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1-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10篇

  《姐姐的守护者》是一本由[美] 朱迪·皮考特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一):这实在是一场很好的,盛大的爱。

  “极具浓厚的伦理争议”,我在看到这样的描述的时候,其实已经选好以什么样的心情阅读这本小说

  看过戏吗?对,就是那种心情

  我是独生子女,并且是一个曾经果断干脆地拒绝了我父母关于二胎请求的子女。所以对于一些涉及亲情和伦理的东西,我没有感觉

  开始的时候我甚至在读英文原版,以此消耗开学之前的无聊长假。一直到安娜找了坎贝尔,并且坎贝尔同意为她免费辩护,我终于无可避免地被拉进这场巨大悲情漩涡。

  我头一次嫌弃自己的英文阅读速度是如此的慢,作为完美主义者,我狠下心扔开了对翻译人员的怀疑和恳切地领悟一切原作者思想愿望,用自己的母语飞速地开始探寻接下来发生故事

  这个故事对于一个没有兄弟姐妹的人来说,可能理解存在着很大的bug。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真是愤怒地想去网上讨伐Sara,这位可怜又让我无法同情母亲

  我的确理解她想拯救凯特的渴望,这渴望是一把坚固而厚重的盾牌,屏蔽了她的理智同时也保护她不在枪林弹雨中丧生。但理解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不能接受她一直自私地忽略安娜,忽略杰西,仿佛他们只是一个工具——还拿自己没有办法选择道德择绑架所有人。

  当时我想,我如果是安娜,妈妈对我的一切痛苦贡献都认为是理所应当,并且永远将姐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话,我一定离家出走,或者永不和夺走属于我的母爱的那个人一句话

  到最后我才发现,我忽略了安娜是多么的善良,多么的爱她的姐姐。以及凯特同时多么地爱安娜。

  最后一章,凯特平静地讲述一切的时候,我是狼狈地红着眼眶看完的。(天啊我这么酷这么冷漠的人居然会为了这个哭,我不能相信。)现在回过头来看,在这个处处渗透着绝望无奈的故事里,那根刺破你灵魂的、使你鲜血淋漓的针,其实并没有狠心扎下去。它只是花开满崖之前的料峭,它只是为了让你醒酒的冰水,你痛过之后,发现其实是个礼物在等着你。

  起码我是这么觉得的。

  不然我不会渴望我也有个姐妹,手足,至亲。

  不然我也不会回忆起坎贝尔和他的神秘功能的狗就想笑。

  不然我也不会感谢杰西真的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他善良而笨拙地爱着所有人。

  不然我也不会说不清原本冷漠脸的我看了这样一场戏,内心为什么会温暖得发烫。

  真的羡慕朱迪阿姨,能用那么柔和的笔锋来讲述悲伤的故事,能让人性之中的善良永不泯灭。她有一双非常美的眼睛,我毫不怀疑这一点。

  最后,用可爱的小安娜来结束这个故事,纪念我一下午的时光

  “只有一件事是不变的。”

  “十年后,我还要做凯特的妹妹。”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二):《姐姐的守护者》 【美】朱迪·皮考特 著 林淑娟 译 海南出版公司(and摘记)

  《姐姐的守护者》是悲的,也是美的。

  以前学美学的时候,书上说美不仅包括优美、喜剧,也包括崇高、悲剧。我想这本书让我感受的感觉是复杂的。很多时候我都认为,能让觉得复杂的书应该就是一本好书,因为它能让人的情绪交织地密密麻麻,那些融合在一起的就是一种美,因为生活就是如此。

  这本书是在一个记者的博客里看到的推荐书目,忘记是哪个记者了,不过记得的是她的博客里写着那时候她是再一次看这本书,所以,我想一本可以让一个人看上两遍以上的书应该还是可以值得自己去搜索的。

  安娜是姐姐的守护者,姐姐的病是无法选择的,如果可以选择,没人希望她会得白血病;安娜是无法选择的出生,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是无法选择的,但是几乎每有一对父母怀着一种目的去制造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还必须承受一般孩子无法体会身体痛苦。

  杰西是哥哥,两个女孩的哥哥。在一个家庭,大女儿患白血病,其他的孩子的生活对于随时会被夺走生命的孩子来说,已经可以被排序了。如果可以,我想没有一个父母会偏爱;如果可以,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可以照顾好家里的每一个人。可是,人不是机器,不能完全地操控和被操控着。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闯入人们的生活,令人那么的手足无措。此后,很多很多的东西开始改变,而多数的人们,不习惯改变。

  杰西和安娜都是藏着太多秘密的孩子,而这些秘密是他们的心思。虽然说没有一个人的心思是可以被别人读懂的,但是很多时候孩子的心思是最容易被父母读懂的,因为他们看着孩子成长,在一起的群体总是会相互影响,相互从细微的生活中了解相互的习性。甚至说是,可以从一些细节中获得一些理解的信息。如果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有太多的秘密的时候,我想是双方可以开始反思之间的交流动态的时候了。

