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2-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精选10篇

  《三个火枪手》是一本由大仲马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27.2,页数:75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一):美貌智慧并存的跃跃欲试

  文中留有印象最深的人物:红衣教主/阿托斯/达达尼昂/米拉迪

  故事是从咱们勇敢机灵,热血俊俏又不乏谨慎的加斯科尼绅士,达达尼昂先生开始的。二十一岁的热血小伙无疑要到外边闯荡一番,而故事情节的另一端是红衣教主--从故事中读出来的对于王后的爱慕而不能及以及对于白金汉--情敌更多于异国的敌人嫉妒驱使着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主教的一切部署。而达达尼昂,无论是最初的情妇波那瑟太太,还是后来成功迷惑了他的米拉迪,爱情,无疑是最大的力量来源

  由于是电影给了我最初的印象,也由于惯性的对角色的“好人”“坏人”的区分,无疑我把红衣教主本能地划为了“坏人”。可,当了解到红衣主教的所作所为所主要针对的人为白金汉--不管是情敌还是异国敌人的身份时;当故事发展到最后,我们所默认的“好人”--达达尼昂成为了他麾下的火枪副官,想象着在他的指令下发挥他的忠诚厚实,勇敢刚毅时,我不能简单地将他定义为“坏人”。我想到了一个人物--曹操。

  米拉迪的凶残与心计和达达尼昂的机灵与热血是书中贯穿到底到两个元素。从一开始的王后的项链之争,到后来的瓦尔德--达达尼昂所冒充的情夫,再到波那瑟太太--达达尼昂的所爱…在所有的较量中,无疑米拉迪的能量罪恶占据着上风--这是一种连红衣教主都感到诚惶诚恐的邪恶。刻画德最出彩,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诱惑费尔顿的那一幕--能将一个雕塑变成任由其指使的棋子的人,除了罗丹,应该也就只有米拉迪了!

  一个发光发热的人的厉害之处绝不紧紧是他自身的光与热,更是他所能吸引过来到更强的能量--三个火枪手便是达达尼昂的最有力武器!而阿托斯,则更是这四个人当中的灵魂!轻率,慌乱恐惧绝不是阿托斯的代名词,睿智沉稳与果决才是他最好的表率!故事最后一幕中阿托斯所部下的审判米拉迪的计策便是最有力的佐证!

  二十一岁的达达尼昂让人热血沸腾,充满跃跃欲试的战斗欲望贵族王者气质中略带忧郁的阿托斯又让人远远叹望,心中充满无尽的镇定与钦佩!

  最后,摘录一段对本书作者大仲马的评述:

  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打发他们的人生相比之下,这个世上有个人却以十倍于常人精力活着,这个人就是《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的作者大仲马。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二):妙趣横生

  这是一部妙趣横生的故事,乡下青年武艺绝伦怀着建功立业心情带着父亲介绍人找已经飞黄腾达的老乡谋取前程

  这个故事写的妙趣横生,很有意思奇怪当年我小学时候怎么会觉得太无聊了而当时没有看下去~~

  我觉得法国人和英国人真是不可思议,当时的决斗也真是不可思议,以三个火枪手加上达达尼昂和英国的那位勋爵及其同伴发生的决斗为例,居然死了一名同伴就那样大家比试过之后就放下了,没有后续的打击报复什么的,以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看起来简直是不可思议。更不要提那些乱七八糟的王室桃色新闻了,一国的王后和外国的贵族有私情。。。这种状况不能理解啊~~

  虽然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四位勇气 剑术都非常高超的骑士,不过全书他们都笼罩在一位蛇蝎女人阴影下,这个女人的魅力集中表现在她被自己的小叔子软禁时策反了他小叔子的忠贞的下属,并唆使他刺杀了白金汉公爵,看的真是让人觉得谛笑皆非。。。。。最后这个女人获得了让人痛快下场

  大仲马先生实在是一位不错的说故事的人。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三):最爱阿托斯

  只有了解阿托斯,才能更好的理解一句话低调才是最牛逼的炫耀!

