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是一本由(美) 谢弗, (美) 拜罗斯著 / Mary Ann Shaf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6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读后感(一):名字好长的书的摘抄
我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一辈子和一个无法与之交谈的人,或者更糟,和一个无法与之沉默相守的人过日子,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寂寞的了。
这就是阅读的可爱之处:书里的一件小事引发你的兴趣,引领你去看另一本书,而另一本书中的另一件小事又领着你去看第三本书。一切成几何级数向前发展,一眼望不到头,全过程都是纯粹的享受。
书店老板真是一种很特别的人,头脑清醒的人是不会去书店当店员的,更不会想到开书店——利润太低了。
像他那样的啮齿类小动物从来都不气馁,不是吗?(讽刺,八卦记者)
站在一屋子的陌生人面前赞扬自己和自己写的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吉利·吉尔伯特是一只无耻的黄鼠狼,之所以撒谎,是因为他懒得去了解事实真相,而且因为他愚蠢透顶,不知道自己的谎言会给优秀的新闻传统造成多大的伤害。
阅读能使人免于疯狂
干这份活儿我很开心,不过很快,我就要回去打理自己的农场了,想起来就觉得幸福。
我相信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说服他人的罕见天赋——他开口从来不是为了自己,所以大家都很愿意帮忙
鉴于您想对我有所了解,我拜托了萨福克郡柏立圣艾蒙附近圣希尔达教堂的西蒙·辛普利斯牧师给您写信。从我孩提时起,他就认识我,而且很喜欢我。我还请贝拉·汤顿女士为我写了另一封推荐信。在德军空袭期间,我们同是地区防火指挥员。她打心眼儿里不喜欢我。从他们的描述中,您会对我有个公正的了解。
看好书会让你厌恶坏书
享受阳光、沐浴春天的气息、爱、思考、做事、增进真正的友谊,这一切难道只是小事?
我的确有了一丁点儿新的想法,但它还太脆弱,太缺乏自卫能力,我还不敢冒险把它说出来,即便对你也是如此。
我打算悉心照料好这个新想法,精心喂养它,看看是否能让它长大
在阿德莱德·艾迪生的词典中,开心玩乐是最大的犯罪(排在第二位的是缺乏谦恭之心)。艾迪生小姐就是靠愤怒过日子的。
没在挤牛奶,没在花园里耕地,也没在刷房子,没在做任何一个本分的农夫应该做的事。因此,她径直走进了你的院子,天哪,她看到了什么?你,躺在草料棚里,正在看查尔斯·兰姆的书!
无论如何,你懒洋洋地躺在干草堆上看查尔斯·兰姆的书,这画面让我很开心,也让我想起自己在萨福克度过的童年时光。
她之所以是个害人精,是因为她就喜欢当个害人精,这给了她使命感。
你是否注意到,当你的头脑被某个人唤醒或吸引的时候,无论走到哪里,那个人的名字总是会突然冒出来。
如果一个人深切关注某人或某事,他就会向世界释放出一种能量,而且终将获得“丰收”。
想想吧,我从没去过你家——说真的,我甚至不知道它在哪儿当然啦,是在纽约,但是在哪条街呢?你的家什么样?墙是什么颜色的?沙发呢?你是按字母顺序整理书架吗?(我希望不是)抽屉很整洁,还是一团糟?你平时会不会哼小曲儿?如果会,哼的又是什么呢?你是喜欢猫还是喜欢狗?或者鱼?你早饭究竟吃些什么,或者你有厨师?
人们总是会注意到他,可他并没有刻意引人关注——那些人是情不自禁。
只有你才能将“散漫”变成一个体面的词汇,而不是代表某种人格缺陷。
那真的真的是让人伤心的一幕,我心里不舒服寄了。但我转念又一想:希特勒的第三帝国饿肚子喽!然后,我就大笑起来,几乎都要笑死了。现在想来,我感到羞愧,但在当时,我就是那样的。
我知道所有的孩子都有可怕的一面,但不知道是否应该助长他们的这种习性。
我想,如此哀悼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是件很怪异的事,但我真的非常难过。
她还很可爱,圆脸蛋,圆眼睛,头发也卷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让人忍不住想要抱抱她,但那将是对她自尊的一种怠慢,我没有足够的胆量去尝试。
伊索拉不喜欢拐弯抹角的寒暄,认为要打破坚冰就得在冰上使劲跺脚。
至于他,他沉着的黑眼睛一直在盯着她看,而等她回看过去,他便立刻把目光移开了。
到最后,你会不由自主地为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感到难过,他们知道远方的家人正被盟军炸为齑粉,自己却被困在这里。谁先挑起的战争已经不重要了,无论如何,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但似乎我的整个人生就在过去的二十四小时之内铺陈开来。想想看!我和道西原本可能会继续彼此思慕,却永远都假装毫不在意。如果对这种固守自尊的执念放任不管,它会毁掉你的人生的。
-------------以下来自作者-------------
别的先不谈,我希望书中的人物及其故事能表现出德军占领期间海峡群岛上的人们所经历的磨难和他们的坚强与力量,也希望能借此阐明我的信念:对艺术的热爱,不论是对诗歌、小说、绘画、雕塑、还是音乐,都能帮助人们超越任何障碍。
-------------以下来自我-----------
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可亲可爱。当然除了那个顽固不化的阿德莱德,还有沙文主义的马克。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读后感(二):写信告诉我……
o4.《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终于读到了传说中的这本书!
