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千门八将1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20 21: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千门八将1读后感10篇

  《千门八将1》是一本由高阳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千门八将1》读后感(一):【雨枫试读】 千门复苏,八将聚首

  何为江湖?有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了江湖自然就有江湖的规矩,江湖历史悠久,规矩影响深远!人在江湖外不知江湖事,江湖的神秘就是它的魅力,也是对江湖外的人的吸引所在

  法外江湖,规矩大于天。行规,帮规,桃园三结义,全凭一个义字!无规无矩江湖也就不再是江湖了,真正的江湖人坚守者规矩维护着他们的江湖。

  历史传承者,老江湖的坚守者,恩情仇恨延续千代。沈万三的仗义援手,江湖外门行才没有惨遭灭绝,为感谢大恩,江湖人立规不在沈万三家乡湖州办任何江湖事,此规矩传承至今!

  书通过讲千门的复苏,千门主将高阳为重振千门辛苦寻觅找齐千门八将的过程,展现了江湖的纷杂险恶,为了利益破坏规矩丢弃江湖道义!正邪共存,争斗不止!

  千门八将,正、提、反、脱、风、火、除、谣,将将不凡,各具特长!相传千门祖师是伏羲,明朝受官府打压,从此一蹶不振,四散零落。现代千门门主高阳受千门真传(家族传承),负遗命要重组千门,千门素有“八将少五不做局”的规矩,因为八将各司其职,相依相靠才能做出完美千局。高阳必须找齐八将才能让千门重出江湖,四处奔走寻觅将才,找寻各具特长,性格各异,经历迥异的八将,并说服他们加入,继承老江湖规矩,坚守“平衡江湖”的门派宗旨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被书的封面所吸引。青铜色有浓重的历史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蕴含着深厚文化方圆组合是否意喻,有规有矩始成方圆!

  一直对历史题材的书很感兴趣,尤其是对历史的传承方面各行各业皆有祖师爷,时代变迁,旧江湖的东西如何在新时代继续生存下去,是很多坚守者久思的课题坚定完整的坚守执行似乎与时代发展不合拍,一味的以时代为借口丢弃传承又会让其不伦不类不知所存在何意!书中有句话“变则形亡,守则身亡”确实很形象的说出了现实问题

  书中主角千门主帅高阳和作者同名,用意也让我产生联想,挺有意思

  八将凑齐,千门重生,江湖将又添精彩很期待《千门八将2》早日出版!也希望在第2部中看到更多江湖传承!

  《千门八将1》读后感(二):【雨枫试读】江湖告急:千年后的创业

  《千门八将》的噱头是江湖暗语、行业秘术,前者如怎么敬拜山头、如何互问海底,后者就是外八行的看门本领,可以看到盗门如何空手做局、红手绢门怎么玩转障眼法。但《千门八将》写的不仅如此,它更要写“局中局”和“一己破局”,于是将故事置于一个“死地后生”的局面:虽然“千门含局三十六”,但是“八将少五不做局”,换句话说,千门荣光不再,不仅面临“变则形亡,守则身亡”的困境,甚至连可用之人都凑不齐,谈何兴盛之计?

  故事开场就告诉我们,虔门传承千年,如今只剩个尔虞我诈手法智者沦为千者,老千、出千成了门派的代名词一句话,规矩坏了,人心不古;江湖告急,必出高人。这个“高人”确是姓高,和作者一个名字:高阳。高老师出场就是一副主角光环满持的模式轻松就和“民国公子”之一柳七爷开了对赌之局,在山上切磋(修炼)了两年之久,楞是赢了这位差了两辈儿的高人。于是下山、创业,之后,就是组建团队的故事。