  爸爸坎贝尔和妈妈莎拉也是一样,安娜说关于妈妈律师的样子,她从来没有见过。在这本书看的过程中,我从来没有想过责备妈妈莎拉的任何一点,即使安娜和杰西觉得他们的妈妈只在乎姐姐一个人,但是我知道所有的妈妈可以对任何人不好却不会对自己的孩子不好,即使我们有看到不好的表象,我们依旧可以找到她们的爱。生活的影响因素太多,多到了妈妈们有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她们不喜欢做出的决定行为

  书中,我一直有一个疑惑,一直到看完整本书我也没解开的疑惑。关于看护狗的疑惑,名字叫法官。他的主人坎贝尔每次当人们问他为什么会有一只看护狗或者说这里不允许狗的进入的时候,他总是找个各种理由。我想它应该是他的朋友,他应该跟它将了很多他的秘密。当然,最后我还是没研究出来,为什么。

  十三岁的安娜有着超乎寻常女孩的认知和想法,而这些跟她的家庭,跟她的经历密不可分的。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事情去推断一些事情,而有些时候我们能推断出的只有悲与喜的色彩,至于谁画的,画的细节,如果不了解背景,便怎么也推断不出来。

  无助,从来都是我不喜欢一种感觉。其实存在这个世上这么久这么久,我有太多的情感只是接触了表面,没有达到极端,而我也不喜欢极端。无助,我没有极端无助,因为从来我都有我的温暖的家给我支撑着,从来我东跑西窜,不怕丢掉了自己,因为我知道我能找到回家的路,因为我知道我更喜欢温暖。

  我想,多年以后,或者不久之后,我还是会翻开这本书再读一遍,因为这里面的生活会促使人更珍惜现在的生活以及对自己所拥有的生活进行一些思考

  2010.10.27

  【摘记】

  1、没有人开启战争——或者应该说,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该那么做——没有先理清他的想法,他预备在那个战争中达成的目标和他打算如何指挥。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2、“想象骨髓是细胞的儿童保育中心健康的身体会制造血细胞,这些血细胞住在骨髓里,等到它们发育成熟了才出去对抗疾病,或者凝结,运送氧气,做它们该做的事。罹患白血病的人就像儿童保育中心的门开的太早。不成熟的血细胞终止循环,无法做它们该做的工作。在全血细胞计数中发现早幼粒细胞,也就是未成熟的白血球,并不奇怪。可是当我们在显微镜下检查凯特的早幼粒细胞时,发现它们是畸形的。”【莎拉】

  3、当他们轻柔地将凯特的脸翻倒另一边,她脸颊下的棉质湿了。我从女儿这里学到,你不必清醒,也可以哭泣。【莎拉】

  4、在我爸爸的严重,你如果不够完美,你就完全不行。【坎贝尔】

  5、当你的世界完全停滞,你很容易假设别人的世界也是如此。可是,收垃圾的人还是每天收走我们的垃圾,像平常一样,把空桶留在地上。有一张来自油罐车的账单被塞进门前。整齐地叠在桌上,是积了一个礼拜的信件。很奇妙人生在继续前进。【莎拉】

  6、第三次世界大战立即开火,不是因为某国的大公遭暗杀,也不是因为某个疯狂的独裁者,二是因为错过一个可以左转的借口。【安娜】

  7、我喜欢自助洗衣店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会吸引寂寞的人,像磁铁吸引金属。有个家伙在后面一排椅子上昏睡。他穿着军靴和运动衫,上面写着法国占星家“诺斯特拉达穆斯是个乐观主义者”。一个女人在叠衣服桌子上,一边筛选一堆又衣领扣得男人衬衫,一边吸鼻子,想止住泪水。把十个人方婧自助洗衣店里,你可能并非处境最恶劣的那个。【安娜】

  8、我寻找和我这个人相像的地方:大,空洞,被大多数人遗忘。【杰西】

  9、他对我微笑,我突然又回到十七岁——那一年我懂得,爱情不按牌理出牌;那一年我明白,没有一件事情值得你付出那么多。“你若存心,想躲开对方并不难。”我冷冷地说,“你比谁都明白。”【茱莉亚】

  10、我们曾经一起看一只小狗追自己的尾巴。她说,这才是人生,我下辈子要做小狗。

  我笑着说,你会轮回转世成一只猫。猫独来独往,不需要别人。

  我需要你,她回答

  好吧!我说,那我就转世成为猫薄荷(味道能疯狂吸引猫,使它如吸食大麻般兴奋植物)。【坎贝尔】

  11、如果你有个姐姐,她死了,你会不再说你有个姐姐吗?或者说,你永远有个姐姐,即使她不存在了?【安娜】

  12、在一间着火的房子里,你的第六感会对你很有贡献。你看不见,因为浓烟;你听不见,因为燃烧的声音很大;你无法触摸,因为那是找死。【布莱恩】

  13、【茱莉亚】

  我告诉酒保七,真爱犯了重罪。

  “如果他们已经超过十八岁就没罪。”他关上收银机的钱箱。

  那时候酒吧变成我的一个附属体,一个支撑我的去干的第二肢体。“你夺走某人的呼吸,”我用力地说,“你夺走他们说一个字的能力。”我对着七轻拍空酒瓶的脖子,“你偷走一颗心。”