战争让一群人凝聚,书籍和书信让陌生人联结,就像《查令十字街84号》中描述的一样,总有些相见恨晚的人。
关于书中的爱情与阅读部分有共鸣,你要找一份什么样的感情,像苏珊一样——有天可聊,可以沉默相守。欲擒故纵也许是应对感情的好方法。
关于阅读,十分认同由一本书引出兴趣并进行扩展阅读的部分。也许只是一个细节,当阅读量累积到某个程度的时候,随手翻阅的书也会找到和其他内容的联系并建立专题体系。
高效直接直奔主题
书中段落摘抄:“苏菲,你难道不想做一只墙上的苍蝇在旁偷窥吗?反正我想”——朱丽叶
朱丽叶to西德尼
“我也很伤心,但你终归还是来了一趟,我感激不尽。”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读后感(三):你说了,我懂了。根西岛和聂隐娘有什么关系?
1、
你想在一本书、一部电影里看到什么?
对我而言,一点会心的笑比宏大的感动更为难得,这恐怕是基于我对生活的审美取向。
所以我看聂隐娘,不觉对白怎么不合语法了、生硬了,人物举止形象又如何不符了。我是被抓住了,被全然带入了角色的内心,二刷仍能聚精会神的沉醉其中——这样冰山一角式节制深沉的演绎,欣赏与否,应该也是基于个体的审美取向。
2、
说回会心一笑。
昨天跟欢欢女神吃饭,她说,对了晃晃,我要推荐你一本书。我觉得你会喜欢,是那种小惊喜不断的。
我是一个记性非常糟糕的人,原话全不记得,以上是领会精神的概述。
到家之后,她就去翻了这本书给我。我将信将疑的拿到手上,翻到第一页扫了一眼:【信件】——【食物】——【二战】——不消说,马上联想到了《查令十字街84号》,尽管我根本还没看过这书,只为电影打了五星。
我脱口而出自己的第一印象,她说,对对对,是有一点。她没有否定我,而是友好的保留了自己的看法。她把这个判断留给了看书的人。
当下我有种矛盾的感受。1,那它应该是我会喜欢的类型吧?2,如果它跟另一本书差不多,那读它的意义何在?事实是,如果不是她推荐并且马上把自己看过的这本借给我,我可能永远都不会买这本书来看。但我更愿意相信她的推荐。
相信一个人的推荐,是基于对这个人三观和审美的认同,尤其是趣味上的。当然这不代表两人的观点完全一致,正相反,吃饭的时候我们谈论起聂隐娘,她表示不怎么喜欢——但这种分歧在我看来无关大局。
在此之前——大概两年前,我曾向欢欢热烈推荐了《无用的日子》。2013年底,我跟挚友去台湾看陈升跨年,逛诚品书店时,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就从架上拿下来翻了几页。当下觉得喜欢,买回来自己看过之后,直接网购了一本新的送给了欢欢(这书推荐给的另一人,就是一起去看陈升的挚友)。她收到之后波澜不惊,也并没有特别跟我讨论过。
大概半年后,她从当时任职的出版社离职。平安夜那天,她给我发了一段语音:
“晃晃,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今年送我的那本《无用的日子》你还记得吗,我那本书跟台湾那边谈了一下版权,然后今天版权编辑告诉我,那本书我们已经谈下来了,所以内地版2015年应该就会引进进来,然后在国内出版。就是告诉你一声,我觉得挺好的。”
3、
今天,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尽管个别词句稍显生硬别扭,但越是深入其中,文字后面徐徐展开的故事和人物就越来越令人意外和着迷。不仅有会心一笑,也让我不期然落泪。
我不像欢欢,无法独自承受这种巨大的欢愉,几次看着看着就拿起手机,迫不及待的跟她报告观赏进度和感受。
离职已近两周,我靠烘焙和做菜让自己慢下来,试着丢掉浮躁,好好生活。但我始终诚惶诚恐,跟生活格格不入的闹着别扭。感谢聂隐娘和这本小书,在之前的两度观影和今天5小时的不间断阅读之后,我觉得我又活过来了。
4、
哦对了。
《聂隐娘》最打动我的一刻,是瑚姬默默听完田季安的话,只委屈的说了一句:“替窈七不平。”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读后感(四):just读书的感觉~~~
