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苍穹下》是一本由李初初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寂静苍穹下》读后感(一):旅行,恰似和世界有过情人般的争吵
作者:汪星人爱星辰(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48760508/
阅读别人的旅行笔记,是一种便利又轻松的享受,共享旅行路上的心情和见闻,有一种同行的愉悦。我们大概都向往去一次滇藏,毕竟那里怀抱无数的向往和期待。不能去之前,读李初初的《寂静苍穹下》吧。
《寂静苍穹下》这一名字,一则道出了滇藏一带的风景特色,是最安静的旷野和最广博的苍穹,极具写实意味。二则倒道出了当时行走在旅行中的心境,是非常开放和包容的,如此才能有随时随地释放的遐想,和随心随意的满足。
李初初说,《寂静苍穹下》是他写给风景的旅行情书,既是情书,那必然是饱含情愫和悸动的,就像迫不及待发出的呐喊,又像欲语还休的矜持,还有拥抱过后的欢喜。诚如他所言,这是一本抵死纠缠,黯然销魂的旅行笔记,当中饱含年轻时的信仰,内心力量的迸发,行走过程中的感悟,那时候最有趣的是感动自己,最欣赏的横冲直撞。
李初初的情绪是丰满的,他的文字一如情绪一样,是丰满而娇气的。
丰满是此起彼伏的情绪,顺应着当时所见的风景而出,比如在丽江边遇到一个迷人一瞥的姑娘,凝视雪山上虔诚雕刻师的工艺,仰望玉龙白马雪山的广袤,透过骆驼的眼看到玉门关的远方,独坐在塔尔寺的莲花圣地祈祷跪拜,敬献在纳木错湖底给“天湖女神”的祈愿哈达,品尝光明甜茶馆的生动故事和柔软时光,险遇永胜村中满处的疯狂石榴树。
娇气是瞬间被点燃的心思,哪怕是一个男子汉,年少时也是矫情热烈的。比如面对玉龙雪山生出身不自已的归途,在丽江撞见秘密的私奔和恋爱的回忆,在纳木错湖边的马匹上看到只身上路的自己,在吐鲁番稠密的葡萄交织了巨大的悲欢离合,在博达格雪峰上瞅见生命的存在。
因为情绪敏锐,所以更加能够发现旅行路上不易察觉的细节,更加愿意去花心思去了解和感悟所到之处的风景。李初初的旅行似乎也是不设限的,每个地方都能找到乐趣,在牧羊人夜宴的“那达慕之夜”酣醉,在巴丹吉林核心的沙漠穿越之行,在然乌一带踏足在风景浪漫的自然画廊,在如墨染的黑夜闯过险峻的天险。
《寂静苍穹下》,行走在天地之间,李初初想必是收获了许多,他满满的行囊装满了收获。旅行于他,恰似一次“和这个世界的情人般的争吵”,而最终又能握手言和。每一次旅行,都是这样让我们矛盾又纠结的上路,炙热又真诚的享受,回过头还有贴心收藏的记忆。
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成长。于你,于我,于我们大抵都是如此吧。
《寂静苍穹下》读后感(二):千山万水总是情~
拿到这本书刚好也忙碌完家里的事,才静下心来进行翻阅的,看封面湛蓝,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
作者李初初入川藏后,将自己的灵魂在雪山面前剖开,清洗,面对圣洁的雪山,在朝思暮想了那么久以后,终于实现理想中圣地可以洗涤心灵,估计这也是很多人面对雪山时的心情告白。
这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也走过许多风景美丽的地方,有过爬山涉水的经历,但是我没有作者这样的经历,真的面对雪山时,那么冷峻,宁静,洁白如玉,置身于她的怀抱,我们是仰视她的时候,内心的沸腾的,狂喜的。
我曾经看过关于雪山的纪录片,每一个背包客面对这样的巍峨雪山都有这样的崇敬之心。
作者一路颠沛流离,从梅里到白马雪山,从新疆到青海,从西藏到尼泊尔,从川藏路到滇藏路,从香格里拉到稻城,从巴丹吉林沙漠到冰天雪地的雪乡与漠河……
其实有的线路走过不止一次,但是每次都是不一样的路线,心情也是不同的。
和我现在此刻的心情是一样的。我曾经想过要这样和自己爱的人,颠沛流离也好,自驾游也行,呼朋唤友,因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约过,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我们一起爬雪山,感受她的洁白博大……
我和作者一样,也不是那种有着宗教信仰的人,当下的你我更多人坚信的物质主义反而全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我也经过背包客的那一段的刻骨铭心,心存感激遇到真爱,可以彼此接近、牵手,想着我们一辈子不可能再分开。