  14、你的心一旦沦陷,就是一辈子。【茱莉亚】

  15、我闭上眼睛,做几个深呼吸,忽然惊觉:不是每个人都能寿终正寝。有的人死于车祸,有的人死于飞机失事,有的人被花生噎死。任何事都没有保障,尤其是一个人的未来。【茱莉亚】

  16、如果你看多了名人在电视购物频道里吹嘘,你会开始相信一些疯狂的事情:巴西的蜂蜜可以用来做刮腿毛的蜡,刀子可以切金属,积极思考的力量会化为一双翅膀,助你飞抵任何你要去的地方。因为轻度失眠,又吸收了太多潜能,按开发大师托尼•罗宾的说法,我决定有一天要强迫自己想象,如果凯特死了会怎样。那样,像托尼信誓旦旦说的,当事情真的发生时,我已准备好。【安娜】

  17、我知道,黑暗会给人错觉。【杰西】

  18、金鱼长大了还是住在你给它的鱼缸里。盆景里的树会扭曲,长不大。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让她永远做个小女孩。他们长得比我们希望的速度快得多。【布莱恩】

  19、如果你光是闲坐着,想火场有多热,你永远不能体会到个中的滋味。【布莱恩】

  20、我看着她,只在刹那间,看到这个女人以前的模样——一个知道什么时候该笑,而不是必须仔细翻找笑容的;一个不费吹灰之力,也能迷得我头晕目眩的女人。【布莱恩】

  21、“狗不能进来。”她命令道。

  “它是看护狗。”

  “你不是瞎子。”

  “我有心律不齐的毛病,而它有心肺复苏的执照。”【坎贝尔】

  22、什么是合乎伦理?对一个律师而言,他的认知有别于世界上的其他人。事实上,我们有个密码——职业责任规则——必须研读、测验,在执行律师业务时遵守。可那些非常规标准要求我们做大部分人认为不道德的事。【坎贝尔】

  23、这是个记忆会涌进你脑海的夏日。【坎贝尔】

  24、如果你希望在法庭里被视为承认,你就必须开始表现得像个成人。安娜,我唯一可以为你争取权益的方法,是你能否向每个人证明,当我走开时,你还可以为自己奋斗。【坎贝尔】

  25、我刚开始当妈妈的时候,晚上躺在床上,常常想象一连串可怕的事情:被水母蛰咬,尝到有毒的草莓,陌生人微笑,掉入浅池塘。孩子可能出任何意外,光凭妈妈一个人的力量似乎不可能固守他的安全。等到我的孩子长大一点,我想象中的危险变了:吸食强力胶,玩火柴,有人在学校的露天看台后面贩售粉红色逍遥丸。即使每天晚上都不睡觉,你也数不清失去所爱的人的方法有多少种。【莎拉】

  26、以前听到过关于某个罹患癌症的母亲,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或者任何其他有关医疗重担的故事,我会抱着既同情又感恩的心情,庆幸自己家庭是安全的。现在,我几乎不记得那是什么感觉,现在,我们走进那个故事里,让大家去同情,去感恩。【莎拉】

  27、我告诉自己,邀请他来,是为了增加刺激感——多一个人知道,只会使这件事更令人兴奋。可真正的理由是,有许多个夜晚,你只是想知道,在这个大千世界里,除了你以外,还有别人。【莎拉】

  28、他的眼神恍惚,目光似乎透过我,看着别的东西,仿佛我是烟雾做的。那是我第一次想到,或许我是烟雾。【杰西】

  29、我想,夏天时个集体无意识的季节。我们都记得我们用便签纸上随手写的字句编成歌曲“买冰激凌的人”;我们都知道从游乐场的滑梯溜下来时,大腿会热得像刀子放进火里烤;我们闭上眼睛躺着,心跳越过我们的眼皮表面,希望这次相处的时间能够比上次更久一点,然而,结果总是事与愿违。【茱莉亚】

  30、最小的火能点着最大的树林!——《新约·雅各书3:5》

  31、“我没有改变心意。”我将可乐罐放在手掌之间滚动,“我想,我只是在说,即使我们赢了,也没有赢家。”

