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讨山记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1-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讨山记经典读后感10篇

  《讨山记》是一本由阿宝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2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讨山记》读后感(一):奇女子阿宝让人敬佩

  一个瘦小的单身女子,能做一个健硕的大男人都做不到的事,而且做得风生水起有模有样,真是太不简单了。我能说的只是佩服佩服,一般人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在我们的教育体制熏陶下,孩子的长项是考试,即使好学生擅长的也是理论和口才而不是实践,但世上的事哪个能缺实践呢?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知行合一……本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也是孔子一直提倡的,但这种品质不知怎么就成了稀缺资源了。

  也很佩服阿宝的才华,她的画真好,她的文字也好,更不用说她会自己设计房子自己用一根根毛竹造房子玩,这更不是一般女孩子学得来的。感觉台湾的古文教育很成功,见过很多台湾人能流利地大篇背古文。看阿宝的文字,是有古文修养的。

  在青岛休假时在海边看完了这本书,感觉自己和自然更近了。很巧的是,青岛的一个朋友正好做阿宝经常提到的套袋。以前朋友说这种纸制品我一直不理解,这下子完全明白了。朋友说只有梨需要两次套袋,其他水果只套一次。一个袋的成本从几分到一毛多不等。朋友说梨是很招虫子的一种水果,吃前一定要削皮。原来大陆跟台湾用的是同样的果树种植技术

  关于有机产品,大陆和台湾也都在探索阶段。阿宝在书里也提了很多。水果种植过程中,要经受无数次的杀虫、生长素等化学药品的洗礼,看起来很漂亮很大的水果,其实是被生长素催起来的,而水果的精华并没有增加,所以味同嚼蜡。说到底,这源于经济利益环境矛盾。环保真不是说说的事,要付出巨大的心力、人力、物力、财力。认真想想,我们只能在经济增长和环保间保持一个平衡

  《讨山记》读后感(二):《讨山记》——一本浸着“冷浪漫”书

  《讨山记》讲述的是一个女子与土地深情纪事

  初看标题,就被一个“讨”字深深吸引。一个“讨”字,意味无穷,用阿宝的话来说,就是“有股刚强而不失谦卑的味道”。这本书里弥漫着的一种“冷浪漫”的气息,“冷”代表一种冷静理智。“浪漫”是女农在梨山上的轻舞飞扬。

  台湾女孩阿宝放弃城市富足安逸生活,到梨山上去进行一场精神灵魂的自我追寻。她在这里对自己过去的生活进行了归零,在这里她遇到了很多没有预料的艰难困苦。比如,农民们靠天吃饭,常常需要在台风来临之前对瓜果进行枪手,她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农人们眼看着快要损毁的瓜果,仍然死死抱住不放的心态;她在梨山上,学习建设果园和居住的房子,学到很多过去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她在务农的过程里,体会到从事有机农业事业的艰难性,开始反思农业问题。当然,在出售瓜果的过程中,她也因为一些个别的农人的狡诈而流泪伤心诸如此类的问题开拓了阿宝的人生境界,使她成长为一个更完善的人。

  看到阿宝在梨山上的生活,我不由对她的坚定勇敢产生了钦佩之意。生活里有太多的“自讨苦吃”我们不能理解,但是,只有痛苦的煎熬和勤勉的实践以后的浪漫,才最吸引人。比如,阿宝和她的男友马丁在辛苦劳作之后,在田野上吹奏一种独特的乐器的那一段。比如,阿宝和马丁用画笔将梨山的种种美丽记录在纸上,比如阿宝在书里教授我们怎样辨别各种美丽的植物可爱的昆虫。

  看完整本书,我首先在思考的问题是:阿宝到底在向山乞讨什么?