不会拖泥带水的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摄影与文字直接将我带入滇西北的路上……直到漠北,看到跋涉之路的艰辛,用文字记录下来实属不易的。
在这一路上所经历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每个日日夜夜的精彩花絮,一本精彩纷呈的游记,在行走中回忆,在回忆里纪念,这本书你可以看到高山,河流,云朵,牦牛……
每一篇文都有这样风景照片穿插不会看的很枯燥,图文并茂,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思细腻的手法,略微带点矫情的文艺范~显得意味深长,可以让人思考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不时的让我想起曾经有过的美好时光。
《寂静苍穹下》读后感(三):我又找不着北了,你大概也一样吧
这本书至今也没有看完的,心里矫情到不行,实在想此刻就把这些话记下来,便趁着如此静谧的夜,吸六块钱的烟,把这些穷酸矫情统统记下来。 “为爱流浪,他一路颠沛流离,从梅里到白马雪山,从新疆到青海,从西藏到尼泊尔,从川藏路到滇藏路,从香格里拉到稻城,从巴丹吉林沙漠到冰天雪地的雪乡与漠河……”大概就是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吧。一路走,一路用敏感矫情的心脏去感受与记录。雪山云朵,沙子莲花,酥油灯和女人,喜欢着却又充当着过客,就像风走过八千里。作者一定很爱那个人吧,不然也不会终于忍不住发短信告诉她自己的感动,不然也不会心心念念这样一段旅途。大概也是求之不得的人吧,所以辗转反侧,寤寐思服。夜里的风和心中的沙大概都是她吧,苦行僧般走这么远,用脚丈量出这七年的情书,极想求得心中一片宁静的吧。可文末也只得把一切寄托时间,果然爱情里所有人都是可怜虫。 我曾一度想孤身一人去西藏的,那时候特流行说走就走,有个性,有情怀,也有年轻的冲动,后来我却一直都没走出去。担心出走会让我找不着北,担心行至荒漠接不到妈妈的电话让她害怕。毕竟我从来都只是说说而已的胆小鬼,所以我也害怕西藏的酥油灯烧掉我的眉毛,害怕遇到那个叫嚣着的,要去支教又要去开旅馆的冤家。所以我一直是一步都没朝那边走过的,其实至今我也没什么想去的念想了。曾多次梦到我于夜间在玛旁雍错旁醒来,夜风带着潮气吹透我的毯子,圣湖之上月光洋洋洒洒,不算黑暗,一直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直至阳光替代月光驱逐所有黑暗,风也继续吹着,波光粼粼的圣湖突然化身成下凡的女神,一貌倾城,般般入画。那时我便醒来,我也不曾去到玛旁雍错,也不曾拂晓,便接着睡去。 当然这本书是逃不掉一些矫情的,可我不曾认为矫情是坏的情感。生活早已让我们足够铁石心肠,有时偷偷泄露出那一丝柔软,大概也算让紧绷的灵魂短暂歇息吧。矫情归矫情,也同样盼着来日更好吧。我们总会选择性遗忘那些不重要不快乐的事情,就如序言的最后一句话“谢谢时间,让一切变得温暖。”
突然好想家,离家也足够久了。
《寂静苍穹下》读后感(四):读李初初,体验旅行中放逐的爱情
翻开书,便被本书精美的装帧和图片所吸引,足以看出出版方对于本书精心制作,呵护备至。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相应的实地图片来配,真的是跟自个儿去游了一趟似的。
我已经不能确切的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到世界去看看,或许是看到有人说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后;也许是听了各种各样的深情而缠绵的民谣后;还是在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这种想去看看的冲动越来越强烈,以至于每每看着别人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便从心里认同他,感觉他是自己的同道中人啊。当读到他们把这种旅行活成了人生时,便愈加对其羡慕不已,心想着这世上毕竟有这么一群人不甘困于囹圄,而想着挣脱这种樊笼,寻找内心深处的渴望的自由。印证了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不敢以知己来自称,但是读到文章后的这份至诚和对于自然风景的用心体悟尤使我感动。古人所说的“赤子之心”大概就是作者这种吧。能花费七年时光用脚步去丈量了大半个中国,他去了仰慕已久的滇西北——云南,那里有声色犬马的丽江,还有终年冰积雪埋的白马雪山,那个经常出现在梦里的地方。他还去了那个有无尽沙漠和戈壁,天山和草原并存的新疆,在这神奇的地方他遇到了那位心中的女孩儿红马,在那里他们曾经“策马崩腾共享人世繁华”,他们也曾“葡萄美酒夜光杯”,他们亦畅想着自己未来的样子,然而最终都留在了回忆里。