  他是勇敢的 面对困难从来都是迎刃而解

  他是冷静的 哪怕险象环生 也能正襟危坐临危不乱

  他是足智多谋的 每逢绝境之时 总能另辟蹊径

  他是仗义的的 对待朋友从来是慷慨大方 不拘小节

  对达德尼昂来说 他是朋友 是老师 是慈父

  他的神秘身世 他的沉着 他的言出必行 让人爱不释手 疼爱有加

  “对阿多斯来说,这太多了;对拉费尔伯爵来说,又太少了。”

  从需求欲望方面,把自己放在阿多斯的位置,将自己看低,满足于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不贪,无欲;而从精神的方面,把自己放在拉费尔伯爵的至高位置,唾弃自己不屑为之的事情——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以战胜?

  他是火枪手 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是人生的导师 他就是阿托斯

  最爱阿托斯!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四):四个火枪手

  勇猛、勤勉、智慧的达达尼昂,沉静忧郁、颇有大将风度的阿多斯,才华横溢的阿拉米斯,风流倜傥的波尔多斯。

  冲动感情脆弱的达达尼昂,消沉固执的阿多斯,意志徘徊不定的阿拉米斯,喜欢吹牛、头脑简单的波尔多斯。

  这就是我们的朋友,四个火枪手。大仲马把他们介绍给了我们。告诉我们“团结”的真正含义,也告诉我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战争带来了牺牲。白金汉之死,救赎了安娜的痛苦,和法国的兵火之危。费尔顿之死,证明了他的信仰坚定,而正因为坚定,才容易被人不折不扣地利用。波那雪太太之死,一个纯洁而过于简单的灵魂终于不再受折磨

  经过了这么多的事故,我们的朋友,终于感到厌倦,相继离开了火枪队,只剩下了达达尼昂一个人。

  这部极少有景物描写的小说,象谁?象金庸。让人捧起来就舍不得放下,十分酣畅。读完后,我又开始读《永别了,武器》。

  不知道这个职业,达达尼昂又能干多久?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五):金庸和大仲马

  现在可以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外国作家名字了:大仲马。早在大学时代我就看过我能够找到的所有他的作品,当然是中译本。《三个火枪手》这本书更是作为床头书在寝室放了很久,直到过了借阅期才恋恋不舍地归还,第二年又借出来一次。

  法国的金庸——这是比较直观的形容。按照先后与文学史上的地位,或者应该说,金庸是中国的大仲马。读他的书是相当愉快的经历引人入胜情节轻松幽默的对白,疏密相间的场景描写,还有让人快活的人物。没有沉重哲学思考,没有刻意要反映的历史现实,就是讲一个有趣故事。在这一点上,他比金庸更加纯粹。小说=好故事这个观念,就是他最先带给我的。

  这也是大仲马被很多人不屑的理由,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曾津津有味地捧读过《基督山伯爵》。毫无价值的通俗小说——我所尊敬的一位朋友这样评价过。但并不妨碍我自己的喜欢,总而言之,我就适合这一类粗浅读物。

  金庸自己也曾提到大仲马,我记忆中大概有两处,一是说到《侠隐记》(《三个火枪手》或《三剑客》的旧译),二是复述了大仲马的名言:历史是用来挂小说的钩子。可以看出他的确受到了这位法国作家的影响,《鹿鼎记》中周旋于皇室与天地会之间的韦小宝,有达达尼昂的影子;而《连城诀》里牢狱一段,明显承袭了基督山伯爵中的描写。不同的是,金庸的作品更加社会化,有隐含其中的政治观点,大仲马则要轻松得多,诚如他所言,历史与观点只是钩子,故事与人物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这里大约就要提到中国与法国不同的民族特点。宗法制度下的大一统的中国,历史与社会的大背景无处不在;相对而言法国尽管也经历了集权时代,却始终保留了注重自由尊严的骑士传统和市民精神。最周密最黑暗的宫廷阴谋,也可以用一种轻松有趣的笔法来描写,并没有什么必须要为之牺牲的主义,自由、爱情、友情才是最重要的。

