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下一个大泡泡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2-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下一个大泡泡读后感10篇

  《下一个大泡泡》是一本由(美)哈里.S.登特(Harry S. Dent)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32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6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下一个大泡泡》读后感(一):读《下一个大泡泡》

  一百多年来的世界资本市场发展简单的概括就是一个制造泡泡---吹泡泡---泡泡破灭---再制造泡泡......的发展史.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的邻国日本因大泡泡破灭进入了失去的20年,而后日本国维持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为世界特别发达国家泡沫制造过程提供了丰富的低成本资金,因此世界经济在近20年里处于长波增长过程中,直到2007年底2008年初因发达国家的过度消费,过度举债,这个泡泡被刺破了,演变百年一遇金融灾难,经济大灾难.由于有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为镜鉴,为避免上世纪经济大危机的重现,针对此次危机,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此次危机,目前来看,效果应该还是不错,应该可以避免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重现,发达国家的泡泡已破了,那么接下来会在哪里制造一个新的大泡泡呢?

  我苦思了一段时间,得出了自己的一个判断(不知正确与否,有待日后验证),下一个大泡泡极有可能发生在亚太地区,特别是"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简单推理逻辑如下:

  1,泡泡剂的提供方:欧美发达国家,过去十几年来发达国家的过度举债,过度消费导致了本世纪初第一个大泡泡的破灭,未来的十来年发达国家将为他们过去十几年的过度举债消费还债,这注定了未来十来年,欧美经济将很难再现往日的辉煌,有增长也仅有可能是低速增长,欧美经济未来十来年也许将呈现N个W型的态势,这将注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欧美国家的货币政策将长期保持宽松的态势,利率水平将长期处于历史均值之下(除非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这将为世界的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的低成本的资金,泡泡剂的提供方显然落在了他们的身上.

  2,最佳吹泡泡的地方:亚太地区,如果说19世纪是欧洲的世纪,20世纪是美洲的世纪的话,那么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亚洲目前进入加速飞行阶段在各个方面上应该都基本已经具备,拥有最多劳动与消费人口,这是最根本的,未来十来年人口红利可看中国,接下去则可看印度,越南,印尼等,强大的制造能力加上众多的急于改善自身生活的庞大人口消费群体,还有几十年来的财富积累,注定亚洲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这是一个良好的制造泡沫的地区.

  3,大泡泡的制造过程: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欧美为解决自身的历史问题,将为世界提供廉价的泡泡剂(资金),而这些资金将会源源不断的流入到以亚太地区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资金不断的从欧美国家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将会一步步的吹大新兴市场国家这个大泡沫,也许是又一个超级大泡泡.

  4,泡泡的破灭:过多的资金流入,亚太地区快速的经济发展将引领世界经济再次达到另一次繁荣的顶峰,届时,收缩策略将成为各个国家不得不采取的货币政策,如果届时欧美国家经过了十来年的休养生息后,也恢复了自己奔跑的体力,那么全球性加息将成为首选,加息到一定程度,比如欧美再次经历三五次的加息或十次八次的加息(有赖以每次加息的力度频率),亚太国家也是如此,届时资金的流向可能发生逆转,由新兴市场回流发达国家市场,同时资金成本也高了, 而新兴市场的泡泡也大到不能再吹,泡泡剂逐渐减少直至没有将成为刺破新兴市场这个大泡泡的针,于是新兴市场的大泡泡就此破灭.

  《下一个大泡泡》读后感(二):一个相当不错的泡泡

  记得这本书是2005年在书城买的,当时是冲着吴晓波狮子策划工作室买的,因为喜欢吴晓波的行事为人,爱乌及屋了。

  买回去读了以后,感受有点像书名《大泡泡》,理念只几条,但罗嗦一大堆。“2005-2009你一生可能遇到的最大的牛市”,在中国,这句话应是应了,应了一半,牛市只是2006-2007年。但给预测到这个,已经是难能可贵了,预测从来都是与天斗的行为。也正因为如此,让人着迷。

  读完了挂在网上,没想到到了今年还有人豆邮来说要买。

  在交付给有缘书友之前,灯下重读了这本封面诱人的书。

  不得不承认,虽然里面最经典内容无非是根据人口学预测经济走向,但简单之中却蕴含着巨大力量,运用好了,解读经济,投资理财,帮助可不小啊!事物运行自有异曲同工的相通之处。通了,也就懂了。

  最有意思的是,他提到的每十年开始的几年都不宜投资,而5以后至9都会是上升趋势,我对照了一下中国股市,还真有点这种意味呢。

  预测是让人着迷的事,因为投向未知才是最美。

  《下一个大泡泡》读后感(三):资本主义之一: 泡沫是资本主义的常态

  世界发展方式明显循环式和指数式的,在发展到一定的极限以后,就会呈现出一种发展中的收缩状态

  而发展的推动力就是1)人口结构变迁; 2)技术革命

  技术泡沫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运行的方式,它利用了我们天性中的恐惧贪婪,引诱我们去完成长期投资的任务结果就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基础设施,改造了商业模式,最终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收入和财富。但是,实现过程非常曲折,充满了意外,还必须等到数十年后才能看到结果。

  他描述了三种泡沫:

  1.资产泡沫(比如日本80年代地产泡沫-源于流动性过剩)

  2.结构性不稳定泡沫 (2000除的油价泡沫-源于政治调整

  3.技术泡沫 (这是处于“破坏性创新的'史诗了-蓝海之初)

  保罗?菲利普总结了导致技术泡沫的5种基本因素

  1.新技术非常重大,能够改变经济和社会基础

  2.刚开始时,没有人知道如何用新技术来获利(要求许多新的企业实验);

  3.可以被许多企业分享的基础设施必须存在(意味着大量的大规模投资);

  4.经济是健康的(能够负担这些投资);

  5.通货膨胀率必须很低(有利于资产投资和发行低利率债券)。

  人口红利-

  城市化导致人口增长下降

  中国可能会在2020年达到经济增长的高峰,最迟不超过2030年。2020年以后,东南亚国家和印度可能会处在领先地位

  My comment:

  泡沫是资本主义的常态吗? 的确。因为泡沫其实对应了capitalism的本质,只是人们反应会曲解本质,

  1) 这是一个泡沫市场。 格林斯潘描述”非理性繁荣”- 这是市场心理典型反应,索罗斯在的“反身性'定理是个很好的描述。这两位都是市场的高手,一位监控泡泡,一位制造和利用泡泡。索罗斯对泡沫的形成,加速聚势,顶峰和骤然破灭有着很精准的描述。行为金融当做此解- misperception. but what really matters is perception.鲁宾用“贪婪,恐惧和。。”作注

  2)但是泡沫本质是源于技术初期的不确定性,这是基本面。基本面其实是一个完美的上升浪:

  每一个技术周期都引来资本的追逐;

  产业的快速成型,资本是个催化剂;

  资本如何催化请参照De soto <The myth of captital>

  最完美的案例当然是硅谷。

  这个过程在钱德勒的商业史就描述为:

  etting up entry barrior- Identify business scope- limit to growth。

  * 延伸阅读; 产业和资本如何结合其实决定了产业演进的路径, 这也是王明夫强调的“结构效率”(不同于一般意义财务效率),另一本书《产业演变与企业战略:实现并保持佳绩的原则》 描述了超过700个涉及产业演变的案例的研究,提出四种路径:

  一个产业可能采取的四种明显不同的演变轨迹——渐进性的、创新性的、适度性的或激进性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下一个大泡泡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