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04 20:3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的读后感10篇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是一本由红茶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一):在大自然拥抱生命

  文/R郭郭

  养育孩子,这是上天给予我们最好的使命。每一位母亲自己身体孕育了一个小小的生命,从他出生开始就一直相伴左右,我们把自己能够提供的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陪伴,便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大的礼物

  养育孩子的乐趣真的很多,看着他们慢慢从牙牙学语,踉跄学步开始,到后来可以自我满足。他们小时候撒泼打滚几乎占用了我们所有的娱乐时间,但看着孩子一步步成长起来,在我们柔软的心中,便觉得一切的牺牲真的是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这次看完《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一书,更是让我回忆起了不少与孩子在一起时最甜蜜时光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是作为画家的妈妈红茶从孩子嘉嘉学会走路开始,不定期记录嘉嘉各种行为爱心日记。这本书不是普通书籍一样印刷的正楷铅字,而是红茶用自己的手写文字加上可爱插图制作成为的一本书。看起来像是全职妈妈记录孩子一些可爱行为的碎碎念,但其中温馨故事和有爱的画面总让我感受到的是满满的母爱

  看到小嘉嘉出门找到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宝物”的时候,看到小嘉嘉拿着牙刷吸干漱口用的水的时候,看到小嘉嘉因为受伤而贴着创可贴小心翼翼保护手指头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忍俊不禁了,这些情形我家的孩子都有出现过呀!原来孩子们世界存在那么多相同有趣之事。学会走路后便会探索世界,这是孩子美好好奇心驱使,但不管走到哪里,孩子都希望能和妈妈呆在一起,如影随形,每个孩子都是妈妈最幸福的小尾巴,跟着妈妈一起成长,才是孩子们的梦想啊!

  另外一个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就是,这还是一本极好科普野花野草的图鉴。带着嘉嘉从家附近的每一种野花野草开始,红茶很用心地把每一种不同植物画在了书中,让我们可以粗略地学习一些植物的形状特点。对于现在普遍流行的认字、背诗这种认知教育,不再是孩子们需要学习的重点,回归自然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最好的生命教育。这些植物的图片说不上是图鉴大全,但对于孩子的世界来说,这些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就是神奇的存在。

  自然教育能够给孩子的,不是学会多少种动植物的学名、科属、形态形状等等量化的知识,而是在大自然当中,教会孩子基础生态教育、不可缺少的生活教育和至高的生命教育,这才是大自然想要教给孩子的本意。这也是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学习的一种生活态度

  在大自然的世界当中,每一种鲜活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就像孩子一样。让我们在大自然当中拥抱生命吧!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二):【书评俱乐部】诶?我也有过像嘉嘉这样呢

  从来没有哪一本亲子书读来会如此放松,虽然这本书里的植物知识也是分量十足的,但我觉得它不是重点,这本书的图画和文字共同呈现出的母女一起成长,才是让我欣慰不已的。没有任何压抑气息,这种自然简直回到了我小时候的美妙时光。即使爸爸忙碌,但爸爸从来不缺席嘉嘉的成长。

  这是一本适合跟宝宝一起读的书,读这本书时,我们也顺便回忆我们的成长故事,嘉嘉的故事好多也同样发生在我家宝宝身上,看到一些熟悉的画面,宝宝会说诶?我也有过像嘉嘉这样呢:比如学走路的那个情景,宝宝和嘉嘉的反应如出一辙;也同样当过妈妈忠实的跟屁虫;我们也是在宝宝睡着时给他剪头发的;我们也喜欢在广场舞旁边,跳起来;我家宝宝人生第一支棒棒糖也是两岁才有的;宝宝跟我一起藏猫猫时,我也曾躲进被子里,害他找不到,哇哇大哭呢;我们一起上楼时,宝宝也说过,妈妈,你要是掉下去,我来救你;宝宝也曾经捡回一只塑料管子,当望远镜用;宝宝也曾拿着一根柳条安静地钓鱼;我们也是常常在公园的健身器材旁,感到成长节奏;宝宝也会把毛绒玩具塞进衣服里,假装快要生宝宝了……