  虽然作者设计了很多巧思在“做局”和“破局”上,但故事的核心,就是招兵买马,把“八将”凑齐。细细看来,每个局似乎都是高阳无意“碰上”的,结果却是每一个事件都成了“千门招聘季”的笔试、面试、随堂考。读者看的是江湖恩怨、步步心计,主角玩的是能力考核战略管理。所以,小说中时时会出现一种莫名的拉扯感:危及人命案件看到底却像个无足轻重的关卡,惊心动魄的连环局其实也是套人才鉴别系统。加上主角计谋无双,人家来潜伏暗杀,还没聊上一句就被识破,还拉着冷面杀手讲三点“你不会杀我”的理由,让人家冷面得更彻底。这个总经理兼HR主管,奔着上市的目的,做起街边买卖,你别看铺面不大,小目标可不止挣它一个亿。

  其实,这个模式我们也并不陌生,从《西游记》、《水浒传》到《少林足球》、《夺宝联盟》,无不是这个套路,所以读者一看就知道情节走向、设计意旨,便也不再深究主角的动机、能力,只要故事好看,招谁不是招啊?所以,情节之外便充斥着江湖规矩、行业暗语、奇门秘术、门派恩怨、旧爱新仇,总之要让你在主角招聘的过程中,被玲琅满目的所谓“江湖”招惹得眼花缭乱心思涌动,恨不得大呼跟着高经理合唱,“说走咱就走呀,路见不平一声吼呀!”

  虽然在结构上略显简单,但小说详尽描写的那一套“上指下掏,左亮右操”的实战技巧、计谋艺术,确实令人目接不暇、大呼过瘾。就算有些小失落,《千门八将》的故事至此也才算刚刚掀开序幕:团队搭建完毕,后面定是大干一场拭目以待

  《千门八将1》读后感(三):【雨枫试读】千门八将聚首,江湖再现波澜

  首先说说作者高阳,初次接触他的文字还是一本写历史的小说,名字记不清了,反正记得是写雍正的,我头一次把这类历史类小说反复看了不下20遍,因为我本人也非常喜欢雍正,而高阳的叙事风格也非常对我的口味,所以就与之结缘了。

  再来说说《千门八将1》这本小说,光是开头的“过门”就吸引了我。江湖,从古至今都有三教九流之分,人也是分为三六九等,虽然我作为个人情怀较重的文学爱好者,在内心深处是不太喜欢这种等级分化的,可是我也明白这就是自然规律,江湖也因此变化万千,缤纷多彩。

  本书所介绍的江湖外八行,以千门最为神秘。人类潜意识里,对于神秘的事物一向充满与现实环境不成正比好奇。人类的好奇心是时代进步的阶梯,但很多时候也是危险的入口,所以千门也成为江湖外八行中最吸引人也是非议最多的行当。

  千门的世界犹如万花筒一般,满是变化的缤纷绚烂。翻开楔子1,时间到达1936来的齐齐哈尔,好了,故事由此开始。“八将少五不做局”,这是千门千百年来的铁律,八将为何聚首?顺着本书一路而行,也顺着自然“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千门的这一规定有关最神秘的千局。“五长三短,五灭三燃”,匪夷所思的千门三十六局再难现世,这又究竟是因为什么?引得我好奇,着急的看下去。不经意时间一转,来到2006年的长白山下,千门主将高阳在长白飞瀑旁大喊:“两年了,我千门主将回来了。”

  两年,回归,又会发生什么?

  高阳写高阳,又会写出什么?

  看《千门八将1》,“八将聚首”告诉你答案

  最后,我也想说说阅读本书的感觉,那就是吸引、吸引再吸引。讲真的,写书评要在一周内,有时间规定,而阅读好书却是要细细品读的。我去看书了!闲时再聊哦!

  (原创评论,不得私自转载)

  《千门八将1》读后感(四):【雨枫试读】江湖已远,只剩情怀

  我记忆中的江湖,是翠羽黄衫、大漠迢迢,萧郎西出阳关无故人;是闻君有白玉美人,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是十年磨七剑,浪迹游,空负少年头;是铁血无情、追命冷血,名动京师,伤心人自有怀抱

