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是一本由[德] 阿·叔本华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叔本华是何许人也?一个哲学家,当然。还是个业余银行家,之所以说是业余,不是因为赚不到钱,恰恰相反,他认为赚钱是件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事情。只有哲学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大师的作品我不敢妄加评论。只说一点点感受,这是一本令人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的书。书的内容就是对人及其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解释和批判。从个人财富到荣誉,从上流社会的礼仪到骑士精神,都在叔本华的手术刀下变得支离破碎。
虽然本书最大的章节--第五章叫“建议与格言”,但是那些建议大都没什么可行性,除了让我们感到无助别无他用。这一章内容上也是零散的,各节之间缺少关联。
看这本书的朋友最好要有一颗坚强的乐观的心。如果没有,那就看看康德的哲学吧。康德给予我们人生的意义。
尽管如此,我还是力荐这本书,毕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愿意进行哲学思考人已经不多了。更重要的是叔本华提供了一个反思我们自身以及我们的处境的思维方法。这不是余秋雨之流所能给予我们的。
在我过去的这二十三年中,目前这段时间,是最痛苦的。这段时间经历的事情,让我曾经确切的信念动摇起来。不过现在,除了面前的这本书,我什么也不想说。
以前对尼采了解一些,不过对于尼采的东西,虽然欣赏,但并不赞同。昨天偶尔在书店看到叔本华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就被吸引住。翻开前言,有一句话说,这是一本告诉你如何寻找快乐的书。鉴于目前的痛苦,所以毫不犹豫地就买下来。
译者说,尼采和叔本华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永远不甘于当前的成就,不时在自己的高峰之上再创高峰;而后者在很早的时候思想的大厦就已经建立了,余下的时间,都在完善和充实这栋大厦。我读到的这本书,是叔本华晚年的作品,从中可以体验到大师思想的至臻境界。而我觉得,正是由于这两者之前的这种差别,才导致前者在一次次创造巅峰之后,终于失去控制,反被哲学带入了一个有去无回的境地,而后者则可以安静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的哲学不仅仅可以拿给别人看,也真的指导了自己的人生。
这是一本哲学著作。这样的标签容易让很多人敬而远之,但事实上,这本书虽然写的并不浅显,但完全不显得晦涩。我几乎是在很流畅的情况下读完的。思绪顺着大师的笔触蔓延下来。《一生的读书计划》里说,科学可以进步,但艺术无法进步的,我觉得,同样无法进步的还有思想。庆幸的是人类有文字,虽然并不完整,但至少可以将大师的思想记述一部分下来,让后人在很久之后,还可以透过时间的帷帐,进行思想的交流。精神永存,或许就是这样的道理。
在这本书里,我对孤独的理解,在时间与空间的背后找到一个知音,不过,他对孤独的理解,比我深刻的多。叙述的也详细的多。虽然发现自己的思想,在很早以前已经被人提到过,会有些许希望,但既然能有共鸣,与孤寂之中却又多了一分欣慰。
关于书的内容我不想详细的介绍,那样毫无意义。在这里,我只想把我吸收的赞同的部分写下来。
作者引用苏格拉底的话说,所谓追求快乐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逃避痛苦。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快乐本身是否定的,而痛苦则是肯定的。而作者提出关于人生的两端也很有启迪作用,一端是痛苦,另一端是无聊。对于平常人而言,远离一端注定会接近另外一段。简言之,如果一个人远离了贫困的痛苦,他就会陷入无聊中,然而如果他不无聊,他也就摆脱不了这种痛苦。在舞台上,皇帝将军,商贾兵士,其实都是可怜的戏子。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虽然表面各有不同,但大都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挣扎的可怜虫。
除了少数能从声色犬马和棋牌游戏中思考出真谛的人而言,这些都是寻常人希望摆脱无聊的手段。而通过这些手段得到的,都不是真正的快乐。寻常人一旦失去这一切,就会感到无比的无聊。
因为只有独处的时候,我们才能不依赖外界,凡事反求诸己。对于大众而言,这时候往往会备受煎熬,然而对少数人来说,独处却是得到快乐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叔本华的思想,这类人必须要有卓越的智慧,而卓越的智慧主要天分有关,而与后天的教育虽然也有些关联,但非常微弱。也就是说,能享受的快乐的层次,是精神上的还是纯粹物质上的,从我们出生就注定了。