  孩子即使不认字,一看图便知道大概发生了什么事。有时不用讲,他就自己讲出来了,看到很多字的时候,才让我讲,不过他自从看了这本书,对写字明显产生兴趣,用我的笔写出一行一行的“天书”,虽然看着像是毛线团排排队,可是,那真的是一行行的自然队列,不知是不是看这本书的手写体字迹启发,这个举动简直令我惊喜万分,他终于知道字是写出来的了。

  我很感谢遇到这本书给了,我和孩子这次共同的愉快回忆,孩子刚出生我也曾想过用这样的方式记录宝宝的成长,并且也坚持了一两次,可是,我不会画,画的很惨,甚至画不出来,完全教坏了我记录的美好初衷,于是放弃了画,只是文字点滴记录了。我觉得,画面有时更能呈现真实意境,跟拍照有不同韵味。其实孩子大点了,就不再喜欢拍照,尤其不愿意配合你已经扑捉好的镜头总会把你的热情无情扑灭。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把当妈的心放松下来,只有妈妈自然起来,孩子才会自然起来。在这个已经把孩子当做一切的时代里,看到这样的书,这样的妈妈和母子关系,令我感动

  妈妈一直带着孩子认识不同的生命,真实的生命,不管是花、是草、是树、是小动物、或是小昆虫,都是活生生地在嘉嘉面前,这比任何教科书生动自然,而且亲切。孩子就是应该这样,先认识生命,从不同的生命中感知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这才是最真实的成长,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真的很缺少这样的成长经历。虽然现在的孩子信息渠道很多,但是能够接触到的自然真实的环境教育却少得可怜,我觉得真应该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真实的世界和自然以及自己的成长。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三):一位真文艺妈妈的养娃日记

  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植物迷,一看到腰封上的自然笔记几字,就激动不已决定要看这本有意思的小书。翻开后,完全停不下来,在桌子前一口气就读完了。

  整本书是以妈妈的视角,记录女儿家庭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有趣瞬间,短短几句话配上一些手绘插图,还原了太多普通生活中不普通的快乐时刻

  也许因为同样有记日记的习惯,所以越来越能发现日常中的细节美,于是在这本看似记录日常的简单文字中产生很多共鸣

  文中的妈妈和爸爸,非常相爱,女儿的到来让这个家庭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当然前提是要有一颗童心,一颗童心看世界,真的会收获非常多的真善美呀。妈妈红茶,也就是作者,细细捕捉到女儿温暖人心的瞬间,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吃冰淇淋,第一次看雪。。。

  我边看边勾起有关自己小时候的回忆,也悄悄记录下一些童年趣事突然好想回家拥抱一下爸爸妈妈,感谢他们的爱,因为回忆中一家三口的童年时光也很美好。

  也同样感谢这样一本温情的书,让人发现更多的爱和美。我想以后,我成了一个妈妈,也要像作者一样写下,记下,共同凝固属于一家三口的日记。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四):【雨枫试读】普通人的共鸣

  当我看到《和妈妈如影随形的的日子》这本书书名的时候,就被这本绘本吸引了,因为我也是个有女宝宝的妈妈。现在孩子还不像书里的嘉嘉能够说话叫妈妈,但是她的一颦一笑都和我联系在一起,每次下班回家后,孩子与我真正地变成“与影随形”。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的日子》以日记体的方式记录下红茶与自己的女儿嘉嘉的日常生活故事,学走路、捉迷藏、睡觉、吃饭、刷牙、读书等等,这些日常其实也是现在的母亲和孩子们之间的真实写照,正如柏邦妮在序言中所说的“好像就是一个普通的妈妈,养了一个普通的娃娃。在一个普通的城市,以一个普通的条件”,这本书也让普通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不同于以往写孩子的书籍,本书以平实记录为主线,没有夸张的煽情感人成分。作为一名绘画家的红茶,她特别善于观察周边事物微小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在成长,季节在轮换,植物在生长,动物在繁衍,自然界的一切都以它自有的规律生息不止。在作者绘画笔下的泡桐花、槐花、苦菜花、白玉兰,还有益母草、狗尾草、车前草,那些一直生长在我们身边,却被我们忽略了存在的植物的形象跃然纸上。猛然间,我们发现自己错过了太多大自然特有的美。