  无情说:真正的暗器高手,是不屑于用毒的。这是何等的骄傲!何等的气魄!这才是江湖应该有的样子可惜,江湖好像一直在,只是丢了规矩。

  自金古梁温黄之后,武侠便开始一蹶不振。大陆新武侠的崛起最终证明只是昙花一现,孙晓英雄志还是个坑、凤歌昆仑已是他个人的巅峰、时未寒的明将军一路下坡、小椴隐居田园、沧月骨子里其实是言情、步非烟更是彻底转型,她当年可是喊着要革武侠命的人。至于树下野狐、江南等人,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奇幻的路子。

  时至今日,想看一个正儿八经的江湖故事,已经很难了。首先,写传统武侠的人少了,更何况百分之八十都是披着武侠外衣的古代言情。其次,虽然还有很多人写江湖,几乎都是现代江湖。现代江湖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没了规矩。

  《艋胛》里马如龙饰演的大佬把热兵器视为妖孽,外来人靠着枪不把老一辈放在眼里;《近代侠义英雄传》里,威名赫赫的大刀王五死于一颗小兵的子弹,死的措不及防,都没费多少笔墨。MARK哥的风衣再风流倜傥,在枪林弹雨中也只能千疮百孔,最后喋血港口。江湖故事走到近现代,没有了传统武侠的比武切磋、拳拳到肉,随便一个人,拿起刀端起枪,似乎就是个江湖中人了。街头巷痞充斥、流氓匪盗横行,江湖的门坎,似乎越来越低了。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有言: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真正的江湖,应该是和庙堂一样,有森严的制度和浩然的正气。江湖,虽然有正有邪,但更多的应该是侠肝义胆,即使是黑帮斗殴,也得盗亦有道;虽然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更多应该应该是快意恩仇,而非拘泥与小情小爱。

  《千门八将》的好,就在于他在一个现代武侠故事中重拾了这份规矩。这里的规矩,不是指写作的风格和语言的模式,而是故事角色所言所行是否符合江湖的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每行每业、每门每派,想要扬名立万,立足久远,规矩少不了。论现代江湖小说,我只推两人,一是倪匡,二是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倪匡说,写武侠写不过金庸,于是他就去写幻想故事了,卫斯理、原振侠、亚洲之鹰罗开、浪子高达……读过的朋友都知道,这些故事里的人物做事,都是浓浓的武侠风格,他们有着天马行空的故事,却无一不是江湖中人。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被倪匡推为金庸之后最好看的武侠小说,因为他巧妙的把近代一段隐秘的历史融入了武侠故事,笔法隐晦,但是妙趣丛生。不过可能了解那段历史的人读起来会有难度。因为武侠作为通俗小说,入门其实应该越简单越好。这里正好说一下《千门八将》的设定

  本书的排版时将“过门”放在最前面,先介绍了八门的基本信息。其实读者这部分大可跳过,直接读正文。因为设定这种东西,虽然在作者的层面,是支撑故事的;但在读者层面,故事是先于设定的:没有《魔戒》,谁会单独去看《精灵宝钻》;没有九州六天神,谁会去买《创造古卷》;没有《盗墓笔记》,也没人去扒《老九门》的设定。设定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阅读,恰当的融入故事中即可,如果在一开始就摆出各式各样复杂的设定,可能会让读者望而却步

  这次就说这么多了,这一篇,不能说是书评,只是读完这本书之后关于武侠小说的一些感想。诸位,enjoy the book。

  《千门八将1》读后感(五):【雨枫试读】八将齐聚首,携手共设局

  小时候很喜欢看赌神赌圣之类的影片剧情已经记不太清楚,但是里面高超的赌技精妙的手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这些电影也让我记住了“老千”这个词。随后我找到了“皇家反千组”这个电视剧,使我对“老千”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这个行当的概念不仅仅是单纯出千手法,还有更深层次的,那就是通过策划设局,而达到某种目的,而近些年关于这类的影片和书籍已是寥寥无几

  偶然间,我看到了这本《千门八将》,又让我过了一次久违的“老千”瘾。先普及一下相关的小知识,除了三百六十五小行、七十二大行外,还有江湖外八行。外八行包括:盗门、蛊门、机关门、千门、兰花门、神调门、红手绢和索命门。

