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经典读后感10篇

  《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是一本由天天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读后感(一):出发在路上吧

  其实对于台湾的印象是诚品书店这个符号,我一直觉得诚品书店在某部分代表着台湾这个地方特征

  于是,我掀开第一页,不禁疑问,我的诚品书店呢?

  开个玩笑,天天是按时间顺序所到达的地点所描写的,在开始地点的介绍地图的插图详细讲解,让我觉得好有心,也觉得好认真

  有些事如果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作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不清楚他哪里来的力量环游台湾,但是,他独自旅行,自动规划路线,用一个单车来环游台湾的勇气就让我敬佩,并且在路上碰到的同伴,那一对恋人和一个香港的朋友,一位北京的姑娘,和他一样,有这样的经历想想都是蛮有趣的。

  选择台湾这个地方,天天也是深爱这个地方的。他轻易地举例出《西门町老人》,罗大佑的《鹿港小镇》,苏炳的《一样的月光》,《可惜不是你》等等,还有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悲情城市》等等,一个深深被台湾文化感染的人,看到了真实的台湾,不虚此行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就是可以好好感受早前想象对于台湾的场景对比,这是一种很惬意感觉

  一个地方,制造出来的文化不应该是只是这些画面,这些音像,还有更重要的,人。

  送手电筒的阿姨,招待所有些小情绪喜欢道理的陈爷爷,.排湾族部落的原住民张阿姨等,风韵犹存老板娘,送包子老大爷,以及还车还不检查老板等等,这是一个充满风土人情的地方,不敢说没有遇到坏人,但是天天的运气这么好,碰到了太对的人,太多有趣而淳朴的人。

  我想,如果不是作者善于交谈,善于观察可能也不会有这么多好人吧。

  而最让我最让我难受的是,是天天去往的邓丽君的墓前。我想,听了她很多很多的歌,我也应该去瞻仰一番。天天为我,当且算只为我,讲了邓丽君的墓安置的情况,并且讲述了一下纪念公园的大概状况,在天天讲道一个女人如邓丽君这样的意义时候,我不由得赞同并摘抄下来。

  翻到最后,终于看到,诚品书店,你终于出现

  仿佛在呼应我掀开第一页的心情,好想讲一句台湾话。

  天天在最后,谈到了一些旅游地点介绍之外的事情,谈到了一些意义。我也是喜欢台湾这个地方,但对于我来说,只能来自于电影音乐,和天天在书中给我描述的那样,我的想象,只能是我的想象。

  想想,有些地方不去,一辈子都不会去了。

  《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读后感(二):封面设计很土气!

  任何一个故事的呈现,定然都只是那一个时间段,作者想要读者听到,看到的那些东西。保留终归是会有的。

  作者两次骑行台湾,第一次真的有蛮多细节把握,让人感觉,他是蛮没有保留地放开自我,感受自我,世界,以及自我与这个世界。

  比如,当看到夜市摊贩遇到城管时候到自在从容,联想到这内地时候,早餐摊贩遇到城管扫荡的落荒而逃的紧绷难堪,还有因为付了钱而不得不追着摊贩跑的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

  尤其是自嘲,甚至每次买早餐时候,都要先做好热身运动。笑得我当场腰疼呢!再比如,路上遇到几乎要山穷水尽时候,自我坦言,这个时候要是能够喝上水,甚至愿意挖煤三个月。

  第一次骑行,看到的是他不断逼上自己,又不断与自我谈判,然后调整到自适。不管怎样,蜕了一层皮,总归算是重新活一遭吧?

  可能是因为年龄渐长,阅历所谓深了。看完第二次骑行,你丫包裹得那么紧了,还去台湾骑毛行啊!凑文字,凑图片,嘛!

  你想要的,并不一定要换个空间才能够感受得到的~

  另,强烈谴责摆拍行为

  为嘛我们要花钱买别人眼中的你呢!

