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6-06 21: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读后感精选10篇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是一本由刘(著) / 叶光森(整理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读后感(一):小米的几个“米点”

  片段式地看完这本书,和《风口》等其他互联网类型的书差不多核心观点都是用户主权产品精细化,O2O模式(虚实结合)等,但是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透过个案(小米)看到互联网+创业商业模式的本质,也发掘了属于小米自身的“米点”,除了“小米模式”中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之外,还集中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用户的高度参与感。这是小米最大的一个亮点。在我看来,它开辟了产品“参与感模式”之路。如今是用户主权的时代,用户评价是产品的第一检验标准,将用户体验想法融入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缩小了与用户的距离有效实现产品推广,去中心流程,从而降低渠道成本。所以,这招很高,如小米自身所说,“和用户做朋友”,让“米粉"为我们代言。

  其次是精细化管理。这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产品的精细化,小米与其他品牌不同, 小米生产手机品牌款式不多,但是在质量、价格人性化方面做的都相当不错,当然,不是每个行业都是以“产品少”为最佳选择,但是就手机而言,过多的款式选择反而会给用户带来选择困惑;第二方面是管理团队的精细化,小米拥有的团队数量不多7500多人,5000人的客服团队,其他仓储、维修等只有2500人,却能做出750亿做到800亿的销售额,这点而言,团队的组建十分重要,不仅限于是某一领域人才,而且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这是小米十分注重的。

  最后是投资方式。这点本人是由衷欣赏小米的,详细可参照书中芬尼克兹的“裂变式创业”,主要的参考价值在于,投资参股、激励机制、打破层级思维、杜绝人情关系。拥有参股权可以推动企业的运作和发展,而且小米的投资具有建立其生态环境针对性

  “破坏性创新者不回去尝试现有市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引入稍逊一筹的产品或服务来破坏和重新定义当前市场,破坏性创新技术好处在于——简单便捷、成本低,从而迎合低端客户的需求”。这句话其实为很多正在创业或者意向创业团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讯息

  小米的成功雷军团队二次创业的成果,具有成熟经验丰富资源。这与“小微创业企业”的发展背景大相庭径,但是小米的核心思维模式与时代下的中国发展不谋而合。当然,书中也有”我为小米代言无上限“之嫌,但说实在的,本书可读可借鉴之处也不少, 望本人粗糙文字点评可以为大家带来点什么。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读后感(二):由小米案例引发的思考

  在百度里打出“互”字,自动就会弹出“互联网+”的词条,足以见互联网火成了什么样子。做为深在局中的小虾米一枚,鄙人内心当然是火热的。不管怎么说咱也是雷总说的那批已经站在风口的人吧,多fashion!

  雷总说“站对了风口,猪都会飞!”这句话妇孺皆知了。真的猪都能飞起来吗?事实是,能飞起来的猪真的只是少数,不然这么多的互联网公司也不能只火了小米一个。互联网+的浪潮下,催生了很多新的机会,也诞生了许多新的公司。这些公司有共同的特点“生长性”,充满了由小到大、由融资到盈利的希望。然而,希望这东西只有两个结局:达成或破灭。什么样的公司可以达成希望呢?或许从小米的案例中可以推测一二:

  找准企业的方向

  曾有前辈告诉我“互联网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浪潮之下,哪个行业不考虑和互联网结合好像都不太好意思。无论哪个行业都会有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咱们公司处在哪个环节?向互联网转型从哪里着手?这是关键问题,也是一个简单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如果想不想楚,企业最终还是会走入和同行之间胶着的怪圈,你有的我都有,你没有的我也没有。

  正如《互联网+:小米案例版》中所说,卖手机从来都不是小米的初心,通过手机搭载出的互联网空间才是小米的王国

  生长性公司要有快速增长可能性

  无论什么样的互联网+行业/公司,最终呈现给最终用户的是产品,产品的好坏决定了公司的增长性。小米之所以成为小米,最根本还是产品做到了极致,每一次的新品发布都给用户以爆点。反之,applestore里成千上万的APP,大部分的APP都只能默默地“等待恩宠”,即便是被下载被使用的APP,用户觉得有一丁点的不好用,都有可能被删除。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读后感(三):以小米为个案解析“互联网+”

