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死了七次的男人》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2-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死了七次的男人》经典读后感10篇

  《死了七次的男人》是一本由(日)西泽保彦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9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了七次的男人》读后感(一):死了七次的外公

  这是一本很好玩的书,真正让人爱不释手,因为时间限制,我分两天花了大概三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

  书中的主人公有一种特殊体质,偶尔会掉进一个特殊的时空,在这个时空里,会出现9个一样或者不一样的日子,一样是因为每天都是前一天的重复,不一样是因为,主人公在这种时空中是有意识的,可以在每一天做一些不同事情改变这一天和前一天的重复度,再第九天,也就是主人公所称的“第九个循环”,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将会决定这一天最后的形态,为了让这一天能够如自己的愿,他有七天的时间来进行彩排。

  于是,在外公死后,主人公幸运地进入了这种时空,从第一个循环开始,主人公便试图改变外公死掉这件事,但是一天天过去了,所有人都变成了可能杀害外公的凶手,而外公真正的死因却仍不知道,从一天天的循环中,主人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知道了一些隐晦的事情,所以在最后的一个循环,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操纵事情的发展。最终外公成功的没有死掉并按照主人公的想法选定了继承人,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如人愿。

  有时我在想,有这样一种体质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可以避免很多灾难发生,当然,要先进入循环还可以。人生充满苦难不幸,虽然说这本就是人生的常态,但是总有一些苦难是逼近人的极限而使人难以承受的,那么如果幸运的话,虽然自己可能9次经历这种不幸,最终却可以让身边的人得以幸免,这难道不算是上天的眷顾吗?

  《死了七次的男人》读后感(二):这次不想剧透了

  科幻打底,却是严丝合缝的推理。文笔自然流畅,几乎没有赘言。从初始对主人公重复九次生活的叙述,就让人放不下书,觉得是篇有意思的文章

  对每个角色细腻的叙述,家庭关系矛盾爆发,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自己的家庭呢。主人公愉悦有趣的吐槽、重复事件发生的无奈感,让读者了无推理的沉闷感。中间几次主人公的情绪变化、掐腿醒来,或是枕头大战、集体日记,做这样的事能够不在意后果,真是有趣极了呢!高中生的孩子气么。最后三次,主人公也不自觉严肃地考虑解决方法。即使是同外公的约定,都那么具有生活气息家人幸福感

  故事的最后,仍然是既惊讶,又缜密。主人公的情愫、家庭嬉笑怒骂的闹剧还在延续,读者亦不感疲惫

  《死了七次的男人》读后感(三):易守难攻的推理

  日期错觉,也就是时间错觉,这真的是本格推理的老梗,一下子就可以发现所以没有难度大家都发现了。

  可是Q太郎少掉的一天去哪里了,友理小姐冷静的叙述了她的推理——Q太郎挂掉了一整天。

  你妹啊!

  所谓的特殊能力什么的,人死了还会持续放状态啊不要太坑啊?!

  叙述者本人一开始也说了,对自己来说这九天轮回只有自己不会重置。当然了,这也可以解释为:精神不重置,但是肉体却从头来过了。

  所以架空设定才是真正易守难攻的诡计。

  《死了七次的男人》读后感(四):★★★★

  看到一半还以为外公是自杀,结果也差不多~~~

  这本书重点不在杀人动机和方法了,而在时间循环了~~~

  破案根本不用靠推理,只要跟着外公就行了~~~

  主人公有恋母情结???友理爱正太???

  1.2(主人公认为1.2第一个个循环)

  中午遇到友理,表白

  和外公在阁楼喝酒,外公没有死

  下午瑠奈偷听到对话,知道没有写遗嘱,并知道上一个遗嘱依然有效,耳环掉落

  离开时宗像在场

  被外公叫回,外公说要在1.3下午公布遗嘱

  1.3 第一个循环(主人公认为是1.2的第二个循环)

  发现瑠奈和富士高的“奸情”,发现耳环,外公死的“凶手”

  外公重复1.2对话

  1.3 第二个循环(主人公认为1.2第三个循环)

  “凶手”舞

  1.3 第三个循环

  主人公死亡

  1.3 第四个循环(主人公认为1.2第四个循环)

  “凶手”世史夫

  1.3 第五个循环(主人公认为1.2第五个循环)

  凌晨3点捡到耳环,发现外公的纸箱、日记,拿走日记

  偷听贵代子和胡留乃的对话

  偷听友理和槌矢的对话,知道友理有男朋友

  发现父亲和姨夫的失业是外公做的手脚

  “凶手”妈妈

  1.3 第六个循环(主人公认为1.2第六个循环)