  《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读后感(三):爱骑旅爱生活爱台湾

  我觉得人最好的旅行状态就是,放下心里所有的包袱,带上耳朵去路上流浪

  有人问我,最想去哪座城市?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有很多。因为本质不是什么文艺青年,谈不上什么流浪见生活,更不是那种说走就走的人。加上家庭条件不好,更加限制了选择。所以在很多时候,我是会在自己能力承受范围内去选择一些可以挑战活动

  在大学的时候,我经常带上学生证去各地读书的同学朋友那里旅游。还有一年毕业,我就想着暑假不能浪费掉,于是赶紧找实习工作,一个人跑到上海。然后回学校准备毕业事项,等着真正实习,就做了一份挺适合生存的工作(还是上海,包吃包住,简直太适合生存了)。没想到一做就在这行业坚持了四年。这四年除了工作,还支过教,骑行旅游,徒步多地。也算是很好去过疯狂青春生活,想来大部分是比较满意的进行。

  骑旅比较长的一段经历就是在2014年9月28-10月5日。历时8天,600多公里,从上海出发环太湖,游玩苏州一些特色古镇,爬穹窿山,无锡城区等等。跟朋友一起骑行的,住宿都比较随心,自行车带上了帐篷,所以住过酒店,特色咖啡屋,小旅馆,露宿过湖边,景区,山上,随性生活真让人欢悦。昨晚看了《单车遇见台湾》,这是作者天天一个人在台湾环岛骑行所见所闻所感。台湾,一个神秘的地方。之前看过八期晓松奇谈讲遍了台湾的吃喝玩乐生活历史,所以在天天的书中讲述的一些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老年人大陆情怀,非常能理解。像一些地名:九份、忠孝东路、淡水、垦丁、鹿港小镇、西门町。在我最爱的陈老师词曲中也不断出现过。一直很向往,一直很期待,所以也很佩服,天天的独自骑行旅历。

  在这本书中,每一节的开头,都会标注距离路程推荐指数。如果以后是骑行在台湾,我一定会把这本书带上,最佳推荐的“那清水断崖的海风”,花莲-和平镇-南澳农场-苏澳港口。在路上,骑车,看风景,停下来拍照,也许只是随手拍下的画面,却是最美的经历。

  很喜欢天天说的一句话,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如果问有关台湾骑行的过程,我想他会告诉你,答案就在书里。

  《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读后感(四):骑行,为了遇见另一种风景

  文/R郭郭

  出发,是为了遇见,骑行,那只是出发的一种方式。骑行出发,那是为了遇见另外一种别样的风景。

  一般谈到出行旅游,我能够想到的出行方式除了大众化的跟团游以外,还有就是随性的自由行和洒脱背包客,对于骑行,在媒体上面,倒是经常看到骑行川藏滇一线勇敢骑行者。这次看了天天写的《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让我对骑行的出游方式有了新的看法,原来骑行不止可以出现在那些比较有挑战性的内陆地区,也可以在环线平坦风景秀丽的台湾进行。

  我跟美丽的宝岛台湾,就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所以痛快的越过去一次是必要的。不过当时我是跟团一起走的环岛游,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应该会去租辆单车,也来一次骑行,看不同的风景,自由自在随性而行,才是旅行的真谛啊!

  在这次《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这本书当中,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台湾美景:太鲁阁、故宫博物院、垦丁、北回归线纪念碑、101大楼……每次看到熟悉的景点,心中都会欢呼雀跃一番。这是熟悉的地方,这是梦中的天堂。台湾长期被日本占据着,在建筑方面,很多还保留着日据时代特点房屋普遍都不太高,有些地方两三层已经是极限,对比起我们这里动不动就二三十层的电梯房,显得有些娇小了。在这本书中,天天提到很多招牌广告林立的时候,我总有一种乱入时空错觉,感觉房子穿越到了江户时期吧!台湾的很多景点是不收费的,比如寺庙公园等,记得以前旅游的时候,导游说,我们这里最贵的就是故宫博物院,就两百多台币。其实折合人民币也就五十多元,对比我们的高价门票,真心是可以便宜到没朋友的地步

  从天天的骑行笔记里面,不难看出,他个人对于台湾的喜爱,不然哪个人能够对于不钟爱的地方,骑行一年之后再次探险。对,我喜欢探险这个词,那意味着,还年轻,还能够上路。第一次骑行是比较保守的环岛路线,骑行的是比较平坦的环岛线路;第二次就激进很多了,沿着台湾中部的中央山脉一路由北而下,这也是最难的一个路线。趁着年轻在还能冲动的时候,去不同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去认识形形色色的人,轻轻撩开他们生活的一角体会他们的辛酸苦辣,这或许就是旅行赋予我们的特殊意义。