  《千门八将》系列介绍的是外八行中最神秘的千门,千门八将,各司其责,相依相靠,才能做出完美的千局。可惜千门在抗击日军时八将损伤惨重,现任门主高阳(正将)一直在利用多方途径凑齐八将(正、反、提、脱、谣、火、风、除),本想吸纳擅长脱逃技能的李亚廷加入千门,没想到此人包藏祸心,假意加入实则想掌控千门,幸亏高阳有勇有谋才能化险为夷,并意外结交擅长奇门遁甲的脱将冷香。

  在关乎千门除将张磊性命的赌局中,高阳带领火、反、风三将,以小博大巧妙设局,顺利救出除将,但是这个赌局让人感觉有点虎头蛇尾不够精彩,或许其中还隐藏着什么谜题?这就要期待后续了。

  高阳成功帮助沈家抗击盗门,保护传家宝聚宝盆后,又出谋划策让沈家与盗门和解,并意外得到了《永乐大典》的消息,《永乐大典》背后隐藏了很多外八门的秘密,消息一出,引起了各门派的觊觎。同时高阳又结交提将郎朗和谣将付可,千门八将终于齐聚。书中对几大门各显神通描写的非常引人入胜,但是对于结交提将和谣将方面总觉得太过于轻率,后续是否会有其他关联?拭目以待!

  八将聚首后,几大新将的训练和磨合,是否可以担当重任,在这非常时期如何应对各门派的手段,能否独得《永乐大典》,沈家又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高阳的感情纠葛到底会何去何从,非常期待下本书!

  《千门八将1》读后感(六):【雨枫试读】一股脱离生活却近在身边的神秘力量

  记得初中时期,卫斯理系列风靡大陆,各种相似剧情接踵而至,无一不是从生活中剥离出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国度。因其剧情的生动性,感觉每一件事情即使离生活很远,但总觉得是可能会出现在身边的。也许是擦身而过的一个普通人,有着独门绝技;也许公园里某位打太极的老大爷,有一身传世的精绝神功;也许是一个居民楼里的小中医,也有着华佗在世的妙手回春。

  最有代入感的是,在千门的这个国度里,也有古时对应千门的代表人物,比如提将张大千、主将诸葛亮、梁山伯诸位好汉等,虽然这个可能像达芬奇密码里的“郇山隐修会”中的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最终无人证实他们是否真实存在,却让读者感觉一下子就将故事情节追溯到了几百年前,又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其在古代的神技,以此更加相信千门的存在。

  在文中,千门是外八门中最考验智商、情商的,所以会有些中心化了千门在江湖中的地位,特别是主将高阳,尽管不那么讲逻辑,但是足够抓住人心又不忘插科打诨,比如蛊门的两兄弟,这两兄弟就像是在乡村里长大的地主家的傻儿子;再如盗门,其实也是一大门派,各种与黑道白道打交道,但还是略输千门一筹;不过这和高阳在山上和前辈柳七朝夕相处的两年有关系,可能这两年他知晓了其他门的技艺和化解办法,所以能轻而易举处理各个危机,当然,也体现出了外八门的衰落和失传,没有人也没有环境条件能让一些门派再将手艺发扬光大。整体大环境感觉像是近些年的大都市,因为大部分的交通工具都是火车,不过这对于现在的读者而言也有一种神秘感,毕竟已经过去的时间才是最捉摸不透也无法求证的。

  小说每一个章节都浅尝辄止,可能是为了在有限的文字内尽快将外八行的相关信息带出,融入了相当多的元素,从而为另外几部小说做铺垫,同时也能引发读者更多的遐想与推测,既有古老的秘术,又有高科技的存在,就像《奇异博士》中“shamballa”的wifi密码。在各章节的剧情中也没有太多的细节描述,也未告知事情的原因、过程或者如何发现、分析、化解的,几乎只有一个结局,这个比较像电视、电影的剧本,大部分的内容都需要读者自行填充,当然,也给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正如千门的始义不是江湖骗术的小伎俩,正宗的江湖人也严格遵守着行业准则和规矩,这也是“变则形亡,守则身亡”的诠释,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的发达,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控的界限。红手绢有一位江湖人坚持“守”,以至于生活都难以维系;盗门的新人主张“变”,守旧派也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我想即使小说延续,“守”和“变”都将引发更大的冲突,千门门主隐藏的巨大秘密也将在维持这种平衡中逐渐展露,带来一场又一场的江湖风波。期待同系列小说的尽快出版!