  要把花瓶拿走,却没拿走

  “凶手”搥矢

  1.3 第七个循环(主人公认为1.2第七个循环)

  知道抽签找继承人方法

  把花瓶藏起来

  “凶手”外公自己摔死

  1.3 第八个循环(主人公认为1.2第八个循环)

  中午没有跑道友理

  发现外公死亡真相

  发现用花瓶的真相

  1.3第九个循环(主人公认为1.2第九个循环)

  威胁外公不再喝酒

  发现宗像不在

  1.4 (主人公认为1.3)

  和友理吃饭

  《死了七次的男人》读后感(五):SF和推理生下的混血儿

  这是看的西泽保彦的第三部作品,前两部是《解体诸因》和《神的逻辑 人的魔法》。不过最喜欢的还是这部。

  作为男主角的小Q拥有让一天重复发生9次的能力,而因为这样,他见证了祖父死了7次,并且每次的作案嫌疑人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当他每次试图去阻止祖父的死亡,都已失败而告终。然而,当真相大白之日,却发现凶手只是不存在的虚无。

  西泽保彦的小说,不像京极夏彦或是竹本健冶的小说,套用大量的典故和知识,通过炫技来博得读者的兴趣。仅仅通过SF题材本身的趣味性,以及人物事件的情节设计,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对于小Q和有理小姐之间欲盖弥彰的小暧昧很是喜欢,本以为结局是遗嘱作废,就根据上一次立的遗嘱来施行,这样就可以双宿双飞了,可是偏偏作者没有给出答案,让人欲罢不能啊。

  《死了七次的男人》读后感(六):游戏人生

  首先向评论一下本书的封面。这是至今为止我最喜欢的一个封面之一了。上面的game over和9条命,让我这个经历过FC时代的80后有着浓厚亲切感。下面的楼梯、花瓶、酒瓶简单的三样事物的组合就把整本书的大致场景描述了出来。点个赞!

  记得小时后玩“魂斗罗”,因为技术差,总是很快就把3条命用完了。玩了几个月还没有见到第三关是什么样子。当时很不理解游戏公司为什么对这个这么“难”的游戏只设置3条命。后来有一天看哥哥玩,惊奇的发现这货居然有30条命……当时那个怨念啊!!!!所以“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BA”就成为我第一个记住的游戏秘籍!有人说人生如戏。这个戏可以理解为戏剧,也可以理解为游戏。然而人生是一场无法使用S/L发的RPG游戏。很多支线剧情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也许你会与极品装备擦肩而过,也许你无法打出完美剧情,也许……你就game over了。可能很多人会想:如果人生也能有30条命,或者也能够用S/L大法,那该有多好呢?于是,西泽保彦在这本《死了七次的男人》里,就圆了广大游戏迷的愿望

  故事的设定是:主人公久太郎有个神奇的体质,在某些时候,他能够重置自己的时间。也就是同一天反复的过,而且重复的次数多达9次。也就是说,他一旦进入重置的一天,那么他可以有9次机会尝试各种渡过这一天的方法,直到找到最好的生活方法。而这一次,他经历了一场谋杀。死者是他的外公。但巧合的是,这一天,正好是他进入重置怪圈的一天。于是,他有9次机会来拯救外公的生命……

  看到故事设定,我脑中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蝴蝶效应”。看过这部电影的都知道,主人公多次回到过去改写自己的命运,但是因为某一件事的改变,而使事情朝着自己无法控制方向发展。而本书也是如此。无论久太郎如何改写历史总会有某个因素导致外公最终依旧被杀。如此反复,外公一共死了七次。当然,最后主人公还是成功救活了外公。可是事情的真相真的那么简单吗?我只能说,故事最后的解答足够令人感到震惊与后怕。

  在本书中,西泽依然延续了他无厘头的风格。书中各种人物的夸张描写以及极度混乱搞笑的场景总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忍不住发笑。主人公闷骚的性格以及扭曲的世界观穿插在他拯救亲人这一“伟大”的行为中更是有着破坏性的喜剧效果。可以说本书是一本十分容易读下去的作品。

  诡计方面,作者在书中设置了两个叙诡——其中一个是为另一个服务的。在推理方面倒也能够自圆其说。虽然在前文中也的确做了铺垫,但是缺乏关键证据。不过笔者认为作者本就没打算写一篇十分严谨的本格推理小说——虽然他在后记中说原本是想写一篇严谨的推理小说(谁信呢!)——而只是为了展现这个精彩的构思而已。所以在读本书时还要深挖逻辑上的漏洞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读完书后,笑也笑了,惊也惊了。然而细细回味一下,却感慨良多。人生之所以宝贵的,就是它因为的唯一性。而人生之所以最具挑战性,就是因为它的未知性。但当这些都没有的时候,人生还算是人生嘛?也许真的也就成了一个游戏罢了……