  回到妈妈这个话题上,与红茶相比,我真是自感惭愧,其实发生在嘉嘉身上的故事稀松平常,在每个普通孩子身上都发生过,但都被我们忽略了。我从没有给孩子记录过一篇日记,在冬冷夏热的季节里,我也不愿带孩子出去体味外面的世界,为了自己的轻松舒服,宁愿带她去有空调商场里玩淘气堡、坐摇摇车。诚然,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可以用手机、ipad等电子工具就能让孩子安静玩耍的时代,我们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曾写道“脚踏车经过一片花开满地的平野,将车往草地上一倒,就坐下来,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孩子年幼的日子可谓屈指可数,希望每个妈妈都有像红茶一样的耐心和细心,好好陪伴孩子度过那“如影随形”的几年。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五):妙趣横生,童意盎然

  第一眼看到《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作者名字的时候,我有点吃惊,“红茶”,好熟悉的名字!不会是我之前买的《一直都很笨》的作者吧?看到勒口处作者简介,果然就是她!《一直都很笨》描绘的是作者儿时的记忆,简单的线条,简单的话语,构成简单的童年世界,不少相似的情景让我仿佛穿越回童年时代。之前在微博上看到《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一书的宣传,九宫格的水彩画儿,淡淡的,却别有童趣,看书名,我以为是作者回忆童年的故事,当我拿到图书翻阅第一页方知,这本书是身为妈妈的作者记录年幼的女儿和自己相处点点滴滴。看过《一直都很笨》,再看《和妈妈如影相随的的日子》,好像时光突然加速了,从妈妈的童年飞跃到女儿的童年。

  书里多是黑白色的线条与文字,也有部分的彩插,文字比《一直都很笨》多了好多呢,细腻的妈妈观察到女儿嘉嘉生活里或有趣或机敏或纯真一言一行,并且以图文并茂形式记录下来,比单纯的日记多了生动的画面,比单纯的照片多了温暖的文字。似乎近年来记录儿女成长的绘本越来越多,而且不少很受欢迎,比如《木朵》系列、《谁家的可可》等。身怀绘画技能的爸爸(妈妈)为孩子用漫画的形式记录孩子的成长,温暖治愈。我们都曾经是孩子,而孩子的心灵、孩子的眼睛充满真善美,比我们经历过社会打磨的成人多了份好奇,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他们却可以投入很大的心思。书里的嘉嘉也是如此,她可以盯着麻雀饼干屑许久,可以跟一个苹果玩很久,可以长时间观察蚂蚁芝麻,可以蹲着看地上的蜗牛爬行,可以在炽热阳光下摘着狗尾巴草……对大自然的好奇会让人有心怀天下包容度。

  很多关于儿童成长的书都会极力展示自己孩子早慧的一面,或者分享父母教育有方的成功学,但书里里的嘉嘉没有表现出早熟的智慧,也没有过人的才华,她就好像我们身边的普通的小孩,说着平常的话语,做着一般孩子都会表现出来的举动,但是她有时候却非常暖心:

  她会指着书上的小鱼说“爸爸、妈妈、嘉嘉”;

  某天早晨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爱你”;

  妈妈换衣服的时候,靠着妈妈,使劲儿用小肩膀抵着妈妈的腿,“妈妈,你站好了,别摔着,嘉嘉给你挡着”;

  会关切站在椅子上檫橱柜的妈妈“妈妈,你小心点,别摔下来”;

  心血来潮的时候会跟每一个亲人甚至袜子说“谢谢”“晚安”;

  ……

  哎呀呀,这些言语,这些行动,简直要把人暖化!

