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以快乐为目的》是一本由吴淡如著作,百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以快乐为目的》读后感(一):难得好书!!!
TVBS◎蔡康永:
吴淡如成为畅销作家的原因,我认为是因为她从不装高深。很多作家写到后来,觉得自己要"耍两下",结果变得离读者愈来愈遥远。但她很少为了要表现她的聪明,向读者"扮高深",总是以简明的方式表明她的作品,这是很难得的事。
皇冠杂志◎吴娟瑜:
她跟读者分享内心世界的起伏迭变,也分享在各种生命探险里的真实故事。我认为吴淡如会成为畅销作家有三个原因,一是她的文字鲜活精练,文笔非常好。别以为她的书读来都很轻松,其实她的文字在回转间却有巧妙的运笔;二是她的文学底子很厚,因为她看了很多书;第三是她的作品总是言之有物。
看过吴淡如的许多作品,很喜欢它们。每一次看完她的书,就好像做完一次心理治疗,常常泪流满面,觉得心里快乐踏实了许多……
羊城晚报◎朝园:
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到爱恨缠绵的青年情侣、落寞蠢动的中年夫妇,再到相濡以沫的老夫老妻,呈现在作者笔下的,不是"后"式前卫的非常唯美化艺术的情爱主题,而是现代社会从都市到乡镇普通市井人群的情感婚恋故事。
时尚杂志◎孙小宁:
吴淡如的作品中没有琼瑶笔下的白马王子,也没有英雄美人的荡气回肠,但是却如广东女人煲出的汤,五味俱足,拿东方智慧和西方妙招一同做料,经得住现代爱情的失意者、婚姻的无助者甚至是第三者端起来喝而不伤及胃。
文汇读书周报◎张晋: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天里,恋爱的人女人照样甜蜜地沉溺,失恋的女人照样痛苦地号啕,再苦的良药也救不了天底下所有罹难爱情的怨偶,吴淡如女士的书是一记又记当头捧喝,却也只能惊醒想自救的人们。
南洋商报◎吴梅珍:
翻看吴淡如的爱情小说,终会看到一些隐藏的幽默,虽然她的爱情小说写得有点云淡风轻,好像有些冷眼旁观世间情的淡然,却又看透了世情。有人说:"吴淡如很怪!"记者倒觉得,不如换个说法,这个城市的爱情很怪……
每日新报◎穆鑫:
吴淡如的作品里,并没有过于夸张的元素,换句话说,就是相当地平民化、人性化。她小说里的主人公几乎全都是来源于生活,全都是食人间烟火的……
北京晚报◎金力维:
对于台湾著名女作家吴淡如的小说《谁都会说我爱你》,金马影后秦海璐评价很高:"看过原著,我突然觉得自己没有恋爱过。"
青年时报◎韩蓓:
当日益堆积的冷漠在都市上空蔓延的时候,很多人开始借助书本和影视作品倾泻体内残存的激情,于是有不少都市人迷上了擅长写清浅短小美文的台湾著名作家吴淡如。
天津青年报◎詹珊:
吴淡如敏锐的女性视角,时尚新颖的笔调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追随。她在钢筋水泥间寻找都市的美感,在压力重重下寻找轻松平衡,其积极进取的态度给人以健康真实的感觉……
出版广角◎蓝海风:
人的一生一定躲不过别人的影响,那可能是一句关心、一场意外、一次交谈,更有可能只是一篇文章。我知道我的恋爱观受吴淡如的影响很大,不知为什么会对她的书总是一本接一本地买下去,也许她的文学魅力对我来说是无人能比的。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赵元:
吴淡如女士兰心蕙质,人如其名,淡淡笔墨,简短说话,把以台湾市镇为背景的现代人的情爱世界勾画凸显出来,作品精彩传神,温切畅顺,在当代通俗言情小说中可谓又树一帜。
北京晚报◎王金跃:
吴淡如说自己是一个对生命尽全力的人,如果说自己的书能够赢得读者的厚爱,那是因为她的话就像探照灯一样,用心灵去照亮他们的情感之路。
《人生以快乐为目的》读后感(二):标题党
因为书名而买,到头来发现也只有书名值得一看。
在地铁上站着拿出来读的时候引得面前的两位中年女士会心相视一笑,
我也对她俩笑了笑~
她俩是会心了,估计跟我笑的不是一回事。
人家想的可能是"现在的小姑娘多想得开——人生以快乐为目的,爱情以互惠为原则"
我想的是"多好的书名啊,可惜要是内容也能让我眼睛亮几亮就好了"
哩哩啰啰洋洋洒洒一本书,看完了,跟没看一样,车轱辘话来回来去的说...
