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的秘诀》是一本由【英】尼克·伯彻(Nick Burcher)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5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今可以称得上是流量时代了,快节奏的生活下,人群的浏览量里可以淘金、掘金,“网红”这一现象又传播而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势力。
新时代的需要新的营销策略,其中,重要的创意需要先行,一个小小的创意就可能以低廉的成本带来大量的收益,甚至引发全球热议。解答传播的奥秘,是令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的。
当今世界,炮制“网红”确实或许不是很难,而对于炒作分寸的把握又实在太难,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等心理太难掌控,“网红”从原来的无意彻底变为如今的亮点自造亮点自寻,从而满足自身的表现心理。当然,“网红”的产生终究是网红本人、网络媒介、及受众等共同协作下的产物。“网红”的真实身份,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付费媒体、自有媒体和赢得媒体三者对于外行人是很陌生的概念了,了解他们的作用,及与消费者和品牌的关系对于理解“网红”的秘诀很重要。而且在新时代下,这三者的交集越来越多,协同作用。
社交网络的发展增进了表达自我的机会,彻底改变了世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营销方式随之改变。书中关于付费媒体、自有媒体等的叙述让我们了解到更多,本书从八个方面讲述了如何通过三大媒体进行营销推广,很是具有启发意义和实用性。
作为一本介绍传播学的学术作品,如何运用社交媒体、广告等提高效益等内容很有现实意义。书里也有一些有关的传播学实验及媒体传播范例。
比如书的开篇“凯伦26”的丹麦广告,提供了推广的一种新思路,可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病毒式广告”。事实上,热点的诞生,通常有着这种特征,谈论的人多,会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提高热度,也是所谓的聚群效应。
本书的作者是Media Com公司社交媒体执行长Nick Burcher,作为一位资深工作经验是业内人士,作者在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等方面本来就有较强的理解和感悟,常常有着鲜明的立场和独到的观点。
此外,作者的国际视野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利用新媒体、颠覆传统、重塑品牌价值等新理念在书中有所体现,也很好地扩展了读者的视野。
《网红的秘诀》读后感(二):网红时代的真与假—读《网红的秘诀》有感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红的出现,使得以前传统的电视、报纸、电台这三大主流媒体得以改变,成为了现时网络传播的主力。百度搜索了网红的定义如下,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由此可见,网络红人的真实身份,是值得商讨的。《网红的秘诀》里面提到的《丹麦妈妈寻夫》的视频中,被疯狂浏览了几百万次,人们都在为这个丹麦妈妈着急,并向她伸出援手时,却被告之这是丹麦旅游局为了吸引游客来丹麦旅游而想出的主意,丹麦妈妈只是个演员,她所拍的视频是虚构的。虽然丹麦旅游局已立即删除了该视频,但它的影响非常大,并被复印出不同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去。此事件,引起我对网红的思考,究意它是时代的真实产物,还是一个单独虚构的个体。
《网红的秘诀》这一书,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解说。付费媒体、自有媒体、和赢得媒体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集中发挥了它们最大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消费者和品牌的关系。过去,付费媒体、自有媒体和赢得媒体这三个领域很少有交集,但是在数据媒体中,尤其是在社会平台中,这三个领域的交集越来越多。这三个领域不仅并肩而行,而且在互相促进。
作为现在的营销人员和广告商,不能再企图采用原有的营销模式了,而是应通过现有多种渠道的媒体去实现其目的。但如何去选择不同的媒体以达到最大化的收益,是每个市场营销人员必需思考的问题。《网红的秘诀》一书分别从八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更好地通过这三大媒体进行营销推广。通读全书发现,需在现有的思维模式下,需要重新了解现时市场营销的蓝图,才能更好地为将来市场营销做出计划。
《网红的秘诀》读后感(三):网红经济愈演愈烈,究竟是什么令他们迅速“红”了起来?
在不太说的清的互联网时代里,一切都是未知的,任何一个人、一个东西、一件事、一句话都可能迅速走红, 在这样的条件下,个人、企业便可以利用这种风潮,为自己打起名气,成为“网红”,只要具备独特的价值以及出彩点,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人气与名气也并不是天方夜谭。如今,“网红”的浪潮席卷而来,一夜之间摧毁了传统媒体几十年来固若金汤的传播模式,互联网时代的新势力正在愈演愈烈着!