  和多数人不一样,大仲马的小说里最喜三剑客,其次玛戈王后,基督山伯爵倒不是很喜欢。三剑客最让人动心的是友情,玛戈王后则是爱情,收藏断头台上爱人头颅的情节在《红与黑》中曾被提到并效法。铁面人的故事被一再拍成电影,对历史出人意料丝丝入扣的假想令人拍案叫绝,此外还有那些充满机智以及不动声色冷幽默的对话,每部小说中都可以找到让人哈哈大笑细节

  不得不说中国的翻译出版事业实在太滞后。大仲马的小说,国内翻译过来只有寥寥几部,而且很少再版。就连三部曲,除了三剑客之外,后两部也难觅芳踪。前一段时间无意中在书店看到《二十年后》,赶紧买下来,《布拉热隆子爵》却遍寻不得。不能理解的是,为何要将同一部书翻来覆去作出无数译本,却不考虑寻找更多的书源?是保守偷懒的心态还是引进的限制?在我,还是希望这位拥有世界最多读者群的作家能够更多被介绍到中国来。

  写完之后,在网上找到一段金庸与池田大作的对话,其中一段:“《侠隐记》一书对我一生影响极大,我之写武侠小说,可说是受了此书的启发。法国政府授我骑士团荣誉勋章时,法国驻香港总领事Gilles Chouraqui先生在赞词中称誉我是‘中国的大仲马。我感到十分欣喜,虽然是殊不敢当,但我所写的小说,的确是追随于大仲马的风格。在所有中外作家中,我最喜欢的的确是大仲马,而且是以十二三岁时开始喜欢,直到如今,从不变心。”

  如此说来,金庸果然是大仲马的追随者。看到我所喜爱的作者如此褒扬另一位,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啊。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六):大仲马的文学特色

  大仲马有句名言:“什么是历史?就是给我挂小说的钉子啊。”他的小说大多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并非小说的唯一笔者,有一位中学教师奥古斯特·马凯也参与创作。马凯经人介绍,把三幕剧《狂欢节之夜》送去请大仲马修改色,改名为《巴蒂尔德》,在巴黎舞台上公演获得好评。马凯又写历史小说《老好人杜韦》,将手稿送给大仲马过目。大仲马把内容单薄的《老好人杜韦》改写成《德·阿芒达尔骑士》,在《新闻报》上连载大获成功。大仲马从此欲罢不能,一生写下数百部的小说。英国学者、诗人安德鲁·兰说过:“大仲马在一展歌喉之前,先得有个音叉定一下音;而他一旦认准了音高,就能一泻千里地唱下去。”

  一本大仲马的传记说:“如果您只要读一本大仲马的小说,那请读《三剑客》;如果您有时间读上三本,那么请加上《基督山恩仇记》和《玛歌王后》;如果您要读五本,再加上《二十年后》和《蒙梭罗夫人》;如果您选择十册大仲马的作品,那么便再加上《大野心家》,《四十五卫士》,《我的回忆录》,《安东尼》和《波治伦子爵》。如果这十本书您都看过了,那么您铁定已经上了瘾,毋需我们推荐阅读其他的作品了……”

  大仲马生活侈华,为了还债,雇用文人写出不少作品,大仲马的小说有好几百部,极大多数是别人所写,有些作品大仲马连看都没看过。因此被攻击为“小说制造工厂的厂长”。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七):峥嵘过后,也许不会再有朋友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很长,即使读过半年,偶尔想起,还会暗自发笑,随后又感慨一番。