像极了专栏集锦
(画外音:话说要是专栏还是得看沈宏非连岳和谁谁谁啊!画外音完毕.)
让我在选择一次,我还是会买这本书,撕下封面贴在天花板,每天睡前起床都提醒提醒自己:人生以快乐为目的,爱情以互惠为原则.
《人生以快乐为目的》读后感(三):快乐的心态总是惊人的相似 悲伤的心情总有各自的不同
初知这本书是在午夜10点半FM电台无意间听到《夜雨留香》这档节目。
每个人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必定与他当时所处心态阶段有很大线性相关。
当晚的《夜雨留香》前半个小时,DJ温柔磁性的声音摘取了一段书中的文段通过汩汩电波传播到我的耳膜,引起共鸣的不仅仅是耳膜还有一颗迷失在对未来不确定性中摇摆不定的心。
记得看完《3 idiot》后,我对自己不足十八年的生命做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反省,之前的生命之前的努力之前的一切所做甚至价值取向。不幸的是,沮丧铺天盖地,幸运的是,我终于意识到自己为什么快乐的不真实。
快乐是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在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上必经的一条路,何必追问人生的意义呢,你现在所做的令你感到快乐愉悦精神饱满并愿意为之坚持下去的事就是意义的所在。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我乐故我在。
《人生以快乐为目的》读后感(四):我心中的吴淡如
我心中的吴淡如
练习瑜伽多年了,虽然姿势上用的时间不多,但在静坐冥想上我却花了不少工夫,这都是因为我太喜欢冥想时那种宁静辽阔的内心感觉了。当我要进行冥想时,我是自己对着自己进行心的深层交流,有的人说剖析自己的灵魂,是一件痛苦的事,但对于我而言,这却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浮躁充满了所有的空间,人们仿佛都带着一张虚伪的面具,让你无法对外人交出自己的心灵,倾诉自己真真正正的感情,只好退回来,自己与自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一个人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的感情,了解自己的喜与乐、悲与愁,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彻底的释放。人不能没有朋友,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天地之大,却不是人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世界是个万花筒,形形色色的人有着形形色色的追求和爱好,不同的性格与人品需要与之对应的朋友,而对应于我的朋友在哪里?我多么需要她,但我知道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要看运气与机缘。
但就在这几天,我却有了一种长久以来遗失了的冲动与激情,我遇到了一个我懂得也懂得我的朋友了(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这都是缘于一本书——《人生以快乐为目的、爱情以互惠为原则》。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畅销书天后吴淡如。我买这本书并不是看重她的巨大来头,而是喜欢这本书的书名“人生以快乐为目的”,这也正是我的生活哲学。人生如果不快乐,就谈不上有意义,不是吗?