《网红的秘诀》读后感(四):直击网红——互联网时代的新势力
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加快,一个人、一个东西、一件事,从产生到传播再到“网红”,只需要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做到。从前,谁控制了电视、报纸、电台这三大主流媒体,谁就占据了主导权。如今,“网红”的浪潮席卷而来,一夜之间摧毁了传统媒体几十年来固若金汤的传播模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势力!
现在仍有一些人或组织,试图用过去的经验来制定营销策略,结果是投入了大量精力,花费了不少钱,却反响平平。与之相反的是,本书中的丹麦旅游局借助一个自制的视频,以极其低廉的成本,引发了全球关注和热议,达到了宣传目的。营销人员不禁会问:“这到底怎么了?”这正是这本《网红的秘诀》所要回答的问题。
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条信息都能抓住人们的眼球,并不是每一条广告都能得到广泛地传播。为什么有些内容、事件、人物能够得到疯狂传播,成为网红,而有些人或事不过是昙花一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的世界,人们连接在一起,经营、发现、分享、表达自己。社交网络加强了人际网络连接,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学习、体验和交流的方式,也改变了营销者推广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营销手段瞬息万变,数字、报纸、电视和广播等媒体的边界日益模糊。面对新形势,我们需要升级和重启我们的营销方法了。我们认为《网红的秘诀: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就是新形势下营销方法的新框架。面对新形势,本书就是一本教你刷新和重组互联网思维的行动指南。
无论你是大公司的管理者,还是努力提高公司知名度的小企业主,无论你是政府公务员,还是从事公益事业的工作者,只要你想传递信息、赢得媒体、引发关注,就请翻翻这本书吧,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网红的秘诀》读后感(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网红的秘诀》读后感
在营销的世界里,谁不想红呢。推出一个活动,有很多人参加。发起一个话题,有很多人围观。推出一个产品,马上有很多人下单购买。不怕有争议,就怕不红。
可是,《网红的秘诀——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如果不看副标题,光看主标题的时候,还会以为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做直播的书呢。不过后面的副标题透露出不一样的信息,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这又是什么。市场营销领域的朋友对这三个名词应该不陌生,非营销领域的应该就会一头雾水,所以,这真的不是一本网红养成手册,更贴近的书名,应该是——《品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做传播》,可这个书名明显太俗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吸引眼球才是第一步,这也许是这本书选择这样命名的原因吧。
•移动互联网并不是孤立的,需要和其他媒介互相配合
也许是现在手机占据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所以很多企业都会非常重视在移动端的传播。把大量的精力去琢磨如何写出一篇10万+推文,或者做一个震撼的H5出来。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理论上,所有的媒体变得社会化。分析广告最关键是要采取纵观全局审视一切的方法。”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推广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
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三者是互相关联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广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用户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注意力越来越容易被切割和分散,如何把握和用户相逢的一刻,变成了品牌传播最大的挑战。
不新鲜、无趣、太枯燥、甚至信息量太大,都有可能成为用户放弃进一步了解的理由。这本书强调了内容的规划,还有及时的更新管理。并用专门的章节来强调了“倾听”,作为品牌,不仅仅要发声,倾听也很重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编制数字化参与指南