  《千门八将1》读后感(七):将领

  所谓的千门八将其实是一个赌博术语。中国自古便有千门八将之说,所谓千门即以骗为生。 千门就是老千职业进修培训学校,千门中的老千,分“上八将”与“下八将”。 上八将分别是正、提、反、脱、风、火、除、谣,合称千门八将。 下八将分别是撞、流、天、风、种、马、掩、昆。

  平时我们口头上的老千,就是从这而来。

  而这本书书名为千门八将,更是富有更多的含义。千局是局不是术,千门八将就这四字引伸出更多的人物故事,读了觉得相当有趣。故事情节离奇玄妙,但似乎又很真实。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江湖暗语和江湖规矩。比如江湖人喝茶,多用于忽问海底,也就是盘问对方的底细。所以,江湖人喝茶是有一套规矩的,这套规矩就是一套话语。如书中所写,先用三个指头把一个空茶杯推到近前,然后高举茶壶虚空两点,倒茶大半后停止。茶不能满,意思是见面互相盘问海底,做事留三分,有不愿意答的可以不答;虚空点两下,又叫做凤凰点头。点头也有讲究,点两次意味着问候,三次则是表示尊敬;茶碗的摆放也有深意,江湖上茶碗的摆法有八种,从一字长蛇阵到八门金锁阵,如果摆出六丁六甲茶,那就是要翻脸的意思。

  让人脑洞大开的千局千术,普通人难以接触到的各种江湖手段、门派规矩,当代江湖在各种社会变革下的存亡现状,无一不在《千门八将》中呈现。不懂千术的人,不足以闯江湖;不懂千局的人,不足以谋天下。《千门八将》讲述的就一个在你身边的江湖,一个你闻所未闻的奇诡江湖。

  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可以看看。相当不错的书

  《千门八将1》读后感(八):【雨枫试读】易者变也,千者诡变也

  伏羲氏仰观天,俯看地,通过对河图洛书不断的琢磨与演算,造出来的先天八卦与周文王姬昌造出来的后天八卦,至今还有其学术价值,而《易经》里面的大学门也并不是算算卦卜卜吉凶那么简单,古代文化是出现很多糟粕的东西,将《易经》与《道德经》这些经典之作,浸上了很多污垢,但当你真正接触这些经典,用辩证唯物的角度去学习与解读,会发现里面应该学习的瑰宝要比糟粕多的多。“易者变也”,从孔子解读《易经》加上系传,这部中国最古老的奇书,直到今日还在发挥着它的巨大“威力”,《易经》做为中国的学之根,自古所有的学科都被囊括其中,“日月盈仄,辰宿列张”与四季的更替;汉朝医圣张仲景,唐朝药王孙思邈也都说过“不知易安知医?”;兵家的《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等,无不都是穷其变也,整个古代哲学体系无不渗透着“易”的影子。国外有一个有名的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特别感概的说过最早的二近制来自于中国,因为《易经》中的阴阳就是二近制中的0和1。还有最喜欢的心学大师王阳明,手不释卷的一本书就是《易经》,所以这个身有重苛看似文弱的他,才会功无不克。

  八卦更是“易”的核心,高阳为乾是为天,如果把千门比做一个人体,是不是更好玩儿?他就像大脑一般掌控着整个身体的思想与能动性;施妖为坤是为地,她更像是人的脸;王龙生为巽是为风,他更像是人的眼睛、耳朵和鼻子;付可为坎是为水,张磊为艮是为山他们俩更像是嘴巴;华亮为离是为火,朗朗为兑是为泽,他们俩更像是双手;而冷香为震是为雷,像是腿和脚。身体的每一个部件都缺一不可,缺一样就变成了残障人士,所以我们的主角高阳这个大脑,十年如一日想让自己的残障变成健硕的心情是多么的急迫,那种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态,我们就可以理解万岁了。这本书里不关乎好人与坏人,而是现代感的江湖,读之仿若你就置身于此江湖中,江湖的各种门道,也好像昭然若揭了一般。而真正的江湖人都有着自己的行业准则与规矩,他们不会乱来,乱来的大多数都是那些不懂规矩的菜鸟。千门玩的是诡计与谋略,玩的都是大骗局,不是骗你的三瓜两枣的小骗子,而这些小骗子在他们这些人的眼里也许连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千门八将1》读后感(九):千门崛起——千门八将1