女孩儿小红马的影子清晰的镌刻在脑海里,带着她和与她的点点滴滴,作者再次启程,走上了这段为爱放逐的路。
古人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脚步下经过的所有地方,仿佛都在低沉婉转的诉说着他们爱情的凄迷和悲伤,而作者每到一个地方,看到其中的一片草原,一片湖泊,或者一山一水,一花一草无不是弥漫着惆怅离情,连天边的云,身边的风仿佛都夹杂着浓郁的哀愁。果然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呢。
没有她的地方,哪里都是天涯!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好姑娘
她的名字叫红马。
在那美丽的伊犁城里,在那美丽的天山脚下,我第一次遇到了美丽的她。
她的眼睛一如她的笑,
她的长发就像她骑的红马,
它的红尾巴。
天边的云就像她的手抚摸过,
身边的风景就像她的唇吻过,
我的心已被她轻轻撩拨。
青海湖里粘稠哀怨的湖水,沉静的像你的脸颊,风吹过泛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就像你的脸上开出的花。
就像海子说的,
我就是那个情种:诗中吟唱的野花,天堂的马肚里唯一的含毒的野花。
我愿承受那无穷的咒骂,用我所有的毒与她共赴天堂。
她说,无论我能不能藏到潜艇里,跟你一起在海的深处抛锚,无论我能不能躲进森林里,跟你一起在潮湿的空气里对望,我都是幸福的。
她还说,我想看你一路走来的风景。
于是,我带着她的期望走过了滇西北,登上了白马雪山;来到了天山脚下,走进了伊犁城中;走进了拉萨街头,去看布达拉宫的经纶;还有那极北的漠河,那里是雪的故乡。
我喝着味道有些怪怪的熬茶,可是她不坐在这里。风是清凉的,吹过颜色发黄的湟水河,这里的天气不像是夏天,可是她不坐在这里。
我想我就是一匹孤独的兽,小小的兽,如此孤独行走,而又心思密布。
《寂静苍穹下》读后感(五):只要爱也在路上
读李初初的文字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就好像在跟随着他一起走,却仿佛没有目的地,只有绵延不断的旅程——或者可以把它叫做一段不羁之旅了——在脚下次第出现。虽然前路漫漫,却不觉得累,因为可以随时休息;待到精神饱满了,又可以重新继续。在李初初的笔下,有蓝天、有白云,有草原,有雪山、有戈壁,也有旅人,却唯独没有寂寞!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每一段旅程,他仿佛总有一个人在走的时候,却从来都不会孤单。因为,他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了爱——有时是他爱的人,有时是爱他的人。
这本《寂静苍穹下》也是如此。七年的旅行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那一个总是在不同的路上行走的人。他在白马雪山思考问题,在“丝绸之路”上看大漠,在坂城享受草原与雪山共同点缀的那道风景……无论走到哪里,他大概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和你之间的咱,还要走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并不那么难以回答。但读完这本书,却仿佛发现他并没有回答——也许是不必回答。因为,答案其实就在那里,就在每一个不同的人的心目的。每个人的答案显然都是他自己的答案。