书中提到,英国政府在社交媒体方面有详细的政策,于2009年7月发布《英国内阁府数字化参与博客》,2011年,Eloqua公司发布《社交媒体专业教程》,而福特公司也发表过数字参与指南。这些指引的核心理念包括
(1)做真实的自己。
(2)明确你的观点仅代表你个人。
(4)发挥良好的判断力、分享最好的公共资讯——包括财务数据。
(5)意识到你说的话具有永久性。
这些原则,基本上也适用于如何运营一个公众号。即使不编制指南,在参与到互联网营销的浪潮之中的时候,也应该先想想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最好不好做的,这样才至于冲昏了头脑。
本书的作者是Media Com公司社交媒体执行长Nick Burcher,作为一本翻译作品,实际上这本书在通俗程度上还是有待提升的。不建议非网络营销行业的人阅读。如果是市场营销、媒体推广等领域的朋友,或者是在政府、企业从事宣传工作的朋友,则建议读一读,一方面可以补足专业知识,另外一方面书中的案例也可以让工作得到一些启发。
(作者:布蕉绿,混迹互联网营销十年,目前致力于研究成长教育,关注新媒体营销、育儿教养和潮汕文化。)
《网红的秘诀》读后感(六):标题与内容严重不符——《网红的秘诀》
这是一本大大出乎我意料的书。 拿到书之前,一直以为这是一本介绍国内网红兴起的秘诀,诸如如何吸粉如何化妆之类的书籍,毕竟当下的网红文化发展势头实在是迅猛又旺盛,已经到了随处可见,随耳可闻的地步,由不得我们这些平凡人不去好奇他们背后的故事。 所谓“网红”,即网络红人。“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许最早的网红还要追溯到凤姐,而后一阵一阵,一波一波般突然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犀利哥、西单女孩、奶茶妹妹、叶良辰,乃至现在的王思聪、papi酱、同道大叔......若真要细数起来,这些网红实在不要太多。 然而,一个籍籍无名的人真的能凭借一张照片或者三言两语轻易在偌大的网络世界里突然脱颖而出,为众人关注并追捧吗?若说这后面没有推手,显然是不可能的。 背后推手将这些网红推广的过程,大概就是所谓的营销策略了。 这本书,其实是一本非常专业地讲解媒体运营以及互联网营销策略的书籍。若真要计较起来,书名倒是有些不妥,毕竟书名给人的第一印象让人觉得这本书是一本娱乐之作,使得整本书的格调都因此降低了下来。或许是翻译的原因,也或许是中外对于“网红”的理解不同,导致了书名的这般译法,再结合书中具体内容的专业性与扎实性,让人觉得未免可惜了起来。所谓的让书名毁掉的书,这个大概可以列为其一。 这本书的作者,尼克·伯彻,是MediaCom公司的社交媒体执行长,拥有17年丰富的业内工作经验,因此对当下林立的各种媒体有了充分的了解,阅读他的这本著作,读者时刻都能察觉出其中学识功底的深厚,让人叹服。 虽然是一本介绍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的专业书籍,然而这本书并不枯燥,甚至还很引人入胜。这就要从其开篇讲起,作者大约是深知专业知识易使人枯燥乏味,因此,作者直接以“单卖妈妈寻夫”这个经典的互联网营销广告的案例切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与好奇心,有效减少了读者对于单调专业知识的抵触心理。 随后的正文之中,作者时刻都不忘引用具体案例来阐释说明他讲解的一些知识,这些案例大多经典或者为我们熟知,因此,阅读的时候,读者会觉得格外亲切。 总的来说,作为一本互联网媒体运营书籍,这本书真的非常专业也非常全面,对于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运转模式介绍得极为详尽,是一本很不错的传播学类的书籍。至于书名,就不过多吐槽了。
《网红的秘诀》读后感(七):广告的魅力
初看这本书《网红的秘诀》我以为是专门写网红的。 网红这个词有一阵子在网络上很火爆的一个词。 什么是网红呢? 字面意思理解是网络上的红人把。 然而这本书你细看之下是以网红开头, 却并不是写网红的。 我被书名晃了一下子。
日常生活里每个人每天都要或多或少的接触网络或者媒体。 不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识的看,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已经很网络或者媒体传播挂上了钩。
有一段时间, 陪孩子看电视, 少儿频道会在节目的中间滚动播出几家的广告, 时间久了也就记住了广告词。 去商场超市买东西碰到这样的品牌的时候心里会莫名的有一种亲切感, 我想这就是广告潜意识的植入的结果吧。 也许你当下不会买, 但是当你需要买的时候, 因为对这个牌子的关注, 会偏重选你所了解的牌子的产品。 1885年托马斯.史密斯在《成功的广告》中列出了付费媒体的运作的一条准则,消费者每次接触广告的反应,是直至接触20次后的反应。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广告播出的产品和没有广告播出的产品之间比较时会做出的反应吧。
赫伯特.克鲁格曼则认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生成最开始的三次接触才是最值得关心的。 不论是出于那种观点, 广告的存在已经给人们的购物造成了影响。 不论是电视滚动的广告,或者是每天我们路过的街头广告牌的广告。