  刊发于《图书馆报》

  李克强总理高瞻远瞩因势利导,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互联网+”并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这个概念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形成浪潮。然而正如韩寒所云,潮流是只能等,而不能追的。这两个多月来,有关“互联网+”的文章铺天盖地,当当等三大图书网站上以“互联网+”为名的书至少新增了7本(其中5本书的作者是两人或团队,明显是为了赶进度)。但就质量而言,参差不齐深度上也大都停留在了概念介绍的浅层次。不过这些书中却有一本格外值得关注,那就是《互联网+:小米案例版》,其作者刘润先生属于那种在“互联网+”之前坐等潮流而至的人。早在2014年7月,他就出版《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一书,在国内首次提出“互联网加减法”,高效地为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提供了战略指导。这本新作《互联网+:小米案例版》,正是在既有理论基础上,以小米公司为个案,对“互联网+”进行了深度解析。

  “互联网+”是一个很宽泛、很抽象的概念,宽泛到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方法论,而且目前的语言科学还没有发达到将其解释清楚程度。故而理解这一概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个案,边解剖、边领悟。雷军通过践行“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互联网7字箴言,让小米在短短5年内从0做到了743亿,成为“互联网+”名副其实标杆企业。所以选取小米为个案深入研究,足见刘先生眼光之精到。事实上,刘先生也确实做到了将小米深入细致剖析,整本书基本上囊括了雷军从创办小米前夜的深思熟虑、谋定后动,初创时期利用粉丝体验来促进极致创业,到百亿级后的不断创新。通过描述小米的进化史,刘先生向读者展示了“互联网+”中的生存与致胜之道。

  雷军是一个魅力明星企业家,几乎就是小米的代名词,他的光芒掩盖了他背后强大的团队。《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就是尽量淡化了雷军,而将其背后的团队乃至投资人推向了前台,使读者能够从一个更高的站位来全面审视小米。比如,刘先生通过采访小米的联合创始人林斌、黎万强,向我们解析了小米“关注趋势演变根据大势布局,然后找最优秀的人合伙创业”“口碑营销”等创业方法论;通过与小米投资人、晨兴资本总经理刘芹的交流,向我们细致描绘了雷军的用人观,小米在寻找硬件团队过程中遭遇痛苦,以及雷军对资本巧妙运用;甚至将采访对象延伸到小米之家的店长以及员工,通过与他们的闲聊,展示小米员工以及粉丝们浓厚的“参与感”...凡此种种,一方面印证了雷军平日那些经典演讲中的观点,一方面也描绘出了雷军身边人眼中的小米。

  作为一本战略指导书,实然描述固然重要,但教会读者“如何去做”是本书更重要的使命。刘先生基于对“互联网+”时代特征分析,为企业应对未来、进行战略布局提供了两条建设路线。一是以“互联网+”实现跨界,大举建设生态系。基于很快到来的“万物互联”,行业边界变得模糊,因此要跨界组建生态系,如小米的智能家居布局,当然了,这条路显然是指给龙头级企业的,但个人以为,中小企业可以在巨无霸企业的生态布局中寻找定位、获取利润。二是借助“互联网+”,做全球小而美的企业。通过生产独到极致的产品,实现单点突破,获取可观利润,就好像小米的“爆扁爽”:做爆品,企业结构扁平化,让员工和客户感到爽。尤其是“爆品战略”,是很值得想在商业新形态有所作为的创业企业借鉴的。当然,这两条路线绝非仅有或最佳,对于我们而言,从众获得启示从而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路线,才是最重要的。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读后感(四):用户思维 一步一步的走出来

  1.用户主权

  2.虚实结合

  3.去中心化

  4.万物互联

  用户思维诚意作品

  全球小而美企业

  平台企业

  扁平式管理,产品和营销的 专注 ,极致, 口碑, 快

  你为何要买这款产品,产品是非常不错,营销也非常不错,外加上服务也是一流的,还有对用户的尊重理解能够提供足够的诚意,这是对用户。

  对员工呢,足够的放权和足够的风险点把控,还有信任别人,这样才能够带来同样的信任,而不是跟奴化的中国历史思维来构筑企业,那必定也是一时的短命企业。

  对市场来说,敢于想象着小米确实做出了非常大的成就,对供应链营销产品市场产品迭代开发模式等,一系列的创新和解决问题而诞生出来。

  一步一步的走出来,想好战略和战术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读后感(五):感谢互联网+