  32、她的话像一块落在我们之间的大石头,把人行道砸裂。

  33、我无法告诉你,我用了哪些字眼,没有一个字大得承受得了它们背后的重量。

  34、我们不需要活到很老便能明白,我们很少能够得到我们值得拥有的。

  35、某些时候,当建筑物的火势一发不可收拾,那么,你只需让塔自己烧完。你退到安全的地方,到风不会向着你吹的高地上,观看建筑物被火吃光。

  36、星星之火一踩就灭,然而一旦燎原,长江大河也难以扑灭。

  ——威廉·莎士比亚:《亨利六世》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三):含泪

  (2013年7月阅读)这是我所看的第一本非第一人称的小说。很喜欢这种以不同人物角色来分配章节、并以“他”为是“我”的写法。能让读者更加容易渗入到不同人物的内心中,去体会角色的心理。当然,也需要读者一点时间去适应、去提醒:现在“我”是安娜、“我”是凯特或是布莱恩……而不是一般小说中较为固定的“我”。

  最终,含泪看完了它。非常喜欢朱迪.皮考特的小说,语言很细腻,描述手法打动了我。译者翻译功底也起到了非常好的配合作用。我已经完全融入到了角色当中,多少次流着泪模糊地继续阅读……

  有些很喜欢的句子忍不住要摘抄一下:

  “你知道的,朱莉亚。一只蚊子第一次看到耀眼的紫色灭蚊灯的光时,觉得它像上帝。第二次,它会赶紧跑开”。“第一,不要拿我跟蚊子比。第二,它应该是飞走,不是跑走。第三,没有第二次,第一次蚊子就死了!”伊莎笑嘻嘻道:“你真适合当律师。”

  “几乎每一秒都有一道银光一闪而逝,它们刹那间在夜空形成括号、惊叹号、逗号——仿佛用光书写出难以言说的话。”

  “新的火焰可以把旧的火焰扑灭,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减轻。”(《罗密欧与朱莉叶》)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四):守护

  我们绝大数人都不清楚,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的使命是什么?当然,基于教育给我们的教化,我们当然可以侃侃而谈,将那些看来犹如银河系中遥远到让人可以忘记时间存在且又倏忽而过的那颗流星一样的远大理想或者抱负诉之公众。而且,我们还清楚,我们说这些的时候不是在内心欺骗自己那就是在欺骗世人。

  可是,有些人不一样,他们没有来到人世间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人生使命,目标明确,过程却不简单。这样说,好像“他们”都是产品一样,好像现代工业的流水线作业带上一个个流动而过的产品,井然有序。是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考虑,“他们”的确是一种产品。这样说,非常的残酷,毕竟“他们”是人,是和我们一样活生生的人,照样的吃喝拉撒睡,照样的喜怒哀乐愁,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兴趣,痛苦,欢乐,爱情或者其它,总之我们有的,他们都有。但,他们有的,我们却未必有。譬如说人生使命,他们就非常的明确,有着清晰的定位,虽然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来到这个世间到底要做什么,但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清楚的意识到。

  假如,有一天,他们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开始为了维护作为个体存在的本我意义而开始反抗他们的人生使命时,那该怎么办?他们的本身或许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的是制造他们的人,那该如何是好?

  譬如,在《姐姐的守护者》里的主人公之一:安娜。

  她就是带着明确的人生使命来到世间的“产品”,目的非常的清晰,尽可能的为了维护姐姐凯特的生命。在得知凯特罹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而采取多种医疗方式都无法挽救她生命且家人都无法为她提供对等的血液、骨髓甚至肾器官捐助后,安娜的父母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依据凯特的病情和基因再造一个孩子,目的就是维系凯特的生命。

  就这样,安娜来到了人世间,她降临的第一天就开始无偿的为姐姐捐助,第一次捐助了脐带血,五岁的时候为凯特捐赠了淋巴细胞,六岁的时候捐赠了粒细胞给凯特对抗感染,之后是粒细胞,再之后的几年开始捐赠骨髓。但这一切捐赠都没有挽救凯特的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变,只是捐赠的初期出现了好转,但随后情况急转直下,直到凯特十四岁时病情已经由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转向了肾衰竭,这次安娜要捐赠的不是血液和骨髓,而是她的一个肾。

  从某一个人身上移植器官捐赠怎么看来都不是一件让人感到身心愉悦的事情,特别是当事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因为她的身体还未充分成熟,所以有时候还得生长激素的针,是了确保她捐助出去的血液、细胞、骨髓等能够对被捐助者起到真正的替代作用。那个过程不用赘述,简直就是残忍的痛苦。为了避免痛苦就得使用麻醉剂,而麻醉剂的使用会给捐赠者带来让人意料之外的风险,譬如术后感染、麻醉过度导致脑细胞的部分死亡等。安娜已经成为一个无偿且不停捐助的产品,只要凯特有问题,那么手术台的时候必定是两个人一起上。