书中开头引用了一个网络上病毒式传播的视频,名字叫做凯伦26的人在网络上发布的一段时间, 实则是介绍丹麦的hygge, 对于推广者而言,这则广告是成功的, 很大的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以及对这个国家的hygge的了解。 虽然最后发起方出来证实视频实际是虚构的, 只是给人们展示当地旅游业的一个推广片。 但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部不错的宣传片。
倾听来自客户的声音, 发现客户所需要的东西, 并且加以考量, 之后制作出来的广告, 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得到需求者回应的。 广告在当下发挥的作用一方面影响不太活跃的动态记忆,另一方面影响内隐记忆。 而广告的媒介,付费媒体、自有媒体和赢得媒体在数据媒体中尤其是社交平台上,这三个领域的交集越来越多了。
《网红的秘诀》读后感(八):“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秘诀
看书名很容易让人误解是一本教人做网络平台主播的书,误认为是教一些化妆术,一些直播吸粉的技巧,然而并不是,英国人对网红的理解更为广泛,不是限于狭隘的个人;当然,也有可能是译者有意为之,想要夺人眼球,但效果适得其反,仅会让需要的人错过这么一本在“互联网+”时代中能掀起营销革命的好书。
《网红的秘诀》是一本非常严肃的讲互联网时代营销策略的系统性专著,内容上并不学术化,虽然偶尔会有一些专业词汇出现,但总体不影响阅读和理解,而且书中引用了许多案例,非常通俗化。
在互联网+(即互联网2.0)时代下,媒体环境已经发生改变。以前信息传播是遵循香农——韦弗通模式:是发送者发送信息,信息通过媒介,穿过噪音,被接受者获得,然后进行信息反馈,发送者修正信息重新进行发送的循环;但在互联网时代,Facebook、Twitter、Youtube、Google的出现,已经实现了随着在线的媒体时代,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接收者已经成为信息的产生者,产生者也变成了接收者,环境发生改变,策略也要相应的改变。
首先,要对众多的媒体进行分类,广告界按照媒体之间的关系分为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付费媒体为自有媒体提供信息,能够创造出赢得媒体,自有媒体是与潜在客户与赢得媒体建立长期关系的纽带,赢得媒体的倾听和回应的结果,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中,三者联系越来越紧密,是“三位一体的媒体”。
新的营销将围绕社交展开,依据三种媒体的特点制定策略。第一,要特别注意倾听客户的意见,运用各类互联网工具,但人工在其间的作用依然很重要,因为在反话、俚语及其他错误筛选上,机器还是有局限的,综合利用社交倾听,能够赢得媒体客户宣传及自由媒体,并提升现有客户忠诚度。打造内容要注意建立品牌社区,国内的小米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要想广泛地传播信息,就要运用工具进行优化,简化分享,从而播种形成病毒式传播。过去,人们认为有影响力的人物——意见领袖在触发爆点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回应也是很重要的,积极回应策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口碑和客户满意度。
整体上,三大媒体要综合应用才能更好地将企业、产品及个人打造为“网红”,这对正处于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中国极具启发意义,另一方面,中国的网络也极具中国特色,Facebook和Youtube压根儿就进不了中国,Twitter和Google迫于形势退出中国,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但新的营销革命苗头已显现,形势不可阻挡。
《网红的秘诀》读后感(九):怎样实现信息的病毒式传播?
《网红的秘诀》这本书刚刚拿到手的时候,我也跟其他大多数人一样,就书名之意而妄下论断:它大概是讲个体在多媒体互动的时代是如何成为网络红人的。
然而,只要翻看书页一读,单看引言就让人一下清醒,这绝对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谈论和所理解的“网红”。本书“网红”之意范围更大,意义更广。应该泛指在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的相互配合下,迅速进入公众视野,赢得大家关注和讨论的所有热点事件或人物。
本书开篇便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名叫凯伦,丹麦人,她带着自己18个月的儿子寻找爸爸。事实是,凯伦也不知道孩子的爸爸是谁。原来,在哥本哈根,凯伦在一次外出中遇到一个男游客,两个人发生了一夜情。不久,凯伦怀孕并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小男孩。之后,便迎来无尽的空虚和无助,于是她开始寻找孩子的爸爸。凯伦用别号“凯伦26”做了两件事:一是,开设了一个网页,兼做博客,记录搜索过程和进展;二是,创立了一个YOUTUbe账号。而正是她在YOUTUbe上传的一段自制简短视频,短时间内迅速蹿红,使得世界各新闻媒体参与报道,各博客和社交媒体用户也在网络上链接、讨论、嵌入这段视频。报道凯伦故事的新闻越多,提及它的人就越多,关于它的新闻特写也就越多。