  最近看很多电视台新闻,都听到了互联网+这个词,以前我真的不知道新闻主播口中的互联网+的真正涵义,甚至都不知道是这个+,感谢这本书,给我脑补了互联网+这个新鲜词汇.互联网+的解释是:用互联网方式重新做传统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小米手机在商业模式下的创新,就是做智能硬件的互联网+,互联网+并不神秘,就是提高效率。将传统产业引入互联网,这样的解释我懂了,我也想起一个案例呢,前阵子看超级演说家,有一个演说者是做旗袍的,而他是做电商曾经在10分钟内卖出上万件旗袍(这个数字我没记住,我天生对数据不太敏感),他说他要给电商做代言。他说他从四千万,变成负债几百万,再到四千万,想必也是互联网+时代给了他新的生机

  我想我能举出一个例子,表示我真的理解了互联网+的魔力了吧.著名的进化论,是达尔文在群岛上观察到的小雀的启发,他发现小雀的新品种,它们的喙也不一样,是因为生存环境和食物的影响。这就是进化哦,这种小雀后来被称为"达尔文雀"。

  我读了这本书后,内心挺复杂的。觉得自己的视野好小哦,知识量也跟不上形式了,就像一个小学生面对互联网的新世界大门,我的小心脏有点受伤了。

  雷军:站对了风口,猪都会飞。做一家小公司靠打拼,做一家大公司靠运气,踩在了时代的脉搏上,自然就会成功了。这又是海尔张瑞敏的格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最好的注脚。

  拐点,找到拐点的人该有多幸福啊,我这样的打工者,如果能找到拐点就能找到大未来,可是拐点很难遇到哦。

  读罢体会蛮多哦,启发也很多。有时候想,在平凡的世界里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是好事呢,还是真的好呢?多少有些伤到我了,为什么我处在一个小城市,我这里也没有什么手机APP应用软件享受到的很多服务,连电视节目都少之又少,小城市安逸而缺少激情,互联网的波涛在这里没有浪花一朵朵哦,很少感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力。

  智能家居是下一个风口。

  如果智能家居真的实现了,你能想象你家里的洗衣机都能上网,然后会记录消费的所有信息,作为用户你可以随心所欲分享你的使用感受,用户主权得到全面的关注,这至少是一件极好极好的事。可是光想着好事是没用的,这里面有商机么?肯定有,但是我没有这样的智慧,可以赶早发现并行动起来。

  我仔细一想,从互联网上购物真的很方便,低价而且可以看到别的用户的使用分享。只是外国有这样的网络平台,可以在网上下单,在附近的实体店提货,而不需要快递,这样不产生快递费。我们中国现在不行,等几天后快递才收到,才能看到实物,如果不满意,又得快递回去,浪废快递费不说,时间上也挺麻烦的。我还是挺喜欢外国的模式,只是中国为什么不启动这种模式呢,作者说因为中国人太多了的原故。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读后感(六):傲慢偏见

  我很抱歉于自己之前一直对小米的偏见,也由此导致了我直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使用过小米的任何一款手机,这也是一个现在的我的遗憾吧。

  看了乔布斯传,喜欢上了苹果

  看了这本算不得小米的传记的书吧,发觉自己也喜欢上了小米了。

  因为一些误会,很早之前就与小米失之交臂,2011年的时候我的同学买了一款小米手机,他的普通体验让我也更加相信这个手机或许不那么好,后来的IPOD touch 让我觉得好像暂时没什么手机能比得上这个东西的,小米就离得更远。

  再到后来,营销课程上,小米以饥饿营销的身份登上了我们的案例教学,于是对小米的映象越来越黑,13年夏天,在我着急着换手机的时候,因为死活买不到小米的手机,抢了三次都什么结果没有,于是对小米官网失望了,去了武汉广埠屯指望着通过手机贩子看能不能买到,结果险些被二手翻新机给骗了,更是把气都撒在了小米身上,觉得这一定是个煞笔产品,让消费者被坑得这么惨。

  再后来,NUBIA的垃圾系统也让我对中兴失望透顶,甚至也由此不相信国产系统了,于是终于还是咬牙换了苹果。直到现在,我都还是没有机会碰一下小米的产品。

  按说没有小米产品的体验,也并不是米粉,看这书大概就是只能被骗了吧,不过细细一想也是那么回事,哈哈,

  我并不懂得如何写书评,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难得一见的把小米的战略写得那么细致,比起只看看的基本工业4.0一类,阿里巴巴传记一类的好太多,小米的产品定位,发展历程,到小米后期战略制定,商业模式等等,

  我觉得,很有一读的必要,非常精彩。(书评就这么一行字,哈哈哈)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读后感(七):只愿我们曾被这个世界温柔的对待过

  我不是米粉,我只是碰巧买了个小米手机,然后就进入了小米的这个家族。

  又是碰巧的,我看到《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这本书。我自己本身就关注着互联网圈的一些事件,于是就蛮心动的。

  这差不多是一本给小米列传的书,无关互联网+太大的事。你也许可以从小米的故事里看到互联网+的一些内涵实质,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我总觉的这是一本米粉会很喜欢的书,这书里有很多关于米粉的故事,她们对此会有很深的体会。我想米粉们在深有感触的基础上会更有兴趣去了解小米的一切,因为爱!

