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是一本由@尸姐 举世无双大英雄著作,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读后感(一):听尸姐讲故事
一本黑色封面的书籍,看上去有些神秘,封面上黑色背景下,画着斑马线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背影,以及一个诡异的白裙女子正面和蓝色飘飞的蝴蝶。书名字很小——《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这本书的封面使我有了几分想要看下去的欲望。翻看这本312页的短篇小说集,一共13篇故事,最短的不过寥寥2、3页,最长的也不到100页,所以很快就读完了。总体下来,我对这本小说集的评价并不高,今年以来看过的小说并不多,短篇小说集就更少了。除了这本书,今年以来看过的短篇小说集可能就是阿西莫夫等世界顶级科幻大师的短篇小说选《微宇宙的上帝 : 世界顶级科幻大师杰作选》,其中水准自然相差万里。
关于作者尸姐
这本书的作者很有意思。一开始我看了看书脊上的作者名字,非常令人崩溃,叫做“举世无双大英雄”,这是什么鬼!?腰封上的宣传语以及内页上宣传文案上介绍的,却是微博红人“尸姐”,这个名字也够诡异的了,想想这些充满灵异却不恐怖的故事,作者叫这个名字倒有几分贴切:
我们坐在高高的坟堆上面,听尸姐讲那诡异的事情……
想想也是醉了!然后我想要知道为什么“尸姐”成了“举世无双大英雄”,难道她期盼着有人驾着五色祥云来救她?一直追踪到微博上才看到她的解释:
由于尸姐这个名字被批太过神神叨叨,我随口开了个玩笑“那不如叫举世无双大英雄好了”,编辑竟然真的拿去送审了,然后还真的过审了,而我,泪洒千行寻找时光机,
这个取名字的故事,我怎么感觉比书中的13个故事更加曲折离奇和爆笑涅?
关于这本书的评价
这本书的故事虽然或长或短,但都是类似的风格,用编辑推荐的话说是——脑洞大开,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
虽说“立意标新二月花”,但我本人对太过离奇的故事情节一向是敬谢不敏的。尤其是对于明显超过心理预期的故事情节,或者缜密到天衣无缝的种种“阴谋”,我是最是讨厌的——如果能料事如神到把一切后招和意外都从容把握,哪里还用什么阴谋诡计?因此,我对于“阴谋论”的小说一向是看不起,这种大反转型剧情的故事我一般打分都很低,何况有的故事的离奇不是脑洞大开,而是脑子秀逗啊!
本书中的很多故事都类似如此,比如占篇幅最大的《我忘记了自杀的理由》,一个自杀者的灵魂在跳楼死掉之后忘记了自杀理由,在不停的反转中缓缓揭开“真相”,校花、女友、小混混、亲姐姐还有个小受受,这故事曲折的都可以拍摄国产电影了!哦,好像真理部不准动物成精,死人有魂,只好遗憾的错过了。《这原本应该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则写了一个颜值颇高的犯罪分子和被害人灵魂一起生活在一起的故事,因为对方颜值高,自己心肠软,所以鬼魂就不去报仇的设定也由得作者自己。抢银行的人,在别墅里和鬼魂一起生活很久也不去兑现或者逃亡吗?