走在旅程中,会遇见不同的人,男人、女人,不外乎是这两种。遇见的人是会变换的,能够陪伴一路的却是很难。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貌: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却总是没有定数。《神雕侠侣》的主题曲《归去来》中有这么几句:“这次是我真的决定离开,远离那些许久不变的悲哀;想让你忘却愁绪忘记关怀,放开这纷纷扰扰自由自在……”杨过终究是忘不了小龙女的,小龙女又何尝能忘记了杨过呢?所谓“离开”,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实质内容却并不会改变。很有可能,在《寂静苍穹下》,李初初也是这样来想的。他就是想告诉每一个读到他的文字的读者,想走就走,不要迟疑,因为生命,本该是一场不羁之旅——只不过,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罢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到丽江旅游的人,很难不去想一想这个地方的某种含义,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困惑,还是一场无疾而终的艳遇?又或许,不过只是一句玩笑话,仅仅只是心中不经意间想到了而已……何必在意那么多呢?如果想看风景,就直奔着风景去好了,或者独行,或者结伴,只为了镜头中的那一抹雪山的影子。目的越单纯,生活就会越美好;想得越多,步履却沉重,最终难免会越失望。这样一个道理,已经有无数的人证明过了。这一次,李初初不过是再讲了一遍。至于听进去了还没没有听进去,这不在他的计划之内。
但其实,这些本应该在每一个人的计划之内的。不要觉得自己是在一个人走,就“拔剑四顾心茫然”,手足无措的样子。只要有爱在流淌,一切就都不会显得寂寞无聊。不是还有蓝天吗?不是还有白云吗?不是还有草原吗?不是还有雪山吗?不是还有戈壁吗……只要不顾一切地决定了要开启一段旅程,那就尽管意无反顾地走下去吧!在旅程中,你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内心的。
无论何时何地,请务必记住:那时,你不是一个人在旅程中;那时,还有爱,一直在陪着你看风景……
《寂静苍穹下》读后感(六):寂静苍穹下
表示已经看过初初上一本寂静苍穹下以及寂静空山远了,很喜欢这类的文章,一本不落。我觉得看了初初的书,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看,是在睡觉前,还是在吃饭,或者是。。。但是,为爱流浪,他一路颠沛流离,从梅里到白马雪山,从新疆到青海,从西藏到尼泊尔,从川藏路到滇藏路,从香格里拉到稻城,从巴丹吉林沙漠到冰天雪地的雪乡与漠河……他这种为爱流浪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钦佩的。爱他,就为他一路颠沛流离,一路追随,像我这样害羞的内向女孩,喜欢一个人三年,还至今不让他知道的人是无法想象这种魄力的。
走过千山万水,只对藏地情有独钟的精神也是极好的。爱情是科学的,是生命本身的遗传真理。生命的物都有生的向往,这种向往在意识的作用里是一种纯粹的本能的自然的。处于自然两性关系的存在,就是生命为了生命本身的进行,是生命为延续生命进行的传承,处于生命本身的两性在印象的意识里都有着向往的相同的作用意识,这种意识的作用是一种生命本身对自然的回应。而书中的初初,应该是对爱情的向往,一如既往的追求,对藏地的热爱与其风情的痴迷。
一个人去外旅行,没有约束,没有顾虑,说走就走,我可以随性更改我的下一站,我永远没有目的地,我的目的地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我也不用照顾任何人的情绪,饿的时候就在巷子里随便买点吃的,累的时候就找个有情调的水吧静静地坐上一下午,假装是一个文艺女青年,做一个安静的、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我不用担心错过行程,我的每一步都是我用心走过的,甚至连路面都还散发着我的气息。我可以随意矫情,也可以肆意疯癫。没有摄影师,我就自拍。没有能够说话的人,我就自言自语,想什么话题就聊什么。
是因为我很享受旅途中别人看我的眼神:羡慕、疑惑、猜疑……我喜欢透过别人的眼神去设想各种奇奇怪怪的故事,甚至想到我自己都会大笑出来!一个人旅行,我会迷路,我会走错地方,甚至我会遇到坏人,但是我喜欢未知给我带来的疯狂和刺激。
这就是一个人去旅行的乐趣,希望有机会能去西藏一次啊!
