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一本由50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一):以色列的建国奇迹
在建国之初,希望最渺茫的时候,以色列的建国领导人都没有放弃复国的信念,这个信念来源于圣经,也来源于他们自身对于国家的执着。梅厄夫人的演讲,以及想方设法把武器从美国运送出去的斯拉文和沙利特,都是他们对于自己国家无比渴望的写照。只有他们自己相信,自己所做一定能够成功。如今,以色列的发展如火如荼,但阿拉伯世界虎视眈眈的目光一直在侧,以后局势会如何发展,这也许又是下个千年之后的事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以色列复国中驱赶出大量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这些人又陷入到犹太人复国前的境遇里去了,没有自己国家的民族,到哪儿都没有人待见,能否生存下去却要靠别人的脸色。这与人与人相处很像,每个人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但这个世界弱肉强食,在自身的利益和信念与别人冲突时,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不遗余力的保护自己。因此,强大自身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二):一个民族的崛起,一个民族的陨落~
自古成王败寇,对任何人都一样,本·古里安靠强权和谋略,给了犹太人一个国家,却又让多少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沦为难民,无家可归。都在为自己的信仰而战,对错又岂能在一句简单的话语间做论断。当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祖国从世界地图上消失,又和数千年来无家可归的犹太人有何区别。 当宗教与政治纠缠在一起,所谓信仰便成为一把利刃。 联合国大会上的夏里特,用冗长的演讲,成功为犹太人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单枪匹马的梅厄,靠10美金募集了5000万美元的军备资金;被世人视为恐怖分子的贝京,靠“犹太人不打犹太人”的坚持,使这个国家免于内乱。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存活是侥幸的,他们靠自己强大的信念和超强的执行力,为自己争取到机会。 短短一小时,讲述了持续至今巴以冲突,让我知道,一个国家生存的不易。也陷入迷惘,该是怎样的执念,让一个年轻的生命,肯用自己的性命换来世界舞台上一声绝望呐喊~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三):从零开始了解(全3册)
以色列从建立至今只有几十年历史,它有哪些经历,对中东局势带来什么影响,知乎这套小书能解答部分疑惑。
第一册主题是以色列的诞生史。1915年,英国人讨论瓜分奥斯曼帝国,在地图上分割出巴勒斯坦地区,但这个地区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冲突不断水火不容,二战后移交联合国托管。
在经过极其曲折的过程后,新的国家——以色列诞生了。甫一建国就遭到阿拉伯世界联合围剿,在中国被称作“第一次中东战争”,1949年,以色列在大国博弈之间赢得了胜利,使巴勒斯坦成为一个只存在于书本中的词汇。
第二本主题是在以色列被称作“六日战争”的前后经过,这场战争发生于1967年,埃及、约旦、叙利亚对阵以色列,这次战争以以色列全胜告终,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改变了中东版图,摩西·达杨和以色列国防军开始走上神坛。
第三本主题是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由埃及总统纳赛尔继任者萨达特精心安排并联合叙利亚一起发难,力图一雪前耻。一开始埃及确实达到目的,一路高歌猛进,但大国势力不会袖手旁观,随后变成持久战,耗时237天,双方都损失惨重。
萨达特在这次战争后,态度开始改变,极力促成与以色列的和平协定,受到东西方各国一致称赞和阿拉伯国家的一致咒骂,最终在1981年阅兵式上遇刺,因此作者将这最后一个章节称作“比战争更加危险的事业”。
梅厄夫人以及后面被派出的筹款和寻找武器的人都是被置之死地的项目经理:deadline已经限定,后果非生即死,能调用的资源近乎于无(梅厄带着10美元要在163天内去筹集2500万美元,买武器的人连英语都是现学的…),如何筹集人财物开始作业?与之相比,商业上的种种情境、面临的困难其实算不了什么
gt;> 仅仅因为几千公里外的一群陌生人对另外一群陌生人所做出的承诺,将会有无数的阿拉伯人在若干年后被迫离开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
gt;>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1920年4月的圣雷莫会议上,英法两国正式对中东的土地进行了瓜分。其中英国人以托管地(Mandate)的形式得到了巴勒斯坦和美索不达米亚(即伊拉克)这两块土地,法国人则得到了叙利亚。
gt;> 犹太复国主义大会(Zionist Congress)
[微笑]
gt;> 这也不是英国政府第一次违背自己的承诺。对于英国人来说,只要符合国家利益,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盟友是不能背叛的,也没有什么承诺是不能背弃的。
◆ 第二章 联合国181号决议
神脑洞
gt;> 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
Deadline明确,后果清晰的一个项目
gt;> 想让这个犹太国家生存下来,本-古里安需要在163天之内招募到更多的人,募集更多的武器和更多的资金。
◆ 第四章 犹太人的国家,犹太人的武器
难啊