  只愿我们曾被这个世界温柔的对待过。

  我们总说世界太冷,遇见小米,我们发现我们找到了世界温暖的一角。

  我们感动,我们热泪盈眶,我们把正能量传递,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曾被这个世界温柔的对待过。(这是我,不是米粉,只是一个用着小米手机的娃在接触到了小米文化之后所发出来的感慨)

  看完这本小米案例版的书,感触最深的是里面一些米粉的故事还有参与感这样的事。

  我当时只是看的感动,很喜欢这样暖心的氛围,也深深的疑惑这样的故事是否有些许粉饰的美好。

  我没想到这么快我就自己身体力行的证实了这一份美好。

  不久前我入手了个小米手环,每天记录着自己的睡眠和步行,感觉也是蛮好玩的。微信上,计步比赛里,每天看看小伙伴的路程顺手点个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看着他们每天走的路联系联系朋友圈的状态,大概也就知道了朋友近来的活动状态。有小伙伴问我,这手环怎么样,我总是告诉他们,这手环没啥大用处,但是买了不会后悔。这样的我真像书里那个故事里的米粉。她总是很开心的向朋友介绍着小米的东西,小伙伴问她小米给啥好处了,她要这样不竭余力的宣传小米。没有好处,只是觉得好玩,觉得好,所以才想让朋友用起来的。

  我的小米手机坏了,第一次寄回去修没有给我修好,这次我自己去了小米售后。

  这次的售后经历给我什么感觉呢,就是态度好啊,让人感觉是可以信任的。

  售后处真的很忙,每天要修那么多的手机。有个小女孩来修手机,配件店里没有,要等几天女孩问要付多少钱。那个店员答钱的事不急,修好才收钱,到时你支付宝微信付都行。当时看到这段我就觉得蛮亲切的。

  售后的店里来着各行各业,各色各样的人,无论深浅售后人员都是一样的对待你,尽力的为你解决问题。这样的感觉真的让人很感动。

  小米的东西很脆弱,很容易坏,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毕竟价格在那里,你总不能要求它是诺基亚吧。

  坏了就修呗,全国就那么几家定点的售后维修,哪里坏了修那里。尽量把问题给顾客解决好,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实实在在给顾客解决好问题,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售后。

  只愿我们曾被这个世界温柔的对待过,我想我在小米看到了这份温柔。

  雷总只是构造了一个叫做小米的平台,然后每一个加入生态圈的一员构筑着这一份温柔。

  小米不是一个人的,小米是大家的!

  这或许就是互联网+吧!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读后感(八):《互联网+:小米案例版》 刘润

