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是一本由庆山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仍然》读后感(一):回望来时路
一本跨越十六年的摄影集。也许摄影最本真最初的意义就在于记录。
现在社会忙碌的生活,人们越来越善于遗忘。那些走过的来时路,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经年累月记得的都是印象最深的一部分。而回望那些年的时光,对于自己的曾经过往,那些微小的细节和那时的心境,如果没有照片作为依凭,恐怕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会忘了那样的片刻。
《仍然》读后感(二):庆山《仍然》
最近买了这本书 作者前言也说了 自己不是摄影师 只是将作品生活化 记录生活中想记录的瞬间 所以出了这本摄影集 十年的历程 有些只言片语也是摘录以前作品的 去过的地方 遇见的人儿 恩养的成长 还有作者自己的成长 虽是摄影集 但里面包括自己妈妈和自己的照片 女儿和自己的相处 蕴含着三代人 应该说三代女性的成长 相处很安然 喜欢庆山这个名字 相比安妮宝贝 可能年龄的原因吧
《素年锦时》之后,觉察出她文字内里的改变。这仅仅只是一本摄影集,里面的图片在她一些其他书籍上也短暂出现过,但是于我来说,我总是愿意为她的作品买单。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心悦这种只为记录与整理人生的真诚。
在我有意识的开始阅读之后,安妮和三毛的作品读的相对较多,其他作家的作品只稍微拜读过,因此在我的青春时期里,因为眼界和心胸的狭窄与闭塞,生活得十分抑郁与自闭。
安妮的作品也一直在进步。写作的功力、方向以及文字风格,较之以往也略有迥异。年岁渐长的现在,阅读安妮作品的同时,我的生活也在往前推进。因此,对她的作品我放佛有一种难以搁舍的感情。
《仍然》里,我得以稍近一些窥探她的生活细节。里面有岁月逝去的安宁,也有鲜花簇拥的好时光,一些照片旁附有只言片语,寥寥几句,却在不经易间教我心生感动。心里像某个黄昏时分撇见孤鸟振翅欲飞的震撼。
“因为写作 我知道了自己在如何度过一生”
这是我翻阅到一小半时跃然纸上的一句话。曾经年少也有一个写作梦,翻来覆去不得章法,不懂写作的含义、目的与深意,只是觉得很多个失落感浓重的瞬间,渴望记录与表达。也不懂如果开始写作,因其自身经历与阅读的不足,可以写出什么来。但是后来渐渐我也挣脱迷惘,明白写作是需要天赋与努力的。这是一件彼此选择的事情。人生如梦也似露,无须刻意,但是依旧喜欢写字与阅读也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了。
我心里面很喜欢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也在阅读的过程中,稍稍对比反省自己的生活。16年,经历一些悲欢,现在觉得很安静平和。
阅读里自有芬芳,愿生活质朴而丰富。
《仍然》读后感(四):那些年,我与安妮
好贵的一本书。封面着实美丽,里面纸质、印刷精良,装帧得似乎真的在翻一本影集。
安妮宝贝——尽管她已改名庆山有几年,我还是习惯叫她的旧笔名。她将自己十六年的照片做成了一本影集。有东京、北海道、尼泊尔、印度、欧洲、纽约的旅行照片,也有日常静物,有一个单元是她的个人照,还有一个单元是她女儿的照片。
照片相对文字,更难传达个人经历及体悟,因此本书对于外人价值不大。除非是安妮的老读者,否则花七八十块买一本陌生的影集,多半要后悔。
第一次接触她的书到现在六七年了,她的每一本小说或散文集都买来读。从最早的《二三事》到最新的《月童度河》,我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读下来。
读完《二三事》,我读了她的《莲花》,从此成为她的忠实读者,后来又回过来读她的早期作品《八月未央》、《告别薇安》等,觉出她文字和个人的明显变化——从混沌到清明,从逼仄到开阔,从动荡到平静。
文字记录一个人的内在变化,不仅仅在思想、经历中,文字本身也是自身的映照。黏稠的文字可能是表现欲过盛,清爽的文字则显示着这个人的成熟;逼仄的文字显示正经历新生的过程,混杂着狭隘、真性情,毫不掩饰伤人的一面,是幼稚;安静的文字则是一种自我修复、自我充盈的体现。