  《死了七次的男人》读后感(七):Q太郎的决策过程及认知偏差

  Q太郎从小拥有进入时间黑洞的超能力,这种体质让他幸运的考入最好的学校,也让他经历重复9次同样一天的无聊。慢慢的他才明白这种超能力意味着什么:可以模拟各种好、坏情况的结果,并有重新选择的机会,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

  开始的时候他用这个能力帮助自己和他人避免突发事故,慢慢的他产生了疑惑:如果同时发生两个事件,他应该先处理哪一件?如何做出选择?如何确定优先顺序?他意识到要做出选择,就意味着要有所放弃。他开始确定他的行为准则——只运用在自己或身边人身上、或亲眼目睹的事情上。

  然后,他就遇到了一件关乎他家庭的大事——他的外公要立遗嘱,关乎到财产的继承。每个人都很关心外公的选择标准,当外公公开声称“只是依当时的心情决定”时,所有人都震惊了,觉得这就是胡来。

  Q太郎的外公就是这样一个人。随机就是他在面对人生抉择时的抉择方式,但他身边的人却对此很不赞同,认为做决策就要有评价标准,而在外公这里却看不到这样的标准。他完全是接受命运的安排。他酗酒赌博,他的两个女儿也相继离开了他,让他对生活绝望,正打算带着剩下的二女儿奔死的时候,他意外中了马票,得了一大笔钱,他本想把这一大笔钱尽快挥霍掉再去死而投资股票,谁知他又幸运了赚了一大笔。而后,他决定重新开始餐厅生意,并越做越大。他的经历让他相信一切都是命,他任由命运的摆弄。

  Q太郎并不是一个命运决定论者,他的超能力也让他相信自己的抉择都能影响未来的走向。为了阻止外公被杀事件的发生,Q太郎决定利用自身的黑洞体质,尝试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如何避免外公被杀同时不必和外公喝酒?

  在他认为的“第二轮”起,他就开始尽可能多的搜集有用信息,他开始主动的和家里每个人交谈,来了解每个人的动机和境遇。在这个过程中,他了解到了琉奈和富士高的感情以及想通过结婚继承遗产的想法,舞对于琉奈的羡慕嫉妒,世史夫对于琉奈的爱慕,友理对于Q太郎的感情等等。通过几轮修正,他最终阻止了外公被杀。

  可以看到,整个事件中,Q太郎的决策风格:1. 比较理性,注重事实细节和逻辑关系;2. 很谨慎、不大愿意冒险,在他试验了几轮后,他甚至打算放弃其他的尝试,按照最保守的方法重复他的“第一轮”;3. 差不多先生。他觉得回到原点“第一轮”也没什么不好。但这次要求他“完美”,他必须做得跟“第一轮”丝毫不差才能确保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在此之前他从未这样做过;4. 命运由自己掌控。这也是Q太郎和外公最大的不同,正因为他相信通过自己的选择可以改变事情的走向,所以他不觉得外公的死是命运的安排,他认为是人为灾害,他觉得他负有责任阻止外公被杀。但这也是致使他出现错误的第一个认知偏差:赋予随机事件以意义。他不接受生活中出现随机事件这个事实,他认为每件事都有因果,他认为忘了捡起耳环导致了外公某一轮的死亡,同样,他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因为耳环死过一轮。5. 受情绪波动影响。比如在捡耳环的事情上,就因为前一次失败悔恨气愤而重复失败。6. 过度自信。其实世界上99%的人都是过度自信的,Q只是其中一员,他自以为知道的够多,但实际上他并不能确定把握了黑洞的规律,他依靠自己多年的经验判定不会出现9轮变8轮的情况,但不能否认这的确有可能。Q太郎就是习惯性依靠经验面对进入黑洞作出反应,而出现了重大错误:把进入黑洞的第一天当成了第二轮。

  从这本书的故事构架中可以反思,当我们面对人生中的重大决策时,我们应该怎样做?首先就是确定你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认识自己的决策风格,确定优先顺序,然后收集有用信息,评估每一个可选的解决方案,最后做出最优选择。当然也不应该忘了,不确定性是生活和决策的一部分,因为不可能获得全部信息,只能通过有限的信息减少它的影响。

  最后,在决策前用点时间做批判性反思。改变看事情的方式,反过来想问题也许能有利于做出更客观的决定,就像Q太郎最后反思的那样:外公让爸爸失去职位是恶意的还是只是想让他尽快接替这里的工作呢?