最近在读《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书中的文字是那种许久没有读到过的温暖的文字,而且幽默到了时不时让人会心微笑的程度,不是大笑,但更让人回味。
发现自己是那么喜欢读书,书籍,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我大半个灵魂。捧这一本书,触摸着一页页纸张,读着一行行的文字,就如同触摸着爱人的脸庞,如同触摸着作者的思想。很想对什么电子书说:“去死吧!”我依然是那种无法接受我们的灵魂被电子化的人,总觉得有些什么是该坚持,或者保持最低限度的美好与纯洁的。
有时候觉得读书就像谈一场恋爱。每次我都是全心投入,抱着美好的幻想去认识这个爱人。但是,结局并不总是美好。有时,我会幸福得就像找到了初恋的感觉,如此甜蜜,如此兴奋,想和每一个亲近或陌生的人分享。有时,又像找到了一个糟糕的男友,忍不住对他破口大骂,希望他死得远远的,永远别让我再看见他!有时,又似乎遇到了一位让我倾慕的长者,他的智慧与深刻使我沉醉与折服,似乎每一条小小的皱纹都隐藏着故事......哦,好吧,在生活中我还是很传统的,只是对待书籍,我是如此博爱而喜新厌旧,是啊,总有新的“他”与我碰撞出火花,但是,你们知道的,有些停留在我心中最深处的美好,是无法忘怀的......
不知所谓地说了上面的话,其实,我只是又进入一本书所营造的意境里而已。只是,这次与《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的恋爱,让我觉得温暖,就像寒冷的冬天裹在了羊绒大衣里,并守在壁炉旁边,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让“他”多在我身边停留一下......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读后感(五):但愿我心里,永远有一片根西岛
很久没有看了一本书然后想写一点什么的冲动了,苦苦等了6年的丹·布朗让我失望万分。然后这本书弥补了我所有的失望,让我感动了很多个晚上。懒惰的我终于决定再写一点什么了,为了这本书——《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
这是一本娓娓道来的书,全书是用书信体。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做法,看的时候,书信标注的时间会让读者注意到时间流逝的美妙。
我依稀找到了当年看《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的感觉,仿佛又到了那个美妙而典雅的英国社会。在我心里,根西岛是真正的贵族社会。岛上充斥的平和、珍爱和关怀让人动容,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即使在战后满目疮痍的废墟里——废墟,不仅是建筑的废墟,也是心灵的,这些情感也没有被残酷的环境蚕食掉。 这让我突然觉得,注定有些事,是不随时间流逝的。
我为从没有出现过的伊利莎贝掉了很多眼泪,也为她的勇敢和无私暗暗喝彩;为道西的安静隐忍的深情感动,说心里话,任何一个女人一开始都会非常喜欢马克那样的男子,但故事最后,道西和朱丽叶的结合是天造地设的缘分,美妙并让人信服;我为苏菲、西德尼与朱丽叶的友谊感动;为不期而遇的王尔德先生的八封信感动;为基特倒出伊丽莎白的遗物扑进朱丽叶怀里的那一刻感动;为书中的一切点点滴滴深深感动。
我想,我会让我的小孩早一点看到这本书,这本看淡战争看重人情的书。我只愿,我的心里,永远有一片根西岛,那个温暖、宁静、真挚的人类社会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读后感(六):2013年的根西岛之旅
当站在书柜前挑挑拣拣的时候,我只是想找一本不怎么费脑子又适合在暮冬的阳光里阅读的书,然后我选了这本《根西岛文学和土豆皮馅饼俱乐部》,厚度适宜,内容待阅。