  一句话总结:以小米为案例,讲互联网的进化之路 阅读类型:互联网书籍 阅读评价:四星 关于本书和作者? 刘润,润米咨询董事长,互联网转型专家,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其实这些身份标签对我的影响不大。 主要知道他是因为他在得到的《五分钟商学院》,课很好。 用五分钟的时间让你理清一个商业概念,因此而去找他的书来看,他写的书倒真的不多,这是其中的一本。主要的从小米切入,去看整个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建立。 写小米的书有很多,但他写的有点生物派,主要讲小米的进化,讲述小米这只“达尔文雀”如何从无到有,适应这个商业新生代的环境,如何进化。 但确实是比较偏故事性,如果对小米的整个成长历程有所理解的话,其实会觉得这本书也是口水化,少了一些分析在。我比较喜欢看分析,而非讲述了,故事都是一样的,分析的角度却能五花八门,真高手也在于分析思路了。 本书的联系: 《参与感》黎万强——小米的营销宝典 这本书写了什么?(小米这只“达尔文雀”的进化史) 达尔文雀: 1835年,达尔文周游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十三个小岛上同一种雀的喙部有直有弯,这激发他的思考:物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化。达尔文因此提出了著名的“进化论”,这种雀也被称为“达尔文雀”。 在商业环境巨变的今天,小米就是“互联网+”的"达尔文雀"。它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跟着整个互联网的环境而改变,而进化。 内容分为4篇:底层互联网方法论+互联网世界观+互联网管理篇+互联网生态篇 序篇 创业方法论之变 做什么:寻找“互联网+”的下一个台风口 怎么做:走不一样的路才能大成 找谁做:要质量不要数量 找够钱:风投是钱袋子,也是最佳智囊 明初心:“真爱”式创业,契合时代趋势 上篇 感知正在生成的未来 “互联网+”第一特征:用户主权 “互联网+”第二特征:虚实结合 “互联网+”第三特征:去中心化 “互联网+”本质特征:万物互联 中篇 做适者生存的“达尔文雀” “互联网+”价值观   互联网思维不是产品思维,是用户思维   对用户主权要做到“四个诚意”   “互联网+”让企业真正听到用户心声   用百分之百的诚意做产品   “互联网+”时代要对渠道和推广做减法   “互联网+”时代要推行“非标化”服务 “互联网+”流程   “互联网+”时代组织也要变    去KPI “互联网+”资源   人是核心问题:招聘粉丝来服务粉丝   依据价值观决定人财物的投放重点   通过“互联网+”塑造服务商的用户思维 下篇 进化的未来:两种路线并行 路线一:以“互联网+”实现跨界,大举建设生态系   生态系产品互联互通/222   生态系投资:尽量不漏掉明天的闪光点   生态系的内外部利益关系   建设生态系带来多重优势 路线二:借助“互联网+”,做全球化小而美企业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读后感(九):小米的互联网模式很重要

  互联网+是个热词,热到烫,至今无人能平衡传统经济管理实践与这个热词。

  关于互联网+,最权威的提法来自今年两会,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当一个热词上升到国家战略或者国家概念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大势所趋和顺势而为的事情了。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提出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深深的刺激着每一个在互联网中追逐梦想的人。当互联网热词有了现实成功案例的小米之后,学习者如潮水般涌来:有些人是来学习小米模式和小米互联网思维的,有些人是在挑战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的侵袭的,更多的人则还在思考和试探性了解小米的内在成功模式。这本《互联网+:小米案例版》是我所读过的把“小米模式”和“互联网+”思维结合的最完整的书籍,书中对小米创始人的专访以及对投资人,用户的多角度参与提炼出“小米的‘互联网+’”模式,是值得每一个对“互联网+”和“小米模式”有兴趣的人阅读学习的。

  书中前半段高屋建瓴的提出了小米的思考模式,这本书中讲了一个小米的战略高度,即雷军和他的创始人、投资人以及小伙伴有非常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他们自身是在行业里沉浸十多年的老兵,对市场和对商业模式有一些自己的认知和感触,通过自身的热情和不断的多方面沟通,从思维到实践成就了小米。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大家都理所当然但我认为有问题的话题:成功之后的人说什么都是真理,而成功之前他说什么都不是。从这本书中讲述雷军的案例来看,他不是成功之后说的话和提出的理论很厉害、很有战略眼光,而是在他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并用心去做,努力思考,沉浸在自我和现实世界之间的不断摸索、思考出来的话——这些思考和摸索产生的感悟和理论,很厉害、很有战略眼光。这些理论或许早就有,或许是成功之后悟出来的,但绝对不是“他成功之后说的话都是真理”。

  雷军是一个成熟的二次创业者。他有更多的优势适合创业企业少走弯路,他有更多的关系资源能帮助他走向成功,他也有足够的财务自由支撑他创业失败后的生活出路;然而,这本书里面讲的他的创业动机根本就不是钱的问题,他在寻找自我。小米从开始创业到今天的成功,每一步都是他从金山之外的学习和再出发,这一点是本书的重点:传统企业如何通过资本和市场的协调发展,走“互联网+”的发展道路。

  “互联网+”是个概念,并不是企业有了互联网(微博、微信和各种网络平台)这样的企业就是互联网企业,而是他们从互联网的特点出发去思考自己的商业逻辑。如同众多管理学理论的实践者一样,任何一套理论都有特定假设前提和时代大环境,今天的中国从政府、投资人到创业者都在通过各种自身的能力支持互联网的创业(大环境),使得互联网创业企业更容易脱颖而出——大环境已经具备了。互联网思维,就是一套思维逻辑和理论概括,很多理论的提出者自己按照自己理论模式经营商业,都失败的很厉害,雷军提出的互联网七字诀及其他理论如何让小米走到今天又坚持走的更远呢?这或许就是理论派创业和实践派创业再整理理论的过程区别,这本书是总结这些理论最恰如其分的集大成者。