gt;> 1945年9月,一名叫做斯拉文(Haim Slavin)的人来到了纽约市。这个第一次来到美国的人几乎不会讲英语。
◆ 第五章 一个国家的诞生
gt;> 拿雄行动(Operation Nachshon);拿雄正是传说中犹太人出埃及时,第一个走入分开的红海中的人。
ingo
gt;> 政治不是一纸充满柔情的协议,它是双方武力对抗的结果。问题的根本在于,你们用来建立这个犹太国家的力量,究竟能不能超过我们用来阻止你们的力量。如果你们想要一个国家,那就自己去夺取。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五):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战时,德国纳粹对欧洲的犹太人疯狂屠杀,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手下。1915年,英法俄协约国将同盟国中的奥斯曼帝国进行划分,赛克斯-皮克特协定中,将中东划分成了英法两块势力范围。此前,英国已经将叙利亚大部分许给了阿拉伯人(空头支票)。1917年11.2贝尔福宣言中,英国人为讨好美国的犹太人,承诺帮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家园。 仅仅因为一群外国人给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中的犹太人的承诺,导致了生活在巴勒斯坦一千多年的几十万人阿拉伯人即将流离失所。 在贝尔福宣言之后,大量的犹太人涌入了巴勒斯坦,在这片土地上定居下来。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冲突越来越严重,暴力事件不断。1921年犹太人成立哈加纳,但是之后又分裂出来了伊尔贡,是个恐怖暴力组织。 英国1937年提出皮尔分治方案,将20%的土地分给犹太人,70%的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坚决不同意。冲突越加激烈,而英国经过二战之后已无力管理中东这块土地的冲突。所以将该矛盾移交给联合国处理。 联合国181号会议提出将土地分为六块,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各占3块。犹太人占56%,阿拉伯人43%。分治方案通过之后,阿拉伯人开始对犹太人全面袭击。 在英国结束对巴的统治之后,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等国对犹太人的区域进行包围。在英国结束统治的当日,1948年5月14日,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成立。美国随后承认以色列的成立。短短几个小时之内,5个阿拉伯国家集体入侵以色列。 梅纳尔赫.贝京,恐怖主义伊尔贡的首领,即使与本古里安发生冲突,自己的船被击沉,仍旧下令“犹太人不可杀犹太人”,避免了各国入侵水深火热之时内战的爆发,这种以国家安全和利益为首的精神值得赞扬。在这场战争中,犹太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团结的精神,获得了资金武器,以及有组织的军事管理,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1949年,以色列与各国签订了停战协议,一共获得了巴勒斯坦78%的土地。中国称这场战争为第一次中东战争。 军事的失利导致了几个阿拉伯国家国内政治恶化,民众情绪日渐不满。在停战之后,几个阿拉伯国家发生内战,政局动荡。而原来生活在以色列地区的70多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无地可去,变成了从前的犹太人。 虽然同情犹太人的悲惨,但是这样占领别人的家园,而导致别人无地可去,沦为难民,以后这片土地战争不断,可谓一种悲哀。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六):在炮火中获得重生——《一口气读完以色列建国史》读书记
犹太人有一个独特的婚礼习俗,就是要在婚礼上由新郎踩碎一个玻璃杯,破碎的玻璃杯意在提醒着在座的各位,在庆祝新婚佳人喜结良缘的同时,仍然不能忘记以色列被摧毁的圣殿,有朝一日必将重建。
可能聊到犹太民族,我们首先会想起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毕加索,这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耀眼的明星。但犹太人更值得我们敬佩的一点是能够历经两千年的流离失所依然可以在苦难中重生,建立起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和中华民族一样,犹太名族同样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大约3000前于地中海东侧迦南地区(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一带)形成,犹太人的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来人。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攻占迦南地区,从此犹太人开始了长达1个多世纪的反抗,只是公元135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在这期间,犹太人曾多次遭到罗马帝国屠杀,愤怒的罗马统治者更是将迦南地区的所有犹太人全部驱逐,自此,犹太人长达2000年的“大流放”正式开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民族在世界各地颠沛流离了2000年之久仍然没有灭绝,那时的犹太人没有祖国,甚至在欧洲很多国家都要遭遇歧视,特别是在二战时期,更是被德国希特勒为首的种族主义者大规模屠杀,但犹太人还是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在他们的故土建立起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以色列”。