首先我得承认,买这本书完全是个意外,那天我在嘈杂的书店里耐着性子寻寻觅觅,周围尽是孩子们无所顾忌的尖叫声和店员们忍无可忍的劝导声,然后我在书架的中间发现了它,很不起眼,封底上写着“让人不由回想起《查令十字街84号》”——在我看来,这已经是一句很高的赞扬了,于是我对自己说:管它呢,也许真的是如此,买吧。
267页的文字把我带到了1946年的伦敦和根西岛,战争的阴云依然笼罩在人们的心里,从那些文字背后隐隐显现的残酷和血腥,还有一种百废待兴的倦怠,朱丽叶·阿什顿——女主人公同样彷徨于新书推广会的倦怠之中,这极大的压抑着她的本性(略显飞扬跳脱、情感表达直接),直到她收到了一封来自根西岛的信,于是她认识了走过战争的一群人,走进他们的故事,一个个人物,在一封封信里逐渐变得丰满起来。
我不得不承认,它和《查令十字街84号》之间确实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都有着战争的背景,都是书信体格式,不过《根西岛》的人物更多,故事脉络也更为复杂,穿插有更多的支线情节,不过读它们的感觉是一样的——有个看不见的朋友在你身边,在美丽的阳光里,裹着红色披肩或是老式的针织外套,手边放着热腾腾的咖啡(也许还有一支香烟),絮絮的讲述着旅行经历——这种感觉很好。
还有一种感觉也很好,就是在书里读到关于其他书的描写,往往还加入了作者的读后感,借着故事角色之口讲述出来,于是你会好奇,会有一种想去找来看的冲动,这几乎是一种诱导了,而我们都是心甘情愿往下跳的,“这就是阅读的可爱之处:书里的一件小事引发你的兴趣,引领你去看另一本书,而另一本书中的另一件小事又领着你去看第三本书,一切成几何级数向前发展,一眼望不到头,全过程都是纯粹的享受。”(第12页第1行起 南海出版公司)纯粹的享受,像是初夏时的樟树香,隐隐约约,但又确实存在。
在这个电子媒体横行、纸媒逐渐衰败的年代,我一度认为自己丧失了阅读集中力,只能睁着酸涩的眼睛看ipad上的电子书,或是在睡前读几页杂志,可是在我一口气读完《根西岛》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似曾相识的满足,我想我不必再忧心忡忡的看着那些未读的书籍,因为这场根西岛之旅,让我找回了那种被电子化时代慢慢抹杀的能力。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读后感(七):谁会和一个猪农结婚呢
我正躺在床上看《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突然走廊外面传来一个女子嚎啕大哭的声音,我想,我真羡慕她。
总有些乱七糟八的书教唆自爱的女子不轻易掉眼泪,天知道有些时候我们是多么想大哭一场,哭得惊天地泣鬼神都无所谓。谁说眼泪多了就不值钱,真是些狗屁道理!人们真应该搞清楚生理逻辑和情感逻辑的区别!
(淡定一秒)
这是本好书!如此一本好书,为什么关注度那么低?根据豆瓣的统计,只有475人读过,而郭敬明写的《小时代》这样的垃圾书居然有35168人读过,苍天啊!这个时代需要与愚蠢和恶俗战斗!
我想失恋了的人会喜欢这样一本好书,与其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坐在电脑前看爱情电影看到心碎,或看喜剧片笑过了之后仍然寂寞,倒不如读一本真正能让你的心灵安静下来的好书。它不教导你那些无用的高尚或者伟大,它就像一个幽默的老邻居,在一个阳光温暖的下午,邀你一起在他家的后花园晒太阳,聊一聊物价或者新闻,讨论新搬来的漂亮女人藏了几个情夫,或者诅咒一下街角卖水果总是缺斤少两的死胖子。
它是一本小说,却用了书信体这个容易让人睡觉的形式。最开始可能会让你不知所云,却也会让你渐入佳境,直至着迷。
如果你想要《鬼吹灯》般的惊悚,如果你像安妮宝贝一样喜欢在阴暗中寻找病态的美,如果你比老舍还深沉严肃,如果你只是跟风看一本《杜拉拉升职记》就以为那教会了你职场的奥秘,我奉劝,还是算了吧。这本书不能改变你的人生,也不是一本万能宝典,爱情在书中绝对是很小的一部分,我甚至只能艰难地承认书中的爱情和《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与达西比起来,浪漫差远了!朱丽叶喜欢的道西是那么不起眼,居然是一个猪农!要是我,恐怕很难做到和一个猪农结婚!