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不过是一个中学小女生的绯思乱想而已。作者的故事架构和情节掌控能力,最适合描写的莫过于中学校园了。十七篇故事,有六篇是以中学时代为背景的,其中篇幅稍长的故事,几乎全部都是以中学时代为背景。而且,作者似乎在描写校园暴力方面功力不凡,笔法比较纯熟,特别在描写被欺凌一方的心情和应对方面,似乎有身临其境之感……
翻看完整本书,感觉亮点反而是在第一篇故事。这个名为《替身》的短篇讲述了一个不善交际的颓废宅男的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却非常优秀的 “替身”的故事。人人都渴望有个替身,人人都成为了那个替身。或许是很多年轻人最期待的神奇,正如孩子们都期待有个哆啦A梦一样。很多上班族期望自己可以赖在床上日上三竿,而让替身去上班挣钱,然后升职加薪赢娶白富美,最后自己接盘即可。只是,替身和真身,谁是真的,谁是假的,是耶非耶,庄周化蝶。正如书中最后说的那样:
就像你救不了我一样,我也救不了你,
我们只能自救,自己开导自己,自己劝慰自己,
自己逼自己去面对一切,
《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读后感(二):你触手可及的地方,并不是一个人
以前偏爱温暖系和治愈系文字的我,比较少看这类型的小说集,总感觉会有些阴暗,担心看了之后会做噩梦;另外国内的这类型短篇小说集,之前也看过一些,总感觉多少有些段子手的网络生涩感。然而,随着成长,也渐渐变得没那么爱喝岁月静好的“鸡汤”。
偶然的契机,朋友送给我这本短篇小说集——《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说这本书可谓是十足的“脑洞大开”,这个词,吸引了我,因为,生活中的我,也经常是一个脑洞打开的人。于是,在加班之后回家的深夜,吃完饭,洗完澡,爬上床,翻开,细读,也有别样的感觉。
作者尸姐是微博红人,有着480万粉丝,在微博上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她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作家,她在微博写了五年故事。她喜爱一切暗黑事物,文风致郁,偶尔也会治愈,你永远猜不到她的故事走向。正是这样扑朔迷离、不落俗套的文风,才能把这本书里面的故事,写的精彩纷呈。
她被粉丝调侃为是一枚重口味小清新。也许你像我一样在微博上看过她的故事,当时的印象并不深刻,也许你完全没看过,但是相信我,这是一本不会让你失望的故事集。
读这本书,很多时候有点像中学时候的感觉,天马行空,诡异的小阴暗,神秘,却自得其乐。你甚至想要故意在狂风暴雨的深夜来读,并不会觉得害怕,反而觉得刺激无比。
看完整本书的十多个故事,感觉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第一篇故事《替身》。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不善交际的颓废宅男的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却非常优秀的 “替身”的故事。这难道不是我们很多人曾经想过的——如果有一个影子代替我去做我不想做的事情不就好了?
但是故事的最后,替身不仅承担了你生活中你原本不想做的事情,也享受那些原本应该是你应该享受的生活,替身和真身,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你究竟是替身的真身,还是真身的替身?
《我忘了自己自杀的理由》故事里面自杀者的灵魂在死去之后忘记了自己自杀的理由,而开始寻找。由双男主视角,一个是桀骜不驯的公子哥儿,一个是胆小懦弱的怂包,在不停反转中缓缓揭开真相,善亦是恶,希望亦是绝望,死去的魂与活着的人,哪一个更受煎熬?
《毁灭》就更加阴暗了,那个觉得校园生活枯燥无聊的女学生毁掉了好学生女班长的故事,她并没有讨厌女班长,她们之间也无冤无仇,她只是想看看一个那么完美的好学生被毁掉是什么样子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其实是原本可以很善良,但是对于丑恶袖手旁观?反观起来,这样的人和亲手参与丑恶的人又有多大本质上的区别呢?
尸姐的故事,就像这些故事里面呈现的一样,脑洞大开,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她的笔触也总让我想到一些很日系的电影桥段,例如告白。
任窗外狂风暴雨,点一盏床头灯,看这样一个个阴暗但是略有哲理的故事,你会觉得故事中的那些或许已经是灵魂的人,也并不那么可怕。惊悚和阴暗过后,或许能收获一点特别的感悟。谁又会在乎会不会有哪个故事的主人公入梦?
《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读后感(三):治愈与致郁
真正的恐怖不是疯狂撒血浆,不是满篇鬼怪,而是在平实的情节中不断堆砌违和感,一点一滴,直到最后导向不可预测的结局。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日本的一部恐怖漫画《不安的种子》,每一个故事的篇幅都很短,甚至只有一些日常生活的画面,可就是充斥着种种违和的因素,阴影、脚步声、街道转角后的未知,而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本书中,尸姐可不仅仅满足于给读者未知的恐怖感,她的故事包含得更多。
现在,我深刻地体会到尸姐为什么要把《替身》这个故事放在最开始,因为任何一个人看完这个故事后,都会忍不住把剩下的所有故事都看完,很震撼!整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抛出了违和感,逃避生活的宅男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身边出现了和自己长得完全一模一样的替身,只不过,这个替身拥有一个和自己截然不同的精英的内里,他为“我们”赢得了成功的生活与女神的怀抱,按照一般恐怖剧的发展,最后可能会是本我与替身的身份大争夺的A结局,但是作者却将自己堆砌的违和出人意料地引导至B结局,就像我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犹大之吻》,也被戏称为“穿越到过去睡自己”,本我与替身之间没有走向争夺,而是走向了暧昧沉沦羁绊的深渊,一个是我只需要你,一个是你的需要就是我存在的唯一意义,作者的爱腐之心昭然若揭,故事在甜蜜、挣扎、悲伤中走向了莫比乌斯环一般的结局,看完后,一开始的恐怖感化为满腹怅然。