  男主是达塔尼昂,智勇双全善良忠诚,有抱负。仆人叫普朗谢,也是搞笑的人,不过倒是能力最强的仆人。

  三个火枪手,老大是阿托斯,有点愤世嫉俗,但是智慧,冷静。他的仆人几乎没说过一句话,都是看手势,打手势。

  波尔托,英俊潇洒,情妇年纪比较大了,他虚荣心很大,谎话连篇,哈哈,但是对朋友忠诚,也算勇敢。仆人也是偷偷摸摸惯了,经常给主人偷鸡偷羊甚至是好酒。

  阿拉米,本来打算献身给神学,但因为一次偶然机会受到侮辱,自己去练剑,然后当了火枪手,他的仆人也喜欢神学。

  女主角是一个女魔头,叫米拉迪,是阿拉米的前妻肩膀上有百合花,男主也曾经为她着迷,她说过一句经典:自己的孱弱正是自己的力量所在

  故事的历史背景是法国路易十三时期,黎赛留红衣教主辅政时期,皇后是奥地利人,玛丽公主,还有英国的白金汉公爵。里面的风月事件都是有点根据的。

  对了,读完这本书还学习了英国的爵位排位,按顺序,公候伯子男。

  女二号是男主爱慕的人,是布料商的妻子,又是情妇,法国的崇尚风雅呀,习以为常了。

  书的最后,才是关键。整本书都在歌颂四个男人友谊,到了结局,男主却感慨:我不会再有朋友了。因为自己升职了,三个朋友各自过自己的生活去了,跟官场无关了,而自己到了更高的位置。

  是的,峥嵘之后,也许不再会有朋友了,只能慢慢回忆这些经历了。

  最后男主貌似为红衣教主干活了,男主跟书最开始出现的死对头成了朋友。

  嘿嘿,好玩吧。

  ——爱猫ZKF2016年暑假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八):折戟卸甲,英雄陌路

  我看的是傅雷的译本,当代的应该都差不多,浏览了一下伍光健的译本才觉得这样才算是妙趣横生啊,当代的译本太罗嗦了,语言缺少美感,过于冗繁,人物也少了很多魅力。

  本着回味童年的想法看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人物非常轻浮简单,原本描写为非常刺激的冒险也是那么的缺少必要的目的性,原本在我心目中非常伟岸的四位侠客原来是如此庸俗和不堪一击,如果要和金庸笔下的侠客相比的话,他们是难以称之为"侠"的人。

  他们遵守着一套属于那个时代的绅士条款:一,贵族与平民等级森严,仆人就是仆人,主子就是主子,贵族得到尊重,平民受到轻视;二,情妇与情夫无所谓单方面的忠诚,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阿拉米斯有很多神秘的情妇而情妇们也有多个情夫,这仿佛还形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关系网;三,荣誉至上,面对挑衅必须豁出性命,即使是最沉着的阿托斯也无法冷静地对待毁掉他声誉的米拉迪;四,君子不爱财,取之有道,散之有理,波尔托斯为了出征的装备骗取律师妻子的同情心并装作其表弟来到其丈夫家中,受到他的冷嘲热讽,还尝到了非常经典的一桌吝啬的晚餐,阿托斯在与温特勋爵的朋友决斗之后杀死敌人并发现了他满满的钱袋,在自己非常窘困的时期并没有取走钱财而是散于这位敌人的奴仆。

  对国王、红衣主教、王后以及白金汉公爵的态度也是那么的令人费解。两国征战,他们并没有一心为国上阵杀敌,经常趁着空隙吃肉喝酒,当得之红衣主教给米拉迪刺杀白金汉公爵的任务并想报复康斯坦斯之后马上通知王后和温特勋爵严加戒备,差点保护了自己的敌人白金汉公爵。和红衣主教一直是敌对的达达尼昂,最后接受了红衣主教的任命。

  而接上“达达尼昂三部曲”的后面两部,发现很多疑问都豁然开朗。

  相对后面两部的沉重,第一部就是一部充满阳光的年轻人的冒险喜剧,虽不算无邪但算得天真,拿太多的天平来度量这些年轻人是无谓的,因为此时此刻一切争斗比起兄弟和酒肉显得如此的不值一文。