之所以读了这本由司洋[1]写的《一口气读完以色列建国史》系列,是因为前些天读的那本《人类简史》,此奇书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一名以色列人,并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担任历史学教授。真是出于好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能够诞生出如此奇人?然后在KINDLE上搜“以色列”,这本书便映入眼前。
《一口气读完以色列建国史》系列共分为三部,第一部《国家的诞生》,第二部《在危机中生存》,第三部《赎罪日》。当然这是巴勒斯坦建国前的一段历史(1988年巴勒斯坦建国之后的一段历史并未提及),自己也终于是明白以色列这个犹太人口中的第三圣殿[2]的希望为什么和阿拉伯民族有着自始至终都化解不开的仇恨。
三部故事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以色列建国及独立战争,六日战争,和赎罪日战争,三场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最大规模的战争。
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家,抢走了巴基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这种行为确实让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很委屈,正如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阿拉伯人抗议时说的那样:‘’,我们很同情二战时被屠杀的犹太人,可是二战屠杀犹太人的是纳粹德国,我们阿拉伯人没有屠杀一个犹太人,为什么犹太人要来抢走我们的土地?”
而站在犹太人的角度呢,漂泊了2000年之久,他们太想要一个国家了,全世界的犹太人都太想要一个祖国了!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没有错,他们都很委屈,错只错在英法帝国主义太强大,强大到他们有能力随意划分中东的土地,主宰这片盛产石油的土地,甚至可以随意废除中东某个国家的政府。说到这,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中东的版图会发现叙利亚和伊拉克以及约旦的国界线是直线而不是通常的曲线,这便是英国人用一根铅笔画出来的国界线。难道切蛋糕还需要曲线吗?
因为美国犹太人在美国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英国人为了讨好美国犹太人,许诺帮其在管辖的巴勒斯坦地区(现在的以色列在上世纪40年代还都属于巴勒斯坦地区)建起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不过最初皮尔分治方案只承诺分给犹太人20%的土地,可以说现在以色列的土地基本都是通过上文提到的三场战争得来的,特别是圣城耶路撒冷。
也可以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所承受的委屈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咎由自取。俗话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所以会失去那么多的土地就是因为当时的他们没有自己的武装,并且过于依赖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坦白说,这些阿拉伯国家除了埃及国力还算说得过去其他几个都不咋地,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就比如伊拉克,海湾战争美国不费吹灰之力就摧毁了萨达姆的政权。直到赎罪日战争结束之后,法塔赫组织的领导人阿拉法特才认识到这一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只能靠自己,他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
当然纵观以色列建国历史,在三场大战中犹太人能够夺得胜利一方面是犹太民族无谓牺牲勇于捍卫领土的必死决心和政府的英明领导,另一方面和美国的军事援助是分不开的。这里就有种大国让你生你就能生,大国让你死你就得死的感觉。
不过,以色列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国家,不仅向所有犹太人敞开了怀抱,而且能真正关心民生问题,脚踏实地发展经济,解决以色列犹太人的住房问题,重视教育问题,在政治上能接受女总理,接受伊尔贡的领袖贝京担任总理,还能接受地下组织斯特恩帮的领袖沙米尔担任总理。
此外,以色列全民服兵役的预备役制度成功保障了其国土安全,全民危机意识奠定了其精英理念,国家虽小,但可以全民参战,在战场上,人数虽少,但可以以一敌十。
本.古里安,梅厄,贝京,达扬,沙龙,这些人的名字都是值得每一位以色列建国史读者记住的,正是他们带领着犹太民族建立并巩固了这个国家。
赎罪日战争之后不久,埃及总统萨达特决定向以色列伸出和平之手,但与此同时埃及也遭到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抛弃,萨达特成为了阿拉伯民族的背叛者。在阅兵仪式上,萨达特更是惨遭恐怖分子刺杀!为了和平,萨达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实当他作出和平的决定时,他就已经预料到自己的下场,但,改变历史,总要有人做出牺牲。我想他是不忍心再看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因为仇恨永无休止地相互残杀了吧!