那究竟是哪点吸引了我呢?很复杂,也很简单。就像你喜欢一个男生,说不清楚是怎么喜欢上的,但也许就是那一个迷人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就让你不可自拔了。
圣诞节快到了,这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过我想会有很多人在为圣诞礼物拧眉毛。如果他(她)喜欢读书,送给她一本《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吧》吧。好书多,可让人读了之后能感到幸福与快乐、重燃对生活的激情、重拾生活的美好,这样的书,并不多。
也许我夸大其词了,但在我读过的上百本书中,让我单纯快乐的大概只有:《秘密花园》、《小公主》、《小时候》、《父与子》、《长腿爸爸》、《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读后感(八):畅销书
在书店随手翻看几页之后也就认为本书轻松愉快的语言风格是我所愿意接受的。的确轻松愉快,虽然故事背景是我有点抵触的二战,好在这并不是本写战争铁蹄下人们的苦难的书,而是讲述人们在艰难岁月仍然保持客观愉快情绪的故事。
个人认为是一本充满了商业运作气息的书。长的像火车的名字,为了弄明白该要怎么断句不由自主多看两眼,就此记住。书信体,却同时又是小说,有新鲜的气息。至于封面的宣传语就不用说了。事到如今连书也浸淫了浓重的商业气息了。想到这一点就对商人们油然而生一股敬意。看一本畅销书,也能像去高级餐厅吃饭一样得到贴心服务,享受舒适的服侍呢。
小抄:
那些时候,我会努力想一些开心的事,一些我喜欢的事——但一定不能是我热爱的事,因为那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只能是一些小事,比如学校的一次野餐或者某天骑着自行车下山的光景,我只能承受得起这么多。
小悲伤喋喋不休,大悲伤沉默寡言。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读后感(九):难得的温暖书籍
刚刚完成这本书的阅读,仿佛去根西岛游走了一圈。买这本书完全是被他冗长的名字所吸引,前几页的阅读有点让我摸不着头脑,首先是不大习惯书信体,其次是完全被书中人物的名字搞混。可慢慢的似乎理出那么点头绪了,接着看下去便不可自拔的掉进书的内容中去了。
我欣赏作者慎密的思维,全篇皆为书信体,但没有刻意,没有做作,自然且明了的让你了解到了所有事情的发展过程。
我也欣赏作者的幽默,欣赏作者可以将战争的残酷写得恰当好处,回顾书中人物,几乎每个人都曾在死亡线上游走或经历了丧亲之痛,但是他们没有被打败,他们都选择向前看:苦难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不放弃希望,终会如凤凰涅槃般,得到重生。
书中另一个让我觉得感动的地方是每个人都那么真实和善良,大家珍爱着彼此,对朋友尽心尽力,试问在冷漠的现在,你有勇气去相信陌生人,相信美好的存在吗?
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章时,感谢这本温暖的书,让我们相信乐观、希望可以覆盖不幸。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读后感(十):英伦幽默,美式感动
作者玛丽的幽默让人不时地忍俊不禁。朱丽叶神经质的叙述口吻让我想起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对波洛特别之处的描写,揶揄又不失喜爱。所以一开始就怀疑作者玛丽美国公民身份的真实性。加上每一个笑点都是典型的英国女作家的幽默风格。。。可爱的玛丽真的是米国人吗?
阅读的时候常常有感动来袭。各种感动。
只举一例:书中有两个人不经意间发现了共同的阅读爱好,于是他们忘记了国界,忘记了战争,忘记了各自的身份,忘记了手中在做的事情,坐在山村僻静处讨论起了他们共同喜欢的书,谈着谈着,也忘记了时间。这对于爱书的人来说,应该是最浪漫的事。
然而唯一的不完美是被忘记的里米。她的离开根西岛回到法国看似却保了一个平静而且有益的生活环境,其实却是对集中营里生活给她留下的无法治愈的伤痛与恐惧的无奈。她孤单地来,活在根西岛善良的人们的同情中,最后形单影只地离开。无论根西岛有多么坚强,无论俱乐部的成员多模有爱心,无论里米收到多少同情与祝福,集中营给她的阴影都无法治愈。那里的恐惧,对她造成的痛苦,已经成了她的一部分,在她的身体和性格上都打下了深深地烙印。她无法治愈的痛苦,是战争留给这个世界的阴影,是每一个反战的人心中的伤痕。
书是生日的时候收到的礼物。一开始看到书信贯穿全文的时候我以为我一定看不下去了,可是静下心一封一封读下来的时候,先被内容渐渐吸引,然后渐渐感受到了形式的浪漫。看完之后就为这种形式赞叹了,觉得它新鲜又不失情节的连贯。
书中人物所经历的失去令人惋惜、他们面对失去的勇气让人感动、各自从头开始建立新的生活的独特方式令人感到温馨,也许能使读者会心微笑: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让人有如此的创意与勇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