  对于台湾的另外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台湾人真的很热情和好客。天天在两次骑行台湾的过程中,遇到好多热心肠的人,送柚子的阿姨、骑行者阿伟、租车店老板、连在小卖部买水都被免费赠送了……大家都是血脉相近的一家人,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见面的时候总有一种亲切感,可能因为同根同源阻隔不了。我们是无法分割的整体,真心感恩那些淳朴的人们,没有因为地域的分离而显得生分。

  我想骑行或许一点儿都不困难,租个车子,带上必备的物品和干粮,但重点是,你要迈出去第一步,骑上去,那就是旅行的开始,那也是风景的开始。骑行,不仅要带着梦想和勇气,还得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不管你在路上遇到多少困难,就算颠簸到浑身不舒服,也要坚持下去,那才是胜利的远方。

  一旦骑出去,路就在脚下,一旦走出去,路就在心里。出发吧,因为心,会一直在路上。

  《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读后感(五):情不自禁快活

  刚从大同看石窟回来,游客甚多,女孩儿长发飞扬,撩起长裙露出大腿左拍拍又拍拍,同伴不辞辛苦为她俯拍仰拍平拍侧拍,整个石窟都被这些人弄得贱贱的。只有老年人会耐心的在每一座佛面前,合掌而拜。但是这些女孩儿很多,她们去云南、西藏,亦是如此旅行,一点不文青。所以,年轻女孩儿写的游记最好不要看,她们身上既贱又骚的气质也会被带到书里面,年轻人看到的只有自己,说来说去说的也是自己。

  天天写的《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是纯天然的,像秋天的果实一般新鲜饱满男人在路上的视角始终跟女孩不一样,他们吮吸阳光呼吸风,看云看海看天地。虽是野蛮的骑行笔记,也掩盖不住作者真挚质朴创作欲望,好像那段粗粝的生活经打磨上升了一个档次,其实这经不经得起打磨,这段骑行都在地平线上。深夜看这本书,觉得感动,但只需感受这片刻的时间即可。

  台湾是个好地方,与幸福指数最高的成都相比较,台湾的生活气息更为淡淡的甜。生活会迎合一个地区的风格而产生,他们不慌不忙一生中的很多时间都在做同一件事,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比什么都重要。书中有张照片,一位中年男人举伞站在岸边,在等待暴风雨的来临。书中还写道,一些太闲的人,为了打发时间,在路上指挥交通、扫马路,都是不领薪水的义工。这些人不需要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或许生活本来就不需要意义,岁月静好抵过一切言语

  而在台湾环岛骑行倒成了一个风俗。台湾很多年轻小伙儿去服兵役,女朋友就跟人跑了,这些小伙子当兵回来发现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就去环岛骑行。骑行的人在路上,汽车会很早停下来,不会让骑单车的人速度慢下来。大家伙都在接受、理解同一件事,共同承载小岛所给予的,在自己过好日子同时为难任何人,这种慷慨,或许就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也可以说,这就是他们的贵气,生活在台湾的贵气。

  骑行途中,遇见旅伴,转身相忘江湖。每个人出来骑行的目的不一,每个人去向何方也不一,所以每个人都在孤独旅途中,强大根本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作者天天说,一个人是什么样,他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不禁暗暗猜想,或许在路上的人,他们的世界都差不多一个样子。更何况,人一旦身在路上,便不再属于故乡、暂居的城市,而属于整个世界。会不会,每个人都属于世界,根本没有地域之分?

  这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骑行笔记吗?不。这本书可以启发心灵吗?也不。然而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是作者天天生命中的一段历程,而作者把他的世界打开,让我们进来,感受共同的空间也很快活。

  《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读后感(六):激发你去台湾环岛骑行的热情

  喜欢骑行。尤其是夏天,骑着单车在湖边的林荫道间穿行,丝丝凉风从耳畔抚过,让人恍如回到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时候,急然间感觉精神焕发

  骑行,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是一样非常好的健身方式。而若能环着台湾岛骑行,一边享受太平洋上海风的舒适一边欣赏漂亮的南方海景,想必一定是美妙至极。

  初见《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就被吸引了。本就计划想去台湾的我,看到它不仅记录了台湾环线的各处人文景致,而且又是关于骑行经验分享的,自然分外想读的。