  我的一个朋友说过,她如果有了小孩子,不会先让她去学钢琴等高雅的乐器,会让他先去乡间,和自然接触一下,和小动物相处一下,首先学习一些生存能力,再接触“阳春白雪”,我深以为然。觉得阿宝就是在实践这一生认识周围世界最原初的过程。

  我想,阿宝对梦想追逐的过程,它的愉快程度已经超越了坐看成功来临的那一天的喜悦。当你对于一件事情过程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结果的渴望,那么你能得到的远远比最初的目标多得多。所以,阿宝说,她做很多事情,都不怎么习惯事先做好非常详细的规划。的确,规划越少,意外的惊喜就越多。她是在用一种实践式的体验方式来探索这个世界。与其说,她是在向外探索,不如说她是在向内探索。她以身体的煎熬去承担对周遭世界的一份责任,以心灵的历练去感悟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真相。什么是真相?有时候,我们认为书里的诗意就是真相,有时候,我们以为别人口中的是真相,有时候,我们自己给自己的生活画上我们喜欢色彩,以为那就是真相。每当,所谓的“真相”幻灭以后,我们往往不愿意去承认。而我喜欢阿宝永不停歇的探索的状态,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去思考真相,而不是用凝固的油墨去锁住那些画布上的“幻象”,她在挥锄耕地的日子里,探索自然演进的秘密,探索灵魂和肉身的关系,探索让心灵提升的途径。她让生活能变得饱满。然而,可贵的是,在这本书里,她也保留一些怀疑的边界和未得到答案的问题,这种开放式的结尾是很多人都喜欢的故事结局。因为,保留一些空白,适当地保持无知是一种好习惯,适当地保持一些对正确答案的怀疑,它可以让一个人恰到好处地成长,而不至于被自己的狂妄自大所吞没,也不至于陷入不可知论的虚无。

  其实,阿宝成为一个女农,绝不是偶然的,和她热爱冒险,拒绝一尘不变的平庸生活的性格相关,有她丰富的成长经历和长期自由旅行的经验基础。她是一个不可以去简单复制的人,如果看了这本书,就觉得,自己的平凡的生活一无是处,也要抛下一切,走入山林,那倒也大可不必。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柴米油盐生活中,挖掘出“色彩”,做一点点能力范围里的改变,然后集腋成裘,就会发现属于自己的色彩越来越丰富。

  我以为,在有限生命中,建立丰功伟业恐怕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重要的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尊严,找到一座可以让自己心灵安宁的 “小岛”,永久地在那里栖息,经常地做一做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就像诗人顾城曾经说过,“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讨山记》读后感(三):读<讨山记>

  悠闲的周末,翻出曾浏览数页的阿宝之《讨山记》,细读之。

  阿宝是率性的女子,亲近自然,曾独游列国,以她独有的方式。因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租下一块山坡上的果园,以自然农耕的方式造林,在照管苗木成长期间照顾果树,收获果实,待树苗渐长逐步缩减果树直至放弃经营和采收,最终将山地还给森林。

  窃以为,阅读的精髓在于通过图文了解这个世界的未知之处,看到一些不同的人事和生活方式,以及,了解另一些人的所思所想。世界因之在我们面前展现她的丰富多彩

  看起来,在山里劳作的阿宝身体辛苦,生活简单,但是对于阿宝,我想她对此的回应可能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阿宝劳作的手是粗糙的,对此,她说她已经越过了精致艺术

  当生活返璞归真,所需实在不多,于阿宝们,金钱实在是无暇顾及的,因为生命中美景美物太多,无暇他顾。就象某天与一老同学聊天,说他的别墅闲置,要经常让他的父母过去照看,呵呵,财富有时真的会变成累人的事。

  而我等俗世中人,在闲暇时分,不经意间误入她的家园,偶一惊艳,聊作望梅止渴状。

  《讨山记》读后感(四):原谅我这个来自农村孩子的淡然

  如果你对穷苦困顿的农村生活一无所知,然后向往田园生活,也许可以看看《讨山记》。

  但是对于一个从小常在田地跑,双手沾满各种虫子鲜血的人来说,这部书的农田生活还是浅了。

  当然这部书的意义不在于此,给它三星在于书中阿宝独立坚强的精神。从事农活,扎根大地,直面自然界中风暴,从大自然中夺口饭,这是人类从蛮荒发展文明必可不少的能力。

  至于比着梭罗,真是穿凿附会。梭罗是隐士,他的田园不是单纯的田园,而是用自身的行为传达一种理念。他虽然归隐,但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人类,政府。阿宝还做不到这个程度,对于她能做些自己喜欢的事,然后记录下来就不错了。