  当然,书里的妈妈也是童心未泯,她没有把孩子当小孩看,而是尊重她、理解她、鼓励她,会认真回答宝贝问题,会跟她一起玩游戏如捉迷藏,偶尔还会陪着她观察大自然里的花鸟鱼虫。

  这样的母女好像天生的绝配,又像是妈妈潜移默化影响了她。

  嘉嘉是个小小孩,她的有些行为充满了童趣,比如假装摘星星、摘月亮,把塑料管当望远镜,把彩色颜料笔假装“烤串”……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喜欢两只手交叉做拍照状给别人“咔擦咔擦”,好像真的有照片儿出来似的;我还喜欢过家家,石片瓦片当碗、野草野花当菜、树枝松针当面条、石粒沙子米饭,经常和小伙伴玩得不亦乐乎

  我和嘉嘉另外相同的一点是喜欢把路上的东子当作珍宝珍藏。嘉嘉喜欢捡狗尾巴草、干枯的树枝、绿色珠子纸片儿、瓶盖、小石头、碎玻璃、蜗牛、树的果实种子等等,而我小时候呢,最喜欢在石头堆里寻找颜色好看或形状特别的石头,然后把它们当作宝贝似的带回家,放到床铺下,甚至幻想办一个石头展,那时候的天真幼稚让现在的我忍俊不禁。我还喜欢捡拾纸片、铁钉铁丝、塑料瓶,因为爷爷说这些攒起来能卖钱,那时候的我就养成了勤俭的习惯哪!

  作为儿童,嘉嘉有时候的行为又让人啼笑皆非——

  不小心的手破了,然后没见到一个小伙伴都说一遍“我的手破了”,恨不得告诉全世界小伙伴 ;

  学刷牙的时候,用牙刷蘸着水把水喝光了或者刷着刷着把牙刷杯刷上了;

  把一毛钱钢镚儿当“巨款”,想各种付账;

  刮风的时候按着鼻子生怕被风刮跑了;

  将车子分男女,黑色的是男生,红色的是女生;

  将两个一摸一样的烤地瓜的炉子说成双胞胎;

  和图画书说半天话;

  ……

  这就是儿童正常的行为方式,想得很简单,做得很自然,心思那么单纯可爱。

  这本书里还画了很多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好多我都认不得,真的是给我上了生动的一堂自然课。而嘉嘉更幸福,她被这些自然事物包围着,还有博闻的妈妈当老师。何其幸哉!

  书的最后一幅图是嘉嘉站在石阶上回头看着下边的妈妈,好像慢慢爬上石阶高处,嘉嘉就长大了。她对妈妈说“派大星,咱们走这条路吧!”让我感动了一把,却觉得书结束得太早,意犹未尽。

  对了,我还喜欢柏邦妮的序言《跟着野花野草和风一起》,高度概括了书的内容和深度。

  (虽然写得不够好,但是本评为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六):多好的童年

  我还没有结婚生孩子呢,翻开书才知道,这大概是一个年轻妈妈帮她还未认字的孩子写的日记。

  整本书图文并茂 ,字体特意还印刷成幼稚体,内容也比较简单,不过,确实吸引人。

  到了我这个年纪,身边也已经有了几个为人父为人母的同学,有了小孩之后,他们的qq朋友圈微博已经成晒娃基地:娃换咬胶了,连发九张孩子咬咬胶的图,九张图大同小异;娃扎小辫了,连发九张孩子扎小辫子的图,九张图几乎相同;娃第一次叫妈妈(爸爸)了,连发九张小孩的照片,再添上一段喜悦惊喜大感慨的话,文采飞扬;......他们几乎不约而同的花样的晒着娃,作为未婚未育的我实在无法理解他们这样的行为,明明没生小孩子之前他们有部分还是充满文艺气息的青年啊,现在每每看到他们的朋友圈,心里就默默的:天天晒娃好俗气,哼~

  或许是我没有同理心,直到我看完这本充满生活气息的绘本,我才有了一些理解:或许,每一个年轻父母都不过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唯一孩子的童年。童年多好啊,我们都曾经拥有过,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红茶一样有独特的记录本领罢了。

  这本书我是利用午休时间断断续续看完的,很适合都市里快节奏生活中上班族偷闲看的一本书,很容易带入自己像作者红茶一样,远离尘嚣,走进童年的世界~~~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七):爱的温存