  果真,这本书没叫人失望。相反,更激发我们想去台湾骑行的心愿与热情,即使未必能环岛骑下来,但是哪怕骑一小段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坚信“人应行走在梦想途中”的天天在这本书里记录了自己两次环岛骑行台湾的经历。第一次从2012年9月底至2012年10月初,历时近半个月,从他骑行的地图来看,或许是因为第一次,路程比较直接,环岛一圈,走的是相对保守的路线,不过在他的文字里也会读到他在小巷小路里钻进钻出、有走错路的经历;第一次,因为未知而满怀好奇,也因为未知而比较谨慎。他的第二次骑行时节依然选择在9月中下旬开始,时隔一年以后,我想他选择这个时间段是因为这个时节台湾的天气相对比较好一些,错开了台湾的漫长的雨季,通常夏天的台风季也过去了,初秋时节天气相对宜人,适合骑行。说这些好像与书与关,但是我想作者天天把他骑行的时间记录在书里,一天天的经历如写日记一般展示,一方面也正是给予想去台湾骑行的朋友一些非常实际的参考,包括这细微的时间选择。

  天天不仅仅在体验骑行,而且也用镜头记录下了特别多的台湾美景和他在台湾遇见的那些热情好客的人,他的文字朴实中有细腻,当我们从这本书里看到读到这些以后,都觉得特别美好。

  而天天因为有了第一次骑行的经验,我们能明显感觉出来,他第二次台湾环岛骑行经验更丰富了,但是他没有就此满足,他给自己增加了一些比较难骑的路线进行挑战,对比第二次与第一次的骑行路线,可以看出推荐骑行指数的星星少了,因为难度增加了。

  不论是什么样的骑行路线,我们总能从天天的骑行笔记中读到这条路线值得一去的价值。跟随着他的单车和镜头,领略了台湾环岛一线的各种风景,有自然天成的,有人文形成的。因为是骑着单车行走,所以和通常的跟团、开车坐车旅游所见所闻所感触是有所不同的。我觉得骑行是一种容易贴近当地民众生活的一种旅行方式。因为骑单车,可以钻到小巷子里,可以骑到村庄小路上,可以随时随地停靠在路边小店旁,因为骑行的速度可控度高、视野宽广,路上可以随时和当地的居民交流,那么自然也就更深入当地的生活。天天在骑行的路程中就遇到了不少和他一样喜欢骑行的人,有远道而来的,也有台湾当地短程骑行的,他在行程中结识了各式各样的人,其中有台湾的原住民,那些让我们充满好奇的台湾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习俗,我们通过天天的笔触和镜头得到更多的了解。了解我们所了解的,也正是旅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除了见识了台湾的美景,看到了台湾民众的热情好客,我们也可以从这本书里了解更多的台湾美食,看天天在骑行笔记中写到的那天台湾夜市小吃,怎不叫我等吃货对台湾更多念想?

  文/ashley

  《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读后感(七):最美风景在路上

  之前对台湾行的向往主要是美食,大名鼎鼎的“士林夜市”在国内巡游举办时何其羡慕!朋友圈晒出的美食现场更是让我口水横流。但读过本书,才发觉“士林夜市”虽好,但相比于台湾骑行,显得如此单一呆滞。

  天天作为一名骑手,一个摄影爱好者。写出的游记绝不是“美文”范畴,但胜在真实,搭配实景照片更让我领略到台湾的不同风景文化。

  读过本书,才知道作者只是共享了他的“骑行日记”。所以,文章只是中规中矩的将每天的见闻如实记录。可如此丰富的旅途不仅让我咋舌,这不仅归功于作者的好性格,更在于台湾人的热情好客吧。

  阅读本书,最好别一口气读完,起码分成两大章。这是因为,书中记录的是2年间的丰富变迁,用2次环岛完美收官。变化的是骑行的经验与准备,不变的是优美的风景与好客的故乡人。

  天天在讲述自己的环岛之旅时,并不是站在第三人角度来“念出”台湾的各种旅行攻略,而是直接用第一人称道出路途经历的一切。在途中,会遇到恐怖台风,超大暴雨,崎岖的超长上坡。这一切都让天天的骑行辛苦异常。但同时,他也会记录下途中的好心骑友,热情的旅店老板,热闹的夜市文化,让这一路充满惊喜与期待。不经意间,一张张特色照片随着路途行进也印在我的脑海。

