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宝》是一本由亦舒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8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宝》读后感(一):女人的价码
这是看亦舒的第一本书,读完之后,且先不说书写的怎么样,单说亦舒这个女人,应该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女儿。满腹诗书,自然气质华。
喜宝这个女人也是很有名的。想想谁都能背得出她的那句经典名言,要很多很多爱,如果没有,就要很多很多钱,如果两样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之前只知道关于钱和爱的这一段,并不知道还有健康这一样。很多女孩把这句话奉为座右铭。岂止,世上又有几个姜喜宝。以我个人的悲观态度认为,一个都不会有。
还是言情小说那一套路,地位和势力不是你想象所能及,金钱多的能买下恶魔与鬼魂来当差使。就是这样一个人,偏偏钟情于一个落魄女子。继而把这个女子捧上天。从窘迫到锦衣玉食,只因为得到有钱男人的偏爱。而此时此刻,女主角仿佛魅力无边,吸引着书中的每一个男子。而男人们呢,不管这个女人是妖魔还是鬼怪,都一样被迷的三魂四道。
说它是高级呢,当然也是因亦舒毕竟不会是寻常儿女,落入俗套。喜宝是极有文化和个性的女人。所以仿佛理当得到众多男人的追捧。而又一高级之处呢,此男主角并非壮年的男子,英俊潇洒,无人能敌的钻石王老五。偏偏是一个年龄都不愿意公之于众的老年人,至少65岁。所以,爱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所以,我不怀疑,我五十岁六十岁仍会有爱情的际遇。这一点,男人和女人也许还是有差别。如果,我是杜拉斯,这一点就不用担心。话又说回来,女人终究不是很贪心的生物。每一个都想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谁想折腾一辈子换来换去呢。就算是姜喜宝,还希望勖存资那个老爷子要一直活着呢。
对于这本书,我感情颇少,是在某人要求之下写的算是读书笔记之类。不过书中有一点,至为赞同,女人是要有文化的,这样思想上一定是林立于众多同类之上。一纸文凭也许换不来一份好工作,也许会换来嫁得一个好人家。
我不想慨叹关于姜喜宝的一切。从选择到沉醉,从挣扎到无力,从年轻到苍老,这样一个过程,从头至尾,这个女人没有真正的满足过。这个女人是所有的女人,是天下所有庸俗的超脱的女人的写照。无论如何她都不会满足。无论她拥有怎样的生活,一切唾手可得的东西都不甚满意。只有自己努力获得的才能在天平之上称得出重量。
香港比大陆的发展开放程度要早上几十年,所以喜宝很适合现在的大陆的人看。浮躁,浮躁,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子都是浮躁。问问自己的心,究竟想要什么呢?这个,我还不知道。
《喜宝》读后感(二):一星给金句,一星给苦力
▫️名校玛丽苏女主不工作用青春给人当情妇获得巨额财富变富婆的故事[微笑]
还是那个电视,女神唐晶姐一句“你看过喜宝吗”,所以脑残粉的我就去看了[微笑]
嗯,就是因为一句话:“如果沒有愛,錢也是好的。”
然而,这不是独立女性努力工作的无奈感叹,只是决心被人包养的女子说给自己的退路和借口。
如果说《我的前半生》让我对亦舒有好感的起点,那终止符就由《喜宝》来画。
亦舒的小说大抵适合失恋励志吧,女性独立的主题固然很好,但这种“总有一天姐们儿有车有房有帅哥前任你给我跪下唱征服”的桥段看一本足矣,“身世坎坷灰姑娘变富婆”这种披着理性的童话到底不长久,寡淡薄情就给未来说,搞这么“看透世事”做什么。
《喜宝》读后感(三):如喜宝般,只偶尔看看