  看完这本书,我对红茶的生活还是充满了好奇,甚至特为找寻到了她的博客,继而是她的微博,作为一个新锐绘本作家,她的实力不容小觑,她先后出版了《一直很笨拙》、《一直在一起》还有《一直都在玩》的系列绘本。

  无疑说,这是一枚很勤劳的作者,从她的上述作品中,都能窥见她生活的影子。一个画者最为浪漫的地方,不在于她画了多少的画,而是能从她每张画中找到她的诗意,她的情怀,甚至是她脉脉温情的源点。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一书,正是讲述她与女儿相处的点滴故事,一个文艺范的母亲,教育模式上多少还是有些许不同,就比如她愿意让自己孩子多亲近自然,这一点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多多,爸爸一直在这儿》,父爱和母爱,虽然投射的方式不同,但出发点都是源自于爱的庇护,他们渴望给予最好的,最温柔的,最贴合于孩子未来的教育,我喜欢这样的妈妈生活笔记,其一是毅力,其二是爱的坚持。

  如序言柏邦妮所说,她没有抒情,比如午夜看到自己娃的小脸,母爱泛滥,恨不得为她去死。她也没有诉苦,诸如身体纹路断裂哺乳之后胸部变成两只袜子失去了事业和自我。她没有讲自己多么爱自己的老公……没有诉说两地分居,而是互相牵挂,她只是把女儿想爸爸的心情,一笔一笔的勾勒出来,体现的是家的温情和爱的互递。

  在卷一,姥娘家的夏天里,我喜欢像作者的女儿像小尾巴一样的跟随着母亲,她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渴望着长大,小女孩在13年4月30日的一句,“谢谢妈妈”,感动了作者的同时,也感动了我,天下的间的母爱,岂是一句谢谢可以涵盖,但一句谢谢,是女儿的感恩,也是女儿爱妈妈的呼声。

  妈妈带孩子观察蚂蚁,让她明白人不得贪得无厌,带她去看梧桐结球,品味季节成长的味道,看柿子树、荚果、草莓,看狗尾草、牛筋草、稗草和毛马唐等等,能从一本书里窥见一季的花草,是生活,也是自然的馈赠。

  教育不应该是囚困在课堂里,他们都渴望装上翅膀去飞翔一次,可以闻见花儿的清香,可以两脚踏在柔软的土地上,可以看见自己不加想象的颜色,我想嘉嘉的妈妈就是明白了这些才会坚持不懈地让自己的孩子天天去观察花朵,看看草儿。

  萌态看书的孩子,小声念画册给爸爸听的孩子,帮妈妈扶着椅子的孩子,躺着妈妈怀里数星星的孩子……这里记录着闪逝的时光,却刻画了最温馨的一页,虽然这本书里,不是页页全彩的画面,但这里的每篇都有母亲倾注的关爱。

  女孩是何以有幸遇到这样的母亲,母亲又是如此感恩收获如此贴心的孩子,孩子都是母亲的手中宝,我们都是渴望爱的一员,如果有一天你丢失了爱的味道,请你去翻一翻,这里有太多的爱,太多的亲情等着你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八):我会一直陪伴你

  一本绘本,一位母亲以日记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女儿从两岁之后两年来的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有温馨、有亲情、有逗比的事儿,让你在阅读得时候会忍俊不禁,会回忆童年时候的自己,会回忆起自己孩子小时候的模样。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母亲正好在我身边,我就问到,妈,你以前有帮我记录过这个成长中的事情吗?得到的回答是,忙都忙不过来了,哪还有时间做这些事情。不过你小时候啊….然后开始说起我小时候的那些事儿。其实即使没有记录,那些事情也早已映在母亲的心中,永远都不会忘记吧。

