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守望灵魂》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27 21: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守望灵魂》读后感10篇

  《守望灵魂》是一本由罗纳德·胡尔尼克 / 玛丽·胡尔尼克著作,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守望灵魂》读后感(一):爱自己永远都不嫌多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朋友以为我开始有了某种信仰,这是某宗教类图书。我则不以为然的觉得似乎又是一本大补的鸡汤

  最近七七八八看了很多鸡汤类的书,精神上不免有些疲软,当今的人真是很疲惫需要这些来大补。但这本不太同于其他的讲的多是形而上大道理,它更趋近于是一种理论指导。“生活没有教科书,一步步需要自己去走”。我不愿意把这本书理解为生活教科书,更加趋近于是本工具书,它用22条法则,一步步引领我们走到自己灵魂的深处,去认知自己,感受自我。

  世界太过嘈杂,我们渴望内心平静祥和。人是群居动物,渴望热闹,但同时也渴望内心深处的独处。看完这本书,合上书本,闭上眼,完全可以达到内心深处的平静。

  “生活中的每件事,无论令人开心还是痛苦,都是我们必须经历课程。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宽恕和爱,让自己香阁天使一样的活着,进而体会到被爱包裹感觉。”

  《守望灵魂》读后感(二):《宽恕自己,爱自己》

  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正好是中秋刚过,网络铺天盖地的乔任梁去世的消息,让所有人都非常震惊和不可思议,那个在人前乐观开朗,对所有事情都力求完美,没有负面炒作,乐衷慈善,有着音乐梦想大男孩,用如此决绝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这件事让人们更多的开始关注抑郁症这个群体了解这个群体在生活中所受到的创伤。而对于我们这些平常人来说,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意义就是如何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明确生活的目标,体味生活的美好

  这本书通过十章科学分析,以作者和其妻子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启发人们透过自己的灵魂之眼,审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让自己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转变。他们摒弃了之前一个基于心智视角和认知的心理学模型,寻求其他视角和认知,改善人性改变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经历的每件事均由头脑存在头脑中并逐一分类。头脑是一部性能极佳的电脑,有着惊人的内存,尽管鉴于近期出现遗忘现象,致使我们渐渐发觉有些内存芯片会随时间流逝而老化。如果经历的事情远远超出了一个人以往的只是范畴,或者是极其痛苦之事,头脑就会自动将其从意识中删除,选择冷漠。这一过程涉及到防御机制压抑或自我抑制,通常出现在以前受过创伤的人身上。私以为,那些受过情商让自己深受打击的人,都是善良不愿伤害别人的人,一个人但凡自私一点,多爱自己一点就不会这么受打击。我不禁想起自己,由于初恋倾尽所有相爱却得到辜负,导致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在后来的感情中变得患得患失,识人不清,错过了很多很好的机会,伤过别人也伤了自己,也曾很长时间没有走出来。后来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情,才能迎来崭新的人生。

  每个人真正的本质是爱,所以每一次我们抛弃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程序,弥留下的地方早已被爱填充,就像阳光一样,爱可以救赎多事情。而对于抑郁患者来说,也许,我们的一句关心问候,一场真心陪伴,能让他们变得更快乐,更积极。到现在我都感谢在我最消沉难受的时候陪我走过的人,他们就像阳光照亮了我的人生,希望每个人都能被这个社会温柔以待。

  《守望灵魂》读后感(三):【书评人俱乐部】守望灵魂,终身学习

  整本书结合作者自身的切身体会:偶遇高人唤醒了自身的灵魂而觉醒,然后与妻子相遇,并透过22条法则侃侃而谈了如何宽恕自己爱自己,守望自己的灵魂。可能这类书籍看的太多了,所以总体评价是还行。题目写的很大,法则很多,但是切实到实际的还是有点欠缺,但是,总有那么的一两条能触动每个读者的灵魂。于我,就是:

  守望灵魂,终身学习。

  法则7:人的一生是个学习的过程。

  时刻谨记、遵循这条法则,那么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一名智者、一位有爱的人,假定你能利用今日的经历学会慈悲慈爱。你要有这种觉悟:我们每一天都有无数次的学习机会----如果你能足够聪明将日常事件视为学习机会的话。

  不管能否有幸向作者那样觉醒自身的灵魂,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我们都要保持坚持每天学习、终身学习的态度,因为生命在于运动,人生在于不停学习不断前进。当然,更理想情况就是如作者所说,我们除了要有目标线(就是实际生活中的目标),更要努力利用目标线作为一个跳板来获得在学习线上成就(就是满足自我精神,自我灵魂,寻找来到人间的生命的意义)!!为此,更要终身学习。

  愿大家都能早日唤醒自身的灵魂,终身学习,宽恕自己爱自己,并寻求自身生命的意义。

  《守望灵魂》读后感(四):这本书的空洞浮夸简直丧心病狂

  首先,我是被序言成功忽悠而买了此书。我的直接动机是,希望自己的感知觉更加敏锐,或者透过第三只眼看世界

  我想知道怎么做,或者如何获得启发。

  然后我买了这本书。

  我承认读完推荐的序言,就后悔了,我知道这本书不会教给我任何东西。我的直觉还让我在昨天写了对它的评判:看起来极其空洞的心灵鸡汤

  直觉果然很准。

  但我决定抛弃直觉,尝试一下。

  毕竟《少有人走的路1》是真的好,它也是畅销书不是?

  阅读第一章,作者开始讲他的灵魂觉醒之路。做了神乎其神灵光平衡

  接着就觉醒了。

  我整个人都是懵逼的,大哥,你究竟怎么觉醒的?说清楚好吗?

  第二章,直接说凡人之躯和精神实相了。尽管作者意图掩盖,然而我还是看清楚作者的纯精神打算了。

  一直看到第四章,我发现作者怀着强烈安利的心情在诉说着所谓精神实相,以至于他陷入了那99%。但不幸的是,他什么也没说出来。

  作者是纯粹的精神论者,所以精神只是寄生在肉体中,肉体为精神服务

  我不傻,作者你这么鄙视身体真的好吗?你知不知道道家重视身体和精神的链接啊?我的信念身心互为表里,可以说是彼此贴心守护者,而不是什么主仆关系

  他的所谓灵魂法则,我真的无力吐槽。

  拿第四章“未解决问题”来说,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就是“未完成事件”,专门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早就解释得透透的了。

  所以,作者为什么还有脸说这是“超心理学”?他所有的东西都没有超出心理学一丝一毫领域,竟然标榜是“超心理学”领域?EXM?

  心理治疗领域成千上百,较为核心的十几种治疗方法,每一种都有它的侧重点和信念所在,比如有重视潜意识的精神分析,重视理性的理性疗法,重视行动行为主义,重视意识的认知疗法,重视关系的人本疗法。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但它们都只是一个侧面。它们也知道这一点。

  所以作者这种觉得自己的理论是真理心态,让我直接气结,瞬间觉得以前抱怨中国心理学教材枯燥这件事错了,真的。再枯燥的教材都比它有启发性,且更全面,更多角度

  拜拜了您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守望灵魂》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