其实看亦舒的喜宝完全是因为图书馆找别的书没找着倒是在旁边看到了这本之前被人提到过的——喜宝。原本只是想打发时间像看电视剧似的来看看的言情小说。一开始没有带多少好感。
也没错,原本看过亦舒的《吃南瓜的人》,但现在一点点情节忘记了,所以觉得这也不会是多么令人称赞的小说。刚开始看,只是觉得里面小说里面的人物对话很是奇怪,总是喜欢浅白中加点文邹邹,不太喜欢。
总的看下来,里面的人物还算是很鲜明的。喜宝的美丽、直接、世故、精明、自卑与自尊。其实很赞叹她的直接,能把这么很多本被人认为不堪的事情毫不掩饰的说出来做出来,她需要钱,她不是偶像剧中视钱为粪土却能遇见白马王子的高傲灰姑娘,她很为自己的生计考虑。但其实我一开始并不喜欢她,只是觉得她是不是被作者描写的过于做作了,好像自己遭到了多少的不堪成长一样,但后来,只是觉得她蛮真诚的,而且敢做做说又很是精明。
说实话,不赞同百度百科上对于这本书的描述,也不赞同一些对改编电影的描述(虽然可能电影表达出来的就是那样)。她与勖存姿的那段并不是有多堕落的去当老头的小情妇,她们之间的联系在小说中也并不是只有金钱与物质而已,当两人都近乎失去一切时,他们是互相的依靠,勖存姿也不是那种普通的包养情妇的猥琐商人,他有很多神秘之处,但同时又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最终又是我觉得最为可悲的一个人。他有爱,但是他不知道什么是不同于他其他财产的爱,但其实从他的行动中我可以看到他对喜宝的那种真心。不是情欲,不是空虚,是真心的体贴。虽然有时候显现出来有些霸道专横神秘,但也是因为做皇帝做久了吧。
勖存姿的孩子们实在是不够体谅他们的父亲,没有太多的责任感。聪慧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单纯的孩子,聪恕娇弱的如同女孩。对于宋家明其实我还是挺看好的,但他的转变让我觉得很惊诧甚至有些觉得奇怪不合适,他和喜宝其实最合适,两个人能够聊得来互相理解,而且这个宋先生和喜宝一样精明,但对于他最终进入神学我实在不解……
其实喜宝总说的自己好像没人疼没人爱一样,有点女主角的那种病症,明明有那么多男人为之倾倒,但还是说自己好像肿么肿么样一个个都离开她,其实明明是自己把人家甩了,也是太精明太世故了,就像她说的:会遇到很多很多的男人,那些男人可能都只是她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这样的现实小说其实我是不大爱看,但有觉得写得还算是在理而且真诚,所以偶尔看看也还好。
《喜宝》读后感(四):喜宝
爱,如果没有爱,有很多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没有钱,我至少还有健康。也许许多女孩和女人都是这么想的。
喜宝是那么聪明那么漂亮,这样的女孩得到爱是容易的,但是得不到幸福,因为她们太聪明了,看清了一切,把所有的感情都理智化了。她们总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太多了。因为聪明所以想到了太多的问题,弄的自己疲惫,迷茫。什么样的生活才能让喜宝幸福呢,朝九晚五的工作,靠自己双手挣钱,伺候全社会的人她不可以,当只伺候一个人就可以拥有全世界的人,她还是不可以。。。不知道这样的女孩子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的复杂。
我也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一想到就害怕,但是我不可能像喜宝,我没有她漂亮没有她聪明,我是个普通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并没有羡慕喜宝,只是觉得她可怜,为什么这样可爱的女孩子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呢。一样我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可以使自己快乐,不知道该向着哪里努力,不知道怎样才算幸福。看完这个故事更是迷茫了,一切的一切好像都变得没有意义了,