只是属于以色列真正的和平还远远没有结束,巴以冲突,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仇恨还在延续。
耶路撒冷虽然被以色列统治,但这座圣城却向世界各地的人敞开了怀抱,包括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耶路撒冷在希伯来文的意思是和平,相信属于中东真正的和平也一定会在不久后到来。
[1]司洋,知乎ID十一点半。
[2]第三圣殿,以色列历史上有两座圣殿,在犹太教末世论预言中会有“第三圣殿”被修建。第一圣殿,
即所罗门圣殿。在《希伯来圣经》的记载中,所罗门圣殿是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子孙们信仰的古老宗教的第一座圣殿,为所罗门王所修建,公元前960年建成,公元前586年毁于巴比伦人之手。圣殿在公元前516年到公元70年间被重建,重建后的圣殿被称为第二圣殿,《以斯拉记》中记载了圣殿被重建的始末。公元70年,耶路撒冷在犹太战争中被罗马帝国将军提图斯(后来成为罗马皇帝,《圣经》中译本中称提多王)攻陷,第二圣殿被毁。
弦散/文
2018年2月25日 19:00
吉林四平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七):在炮火中获得重生——《一口气读完以色列建国史》读书记
犹太人有一个独特的婚礼习俗,就是要在婚礼上由新郎踩碎一个玻璃杯,破碎的玻璃杯意在提醒着在座的各位,在庆祝新婚佳人喜结良缘的同时,仍然不能忘记以色列被摧毁的圣殿,有朝一日必将重建。
可能聊到犹太民族,我们首先会想起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毕加索,这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耀眼的明星。但犹太人更值得我们敬佩的一点是能够历经两千年的流离失所依然可以在苦难中重生,建立起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和中华民族一样,犹太名族同样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大约3000前于地中海东侧迦南地区(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一带)形成,犹太人的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来人。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攻占迦南地区,从此犹太人开始了长达1个多世纪的反抗,只是公元135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在这期间,犹太人曾多次遭到罗马帝国屠杀,愤怒的罗马统治者更是将迦南地区的所有犹太人全部驱逐,自此,犹太人长达2000年的“大流放”正式开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民族在世界各地颠沛流离了2000年之久仍然没有灭绝,那时的犹太人没有祖国,甚至在欧洲很多国家都要遭遇歧视,特别是在二战时期,更是被德国希特勒为首的种族主义者大规模屠杀,但犹太人还是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在他们的故土建立起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以色列”。
之所以读了这本由司洋[1]写的《一口气读完以色列建国史》系列,是因为前些天读的那本《人类简史》,此奇书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一名以色列人,并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担任历史学教授。真是出于好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能够诞生出如此奇人?然后在KINDLE上搜“以色列”,这本书便映入眼前。
《一口气读完以色列建国史》系列共分为三部,第一部《国家的诞生》,第二部《在危机中生存》,第三部《赎罪日》。当然这是巴勒斯坦建国前的一段历史(1988年巴勒斯坦建国之后的一段历史并未提及),自己也终于是明白以色列这个犹太人口中的第三圣殿[2]的希望为什么和阿拉伯民族有着自始至终都化解不开的仇恨。
三部故事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以色列建国及独立战争,六日战争,和赎罪日战争,三场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最大规模的战争。
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家,抢走了巴基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这种行为确实让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很委屈,正如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阿拉伯人抗议时说的那样:‘’,我们很同情二战时被屠杀的犹太人,可是二战屠杀犹太人的是纳粹德国,我们阿拉伯人没有屠杀一个犹太人,为什么犹太人要来抢走我们的土地?”