  可最为关键的问题却还不是无休止的捐赠,而是安娜来到这个世间到底为什么?因为凯特的病因,逐渐长大的安娜会快乐吗?因为父母过度的关注了凯特的病情,任何时候家人团聚的活动都有可能因为凯特病情的恶化而化为泡影,甚至安娜无法作为一个正常小孩子那样成长,她部分的人身自由被扼杀了。安娜为此计划作出反抗,她的策略就是找个律师,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不一定要停止向凯特的器官捐赠,但至少作出这个决定的是她自己本人,而不是她的父母。她是她身体的拥有者和决定者,她有权对自己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作出选择和决定。

  凯特幸运的是,第一她的到来是父母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像安娜那样带着鲜明的目的来到世间,第二是最终她活下来了,虽然那并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然而作为一位罹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后又转换为肾衰竭的病人,凯特应该获得绝大多数人的同情。从罹患绝症的那天开始,她就要面对无休无止的治疗和看护,也就是说她的正常的人生轨道已经发生了偏离,驶向了杂草丛生的荒芜之中。她不可能与同龄孩子一样成长,化疗而掉光头发的她甚至无法面对别人同情或者嘲笑的目光,她不能肆意的玩耍,因为那样可能导致出现意外的伤口而让病情加重,她不能上学,不能和同龄人做游戏,不能自由自在的逛街或者其它。如果这些都无所谓,那么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凯特在面对自己欣悦的男孩子甚至无法正常恋爱时,她的世界崩塌了。

  凯特曾经有过一个恋人,那是上帝对她的帮助。罹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泰勒与凯特同病相怜,她们之间彼此欣赏互相吸引,因为同是白血病患者,她们之间的共鸣会更多,更能够公平坦荡的在一起无所不谈。在于泰勒相遇的日子里,凯特觉得每一天都是充满了阳光,虽然只是在重症病房里。然后上帝也有一时疏忽的时候,在一次病情突发长久治疗之后,走出病房的凯特再也没有看到泰勒,那个曾经和他一样光头的男孩子去了,那个她曾经深吻过的她的第一个相爱的人去了,从此之后阴阳永隔,凯特的世界就想忽然跌落在地面的西瓜一样四分五裂,陷入崩塌。

  她决定不活了,她决定拒绝安娜的肾,因为她不想这样活下去。

  考虑到凯特和安娜都是未成年,特别是安娜决定将自己的父母推到法庭之上时,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她们的父母:沙拉和布莱恩。

  当然,可以确凿的是,作为凯特和安娜的父母的沙拉与布莱恩父母才是这一事件最为痛苦纠结的人。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们自然也无法忍受安娜一次又一次的为姐姐捐献各种身体上的器官,也无法忽视凯特一次又一次的倒在病床上。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谴责沙拉或布莱恩都是简单的,毕竟我们不是当事人,不知那种选择的摇摆和最后决定的痛苦,特别是沙拉曾经还是一位律师,自然知道命令女儿的起诉时,她应该如何面对。

  在《姐姐的守护者》里,我们将会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因为这些在我们的世界里虽然也很痛苦,但不会遭遇太多道德和伦理方面的限制。我们用其中一个女儿身上部分的器官去拯救另外一个女儿的生命似乎天经地义,毫无道德上的障碍,甚至也没有法律上的羁绊。但在西方社会里,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社会道德的谴责或支持、家庭伦理的批判和赞成,这将成为安娜一家人似乎难以逾越的鸿沟,似乎不管怎么处理,捐助还是不捐助,最后都会让这个家庭成为舆论的漩涡中心地带,到最后支离破碎,无法挽回。

  我在此推荐此书的目的并不在于仅仅只是探讨这些深刻的话题,而是这个强大故事的本身和作者朱迪·皮考特那支敏感细腻而赋有人性关怀的笔触给深深的折服。我也相信,在我们的国家,这样的作品基本上不会产生。我们周边每天发生那么多黑暗无边的事件,离奇的或者悲惨的,无奈的或者痛恨的,我们看到了哪个作家拿起了自己手中的笔来谴责、鞭挞和讽刺?不是没有,而是很少,不是不说,而是估计左右而言他。所以从某个方面来说,我很尊崇韩寒先生,虽然他比我小,可他很犀利,不仅犀利,他还敢说,还会说,这非常的难得。

  正如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面对实际情况都要作出自己的抉择一样,来到这里并想要了解的也要作出抉择,读书看是看电影。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震撼?我基本上可以确凿,如果真的深入去阅读,一定就像亚马逊丛林的蝴蝶一样缓缓扇动的翅翼会在你心里掀起滔天的巨浪。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五):当她已没有选择

  作为一个独生子女,不知道是自己的特殊还是普遍的现象,我其实并没有太多考虑到如果我有一个手足会怎么样,有时想起来,也只是说可能占我房间,可能有人跟我玩,但具体到生活上来,我却是一点都想象不到。