我第一次看亦舒的小说便是《喜宝》,
只感叹于她的情节
但是今天,当我再次看这本书不到十分钟,
我看到的便是勖聪慧从伦敦回来
带的那一套路易威登的旅行箱,
连喜宝用的新秀丽也使我往往流连
但下不去决心,最后只得悻悻然走开。
再往后看,有钱人的生活跃然纸上,
然后哀哀感叹,胸中一口气徐徐地吁出来,
发现自己变得俗气而拜金,
总是觉得大人们想干什么便可以干什么,
对那些小朋友们也由妒生恨,
其实那是心中嫉妒的不知怎么是好~~
走过去了才能知道,
那天真烂漫是多么难能可贵,
但是也只好在心里,
悄悄地流下一滴小眼泪……
《喜宝》读后感(六):履步当天
《喜宝》是看的亦舒的第四部书。感觉她是一位很会很敢讲故事的人自身生活很优渥,女性意识很强的作家。果不其然。
曾经听人说村上春树的作品之所以让人留恋不是情节不是文字而是那种无所事事 绵延的 氤氲的闲散午后氛围。我的解读就是三个字 安全感。有如《喜宝》 《流金岁月》等等。
之所以说亦舒很会讲故事 是因为她的作品中的主人公 特别像是自己周围的人或者就是自己。很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书中的主人公也在经历这种彷徨 只不过大多数和我们的选择背道而驰 于是有了被具备自己所缺乏的特质所吸引的人 和 作品。
说实话很久没有遇到这种从第一章的第一句话就被吸引的作品,我没有跳读没有快进,一个字都没有落下,将其结局虽不是四弦一声如裂帛 但也让你觉得东船西舫悄无言。。
伴着《疼痛爱情》的旋律看完的,真巧 选择了这样一首旋律氛围特别贴切的歌曲,舒缓又哀伤,哀伤中又透露出一丝的悲怆。很适合喜宝和勖存姿的节奏吧 这个流行词汇真是百搭。 因为不确定那是不是爱情。也许主题是女主人在得到了物质上的极致满足后发现青春爱情亲情通通不在后的虚无?真想回到80年代的香港去亲自感受一下是什么样的年代能孕育出这样的故事。
勖存姿,一看名字就不凡人 虽然年老 但那是真正的土豪 连苏格兰的堡垒都能拱手奉上。或许是没有平常老板情妇中的纠缠 包括身体上的 逢场作戏上的 才会让勖存姿 这个金主不那么一样 加上运筹帷幄 财雄势大 四两拨千斤随时随地翻云覆雨的淡定之气 终于在他死去的一刻彻底夺取的喜宝的心 也多去了作为读者我的崇拜哈哈。
履步当天 就是做决定的那一刻 是命运之门翻转的那一刻,我想如果我是喜宝 我一定不后悔。一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沦陷在这种爱情故事中 类似《丹尼海格》。如今终于明白 就是缺失感。人 总是会被具备自己所缺乏但又渴望具备的特质的人吸引 就像看到不可能的自己。
结语 思想和文字总是不能同步输出。。。
《喜宝》读后感(七):勖存姿的故事结束了,而姜喜宝的故事还很长
刚看完师太的这本书,当我翻过最后一页,看到大片的空白才知,哦,结束了。
爱是带来快乐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因此又拼命追求爱,一点点影子,都是好的。喜宝一直想要大把的爱,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没有爱,那我就要很多的钱,如果没有钱,那么我还有健康。”这三样又何尝不是世间人都想要的,喜宝其实有很多人爱着,但她却只中意勖存姿。也许钱是他们关系的开场白,可又怎知喜宝不会爱上勖呢。