  至于说她文笔好的人,以我上学的经历来讲,大陆的高中生写作水平到这个水平的为数不少。入选小学课本倒是可以的。

  其实,阿宝在山村的生活更像陶渊明,她的农活水平也是草盛豆苗稀。不同的地方在于陶渊明是拒绝和当时的官僚阶层合作,委身田园。阿宝是真心热爱田园,从的文字可以看出来。

  真的,土地的故事其实像一首史诗,阿宝的文学造诣还写不出来。

  《讨山记》读后感(五):向土地索食 向内心要一个安稳

  阿宝的《讨山记》太好看了,我用一个礼拜的时间,在上下班的地铁里看完了这本书,有时看得太入迷了,还坐过了站。以我的看书速度,看完这本书用不了一个礼拜的时间,但因为阿宝的魅力,我速速翻完一遍之后,忍不住选自己喜欢的章节温习了一遍,甚至多遍。这样摩挲来去,一个礼拜的时间,包包里都带着这本书。

  阿宝是台湾的一个奇女子,“她一个人骑单车住帐篷在欧洲漫游号几个月,以卖自己沿途写生的画作为生”;“她一个人,从四川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再到印度,不搭飞机,却搭长途公车,又舍公车,不行,买驴,骑驴,失驴,又买二手单车,骑车,推车,夜间睡人廊下,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到拉萨,再从拉萨以此方式翻山越岭到尼泊尔,转往印度”。有这种骨灰级背包客的做派打底,结束四海漂泊的她会在台湾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就一点不稀奇了。果然——

  她在高山地区梨山租了一块果园,打算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退耕还林的愿望,把这块并不适宜农业开发的土地还给自然。

  读到这里,我疑问重重:

  没有农耕经验,一个人如何管理这片七分地的果园?

  既然最终目标是要恢复高山林地,那她现在所做的工作,是不是都是白白付出?

  即便她的退耕还林成功了,但七分地的林地相对于整个高山地区来说何其渺小,这么做无异于蚍蜉撼树,有意义吗?

  看,作为斤斤计较的现代人,作为要讲目标看结果的现代人,我的想法多么实际

  阿宝说:

  这不是使命,是藉着理念的实践,平衡内在精神的动荡。

  山河大地自有它深奥的法则和不可思议力量,来平复或反击人们加诸它身上的创伤。大自然何尝需要人去成就它什么?只怕是人需要一种信念来成就自己——我就为自己而来。

  赞赏她这种态度。踏实、朴实真实

  很多时候,我们去做什么,不需要探求为什么,其实只要去做就行了。意义,不过是另一种堂皇的借口更何况,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本身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大自然不需要你拯救,人类也无需你操心。你做的事情,只是为你自己。

  接下来,阿宝用不同篇章讲述了她在梨山开垦果园的经历:从堆肥到剪枝,从搭建竹屋到摆摊卖水果,从台北小姐到梨山农女,她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角色转换。

  每一项都很难。每一项都需要重头学习。从学徒到熟练工。我看完之后心里冒出两个字:彪悍。这跟她独自一人浪迹天涯的做派是一样的。在哪都能顽强活下去,见土就能生根,见风就能疯长。自自然然,无所畏惧

  阿宝的故事让我想起很久以前认识的一个朋友。同样是城里的小姐,在有机农业开始冒头是时候,热爱自然的她不顾家人反对去郊区承包了一块地种有机蔬菜。我眼看着她满怀豪情投入这项事业,也眼看着她皮肤晒黑,容颜憔悴。投入了心力的有机菜,因为不能对接到市场,支撑了一段时间后,她不得不打了退堂鼓。即便这样,还告诉我们,她种的有机大白菜,托了关系进了城里一个小区超市,虽然是当普通白菜在卖,但确实是货真价实的有机菜,让我们赶紧去买。我赶到那个超市,只见她的白菜被堆在一个角落里,价格比普通白菜还便宜,品相不好,选菜的老太太们挑挑拣拣,似乎很不满意。轰轰烈烈的有机农业梦就以这堆促销的大白菜结束了。虽然结局有点令人失望,但再见到那个朋友时,她因风吹日晒被催老的面容并无丝毫不快。家人朋友也许更有理由嘲笑她了,我却佩服她的勇气

  阿宝说,一向觉得,一生中要有一段日子,流汗低头向土地索食,生命的过程才算完整。

  对现代人来说,这是奢侈的想法。我们已经失去了土地,只会在菜市场和超市,用钞票去交换食物。我们看不到黄瓜爬藤,看不到西红柿开出小花,甚至分不清长出叶子的蒜和青葱。所有的食物都不会沾染泥土,它们干干净净躺在货架上任我们挑选,它们在泥土里的模样,有谁知道?