《寂静苍穹下》读后感(七):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个人究竟要走多少路,才能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一个男孩究竟要经历过怎样的刻骨铭心才能成长为一个男人。李初初遇见红马,他们相爱并决定相守婚姻。他计划了一次朝圣般的蜜月旅行,从川西进云南滇西北,进入缅甸越南,到尼泊尔,去西藏。 然而,两个人最终分开,这段旅行亦没有实现的可能。不过李初初也没有让它随之幻灭,他选择了一个人奔赴这段秘境之旅,带着疼痛的爱,去流浪。
行走中,李初初怀揣着浪迹天涯的情怀,释放着隐秘的情感独白。从雪山,到大漠,每一站遇到不同的女子,不断闪回曾经的爱情,在苍穹下体会到想忘不能忘才最寂寞。而最后也在脚步丈量中完成心灵救赎,归来少年不再,却能与这个世界和解,感恩过往,除却巫山,成长为成熟的男人。而后,李初初更选择把这段旅行记录成册,“追忆才是最远最长的旅行”,敢于记录才是与过往的深度告别。而付梓成书,便是忘却和结束的仪式感吧,我看到李初初在书的序里写道:“献给你”。看完全书回头再去看“献给你“三字,眼角便湿,有莫名的感动,还有不可描述的情愫涌动------走过的过往,化为心灵的挽歌,爱情的谶语。他说:“结束,使我们回到出发之初。”“谢谢时间,让一切变得温暖。”
拿到这本书,首先被书的文艺感折服。锁线露脊工艺的装订,每一页可以平摊,书里数张跨页的美图保留了最大限度的完整。每页字号不算大,而在中线两侧都有留白。书封是苍穹蓝的底色,内里从右向左写着旅行所及之处,从滇西北的白马雪山经尼泊尔,最后回到漠河和雪乡。以“找到北”(中国北方)暗示找到了心灵的方向,即作者说的“结束便回到出发之初。”
滇西北,走进白马雪山香巴拉,丽江的声色犬马,各安天涯;在新疆,走雪域边城,看天山天池,也又仿佛看见白马红马,在敦煌戈壁,想念远方云朵,睹景思人;在青海,再次勾起爱的回忆,但是“在晨光中,在马匹身上,我看到了另外的一个自己”。我们曾经去过青海,去过塔尔寺和青海湖,作者笔下的记录也让我的思绪重新翻飞。当年我也拍了好多的湖水,油菜花,还有,如诗入画的马匹。 在西藏,“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没完没了的姑娘没完没了地笑”,藏教文化洗礼寂寞的灵魂,酥油灯却濯亮前尘。从尼泊尔异域回到川藏,走稻城,看天堂的颜色,在雪山冰坡上,泪水冻成冰凌,经历临近与遥远的纠结,仿佛割裂过往。再去内蒙古,阿拉善,看巴丹吉林的大漠孤烟,体味光与影,交错的远方与现实。穿越沙丘,走到天边,到达世界上相对高度最高的沙山毕鲁图。。。我读着李初初的文字,脑海里却响着李宗盛的“喋喋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最后回到中国漠河,雪乡,我心安处是故乡。“找到北”,便是见到苦苦寻找的灵魂的出口。归来少年不再,脚步的丈量换做心与心交付的文字,终得圆满。
我将苍穹色印刷的一站站的行程再次包裹住书体,合上书页。 寂静苍穹下,你沉默不语,我却听见你心底的歌。跨过千山万水,为了忘却,为了纪念,更为了与全新的自己相遇。
《寂静苍穹下》读后感(八):一场放下与收获的旅途
旅行出走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是不同的,:有的是为了遇见更好的风景,去寻找生命中不一样的色彩;有的是为了给枯燥无味的增加一些趣味,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有的是为了强大内心的力量,去挖掘自己的另一种可能;而极少人会像这本书的作者李初初那样,是为了一个承诺,用行走去替另一个人记录下路上的风景。