我一直认为恐怖与推理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未知所以才会有悬疑,有悬疑的存在,才会导致人类的恐惧,而推理,就是探索未知的过程,也是触碰恐怖的过程。在《07》一篇中,就是利用悬疑推理的手法营造出浓烈的恐怖氛围,《我忘了自己自杀的理由》一篇中,寻找自杀理由的过程也是推理,而在《我的弟弟一点也不可爱》一篇,兄弟爱,校园,神秘事件,蠢萌阳光健气大哥夏树加上天才温柔兄控弟弟夏彻,在哥哥不断卷入各种事件之后,弟弟总能拨开云雾,揭开看似恐怖的事件谜题,拯救哥哥于水火之中,要成为彼此最重要的人,短篇的篇幅完全不够看啊,强烈推荐作者将这个故事写成长篇,哥哥与弟弟的爱与恐怖之旅看点满满。千万不要以为故事中只有打擦边球的感情,尸姐是BL、BG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死后皆为虚无》中,和以前看过的电影《幸运抽得幸运签》一样,死后重回人间,感悟从前,不一样的角色,但同样能够触碰到人的内心。
正因为人类的存在,才会有这么多的脑洞大开的事件,人的内心与感情太复杂,因为爱,所以分裂出一个自己去爱另一个人,也因为内心的一点阴暗,铸成无可挽回的结局,《毁灭》一篇中,那种和东野圭吾《恶意》相媲美的人心险恶更让人不寒而栗。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有的人迎来了拯救,有的人没有,有些人或许根本不需要他人的触碰,治愈与致郁,我喜欢这本书中的故事。
《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读后感(四):无意间触碰的世界
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是被封面上那个孤独女孩吸引了,她光脚站在斑马线上,与背着书包的中学生们逆流而行,我想,她应该就是来自“那个世界”的人吧。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名头为这本书增加了一丝艺术气息,期待着会看到美美的插图。
不过翻开书才明白,《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原来是一本暗黑致郁系故事集。作者曾在晋江开过专栏,写了不少黑暗系的爱情故事,当然也包括这本书中收录的绝大部分篇目。书中其实有很多创作者现在必须回避的内容,比如校园恋情、鬼魂、同性暧昧等等,能付梓印刷实属不易。从传统观点出发可能大部分人不能接受这种类型的作品,但是如今青少年世界的真实状况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和灰暗。
正如《我忘记了自杀的理由》中所写的:“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犯几个错,有的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很容易就会得到原谅。而有的错误,却是抵上性命都弥补不了的。”这错误其实不仅仅是打架斗殴持刀伤人,也可能是对自己生命的残害或者自我封闭。
书中反复讲述着这些只有身处那种环境的人才能感同身的故事。明知道是虚构,还是会令人感到不寒而栗。除去《替身》、《这原本应该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等几个略显成人化的故事,大部分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校园霸凌,同学间的嫉妒与恶意,校园恋情的青涩与悲伤,来自家长的压力,自我的叩问与怀疑,等等主题,如汹涌黑暗的潮水席卷而来。
《嫌疑犯》中的母亲,一手促成了多重悲剧,《我忘记了自杀的理由》中一心希望弟弟死去的姐姐,一念之差松开手的钱小道,这些人物被塑造得极其偏执与疯。如果我们的现实世界果真如此,那真可谓是充满恶意、无比绝望了。只能感慨作者真的很会编故事,脑洞够大。
再说回到作者特别喜欢写的爱情主题。其实,每个青春期的孩子心里都会住着两个天使,一个黑天使,一个白天使。他们心思细腻、格外敏感、既脆弱又执着。明明背负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却又故作阳光,努力前行。一个友善的眼神,一段真挚的友情,或许就可以将他们带入阳光之中;一句嘲讽的话语,或是遭遇感情的挫折与背叛,也可能将他们拖入黑暗的深渊。作者非常擅长对青春期少男少女们进行心理描摹,用一个个故事,将这种复杂而艰难的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而善用鬼魂这种方式来打破阴阳界限,制造冲突应该是作者之所以自称“尸姐”的缘由之一吧。负能量的聚集者,其实是对另一个世界有着无限的遐想,并且愿意尝试用“沟通”的方式来化解怨恨的媒介。从这一重意义上看,无论是故事,还是人,都一样。
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我们却永远也触碰不到对方。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学会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虽然有时候确实很艰难,但是毕竟比起失去生命,活着还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更何况,或许不远处就有阳光。
能在晋江开专栏的作者文笔都不简单,只是网文的标准和真正的文学还有一段距离。《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方面看,其实都非常适合做漫画脚本。尤其是配以书中为数不多却非常精美和治愈的几幅插画,不得不令人感慨:二次元世界与动漫风格的人物形象,才是这些故事真正归宿啊!