而站在犹太人的角度呢,漂泊了2000年之久,他们太想要一个国家了,全世界的犹太人都太想要一个祖国了!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没有错,他们都很委屈,错只错在英法帝国主义太强大,强大到他们有能力随意划分中东的土地,主宰这片盛产石油的土地,甚至可以随意废除中东某个国家的政府。说到这,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中东的版图会发现叙利亚和伊拉克以及约旦的国界线是直线而不是通常的曲线,这便是英国人用一根铅笔画出来的国界线。难道切蛋糕还需要曲线吗?
因为美国犹太人在美国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英国人为了讨好美国犹太人,许诺帮其在管辖的巴勒斯坦地区(现在的以色列在上世纪40年代还都属于巴勒斯坦地区)建起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不过最初皮尔分治方案只承诺分给犹太人20%的土地,可以说现在以色列的土地基本都是通过上文提到的三场战争得来的,特别是圣城耶路撒冷。
也可以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所承受的委屈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咎由自取。俗话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所以会失去那么多的土地就是因为当时的他们没有自己的武装,并且过于依赖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坦白说,这些阿拉伯国家除了埃及国力还算说得过去其他几个都不咋地,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就比如伊拉克,海湾战争美国不费吹灰之力就摧毁了萨达姆的政权。直到赎罪日战争结束之后,法塔赫组织的领导人阿拉法特才认识到这一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只能靠自己,他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
当然纵观以色列建国历史,在三场大战中犹太人能够夺得胜利一方面是犹太民族无谓牺牲勇于捍卫领土的必死决心和政府的英明领导,另一方面和美国的军事援助是分不开的。这里就有种大国让你生你就能生,大国让你死你就得死的感觉。
不过,以色列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国家,不仅向所有犹太人敞开了怀抱,而且能真正关心民生问题,脚踏实地发展经济,解决以色列犹太人的住房问题,重视教育问题,在政治上能接受女总理,接受伊尔贡的领袖贝京担任总理,还能接受地下组织斯特恩帮的领袖沙米尔担任总理。
此外,以色列全民服兵役的预备役制度成功保障了其国土安全,全民危机意识奠定了其精英理念,国家虽小,但可以全民参战,在战场上,人数虽少,但可以以一敌十。
本.古里安,梅厄,贝京,达扬,沙龙,这些人的名字都是值得每一位以色列建国史读者记住的,正是他们带领着犹太民族建立并巩固了这个国家。
赎罪日战争之后不久,埃及总统萨达特决定向以色列伸出和平之手,但与此同时埃及也遭到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抛弃,萨达特成为了阿拉伯民族的背叛者。在阅兵仪式上,萨达特更是惨遭恐怖分子刺杀!为了和平,萨达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实当他作出和平的决定时,他就已经预料到自己的下场,但,改变历史,总要有人做出牺牲。我想他是不忍心再看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因为仇恨永无休止地相互残杀了吧!
只是属于以色列真正的和平还远远没有结束,巴以冲突,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仇恨还在延续。
耶路撒冷虽然被以色列统治,但这座圣城却向世界各地的人敞开了怀抱,包括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耶路撒冷在希伯来文的意思是和平,相信属于中东真正的和平也一定会在不久后到来。
[1]司洋,知乎ID十一点半。
[2]第三圣殿,以色列历史上有两座圣殿,在犹太教末世论预言中会有“第三圣殿”被修建。第一圣殿,
即所罗门圣殿。在《希伯来圣经》的记载中,所罗门圣殿是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子孙们信仰的古老宗教的第一座圣殿,为所罗门王所修建,公元前960年建成,公元前586年毁于巴比伦人之手。圣殿在公元前516年到公元70年间被重建,重建后的圣殿被称为第二圣殿,《以斯拉记》中记载了圣殿被重建的始末。公元70年,耶路撒冷在犹太战争中被罗马帝国将军提图斯(后来成为罗马皇帝,《圣经》中译本中称提多王)攻陷,第二圣殿被毁。
弦散/文
2018年2月25日 19:00
吉林四平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八):在以色列的一个巴勒斯坦人
读毕这本书,想起15年夏天在以色列度过的炽热却难忘的一个月。
但更难忘的,却是离开以色列那个夜晚的一个瞬间。