  如今提起千术,似乎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牌桌上的作弊出老千,千门几乎等同于骗子窝。而在高阳笔下的千门则是三教九流外八门中最神秘的一门,而且祖师爷相传是伏羲,伏羲住现世观黎民苦厄,传下虔门,却在世代相传中,走了形变了样成了千门。虽说千门已是不如虔门多已,也不是些鸡鸣狗盗,耍千换牌之辈。千门的传人在抗日战争时,为救亡图存,舍生取义,而千门也因此凋零。为了重组千门,寻找千门的使命,铸就千门的辉煌,高阳一手打造了千门八将重聚首,而故事就在重聚的路上缓缓展开。

  千门的规矩是八将少五不做局,然而因为当年抗日时老千门八将的牺牲,传至今日的千门只余寥寥几人,千门主将高阳为寻脱将以身入局。这一段描写十分精彩,既有高阳和警察的斗智,也有高阳和李亚廷的对局。高阳组局在银行明目张胆的骗走了三百多万块钱,特意露脸后不慌不忙的逃走,第二天再去银行存钱,明目张胆的令人讶异,其后在李亚廷的安排下,一路逗着警察跑,最后竟然回到银行,血口喷人的说银行要黑他的钱。这一段写的惊险刺激有意趣横生,高阳的大胆和李亚廷的智慧都得到了表现。而接下来李亚廷的反目来的很突然,而高阳的应对却让人不得不佩服他果然是千门主将,终究是棋高一着。这一段描写很是说明了高阳的性格特点,也将其他四将做了展现,为后面寻找真正的脱将等人做了铺垫。

  故事只讲一小节就好,多了剧透就不美妙了。千门八将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计中计、局中局的故事,而高阳就是其中运筹帷幄掌控大局的那一个人。虽然高阳被赋予了智者的身份,但是他却并没有被安排成智多近妖的形象,反而时不时在女人身上吃点小亏,高阳自己也总说,在男人那里总是无往不胜,到了女人身上往往要被拿下。小说在斗智的绝佳安排和对人物性格的设定上做了平衡,也因此高阳虽然身为千门主将,但他依然是一个人,有朋友,有兄弟,有爱人,所有会有无限计策,但也会因为感情而有所失误,这样的一个形象,才是真正的活生生的人。

  千门八将之八将聚首只是这个系列的一个引子罢了,八将在这本书中终于聚齐,外八门的秘密正要浮出水面,千门的责任和中兴也正等待着他们去承担起来。故事刚刚开始,线索逐渐浮现,宏达的布局正在进行,千门八将也必将搅动江湖风雨,开创一个新的千门。

  《千门八将1》读后感(十):【雨枫试读】多彩的江湖

  lt;千门八将>是作家高阳所写的一本武侠小说,但是这本武侠剑走偏锋,主要写的不是武功,而是千术与做局.所以从立意上扩展了武侠的含义.

  金庸写武侠是华人武侠文学的高峰,他的著作全都是侠客武人做主角,唯有收官之作<鹿鼎记>是写了一个小混混韦小宝作主角.金庸已经渐渐意识到江湖并非单纯是用武力来决定是非的世界,但是他的转向用力太过,造成过犹不及的效果,竟然让一个街头小混混用应急的智慧把一众武林高手耍得团团转.

