没错,我也看见过眼里泛着光的自己,太帅了!总结起来,作者讲到的习惯有:读书,运动,笔记,慈善,持久的小习惯;其实人很多时候不想动了,可能是自己的DNA为了所谓的生命延续而反抗了,跟运动时候的肌肉一下,会留力保存体力,实际上是一种假疲劳;身边一定要有一个热情似火的人,不断驱动着前进。
第四章讲了人际的关系,很同意作者不要过度的“滥交”,亲人,几个好朋友,才是值得着重维护关系的那么几个。不用过度的投入到所谓的人际关系,增强自己可交换的能力才是关键;所谓的幽默,也是共鸣,朋友的钱的问题,一定要处理好;在女性面前,不要作秀,理解,赞同,称赞,并且聆听;学会管理他人的妒忌,要谦虚。
第五章,男生的外貌也很重要,简单装扮一下吧;其中找到一个女性的知己也是相当的重要。
为什么很多人听了很多大道理,还是没能成功,因为他们没有实际去做。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读后感(三):你真的能忍受的了所谓的平凡生活?
我被《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打动了。
作为一个被激励到的女人,个人认为只要你的理想和现实不是每天在家美容、养狗狗,而是想要有独立的身份,在没有人养的时候可以养活自己,在有人养的时候生活的可以理直气壮,本书简直是必读书。
一个高中生可能只需要看一本上大学就能无所顾忌的看球、约会漂亮姑娘的书就能激起学习的斗志,最后考上好大学。而一个大学生看一本面试手册也会得到很大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是眼皮下边的。那类书只能让他们进入公司,每天低头工作,哪天裁员,首先担心的就是他们。
你问一个人想要在未来的十年内成为业界的翘楚,在公司内部担当重任,只要看那种书够吗?当然不,想要经营自己必须要走站在更高处看全局的眼光。
我们要知道刚进入公司工作除了每天诚惶诚恐、低眉顺眼看领导眼色干活,下班打dota泄愤,还需要知道我们需要积累点啥。让以后别人需要看我们脸色行事,即使不让别人诚惶诚恐、低眉顺眼,也要让自己做到自己动一动,一些人至少都得颠三颠,并且有不同程度损伤的程度。
在我看完这本书第五遍之后,我认真的告诉你,这本书拥有这样的高度。
这本书的观点源自于五十位行业的精英,他们在跟作者的对话中,说出了自己之所以能够走到这种程度的关键点,什么时候自己选择对了方向,因为这种方向做了什么样的努力,他们是如何克服了站在人生起点的迷茫和无助感。
鉴于我曾经的理想是在深山老林,人际罕至的地方居住,自己纺织自己种菜,个人尤其喜欢其中的一篇,标题应该是天下没有为低调者准备的晚餐。
作者采访到的一个现在已经在企业界内有名气的人物,他最开始的时候最讨厌社会要求他做这做那,于是他心一横,进入深山老林,挖野菜换米,但是,他发现,老奶奶的野菜更容易被买走,当夜晚来临,他的野菜若是再不卖掉就没有米吃,他强行拉住了一个去买老奶奶野菜的人,在行人鄙视的眼神中将野菜卖出,买到他当天所需要的米,最终他还是没有脱离社会,即使他为了放弃社会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这个故事的最终是这位被访者重新回到了社会,他用拉住别人买野菜的百分之二十的努力将自己放在了一个领导者的位置,并且有了自由决定自己的喜好。看完他的故事之后,我很庆幸自己的执行能力不强,因为我真的没有勇气跟一位老奶奶抢饭碗,也没有勇气拄着拐棍拿个破碗站在人群中间。
每个人都有怀疑自己的时候,在我们努力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怀疑,天呢,万一我努力的方向不对该怎么办,我继续努力下去是不是在浪费我的人生,但是若是放弃,我已经努力到了现在,万一下一步就看到成功了呢。对,这五十位都度过了这一段时期,他么详细描述了自己的选择。
很多人在努力看不到尽头的时候,就心灰意冷,到处跟别人说,我其实只是想要平凡的生活。你说我想要平凡,天呢,你跟我说说啥叫平凡,每天上班看领导眼色,回家看媳妇儿脸色、购物看服务员眼色叫平凡,你想要这种平凡吗?平凡的生活是每天心平气和,我想要选择的时候还有能力支持我做出变化,每日生活所需要的信心有持续不断的成就感来支持。
我相信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都需要成就感来支撑的,生活中若是没有持续不断的成就感,你跟我说说,你对平凡的享受能是怎么样子的。你真的能够坚持平凡吗?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读后感(四):少年,请喝了这碗鸡汤
南仁淑是我很喜欢的韩国作家,毕业后找工作的那段迷茫时期,我看了她的《二十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让我甘拜在她的书前,做她忠实的书粉。拿到这本人生主题,我觉得以后我找个男朋友,一定要让他读完这本书先。
其实韩国和中国相隔不是很远,文化风俗相差也不是很多,但如果出版一本翻译书在咱们大天朝来卖,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毕竟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偏差。但南仁淑所出版的书能风靡一时,很成功地让她冠以中文版畅销女皇的称号。