  虽然稍稍可惜那些拒绝拍照的人们,但想到已经收获的海量照片,不禁跟作者一起呼吁“与天天合照的各位记得索要照片哈~”

  读过本书,会对几个片段尤其难忘。有剧透嫌疑,慎读:

  夜市与美食:

  台湾夜市发展很久,排队已成习惯。而相比于连锁店的开枝散叶,在台湾却能品尝到总店的正宗风味,这对吃货的吸引绝对是致命的!

  而且,好的美食必然与心情有关,台湾的老板绝对称得上热情好客,如果聊透了,再额外介绍些风趣的见闻,想必会让人吃得无比开心!

  以人为本:

  实话说,天天说的骑行一天,遇到上百个红灯着实骇人。台湾朋友讲述的几十年的文明变迁也让人佩服。在台湾,基本不会有人鸣笛。从来都是汽车让摩托,摩托让行人。问其原因,竟然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因为也想别人如此对待自己”。“若欲取之 必先予之”的文化在台湾得到完美演绎。

  骑行的准备:

  相比于第二年丰富的准备,第一年的天天简直是个愣头青,冒冒然就开始环岛,但一路的收货相比更多,因为简单,所以快乐!

  在天天书里,台湾是平易近人的存在。这里不在陌生,充满人情味。虽然作为攻略书略显单薄,但拿它诱惑一个人向往台湾则绰绰有余!说到底,天天遇见的是自己的台湾,读完书,真心期待属于我的台湾何时遇见!

  《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读后感(八):环岛骑行2次!

  环岛骑行2次!

  宝岛台湾,是旅行圣地,而骑自行车环岛,真的是很特别的方式,骑车看到的风景跟坐在汽车里看到的风景,肯定是不同的感受,所以骑行的方式应该是最低碳的方式,而且得到身心的修行。作者天天在《单车遇见台湾 》一书中记录了自己两次环台的骑行笔记,他自己制定骑行路线,一个人一辆车,能够坚持下来实属不易,他还来了第2次,而且第2次的路线走了爬坡多的那条线。看来他是乐在其中哦,苦并快乐着!

  台湾的小吃是世界闻名的。作者说到台湾不用看小吃攻略的,因为各种小吃随处可见,在车站附近就能吃到。有关台湾的知识我能想到的就是日月潭,不过作者天天好像没有去到这个地方,他提到了新店溪,就是苏苪歌曲中唱到的:一样的月光,一样的照着新店溪!然后他也提到了忠孝东路,有首歌唱到忠孝东路走九遍……其它有关台湾的地名不太熟悉,但作者在第二次去到台湾 的时候,去了蔡依林的母校和张惠妹的故乡。这2人可是地球人都知道了,仔细一想台湾真的有很多明星哦,在内地走红的人真不少。我也喜欢台湾人的腔调,台湾妹子说话时的口吻很勾人的,天天在文中提到有一次爬坡最最痛苦的时刻,对面下坡的妹子冲它挥手用林志玲的语气说:加油!加油哦!他当时真想调回头追那妹子去!

  《单车遇见台湾 》一书中有好多美图哦,天天的摄影技巧很棒的,拍出的照片很专业。但是我翻遍美图,也没找到作者自己,只有一张侧面图。他在骑行的途中跟许多人聊天,认识很多人,怎么没有人请人帮他多拍几张呢?仅有的那张还是他自己固定拍好的。看来他想保留神密感,不想让我们看到他的全貌。

  记忆最深的是天天骑行几天后,他说发现自己的两只胳膊晒熟了七八分,明显跟身体其它部位的颜色不一样。这晒得有多痛哦。这还不打紧,他说刚骑的前两天坐得特别痛,坐垫要多加两三层才好,建议穿戴尿不湿。而熬过前两天的痛疼期后就麻林了……

  在别人眼里,骑行环游世界是一件很酷很棒的事,而个中的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因为有好天气和坏天气,有上坡也有下坡,有意外事故和各种危险……没有充足的决心是做不来的。

  但是不用担心天天,他是专业的骑行者。刚刚结束美国的骑行之旅,他还去过周边好多个国家,他说骑行这件事儿,一旦开始真的很难停得下来。期待他的下一本书,不过,他的下一站会是哪里呢?