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一本游记,它详细地记录了李初初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所看见的风景是那么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于大自然的敬仰,一切都是造物主的馈赠,美得那么动人,一下子就能把人的心征服了。
“融雪汇成乳白的溪流,顺着山坡蜿蜒而下,再四溢开来,喂养柔和嫩绿的草地,然后流进了波光粼粼的盐湖和柴窝堡湖。”――一下子,我的眼前就出现了新疆草原的画面,是那么的生动鲜明。
书中插图“不期而至的一阵风,吹散了本来还笼罩在湖面上空的几朵浓云,远处的湖水开始变幻出新的颜色,一会儿工夫,就从墨绿变成了一抹平坦而柔和的碧蓝,再过一会儿,又从碧蓝变成了嫩绿……”“黄,金黄;绿,碧绿;蓝,天蓝;青,草青。这些色调的调和,让人甘愿沉溺其中。”――青海的色彩是温暖柔美的,虽然只有黄绿蓝青四种颜色,却能调和出多彩的画面,美得让人陶醉,不愿醒来。
书中插图旅途中看到的风景令人神往,所遇到的人也令人感到温暖,自有一种叫人踏实的力量。如西藏虔诚修行的佛教徒,他们纯粹向佛的信仰也能感化他人,让人的内心安宁从容;如同生共死的同伴,在一次次行走于危险的路途中,那份把性命托付的信任,让人倍觉勇敢。
书中插图很难想象,这么美的旅途竟是李初初一个人的思念之旅。在雪山,他回忆,感到痛苦:在青海,他想她,感到伤感;在西藏,他祈福,感到震颤;在尼泊尔,只能空空地想她;在稻城,他开始思考就此结束。一直到漠河,才开始顿悟生命的意义,对于一段不再有可能的感情,执着于过去的誓言只是虚度光阴。而最后的沙海之旅,他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旅途上,所见所悟都是积极向上的。
这段漫长的旅途,是一个人的青春,告别过往的不甘与执着,收获这个世界的柔情,赎回对自己的体谅与宽容,尝试着如何同不断发生争吵的世界达成和解。一个人的执着,让灵魂困于过去的时空中而不得解脱。行走的力量在于让人感受到这个世界更多的善意、温暖甚至冰冷,而只有走过那千姿百态的风景,才能寻找到解救灵魂的方向。正如李初初最开始以为往西、往西、往西才能找回曾经的温情,最后却是在最北感到一丝温热。
寂静苍穹下,完成一场放下与收获的旅途,最终得以轻装上阵,此生无憾。
《寂静苍穹下》读后感(九):为爱行走,风情无限----评《寂静苍穹下》
爱旅的人生注定了不寻常的精彩汇聚,爱旅的人们注定了喜欢于旅行文字的游戈探奇。身为茫茫人海中爱旅的一份子,我个人不仅仅尝试着各种形式的旅行,也倾向于去寻味一些大师级的旅行文字。毕竟我不可能恣意任性地放下一切走出去看看,那么跟随旅行大师们的脚步同样可以让我收获无穷旅行的乐趣。
经志同道合的书友推荐,我最近正饶有兴致地投入西藏男神李初初深情书写为爱行走的青春过往《寂静苍穹下》。七年旅行情书,自我惩罚式的爱情放逐,更是点滴细微的行走故事尽在书中得以生动诠释。
本书最为吸引我的地方还在于书中的内容展现着作者在寂静苍穹下展现的孤寂却深情的旅人。全身心地投入,没有羁绊的独行,行吟如水的感动。事实上,本书之中有好几处的景点我曾经去过。所以跟随着作者的笔触再次用心去游览时,我更是别有意境地发现着与众不同的新意之味。作者那“景中有情,情中有画,画中有侍“的特色无疑让读者感触里阿联。真如编者推荐的,这里与风景和经历息息相关的情感既真实又浓重,让人动容无比。滇西北:趁年轻,回到白马雪山;新疆:想念远方云朵;青海:天堂的马肚子含毒的野花;西藏:点多少酥油灯才能濯亮一生一世------透过着作者那种随性之下有着洒脱的张扬文字,我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地直达这些触动人心的美丽风景中。品味着作者的心灵感悟,聆听着自然人文的感性风情,欣赏着源自于最为淳朴自然的真情实感。