人在穷苦的时候渴望财富,可是当得到一座城堡的时候想一起住的人却又没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辛德瑞拉,喜宝也不是每个人。不可否认喜宝是幸福的,她得到了她想要的,比她想要的还要多更多。喜宝说,假如有人来问姜喜宝,女人应该争取什么?她会答,让我们争取金钱,然后我再告诉你们,我们应该争取什么。其实殊不知,最初的喜宝要的只是爱,只不过爱对于在生活中挣扎且不甘平庸的喜宝来说,实在太奢侈…
感情本是奢侈品,当一切都唾手可得的时候,那样纯粹的感情岂是一般男人能够给予的。喜宝肯定的男人只有勖存姿,她心底已黯然知道,这一辈子都离不了他了,她整个人都是他塑造的,生命中再也没有人比他更重要。
《喜宝》读后感(八):明明爱、钱、健康都已拥有
我的愿望是有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就给我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样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喜宝
一股气在喜马拉雅上听完了。第一次读师太的作品,吐槽一下,奥克兰是新西兰的吧,关我们土澳什么事,北京99年也是很好的啊,一定是个有彩电和热水水龙头的城市。我很好奇师太的生活环境究竟是如何。
Anyway,直接看情节好了。没想到是这么悲伤的故事。本以为会是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生在大都市中打拼的故事,读之,才发现原来和现实生活相距如此之远。勖先生的财力世上又有几人可以达到,勖家的世界又有几人可以参与其中。读到一半,不由得想起张爱玲的小说,师太的小说氛围和张的小说像极了,富足的家庭,奢侈的生活,但却有着普通人难有的怅惘和忧郁,那个世界最开始展现出的五光十色是多么夺目,让人心生向往,然而越发深入,才发现其灰色的底色,模糊不清,暗淡陈腐,缺乏活力。这抑或是真实,抑或是作者未曾真正体验过的YY,抑或根本就是一种仇富情结?张爱玲姑且不论,当时的国运家事使然。然师太,我却不能轻易下定论。
喜宝,自小忍受着贫穷成长,剑桥大学法律在读,姿色出众,敏感,这样的女子应该是有着强烈的自尊与自卑的。总是把想要很多很多的爱挂在嘴边,可他想要的爱究竟是什么呢?是与韩一起同看一场午夜电影、手里蔓越莓奶昔的清甜?是勖聪树的一见钟情?是丹尼斯健壮、充满阳光气味的臂弯?是宋佳明如朋友般的守候或愿为其舍弃前程?是与汉斯一起田园般的轻松自在?还是与勖先生做的金钱换青春和陪伴的买卖?
在我看来,爱,喜宝已经拥有很多,但我终究不知道她想要的是哪一种。
物质是可以测量的东西,所以我们会说,谁愿意送你最大的钻戒,谁就最爱你。
但当爱情与物质、私心、自尊、责任混在一起时,又该如何辨明。喜宝活得过于精明,想的太多,所以哪一种爱也不够纯粹,无法满意。爱,如此复杂的东西,如何纯粹?
越往后听,越觉凄凉,今后一段时间应该不会读度师太的书了。
《喜宝》读后感(九):《烟花落尽》
昨晚熬夜又看了一遍《喜宝》,今天天空阴霾,心情也差。
选了灰色的套装,穿着穿着,发现,自己似乎和衣服都变得老气横秋。
没了写东西的心境,老了,倦怠了。
更加知道不能用这样的心情来写这本书,因为一个不小心,真的,砸了台面。
毕竟如同书中姜喜宝自己说得,之所以大家都喜欢先前的她,因为年轻、真实。
当,心已经变成100岁,再挂着绝世的容颜,也让人望而却步。
幸好,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然过了20岁,否则,真的会如同bao一样给自己一个幻觉的世界。
只是而今再读,发现,没了当时的浮夸心境,平心气和,却看得满心的酸疼。
恍惚记得当时的自己,看完是热血沸腾的,恨不得马上揪出个让我也可做公主的勖存姿。
现在,却几度压抑悲伤的眼圈红红,忍住,便咽下那几滴泪,没忍住,便滴落。
满腹心事,却也不过,化作了几滴泪而已,转瞬便忘了。
却也冷笑自己,这样没心没肺的轻松还能有几年?