  可我知道那种想要不顾一切等待奇迹的感受,我并不喜欢莎拉所做的,但是我能理解。面对凯特如浪潮般可能随时卷来的病,妈妈也是个消防员,神经紧绷,随时等待无论如何都会再次响起的警铃声,然后穿好掩护,奔向火场。一直往前冲,就能安慰自己离胜利越来越近,就不用回头看不论自己做了多少,你还是在原地。安娜,jesse,丈夫,都是那个迫使她看清现实,接受现实的人,她的反抗都显得如此尖酸刻薄。let it go说起来多么容易,但这个想法无疑是对女儿的死亡判决,在你和火场间树一道玻璃,你不用再努力,只要站在那里看着这些美好毁灭。妈妈说的印象最深的话就是“那一刻,我担心我用光了自己的奇迹”。

  如果医生在你5岁得时候就告诉你你活不久了,长到16应该是一种庆幸吧,对家人的抚慰,对医疗技术的赞扬。11年死神就像老友,时不时瞟你一眼,你还会那么害怕吗?死总是容易的事,只是我们都选择活着。这样的活着确实很辛苦,家人无法正常的生活,就因为自己是那个定时炸弹,谁心里都不会好受。但谁又能说自己不是自私的。kate宁愿自己走掉,没有化疗,没有怪胎,没有掠夺,也不想在让大家假装是一个正常的家庭,一切都没问题。我也会这样选择。可是kate有一个那么执着要把她执意从死神手中抢过来的妈妈,不顾一切的女斗士。还好,她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妹妹。

  安娜是整个过程的受害者,每个人都是。“这不公平!”这是我看到的最多的字眼。别人都健康成长,kate得了不治之症。别人的出生因为爱,安娜是因为父母需要基因宝宝。别人女儿都可以幸福的出嫁,莎拉却要担心自己的女儿能不能活到5岁生日。别人得的是严重的多的白血病,泰勒却提早一步离开人世。我们是命运的被动接受者,既然这样,又何谈公平。即使我们被气得想炸掉全世界,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是accept it and move on。安娜害怕,她心里也有那块地方极力抗拒着kate,甚至希望她死掉再也不要影响自己的生活,若不是被姐姐说破,她甚至都不敢想到自己有这么个想法。她爱kate,她也愿意付出,这个不公平的游戏本来就是双方都默认许可的,只是受益的那方放弃了。

  坎贝尔这个人物莫名其妙,反正我不喜欢,还有茱莉亚,整个剧情格格不入。还有不喜欢这个名字。最后的结局让我很是掖火,无缘无故的离谱,我还是宁愿选择,kate在家人的陪伴之下平静的去了,家庭有了空缺,但活着的人不论背负多大伤痛仍然感恩的活着。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六):看了这本书才明白为什么对克隆人和基因技术要谨慎

  这本书确实有感人之处,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安娜作为一个几乎被父母剥夺了人权的基因妹妹的痛苦。没错,不是被父母忽略觉得没有爱那么简单,根本就是没有人权。这本书里关于医疗最高决定权的杜撰显得简直荒谬。基因设计的人就不说了,本来就是这部书虚构的部分,但器官捐献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在本人不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母爱没错,但就算是母亲,也没有资格随意支配孩子的身体,自己对自己的身体有决定权,不能强迫别人捐器官,这是基本人权吧,不要拿着母爱的旗号连人权这种基础都不尊重了。

  尤其是莎拉关于火灾的那场比喻,其实可以这样回答她:你自己去救你的女儿大家会感动,是因为你没有伤害别人,而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换女儿的生存;但你要让你的二女儿冒生命危险去救大女儿,无论安娜是不是你的女儿,你都没资格用别人的生命去冒险,来满足你自私的想要留住大女儿的愿望。老实说我也看不出来莎拉对凯特有多少理解,凯特那么痛苦莎拉却全然不知。莎拉只不过是一个想要留住子女的把生物延续后代的本能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无法关心任何人的感受的人罢了。

  老实说,以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对基因技术用在人身上要谨慎。看了这本书,懂了。一个基因经过设计的婴儿出生一定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就很可能是见不得光的。不要忘了,不管设计婴儿时有什么样的打算,婴儿一旦出生就是人,是独立的个体,她的人权不容侵犯。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七):应该还是不应该