  他们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侠客,他们是四个有血有肉光明磊落的男人。二十年后,中年的他们开始分道扬镳,三十年后昔日并肩作战的朋友分居两派,在朝廷斗争的漩涡中彼此成为了牺牲品。

  最让人心中一凉的是他们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得棱角冷峻,失去了往日对世俗的举重若轻。但他们一定会在不经意中记起那个在拉罗舍尔围城战中阳光明媚的早晨,四个年轻人在危机四伏的圣热尔韦棱堡一面谈笑风生地吃着早饭,一面肩并着肩地和敌人火拼,一不留神就会葬身弹雨,却还潇洒地拿着餐巾当大旗,在此刻的他们看来,人若蝇营苟活不如从容一死。

  到最后,情人,兄弟,毒妇,仇敌,忠诚,热血,背叛,苍老,变成死前的淡淡一笑,在米拉迪的处决中,我曾在狂风暴雨的夜晚为正义举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当你死去,我会原谅你在人世间的一切罪恶,如同原谅此刻的我。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九):随想

  明知道自己不会写出什么有意思的东西,还是要尝试一下。最近很少看书了,三个火枪手是我装逼去旧书店买书淘回来的其中一本书。从来没有看过大仲马的作品。我却非常喜欢作者在描述任务心理时那种准确细腻和调侃的语言达尔达尼央,一开始我觉得他是勇某双全的一位斗士,谁知道在遇到自己的爱情时却变了个样子,他对那位mclady的迷恋在遭到报复后的表现其实真的让我对达尔达尼央这个人没有任何好感。阿多斯在达尔达尼央成功的道路上绝对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可以说要是没有阿多斯的帮助,达尔达尼央就绝对没有可能可以活下去。。阿拉斯是一个希望成为教士却迟迟不肯舍弃凡尘的人,波尔多斯是一个贪恋物质的小白脸。我没有办法理解当时的大背景是怎么样的,所以我对他们的某些作法是感觉到非常的不可思议的。就像是决斗,怎么会有人因为一时的面子或者什么就不惜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贵族的诚信是什么?为什么贵族许下的诺言就必须要相信呢?为什么在那个年代说到情夫这样的事情时要把所谓的爱情写得那么的伟大什么的?唉,愚昧无知如我就只想到些这些东西了。

  很久没有看书,看完三个火枪手都已经好几天了才记得写一点东西,什么都忘记了!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十):才知道这部书居然是三部曲

  》历史是用来挂小说的钩子

  据说金庸受大仲马影响颇深。我一直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后来看到大仲马作品的时候自然感到相当亲切。金庸的很多武侠小说都是历史与虚构结合,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参与到那些野史轶闻、风流韵事中去,又显得如此自然生动,使人忍不住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存在过。三剑客也是如此。

  作为一个文盲,我对欧洲历史一无所知,对书中表现的当年的某些价值观也无法赞同,但是看这本书依然觉得很有趣,小说能做到这点大概就算成功了吧。据说大仲马的作品一直被批低俗,三剑客估计也逃不了这个帽子,不过它依然是一部有趣的作品,而且流传至今,这就够了,更何况它采用的手法如此经典实用。

  》关于《二十年后》和《布拉热洛纳子爵》

  我是看评论才知道居然还有这两部后续,貌似很难找的样子,大概查了查简介。。。算了还是不看了,我无法忍受那样的结局。

  我知道青年们总会成熟然后老去,热血也总会变冷;但是我依然不想看到这四个朋友玩阴谋搞背叛,最后孤独的死去。或许后两部更加的深刻,更加的“不低俗”,但我还是希望,以后我回想起这四位朋友,想到的是他们手挽手高歌前进,他们死皮赖脸的轮流蹭饭,他们豁出性命闯去伦敦,他们举着餐布在敌人围攻的堡垒里吃饭。。。

  我希望故事能停留在最好的时候,他们都报了仇,升官发财当教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