为什么?我觉得她聪明!像我提到的这两本,同样都是写给二十几岁的人,无论是针对容貌与智慧难以相提并论的青春女生,还是想法与钱包挂不上等号的热血少年,都有一成不变的难题。前脚踏出校门,后脚找不到去处,他们迷茫,彷徨,社会所给予他们的是无尽的难题。而当这些问题犹如排山倒海般而至时,那么南仁淑来了!
在她精心熬制的这碗鸡汤里,你会发现有她谆谆善诱的教导,也有她犀利辛辣的劝诫。她所采访的精英,即使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功传奇,也能从不同的人物故事中,找到另一个自己。
像她提到的人生导师并不存在,我比较认同。很多人都希望在彷徨无助的时候,有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生导师弯下腰来给你指点迷津,然后恍然大悟,从此踏上了奔小康的道路。但事实上,人生会遇见无数的坎儿,迈步子的时候难免摔得遍体鳞伤。小时候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是小马过河,其他文章都忘得一干二净,唯有这篇让我印象颇深。别人告诉你的,未必是正确的,只有自己亲身一试方知前方小河水的深浅。
处于二十几岁的我们,已经脱离家庭学校这两大依靠,全凭着真是才学在职场上打拼,首先端正自己的态度,找准位置,然后什么都不要怕。打败不安,让自信心呼之即来!
其次是职业:做能够做到且坚持做的事,在成功之前首先是个“成功人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业选择一定要与你的兴趣挂钩。我一个堂姐,高中三年和大学四年学的是美术,毕业后找了一家动漫公司做了两年,薪水还有待遇对于她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而言算是绰绰有余。但后来她辞职了,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她转行去做了销售——卖房。知道真相的我眼睛差点掉出来,万万没想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她竟然挽起袖子卯足了劲工作。后来我问她原因,她说之前学美术是兴趣,可是兴趣也是有期限的,当厌倦了这件事,兴趣随之而去,便不想再去消磨时光做无意义的事。
凭着这股子劲,她现在已经是销售经理。即使每天日夜操劳,她也乐此不疲。就像她虽然不敢去预料以后能挣多少钱,但她在成功来临之前,已经做好了迎接成功的准备。那么,成功悄然而至的时候,她足以配得上这份惊喜。
最后是人际关系和幸福人生:放下贪婪,过上虽说平凡但很奢侈的生活。
心理学家曾说:“比起战争,受到家人给的伤害而流血的人更多。”能够带来优秀教育的父母很少,但能够成长为优秀的参天大树却很多。家庭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处理好家庭的关系尤为重要,尤其是男生在面对“母亲和女友同时掉进水里,先救哪一个”这样的难题时,一定要理智地思考下自己的才能有几斤几两。放下贪婪,在复杂又繁琐的人际关系中,适当地保持沉默,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少年,请喝下这碗鸡汤,既不油腻又很有营养,绝对能让你在二十几岁时,拥有受益无穷的力量。
二十几岁的人生主题是什么?看完这本书定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读后感(五):珍惜奋斗青春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
第一次拿起这本书,完全一副自信的样子,始终不能平静下来潜心去阅读书中的那些哲理。大概是当时的心情过于兴奋吧。过了一段时间,当我的心情变得平静之后,再拿起这本书,收货到的不仅仅是醍醐灌顶的醒悟,还有愿意潜心修炼的信念。
这本书是一名女子所写,和大多数励志书不同的是,这本书中充满着温柔,但也有很多女性眼中希望的那种男性应该有的阳刚。读着,才觉得二十几岁,自己有时候只是个孩子,有时候自己是那么的不坚强,有时候自己又是那么的死板……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这本书的书名就透露出了这本书要写的具体到了你心灵和行为的方方面面。有人说,作者所传递给你的不过是她价值观里的人生主题,而一个人自己应该去寻找自己个性的人生主题。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回过头想象,这个社会文化中,我们需要的和别人需要的大体上相差不多,可人的不同就在细节之中。
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哲学,就可以摆脱选择性综合征,信心十足的活出自我了。在任何流言蜚语前,你都可以一笑而过,并且最终获得其他人的认可。作者这篇文章中的主题,也就是你需要达到的,也就是二十多岁的主题。
都说年轻不怕犯错,可年轻也怕犯错。读书时的自省可以让你在还没有机会犯错时先“见不消而内自省”,避免犯错比犯了错更有智慧。原本以为这本书讲的是如何成功,读过之后才发现,你只有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只有成为一个事事有所准备的人,你才能更加的接近成功。
青年,把握二十多岁你的人生主题!