  其实很早之前就看了这本书

  开始被封面吸引的

  可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读完

  因为结局注定是伤心的

  看了很多人的读后感

  似乎大家都在讨论着应该还是不应该这个问题

  安娜应不应该捐肾给凯特

  凯特应不应该接受

  莎拉应不应该要求安娜

  很多人会说

  不能只站在安娜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

  莎拉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凯特的母亲她是成功的

  这也是她该做的

  可是从我的理解

  莎拉是位优秀的母亲,这只对于凯特来说是的

  对于安娜和杰西,或许仅仅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照料他们生活的人

  没有任何心灵上的沟通

  安娜从小就明白自己是姐姐的药

  对于一个孩子,对于一个随时待命去医院的孩子

  自己的出生很难以理解和明白的

  在彷徨时,母亲没有解决自己的迷惑

  反而更加不清楚了

  杰西的成长

  很多人会说

  应该不会这样的

  恩恩

  其实孩子的想法很简单

  需要一个温暖的眼神

  需要一个肯定的眼光

  这样就好了

  一切会像大家想的那样走上一条正确的路

  可是往往他们什么也没有

  有人也说

  其实最可怜的是莎拉

  三个孩子都这样

  可是

  要是再来一次的话相信她不会这样做的

  这样的事情是没有学习的机会的

  事情没有应不应该

  只有愿不愿意

  安娜是愿意的

  但需要大家的支持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八):狡猾的作者

  在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告诉我们使用“狡猾”这个词有的时候是带有褒义色彩的。而现在我使用这个词,究竟带有什么样的感情色彩,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本书的作者很精明,对于题材的选取和故事的构思很是精彩老道——道德对伦理、法律对情感——光看故事的梗概就能感觉到戏剧冲突。而作者的写作手法也很巧妙,采用的是比较有特点的“视点人物写作手法”,视角多元,不单调。文笔也煽情,不算糟糕。所以这本书是一本很合格的催泪弹作品。尤其是读到后面,连我这个自认感情很坚强的家伙,在公司的班车上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了,也顾不得同事就坐在周围了。

  其实作为本书主线的那场法律官司并没有太大的悬念,我读到一半时就能将法官最后的判决猜得八九不离十了。毕竟咱也受了十几二十几年现代法律的熏陶,有些事实是一目了然的,有些判断也是不难下的。

  而我最最感兴趣其实是在法官作出判决之后,费兹杰罗一家将会如何面对。我最想看到是法院归来之后,在医院一家人团聚时的场景,我想知道那时安娜会对凯特说些什么,凯特又会说些什么,还有沙拉、布莱恩、杰西,他们又会如何选择。只是这一切都落空了。

  我对故事的结尾做了无数的推测,对安娜的抉择做了无数的推测,为这部大戏安排了许多感人或者至少感动我自己的结尾。可是我全都猜错了。不知该说作者聪明呢,还是该说作者偷懒,她竟然会安排这样的一个结尾,将所有后面我所期待的感人场面统统地绕过了。

  也许她自己也没有做好准备去面对那个家庭最难的抉择吧?

  一部感人的情感戏,被安排了一动作灾难戏的结尾,不知该说些什么。

  唉,狡猾的作者啊!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九):爱恨交织的家

  老实说我已经把这本书作为捐献书籍装箱打包了,但是实在对于自己这种舍弃旧爱的方式心存愧疚,于是又从箱子里拿出来读了一遍。

  通常情况下,我是不会入这种以亲情为卖点的书,因为知道会戳中我的泪点,因此有些抗拒这类题材。但是这本书又涉及医疗伦理的话题,稍微有些兴趣。

  作者的写作手法也是我蛮喜欢的类型,多角色之间的切换、内心戏、没有合理解决方案的矛盾局面,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总体而言我很满意,除了结尾……作者是看了韩剧,才决定用车祸来解决这个巨大的矛盾吗?!简直有种泪水的阀门在一秒内被人关掉的感觉……

  杰西,是让我最有代入感的角色,疯狂的想要毁了自己或者毁掉点什么的欲望,自己死了要比活着有用的感觉,得不到关注于是不停的制造麻烦,他的路说不定就是我可能会走的,幸运的是,我今时今日还没有变的和他一样,不幸的是我觉得不会有人像帮他那样帮我……

  坎贝尔律师,是这个书里最有趣的角色,他的美式幽默在调节这本书的悲剧色彩,养了只狗狗叫法官,直到最后才解密这条狗的真实作用,和朱莉亚的感情戏虽然俗套但是很美好。

  布莱恩,因为我更偏爱安娜,所以我比较喜欢布莱恩爸爸,他关注到了这个被忽视的女儿,虽然内心矛盾不知道如何同时救两位女儿,但他已经做的很好了。

  最后当然是女主角安娜,她聪明善良,也试图努力维系这个因为疾病而变得支零破碎家,同时内心也期待自己姐姐死亡,自己就可以解脱,因为她不是玛丽苏圣女形象,所以我才喜欢,善恶同时具备才是人类,更何况她只有13岁。为了姐姐放弃了很多,血液骨髓捐了一次又一次,现在要一颗肾,以后会不会被要求更多器官?只是为了救姐姐而通过基因调整生出的孩子,这里究竟还有爱吗?