从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准备登机飞哥本哈根时,曾见到一个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他还有两个小时飞机就要起飞,而以色列有着全世界最严格的安检制度,我们这条队旁边立着的指示牌就显示还要等待3个小时。
他苦苦哀求安检人员让他到队伍最前面,坚持说自己就算来得及过完安检也会被出境海关刁难,这张去英国的机票对他非常重要。
然而,在我看来一直非常温和的以色列人沉默了,没有任何一个机场工作人员同意帮助他,最终这个可怜的人就这样在以色列的土地上无助地延误了飞机。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九):读后感
终于把这个系列看完了,对中东局势前因后果有了大致了解,这个系列太值得看了,其中涌现的各种人物身上特质都值得钦佩。印象最深的:
一是以色列人为了建国,把所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变成可能,太值得我学习了,以后遇到事情想说No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他们的事迹;
二是可怜的巴勒斯坦人,他们什么都没做错却失去了自己的国土和家园,成为大国利益的牺牲品,当今难民问题也源于此,欧洲各国真应该为这个历史错误负责;
三是赎罪日战争,真心佩服埃及领导人萨达特,读到后面他和以色列和解那段简直泪流满面,太不容易了,双方都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虽然大多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还剑拔弩张,但真心希望时间能解决一切矛盾和冲突,希望世界和平。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十):睡前1小时了解以色列如何诞生的
少年时养成的阅读品味影响成年后的阅读习惯。虽然意识到了解历史更容易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性和事件,但大部分历史书很枯燥,成年后便很少读历史,有点关联的也就是历史小说或者《明朝那些事儿》这类文笔幽默诙谐的畅销书。然而,这本书出乎意料的精彩,我在睡前一口气读完了。
书的内容很精炼,用一幕幕电影镜头式的语言向读者讲述历史关键节点上关键人物所做的事,节奏明快,有助于1个小时内快速了解以色列这个国家是怎么诞生的。看完书,依然有很多疑问,为什么犹太人一千多年都没有自己的国家?为什么一战时英国要那么认真讨好美国政府中的犹太群体?犹太民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一本好的书除了传递知识,还能引发思考,这本书做到了,激发了我对历史、对犹太民族的兴趣。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作为当时的一个霸权强国,为了在战争取胜后瓜分中东地区的利益,秘密的与多个国家签订前后互相矛盾的协议,做出虚假承诺,为中东地区后来数十年的冲突流血,埋下了祸根。英国与法国签订协议,把后来的叙利亚等地划分为法国地势力范围,南方约旦、伊拉克等地划分为英国的势力范围;然而在此之前,英国为了拉拢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帝国,早已把该地区许诺给了阿拉伯人,答应胜利后支持在此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与此同时,英国人为了获取美国政府中犹太群体的支持,又签订协议承诺帮助犹太人在中东地区建立独立的犹太人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法正式对中东地区进行瓜分,英国以托管地的形式获得了巴勒斯坦和伊拉克,法国获得了叙利亚。为了方便统治,英国把其势力范围内的地区进一步划分为伊拉克、外约旦,通过建立亲英政府的方式间接统治,剩下的地中海东岸和约旦河之间的狭长地区就变成了巴勒斯坦,英国直接统治。由于有之前英国与犹太人签订的关于帮助建立独立民族家园的协议背书,大量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流浪了一千多年的怀抱复国梦想的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与在当地生活的阿拉伯人产生了愈演愈烈的冲突和矛盾。英国人试图协调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矛盾,数次制定分治方案,但是阿拉伯人坚决不同意犹太人占有任何一块区域,流血冲突不断升级。二战后,英国无力再管理巴勒斯坦,把锅甩给了联合国。经过犹太人的一系列努力,联合国通过了181号协议,承认以色列建国的合法性,并为之划分了国界,然而阿拉伯人坚决不认同该分治方案。在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后,犹太人宣布以色列建国,周边的数个阿拉伯国家,包括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伊拉克等开始入侵以色列,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开始了全面的战争。经过一年的艰苦的战斗,双方都耗资巨大,十分疲惫。1949年,各阿拉伯国家先后与以色列签订了停战协议。是停战,而不是和平,阿拉伯人依然不承认以色列国家的合法性。至此,第一次中东战争,犹太人口中的独立战争,阿拉伯人口中的大灾难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