2015.01.03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读后感(六):实操强于鸡汤
一直反感鸡汤文,看似很有道理,但无法指导实践。
一个朋友向我推荐南仁淑这本书,说深受教益。我以为也是类鸡汤,但这位朋友阅读量很大,荐书向无差错。
我三十余年的人生,不长,但充满挫败,不如意十有八九。在一个又遇挫折,心情并不好的下午,这本书寄到。
看书先看目录,觉得一丝“异样”,不似市面鸡汤那样温软的抚慰,条条标题凌厉,直指人心。
一节节,读完。五内俱焚、欲哭无泪。心中明确一点——原来这是时时碰壁的根由。
“事情做得模棱两可会完蛋”一节写到:
“犹豫不决的人从来都不会明确地选择某一项,而是任凭那种状况发展下去,到了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时候,他们便会尽可能地选择回避。貌似温顺、好性格的他们,其实是能对自己和身边人造成最大损失的一类人。”
我何尝不是这样,生活中,碍于面子,往往承诺己所不能或己所不欲的事情。事到临头,无法履行,便逃避了之,手机关机、电话不会、避免见面等等,手段不一而足。自己心情恶劣,坏了彼此关系,更耽误别人要事。
读罢南仁淑的书,才明白这是一种病。有病,就要治。
治病的药,就在书中。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读后感(七):怀疑自己时,不要输给不安
怀疑自己时,不要输给不安
生活不是用来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让你喘息的空间就越少 / 2
如果不让自身充满力量,人很容易陷入悲观和混乱之中 / 5
踯躅不前不能消除痛苦,迈开脚步,才能获得慰藉 / 8
战胜年轻时期不安的方法——忠于眼前事 / 11
如果太在乎别人怎么评价你,你永远做不到真正的自己 / 15
你善良吗? / 19
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哲学,才能时刻相信自己 / 24
事情做得模棱两可会完蛋 / 28
如果想实现目标,就不要依赖别人的建议 / 33
人生导师并不存在 / 38
不过简陋生活的正确做法 / 43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读后感(八):二十几岁男人的人生指南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本专门针对二十几岁的男人的书。
二十几岁,对一个男子来说之所以关键,因为在这个时期,往往处于迷茫的状态,而这又是一个积蓄力量的关键时期。
难得作者能敏锐地抓住这个男人成长的关键期。为了帮助二十几岁的男人明确奋斗的目标,找到努力的方向,成就美好的未来,作者寻访了五十位社会精英人士(行业翘楚、拥有幸福的家庭)。通过这些精英人士追忆自己的二十几岁,作者总结出当时让他们的人生向更好方向行进的习惯、特点和优势,作为二十几岁男人的借鉴。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发现这些成功要点居然与大部分年轻人所努力的方向完全不同,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这些精英能够与众不同、脱颖而出的原因。通过书的标题作者已经告诉了读者,在二十几岁,要及早决定自己的人生主题,并且坚定而又力量地走下去。
在书中,二十几岁的男人了解自我,丰富自我,确立自信,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哲学。想要丰富自我,就得多聆听,多读书,多经历,多思考。
从二十几岁就开始持有一生不变的梦想几无可能,不要急于在二十几岁就规划一切,但要关注自己的方方面面,寻找人生主题的方向,这是在这个年龄必须做到的课题。
在书中,作者从“自我”、“职业”、“成功习惯”、“人际关系”、“幸福人生”五个方面条分缕析,涉及了二十几岁男人面临的方方面面。如果用心领会,努力实践,即使不能成为精英人士,也会获得良好的社会生活能力,成就一个超俗出众的别样人生。
文字指瑕:
1.正文第4页,首段末行有“不可思宜”,“宜”当为“议”。
2.第171页,首段有“在向一个比自己早两年工作的的朋友寻求建议”,衍一“的”字。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读后感(九):让二十几岁更有价值是决定之后生活层次的重要关键
二十几岁是积累力量的关键时期,但也是在这个时期,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比预想的更无能、更迷茫、更害怕,并且更轻易对自己失望。