只写过一篇《二三事》的书评,那个时候我正处于内心的动荡期,映照在文字上,有泉涌的真性情,和逼仄。即使多年以后觉出些许幼稚,也珍贵地保存好,因为没有那段时期就没有现在的我。
害羞地说,总觉得安妮宝贝也经历了这一个过程,可能她的比我更深刻彻底,但很巧的,我总是能从她的文字中看到自己的映照。应该是这份映照,让我成为了她忠实的读者。
她的文笔并不算很好,内容也有局限,本质上是自身经历的分享。但她后期的文字清清爽爽,安安静静。打开后期的几本散文集,一股清静气场笼罩周身。一个作者本身的气场是能够力透纸背,传达给别人的。
小说喜欢《春宴》和《莲花》,展现人的蜕变,内在深刻,文字却略微造作。
常读她后期的散文集,可以帮助自己管束心魔,即使作用持续短暂,当下有月明风清之感。彻底根除需要漫长时间和阅历积累。后期散文集里,她分享学习佛学和禅宗的心得,目前没有接触,不太理解。
对于心魔的消除之法、对爱的正确态度、对生命本真的探索是贯穿她所有作品。
感激那些让你失控的人和事,充分经历而不回避,在过程中与自己的心魔搏斗。
爱,少索取多给予,尊重对方的个体生命状态,让其保持形式,而不要去改变他。(兹以为这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尊重,最深沉的爱)
衣食住行,简单、健康,尽量抛却不必要的形式和虚无外表,专注拓展内心的深度和广度。
而这本影集,是作者更加隐晦的表达,能感知的读者和作者是有缘分的。一个作者的作品不可能普世,安妮的就更是了。所以,一本书,一篇文字完成之后即脱离自身,作者本身不再受评议纷扰,这是一种修为也是一种技术上的应对吧。
《仍然》读后感(五):这是她寻找自己的故事
2017.3.25
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在福州路大众书局。我走到庆山的作品集区域,打量了许久。以前她还叫安妮宝贝的时候,读过她几乎每一部作品。
后来,她改了笔名,书读得少了。也许是我不再是当年读她作品时候的状态,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流断了接近3-5年之久。回来后我一下子买了最新的4部作品,其中《仍然》是第1本打开的。
我喜欢扉页上的字。她说,我的虚妄在逐一碎裂,如同烛火燃尽。我的爱在生长,如同麋鹿遁隐于山峦与森林。
我很认真地翻每一页,照片、故事。很多话是如果我再年轻十岁会一一抄写下来的。关于时间、生活的状态、两个人和多个人的关系、自己与孩子、自然的相处…这些记录五一不让我想回到最安静、本真的状态去看自己、他人、世界。
饮食洁净 工作及时 过质朴而丰富的生活
美是健康 健康则是一种状态 一种纯朴
身边躺着L和他的小狗,呼吸均匀,温度暖心。我坐在旁边读书,回忆着晚上的电影,胃里有干净的温暖汤面。
画片和书的状态很美地结合,融化周末。
《仍然》读后感(六):庆山写给自己的书
to:庆山
因为你说这是一本有纪念性的摄影册,所以重点就在纪念性,那这本摄影册文字和照片的意义就是相辅相成。
你说你不是摄影爱好者,没有专业理论,没有经验。但即便我们不具备过多的了解或实践,仍可拿出相机或手机,拍下当下发生的一张照片。这一点我们是相似的。留下照片更多的是为了回溯,为了避免一些事情的慢慢淡忘和流失。
你说摄影是一种存在,是语言,我也这样想,对于好的摄影作品文字是累赘,因为它已经说出了它所要表达的,一瞬间可能已经被感染了,文字也显得苍白了。
你说觉得把镜头对准陌生人,是一种冒犯。我的想法和你不一样。街头摄影大师乔尔·迈耶罗维茨说在街上那么近距离地拍摄陌生人,你必须保持你的位置,然后要毫不畏惧,去捕捉你想要的,因为那将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他是真正的热爱摄影,把握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物,迅速的采取行动,要不然那一刻就消失了。
你为自己写了一本书,在总结自己,文字不多,却是你这么多年的沉淀,只言片语其中的奥妙最理解的是你自己。不取悦读者,是你在磨练自己。我们不仅是在看你的文字,也是在看你的本身,因为你们是一体。
你都说了,
饮食洁净 工作及时 过质朴而丰富的生活 即是所愿
做你想做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