一件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找到孩子的父亲,在这种病毒式传播之下,竟然眼看就要实现。但是,问题还是来了。人们发现,“凯伦”是假的。
原来,凯伦是由丹麦专业演员迪特·按瑟扮演的,整个故事是由丹麦旅游局通过其媒体与创意机构出资创作出来的。
丹麦旅游局及其媒体与创意机构庆祝“凯伦26”视频的成功,它的视频制作者更盛赞“它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病毒式广告”。“凯伦26”视频是利用病毒播种的方式进行扩散的。首先,丹麦旅游局付费给推广公司,推广公司开始点播“凯伦26”视频,使其点播量达到基本点,从而引发聚群效应。
实际上,报道内容越多,谈论的人越多,就会导致更多的人去查看内容并参与讨论,从而自我实现整个传播过程。这就是凯伦的呼吁视频浏览量增长得如此之快的原因。一旦用这种方法创作制作一段视频或一段内容,它便开始了病毒式的自我传播。
从新闻机构到博客主再到YOUTUbe普通用户,大家都相信这段视频是真实的。正是因为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施以援手,才让这段视频的点击量急速上升。因此,当这段视频被爆料只是一个宣传手段时,自然会有很多曾经试图帮忙的人转向反对和抵制它。当丹麦人们普遍反应极其反对时,却又推动了凯伦视频获得更多的浏览量。
“凯伦26”视频的疯狂传播是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相互融合,共同协作,以实现社交世界收益最大化的典范。
所谓付费媒体,是付费植入,能够推广一个产品或网页、一段内容和其他任何广告商愿意花钱去博人眼球的东西。
所谓自有媒体,是指拥有品牌的任何一种资产。在数字空间里,自有媒体可以是一个网页或者一个微型网站、一个社交网络、一个著名的社区、一个应用或者一段非常简单的品牌内容广告。当然,可口可乐称其卡车和自动售货机是自有媒体,零售店是自有媒体,航空公司可以利用登机牌作为自有媒体。
所谓赢得媒体,是与品牌有关的消费者行为和对话。
总之,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错综复杂,社交媒体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作为媒体渠道存在,它们正在不停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但是,社交世界是相当复杂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有很多选项和各种各样的定义。
本书清晰地定义了付费媒体、自有媒体和赢得媒体的构成及联系,为媒体的思考和运用呈现了清晰的蓝图。本书分10个章节探讨一系列不同的观点,共同协作,实现社交世界的收益最大化。
正如本书作者所言,“欢迎来到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的世界!”
《网红的秘诀》读后感(十):标题党有标题党的正义
网红的秘诀 这本书就是个标题党啊标题党!因为内容是非常严肃的传播学和媒体运营知识,有没有一种我想做个网红,但是你告诉我先去考个北大的赶脚! 虽然一开始心里充满那种“秘诀?什么秘诀,快告诉我,我也变成网红!阿里巴巴!”的冲动感,拿起书来仔细看却发现,这本书需要你的理性来分析这个感性的世界。 先来豆瓣溜达了一下,果然大家都在吐槽这个标题,可是,看完书我想,这不就是最好的佐证!无论如何,先勾引起你的兴趣,这一点,不就是书中理论的最佳运用?而仔细思考,网红的秘诀,也没人说一定就是一句话呀!是一整本书阐述的传播学原理下的现象啊!读完这本,确实对网红为什么是网红有自己的思考吧! 还有一个感觉是,在微信网红,微博网红大赚特赚的背景下,一看到这本书会以为是要讲现阶段中国网红的秘诀,但其实,这是一本翻译过来的书,书中的例子全是外国的!这就对阅读和想象力造成了一定困难,所以,我想试着把其中举的例子翻译成中国的情境来理解一下,同时理解一下书中的理论。 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正如微信所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品牌! 围观群众,你,就是你,为什么不来学习一下高大上的传媒,打造打造自己的品牌呢! 引子里举的这个例子是这样的,一个叫凯伦的单身妈妈发了一个自己和孩子的小视频,说要给孩子找爸爸,当年一夜情的那个男人。吃瓜群众纷纷发扬自己的爱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转发视频,之后曝光凯伦是个演员,视频是丹麦旅游局制作的。 中国有个例子简直完美对应!那就是最近微信朋友圈大热的“罗一笑事件”,罗一笑生病了,她的爸爸写文求赞赏,最终吃瓜群众纷纷发扬自己的爱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转发帖子,之后罗一笑爸爸筹到了远超所需的资金,又被曝光实际经济能力足够支付医药费用,且有媒体推波助澜。 