书中的姜喜宝,过早的面对了一切真实丑陋的社会,所以她为了生存,满身都是尖刺。
如同仙人掌一般,因为我们都晓得,邻水自怜的水仙是经不起风霜的。
况且,我们生来,便没有那潭湖水,让我们不解疾苦,只能凭吊自己的美丽。
生下来,便知道有一天要去闯荡,要寻找港湾。
乱世出枭雄,生活的累也会逼出几个喜宝。
她说,要很多爱,没有爱,便要很多钱,没有钱,有健康也是好的。
现实的却让人心怀佩服和怜惜。
可惜,到了最后,一颗心耗尽了所有的鲜活,变成了死水,而钱,变成了生活中最最平庸的摆设。
是应该说她不够坚强,选定了当金丝雀的命,就要有熬得住的能耐。
还是应该庆幸地说她因为心底的良好,即使物欲横流,也没有抹去最后的良知。
不得而知……
记得第一次读到勖存姿打爆汉森的头时,心底久久不能平静的荒凉,似乎失了最珍的宝。
再读,却似乎挂上了点释然。
很多次听别人讲,喜欢A的贴心,B的幽默,甚至C的温柔。
却怎么那么的遗憾,没有一个D占尽所有的优点。
如同喜宝,有了勖存姿的钱,便想有汉森的温固。
可,事事怎能那么的如人所愿呢?
既然自己拿得起放不下,老天便给你一个决断的机会,可惜,到了别人去选的时候,只有认命的份了。
但,谁又能心平气和、理直气壮地有个选择?
而,往往选上的,并不是心头好。
因为,心底,总留着那么点现实、留着那么点喜宝作祟。
唉,爱情,要讲天时、地利、人和,却总是,每次,都失了一样。
然后,就,失了携手看老的缘分。
总是想问世上有无一种爱,长长久久跌跌宕宕?
不管经历世间什么,心底最深处的那间房子,总是会留给一个人,让他永远住在里面。
我们会因为世俗而过着别人要的生活,却在彼此的心底为对方留一个永恒的席位,达到心灵的合契。
怕自己找不到坚持下去的勇气,还是怕对方会中途放弃?
所以不愿接收和相信这样的爱情?
累了,懒得讲,懒得写了。
年关底下,万事懈怠。
怕,明年也如此懒惰啊……
http://www.blogcn.com/user68/pariscatzi/index.html
《喜宝》读后感(十):喜宝说,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
见字如晤,亦舒下笔犀利,行文干脆,一看便是绝顶聪明的女子。她的喜宝,亦精明硬朗,不是随便哪个文笔流丽的作家就可轻易捏造得出。看得出亦舒受过张爱玲的影响,嘿嘿,张爱玲真可人敬畏,她之后的南方女作家有几人杜绝得了她的潜移默化?
然而亦舒不是张爱玲。低头嗅一嗅,字里行间四处弥漫着香港这逼仄都市的强烈气息,奢华而又寒陋,偶有温情骨子里却是冷漠,那是——那是——金钱的气息。我忽然想起盖茨比形容他所爱的黛茜时如是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金钱。”
从前流行过一阵梁凤仪,扑面而来也是这股浓烈的毫不掩饰的金钱的气息。港人文章,读两行就知和台湾人的迥然不同。
香港——这弹丸之地,世界金融中心,外国佬最爱的东方之都,她属于中国属于英国属于全世界,可又不属于任何地方,她只是游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孤儿。无数姜喜宝这样的孩子在此如杂草般生长,你对他们又爱又恨又鄙夷又惧怕,他们也爱过你恨过你骂过你鄙薄过你,然而一切都会流逝,对爱虽则渴望,更紧迫的却还是生存本身。
于是喜宝说,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
朋友在blog里引了这话,然后她说,我希望得到很多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就什么都不要了。
我晓得喜宝看至此会露出一个宽容的嘲笑,在心里说,“她一定来自个好家庭,好家庭的孩子多数天真得离谱。”
喜宝说得一点儿错都没有,我这朋友来自大好家庭,衣食无忧,父母疼爱,上天眷顾。走在纽约第五大道上看风景之时,她自然不会对人间疾苦有切肤之痛,不会对底层女子的狠命拚杀感同身受。然而,然而这天真的话还是让我看得眼眶发热,忽然很想飞越重洋紧紧地拥抱她。
喜宝那样的女子,让人心折,可我愿世上有更多的天真女子才好。(这话本身就已天真得离谱,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