  书的结构是从小米创始人访谈及各个参与者(投资人、购买者和小米工程师(服务者)、合作伙伴)去验证小米模式的互联网思维,通过国家战略的“互联网+”思维去整理“小米的互联网+”实践理论,从而抽离出小米的成功模式,参与到互联网大浪潮的小米成了今天的弄潮儿,更多的互联网创业者是可以从这本书中吸取养分的。虽然本书的目的以及作者的经历和职业目标是帮助传统企业过度到“互联网+”的行业中来,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讲清楚了互联网+,以小米的名义重新梳理民营企业中在互联网行业的佼佼者,为后者者增加知识储备和案例整理。

  今天的小米已经无人不知了,但知道小米的成功仅仅是学习互联网思维的一个案例的开始。互联网是天然的无边界的商业土壤,他带给人们的是免费的各类信息,解决了人类发展历史中无法解决的“信息不对称”和尾大不掉的“二八理论”。只要你足够聪明、足够勤奋、足够用心,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以及一切互联网新兴理论都是你成功的工具。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读后感(十):全零售时代的商业景象

  新事物的兴起总有一个蛰伏期,微信2011年推出,但真正全面用微信应该是在将近两年之后的2012年底2013年初。小米作为本土土生土长的智能手机品牌,可以说是赶上了好时候。2010年常被许多业内人士分析为智能手机元年。小米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面市,然而此时却鲜有人知道小米,也是在一年多以后的小米手机推出后,才广为人知,对于中国山寨机遍布的市场来说,小米算得上是屌丝的逆袭。

  2015年两会,国家提出互联网+的概念绝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引导,是一种趋势。说是引导,是因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多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直到最近几年,增速逐渐放缓,除了国家层面的调整,更重要的则来自于商业环境的急剧变化对于传统实体所带来的冲击。

  国家为促进传统实体转型,保证国家经济发展增速,于是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意在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与刺激,把传统的实体零售带入到新的商业环境中来,以实现顺利转型。从线下到线上的一个过程被称为反向的O2O模式。

  自然,正向的O2O模式即为从线上到线下的布局。小米以互联网白手起家,经过4年的市场积淀,已然成为全世界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的厂家,也是中国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小米号称有6000万米粉,正是这样一个群体,保证了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和估值。

  小米绝不仅仅是要做手机那么简单,不然它与互联网+也不会扯上关系。雷军在手机的技术上向乔帮主一手打造出来的苹果致敬,这是中国众多只知山寨不知占领山寨的山寨机所不具备的格局和眼界。然而,在市场布局上,雷大神却再一次被命运之神眷顾,他有BAT可以效仿,去年以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迎来井喷,移动电商、社交电商呼之欲出,BAT看准商机,开始了O2O另一端——线下的布局。小米一样看到了未来的商业走势,于是也开始了小米生态的布局。从线上到线下的O2O布局,可以说是互联网+战略的最佳体现。这其中,除了BAT三年早已成行业标杆外。面市5年估值460亿美元的小米公司自然成为全世界学习和取经的对象。

  前不久,阿里联合创始人阿里所写《参与感》一书,即披露了小米创业5年来的背后故事。“爆扁爽”“专注、极致、口碑、快”等小米箴言被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学习效仿。

  本书因与小米渊源深厚,得以把小米作为案例来分析,讲述了小米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之道,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四大特征:用户主权,虚实结合,去中心化,万物互联。而这也正是小米的经营之道。同时提出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物种学说。

  作者对于商业未来形态的预见可谓高屋建瓴,一个是未来的行业边界会模糊,跨界无界将是必然趋势,小米正在布局的生态链就是最好的证明。一个是未来不再是大而全,消费群体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推动更多的企业专注小而美,服务好最精准的粉丝。

  还有一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定会是行业寡头的时代。就像阿黎在《参与感》里提到的,小米未来的生态应该是这样的一幅图景:用小米手机,看小米电视,睡小米床垫,戴小米手环,住小米房子,开小米汽车。当然,小米一家做不了这么专业,那就需要更多专业的小而美公司。说是未来,其实未来已在我们身边,我们无论在大众点评订餐,还是在京东购物,对我们来说我们是在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平台消费,但对于腾讯来说,那都是对未来商业生态链布局的其中两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