读着她的书,我也读到了她的人。她明智而旷达,辽远而飘逸,她执守着自己的内心,外物在她的心中远遁,她有着中国水墨画一样的淡雅宜人,激情与热忱却又像花儿一样绽放。她用其特有的平淡、朴实的文字,以她的坦率简捷的方式解读着生活,你会发现这些故事这些问题就发生在你的周围甚至于你自己身上。她的文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却非常有力量,有种让你发聋振聩的感觉。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心中发出“噢,原来应该如此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生活可以这样的呀?”等等诸如此类的感叹。白天里记下的文字,在夜晚打坐时悄悄爬上我的心头,搅动着我原本平静的心海:“最幸福的人,不必问人生意义”、“输没有逃可耻”、“远离颠倒梦想”、“心甘情愿给予的人永不吃亏”、“不要因为你讨厌的人而不快乐”、“真正的感情,不是勉强。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被勉强”,也不正是我在宁静的独处中与一次次地自我剖析中悟出来的道理吗?此时此刻的我欣悦之情可想而知。我找到了,找到了对应于我的朋友,虽然我与她远隔千里,虽然我不曾与她见过面,虽然她并不知道这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但我的心就是那样义无反顾地轻轻地靠近她,让她来温暖我照耀我。
并不只是这样,通过她的文字我还知道这个世界上我在与她人分享着对世界对生活对感情相同的看法。光是这一种心灵的共鸣就让我激动不已。
她是一个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人,渴望学习她新的东西,去一个新的地方,有一些新的想法。最不喜欢原地踏步。虽然我走的地方并不多,我尝试过的东西也不多,我的阅历并不很丰富,但我所追求的就是“今天的我一定要比昨天的我多一点进步多一点成长”,我非常看重这一点,我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
她是一个我行我素的女子,只要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就去做,而不在乎他人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生活。来到这个世上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什么事情都要看别人的脸色,或是听别人的主张,这样由别人主宰的人生对于一个虽然渺小但却是天地之间独一无二的个体来说还有什么意义,还有什么价值,我虽然很普通,也很平凡,但我也要做一只自由的小鸟,没有人能阻止我随心所欲地唱着自己的歌,飞往我想要去的地方。
她是一个非常关注内心情感的理性的女子。她是学法律的理科学生,后来又从事着文学的事业,兼跨文理世界,这也塑造了她纤细多感的情怀,以及开阔缜密的判断力与分析力。我原先学的是生物科学,后来又学习了英国文学。我总认为一个人最好是兼学点文理科的课程,理科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立命基本,文科是人们情感交流与心灵成长的必备工具,两个领域都涉猎一下,能力多培养一些,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何乐而不为呢?
她的许多观念我也非常认同。她认为人们缺乏爱情教育,我也是这样的看法,看看我的身边有多少人为了爱人情愿丢失了自己而到头来也最终被爱人丢弃;她说“比较,看样子使我们有点进步,却在群体中遗失了自我”,这里的比较指的是与他人作比较,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并不是比较得来的,争长短不一定有意义;她说“越给,你越多”,“给予时,你必须内心丰盈,像一座不得不涌出的泉水”,在付出爱时,人是极其快乐的,这种精神之快乐是任何物质无法给予的,人人相亲相爱,互帮互助,这样的社会岂不就是我们所日夜祈盼的吗?……我想那些在感情上想不开的人或是有着这样那样生活问题的人如果听听吴淡如的呼喊和召唤,恐怕会为生活增添一些明快的色彩吧。
手中捧着她的书,温暖地读着读着,吴淡如的身影就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来了:淡泊、率直、乐观、阳光、没有刻意的修饰但气质非凡魅力非凡的知性女人。我也非常想看看现实社会的吴淡如是个什么样子,于是我关注着她的电视节目,但我的心告诉我,非常强烈地告诉我“这个她不是她,这不是我读到的她”,她应该是平平淡淡的,清清雅雅的,小草般谦和却有着大智慧的本真女子,她是我的心灵导师,是我可以畅快倾诉的朋友。“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我在心里一遍遍地拒绝着,我情愿关上娱乐化了的电视节目,捧起她的书,继续在她平实的文字中游走,在她如邻家大姐般娓娓道来的温和语调中,以快乐、积极的传统阅读方式与她进行心灵的碰撞。这是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吴淡如——一个我会永远珍藏在内心未曾谋面的朋友。
《人生以快乐为目的》读后感(五):我很幸福 希望你也一样
冷静的想想我应该还算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吧,相比同龄人我应该是这样的。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圈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家庭和睦,与老公相敬如宾。对于工作,好像也是什么时候想工作就能够找到还可以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我感觉我很满意。看看身边的朋友大家也都是蛮好的,当然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琐事,这些都是正常的。
这本书很简单,说的很多东西我们平时也都思索过了,但是能够真正的都做到真的是有些困难。之前自己是一个急脾气吧,我是典型的白羊座,不太会说话,心直口快,偶尔会给自己找来很多的麻烦。之后学着看书,学着烹调,烘焙,摄影,这些都是来磨练自己性格的,希望自己能够慢下来。我对自己这一点很满意,能够意识到一些缺点,并且去改正。喜欢书里面的一些观点,比如对改变不了的事情学会接受,这一点我很认同。生活中肯定会有一些我们改变不了并且要学会接受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坦然的对待,所以很苦恼,总是想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去逃避。我想这样是不对的吧,即使逃避一时那么以后呢?