  看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角度。从“如何做出好决策及避免认知偏差”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故事,我们是否收获了更多?

  《死了七次的男人》读后感(八):一贯的西泽风格,这次也没让人失望

  说起来,我可是从《解体诸因》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西泽保彦呢。

  西泽的文风一向轻松,带着强烈的轻小说味道,读起来实在是种享受。从《解体诸因》开始就定下了鲜明的个人特色风格,精巧的小推理引人入胜。从《神的逻辑人的魔法》又引入了SF元素,特点就更鲜明了。

  这次的七死男呢,感觉上是把解体诸因那种普通人设定和神人中的超现实设定很好地融合起来,使叙事者成为了一个有着“超常能力”的“普通人”,也就注定这本“推理小说”的不普通。而家庭的财产纷争事件描写得也相当到位,人物丰满。个人觉得这本不要当做推理小说看也完全可以,读来轻松,也不会觉得闷,我个人是三个小时一口气读完(当然推理部分还是很地道的本格)。

  唔…情节上还是不讲太多了,泄底也更免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轻松愉快,实在是没有透的必要…情节上照样是西泽拿手的意料之中情理之外,泄了底就真心没意思啦。不过算不算叙诡个人保留意见。

  看完这本彻底西泽保彦一生推了(这句话好像在看过解体后就说过了?w)相当喜欢这种风格啊,之前就觉得西泽的风格似曾相识,今天读完七死男终于想起来是谁——西尾维新啊有木有!《斩首循环》尤其像!(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像不像的我说了不算)

  轻松的SF推理真的很棒,各种超日常元素最能吸引我这个猎奇爱好者…总之,西泽保彦这次也丝毫没有让我失望!作为高三结束后漫长的扫旧书存货之旅的第一步,算是让我终于找回了读书的感觉!接下来的作品也十分期待!

  《死了七次的男人》读后感(九):辛苦最怜天上月

  患有电脑使用恐惧症的西泽保彦写出《死了七次的男人》的那一年,我刚拥有了一台电脑,不久后它变成了一台游戏机。为了隐蔽,我只安装一只叫《仙剑奇侠传》的游戏,只在晚上十点过后开玩,并且在十二点前关机上床,迎接不久后起来上厕所的父母的突击检查。几天后在与朋友们的互吹中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为什么他们能用一晚上的时间突破到我从未听说过的那些领域,而我却总因为时间太紧练级不勤而死在小喽罗刀下?直到一个月后,游戏开头部分的每个像素都能摸清的时候我才得到了答案。

  我那里居然不知道如何存档,不知道S/L大法的妙用,不知道GAME OVER并不意味着RESTART,我在游戏的同时已经将灵魂出卖给制造游戏的上帝或者魔鬼,用完全被监控做代价换回一个标志着无限次重生机会的小记录文件。

  后来漫长的游戏生涯中,我总会在恶战后或遇到选择题下意识存档时想起这件事情。我会想象如果忘记存档便在战争中死去或者记录文件损坏时的窘境,而此时这些情况往往就会真的发生,我不得不重新打开登陆界面,面对一种人生如流水白淌向东的感慨。

  说这么多还没进入正题是因为《死了七次的男人》一如一出精心设计的游戏,处于一种“不可说”的状态。如果提前看过攻略,就彻底失去了走进错误岔路的挣扎与焦灼感,而游戏和小说的精华所在却正在此处。

  在对西泽保彦出道作品《解体诸因》的评论里(http://book.douban.com/review/3313556/),我已经有所保留地表达了对他和他写作态度的热爱,此书读罢,好感度全面升级。正像他自己在后记中说的,这种《土拨鼠之日》式的时空反复陷阱并不新鲜(不要告诉我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并且很有可能早就有人这么写过(事实上的确有……),但由于他太过醉心于这种设定,所以还是坚定的写了出来。

  如果你试图进行一下同类创作,就能够体会到此君的谦虚之处。在硬核满天飞的SF背景小说中,想用轻松而不失智慧的语言讲一个被读者赞赏的故事是件极度困难的事情。西泽保彦凭借一搞到底的精神和出色的掌控力(他一定偷偷列了无数个图表!)把一个微小却性命攸关的创意无限扩大,借助时间错位带来的漩涡力使文字在书末呈现一种迷人的发散感。小时候喜欢的星新一也是此中高手

  (再这么评下去很让人扭曲啊,给推理小说写评真是要人命的事情!)