  本书的文字部分平凡朴实但充满了满满的温馨以及母爱,一些对话也是体现了2岁多小孩的俏皮可爱,天真童趣,她有时会闹、有时会哭、有时会笑、有时懂得体贴,也记录了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方法。那些真的会对孩子的成长留下深刻的一笔。绘图部分生动形象,不过绘图部分除了少数是彩页之外,大多都是黑白,最近在涂色的我也好想在黑白图片上涂上几笔。作者画了在路边和在学校经过时发现的很多花和很多果实。花名和果实的种类都描述的相当详细。在平时生活中边玩边教会孩子知识简直不能更棒了。而作者画的那些很多基本上都是中药材,所以在看的时候简直是唤醒了我大学时期的知识。枸杞决明蒲公英夏枯草天麻等中药材,蒴果荚果聚合果等果实种类。虽然学了四年中药,可惭愧的是竟然没有怎么见过新鲜的药材,见得都是中药房里炮制好的中药材了。这次看到书中它们开出的花,结出的果也是别有一番感觉。准备去搜搜图片,自己也动手画一画了。

  2岁多的小孩就是好玩,学会走路的娃娃开始对这世界充满好奇,爸妈走到哪儿都要跟到哪儿;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会很开心,当然也会有发生摩擦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着小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学会遇到问题事不同的看待角度和处理方式。然而这个时期也是最无忧无虑的,无需有任何的烦恼,每天都能开心的度过。所以。当嘉嘉这么和妈妈说到时,“妈妈,我还想过这样的日子。”“为什么?”“因为这样的日子好。”嘉嘉因为留恋今天哭了起来。“也许明天像今天一样好,或者更好呢。是不是啊?”是啊,也许,明天会更好的。这句话对我们来说也同样行得通。即使现在不好,或者现在很好;不要灰心,不要焦虑;也许,明天会更好的。

  小小的绘本,承载着母亲的孩子的爱和孩子慢慢长大过程中,对母亲说的那句,妈妈,我会保护你的。这句话,有多少人小时候对自己的父母说过?有多少人现在真的做到了呢?母亲陪伴我们慢慢长大,见证了我们成长的所有过程,而我们,现在,也慢慢陪伴他们一直到老吧。成为能保护他们的人。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九):时光静好,和你一起成长

  时光静好,和你一起成长

  小时候,总是黏着妈妈,和妈妈如影随形,也没见妈妈嫌我烦;现在,自己当了妈妈,孩子总也黏着我,可是,有时候,我会因为想做点自己的事:家务、看书、写文、画画,或是处理工作中的事情,就总希望孩子能自己玩,不要来干扰我。可是孩子会不厌其烦地靠近我,不管妈妈对孩子是怎样的严厉,在孩子的眼里,妈妈永远是最美最好的妈妈,孩子从来不记仇,哪怕刚刚被妈妈批评过,隔一会儿,又满嘴念叨着“我爱妈妈!”在这个世界上,心胸最宽广的永远是孩子。

  书的名字叫《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可是我却觉得更应该是“和孩子如影相随的日子”,妈妈是依附于孩子的,因为有了孩子,才被称之为“妈妈”,也正因为有了孩子,才能享受到“妈妈”的待遇;因为孩子爱妈妈,所以妈妈才有幸得以与孩子如影随形。

  看过不少育儿类的书籍,但是这种日记形式的育儿笔记却是第一次读;我个人非常喜欢绘本,而这本书把自然笔记、育儿日记以绘本手记的形式呈现,让我无法抗拒,打心底喜欢这本书,没有大声宣誓的“我爱你”,却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细节里深深地打上“爱”的烙印。

  作者以简约的线条记录自己初为人母、与孩子嘉嘉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日子,我们看到的只是朴实的记录,没有信誓旦旦的抒情与感悟;细碎的记录,言笑晏晏,不冗余,但觉细腻温馨。书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自然的记录,一花一草、一昆虫一果蔬,一年四季,各有风情,不是不存在,而是我们常常会忽视,而当与孩子如影随形时,孩子就仿佛是大人的放大镜,把大人的视线从飘渺聚焦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处,放大了,原来每一件小物都是如此美丽。书中既有黑白简笔画,也有清新水彩画。氤氲舒展的水彩,仿佛让那些花草生物活在了书页间,嘉嘉粉嫩的脸蛋在水彩的表现中更显可爱;质朴有趣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妈妈与孩子相随相伴共同成长的幸福。

  没想到我的孩子也特别喜欢读这本书。也许孩子从嘉嘉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蹲下来看蚂蚁搬食物、雨后去找蜗牛、捡拾栾树的果实、剥开蒴果把里面的种子当宝贝一样藏在口袋里,或者把在地上捡到纸片、小石子等当作宝藏……这些都是孩子心中的美好。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童年,不要以鄙夷的眼光轻视它,当读过这本书后,我们会发现,这些行为是多么地纯真与美好!作为妈妈,能与孩子如影随形,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孩子,带我们领略四季风光;孩子,教我们走进微观世界;孩子,让我们童真永驻心间!