  阿宝的讨山,在不同人看来,有着不同意义。这是现代人的回归田园的尝试,也是向大自然表达敬意的行动,是诚恳的耕作者向现代农业模式提出的一个挑战,也是手艺人规规矩矩生活的一个范本。

  这是我们五花八门感触,与阿宝无关。

  她在下肥、剪枝、套袋、捉虫中修行,在买卖、官司中修行。在肆虐的台风中保持随它去的心情,在鸟语花香中,晨起端坐无敌山景的茅厕,独享山林之乐。

  “我无法回答那些披星戴月却无所事事的浪迹所为何来,如今只小看它化为取之不尽的资粮;眼下若再问此际的老神苦形所为何来,心中早已不疑。”

  返不回山林农地,至少我们可以在阿宝的讨山中寻得一丝梦想的痕迹。愿我们再回首来时路,心中也能这般笃定。

  《讨山记》读后感(六):《讨山记》——一本浸润着“冷浪漫”书

  《讨山记》讲述的是一个女子与土地的深情纪事。

  初看标题,就被一个“讨”字深深吸引。一个“讨”字,意味无穷,用阿宝的话来说,就是“有股刚强而不失谦卑的味道”。这本书里弥漫着的一种“冷浪漫”的气息,“冷”代表一种冷静和理智。“浪漫”是女农在梨山上的轻舞飞扬。

  台湾女孩阿宝放弃大城市富足安逸的生活,到梨山上去进行一场精神与灵魂的自我追寻。她在这里对自己过去的生活进行了归零,在这里她遇到了很多没有预料的艰难困苦。比如,农民们靠天吃饭,常常需要在台风来临之前对瓜果进行抢收,她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农人们眼看着快要损毁的瓜果,仍然死死抱住不放的心态;她在梨山上,学习建设果园和居住的房子,学到很多过去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她在务农的过程里,体会到从事有机农业事业的艰难性,开始反思农业问题。当然,在出售瓜果的过程中,她也因为一些个别的农人的狡诈而流泪伤心。诸如此类的问题开拓了阿宝的人生境界,使她成长为一个更完善的人。

  看到阿宝在梨山上的生活,我不由对她的坚定和勇敢产生了钦佩之意。生活里有太多的“自讨苦吃”我们不能理解,但是,只有痛苦的煎熬和勤勉的实践以后的浪漫,才最吸引人。比如,阿宝和她的男友马丁在辛苦劳作之后,在田野上吹奏一种独特的乐器的那一段。比如,阿宝和马丁用画笔将梨山的种种美丽记录在纸上,比如阿宝在书里教授我们怎样辨别各种美丽的植物和可爱的昆虫。

  看完整本书,我首先在思考的问题是:阿宝到底在向山乞讨什么?

  我的一个朋友说过,她如果有了小孩子,不会先让她去学钢琴等高雅的乐器,会让他先去乡间,和自然接触一下,和小动物相处一下,首先学习一些生存能力,再接触“阳春白雪”,我深以为然。觉得阿宝就是在实践这一生命认识周围世界最原初的过程。

  我想,阿宝对梦想追逐的过程,它的愉快程度已经超越了坐看成功来临的那一天的喜悦。当你对于一件事情过程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结果的渴望,那么你能得到的远远比最初的目标多得多。所以,阿宝说,她做很多事情,都不怎么习惯事先做好非常详细的规划。的确,规划越少,意外的惊喜就越多。她是在用一种实践式的体验方式来探索这个世界。

  与其说,她是在向外探索,不如说她是在向内探索。她以身体的煎熬去承担对周遭世界的一份责任,以心灵的历练去感悟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的真相。什么是真相?有时候,我们认为书里的诗意就是真相,有时候,我们以为别人口中的是真相,有时候,我们自己给自己的生活画上我们喜欢的色彩,以为那就是真相。每当,所谓的“真相”幻灭以后,我们往往不愿意去承认。