这样的说法显得很悲观,所以很多评论家毫不犹豫的把叔本华归入悲观的哲学家一类。或许是因为我的想法与他接近,我觉得,真正的哲学家都有这样的色彩,但这绝对不是悲观。而是并不盲目的乐观,正因为看到事物的本质,才会更加坚强而快乐的生活。
如果谁要因为哲学家更关注精神领域的事情而不关心身边的事情,那他要么是不了解哲学家,要么他所指的不是真正的哲学家,从孔子苏格拉底到叔本华,他们没有一个不关注身边的事情的,因为生活是人生的一部分,哲学的目的不止是找到世界的真谛,人生的意义,不仅仅都是些形而上的东西。哲学家都是人,生活也是他们关注的一部分。
这一点这本《人生的智慧》里面通过两方面反映出来,首先,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来证明当时流行的所谓骑士精神,骑士荣誉的愚蠢和不合理性,争取在精神上让人们摆脱这种扭曲的状态。虽然今时今日,这些论述对我没有什么意义,但至少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用心良苦。另外一点,叔本华认为对于智慧超群者而言,能够不像普通人那样劳作是一种幸福,但对大部分人而言,却是一种不幸。因为对于卓越的人来说,可以很好的利用这种闲暇,可以享受真正的快乐,而因为他所执着的某一方面的快乐,可以给这个世界带来无比巨大的财富。而对普通人来说,这样的闲暇,除了无聊,带来不了任何东西。姑且不讨论作者的观点,但这一点,起码证明,作者认为哲学并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在一定基础上才可以谈。
其他能给我留下印象的东西还很多,不过上述的东西,是可以起到让我完善和补充自己的思想的作用的。很久没有读到过这样可以直逼精神深处的作品了。
这本书文字优美典雅,在深邃的思想之外,显示出了作者的广博,是本典型的大家之作。
------------------------------------------------------------------------------------------------------------------------------------------------------------------
我觉得自己可以明白叔本华在说什么,但我依然无法摆脱自己的痛苦,与古人为友的缺点在于他所讲的东西已成定论,我没有办法和他争论,也没有办法向他请教。或许如同一位朋友所说,我最大的悲哀在于,能看透一切,却什么都放不下,所以只能让自己更加痛苦。
我想是因为我其实还没有真正明白吧,或许是像叔本华所言,我没有享受这种快乐的资格。
来自汀上沙屋 http://hi.baidu.com/sandcabin/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三):人生·幸福·及其他
数了数烟缸里的烟蒂,七个。
涅磐,抱歉,我又想起了柯特·科本。
很多时候,你的思想会无情的拷打你的灵魂,一遍遍的追问。
对于每一个活着的人而言,这是一道痛苦的问答题。
叔本华说,人自身的福祉,
如高贵的天性、精明的头脑、乐观的气质、爽朗的精神、健康完善的体魄,
简言之,是幸福的第一要素。
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获得幸福。
我常常在想。
功、名、利、禄,
都不能使我们幸福。幸福,它应来自于自身。
乃至石油涨价、人民币升值、台海危机。。。
如此种种,对于很多人,也没有少担忧。
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危机与不幸中,已知和未知的。
当你知晓人生或者生命的本质时,不要惊慌,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人生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无论目的、手段如何,出发点、立场和心态决定了我们的状态,幸福,或者不幸。
我相信,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逃脱如此种种乃至未知的不幸,
这也恰恰实践了人生的意义,人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要与天斗,与地斗,乃至与人斗?
当然,客观上可以无限上延:为祖国、为人民、为我们的Dang的事业。。。
不过,主观上我们只需要归为一句话: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所爱的人。
对于人生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避免不幸。
幸福是人们目的的实现,不幸是人们的目的未能实现。
快乐则是对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