我是无意间触碰到这个世界的人,虽然不甚了解,却也感受到了满满的负能量,不过,回过头来想想,扉页上的那句话还是蛮治愈的:“希望你现在所担忧害怕的,未来某一天再提起,都能轻松惬意地一笑而过。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嗯,大概零零后的孩子们会更喜欢吧。
《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读后感(五):三十八可以买本书,但还是盒饭更好
跟风买的。
看完以后唯一感受是有人愿意接我的二手书吗……
今天中午花了一个小时就看完了。
麦麸不足矫情有余。
通篇的感觉就是…大家都是斯德哥尔摩症患者吧:)
有一篇是抢劫犯杀了人质最后人质变鬼和杀人犯反而甜甜蜜蜜的在一起了……
这…确实很脑洞大开。标题说这不是个悲伤的故事,确实一点也不悲伤,就是有点智障…
对了里面有一篇叫我的弟弟一点也不可爱,不知道大家看过,老久以前的耽x作家风x的一篇 兄友弟恭吗……
港真这俩剧情一毛一样,是欺负耽美小说读者太小众吗,不能识别吗?
附赠的二少背后有只背后灵…一开始还行…妹想到结局慢慢就变味了!前生兄弟禁忌今世人鬼情未了都搞出来了!想写耽美请直说!别打这种擦边球!
最后一篇是女主喜欢上了闺蜜老公为了不做小三保住友情辞职路上不小心死了,死了以后碰见死前一个月也死掉的帅哥a,帅哥a带着女主回忆了女主的一生,然后接着看见了帅哥a的一生,妹想到帅哥a喜欢女主,然后女主脑洞大开感激涕零瞬间爱上了帅哥a,再次妹想到女主没死成,帅哥a让女主重回人世而且女主也不再会有这段假死回忆…然后两人悲伤痛苦分离了…。
这一篇的名字叫,死后皆虚无…
其他的几篇我基本上已经淡忘了……
最后…我觉得…我花的这个钱真的很虚无
这本书定价38,38干什么不好,连外卖都可以吃两盒,我偏要买一本书…我真垃圾。
《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读后感(六):还可以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看起来 还可以 真的可以呀 不错
《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读后感(七):这算是个进步
治愈的故事固然令人感动,然而周而复始的生活,也缺少一些新鲜感。脑洞大开的小说,青春校园的故事。佐料一般给无趣的日常积累了些刺激,可是太过直白的叙述也会令人感到疲劳。
而有些故事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喜欢我一下会死啊》讲述的是一个女孩(或男孩)给喜欢的人下药后想要让他(或她)说一句喜欢自己的话语,但得到的却是对方的厌恶与仇恨。最后那个人一气之下咬死了自己喜欢的人。在他(或她)临死之际第一想到的不是打120,而是让那个人说喜欢自己。这种病态的感情已经扭曲为一种疯狂的占有,但谁又能说这不是出自一种另类的喜欢呢?只是让人觉得深深的悲伤。虽然脑洞不错,但这样的故事看看就好,切莫当真,不然严重致郁人心。
《替身》一开始我以为是个积极的故事,男主最后因为不想被代替而一点点变好,最后还与自己的替身和平相处。但最后两句“我终于成为了你。彻底的。”让人恍然大悟,究竟谁才是替身?谁又是那个需要替身的人?如此微妙的死循环。
《这原本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里有种莫名的搞笑,在面对死亡时仍心存幻想而不逃脱的女生,抢劫犯被鬼魂索命最后产生感情没得到任何报应的结局实在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就像标题说的那样,本应悲伤,奈何逗比。在忍不住发出笑声的同时,也越发觉得故事的荒诞与不真实。
《我的弟弟一点都不可爱》里我只看剧情,略过兄弟爱。现在很多人都萌cp腐向类的作品,空间里也常看到开淘宝的人拿这样的段子做宣传。尸姐的作品差不多是这样,不过里面的结局大多都不好,但讲真我一点都喜欢不起来。我还是那句话,这样的故事娱乐性很强,看得进去笑笑哭哭就好,但看完就切莫牢记。