  大家期待吧!

  《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读后感(九):环岛骑行的魅力

  一直想去台湾看看,去感受一下台湾岛的海风,体会一下那里的民情。所以我选择了这本书,《单车遇见台湾》。

  作者天天,2007年开始骑行,到过多地,曾经出版过《走起,车轮弟》。在本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在台湾进行了两次的环岛骑行,第一次骑行路线台中周边的东港镇、成功镇、鹿港、台南市等地。第二次骑行,以台湾岛内为主,经过埔里镇、嘉义市、花莲镇等等。每到一处,作者都会介绍它的历史,用彩色图片展示它的美,它的民情。另外,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每天的行程,给未来的骑行者一点建议。

  在台湾,有很多美景的地方。如垦丁,垦丁海水的颜色,与众不同的绿;台湾苏花公路的清水断崖,山、云、海构成了奇妙的景色。我最喜欢的苏澳冷泉,水清得像镜子,那天作者没有骑行而是做了台铁到台北,出发之前还去了苏澳冷泉,体验了那里水的清澈,泡泡脚,具有疗养的作用。

  爸爸很喜欢骑单车,每周都会和骑友一起骑行。我曾经问过他,不嫌累,还晒。他总是说,骑行是一种乐趣,在骑行过程中如果伴有微风地吹来,那是一种美妙的感觉。当你到达目的的时候,面对自己一步一步“骑出”的美景,更是另一番说不出的喜悦的感觉。

  当看完书时,我不禁在想,这么美的台湾,我什么时候才能去呢……

  《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读后感(十):单骑走天下

  单骑走天下

  早就被《单车遇见台湾 :环岛骑行笔记》吸引了,因为想一想就太美了,环台湾岛骑单车,会遇见无敌海景和优美的海岸线,如此自由的环岛骑行,在年轻的时候有体力的时候做两次真的实属不易的,但是作者天天做到了,他真的骑行环岛了2次。

  小成本制作的电影《练习曲》中,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大学生骑着单车一个人完成了单车环台,他不是为了创造记录,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不是为了跟别人的比赛,人们好奇他为什么要环岛?他用手语作答:有些事如果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于我而言,真的很多事,该做的时候没有做,一辈子都不会去做了。

  看了作者天天的简历,他的青春真的爆棚了啊,2007年开始骑行,从川藏线、海南岛、云南、老挝、泰国……再到两次环台和刚结束的美国之旅,太壮观了。他可以自豪的报告所有人,他做到了!梦想如此极致,还有什么可以阻挡他哦。写《单车遇见台湾 :环岛骑行笔记》的时候,他还没有开始美国之行,好像觉得美国之行挺困难的,他觉得那是一个摆在眼前的梦想目标,但是不知道他做到的时候,真的结束了美国之行的那一刻,他在想什么,那他的下一个目的地又是哪里?

  有一刻我也有冲动,骑上单车环台去。所以我特仔细的看了台湾骑行问答。需要办理“两证一签”,第一步是去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台湾通行证以及G签,第二步是办理入台证,需找旅行社代理,最重要的是财力证明,5万元存款证明、12万元的年薪收入证明或者银行卡金卡,三个条件任选其一。

  财力证明会把很多人挡在门外吧。12元年薪做不到,银行金卡我没有,存款也不够。好吧,我还是先梦中看一看台湾吧。

  如果有一天我能去到台湾,一定要去看一看亲店溪,那条流经台湾的母亲河。作为一条融入最繁华地区的河流,不知道承载了多少远离家乡的人们的模糊记忆。最终他们也没有必变世界,而是被世界改变了我和你,没有改变的只有月光下流淌着的新店溪。

  作为一个远放家乡十几年的游子,我特别能感受这种感受哦。我的家乡叫白马山,我小候它的样子很美很美,但是现在已经大不相同的,唯独不变的,仍是流经门前的那条官渡河清澈的河水。

  《单车遇见台湾 :环岛骑行笔记》全书有很多美图,同时也记录了作者的骑行路线和沿路旅行攻略,真的很棒的一本游行笔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单车遇见台湾:环岛骑行笔记》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