  家大概就是个爱恨交织的地方吧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十):《姐姐的守护者》朱迪·皮考特

  如果你看了这本书的腰封,那么买下它会是你唯一正确的选择;

  如果你看了这本书的封底,那么你会觉得错过了这本书会让你遗憾到“心碎”;

  如果你像我一样满怀期待地看完这本书,你会惊讶你不仅没有“心碎”,更没受到“震撼”,反而有了更多的迷惑。

  至少我就是这种感觉。

  说说我的理由:

  首先,我不喜欢故事的剧情:

  十三岁的女孩安娜在哥哥杰西的帮助下找到律师坎贝尔,想要雇佣他控告自己的父母,通过司法途径夺回自己身体的使用权。因为安娜的姐姐凯特罹患白血病,需要安娜不时为她提供血液、白血球、骨髓、干细胞等等,但包括安娜出生时的脐带血在内的这些措施都没能治好凯特,而医生说,如果不为凯特移植一只健康的肾脏,是的,就是安娜的肾脏,凯特就没救了。

  这么说吧,作为基因技术的运用成果,妹妹安娜,是作为姐姐凯特的“特效药”,才“有幸”降临这个世界的。(15)

  但是这次,安娜不干了,她把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 尽管最后安娜赢得了诉讼,却很快死于一场车祸,而之前怎么都治不好的姐姐凯特得到了肾脏,并意外地获得了新生。对此,作者给我们的解释是通过凯特之口说出来的:我知道,有一个人必走,是安娜代替了我。(391)

  豆瓣读书里,纳兰妙珠的评论深得我心:......估计有的人看到这会被煽哭,但我一点也不伤心。我坚信真实的妹妹其实没死,她自觉分了一个肾给姐姐,然后一起快活地长大、结婚、生娃,她只是在书里被编不出结局的作者害死了。

  更为离谱的是,妹妹安娜开始一直拒绝作为证人出场,原因是,真正让她提起这场诉讼的是姐姐凯特,因为她不想活下去了。

  好吧,我也不想活了。

  其次,我不喜欢里面的人物:

  除了法官狄沙罗凭着他的正直,善良,公正和严谨赢得了我的尊敬之外,爸爸布莱恩、妈妈萨拉、律师坎贝尔、诉讼监护人朱莉亚、哥哥杰西、姐姐凯特,甚至”苦主“安娜,我一个都不喜欢。

  是的,一定是我的问题,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

  我其实是有自己的理由的,说说其中的一个理由吧。

  由于安娜年幼,法官为她指定了一名诉讼监护人朱莉亚,而她和安娜的律师坎贝尔却是多年前的一对学生情侣,虽然同为法律工作者:律师,又在同一个城市:普罗维斯登,两人居然十五年来没有任何交集。而当初之所以分开,是因为男的遭遇了一场车祸,落下了癫痫,他不想拖累对方,同时他还觉得对方“你是如此独立,你是一缕自由的灵魂。我不想剥夺你的本性。”(357)

  就这样,他们在彼此的等待中熬过了漫长的十五年。当然,现在他们又不止一次地睡在了一起,最后终于修成了正果。

  需要补充的是,苦命的安娜就是死于判决之后律师坎贝尔开车离开法庭的路上。

  车祸第一次中断了他的爱情,第二次干掉了他的委托人。也不知道到底是车祸和他过不去,还是作者朱迪实在编不下去,“自己开车飙进书里去把妹妹撞死的” (纳兰妙珠)。

  还是继续用纳兰妙珠的话来形容我的感受吧:(得知实情的)女友以一副“你丫咋不早说!”的表情,十分煽情、十分小团圆地表了决心:就算你得了艾滋我也跟定你,何况一小小癫痫乎?!看到这里,我几乎想狂叫:写书的大婶儿,您写这章时候正看韩剧呢是吧?

  呵呵!

  至于小说中的那个自以为是的妈妈,那个平静迟钝的爸爸,我都不稀得说他们。

  假如这就是封底那句“如果一生只能推荐一本书,那么就是它了!" 的推荐理由的话,那我还是情愿去看韩剧。

  想不到老外不靠谱起来比起中国人还那什么啊!

  当然,也不是全无是处。

  比如叙述的方式很新颖,分别通过主角安娜、律师坎贝尔、妈妈莎拉、爸爸布莱恩、哥哥杰西、监护人朱莉亚,最后是姐姐凯特各自不同的视角来讲述, 使得人物的心理和故事的情节显得较为饱满。

  还有许多富有哲理句子:

  不管你是谁,你的一部分永远希望自己是别人。(132)

  当人生是正常的,它如此正常。(168)

  我们很少能够得到我们值得拥有的。(307)

  道德远比伦理重要,爱远比法律重要。有些成年人似乎忘了最简单的儿童游戏规则:你不能没取得别人的同意,就拿走他的东西。(378)

  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是在小说开头父亲布莱恩讲的一个趣事:(23)

  有个家伙买了一盒昂贵的雪茄,还为它保了一万五千元的火险。

  没多久,保险公司收到索赔单,那家伙说所有雪茄都在一连串的小火中烧光了。

  法官裁定保险公司接受雪茄保火险时,并没有明确规定雪茄哪一种烧法不理赔。

  保险公司付保险金给他,然后报警拘捕他,因为他犯有二十四件纵火案。

  最后,法官判处被告二十四个一年有期徒刑,连续执行。

  啊哈,还真是依法办事,天网恢恢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