  这本书,让自称热爱自然的我认识了不少植物、也重温了童年记忆中那些熟悉的野花野草,开着蓝色小花的阿拉伯婆婆纳、路边常见的鸭跖草、迎着太阳吹喇叭的牵牛花……孩子与野花野草和风一起成长。

  文:ashley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读后感(十):【书评人俱乐部】 爱不光只是陪伴

  宝宝十个月,已经具有很强的模仿力了。除了二郎腿,还有很多说出来估计要被医生骂的事情。比如说玩遥控器,她已经会一本正经的边按遥控器边看电视屏幕的闪动变换了。还会玩手机,一只手拿着,一只手去屏幕上划拉划拉的,跟我们玩手机的姿势一样标准。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映照的不光是父母言行的不注意,更是教育的缺失。我们舍得给她们买最贵的衣服,吃最好的食物,进好的学校,却很少去花少量的时间来看这面镜子里到底有什么?有哪些是需要我们去纠正,自我检讨的。我们以为自己给予的是最好最高质量的爱,却又忘记爱不是边看电视边玩耍,边看手机边聊天。

  于是,我开始尽量多带她出去玩,有时是在楼下小花园里,有时是探索整个小区,天气凉爽一些时,就用推车推着去远一点的公园。远离了钢筋水泥四方的牢笼,宝宝明显开心了很多,看见路上锻炼的爷爷奶奶就笑眯眯的。我们住的是一个老小区,绿化很不错,几圈兜下来,才发现原来日日经过的树木有许多是我们认识的。墙角的腊梅、一栋楼角落里有一株很大的栀子花,夏日刚开始,就悄悄开满一树,也很少人去摘,它们就这么静静地绽放芬芳。六月份发现一户人家门口竟然有一棵樱桃树!玲珑剔透的小果子挂满了整棵树,像无数个不会叮咚响的小铃铛,我抱着宝宝在树下,一只又一只的鸟儿在枝头忙着啄食最大最红的果子,宝宝在树下拍手哈哈笑。这恐怕是她出生后见过的最有趣的场景了吧。

  小区里最多的,要数无花果了,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没人管,就这样自顾自地就长得格外粗壮,有一棵特别大,枝干错落有致,宽大茂盛的叶子,青涩的小果子就藏在叶子下面。我们天天去看,和它们打招呼,还让宝宝轻轻的抚摸它们,每次摸它们的时候,宝宝都格外安静,像在做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和植物交流,不需要语言,它们自会懂得。

  刚好收到红茶的《和妈妈与影随行的日子》,文字简单朴实,每天寥寥几笔的记录,配上插画却妙趣横生格外值得玩味。嘉嘉的顽皮和好奇心,妈妈的耐心引导,都值得我们借鉴。还有漂亮的插画,整本书直接可以当做植物图鉴。和她相比,我真的很汗颜。虽然自己也做手帐,也记录了许多宝宝的成长点滴,却显得如此粗糙。更多的时候,我只顾忙自己的事情,给一堆玩具让宝宝自己玩,只有她哭了饿了闹情绪了,才会好好抱抱她。爱就是陪伴,简简单单的“陪伴”二字,做起来真的好难,我们必须舍弃手机电视Ipad,大量缩减自己的个人空间,在她玩的时候认认真真陪她玩,只有在她睡着了,才能静下来做自己的事情。快乐,也是真的累,可这不也是带娃的乐趣么?就像咖啡,必须配上那么一点盐,才会更香浓。同样,人生所有的体验都不会只有一种味道。

  幸好,宝宝还小,她的童年才刚刚开始,还来得及带她认识身边的花鸟虫鱼,用心去观察这个充满惊喜的世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