  抛开小说的科幻设定及推理内容不谈,它把一个家族因为遗嘱而产生的纷争彻底戏剧化的手法也十分吸引人,这与经典中将戏剧冲突隐藏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写实做法(比如奥尼尔的戏剧们)完全相左,却与作品本身的游戏性背景很是相符,由此角度看去,虽然封面足够丑,但却是无可争议地切题。

  小说的叙述风格也很让我喜欢,某些细节甚至让我重拾当年在游戏中加速前进的快感,比如叙述者Q太郎同学那与年龄严重不符的老成语气,比如几场乱七八糟的家庭武斗,都让我傻笑出声。书中也不遗余力地对参战亲族的丑怪面貌进行了卡通式的刻画,我忽然想起了十几年后那三卷名字很Q但内容一点也不Q的巨著中的女主角青豆,她也拥有一张愤怒起来便彻底变貌的面孔,也掉进了一场时空陷阱当中抽身无门,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巧合。

  在豆瓣闲逛,忽见一豆友情真意切的长文,叙述其与纳兰跨越时空的情愫(多么巧的事情),忽见其转引的那首著名的蝶恋花,心中大震——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喂,这不是在说这本《死了七次的男人》吗?可怜的Q太郎恰似那月亮,每天折腾,只为了那个“最终循环”圆满的一瞬……我是不是有点太多愁?

  然而纳兰的这首词确是为悼亡妻所做。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若欢爱时光能回返,他情愿用体温去融化带来病苦的积雪。无奈时间最喜抹杀一切,几年后,词人自己亦病逝于而立之初。

  好在有文字如天心圆月,不声不响,却能让每个隔世之人惦记着。

  《死了七次的男人》读后感(十):一次特别的时间冒险

  每次看书前我都会先来豆瓣看介绍和评价,这次吸引我的是西泽保彦的大名和科幻推理的设定。庆幸的是,这次的阅读体验很愉快,我也用迄今为止最快的速度——两天读完了这本书(我读书是个蜗牛)。下面写一下我对本书的感想。

  蝴蝶效应般的故事设定:看了作者在第二章对故事设定的介绍,我想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电影《蝴蝶效应》吧。当然,这是我先看过《蝴蝶效应》的缘故。这种设定到底是谁第一个想出来的,连作者自己都说不知道。可以确定的是,把这种设定放在本格推理中是十分惊艳的搭配。将犯罪当天进行多次“重置”,作者便可以在这些“循环”中大展拳脚,怎样的巧合,怎样的变故都不足为奇。不过这种设定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故事进行得不够意外,读者很容易就能猜想出外公的多次死亡。不过贯穿全文的诡计还是伴随着惊喜的,这样的设定配上这样的诡计刚刚好。

  原来本格也可以搞笑:我曾多次看得哈哈大笑,这主人公说傻不傻,说奸不奸,透过西泽轻松幽默的文笔,我仿佛能看到Q太郎脸上大大的囧字。早在《解体诸因》时的宣传中就曾看到“颠覆传统”、“搞笑的方式”等字眼,这次真的领略到西泽的幽默风范。我得说:西泽,你是我的菜!

  如果真的可以重来:你希望拥有主人公的那种特殊“体质”吗?虽然小Q已经对读者大吐苦水,不过我还是有点经不住诱惑啊,这种“体质”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人生会因此多了许多机会,许多错误也因此得到拟补。不过,如果给你再来一次的机会,你能保证比上回做的好吗?而不是出现愈来愈糟的蝴蝶效应。也许这正是本书留给读者思考的人生哲学。

  我的不满之处:作者的语言除了幽默,还有点拖沓,也许是想把故事讲清楚吧,对我来说还好,不过急性子的人可能会受不了。另外,最后一章真的有必要吗?结局已经很圆满了。我怎么看都觉得最后一章是西泽的恶搞行为,这也许就是他的风格。

  出版社和译者:首先应该感谢新星出版社引进这么多的各式各样的推理小说,得以让我们这些推理迷一饱眼福。对于本书的封面,我要赞一个。有的人觉得它过于简单随意,不过我倒觉得上面的图案和书的内容相映,同时“游戏重置画面”也符合故事设定,封面整体与西泽的轻松风格一致。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是本书的翻译,又是一个赞!几乎所有读者可能不懂的词在书下都有注释,感觉译者应该是一个细心的人。

  对于我看的第一本长篇SF本格,我想说的暂时就这么多。总体感觉读这本书就像经历了一次特别的时间冒险。五星评价如图所示,我已费心推荐,看不看由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死了七次的男人》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