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地轻松惬意,却又在自然而然之间有着别样的回味意境。类似于在白马雪山的篇章中,我就很是油然而生地产生着类似的共鸣。那种源自于本心的对于自然的激荡之情,那种无法言语的心境放飞之趣。雪山,虽然它自始至终地屹立于天地间。但是它的魅力风情却是那样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注目和感慨。尽管每位读者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会有着不一样的感悟,但是我们最为雷同的相似还是会被书中作者的文字吸引而感慨着。那种由此及彼的最为直击灵魂深处的感动!那种寂静苍穹下为爱行走的无限风情。虽然作者一再强调着的是孤寂的旅人情怀,但是我个人却无时无刻地从文中的点滴细微中看到隐藏着的最为生动的动容。那种抛却凡世间的种种,那种洒脱任性于天地间的触摸!
除此之外,本书之中更有着诸多精美的彩色实景画面分享。让读者除了徜徉于文字的旖旎风情时更有着一种直观的视觉震撼。图文并茂的结合让一切更加地生动淋漓。
翻阅着这样的一本书册,我彻底地沉浸其间不可自拔。此时此刻,一切尽在不言中。
《寂静苍穹下》读后感(十):为爱放逐
书中的文字是属于那种断断续续的,相互之间仿佛没有什么关联,你随便翻开一页都可以读的下去。 冬日的午后,沐浴着阳光,随手翻开一页,感受下作者的心境,将自己置身于或皑皑雪山中或是油菜花海中亦或是静谧的大昭寺里看着虔诚的朝佛者,感觉自己的心也跟着静了下来,好不惬意! 最初见到此书,见到那文字之中夹杂的照片,我一度以为这是一本普通的游记类散文,但是读了几页之后才发现,这与我的想象相差甚远。其实作者的文字看起来真的很一般,或许有着小资的情调在里面,但我感受到更像是一种淡淡的矫情。。。很尴尬的一种的感觉。作者似乎是在刻意的营造一种气氛,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淡淡的忧伤,看的多了,就像尬聊一般!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作者在书中所配的那一幅幅图画,让人心向往之!皑皑的雪山,茫茫的戈壁,深邃的雅鲁藏布江,以及娇小可人的窗花等等,无一不让人浮想联翩,就想着如果自己也可以亲眼看一看才是真的好,在某一程度上,我自认为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书封上写到,有人说他是西藏文艺男神,人文地理专家,的确是名副其实。如同前文所说,略显矫情的文字可不是所谓文艺人员所必备的范儿吗!真正让我惊叹的是他对于祖国西部河山的热爱真的是发自内心,融入骨子里的。对于每一段旅程都可以娓娓道来,对于每一个地方人文地理的评价与叙说,都是那么的干脆利落,一语中的。 我在想,作者如此的留恋于西藏新疆,莫不是仍然在对书中开头所提到的女子念念不忘?或者作者是痴情于人而至于景吧!不知道作者是为了缅怀过去,还是想解脱,而将自己放逐,西藏、青海、新疆、滇西北,所有的地方无不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似乎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那深深的虐恋。走不出去,放不下,就如同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自己义无反顾的就跳了进去,然后再下点雨,松松土,可不就这样了!写到这里突然有些心疼作者了,他无疑是有才华有情趣,事业有成的男子,为何却陷入逝去的爱情里,无法释怀? 寂静苍穹下,一段有始无终的眷恋,终成回不去的旅人,莫不是作者最真实的心灵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