《嫌疑犯》中反转的结局得到的是无限的遗憾。每个人都在因为自己的心思而尽力选择看似美好的未来。但每个人总是在失去后才明白,自己当初的选择根本就是错的。却囿于自身的性格与经历而局限了本应可以改变的偏执与悲伤。或许很多人觉得人物的内心活动没有必要写出来,然而第一人称的角度更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角色内心的嫉妒、扭曲的感情以及部分人的天真善良。如此复杂反转的剧情近来在日本漫画之间很是流行,然而与人物性格的生动塑造和细致刻画的漫画相比,这本书还是有所欠缺。我想这也许与近来中国网络文学的兴起有关,尸姐在这方面还是无法避免地缺少深度。
娱乐性很强的书尽管吸引人,但不怎么耐读。在几年前也许我会很喜欢,现在却提不起精神细细品味。不过又有谁说这样的书没有优点呢?既然那么多人都能挑出缺点,就一定有它的可取之处。至于尸姐的书为何这么大受欢迎?我想是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利用那些或荒诞或真实的故事,发泄内心的偏执与黑暗吧。当然这么说也有些偏激,换个说法,是从那些看起来并不可能发生的小说里找到自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疲惫的身影,然后从中收获一些只有自己看得到的东西。比如永远的悔恨、比如真实的情感、比如爱。
总的来说,我并不希望尸姐的作品太过渗透偏执,但谁又敢说自己的内心没有一点阴影,纯白无暇?那些隐藏的黑暗,宛若命运的恶作剧,狠狠地嘲笑我们所做的任何努力。
不过也就是这样,我们还是需要继续想办法狠狠击溃命运,就像封面上说的那句话一样:我们只能自救,自己开导自己,自己劝慰自己。
别人的励志文学都是别人的,只有自己经历过那些生活中的困难与艰苦并且活出自己才算真正的成功。
在这一点上,虽然故事叙述过于直白,但这也方便了那些喜欢快餐阅读的读者。就整个网络文学来说,比起那些盲目跟风者,她的文字算是一个进步了。
尝试抛下批判的眼光与浮躁,进入这个不怎么真实却又黑暗致郁的世界,寻找那点在复杂人性里仅有的微弱悲伤感动吧。
《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读后感(八):入口清爽,余味不足
很久没有在微薄上关注尸姐,现在提起来只能想到刘烨。
读了几篇之后,感觉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青春期的叛逆,偏执几乎渗入了每个故事,也因此更适合年轻化的受众群体。浓浓的日式轻小说风格,行文坦白、直率,分镜感强,略显中二,很“尸姐”的故事。与传统意义上的故事大不相同,然而却又是这类题材的一个新手,题材过于单一,手法并不成熟。
所以这些个故事并没有满足我的期待。可以更成熟,更深刻,更复杂一点。不过这样也就与作者本人的风格背道而驰了。我大概只是有点可惜那几个棒棒的脑洞。在此就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浅谈一二。
《替身》也许是很多人开过的脑洞,尸姐将其作为一个已经实现的故事讲出来。似乎构成了一个死循环,莫名还有点励志。对于其他故事的粗浅而言,《替身》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如果更深一步的讲下去的话,感觉会更有趣。
《07》让我嗅到了一点点西泽保彦的味道,这点需要赞一下。这是众多带着推理的故事中唯一一个让我觉得真正有推理的必要的,细思极恐,十分惊艳。(此处提一下《嫌疑人》等几篇实在是太弱了……或者作者想表现的只是人性而并不侧重于推理。虽然我觉得就人性的表现而言也太浅白好吗。)
其余让我觉得唯一还不错的就是人气很高的《我忘了自己自杀的理由》。让我想起之前看的胖迪的网剧《逆光之恋》,改编自王了了的小说《你是温暖,逆光而来》。后者除了剧情和胖迪的颜值之外处处槽点,但依然让我看的停不下来。和前者一样,大概是每一章节(集)的结束处的转折都给人一种【卧槽怎么会这样】感觉,然后继续看下去。同时《自杀》一篇对于人性的刻画较之于其他几篇便比较深刻,也更加丰满立体了。这对整个故事的成功来说功不可没。
和《我的弟弟一点都不可爱》的兄弟基情比较起来,《自杀》里轻微的姐弟畸恋及故事前后的逻辑让人更容易接受一点。《弟弟》一篇,不得不说实在把肉麻当有趣(或许是我一入腐门深似海?这种比较低级的刻意卖腐只让人感觉到恶寒,完全吃不下这对兄弟CP。
真正高明的有味道的腐大概是浑然天成的【情】,不必宣告天下般的赤裸裸的告白,没有霸道总裁式的占有或保护。作为一个微小说OR段子在微薄上说说的话还是不错的,形成这样一个拖沓冗长的故事反而显得无趣了,真的没有圈钱的嫌疑吗?