这里就不一一探讨相同不同点了,各位拿到书慢慢对比,很多关键点类似。 付费媒体,自有媒体和赢得媒体的运行之道 前两个估计大家看到就知道什么意思,这里说一下赢得媒体的定义。 书中原话: 赢得媒体:“与品牌有关的消费者行为和对话(这些消费者的行为和对话原本都是传统的活动,并不需要网络,但是有朝一日,网络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赢得媒体,赢得媒体可以被追踪,并且得到充分利用)” 是不是很学术范儿?这本书就是这样,额,其实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的,比如你很喜欢皮克斯,你就在豆瓣建立了个皮克斯小组,结果这个小组关注人十万多,然后某天皮克斯来推广电影了,就会找这个小组,说不定会买了作为官方小组来运营。 所以这个第一章,大概就说了个香农-韦弗模式,一个“信息发送者”发出一条“信息”,这个“信息”通过“媒介”,然后又想方设法穿过各种各样的“噪音”,最后被“信息接收者”获得。也就是这三个媒体在这个模式中的不同表现,其中干货太多,没有传播学知识的我看起来真是费力。没办法论述,上结论,总而言之,最好就是对三个媒体进行专业的组织协调,达到品牌运营的目标。 倾听 是讲如何通过倾听这些客户的反应来进行反馈,比如看谷歌、脸谱数据。 比如搜索词汇中“今晚聚会”出现高峰,紧接着“宿醉”就会是第二个高峰。 中国的例子就是百度,和微信QQ,通过这两个的搜索和分析,能够掌握大量数据。 但是,信息太多,从何下手,这才是问题! 所以说到了过滤的问题。 其中有个很好玩的例子,伦敦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年轻人接受性传播疾病检查,制作了一段广告,这个广告是模仿年轻人的口吻和语言写的,具体就不放上来了。 我的对比是,中国如果政府想给90后00后年轻孩子宣传避孕知识的话,不妨可以参考这个,使用火星语制作一个广告,让他们觉得使用安全套是很酷的!(相当认真脸) 内容中心与社区 社区营销是相当厉害的,其中举的例子“开心农庄”,对应我们的就是“开心网”,偷菜抢车位火的不要不要的。 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就是脸谱营销就是对话,一个官方品牌发布语言时,那些简单随意的对话更受关注和转发。纪念星球大战日,简单了句“愿原力与你同在”,达到了很有效的推广。那么诸多游戏品牌推广都可以参考,我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铁甲依然在”,不得不说江南其实是很懂得如何推广品牌的人,他的小说中反复提到这句话,可能很多年后,你根本不记得书中情节,连主角名字都想不起了,但是这句话一出来,立刻唤起所有情感。 内容 这部分讲了品牌的内容应该是如何的,其中举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叫JK婚礼入场秀的视频被各种改编仿唱,这个和我们的神曲“小苹果”类似。 而其中关于版权的例子就很有意思了,一个叫做The Prodigy的乐队,在发布专辑时录制了一个粉丝指南的视频,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视频是可以放到YouTube上的,什么样的是侵犯版权的,于是粉丝们很乐于遵守这样的规定,上传其中一首歌的视频,并附上原版链接,这样符合了互惠原则。 这个例子对比的中国例子我还没有找到,目前虾米等都是购买版权,然后VIP的模式卖出。可能和大家的版权意识还是有关系。就是版权意识薄弱到不够这样注重版权的乐队红吧。 优化策略 技术、编辑、链接的优化 播种和病毒式传播 这里说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两级传播理论”,就是说“与个人的影响力比较起来,大众传媒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例子是诺基亚的品牌大使计划,找到一些更加喜欢讨论你这类产品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促使他们去讨论你的品牌。 这个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吧,小米是把这一策略运用的非常好的,米粉们让小米火起来了。 这个秘诀可以广泛运用,如果真的说网红有什么秘诀的话,就是以下这句了: “你必须找到一群对你要说的话极度关心的人,并且把你想说的话告诉他们,内容要简单,让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就和朋友分享。” 诚哉斯言!每一个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应该把这句话刻在自己脑中! 还有意见领袖,这个用我们的例子就是“草根大V”。 后面几章的内容更为专业,还没有吃透,总之推荐对媒体运营感兴趣的人读一读,参照实际例子对比更有收获。 如果能够运用到实际中,那就更棒了! 其中的中国例子都是个人见解,小伙伴们,提醒我更多好例子吧!中国的媒体发展正是蓬勃汹涌之时,发达国家经济确实领先我们二十年,但是媒体也就领先两年吧! 看本书之时,更要张大双眼,打开大脑,看看我们的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