  而我喜欢阿宝永不停歇的探索的状态,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去思考真相,而不是用凝固的油墨去锁住那些画布上的“幻象”,她在挥锄耕地的日子里,探索自然演进的秘密,探索灵魂和肉身的关系,探索让心灵提升的途径。她让生活能变得饱满。然而,可贵的是,在这本书里,她也保留一些怀疑的边界和未得到答案的问题,这种开放式的结尾是很多人都喜欢的故事结局。因为,保留一些空白,适当地保持无知是一种好习惯,适当地保持一些对正确答案的怀疑,它可以让一个人恰到好处地成长,而不至于被自己的狂妄自大所吞没,也不至于陷入不可知论的虚无。

  其实,阿宝成为一个女农,绝不是偶然的,和她热爱冒险,拒绝一尘不变的平庸生活的性格相关,有她丰富的成长经历和长期自由旅行的经验做基础。她是一个不可以去简单复制的人,如果看了这本书,就觉得,自己的平凡的生活一无是处,也要抛下一切,走入山林,那倒也大可不必。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柴米油盐的生活中,挖掘出“色彩”,做一点点能力范围里的改变,然后集腋成裘,就会发现属于自己的色彩越来越丰富。

  我以为,在有限的生命中,建立丰功伟业恐怕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重要的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尊严,找到一座可以让自己心灵安宁的“小岛”,永久地在那里栖息,经常地做一做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就像诗人顾城曾经说过,“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讨山记》读后感(七):朱赢椿设计的新版已出

  《讨山记》,是一本需要慢慢读的书,第一版出来时,我将它放在枕边,强迫自己每天只读一章,然后用一夜来体会消化。

  2013年,等时机成熟,我们开始考虑重做《讨山记》。

  我们用一年的时间重新联系阿宝,签下再次授权的合约。

  又将样书寄给朱赢椿老师,知道他喜欢小花小草,也喜欢蚂蚁小猫,果然,他被打动,愿意出来做设计。本来第一版出版社已通过,但朱老师居然全盘推翻,重新做了第二版。他的精心设计,可以在新版页面上看到介绍。

  ……这本小书有太多大事需要记住,容我以后慢慢讲吧。

  在微博上看到很多喜欢《讨山记》的朋友,在新书出来的时候,很想告诉他们:新版来了,值得再次拥有!

  《讨山记》读后感(八):很真实 写的很棒

  觉得自己看了就忘了 又大概浏览一遍 有只有浏览一遍的效果

  当时看得津津有味的东西 并不是自己的经历 我真做不到离开文字还是很生动

  个人的经历成长 从讨山记 也可以了解台湾 至少是过去的台湾

  要看的有效果 我记述一遍作者的事 讨山为了 人与自然关系定位 为了植树造林 水土流失之类

  剪枝 肥培

  抗肥料施肥很累

  剪枝技术工作

  相机和亲自画画的看法

  追梦

  举债就借钱了

  废耕 种植

  买了外面的树苗种下去

  在贫瘠的土地种豆 绿肥

  浇水 用苗被盖 保湿

  记录了植物的发展过程

  争夺阳光 传播种子之类

  是能理解 但是没有亲自观察

  似乎人们也对这些没兴趣。

  亲自做房子 P87- 有这么做房子过程。

  还有做炉灶的经历

  汗水

  学剪枝 很难

  一天一天 一年一年用心的看。

  ----

  我不会剪枝 没学到 也学不到

  除草

  割草机

  套袋

  套啊 去找工作。 给水果套袋

  学到经验 套袋 没经历过

  灭虫

  按书上一种方法一种方法试 呵呵。 没用

  虫除了 对植物也造成伤害,甚至动物。

  最后用了 低浓度的药

  不打药 的反而没事

  我能了解这种过程 你并不是真的感兴趣 只是为了实用

  --

  作者试 有机灭虫药的过程

  生命的迷思

  杀生 毕竟还是要伤害昆虫之类

  不愿做草盛豆稀的农民 有实用的目标

  有机的迷思

  有机是不是不择手段?

  城市人高喊热爱自然,却动不动好脏恶心

  靠天吃饭

  做了农人才知道靠天吃饭

  每年天气不一样 台风 提前采收 放冷库 避免坏天气

  第三年干旱 缺水

  做农人真难。

  官司

  被骗 呵呵 嫁接

  摆摊 官司

  描写的都很棒

  仿佛我就在亲身经历

  天籁 鸟叫

  人籁

  音乐

  血肉之躯

  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讨山记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