看到38的定价,不禁为一些定价低的好作品感到惋惜,毕竟我们的图书市场总体定价都很低,文字工作者收入大多微薄。为何这样的书都敢定价38了?有这个钱去看部好电影啊。团购价的话还能买到爆米花和可乐呢。
用了等火车的时间就读完了这本书。
最后一定要吐槽一下这本书的排版。
这就是一本敢定价38的书?难道没有人审核吗?
如图所示,类似错误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我评分向来很宽容的,一点都不刻薄。
三颗星的内容,因为辣鸡排版此书再降一颗。
这么幼稚的排版错误,excuse me?
《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读后感(九):其实我们都是傻瓜
文/友竹
《我一直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是近来阅读速度最快的一本书,因为里面都是短篇故事,即使遇上穿插人物不少的故事,其间的关系交代也并不复杂难记,情节简单明了加上尸姐那辛辣逗趣的文笔,简直可谓最佳解闷读物。但是,尸姐的魅力远不止此——她会在给你解闷之后,来上那么一巴掌:现实残酷,你必须学会自己面对和承受一切。
《死后皆为虚无》告诉我们:别因你没有过与闺蜜共同喜欢上同一个男生的经历,就指责陷入这种感情泥潭的女生矫情和犯贱,你不知道她们所受的心理煎熬。面对闺蜜的花式秀恩爱,她假装无所谓,其实内心的每一秒都在咆哮。当蔡八重被闺蜜发现七年前就爱上对方老公蓝洛时,觉得尴尬万分却又坚持跟她解释。因为无论多么喜欢,蔡八重都没有走上破坏闺蜜婚姻的道路。
面对恩爱离去的闺蜜夫妇,蔡八重内心独白如下:这七年的每一分每一秒,我对你老公的爱,都在疯狂增长,不曾削减。但我知道,我必须忘记。蔡八重真是个令人心疼的女生,七年前蓝洛偶然给她一个温暖又可爱的笑容,她就喜欢上他了,并且喜欢得要命。之后,经过一番不可思议的努力终于进入了蓝洛的公司。正在犹豫该怎么向男神告白时,男神却与她最亲爱的闺蜜黄希玲相爱了。
蔡八重毕业成人后的感情发展过程就是这样的,让人唏嘘的同时又无可奈何。好在男神也懂她的心意,并且基本上都很照顾她的自尊。请假就请假,迟到就迟到,不会严苛要求她像别的员工一样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说到这一点,忽然感觉怪怪的。也许这个男人本来就心软吧,不然怎么会在一开始就能够露出那么温暖又可爱的笑容呢?
其实我们都是傻瓜,某人的一个笑容就能够使我们回味、记住那么多年,并从心底滋生出长达七年的无望暗恋。七年!凡俗世间太彷徨,无奈青春不够耐看。蔡八重一直渴望回到高中时代,因为那是她最美丽和辉煌的时代——年轻、漂亮、高高在上、随心所欲。而现在28岁的她瞪着落地窗倒映出的脸,只看到了从没打理过的干枯乱发、粗糙的皮肤、额头上的痘痘、以及比上个月粗了一圈的腰……蔡八重同学,岁月并不只是杀猪刀,还是检视人心最有力的工具。
你不打理自己,还是会有那么爱你的好闺蜜陪伴;你觉得自己变老变丑了,蓝洛还是觉得你可爱,尽一切所能的包容你、劝你好好对待感情和终身大事;你对相亲对象百般挑剔,人家也没有慢待你一分,相反是你放人家鸽子。你觉得自己惨吗?不,一点也不。你只是在为了所谓的爱人犯傻,尽管你那浓烈的爱看不到任何未来。
善良的、隐忍的、坚强的蔡八重们到底该怎么办?且听尸姐一席话:就像你救不了我一样,我也救不了你,我们只能自救,自己开导自己,自己劝慰自己,自己逼自己去面对一切,疲惫的、无趣的、假装很阳光的、周而复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