  这本<千门八将>已经从认识高度上突破了金庸对”江湖”的认识,武功绝对不是江湖的单独支配性力量,而是一种并非主要的力量.作者想象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江湖,里面各种道术力量相互结合对抗,精彩的戏码不断上演.在作者凭空创造的这个江湖里,千门是正义或者道义的化身,而盗门是邪恶的化身,其他几支力量比如亮杀兰花门蛊门等则一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有各的营生门道.

  千门的结构是根据八卦或者八卦阵演化出来的,一门八将,各有各的作用职能,结合在一起就能通天彻地,做成大局.这种合作观很难得,老舍<断魂枪>是一个很经典的短篇,写活了那个年代武林人的狭隘和封闭,所以这种各持一种功用,相互配合的思想其实挺现代的.”千门含局三十六,八将少五不做局”,至少眼观六路,或者至少有主谋,消息和武力断后的三个人才能做局.

  但是这种安排也是一种考验.千门八将,这种说法八人并提,八个人在名分上并提,是一边高的.那么做局怎么统一号令或者意志呢?书中别的门派都尊卑有别,反而是最厉害的千门,很少看到如臂使指,号令严明的情形.而是越写到后来,主角高阳越来越束手束脚.从组织行动的效率来看,千门远远不如盗门高明,八个人的组织完全依靠义气和不明说的性吸引力来维持.

  比如,高阳是正将,起着布局统领的作用.反将施妖,提将朗朗,脱将冷香都是小姑娘,对主将有着一种小女孩一般的依恋和爱慕.王龙生手下有一个组织灰鸽子,是个小头目,有点水浒中鲁智深二龙山小团伙的味道.华亮是打手的角色,但是作者还是让正将高阳将亮杀切学习在身,感觉单只一技在身无法服众,也是这种组织形式的需要—为了让别人服从必须学会多种技能.张磊和付可是生瓜蛋和书呆子的角色,只提供技能,是团体的边缘人物.

  人物团体以正将为中心.女人全部意属主将,连沈家掌门和杀手白露都不能免俗,男配角全是主将的铁哥们儿,无足轻重的高科技高学历是现代感装饰.这其实很符合现实中的小团体的现实:不论科技怎么发展,团体依然是由人组成,再牛叉的高科技公司首先是一个很好的团体.只是这种安排女权主义者看了难免要骂直男癌:<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赤贫而娶到老婆,开了砖窑老婆就肺癌,路遥都被骂作直男癌,说是男人”升官发财死老婆”的阴暗心理表现.这种小团体是男主角三妻四妾占尽春色,女权主义者又会说什么呢?

  尽管如此,千门八将还是给我们描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江湖:有骗,有偷,有抢,有古彩戏法,还有出卖色相.也许这些才是江湖中每天最多发生的事情.至于说为什么上不得台盘,见不得明面,只能说社会或者江湖就这么运行的吧.一将功成万骨枯,贵族悠闲惬意生活背后的财富总得有人去创造,不过是我们看不到罢了.让我们把眼界放得更宽广一些,宇宙物质里有70%都是我们看不到的暗物质,何况人类社会?这样是否能够心理平衡一些呢?

  作者在设计千门八将的时候经常借用一些古人,比如孙武诸葛亮张良等等,我总觉得没有提到鬼谷子是个遗憾.不过,作者的思路与鬼谷子暗合,若是在小说里给鬼谷子一个位置,反而泄底了.高阳的武功并不令我心动,但是在彝族山寨只用一番话虚虚实实地将恶棍制服,确实有鬼谷子神鬼莫测的影子,令人佩服.

  最后讲一点不足,作为正将的高阳在书中”苦笑”的次数太多了.在不影响总体计划的前提下,面对女人的感情攻势面露苦笑尚可理解,但是有许多苦笑似乎是无可奈何身不由己,这就让人对身为正将的布局者把握局势的能力有些起疑了.当然本书是作为一个系列小说的第一本,很多重头的精彩大戏还没有拉开帷幕,也许作者这么写是他出身影视的习惯,喜欢用一环套一环的局套住读者,也许是作者故意露出的破绽,用来在下一部中布一个更大更有趣的局.谁知道呢?期待着作者的<千门八将>第2 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千门八将1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