对于二十几岁的你来说,如果想要拥有一个“美好的现在和未来”,让二十几岁更有价值是决定之后生活层次的重要关键。
本书对五十名精英(行业翘楚、拥有幸福的家庭)进行了采访,采访内容始于他们对过往自己的追忆,最终总结出,他们二十几岁所形成的哪些习惯、特点、优势让他们的人生向更好的方向行进,让他们变得成功且幸福。
作者观察了他们的成功理由,发现与大家所想的完全不同!于是作者将这些记录下来,引导正迷茫地站在人生道路,跟自己的无力和社会的残酷对抗的高校学生、初入职场的白领走出不安,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看了这段之后,觉得是我想要的,果然未曾失望,抄下来,给大家看看。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读后感(十):写给正拥有着耀眼青春却对此全然不觉的你
作者对这本书的设定是写给二十几岁的年轻男生,但看完之后我觉得所有的经验与教义当然不止适用于男生,而适用于所有“正拥有着耀眼青春却对此全然不觉、对未来茫然若失的年轻人”。
摘抄几段很有共鸣的话,共勉:
积极不是单纯的“内心状态”,我所理解的积极是:努力,运动,实践。不管什么,哪怕再微不足道,都积极地去试一试吧。以自信为基础,鼓起勇气,对自己说一句“我能行”。这样一来,一定会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因为,“我不行”只是眼看得见、手触得到的现在,但“我能行”确是不可预知的未来。
如果你们现在正处于时间比较充裕的二十几岁这一时期的话,我希望你们一定要当一回“读书狂”。二十几岁的时候,许许多多的尝试日后往往会后悔,但是,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因为痴迷于读书而日后后悔的人。读书总是一个盈利的投资。
二战时期,曾与法西斯的领导者希特勒对战过的丘吉尔,为我们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既然身处地狱,那就继续走下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如果有一天你掉进了地狱,你需要做的,仅仅是一步步挪动自己的身体。挪动身体慢慢前行,与内心思考无关,它本身就是一种治愈。这样做了之后,你会感到自己突然充满了力量,甚至会意想不到地看到地狱的出口。
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次活一天。”我好像就是这么活的。不去担心明天会怎样,只思考今天的事情,努力过好今天。就这样每一天的努力累积下来,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好的结果。在你闪耀的青春中,如果“不安”这个家伙总是冒出来的话,就像罗马的诗人贺拉斯一样高呼吧:“明天,不管多么恶劣,我已真正活过今天!”
经历过波澜壮阔的青春后,我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哲学。这样看来,成长何尝不是一件值得激动与期待的事?不管今后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年轻都不应成为一种负担,而应被看作一种无限的可能。
现实的人生与高呼着“我要成为能够制作出味道绝妙的寿司的料理师”,并只向这一个目标奋斗的漫画中的主人公的生活是不同的。对大多数人而言,梦想好比雾气一样朦胧。实现梦想的人是在发现雾气中微弱的灯光之后,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前行的人。所以,不要急于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规划一切,而是要关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寻找人生主题的方向。那就是你现在这个年龄应该要做的课题。
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可靠的行当,加之当时才学几斗尚难定论,所以,为了踏上专业作家这一条路,我试着写了100篇文章。或许是因为为自己布置的任务太过繁重,我几乎将周围的一切烦恼丢得无影无踪。正是这样一种高度集中,让我至今都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