辞职之后我好像学会了很多事情,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总是能够理解身边人的痛苦,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一些无奈,很多时候我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建议,并且将自己的正能量分享给他们。我不太喜欢那些分享痛苦或者分能量的人,确实是会有这样的人存在的。一停下来就会告诉你生活有多痛苦,自己有多不如意,当我们把好的建议给予他的时候,他会说,你不是我,你不懂得。听到这样话语的时候我总是感觉自己也会有一些无奈,既然我不会理解,那么你为什么又要说出来和我分享呢?难道就当我是一个倒苦水的地方吗?
真的很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够幸福快乐,有自己的爱好,家人都能够平安健康。当然我们谁都会遇到一些不开心,遇到事情的时候就需要静心的去解决。可能工作会很累,可能小孩会很难带,可能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不要乱了生活的步伐,有时间就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喝喝茶,看看书,种点花。
《人生以快乐为目的》读后感(六):《人生以快乐为目的》---金玉其名、败絮其容
发表于:2008年6月9日 3时30分25秒阅读(0)评论(0)特效:[图] 举报本文链接:http://user.qzone.qq.com/421144744/blog/1212953425
《人生以快乐为目的》---金玉其名、败絮其容
评论这本书我一定做不到客观,一是这本书是适合女性的读者,二是这本说读了一半多就实在难以再读下去了。
是在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初识吴淡如,人完全不同其名,其人徐娘半老却老葱扮嫩,举止言谈中有那种从骨髓里面散出的摄人媚态,让我心痒难挠,能同此女同床一定是人生一大乐事,到让我很是嫉妒他的老公有此之福。
《人生以快乐为目的》也就是一个“快餐”,通过一些小故事来讲述一个道理,让人在短时间内的认识和感悟达到一个升华,但实际你并没有什么提高。快餐填饱了肚子,我们知道这并没有什么营养一样。这不能说快餐就不重要,相反是很有必要,尤其在生活节奏快速的都市,他也有他自己的价值。
较高的工业化程度和自由风甚浓的台湾都市盛产这种类型的作家,记得上学的时候就有一个叫刘墉的家伙,初时看他的人生阅历、经验教诲还不错,后来在学校附近的大学书店里看到整个一书架都是他的同类型的书,婆婆妈妈、唧唧歪歪的烦不烦,这还不算,后来他的儿子和他一起婆婆妈妈、唧唧歪歪,大有誓不烦死你不罢休的样子。你看咱大陆的作家的书多大气、多雄浑。台湾作家的作品就像台湾的流行歌曲一样靡靡之音,狗屎一堆~~~~~~~~~~
此书宣传说畅销450万册,我真的有些怀疑真假与否,台湾人的素质水平没有这么低吧,或者作者其人本身所具备的个人“魅力”使然?我就是识其人、寻其书、寻到此书,看了一半多之后你会发现这本励志书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的有些观点也并不高明,唯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也只有那书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